1963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沙渠第五生产队接受去年开支过多影响社员收入的教训
从年初就精打细算勤俭办队
本报银川十二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红花公社沙渠第五生产队,总结一九六二年开支过大,影响社员收入的经验教训,从今年年初就注意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勤俭备耕。这个生产队去年经过社员的积极努力,集体生产有很大增长,同上一年比较,粮食增产百分之二十五点四,蔬菜增产百分之二十五,总收入增加百分之二十七。可是到年终决算时,扣除实际开支,社员实际分配部分却只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五点四。为什么队里增产增收,而社员的收入没有相应地增加呢?社员们议论纷纷。
大队党支部及时帮助这个队发动群众讨论,寻找经验教训。在讨论中,干部们首先作了检查。队长刘万金说,毛病主要是自己在领导生产中大手大脚,算盘打得不清,又和大家商量不够,吃了亏。会计和保管员检查对资金、农具的使用和保管情况时,都说自己过去有“生产不怕花钱多”的思想,认为生产队“树大木头粗”,因此新的乱添,旧的乱丢,一年当中有不少钱就浪费在这上面了。在讨论中,社员徐天福说:“不怕耙子没齿,单怕匣子没底,收入少的原因,就是干部大手大脚。”但有些社员认为:干活腰来腿不来也不行,咱们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干部身上。有些青年社员,检查了自己不知艰难困苦,在生产中不爱惜工具。社员们还举出许多不注意节约、不会精打细算的事实。例如去年光买牲畜饲草就花了一千三百元,如果大家注意收好管好干草,设法多积青草,这笔钱就可以省下了。修农具、修车辆,也花了不少钱。有的社员还提醒大家,去年主要是上半年开支大,今年应该从年初就把开支打紧,不然到年终决算时,懊悔又来不及了。
通过干部和社员们的认真讨论,大家认识到增加收入,一要搞好集体生产,二要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并且认为应该吸取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一)穿衣吃饭量家底,勤俭是发展生产之本;(二)大家业大家掌管,一要有规矩,二要有监督,干部领头,群众监督,要人人勤俭,个个盘算;(三)条条细毛织成毯,要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各路节约;(四)节约开支,时刻要抓,一年之中,春夏两季,花费较大,要特别防止金手金胳膊,七花八花。日常集体使用的车马挽具、犁耧耙耱和一些零用家具,要因陋就简,凡是能自办的尽量自办,能不买的尽量不买。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大家还研究和交流了节约使用资金以及保管、爱护、维修农具的经验和办法,算了生产资料、生产资金的需要和来源账。经过一再讨论,一再核对,安排了生产开支计划,并进一步健全了队的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通过这次讨论,干部和社员都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勤俭办社教育,勤俭办社真正成为群众的愿望和行动。备耕当中,社员们事事注意勤俭。队上原打算花一千多元买一辆胶轮车,木工和会木匠活的社员刘万国、罗光理、刘桂山说:“队里有三辆牛车、四辆架子车,去年使坏了,停了大半年没用,修一下就够用了,不必再买”。生产队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包给他们整修车辆。木料是现成的,只买了一部分架子车零件。三个人只用了四天时间,就把坏了的车子全部修好了。接着,他们又主动从库房清出一些废铁、旧料,给队上做了两张新耙、四个驴鞍子、七个料笸箩,修理了三张新耧。队里缺套绳和车笆子,社员们就到贺兰山边拔回芨芨草,自己动手,搓了八根套绳,打了十二个车笆子。他们还从邻队请了个老皮匠,用队里自己的牛皮打了五副皮套绳。过去饲草管理不好,浪费大,现在他们在草场周围打了围墙,避免了牲口糟蹋,饲养员在喂牲口时,也注意把草铡碎,勤添少添,争取今年再不花钱买草。队部的办公室里,今年除买了些印工分票的纸张以外,什么办公用具也没有添置。就这样,干部和社员们处处精打细算,既从发展生产着眼,又考虑到俭省节约,该花就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因此,从去年十一月结账到今年二月底,全部开支只有四百三十多元,只占去年同期开支的百分之二十三。为了给农业生产筹划较多的资金,他们还抽出一些人马搞起了副业生产。从结账到现在,全队副业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副业收入的三倍多。
这个生产队由于认真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社员对搞好集体生产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他们一致提出今年要力争夏田增产,全年丰收。备耕期间,全队劳动出勤率经常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全队一百五十七亩小麦地的肥料,离春播还有半个月就全部送完。每亩施肥量也比去年多三到四车。原来夏杂粮和部分蔬菜田缺少肥料,经过社员积极投肥和拉运城粪,已经全部解决。


