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沟通各省边远地区交通 便利城乡物资交流
全国增加十二条跨省公路班车线
四川山西加强养护县社公路提高运输效率
新华社三日讯 全国跨省的公路班车线,目前比一九六一年底增加了十二条。这些线路分布在十二个省的边远地区,一部分是去年新开辟的,一部分是恢复直达班车的老线路。交通部门把开辟和恢复这些线路作为支援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去年八月新开辟的由湖北枣阳县到河南省唐河县的班车线,使鄂西北同豫西南地区之间的公路通道,由两条增加为三条。这条班车线从桐柏山西麓农村通过,全长七十六公里,半天可达。在此以前,从枣阳到唐河,徒步需要一天半到两天。
从云南沾益到四川泸州的班车线,是去年四月恢复直达通车的一条老线。这条公路全长七百三十一公里,途经云南宣威,贵州威宁、毕节和四川叙永等县的许多集镇,便利了沿途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客货运输。班车线恢复之前,从云南到四川南部,需要辗转几次汽车、火车,走一条弓形路线。而沾益—泸州线的直达班车,是走在弓的弦上,可以节省三四天的路程。
闽北浦城到浙西贺村的班车线,是一条蜿蜒在山区的跨省公路,沿途农村的旅客、货物可以从贺村直接转乘浙赣路的火车。但是,因为贺村是个小站,有的火车在贺村不停。不久前,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又把班车线从贺村伸延到了江山。江山是浙赣路上一个较大的车站,旅客在这里乘火车更方便些。
交通部去年增拨了一批客运汽车,用作跨省公路的班车,浙江、河北等省也利用货运汽车改装了一些客货两用车,增加公路班车线的运力。但是,从全国情况来看,客运运力仍然不足,需要继续加强。
目前全国正式营业运输的跨省公路班车线,一共有九十条。
新华社成都三日电 四川省交通运输部门重视省内六十五个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县的公路养护工作,使这些线路的路面质量普遍提高。沿线的渡口和桥梁经过整修、加固,做到来往车辆畅通无阻。
四川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县,大都分布在川西平原、长江流域、川中丘陵区和沱江两岸。这些县每年为国家提供大量商品粮食、棉花、油料以及甘蔗、麻类等工业原料,来往运送的物资多,行车密度大,公路的磨损也相应加快。四川交通运输部门把加强这些地区的公路养护作为支援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他们首先集中人力物力,养护行车密度最大的五千七百公里的主要干线,保证这些线路经常畅通无阻。对于一些同各公社相连的公路支线,主要依靠地方养护。各地则根据不同的线路,实行不同的养护办法,或由县、社合力养护,或由公社自养。
新华社太原三日电 山西省加强整修维护公路,进一步发展县、社公路,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和山区建设。
据省公路局统计,到去年年底,由于全省交通运输部门职工积极整修和维护,全省七十七条公路干线中,有四十三条运输繁忙的干线消灭了坑槽,公路干线总里程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路面达到平整、坚实的程度,行车速度每小时提高到三十公里至四十公里。路面经过整修,对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轮胎消耗,提高运输效率,节约燃料等都起了不小作用。县社之间的公路,由各公社分段负责,按照国家规定派义务工整修。生产大队、生产队则自修自养自己管辖的马车路、田间道路。目前,晋南专区的蒲县、汾西、临猗、永济等十多个县已完成县、社公路的整修和维护工作,路面都达到了坚实、平坦的优良程度。晋中专区二十个县市,有十六个县市完成了公路整修任务。到今年一月十日为止,全省一百零九项县、社公路重点整修工程已完成八十四项。
山西各地还新建县、社公路一千八百六十一公里。沁水县盛产粮食、棉花和水果、蜂蜜,过去因为交通不便,多数运不出来。去年秋季,修了一百多公里的山区公路,运输条件大大改善。二十天内全县运出外调和入库的粮食二十五万斤,各种土特产品三万斤,并帮助社员运进大批煤炭,社员增加了收入,又有了煤烧。
山西各地近几年来公路发展较快,全省已有公路干线七十七条,六千五百多公里;同干线相衔接的,还有七千三百多公里的县、社公路。全省不仅县县通汽车,还有百分之六十六点六的人民公社通了汽车。由于维修工作没有跟上,有些公路干线的路面凹凸不平,汽车行车时速一般只达二十公里。有些县、社公路质量也不够好。为支援农业生产,去年以来,省、县交通运输部门重视了公路整修和维护工作。


