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 建立完整的化肥制造工业
百余工厂固定制造整套氮肥工业设备
重庆钢铁公司轧制成功五种农用新钢材
新华社十三日讯 目前我国有一百多个机械工厂和电器工厂固定为氮肥工业制造成套设备。据第一机械工业部负责人谈,这是我国建立完整的化肥设备制造工业的开始,也是机械工业贯彻以农业为基础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
这些工厂可以生产年产二万五千吨合成氨的大型氮肥厂的全套设备。一座这样规模的氮肥厂一年能出产十万吨硫酸铵化肥。
这一百多个工厂分布在全国十八个省市,其中有哈尔滨、上海等地的锅炉厂,太原、广州等地的重型机器厂,上海、沈阳等地的高压阀门厂,开封、杭州等地的空气分离设备厂。现在,这些工厂已经具体安排了今年的生产和试制任务,并且加工出第一批高压压缩机、高压容器、合成塔等主要设备的部件和成百台配套设备。
这些工厂中,有的具有先进的技术条件,过去几年又积累了一些经验,适宜于固定生产主要的氮肥设备;有的原来为电力、冶金、轻工和一般工业生产设备,现在它们除了生产原来的产品以外,还固定生产氮肥设备。这些工厂经过调整以后,一些生产能力有余的工厂,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氮肥设备中原来供应不足的压缩机、冷冻机、高压和中压阀门等,产量都有增长,氮肥设备的成套生产能力因而得到加强。
有些工厂在改变产品方向或改为专业生产化肥设备以后,原有的厂房和设备不能完全适应,需要“填平补齐”。现在,国家已经为这些工厂增拨了基本建设投资。按照初步计划,最近几年内将有几十个工厂进行改建扩建,增添厂房,补充设备。
氮肥是由合成氨加工而成,世界上用来制造合成氨的原料有焦炭、褐煤、天然气、焦炉气、重油等几种,用氨加工出来的肥料又有硫铵、硝铵、尿素、氯化铵等许多品种。目前我国能够成套生产的设备,品种还不全,因此,许多固定制造氮肥设备的工厂都按照各自的发展方向,努力试制其他品种的新设备。各厂还制定和充实了氮肥设备的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标准,训练技术工人,以便逐步提高产品的质量。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吉林、兰州等化肥工厂,基本上是从国外成套进口设备的。从一九五九年起,国内开始制造主要的氮肥设备。一九六○年,全国固定了一批制造氮肥设备主机的工厂;去年,机械工业又进一步调整生产能力,将生产整套氮肥设备的工厂全部固定下来。
新华社重庆十三日电 重庆钢铁公司一月份轧制成功五种支援农业的新钢材。这些经过严格检验判定合格的新产品,有制造拖拉机零件用的小型扁钢,有生产联合收割机用的T字异型优质钢和制造收割机传动设备用的大型元钢等。
这个公司一月份还按国家计划为农业技术改革,煤炭工业、轻工业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生产了各种规格、品种的钢材一百五十多种。
今年,重庆钢铁公司为支援农业技术改革轧制的钢材,数量、品种比往年更多,质量要求更高。为完成这些钢材的生产任务,全公司各车间、各工种的职工,纷纷制定规划。一些负责品种质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专门到有关拖拉机工厂和农业机械工厂参观访问,征求意见,结合本公司生产设备条件,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许多工程技术人员还同工人一道试制新品种。中小型轧钢车间担负了全公司支援农业钢材新品种的大部分轧制任务。一月份,这个车间在提前七天全面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所试制的几种新品种钢材都在质量合格的基础上正式投入了生产。大型轧钢车间轧制的大型元钢,是联合收割机传动轴用的钢材,用户需要甚急。这个车间的工人们在试轧前认真讨论了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针对热处理和整理工序同轧钢机不平衡的问题,积极加以改进和调整,使这种新品种很快轧制成功。
重庆钢铁公司炼钢车间的工人们,还千方百计冶炼优质钢水,浇铸优质钢锭,为轧制优质钢材创造条件。轧钢车间工人们更是鼓足干劲,克服轧制新品种钢材中遇到的困难,努力提高质量。生产拖拉机零件用的小型扁钢,要求具有坚韧的表面强度。轧钢工人采用多种不同处理钢锭表面的方法进行反复试验,经过比较、分析,选择了其中一种较有效的方法正式轧制,使轧出的钢材都达到了标准。


第2版()
专栏:

·东方歌舞团演出新学日本舞蹈·
新华社十四日讯 来我国访问的日本舞蹈家花柳德兵卫等在回国前夕,观看了中国演员们演出的八个日本古典舞和民间舞。这些舞蹈是东方歌舞团的演员们最近向日本舞蹈家们学习的。
花柳德兵卫和夫人、花柳吉卫、花柳卫彦等日本舞蹈家在我国访问的二十多天中,一面学习我国民族舞剧《宝莲灯》,一面充分利用时间,把《滕娘》、《月后狮子》、《花笠》、《会津》等八个日本古典和民间舞蹈教给东方歌舞团的演员们。同时,还将两个独舞节目的服装和道具赠送给东方歌舞团。
东方歌舞团副团长田雨在演出前致词,感谢日本舞蹈家们热情、辛勤地教授,并表示东方歌舞团愿为中日两国人民艺术交流作出贡献。花柳德兵卫在答词中强调中日两国艺术家互相学习,对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有着重大的意义。他保证回国后尽快地在日本舞台上演出中国舞剧《宝莲灯》。
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承志,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阳翰笙、张致祥、朱光、周而复,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以及首都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观看了汇报演出。观看演出的,还有在京日本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的夫人和其他在京的日本朋友。
(附图片)
上图:东方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张均(左)向日本舞蹈家花柳德兵卫先生学习日本古典独舞《滕娘》
新华社记者 黄景达摄
右图:东方歌舞团的演员正在化装,准备演出柬埔寨舞蹈《百花园中的仙女》
新华社记者 谢琍摄


第2版()
专栏:

陕西浙江青海精心饲养耕畜迎春耕
西藏哲古牧区改造缺水草场牲畜膘肥体壮
新华社西安十四日电 陕西省各地农村,抓紧春耕大忙前的时机,进一步加强耕畜的饲养管理,促使耕畜继续复壮,投入春耕。
去冬以来,陕西各级农业领导部门,相继派出保畜工作组,深入生产队检查保畜情况,并帮助各地具体解决耕畜饲养管理中的困难。去年遭受旱灾的榆林专区,饲草比较缺乏。这个地区的有关部门便发动群众及时收贮了一亿多斤饲草,并将一千四百多头耕畜转移到附近有水草的地区牧放,基本上解决了饲草不足的困难。风雪较大、气候寒冷的地区,都组织人力为牲畜修补和新盖了棚圈,打了防风墙,给畜圈垫上了干土。同时,还加意喂养瘦弱牲畜,使这些耕畜尽快恢复健康,投入春耕生产。
新华社杭州十四日电 浙江各地农村趁春耕大忙到来之前,采取多种办法,加强耕牛的饲养管理。
目前,温州、台州、金华等专区各人民公社的生产队,一般都备足了喂养耕牛的草料;许多生产队给耕牛准备了一部分豆秸、棉饼等精饲料和多汁饲料。三门县滨海多风的健跳公社健跳大队,还及时整修了九十多间牛栏。目前,这个大队的一百多头耕牛,头头健壮。分布在各地的兽医站,及时派出医疗人员检查耕牛的健康情况,并广泛开展耕牛疫病的防治活动。
许多专区、县的有关领导部门,还及时调拨饲料支援饲料不足的生产队养好耕牛。宁波专区粮食、供销部门近来加工和调拨出五百多万斤精饲料,支援八个县缺乏饲料的生产队喂好耕牛。
新华社西宁十四日电 青海省东部农业地区各公社的生产队加强耕畜的饲养管理。目前,这些地区耕畜的膘情比去年同期好,一、二类膘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去冬以来,各地选派一批政治思想好、有饲养经验的社员担任饲养员。这些饲养员大多能作到夜间喂草、勤垫畜圈,使耕畜吃好住好,饱暖过冬。有些公社的生产队还用中药、菜等饲料补喂瘦弱耕畜,争取在春耕前复壮。
冬季耕畜容易感染疾病,大部分县、乡都整顿和充实了兽医站,大力捕灭牲畜的内外寄生虫病。同时,各地还抓紧时间训练配种人员,迎接今年春天的大家畜配种工作。
新华社拉萨十四日电 西藏历来缺水的哲古牧区草场,三年来经过牧民积极引水灌溉,现在水草丰茂,在草场上放牧的牲畜膘肥体壮。
哲古牧区在西藏山南专区哲古县,环绕哲古湖,面积约八千八百多平方公里。这里虽然有雪山湖泊,但是草场历来缺水,牧草只有三四寸高,有些地方寸草不长。民主改革前,在这里放牧的牲畜冬春两季缺草吃,每年有一二万只牲畜因受冻挨饿而死,牧民们都把冬春两季看作难关。
民主改革以后,哲古牧区在初期由于草场缺水,牲畜的发展比较缓慢。当地的中共区委和区人民政府就在一九六○年提出了开渠挖泉和导引雪水灌溉草原繁荣牧草的号召。全区五个乡的上千牧民,每年利用牧闲时间积极开渠挖泉。哲古乡有一块三万多亩的草原因为无水,牧民们不敢把牛羊赶去放牧,怕牲畜进去喝不上水死在草场里。后来牧民们在区委的号召和支持下,在这个草场里挖出了两眼泉水,三千头牲畜进去吃上了水草。接着,其他各乡的牧民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也在许多草场上挖出了泉水。
三年来,全区先后开了三百多条全长五百公里的大小水渠,使五万多亩草场得到了灌溉。牧民们还在春季山顶积雪融化后,大量拦引雪水灌溉山坡草场。据当地牧民估计,水利条件的改善,使全区牧草的产量现在比民主改革前要增长约百分之五十。目前虽是冬春牧草缺乏季节,有些草场上的牧草还有一尺多高,牲畜膘肥体壮,毛色油亮。因为水草丰茂,去年全区五万六千多只适龄母畜有五万五千多只怀了胎。全区十四万多只牲畜,在冬天里没有冻死饿死一只。现在全区还有百分之四十的草场没有动用,准备留在春季放牧。