第2版()
专栏:

广东省委表扬艺术团体下乡演出
据新华社广州十一日电 出色地完成春耕前下乡演出任务的广东省属和广州市属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一批艺术工作者,最近受到中共广东省委和广东文化部门的表扬和鼓励。各团体表示将珍视这次深入农村演出的良好开端,继续热情地为农民服务。
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九日同这次下乡归来的部分艺术工作者举行了座谈。他希望文艺工作者今后更多地深入到广大的工农兵群众中去,更多地创作和演出他们所熟悉、欢迎和受到教育的东西。他还指出,目前文艺工作者特别要注意加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通过各种形式来反映当前现实生活和斗争,积极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广大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广东省属和广州市属的十二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春节前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共广东省委的号召,深入农村演出。一个多月来,他们为二十三个县、市的广大农民演出了许多好节目,并且创作了相当一批反映当地现实生活的新节目,宣传了党的政策,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巡回演出中,各艺术团体艰苦俭朴的作风,给农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十二个艺术表演团体,全部受到了表扬。


第2版()
专栏:

雷锋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新华社记者 雷润明 李健羽 佟希文
记者在辽宁的一些工厂、机关、学校、商店采访时,在汽车上、火车上,随处都听到人们在谈论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看到雷锋的高尚品德和风格在激励着人们奋发前进。
在祖国的钢都鞍山,在“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同志是我们的榜样”的鲜红标语下,工人们在讨论生产计划的会议上,在炉前生产的时刻,都立志用雷锋的精神来实现自己增产节约的决心,做“雷锋式的钢铁工人”。化工总厂洗煤车间第四送煤小组组长唐顺治,在听到曾经领导过雷锋的车间值班主任白明利等介绍当年雷锋帮助同志提高送煤质量的高尚风格时,他再也不能安于现状了。他对照雷锋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作风,检查了上个月配煤质量未达到车间规定标准的原因,是为革命为集体负责的精神还不够。于是,他在小组会上作了检讨,并且表示要像秋风扫落叶那样克服缺点,改进工作。他这种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深深感动了送煤小组的成员,大家也都主动地检查自己说,“质量问题,人人有份”。开会以后,全组团结一心,努力提高送煤质量,很快达到了标准和超过了车间的要求。
在鞍钢的青年工人中,还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雷锋的精神一团火,放在心上必忘我。”有一位来自上海的青年女工张国英,刚来鞍钢时学了一些现代化的操作技术,坐在操作室里无风无尘,干净利落,很舒心。后来由于工作需要,被调到传运带上工作。这里露天劳动,比操作室苦,她常常要求调换工作。但是,在学习雷锋事迹以后,张国英变样了,不怕脏不怕累,工作很积极。她还给弟弟写信谈自己学习雷锋的收获,并且希望弟弟也能成为一个雷锋式的青年。
鞍钢电修厂架工赖祥森的工作服,按规定使用期限该换新的了,可是这次却让自己的爱人把旧工作服补一补,非要延期使用几个月不可。这使他的爱人很诧异。他掏出登着雷锋事迹的报纸对爱人说:“对国家对革命的贡献要一点一滴做起,雷锋就是这样的。”他爱人看了报纸以后,也很感动,忙说:“我支持你,好好干吧,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了”。从此,赖祥森处处以雷锋作榜样。一天,炼铁厂矿石槽地下管道坏了,矿石车的电气设备眼看要被水淹没。车间发出了紧急抢救动员令。赖祥森想到雷锋在洪水中抢救国家财产的事迹,马上配合钳工到矿石车的底部去卸马达。他在冰水中坚持工作,终于和大家一起提前三十二小时完成了抢卸和抢运马达的任务,保卫了国家的财产。
在滨海城市旅大还流传着一个老工人以雷锋精神教子的故事。
大连起重机器厂老工人都本福,第一天听了雷锋事迹报告后,第二天又出现在作报告的会场里。这天他领来了在市郊公社参加农业生产的两个儿子。大儿子都一民,念了一年高中,总觉得自己文化高,搞农业是“屈才”。听完报告,在回家的路上都本福对大儿子说:“雷锋二十二岁,你也二十二岁,他文化也不比你低多少,看看人家,看看你,好好比一比,想一想,别再三心二意了!”本来听到报告已深受感动的都一民,经父亲这么一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扑扑的掉眼泪。他觉得自己过去完全想错了。他决心学雷锋,安心扎实地搞农业。最近,他的弟弟应征入伍了。在生产队举行的欢送新兵入伍大会上,兄弟二人都登台讲话。弟弟代表应征青年表示要争取当雷锋那样的“五好战士”,哥哥代表留在家的青年,表示要搞好生产,争取农业丰收,做个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
在雷锋品德和风格的感召下,沈阳—佳木斯第三青年包乘组开展了“忆雷锋、学雷锋”的活动。一九六一年八月,雷锋曾经在他们的车上当过“义务列车员”,他们永远忘不了雷锋在车上热心帮助旅客的动人形象,他们决心做一个“雷锋式的列车员”。车长邵桂先代表全组三十四名列车员,在广播电台向沈阳人民表示决心:“遇到困难想雷锋,关心旅客学雷锋!”女列车员王玉秀在一次行车中,遇到一位患病的旅客。她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个病人。车到佳木斯后,她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借了一辆手推车一直把病人护送回家。
雷锋的光辉思想和行为,在街道居民区,在人们的家庭中,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雷锋生前热心帮助人的品德,使大连因病退学的姑娘梁玉光,深受感动。在听完报告回家的路上,她一直在想:“我能帮别人作些什么呢?”忽然,她想起邻居王大嫂刚生小孩,没人照料,便决定去王家帮忙。她征得妈妈的同意,第二天一早就到王家给王大嫂生炉子,做饭,帮她洗尿布,倒便盆,照顾她两个大孩子穿衣服、吃饭、睡觉,从早忙到晚,等孩子睡了觉,封好炉火,她才回家休息。过了两天,王大嫂的爱人出海捕鱼去了,梁玉光怕王大嫂孤单,晚上没人照顾,索性卷起铺盖住到产妇家中。深更半夜,王大嫂渴了,她把水送到她的床前,饿了,把点心送到她的手中,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二十多天来,天天如此。王大嫂为她的热心感动得流泪。梁玉光坐在她的床前对她说:“大嫂别这样,大哥出海捕鱼,我应该照顾你,这不过是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为了别人这么辛苦,这对梁玉光来说还是第一次,虽然身子有些累,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她初次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那种幸福。


