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有限”和“无限”
祝天乔
我们常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才算“全心全意”?关于这,雷锋同志以他的言行作了很好的说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每个革命者都应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的力量,无保留地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为人民服务的范围很广,简直是包罗万象。我们的革命事业,我们的各方面的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从有益于人民出发的。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有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大一些,有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小一些,然而不管是谁,他都只能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不同的方面,为人民“服”一部分的“务”,尽到他自己一份力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无限的,而一个人的生命和他能为人民做多少事确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为人民服务得更好。
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光荣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工、农、兵、学、商以至各行各业,你为人民“服”这一部分的“务”,他为人民“服”那一部分的“务”,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组成部分。
要服务得好,并不容易。首先就得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愿。这就需要有政治觉悟,有忘我无私的精神,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有了这些,他就不会计较工作职位的高低,衡量个人的利害得失,而会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就会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也就会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批评,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的人不会骄傲,因为他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工作是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称赞或其他什么。何况为人民服务是没有止境的,是“无限”的,永远不应该满足。当然,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对人民的事业有贡献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雷锋同志正是这样的人。你看他服务得多好啊!在挖掘溢洪道时,他是猛将,轻伤不下“火线”;在连队俱乐部里他是学习委员,热心地帮助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买书、借书给大家看;开展文化学习时,他主动请求担任兼职教员,在业余时间给同志们讲课,批改作业,还担任驻地附近少先队的校外辅导员;在火车上,主动做义务列车员;在一次去看病经过一个建筑工地时,竟抱病操起一辆小车帮别人推起砖来。……总之,一有服务的机会,他总不放过,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投了进去。
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同志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第4版()
专栏:

  随笔(两则)
  小林多喜二
  首先是马克思,其次才是莎士比亚
据说毒可以变成药,然而它本身是毒还是药是不大明确的。但总之,我们理解马克思一事绝不像世人所想的那样是饮毒。正像我们阅读斯特林堡、易卜生和托尔斯泰就明确地了解人类的本质,人们怎样生活,又怎样保持社会各种各样的关系一样,马克思把人类物质的社会实体究竟是什么的现实报告给予了我们。
我认为高?素之氏的近著《马克思十二讲》是让读者能够理解马克思本质的最好读物。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一种专门的学术研究,而且应该是现代社会人的常识。在此种意义上,我想再也不大容易找到这样的书了。
这本书朴素、扼要而又有趣、深刻地描述了马克思的生平,和他从黑格尔吸取来的辩证法,融合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创造出科学的唯物史观,以及阶级斗争等其他主要的马克思学说(这样说好像很复杂,但的确写得很容易看懂)。
我敢这样说——与其先读莎士比亚和歌德,不如先读马克思。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发表)
读哈代短篇小说
最近得到集中阅读十篇托马斯·哈代短篇小说的机会。觉得这里边好的是《悲伤的轻骑兵》、《束发》、《幻女》、《镇上的人们》和《那一夜的晚餐》等篇。任何一篇都是读了之后叫人两三天不胜忧郁而没法排遣的作品。哈代的写法不是剖示人生的一个横断面给人们看,而是带情节的叙述。因此,虽然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做作,实则他是采用非常偶然的挫折来描写人生。作者的态度及其所写的事件都带讽刺,差不多都是(主人公)断送一生的故事。它的内容尽是清一色的男女关系,集中读起来,感到一种老一套的不愉快的倾向。但是,哈代到底是带着女性倾向的诗人,擅长自然描写。他所写的场面,现在仍然栩栩如生一个个浮现于眼前。因此,它那忧郁而绝望的感伤的冷酷的……混合体的余韵,形成了全体作品的印象。
但是,我感到哈代的作品是没有“将来的”。那种作品的作者,能够不发狂而活到八十多岁,在我无论如何总是个疑问。
〔方纪生译〕
  〔译者附记:上面随笔两则译自日本青木书店《小林多喜二全集》第十二卷。除第一则原题照旧,另一则是题为《十三个南京玉》(意云十三个有孔玻璃球)中之一段,题目是译者加上去的。〕(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春牛会冰封老河套,雪盖大山腰。田里跑起春牛会,社员早把春迎到。老社员,卷起狗皮帽,捋着胡子,呵呵笑。小伙子,拼命地跳,手攥回春柳,猛劲地摇。老犍牛,浑身劲儿,满肋膘,头晃尾巴摇。老人阔步走,酒杯举得高。泼上天,牵牛大地走一遭。走一遭、又一遭,牛叫、人笑,丰收年,早报到。人勤、春早,粪上足,犁修好,社员心里涌春潮。大队畜力壮,社员热气高。春好,秋更好。
木 青 胡景芳(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山里妹子进城来
  马捷
“得儿——打起。”一声清脆的赶车声和皮鞭的拍打声响彻了山谷,惊起了河里的野鸭,吓飞了山里的斑鸠,山谷苏醒了。
远远地,一列长长的牛拉车第一次在这山区新修的牛车道上颠簸地行驶着,赶车的是一队年轻的苗族姑娘,你看她们,一个个头插金花,身着绿装,脚穿花鞋,坐在车辕上,扬着皮鞭儿,“格格格”的笑声不离嘴,是那般的欢乐,是那般的自豪。
瞄眼细看,领头的是我家亲妹子山花,唷,你看她多神气哩,她驾驶着寨里最骠壮的一头黑黄牛,车辕上一面高高的“平顶寨送交爱国公粮”大红旗迎风招展,她把手一挥舞,“得儿——打起”十几条赶车的皮鞭同起同落;她把口哨一发,“呵嗬——格格格格”又送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妹子呀,你为什么这样欢乐,这样高兴?是啊,只有阿哥晓得你,你我兄妹同胞生,同堂共食度光阴,你为什么哭,你为什么笑,阿哥哪点不知情。你至今出生二十年,我清清楚楚记得你进过三次城,三次进城三个样,只有这次你才这样自豪和高兴。
妹子第一次进城是哭着进城哭着回家的。当时妹子刚满八岁,城乡正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在那黑暗的旧社会,要说穷和苦,苗山穷苦更是难申诉。那时候,全家四口人,阿爸和阿哥病在床上,噎人的野菜糠粑咽不下喉,想口米汤喝,可是米从哪来呢?足足三天了,米浆没沾牙,阿妈守着嚎啕大哭,妹子也在一旁流眼泪。还是邻家玉嫂子指引了路:“阿婶呢,要妹子进山里攀点野竹笋进城去卖吧,卖后换点米回来救救病人哩!”麻利的妹子从小练就了爬山的本领,很快就攀回了满满的一背篓野竹笋。阿妈吩咐说:“妹子呀,赶快进城去卖掉换米回来吧!”可是,妹子看看自己满身褴褛的衣裳,赤足丫子,那难以见人的样子,便哀求阿妈:“阿妈,我不进城哩,我怕哩。”妹子哭了,阿妈无可奈何地说:“妹子呀,你不进城去,你愿看到阿爸阿哥饿死吗?”通理的妹子听了这话,再无话说了,揩干眼泪,背着满满的一背篓野竹笋,沿着深谷的羊肠小道进城去了。
哭着进城哭着回。妹子回来又痛哭流涕地告诉阿妈说:城里有些顽皮的伢子奚落她,扯她的烂衣裳,包围她唱山歌,唱的是:
山里妹子进城来,
赤足丫子没穿鞋,
何不嫁到城里来,
上穿绫罗下穿鞋。
妹子伤心地赌咒说:“阿妈,今后我宁死也不进城!”
妹子第二次进城是笑着进城哭着回家的。那是前年秋天的事情。解放后,妹子在社会主义土壤中成长起来了。她当过儿童团长、女民兵、共青团支部书记,前年还被选为妇女队长。前年正当送交爱国公粮的时候,队里的男劳动力都进山里去突击木材生产,全队的送粮任务就由妇女来承担,当然更重的担子还是落在这位年轻的妇女队长肩上了。她勇气十足地对男同志说:“同志们,你们快快进山去搞木材生产吧,送粮任务我们保证完成,并要誓夺全社第一名!”当夜她发动了队里的妇女联名向邻近的团心寨的妇女下了送粮战表,要与她们比高低。
一天清晨,雄鸡尚未报晓,鸟雀还没出窝,妹子便带领队里的妇女们送粮上路了,这是她生平以来的第二次进城。一路上,嘻笑连天,歌声不绝。特别是妹子更是那般欢喜,她最爱唱那支“一根扁担圆溜溜……”的山歌。她们一心只想和团心寨的妇女们比高低,虽然是挑上百斤重担在这样高低不平的山路上行走,可是如履平地,快步如飞。
谁知当妹子带领的送粮队伍进入县城时,早看到团心寨的粮谷已一担担排列在粮站门口了,特别是团心寨的妇女队长金花走上前来对妹子说:“山花,辛苦了,我帮你来挑一肩吧。”这时候,妹子像木鸡般地呆了,面颊上不由自主地滚下两行泪珠。这一次,妹子就是这样笑着进城哭着回家的。
这次妹子已是第三次进城了,她为什么这样出乎寻常的高兴,我想大概是由于现在进城再不要背那只竹背篓,也再不要用那根圆溜溜的扁担吧……。是的,你听听,妹子带领赶车队的姑娘们又在那边高唱着自己新编的山歌:
三面红旗迎风飘,
苗山修通牛车道,
过去运输用肩挑,
如今坐在车上把鞭摇。
歌声、笑声响彻了一个个的山谷,妹子就是这样欢欢喜喜第三次进城的。