第2版()
专栏:来信

运用各种方式 加强阶级教育
“爸爸像我这么大的时候”
河北省宣化铁路职工子弟小学少先队组织,采取各种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方式,通过真人真事,进行阶级教育。
在少先队组织统一领导下,队员们普遍访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这种访问对孩子们教育作用很大,一个孩子告诉辅导员:“我爸爸没有念过书,十二岁就到车站上当装卸工。”各中队还召开了座谈会,以“爸爸像我这么大的时候”为题展开讨论。会上,队员们争着讲述爸爸童年的痛苦生活。四二中队队员孙成广说:“我老家在山东,爸爸十岁就给地主放猪,吃不饱、穿不暖,经常挨打受气……还讨过饭吃;解放后,爸爸参加了铁路工作,我和弟弟都上了学,比起爸爸小的时候,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啊!”
为了进一步培养队员的阶级感情,少先队组织还请了庞家堡矿老矿工张志顺,给孩子们讲述新旧社会矿工生活的变化。辅导员也注意结合日常各种活动进行阶级教育。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思想认识提高了。现在,各中队在学习和纪律方面,都有不少进步。五一中队队员高成河,过去学习不刻苦,他访问了爸爸,知道爸爸小时候没有上过学,感到自己能够上学不容易,比过去用心多了。  赵旺


第2版()
专栏:来信

报告会展览会
河北省迁西县中学经常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进行阶级教育。
这些学生们,大都没受过旧社会的苦难,对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迫,知道得很少。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幸福生活环境里,把过去曾经吃过的苦头也逐渐忘记了。一部分出身不好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受到家庭某些影响,思想认识很模糊。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辛酸生活,最近学校曾几次邀请老贫雇农向学生作报告。学校还组织师生分头调查,搜集材料,把迁西的今昔制成图表、漫画或实物进行展览,让学生们系统地了解迁西的过去和现在。被地主逼死了爷爷的学生郭秀英,看了展览以后说:“在旧社会,天下穷人一样苦,不光是我一家。现在,不只我一家幸福,家家都幸福。”
学校的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还针对青少年的特点,举办读书报告会、故事会、讲演会;利用团课,学习有关阶级斗争的知识,组织大家看有关的电影。接着,各中队又开展了“学习刘文学”、
“做个红色的少年”、“访问人民公社”等活动。通过这些教育,学生们的阶级觉悟大大提高,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劳动、热爱集体。
  和和