第2版()
专栏:

泰肥铁路开始办理临时营业
新华社济南二日电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修建的山东泰肥铁路,一日开始办理临时运输业务。
泰肥铁路东起津浦铁路上的泰安,西至煤矿资源丰富的肥城以东的穆庄。这条铁路是去年年底通车的,通车里程为三十九点三公里。


第2版()
专栏:

充分利用现有潜力增产更多更好的日用品
北京轻工业手工业职工积极找“小窍门”
新华社三日讯 北京市轻工业、手工业部门职工在增产节约活动中,纷纷出谋献策,提出大量经济、实用的“小窍门”。这些“小窍门”有的是改进操作技术的,有的是改进设备工具和产品设计,对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潜力,增产更多更好的日用工业品,起了很大作用。按生产定额计算,北京市制刷厂打眼组必须增加两个工人才能完成月产三万多把刷子的生产计划。这个小组的十个工人,自己想办法,从废铁堆里找出可用的材料,做成打眼卡具代替手工操作,又改进了挖槽模具等工具,结果,没花什么钱,没增一个人,就使月产量提高到四万多把,还抽出两个多余的人力支援了别的小组。这件事启发了工厂领导干部和全厂职工,使他们看到“小窍门”能解决大问题。以后每月讨论生产计划,都结合生产关键问题找窍门,一个季度内使全厂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布鞋行业大量采用塑料鞋底以后,两年前普遍使用的四十五型布鞋纳底机,被用来绱塑料底布鞋,每台机器每班只能绱十多双鞋,而且常常出现断针、针眼出槽、边不齐等毛病,许多鞋厂因此把这些机器搁置一边,用手工绱塑料底布鞋。北京制鞋厂绱鞋工段长吴玉民,经过反复试验,把机器上的夹线板位置挪动了一下,挑线部分的零件作了些改变,把布鞋纳底机变成了很好的塑料底鞋绱底机,每班可绱六十多双塑料底鞋,而且规格整齐、美观。现在布鞋行业已照样改制了三百多台绱底机,提高了塑料底布鞋的生产能力。技术革新一向比较活跃的北京民用灯具厂,围绕提高新产品——自行车摩电灯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开展了找“小窍门”活动以后,全厂二十九个生产小组,组组都有革新,使生产每套自行车摩电灯的工时消耗由去年年初的六小时降低到三小时多,成本由二十元降低到十二点七元,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在开展上述活动的基础上,许多工厂还集中技术人员和工人中的革新能手组成专业组,主攻费劲较多的关键性革新项目,促使重要革新项目也能较快地研究成功。北京缝纫机厂的技术革新专业组集中力量制造和改制了四十三台专用机床,各车间职工也制造和改进了三百五十套工具、夹具、量具,使这个厂试制成功的一种比较高级的家用缝纫机顺利地投入了生产。


第2版()
专栏:

上海控江中学多方提高学生阶级觉悟
这个学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是工人子弟;学校组织学生从熟悉自己家庭历史的过程中,接受阶级教育,收到好效果
新华社上海三日电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是工人子弟的上海市控江中学,组织学生从熟悉自己家庭历史的过程中,接受阶级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学生都是在解放后新社会的和平环境中长大的。甚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在上海解放时也不过才四五岁,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知道得很少。学校根据这个特点,组织学生访问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的家庭过去受压迫、受剥削的苦痛的历史。有的学生的祖父、祖母在解放前被地主逼死,有的学生的家庭由于受不了地主压迫,从乡下逃亡到上海,又受资本家剥削,结果弄得家破人亡。高三学生章明珠的母亲解放前在乡下种田,因为交不起租,被地主抓起来,关在牢里,结果被折磨得发疯了,直到现在还没有治好。
学校从学生收集的家庭历史的材料中,选择了许多典型事例,用实物、图表、数字举办了一个展览会,由有关的学生自己讲解。参观展览的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中,看到了旧社会罪恶的侧影,有的学生在周记上写着:“从我家的经历,我看到了血泪斑斑的旧中国,旧社会对劳动人民来说,不是生活得好一些坏一些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有的学生说,“过去在家里看到的只是‘三五’牌钟、‘熊猫’牌收音机、‘永久’牌脚踏车和控江新村的新工房,对什么是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没有什么体会,现在才真正懂得了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意义。”
这个学校的初一(一)班,开展了“两代童年”活动。许多学生讲了自己父母悲惨的童年生活,最后班主任把大家谈的材料综合起来:全班五十三个学生,大半数人的父母小时候都做过童工、学徒和童养媳,这说明在旧社会不是一两个人受压迫和剥削,而是整个工人阶级、农民和劳动人民都受到压迫和剥削,使学生的认识提高一步。
控江中学从一九五八年以来,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一直就很注意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它列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在政治课的教学中给学生系统地讲一些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知识以外,各个班级都广泛开展了各种生动活泼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例如请老工人和烈属、军属到学校作报告,组织学生参观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遗迹,访问工厂和农村人民公社,开各种题材的主题会,唱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看革命电影,等等;访问自己的父母和了解自己家庭历史的活动,也是其中的一种。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普降喜雪
新华社哈尔滨二日电 黑龙江省各地近一个多月来普遍降雪,对春小麦播种很有好处。黑龙江省西部易旱地区,春节前后一个多星期内,漫天雪花飞舞,地面上都铺满了厚厚的积雪,这将使今年的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据气象部门统计,黑龙江省各地一月份下雪量普遍多于去年。松嫩平原的安达、绥化、明水、嫩江、讷河、克山等地和东部的合江、牡丹江地区降水四至五毫米,哈尔滨地区六至七毫米,松花江沿岸的木兰、通河等地达到十至十五毫米左右。


第2版()
专栏:

访厂甸春节市场
新华社记者 张志清 陈谈强
一年一度的北京厂甸春节市场,这几天成了人们最爱游逛的场所。从和平门外到虎坊桥长达三华里的大街两旁,货棚栉比,彩旗飘扬,人们扶老携幼,摩肩接踵,有的扛着几尺长的大糖葫芦,有的拿着??作响的多轮风车,有的玩着气球、花灯……个个笑逐颜开,真是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这是一个别具风貌的市场。北京市一些著名的国营商店,还有许多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国营商业的领导下,在这里一共搭起了七百多个彩色缤纷的货棚,备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人们可以在这里买到各种传统小食品、节日小玩具和日用小百货。如果站在这条笔直大道的一端,放眼望去,只见一片花团锦簇。
逛厂甸的人,差不多都要买些具有北京特殊风味的小吃,像元宵、艾窝窝等,带回去和家人共享春节的快乐。从旧历年初一到现在,游人已经从这里购买了二百五十万个艾窝窝和元宵,一百六十万串大小糖葫芦。人们还可以在这里买到蜜饯、南糖、黄豆粘、花糕、扒糕以及豌豆粥等小食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价廉物美。
在气候比较干寒的北方,人们对水果有特殊的爱好,厂甸市场有几十个水果摊来充分满足人们的要求。这里有四川的广柑,广东的甘蔗,辽宁的苹果,浙江的荸荠,数量最多的还是北京郊区的红果、柿子、京白梨等等,这些鲜果经过商品保管员的精心保护,现在仍然鲜嫩。一九六二年北京郊区果农向国家交售果品一亿六千多万斤,平均每天上市量达四十四万斤,比一九六一年度增加一倍。从去年五月份起,北京市场水果不断,春节期间厂甸的水果就比以前更加丰富了。
市场上的玩具品种和数量都多得难以计算。孩子们拥簇在风车、空竹、风筝、气球、走马灯货摊前几乎着了迷。玩具摊上的刀枪剑戟和花脸,以及著名的无锡泥人和景德镇的磁玩具,销售畅旺。来来往往的游人中,不时可以看到面戴孙悟空花脸、手持金箍棒的儿童,扮作“行者闹天宫”。一些圆头大耳的孩子们,胸前套着用红果串成的“大挂”,好像身挂大佛珠的鲁智深。为孩子们喜爱的“面人郎”,用他巧妙的双手,当场给小顾客们捏出了许多形象优美的故事人物;在另一个货棚里湘南棕编艺人易正文,用一片片棕叶,编制出欲游、欲跳、欲腾的蛇、鱼、虫、龙。他们高超的技艺,引起无数观众叫好。
和这些玩具媲美的,是首都和各地的许多特种工艺品。这里除了有北京著名的牙雕、绒花、景泰蓝以外,还有杭州剪刀,常州篦子,宜兴陶壶,福州漆筷,广东藤包,四川手杖等等。一些卖字画、古玩的货摊上,不断招徕着一些年过半百的人,他们买走了四百多幅古今“中堂”。
市场上供应的一百八十种富有民族色彩的年画,受到众多游人的喜爱。《我们热爱毛主席》,《和毛主席在一起》,以及象征着祖国繁荣兴旺的各种年画,常常一挂出来,就被顾客选购一空。厂甸的游人对书籍和春联也有浓厚的兴趣,新华书店在场内设的货棚,这几天出售了二千六百部《红岩》和四百套《十万个为什么》,还有许多工具书。京郊红星人民公社旧宫大队一位社员,今年上厂甸买的第一件东西是一副裱制精美的春联,上联是“祖国江山无限好”,下联是“人民公社万年春”。他满面春风,也许,正是这副春联,道出了他喜悦的心情。
来自南方的天竹、蜡梅、银柳和本地的迎春花、月季花、绣球花、干枝梅……,把市场点缀得分外美丽。人们在一长排兰花摊前,倾听操南方口音的养花人在介绍兰花,他们指着含苞欲放的花儿向顾客说,这种花,栽上不过几天就会发出袭人的幽香。这十多位卖花人,原来是浙江省绍兴县棠棣人民公社的花农,按照传统的经营关系,今年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兰花,为首都人民增添了欢乐和春色。
逛过厂甸的人,对于这个春节市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称赞他们组织得好,货源丰富,而最难能的是秩序井然。一些“老北京”说,厂甸市场有三百年历史了,还不曾听见过有这么多游人,更不曾见过有这样好的秩序。据市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逛厂甸的人,在春节假日期间,平均每天有六、七十万人次,市场营业人员和工作人员有五千多。许多人逛过一次厂甸后,尽管很劳累了,还要把他们看到的、反映祖国欣欣向荣的这个小小的侧面,热情地告诉一些没有逛过厂甸的人。


第2版()
专栏:

修桥铺路
——浙江农村见闻
本报记者 季音
在曹娥江边
在南方农村里,尤其在水网地区,过桥摆渡是日常交通中很频繁的事情。我在曹娥江畔就见到了这种情景。这条宽有一百二十多米的钱塘江支流,穿过依山傍水的浙江省上虞县境,把大片沃野和密集的村镇分隔成了两片。解放后,曹娥江上建成了一座大桥,沟通了宁(波)绍(兴)平原上的交通联系。但是,曹娥江在上虞县境里有九十六公里长,大桥不可能完全解决两岸农民隔江往来的问题,于是,在漫长的江边另设了三十七个渡口和五十七只渡船。大桥上,火车汽车隆隆而过;江面上,几十艘渡船穿梭不息,把一批批的农民和行人送到对岸,把一担担收割的庄稼运送回来。这五十七只渡船每天要渡八千人,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下地的农民。
浙江省内江河湖泊众多,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甬江等大小河流纵横全省,流域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因此渡口和桥梁的数量相当多。曹娥江渡口只是浙江农村渡口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浙江全省渡口有一千二百多个,如以每个渡口每天通过一百人次计算,那么,每天就通过十二万人次。至于桥梁,全省共有十四万座(不包括公路桥在内),如果每座桥每天也是通过一百人次,那么,全省每天在桥上走过的就有一千四百万人次之多。
曹娥江边的上虞县,过去是一个不通火车,也很少公路的半山区,而现在,钢铁大桥在江边矗立起来,火车在龙山脚下奔驰,新修的八十多公里的公路一直延伸到了南部山区。但是,与这种变化比较起来,像桥梁、渡船这些小型的交通建设,就显得有些不足。近几年来,这里有些桥梁和渡船年久失修,农民下地常常要绕远道,耽误了一些工夫。去年上虞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提案里,有四十一件谈的是桥梁渡口问题,人民代表们对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件看来“细小”的问题,如此郑重其事地提到县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工作日程上来?从下边这件事情中可以得到答案。在离曹娥江渡口不远的中塘公社附近,有一座新的桥梁,这是一座极普通的石板桥。但是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社员们津津乐道地给我们说个不停。为什么农民们如此珍视这座小桥呢?原来,这座小桥给他们解决了大问题。这个公社有三个生产大队,三千七百多亩土地被一条河分割成了两片。过去没有桥,一直靠三只稻桶式的渡船过渡,非常不便,遇到农忙时节,上下渡更是拥挤不堪。据他们计算,三个大队每天在候渡上要损失三十个工,而且很不安全。新桥建成后,群众自然很高兴。
山区农民的希望
浙江多水又多山,山地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盛产毛竹、茶叶、桐油、木材。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一环是交通,就是如何把山货运出来,把工业品运进去。这都离不开铺路。这些年来,浙江省交通部门一直把改善山区交通作为工作重点。新建的五千多公里的公路,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在山区,许多世世代代交通闭塞的深山冷谷,现在已出现了公路和汽车。浙江山区人民对这件事情非常满意。
但是,浙江山区人民不只是要求建公路,还希望能同时改善山区其他道路。改善这些道路,投资和费工不多,却能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莫大方便。山区道路崎岖,田间运输主要是肩挑背负,因而支付的劳动力比平原地区多得多。据他们计算,田间运输在半山区要占农业劳动的百分之三十,在山区则要占百分之四十。如果能把肩挑背负改为用小手车推,运输效率就可以提高几倍。但是推行手车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改善道路。