第2版()
专栏:

清华大学奖励三十七位优秀教师
校务委员会号召全校教师学习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新华社十二日讯 清华大学最近有三十七位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获得了校务委员会颁发的“教学工作优良奖状”。校务委员会并且号召全校教师努力学习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先进的教学工作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学生们都是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突击队。我多花点时间,就可以帮助他们把基本内容学得更好。”这是担任工程热力学这门课的教师陈宏芳的一个心愿。他为了把这门被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课程教好,从不吝惜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每节新课都要等学生真正把基本内容学到手才肯放手。例如对“焓”这个被认为难懂的概念,他从答疑中全面分析学生不懂和搞错的原因,并且结合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加以讲解,使得学生都明确了才告一段落,在以后讲课中又从不同方面反复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概念的实质,一直到学生都懂得、记住、会用为止。
经常注意从实际出发,讲究教学实效,也是这批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讲授“过渡过程分析”的钟士模教授,虽然在十多年前就讲过这门课,但现在还是要深入细致地调查学生过去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学生学过的数学、力学、电学等知识,教给学生本门课的系统理论,使学生对这门运用数学工具较多的理论课,能当堂听懂,而且越学兴趣越浓。
土木建筑系教授杨式德在讲“两个自由度体系的振动”一课的时候,讲得有轻有重,有快有慢,仿佛是在回答学生刚刚提出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似的。在什么地方该停一停,让学生思考;什么地方又该反复多讲几句,加深学生的记忆,都注意恰到好处。知道底细的人明白,这是经过杨式德多年总结以后才提炼得来的。在他用过的许多讲稿上,都有平日批注的学生疑难所在、学生作习题和考试中的毛病,并且分析出是讲课中的漏洞还是对学生的要求脱离实际等原因。
一些担任习题、实验等辅导工作的年轻教师,也有不少人做出良好成绩。理论力学教研组青年教师王天培,一开始工作比较困难;但他很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认真总结每堂辅导、每个学期的经验教训,并且深入到学生中研究他们的认识规律,因此教学业务水平提高得很快。担任水力学辅导课的青年教师张兆祺,主动同讲课教师合作,一起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们在几个教学环节中都受到严格训练,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第2版()
专栏:

河北遵化县建明公社西铺小学教师秦桂兰,热爱山区、热爱农村儿童,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最近被当地评为优秀山村女教师。这是秦桂兰和孩子们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王旭东摄


第2版()
专栏:

让水多为群众造福
——记随县“人民大渠”综合利用水力
本报记者 孙玉昌
在建起大批水库、渠道之后,怎样让水为群众多造点福,多出点力?我在湖北随县的“人民大渠”作了一些探索。
“人民大渠”是一条南北向的人工渠道,贯通随县中部冲积平原,长达六十华里。“人民大渠”的水,不仅灌溉着数万亩土地,保证庄稼的收成,而且还被用来作动力加工农产品,代替一部分人力和畜力。
沿着这条沟渠走去,平均每隔六华里就有一处水力加工站。我访问了其中规模不同的四处。在渠道中游看到的两水公社新春大队加工站,一部水轮机,通过好几道传动轴,可以同时带动两部碾米机、四部小钢磨、两部轧花机、两部弹花机和两部压面机,加工农产品;还有一部小型水力发电机,水轮机在晚间不加工或少加工时,就可以把它带动,给社员送电照明。在沿渠十座加工站中,共有八处像新春大队一样,都有一套以上的各种加工机具。
“人民大渠”各加工站建成四年多以来,群众受到了不少益处。在夏秋大忙的时候,社员们为了抢季节,都把粮食送站加工,解决了农业生产与米面加工之间争劳力的矛盾。加工站到底能为各生产队节省多少劳动力?这个生产大队的队长毛长贵算了一笔账:这个队的社员一九六二年分到的口粮(每人四百多斤,未计自留地部分),如果用人力加工,得用两个壮劳力和一头壮牛成年推磨压碾子,才能供应上社员吃米面。有了加工站,就能腾出这些劳力、畜力,用到生产上去。
水力加工,一不用牛,二不用油,三不用煤,四不用电,群众誉之为“不花钱的动力”。五凤公社金星大队的加工站是个中等的加工站,水足时,一部水轮机可带两部碾米机、两部小钢磨、两部轧花机同时运转,一天十二小时能磨面一千斤,碾米六千斤,轧花四百斤。如用柴油机作动力加工同等数量的农产品,则需用三部六到八马力的小柴油机,每天十二小时要消耗七十多斤柴油、六斤机油。显然,用水力作动力要比用柴油机优越得多。
怎样建设和经营水力加工站,才能比较充分地发挥水力的作用呢?“人民大渠”各加工站的基本经验是“因地制宜,看水行事”,把水力加工放在综合用水总体中来考虑。
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正确解决灌溉用水与加工用水的矛盾。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灌田。什么时候放水?放多少水?放水时间多长?都是由农田用水决定的。因之,加工能力的发挥受到灌溉的制约。“人民大渠”一年四季只在三至九月之间放水灌田,水力加工也就在这段时间相应地进行;其余时间是蓄水季节,渠里没有流水,加工也就停止。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水不用花钱买,忽视了合理用水,常年放水加工,等到农田用水时,放走的水已经收不回来,农业收成受到一些影响。这使他们认识到加工应该服从农田灌溉。因此他们提出了“灌溉为主,加工为辅”的用水方针。灌溉放水就加工,蓄水期间就停工,多放水就多带机具,少放水就少带机具。
这样,在蓄水停工时间,又出现了设备闲置与加工需要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他们把农业排灌用的柴油机在蓄水期间安置到加工站里,带动部分机具为社员加工粮食和棉花,使加工站基本上做到了常年加工。
在一条渠道上设置多少加工站?设在什么地方?加工能力多大为好?这要根据水势大小和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考虑。从“人民大渠”各加工站的布点看,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加工站的数量和需要相适应;二是加工站地点适中,离社员住宅近;三是加工站的大小和水量大小相适应。随县负责水利工作的同志告诉我,过去有一段时间,渠道两岸的社员以为水是用不尽的,用得越多越好。一些生产队便组织社员用“水鼓”(一种土水轮机,能带一部轧花机或一盘石磨)拦水加工。结果水流层层被阻,影响了灌溉;同时工效高的大加工站没有活干,小加工点又干不了。这说明加工站数量过多,既不需要,又影响灌田。因此,各生产队就不再用“水鼓”拦水加工,仍然由各加工站统一为社员加工了。