第2版()
专栏:来信

一次“忆苦思甜”的中队活动
不久前,湖南省沅江县密波完全小学少先队第七中队举行了一次以“忆苦思甜”为主题的中队活动。四十多个队员分别访问了工人、农民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了一百六十多篇访问材料,出了一个专刊。并举行了一次座谈会,有十八个队员在会上发了言。大家用大量事实,介绍了解放前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贫病交迫、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以及解放以后的幸福生活。十一岁的队员匡罗生说:“我爸爸从六岁起就给地主李剥皮放牛、扛活,有一次,我爸爸得了重病,没有看好牛,地主就放出恶狗咬,爸爸的腿被狗咬了一个洞,没有钱医治,伤口烂了大半年。后来没有办法,只得去讨饭。”说到这里,他流下了眼泪。现在,他爸爸担任生产队长,去年全家大小四个人共分了三千多斤粮食,还养了一头猪。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简直无法比。
通过这次忆苦思甜活动,孩子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中队委刘迪凡说:“我爸爸是在苦水中生,我是在甜水里长,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做个共产主义的优秀接班人!”
湖南省沅江县密波完小 李树生


第2版()
专栏:

羊井底的建设规划和实践
本报记者 冯东书
山西平顺县羊井底公社羊井底生产大队,走合作化的道路整整十一年了。最近他们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得出这样一条经验:办集体经济要有个建设规划。为什么呢?他们说,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一条建设的道路,只有不断地、有计划地进行建设,让大家看到光明的前途,才能把大家吸引到这条道路上来。
羊井底是从哪一年开始搞建设规划的呢?是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八年制订了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今年开始了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
来由
羊井底制订建设规划的思想,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是从第一年办社中得到的启示。那是一九五一年年底,当时还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社,社长是著名的劳动模范武侯梨。当时大家还没有搞建设规划的念头,但是有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办社了,应该给村里办些有益的事情。办什么事情呢?羊井底过去是个水比油贵的地方,人们靠吃旱井水过日子;每到春天,头一年的积水吃完了,就得翻过大山,到一二十里外的北凰村、南凰村去担水吃。祖祖辈辈的人,就望着有一天能修一个比较大的蓄水池,解决全村人畜吃水的困难问题。农业社选定先办这件事情。当时社的规模还小,无力单独修建,于是就把周围的互助组联合起来,共同兴修。工程从一九五二年的夏历正月动工,经过八个月的时间,终于修成了。全部用工是一万三千多个。这个池子在村子中心,圆周二十多丈,深两丈多,蓄水十六万九千担,每人每天用半担水,可供全村吃用一年。池的四周砌有青石围栏,担水的地方修起了石级,进水的地方还修了一个澄渣池。
建成这个蓄水池,一时震动了羊井底村。这个水池需要凿石,工程艰巨。自一九一四年以来,人们两度捐款建池,总没有个结果,只是到农业社才把它修成了。这件事教育了群众和干部,大家认识到一个新的力量,一个足以改变过去贫困面貌的力量,那就是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羊井底的人掌握了这个力量,并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把羊井底的建设不断地推向前,于是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产生了。
制订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共费了二十多天时间。人们对全村所有的山、沟作了调查,组织老农进行研究,最后交给群众讨论。当全村人知道这个计划以后,羊井底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把计划比喻成穷山沟里的明灯。原来有二十多户认为羊井底村没有前途打算迁往他乡的,也因此打消了走的念头。计划,当时成了前途教育的活教材,成了推动当时生产和建设的一股巨大的力量。
成就
十年来,羊井底在建设计划的指导下,作出了些什么成绩呢?
第一个五年:
一九五三年。位于太行山上的羊井底,当时满目荒山秃岭,这是因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第一年他们决定从治山开始,在一千多亩荒山上造了林;在一条叫井沟的荒沟里栽种柳树一万多株,把这条沟改名柳树沟,同时在这里引种了东北苹果。