手推车是最受农民欢迎的运输工具。浙江东阳全县有小手车一万七千多辆,但山区和平原分布极不平衡,处在平原的千祥区,每六个半劳动力就有一辆手车,而山区的盘山区,平均六百多人才有一辆手车。为什么山区手车这样少?不是山区农民不喜欢它,而是因为山区道路不好,没法用。东阳县山区的手车比平原地区少得多,而山区的面积却占全县面积的百分之七十,要运输的物资也比平原多。
修铺一些山区短途道路,往往花工不多,而收益甚大。东阳有个九和公社,是盛产木材、茶叶、药材的山区,每年要运出农副产品二万三千六百担,运进工业品一千一百七十担。这个公社到集运点的十二公里的道路不能推小车,只能肩挑背负,每年要耗用二万一千个工。现在,他们已决定动手把这段路修成手推车道。这条路修成后,估计不用一年,就可以把修路所花的费用全部赚回还有余。
适应农村新形势
近年来浙江农村经济日益活跃,运输量不断增长,特别是田间运输量庞大。据计算,每亩耕地一年运进运出的种子、肥料、收获物、农具、农药等五种物资大约有一点五吨,照此推算,那么,浙江全省一年里田间的运输量就有四千五百万吨。这批物资几乎全部都得经过小道、桥梁、渡船。现在农村里农副产品的短途运输任务增长很快,它主要得依靠农民来完成。浙江每年运输粮食、棉麻茶叶特产和畜副产品,大约要用六百多万个劳动日,这支庞大的运输队伍也得和这些交通设备打交道。改善这方面的状况,就可以为农村节约大量的劳动力。
为了加快农村物资运输,节约农村劳动力,浙江在农村干线建设上作了很大努力,现在全省公路的通车里程比一九五○年增长了三倍多。但是,干线建设发展了,就要求短途交通线相应地跟上去。天目山昌北区的一位同志,举了个例子:他们那里前几年建成了一条公路,给山区人民带来了莫大好处,过去挑一担山核桃到公路线上要走三天,现在只要一天就够了。单是运输山核桃和粮食这两项,一年就节约了三万六千多工。但现在的问题是,往这条公路上运送物资的一段几十里路长的小道,还没有相应地改善,人们送到公路上来的物资还得用人力长途挑运,几十个人挑了一天还装不满一辆汽车。这样既耗费劳动力,公路的利用率又不能提高。
现在,浙江有些地区正在积极改善短途交通条件,就是为了和大干线更好地联系起来,以便适应当前农村新形势的需要。
民办、民用、民管
农村中的桥梁、道路、渡口这些交通事业,应该由谁来办?浙江一些同志的回答是:依靠群众,实行民办民用民管。
群众自己动手来修桥铺路,是浙江民间的一个传统。群众有这方面的组织经验,群众中有各种能工巧匠,还有许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只要很好地组织和领导,在群众力不能及的方面给予一些帮助,事情就可以办起来,也能办得好。记者在浙江农村里听到了许多这方面的动人事迹。东阳有个六山公社双坑大队,前几年修了个水库,社员们每天下地要多走二公里路,后来群众自己动手,选了农民葛德银当“工程师”,自己勘测设计,自己施工安装,仅八昼夜时间就造起了一座长四十五米、高十一米的大桥。交通局的一个技术员跑去鉴定,发现大桥不仅外型很壮观,质量也完全符合标准。也就在这个东阳县,一年多来,群众自筹资金,自找原料,自己施工,修建了大小桥梁一百一十五座,渡船十八只,手车道和各种小道二百三十多公里,做到了“小水有桥,大水有渡”,国家只花了很少的钱。他们的做法是:根据桥梁、渡口等的受益范围,来划分经管范围,属于一个生产队范围的,就由生产队办,属于几个生产队范围的,就由大队、公社或联合几个生产队来办;只有一些工程规模大,群众力不能及的,才主要由地方政府来办。
修桥铺路之后,还要进行日常维护管理。浙江有些县参考当地的传统办法,建立了桥梁、渡口的专责管理制度。上虞县下管区规定了一片山林作为“护桥林”,专门供应修桥的材料。东阳县湖溪公社王大户大队划出了两口鱼藕塘的收入,作为一座新修大桥今后的维修费用,并确定了几个社员专责管理,给他们定了工分报酬。材料、经费、人员一落实,桥渡的维护就有了保证,效果也不错。


第2版()
专栏:

迎春曲
海南岛琼海县温泉公社下寨大队第一生产队的社员,拔秧栽种早稻 朱少华摄(新华社稿)
云南江川县前卫公社双桥营生产大队第二生产队的早熟油菜,已普遍开花结荚,社员们在加强后期管理,争取好收成 新华社记者 朱于湖摄
河北省棉产区晋县周家庄公社,组织老农向青年社员传授植棉技术,争取今年棉花丰产
新华社记者 王旭东摄
阿勒泰的克郎河冲积平原,土地平坦而肥美,是农业生产的好地方。这是城镇公社的哈萨克族社员在送肥下地
新华社记者 岳国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