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合理组织加工劳动,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各生产队和社员根据农业生产的忙闲等很多因素,对加工站提出自己的要求。加工什么,加工多少,什么时候送来加工,……,加工站是不能事先知道的,因之,它的任务是不稳定的。但这里加工站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用工厂的办法,即按设备能力配备固定人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进行加工,对群众方便,管理也简便。但是,因为忙闲不均,也有浪费劳动力的现象。例如在蓄水季节,加工站里除木工和柴油机手有活干外,其他的人活路就很少。能不能用农村土磨坊的传统办法来组织劳力呢?有些加工站的同志认为传统办法更能适应农村的特点,可以考虑采用。这办法就是:加工站只留木工和机械手,负责机械的开动和维修,其他装料倒料等杂活由来料加工的社员自己担负。这样,可以把多余的固定人员全部省出来,又不影响加工;同时,也可降低加工的收费标准,对社员和加工站双方都有利。至于加工能力小的站,技术力量以联合使用更为合适。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消灭越冬红铃虫
红铃虫是棉花的一大害虫,它为害花蕾、花、青铃和棉籽,使棉花减产,品质降低。
当棉花吐絮收摘时期,躲在棉铃内的棉红铃虫幼虫,有很大一部分随着籽棉的采收、晒晾、贮存、运输、轧花等过程,从籽棉内爬到屋内墙缝或别的缝隙中,隐藏过冬。一小部分躲在棉籽内过冬。少数留在枯铃里。
这些躲藏起来的幼虫,经过冬天和早春,虽然有的死亡了,有一小部分还在活着。这就是第二年发生红铃虫的根源。
根据主要棉区的经验,冬季防治红铃虫的工作做得好,第二年早春再进行一次扫残,第一代发生数量就显著减少,棉蕾和花的被害,可以大大减轻。
春季二、三、四月,是清除残留越冬红铃虫的有利时机,也是防治越冬红铃虫的最后一关。当前,清除残留红铃虫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金小蜂(又名黑青小蜂)寄生;一种是人工清除。
利用金小蜂寄生方法消灭红铃虫 这种办法从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试用成功以后,到一九六○年,全国已有七个省、市采用。根据使用地区调查,在放过蜂的贮花屋内,红铃虫被寄生率平均达百分之八十五,最高达到百分之百。在放蜂区的田间检查,第一代红铃虫为害花朵程度,比不放蜂的地区,平均降低百分之七十。这种方法,效果良好,比人工清除仔细彻底;用工少,成本低。
利用金小蜂只能消灭室内残留红铃虫,室外放的枯铃、棉籽内的红铃虫,还要结合人工清除才行。
人工清除红铃虫 方法很多,如:(一)结合清洁卫生工作,彻底清扫贮放籽棉、加工籽棉的房屋。把一切缝隙用泥堵死,把所有虫茧剥下埋掉。(二)用开水灌注盛花、晒花、运花工具的缝隙,烫死过冬红铃虫。(三)凡是用作榨油用的棉籽,争取在五月以前榨完,榨不完的,密闭用药剂熏蒸。(四)枯铃、僵瓣、花渣等,在五月以前作燃料烧完。
早春清除越冬红铃虫,只能减轻第一代红铃虫为害。第二、三代发生时,应该用药剂除治。认为通过越冬防治,就基本上免除了红铃虫为害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田稼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金小蜂
金小蜂是一种体形很小的青黑色蜂,雌蜂产卵时,在屋内到处爬行,无孔不入。它发现越冬红铃虫的茧,就用触角上下探敲,找到茧内的红铃虫,伸出漏斗状的产卵管,刺入茧内,把红铃虫刺死,然后把卵粒产在它的尸体上。卵粒孵化以后,幼虫就吮食红铃虫的体液。
繁殖和投放金小蜂的办法是:在早春把红铃虫茧装在纸袋或指形管内,接种上引进的金小蜂。雌蜂和结茧红铃虫的比例是一比五,每五头雌蜂还要搭配一头雄蜂。繁殖小蜂的室温保持摄氏十八度到二十五度。二十多天可以繁殖一代。当贮花或加工室室内平均温度达到摄氏十四度时,便可把繁殖的蜂蛹放入。南方棉区的适宜时间约在三月中、下旬;北方棉区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放蜂数量要看房屋大小和红铃虫多少而定,一般一立方米放三十到五十只。放蜂时把蜂蛹装在纸袋内,将袋贴在墙上,或悬挂梁上。袋角剪一小的斜口,以便蜂蛹羽化飞出。


