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美国惊呼西方分裂危机严重
华盛顿担心戴高乐采取新的打击行动
仓皇召回驻伦敦和波恩大使共谋对策
新华社一日讯 华盛顿消息:布鲁塞尔谈判的破裂继续在美国引起愤懑和不安。
国务院发言人怀特昨天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宣布美国政府已决定召回驻英国大使布鲁斯和驻西德大使陶林,以研究由于布鲁塞尔谈判破裂而引起的形势。
财政部长狄龙同一天在国会两院经济联合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他明白表示,美国政府对由于布鲁塞尔谈判的破裂而在西方阵营内部产生的“危机”感到非常担心。他不安地说,“我们现在在欧洲有分裂,甚至在(共同市场)六国中都有潜在的分裂”。他在答复议员的问题时说,现在就试图谈论政府可能采取什么步骤来应付新的局势,还为时过早。但是他表示将尽快地把政府有关部门的看法和计划告知国会。
共和党参议员杰维茨说,法国总统戴高乐阻止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行动打破了美国的“希望,并引起了新的恐惧”。杰维茨特别表示担心美—法矛盾将继续发展下去,戴高乐将可能鼓励西欧各国的中央银行从美国提取存款兑成黄金。而据狄龙说,如果法国真的采取这一手,这将给美国造成严重的局势。
美联社记者海托华昨天从华盛顿发出一条消息说,“肯尼迪政府正在开始广泛地重新研究由于戴高乐不让英国参加共同市场而引起的各种危险和困难”,因为它认为这对北大西洋集团各国之间关系的“影响是巨大的”。海托华认为,在西方阵营内部这一场搏斗中,迄今在美国有“两大反应”。其中一派认为,尽管法国阻止英国加入“共同市场”,但“到头来,美国一定会获胜”。另一派反应是:“戴高乐在对英国和作为英国支持者的美国取得胜利后,现在可能发动一个运动来逐步消灭美国在欧洲(西欧)事务中的影响。戴高乐想建立一个排斥美英两国,并拥有它自己的经济和防御体系(包括核武器在内)的西欧组织。这样,他就会实现他的让法国在欧洲(西欧)称霸的目标。”海托华说,目前在戴高乐和肯尼迪之间展开的一场斗争中所涉及的远不止一些大计划或今后的美欧关系。他说,“美国目前对付戴高乐的野心的运动……其矛头是防止戴高乐纠合西欧来反对美国”。
美国著名评论员李普曼在《新闻周刊》发表的一篇题为《戴高乐主义的爆发》的文章中,也对戴高乐反抗美国的“领导”表示不安。李普曼说,“戴高乐认为,美国并不文明到足以领导西方走向文明”,戴高乐想要建立一个不受美国控制的“小欧洲”,这个“小欧洲”的“重要决定都要由爱丽舍宫作出”。
《纽约时报》一月三十日发表社论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其他五个成员国本来是愿意英国参加的,但戴高乐要使法国在西欧拥有统治地位的坚决行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楚地表明过。”社论说,由于布鲁塞尔谈判的破裂,“英国现在必须开始探求其他的办法,我们(美国)也必须这样。因为根据新的扩大贸易法给予总统的谈判权力只有在英国参加六国以后才能充分发挥效力。由于可以预见的将来英国还不会参加,我们就必须重新考虑在西方扩大贸易的政策。”
社论还大力鼓吹其他西方国家起来反对戴高乐,并且露骨地对戴高乐进行诋毁。社论说,“除了法国以外,西方的每一个国家都应当考虑怎样来缩小戴高乐总统造成的损害。”
《纽约先驱论坛报》昨天发表的社论也鼓吹美国要设法孤立戴高乐。社论说,“戴高乐是一个有力人物……只要他是法国的总统,他说话便是极权威的。但是在法国的内部和外部,还有其他声音……在法国内部有(反对戴高乐的)让·莫内和罗伯·舒曼们的声音……同时还有欧洲经济集团另外五个成员的声音”。社论说,美国不能认为这些“声音将不会反驳戴高乐的见解”,美国期待这些“声音发放出来”。


第4版()
专栏:

英法取消两国国防部长会谈
新华社一日讯 在讨论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的布鲁塞尔谈判破裂后,巴黎和伦敦昨天宣布,法国国防部长梅斯梅尔原订昨天和今天对英国的访问已经取消。
据双方原来商订的安排,梅斯梅尔要去伦敦同英国国防大臣桑尼克罗夫特讨论军事和战略方面的问题。
法国官员说,梅斯梅尔取消他的伦敦之行,是因为桑尼克罗夫特没有时间同他会面,因为这位英国国防大臣要参加下院关于国防问题的辩论。英国国防部则只是说,桑尼克罗夫特目前不能会见梅斯梅尔。
双方都没有宣布新的会见日期。


第4版()
专栏:

一波未平一波起西方又添新裂痕
加拿大指责美国干涉内政
朝野抗议美国硬要在加储存核弹头
据新华社一日讯 渥太华消息:由于布鲁塞尔谈判的破裂而陷入一片混乱和争吵的“大西洋联盟”昨天又增添了一条新的裂缝——美国政府硬要在加拿大储存美国的核弹头以及用核武器来武装北大西洋集团司令部的加拿大部队的粗暴态度,引起了加拿大朝野人士的强烈抗议。
加拿大总理迪芬贝克昨天已在下院发表讲话,公开指责美国政府
“对加拿大内政进行没有道理的干涉”。他说,关于加拿大是否接受核弹头和同意用核武器来武装它的部队的问题,只能由加拿大自己作出决定。他说,加拿大“不愿受人摆布或者接受外来的干涉来作出(自己的)决定”,加拿大可以作为美国的“坚定的盟国”,但是却不愿做一个“卫星国”。
迪芬贝克的讲话是针对美国国务院一月三十日的声明而发表的。美国政府在这个声明里公开斥责加拿大在美加两国最近就美国向加拿大提供核弹头的谈判中没有满足美国的要求,并且粗暴地要加拿大改变态度。声明说,美国已经把两个“鲍马克B式”导弹—空军中队派往加拿大,如果这种导弹和加拿大的空军“没有空防核弹头,它们就远不能充分发挥潜在的效率”。美国还要求“制定向加拿大在本国和欧洲的武装部队提供核武器的规定”,但是声明认为“加拿大还没有提出任何足以对北美防务作出有效贡献的切实可行的安排”。
迪芬贝克在发言时就这一点愤怒地说,加拿大政府“认为没有必要修改”他上星期在下院一篇演说里表示的这样的看法:加拿大可以和美国“合作”,但却不愿做美国的“走卒”。他还抗议国务院在发表它的声明半小时前才把声明通知加拿大政府。他说,加拿大政府并不认为通过向报界发表消息或采取其他方式来“施加压力”是“平等的主权国家交换意见的适当方法”。这是一个“空前的……异常的程序”。迪芬贝克宣布,他已经下令召回加拿大驻美国大使,要他就有关问题“提供第一手的看法”。
在迪芬贝克讲话时,会场的气氛十分紧张。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当他谈到美国粗暴地干涉加拿大内政时,执政的进步保守党和除自由党以外的所有在野党的议员对美国的横蛮态度表示愤怒,“敲桌子的噪声振耳欲聋”,场内并响起“可耻”“可耻”的呼喊声。


第4版()
专栏:

英报慨叹英国难于维持大国地位
西方战略结合陷于严重危险
《每日电讯报》仍指望共同市场会颓然倒下
新华社伦敦三十一日电英国不少报纸把布鲁塞尔谈判的破裂叫作“政治悲剧”和“不幸事件”。
《卫报》昨天的社论说:“欧洲和美国今后的全部关系现在正在受到危害。”
这家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已经粉碎了关于一个较大的欧洲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是使他的许多伙伴感到鼓舞的。这件事的影响可能比他本来盘算的要厉害得多。……至于美国,在大西洋联盟内统一欧洲的宏大计划已经被打破,这样的欧洲从一九四七年以来一直是美国政策要以之作为基础的目标……”
报纸断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的关系,就像(共同市场)六国的关系一样,可能变得紧张”。
《每日电讯报》今天的社论说,戴高乐的“挑衅”使得“欧洲同美国以及同自由世界其他部分在政治上和战略上的结合”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
这家报纸公开承认,对英国来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垮台将受到欢迎”。它还承认,它希望“共同市场”会“在一个更大、更真的欧洲共同体的怀里颓然倒下,这个欧洲共同体完全不是法国所想要的”。
《每日电讯报》还把布鲁塞尔谈判的破裂归咎于戴高乐和阿登纳。它在昨天说:“没有任何人要同(法国)总统共负重大的罪责;只有阿登纳要负较小的责任,因为他从来不准备对法国施行任何有效的压力。”
《泰晤士报》昨天说,布鲁塞尔谈判破裂的后果是“不幸的”。这家报纸慨叹英国“已经不再是同美国和俄国同等的世界大国”,并且慨叹英国“没有不必费力气就作为领头的二等国家的神圣权利”。
有些报纸还担心谈判失败对英国的经济影响。《卫报》今天不安地说:“在布鲁塞尔的挫败以及英国要进入欧洲的希望落空一事,对经济将有戏剧性的后果……如果对英镑的未来的怀疑得势,而且引起对储备的一次大规模袭击,那就可能较快地发展成为一团糟的局面。”
这家报纸还担心英国同“共同市场”国家的贸易可能受到阻碍,并且担心美国及其他外国的投资会从英国转移到“共同市场”的关税壁垒里面去。