一九五四年。除继续在荒山造林以外,开始集中力量治沟。首先在后交沟闸谷坊一百九十八道;在东池沟栽种洋槐树三万多株,改名洋槐沟;在黄金背沟里栽种核桃树一万多株,改名核桃沟。
一九五五年。为了扩大耕地,在圪隆沟的源头修二里长的转山渠一条,把洪水引到林里的蓄水池里,然后把这条沟填平,增加耕地十一亩,原来沟两岸的五十多亩小块地变成大块,土质改良了。这一年,在山里打羊窑十余孔,羊圈上山,过去施不上肥的边远山地能施上肥料了。
一九五六年。由于前几年治山治水,河滩里洪水被制止,于是在西河滩地上垫土一尺,增加耕地三十八亩。这一年,还在一个凹地里种上了许多花椒树。
一九五七年。在梨园河上修成小型水库一座,特大洪水再也不能危害西河滩垫起来的耕地了;在田头地边打旱井一百二十多眼,减轻了暴雨对田土的冲刷,也解决了山林里人、畜、果树和抗旱点种用的水。
第二个五年:
一九五八年。在山上种果树二百亩,让出平原上的果园种粮食。过去造林多集中在土层较厚、水分较足的背阴山坡,这一年开始在土少水少的向阳坡上造林。
一九五九年。在东脑脚山向阳的地方种上了苹果、桃、杏、李树,定名花果山;在小苗凹、章路掌凹的荒山凹里,栽种桑树一万多株,定名桑树凹。根据群众建议,把林里的两条土路修成了石头路,羊井底村显得整齐美观了。
一九六○年。为了方便后山生产活动,向后山修了十三里长的车路一条。同时,在九掌凹种苹果树三千余株,定名苹果凹。
一九六二年。在后山新修梯田八十四亩。
经过这十年,羊井底变样了。
荒山,变成了宝山。十年中,在荒山上造林九千多亩,大树已一人多高;十年中,封山育草四千多亩,已经成为肥美的牧场。
穷沟,变成了富沟。十年来,在这些沟里植树一百多万株,苹果、梨、桃、核桃,一年比一年多。
河滩,过去一年比一年扩大,现在不存在了。由于山上造了林,沟里种了树,又修了三百八十多道谷坊,建起了水库,河滩都垫成了耕地。
土地,过去由于洪水年年冲刷,不仅一年比一年小,而且一年比一年瘦,现在洪水不再冲刷它了,也就一年比一年肥沃起来。特别是那些山边远地,由于依山打起了四十一座羊窑,上的粪多了,也都成了好地。地变肥了,粮食也就多了。一九五一年,羊井底村的粮食总产量是三十五万三千斤,一九六二年的总产量达到了六十二万三千斤。
此外,山上的草多了,牲口和羊增加了。大牲口由办社前的六十六头增加到了一百零六头(卖出的不算),羊由当时的三百五十八只增加到一千零七十八只。
生产发展了,社员的收入也就增加了。办社前,羊井底每人每年平均收入是四十元,现在达到了一百三十一元。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起来。十年中,全大队二百六十户社员中,就有一百六十多户盖了新房。
由穷变富了,自然使人们认定集体经济越来越有奔头,集体经济也就一天比一天更加巩固。
经验
羊井底大队在制订和执行建设计划上,有些什么经验呢?
第一,要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他们在建设中的原则是:生产建设为主,不妨害当年生产。根据这个原则,每年投入建设的工大约是一万个左右,多了就会影响正常生产。这一万个工,基本上是每年办一件到两件大事;其他事虽然要办,也只好留着一步一步来办。他们说:“满面开花,事事无成,办一年就会把兴败了。”
第二,既制订了计划,就一定要实行。第一次订规划的时候,有的人说:“规划顶个啥,再规划,石头也规划不成米,土地也规划不成面。”所以干部们特别注意要么不说,说了必做。有时计划订得大了,实行不了,就立即修改。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就修改过两次,修改就是为了保证实行。在执行计划的时候,他们很注意“初战必胜”。今年是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第一年,第一件事是把西河滩的滩地加垫一尺土。但是事不凑巧,大雪早来半个月,计划刚订出就下了两尺厚的雪。困难增加了,有的人建议开春再动手,党支部经过实地了解和研究,决定坚决按原计划进行,党、团员带头干,现在这块地已经快垫成了。他们说:只有这样才能长建设的锐气,灭困难的威风。
第三,干部要带头克服困难。他们说,既搞建设,就有困难;碰到困难,群众就看干部的态度;干部一软,就败兴了。大队长武侯梨,就是一个迎着困难前进的人。种树没树苗,他带头背上干粮,扛上镢头,带上扁担,到几十里地以外去刨;上沟里去闸谷坊,要抬大石头,他是个老汉,却带头去抬。他这样做了,大家的决心也就大了。
第四,办了件事,应该有个总结。羊井底十年来每五年有一个大总结,每一年有一个小总结。任务没有完成,也要总结原因。一九六二年本来计划修一百亩梯田,结果只修了八十四亩,总结的时候,干部向群众作了检讨。在总结的时候,他们年年坚持评比活动,一九六二年就奖励了二百三十个人。干部们认为这是对人对事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是活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永远保持饱满的建设热情。在劳动岗位上


第2版()
专栏:

山西省劳动模范冯六六负责饲养的牲畜,七年当中繁殖四十二头。社员们称他为“槽头状元”。这是冯六六(前排右二)在年终大队发奖会上领奖
新华社记者 董荣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