第2版()
专栏:

油菜喜苔肥
油菜从播种到收获的一百七十到二百一十天中,苗期占一半左右,抽苔开花期只有五六十天。它在抽苔开花时期,一方面迅速生长叶片、分枝等营养器官,一方面大量成长花和角果等生殖器官,所以需要较多的肥分。根据试验分析,油菜在抽苔开花期所吸收的氮、钾、磷占整个生长期所吸收的这些肥分的一半或接近一半。因此,必须在它抽苔前后,施用大量的速效肥料。
江苏、上海郊区的农民说:“施苔肥,四面峰;不施苔肥,一根峰。”就是形容油菜多施苔肥,分枝旺盛,不施苔肥,分枝减少。根据湖南省的试验,每亩追施硫铵和过磷酸钙各十五斤的,比没有施的增产百分之十九点六,种子千粒重比不施的多零点三三克。
瞿宁康


第2版()
专栏:农谚解

惊蛰过 茶脱壳
惊蛰过,茶脱壳。早采三天是宝,迟采三天变草。
春茶不采,夏茶不发。
惊蛰一过,茶树发芽抽叶,茶区进入采摘春茶忙季。春茶又名头茶,质量好,产量高。
采收春茶贵在争取时间。茶树新梢上的嫩芽带有一至三个叶片的,品质最优,含茶单宁和茶素最多。如不及时采摘,叶内一部分有用物质转化为纤维,品质降低。“迟采三天变草”就是这个意思。根据茶树的不同情况,分批分株轮回采摘,有利于萌生新芽,所以茶农说:“春茶不采,夏茶不发”。


第2版()
专栏:农谚解

一季草 二年稻
一季草,二年稻
草子种三年,死田变活田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或草子,是我国南方种植的一种豆科绿肥。
紫云英含有氮、磷、钾等养分和大量有机质。据前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化验,每一千斤新鲜的紫云英大约含有氮素三斤半,相当于十七斤硫酸铵所含的氮素。用紫云英肥田,土壤里氮素和有机质增加,土壤结构获得改良。 左轶


第2版()
专栏:节气·农事

“惊蛰一犁土”
三月六日到二十日,是惊蛰节。“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北方进入惊蛰,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
“惊蛰”的意思是,春雷乍动,惊醒蛰伏越冬的昆虫。其实,全国不论哪个地方,每年初雷的日期都是变动不定的。早的年份二月就可以响雷,迟的年份到五、六月才有初雷。真正惊动了冬眠昆虫的,是春天温暖的天气。
“惊蛰”前后一段时间,是我国天气变化多端的时节。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在长江以南地区,从三月起开始活跃起来,并且逐渐增强向北方移动。这时,北方来的冷空气虽然开始减弱,但在初春仍有余威,时时影响长江以南的地区,和南来的暖湿气流在江南交锋,带来持久的云雨。至于北方,这时虽然还在冷空气控制之下,但天气逐步回暖;在每一次较强的冷空气侵袭前后,温度就发生一次较大幅度的升降,往往带来较大的南风和北风。
“惊蛰”前后气温上升很快。华北平原三月份的平均气温已经升到摄氏六至十度。江淮之间地区在摄氏十度以上,在一般情况下,月内即可断霜。黄淮流域的冬小麦在“惊蛰”期间普遍返青,生长加快。在这个季节,华北平原春雨很少,今年部分地区更旱,应该抓紧时机防旱保墒。
江南地区,“惊蛰”期间农村已是一片大忙景象。麦子拔节抽穗,油菜抽苔,都进入生长旺盛时期。双季早稻在三月中下旬就可由南往北开始播种。华南的早稻这时就要插秧。这个季节,江南的春雨十分丰沛,三月份的降水量大都超过一百毫米,部分山区在二百毫米以上。由于春天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回升不如北方快。如遇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或是低温阴雨持续较长,早稻容易发生烂秧现象,对小麦的生长也很不利。
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一带,惊蛰期间平均气温仍在摄氏零度以下,耕地没有全部解冻。但备耕活动已经开始。新疆南部春天来得较早,“惊蛰”期间平均气温已升到摄氏五度以上,跟华北平原相近。
从三月下旬起,进入海上捕捞小黄鱼的紧张时期。春天海上风大、风多,应该注意天气变化,保证安全生产。
乃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