第4版()
专栏:

西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
阿登纳的党强调通向伦敦和华盛顿的道路要首先通过巴黎
新华社一日讯 波恩消息:布鲁塞尔谈判的破裂使得西德统治集团内部的意见分歧表面化。
西德总理阿登纳的基督教民主党的立场是:既要不得罪美国和英国,又要保持同法国紧密合作的关系。这个党在布鲁塞尔谈判破裂后发表了声明,对事态的这种发展表示“十分遗憾”。同时它说:“尽管如此,基督教民主党还是警告不要作出激烈的反应,这种反应也会危及在欧洲已经取得的成就。”
西德联邦议院议长、基督教民主党的头面人物格斯登美尔三十日在记者招待会上也强调说:“英国应当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前译“欧洲经济集团”)的成员,但是不能以法国的离开为代价。”
但是,同阿登纳的党组成联合政府的自由民主党,却竭力主张对法国施压力。这个党的主席蒙德二十九日威胁说,谈判失败造成的“新局面”势必影响法国—西德“合作条约”的批准日期。他认为,“从长远来说,一个不包括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大欧洲是不可能的”。
同一天,反对党社会民主党主席奥伦豪尔发表声明,要法国总统戴高乐“对谈判失败负责”。他还说,谈判的破裂对“欧洲统一和大西洋团结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接着,这个党的副主席魏纳三十日又发表广播谈话,说他的党不能让西德在“法国友谊和大西洋联盟”之间进行选择。他声明:如果法国—西德条约意味着改变西德政府过去在西欧“统一”方面的政策,他的党就要反对。
针对这两个党的立场,基督教民主党议会党团秘书拉斯纳三十日在弗伦斯堡的一次集会上讲话时强调,西德不能对戴高乐施行任何压力。他说,如果不批准西德和法国的合作条约,那就犯了严重的错误。他强调说:“通向伦敦和华盛顿的道路继续是:首先通过巴黎。我们不能在伦敦和巴黎之间进行选择。”
西德三个主要政党的意见分歧表明了西德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加深。


第4版()
专栏:

荷比攻击戴高乐独断独行
伦斯说共同市场正经历严重危机
据新华社一日讯 要求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荷兰和比利时攻击法国在布鲁塞尔谈判中的态度。
荷兰外交大臣伦斯昨天在荷兰议会会议上说,“荷兰政府认为,戴高乐对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政策是不能接受的。”伦斯说,戴高乐“显然想把他的意志强加于其他五个国家……这使人怀疑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因为有理由担心法国总统打算不顾法国伙伴的意愿而强制推行他的政策。”
伦斯说,“法国的态度严重地动摇存在于六国间的信心。因此,‘共同市场’正经历着一场严重危机。”
他说,“(共同市场)六国的政治合作变成无限期地不能达到,目前的局面对大西洋团结和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本身的核心中将产生不利反响。”
伦斯强调,法国的政策不是荷兰的政策,荷兰将进一步加强同英国的联系。
比利时外交大臣斯巴克在向法国一家杂志发表的谈话中也攻击法国说,戴高乐的政策“侮辱”了“共同市场”国家。


第4版()
专栏:

英国下院辩论美英首脑会谈结果
麦克米伦说英国不能变成美国卫星国
工党指责拿骚协议使英丧失“核独立”地位
新华社伦敦一日电 英国下院在三十日和三十一日就英国的国防政策进行了辩论。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这次辩论中竭力为他在拿骚同美国总统肯尼迪达成的协议辩解。根据这项协议,美国取消了它向英国提供“闪电”式导弹的协议,作为代替英国将向美国购买潜艇用“北极星”式导弹,但是英国利用“北极星”式导弹建立起来的核部队必须成为北大西洋集团“多边核力量”的一部分。
他接着说,“北极星”式导弹将从英国把它们买到手的时候起成为英国的财产。他说,除了这些导弹和它们的某些附属设备以外,这种导弹的弹头和潜水艇都将由英国制造。英国向美国购买这种导弹的价格将等于它们的最后生产价格加百分之五。这是一个“很公平很慷慨的协议”。
他还说,英国政府希望在明年建立起第一艘“北极星”导弹潜艇的龙骨,在一九六八年造起第一艘这种潜艇,一共计划造四、五艘,每艘可安装导弹十六枚。
麦克米伦力图安抚这样一些人,这些人“断言美国人从长远来说将在北极星上使我们失望,就像据说他们在‘闪电’上所做的那样。”他说:“我不以我们在这个(拿骚)协议中所采取的立场为耻”。
麦克米伦在谈到美英关系时说:“我们是盟国,我们必须继续成为盟国,但是我们必须不能变成卫星国。”
麦克米伦还表示不同意让法国成为西欧“唯一的核国家”。
据英国国防大臣桑尼克罗夫特宣布,英国已表示愿意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供一百八十架核轰炸机,英国希望这将有助于加速组成一支“多边核力量”。但是,他说,英国将把“V”型轰炸机保留在英国轰炸机司令部中。
工党代理领袖乔治·布朗对政府的国防政策提出了一项表示不信任的修正案。他表示拒绝拿骚协议;并且批评英国政府购买“北极星”式导弹和同意建立“多边核力量”。他说,一支多边核力量的存在本身就使政府所宣称的“核独立”变得毫无意义。
下院最后以三百三十票对二百三十六票表示赞同英国政府的国防政策。工党的修正案以三百三十七票对二百三十四票被否决。


第4版()
专栏:

布鲁塞尔谈判破裂影响英镑地位
抛售英镑风潮席卷欧美
新华社伦敦三十一日电英国和“共同市场”六国布鲁塞尔会谈的破裂影响了英镑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英镑受到了沉重的压力。昨天,抛售英镑之风首先从巴黎引起,迅速席卷欧洲大陆的其他金融市场。纽约市场下午开盘时,人们也大量抛售英镑。
只是由于英格兰银行在压力看来会愈来愈大而赶紧在市场上采取了保护英镑的行动,昨天晚上收盘时英镑价格才得以只跌了一个零头。
《泰晤士报》金融版编辑写道,昨天之所以刮起抛售英镑之风,看来是因为人们认为英国被排斥在“共同市场”之外可能对英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据报道,英国产业界人士昨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谈论“共同市场”谈判的破裂对他们自己的公司的影响。产业界的代表们普遍认为,英国厂商势将加快在“共同市场”的直接投资,以绕过关税壁垒。


第4版()
专栏:

美国迫使英、比老殖民主义屈服
阿杜拉集团正式“接管”加丹加银行
美国派调查团去刚果研究今后控制方法
新华社三十一日讯 伊利沙伯维尔消息:由美国控制的阿杜拉集团三十日正式“接管”了英、比老殖民主义控制下的“加丹加国家银行”,并且把这个银行改称为“刚果货币委员会驻伊利沙伯维尔分会”。
为了迫使老殖民主义势力交出这个银行,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军”二十八日包围了这个由比利时人担任行长的银行;同时,逮捕了银行董事会的三名成员。
同一天,阿杜拉集团派在伊利沙伯维尔的驻节部长伊利奥宣布,阿杜拉集团首要关心的事是控制加丹加银行,因为“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刚果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
据报道,联合国当局昨天已把十亿法郎刚果货币空运到伊利沙伯维尔,来代替由冲伯集团发行的加丹加货币。
据新华社三十日讯 纽约消息:美国政府派遣的一个调查团已经在二十九日离开美国前往刚果,以便研究美国今后控制和掠夺刚果的办法。
调查团领导人是美国负责国际组织事务助理国务卿克利夫兰,成员中还包括国防部和国际开发署的代表。
克利夫兰在动身前说,调查团在到刚果以前,将在比利时首都停留一天,同比利时外交大臣和其他官员会谈。


第4版()
专栏:

从布鲁塞尔谈判破裂看西方矛盾
张振亚
“共同市场”国家和英国在布鲁塞尔的谈判的破裂,就像爆发一场地震一样地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安。在伦敦,麦克米伦发表了电视演说,认为这是最糟糕不过的事。在罗马,人们认为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在华盛顿,国务院发表声明说,这是“十分不幸”的。担心帝国主义国家间从此将展开更剧烈的贸易战、货币战,从而在军事和政治上走向四分五裂的恐惧心理,已笼罩了所有西方国家的首都。
英国参加“共同市场”不成,为什么会引起这样厉害的震动呢?
原来“共同市场”的扩大与否乃是关系着未来的西欧由谁控制和资本主义世界未来力量对比变化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六个西欧“共同市场”国家在经济上的日益紧密结合,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力量对比的改变。法国、西德是西欧最强大的国家,因此,六国“共同市场”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它们两国的控制西欧。在西欧大陆上出现这样一个巨大的“第三力量”,这不但对于长期以来在欧洲有重要影响的英国十分不利,而且它将打破战后西方世界由美国一手控制的局面,对美国保持它的西方世界领导地位的计划形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敦促英国加入“共同市场”,以冲淡这个经济集团的“内向性”,同时把扩大后的“共同市场”纳入肯尼迪的“北大西洋共同体”,以遏止西欧盟国中日益增长的离心倾向,一直是华盛顿当局所一贯奉行的政策。
可是,现在英国竟因戴高乐的阻挠而被挡驾于“共同市场”之外。既然连英国的加入都不可能,那末美国想“统一欧洲”并把它纳入由美国领导的“北大西洋共同体”的希望,就更加渺茫。肯尼迪想压迫共同市场降低关税的“扩大贸易法”更将完全落空。这样,法国的不允许英国参加“共同市场”,打破了北大西洋集团的“团结”现状,预示了未来斗争的更趋激烈。这又怎能不引起一片混乱呢?
扩大“共同市场”,使它不仅包括西欧六个国家,而且还要吸收英国甚至瑞典、挪威、丹麦等国家参加,这是法国所一直反对的。但是为什么戴高乐不在两年前坚决对英国关死“共同市场”的大门,而要等到英国同六国已进行了十五个月的艰巨谈判后,才下此毒着呢?
原来两年前,法国的经济地位还十分软弱,阿尔及利亚战争还在继续,法国政局还十分不稳,戴高乐同阿登纳的联合还不够巩固,美国在西欧的影响还不容忽视,特别是法国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核力量,这就使戴高乐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来抗拒英国的申请,并反对美国要“共同市场”接受英国的压力。可是现在,法国不但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国际支付盈余最大的国家,它不但卸掉了阿尔及利亚战争的重担,拥有自己的原子弹,而且它同六国的经济关系也有了较紧密的结合,特别是同西德已进一步结成法、德(西德)轴心,这就使戴高乐感到局面一新,有恃无恐,不再害怕美国和英国对他的威胁。
但是戴高乐的不迟不早选择目前这个时刻来关死英国进入“共同市场”的大门,其主要动因还在于最近美国和英国对法国的进攻越来越凶。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戴高乐不得不进行反击,实行以牙还牙的报复。
原来从去年圣诞节前夕美、英拿骚会议开始,肯尼迪就设计了一套加强控制西欧的计划。这位在古巴事件后越来越趾高气扬的总统决定要英国打先锋,以便法国效法英国的榜样,接受美国的“北极星”导弹,放弃自己的独立核力量。肯尼迪知道得很清楚,要使“共同市场”国家乖乖听美国的话,首先就必须加深它们对美国的军事依赖。而建立大西洋“多边核力量”正是美国实现这一计划的有力王牌。在戴高乐拒绝上这个圈套以后,美国和英国就积极拉拢意大利、西德、比利时等国,并表示愿意向它们提供这类导弹,以便把法国完全孤立起来。
在用“北极星”导弹分化“共同市场”国家的同时,肯尼迪和麦克米伦还就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后应如何行动,达成了秘密协议。其内容主要是由美国向西德、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政府施加影响,以帮助英国在付出比较小的代价下进入“共同市场”。而英国则答应加入后以防止和削弱这个集团的排外性作为对华盛顿的报答。
在作了这样的安排后,美国和英国就大大加强了对西欧的外交活动。最近,美国副国务卿鲍尔的周游西欧各国首都,范范尼的访美,麦克米伦二月一日的访问罗马,肯尼迪准备在五、六月间的访问西德和意大利……所有这一切,都是以阻止西欧国家追随法国成为不受美国控制的“第三力量”为目的,其矛头首先是直接针对着法国。