第4版()
专栏:文化街头

  刊物的编排
  上官雯
今年以来,许多文艺刊物从版本设计到内容编排上,都出现一些新的形式,创造了一些独特的风格。
在开本上,《安徽文学》采用了近于方形的版本,白净的封面上轧印着暗地的花纹,封面和封底只有刊名和期数,具有一种庄严素雅的美。
今年出版的《人民文学》也有改进,比较新颖的是张正宇设计的每期不同的封底装饰画,这幅画又和目录前的小图相呼应。还有些刊物封底是白页,只印一个小装饰图,也比彩色版显得大方。《作品》就是这样。
目录的编排有的也打破常规,用对页排,看起来很方便。像《长春》《鸭绿江》,还用黑线分出栏别,作者和题目之间不加虚点,显得干净明爽。
在内容形式上,《长春》在每页开口上角加上小字的书眉,标出题目和作者,便于读者翻检。有的刊物采用条宽字大的版式,读来爽朗。
许多刊物在编排上还有共同特点,那就是文中的插图、文后的尾花和补白的短文都逐渐增加,充分利用了刊物的空白,也给刊物增色不少。
我们欢迎这些新的创造,它将不断提高刊物的编辑设计水平,使刊物日益丰富多采,进一步满足读者的要求。


第4版()
专栏:

  手
  ——学校散歌
  应田诗
问题刚刚提出口,教室里举起无数的手。这是教师最欣慰的时候。
聪明的头脑是思想的泉源,手臂和分开的手指是它的溪流。默默高举着的手,如同振翅欲飞的鸟雀,正在欢欣地呢喃不已的时候。
这些手呵,心灵最深处的颤动借你而潜流。这只手将拨响音乐家的琴弦;这只手将调起画板的彩色;这只手将拿起雕刻家的斧槌,诗人的笔。但是,更多的手要用直接的劳动,装扮起大地的春天:火红、玉白、鹅黄的淡彩、娇媚的嫩绿,是一双双多茧的手,火热的心,早早晚晚,春春秋秋,劳动的结晶。这些手将要撒下种子,扶着锄柄,握起镰刀,收、扬、碾、磙,捧起晶莹丰硕的果实,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欢乐。
看着课堂里高举的手,教师深深地被感动了。
窗外射进的阳光,给每双手镀上了珍珠色。
课堂里,一双双欢乐的手,在生命的清晨,浴着金红色的朝阳,唱着无声的赞歌,高高举向晶莹的蓝天。带着欣喜,带着感激,带着丰满的希望——会唱、会飞,仿佛神奇的精灵的翅膀!
手呵,你沐浴着阳光。(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江上渔歌(套色木刻) 张础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