的确,如果戴高乐对这一切敌对行动竟熟视无睹,并听任美国和英国加强活动,那末一旦西欧国家在美国的核武器引诱下,让英国挤入“共同市场”,法国就会完全陷于孤立。到那时,不但不能同美、英平起平坐,甚至连保持目前的地位也不可得。正是由于美、英的进攻使法国处于一种不当机立断就会受制于人的危急处境,这才使戴高乐决定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砰然关死“共同市场”的大门,并断然拒绝美国建立“多边核力量”的建议。
西欧究竟将是法国领导的“共同市场”的西欧,还是美国领导的“北大西洋共同体”的西欧,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二者非此即彼,无法调和。肯尼迪之所以竭力要压迫英国参加“共同市场”,以破坏戴高乐建立“欧洲人(不包括英国)的欧洲”的计划;戴高乐之所以要千方百计阻止英国加入,以破坏肯尼迪的把“共同市场”并入他的“北大西洋共同体”的计划,原因就在这里。
从拿骚会谈开始,肯尼迪对戴高乐发动的进攻,就这样导致了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进一步分裂。华盛顿当局从这场进攻中不但没有捞到半点便宜,而且还进一步暴露了它完全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肯尼迪亲自给阿登纳去信要他劝阻戴高乐不走极端,结果竟不生效,这就有力地证明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已大大削弱。
法国和美、英之间争夺西欧霸权的利益的不可调和,就这样由布鲁塞尔谈判的破裂再次提供了有力证据。可是,这场冲突所揭示的决不单纯是法美和法英之间的矛盾。六个“共同市场”国家内部在对待美英的态度上所表现的步调不一,也充分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同床异梦、各有打算。
和华盛顿当局大拉交情、并准备接受肯尼迪的“北极星”导弹的意大利范范尼政府,对于戴高乐和阿登纳联合控制西欧而使意大利向隅的局面一直心怀不满。比利时和荷兰等不愿受法国、西德控制的“共同市场”小国,同样不愿意英国被排斥于欧洲之外。因此,戴高乐一月十四日反对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言论一发表,这些国家的政府发言人就都表示,法国不能代表六国的意见,西欧其他国家并不是任人摆布的殖民地。比利时、荷兰等国的外长甚至威胁说,要向法国进行报复。连刚刚同法国缔结了合作条约的西德政府也宣布它欢迎英国成为“共同市场”的正式成员国,以表示它的态度同巴黎有所不同。
但是,尽管叫嚷,尽管同情,要“共同市场”其余国家因此而同戴高乐彻底闹翻,甚至不惜使这个已有四年多历史的“共同市场”散伙,那却是不可能的。因为比起英国的加入问题来,保持这个经济集团的共同利益,毕竟更为重要。何况在使“共同市场”不致成为一个包括十几个国家的、松弛的、完全接受美国控制的“北大西洋共同体”方面,戴高乐并不孤立。在这方面他拥有阿登纳的全力支持。此外,任何有关未来的西欧计划,不论其形式和内容如何,没有法国的参加,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戴高乐之所以敢于以牙还牙地断然给华盛顿和伦敦以打击,其故就在这里。
在戴高乐的凶猛反击下,肯尼迪的“加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多边核防御力量和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各种口号都碰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显然,除非美国能够把英国、西德、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和卢森堡等国组织起来,建立亲美统一阵线来围困法国,否则要使戴高乐无条件投降是不可能的。可是,这样一来,就必须拆散西欧“共同市场”,而这是难于办到的。
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四分五裂的局面就这样因“共同市场”谈判的破裂而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这个新阶段也还只是开始。它今后的发展还将为肯尼迪政府带来无穷麻烦。美国著名资产阶级记者约·艾尔索普已经警告肯尼迪要正视这个“全新的局面”,并“紧急地仔细考虑问题和老实地面对事实”。因为已出现了“非常严重和危险的前景”。这就是“他(指戴高乐)将会进入下一步。他从设法限制我们在欧洲的影响,会进而采取积极的报复,他在这方面能够使我们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害,例如命令法兰西银行在世界市场上跟美元捣乱。”
帝国主义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摆在它们面前的麻烦已越来越多。布鲁塞尔会谈所告诉人们的不正是这点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