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应纳赛尔总统、本·贝拉总统和哈桑二世国王的邀请
周总理将访问阿联、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陈毅副总理应邀将访问阿尔及利亚,并陪同周总理访问阿联和摩洛哥
新华社七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应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的邀请,将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陪同访问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以及其他人员。
新华社七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分别应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总统兼总理艾哈迈德·本·贝拉和外交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布特弗利卡的邀请,将到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
新华社七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应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陛下的邀请,将到摩洛哥王国进行正式访问。陪同访问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以及其他人员。


第1版()
专栏:

上海三十二种主要轻工业品提前完成年计划
广州造纸厂各种纸张总产量超过全年计划六百多吨质量符合要求
哈尔滨亚麻厂全面完成今年产量、质量、成本、利润和品种等计划指标
据新华社上海七日电 上海市主要轻工业产品中已有三十二种提前完成了全年国家计划。目前全市轻工业工人,正抓紧今年的最后一个月,争取增产更多更好的日用工业品。
到十一月底,全市已经完成国家计划的轻工业品有纸张、卷烟、肥皂、干电池、自行车、缝纫机、自来水笔、搪瓷制品等三十二种。同去年相比,很多产品的产量有较大的增长,质量也显著提高。上海自行车厂生产的“永久牌”五一型载重自行车,车架的强度比过去提高了百分之二十;车后载重架的支脚由两根增加到四根,载重一百五十公斤也不会变形。锦隆搪瓷厂生产的面盆,比过去更白更光,珐琅粉也更牢固了。国家规定用一百克重的铁球,在五十五厘米的高处冲下来,珐琅粉不碎,质量才算合格。他们把铁球从九十厘米的高处冲击面盆,面盆底上的珐琅粉一丝裂纹都没有。著名的“大无畏”电池的间隙放光时间,已由原来的九百多分钟提高到现在的一千零五十多分钟。据上海市轻工业局统计,目前全市有七十多种轻工业品的质量,比年初有显著提高。
上海市轻工业部门,今年前十一个月,为各地消费者生产的新品种、新花色、新规格的产品共有二千八百多种。机动脚踏两用车、电动脚踏两用缝纫机、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等新产品,大部分都已供应市场。金星金笔厂新增加的“六○型”高级金笔很受人们欢迎。这种金笔过去作试验时,被人带到三千米的高空,也没有漏水;笔尖露在空气中十多分钟,拿起来再写,仍能顺畅地写出字来。
上海轻工业职工为了给全国人民生产质量优良的日用品,各行各业都开展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比学赶帮活动。两个自行车厂、四个缝纫机厂、五个热水瓶厂、七个搪瓷厂分别开展厂际竞赛以后,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先进和后进的差距也不断缩小。
钢铁、化工等原料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上海轻工业的提前完成计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上海七家搪瓷工厂今年所用的黑铁皮,深冲性能比过去提高,搪瓷厂的损耗比过去减少一半左右。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金笔工业采用国产塑料的比重逐年增加。由于烟叶、稻草等原料的增多,卷烟、造纸工厂的产量,也都超过了原来的计划。
据新华社广州六日电 我国最大的造纸厂之一的广州造纸厂,到十一月二十九日,已经提前全面超额完成了今年国家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
今年,国家要求这个厂生产的纸张有新闻纸、包装纸、瓦楞纸和商品浆板纸等。目前这几种纸张的生产计划都已提前完成。各种纸张的总产量超过国家计划六百二十五吨。产品质量也都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占这个厂纸张总产量九成以上的新闻纸,今年头十个月的平均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点八,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质量指标。一至十月份,全厂可比产品的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百分之二十一点五。全年的利润计划,也提前在十月份完成了,这十个月上缴给国家的利润,比去年全年上缴的总额还多三分之一。广州造纸厂今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实物计算,也比去年同期提高百分之八以上。
据新华社哈尔滨七日电哈尔滨亚麻厂今年生产的亚麻细布和帆布的一等品率比国家规定的质量指标提高了百分之零点七一和百分之零点八一。到十一月底,这个厂完成的产量和产值都超过国家计划百分之五以上。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品种等方面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指标。
哈尔滨亚麻厂今年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年初以来,这个厂亚麻布的一级品率一直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但是,职工们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们分别从工艺规程、操作方法等方面采取措施,使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设备维修得好,对提高产品质量起了很大作用。今年这个厂的运转工和维修工人密切配合,除定期检修设备以外,还建立和健全了严格的检查制度,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设备保持着优良状态。(附图片)
上海今年生产的搪瓷制品花色品种增加很多。这是顾客们在商店里选购搪瓷制品。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第1版()
专栏:

制订计划 典型试验 树立样板 分批发展
江苏扎扎实实推广上海先进经验
轻工、化工、纺织等企业学回的四千多条经验,半数以上已经推广
据新华社南京七日电 江苏少数工厂和少数职工所学到的上海先进经验,正在迅速地为多数工厂多数职工所掌握。
派人到上海学习较早的江苏轻工、化工、纺织和手工等企业所学回的四千多条上海先进经验,有一半以上已经全面推广和正在全面推广;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上海先进经验,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已经收到了显著效果。正在上海拜师学艺的机械、冶金等工厂企业职工,新近传回大批先进经验,也在迅速推广中。
九月上旬,当江苏第一批到上海学习的职工回来以后,从省、市工业领导部门到工厂企业、车间,都建立了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的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制订推广计划。
各工厂企业在推广上海先进经验的时候,先选择一个车间、一个小组、一个产品或一项先进经验做试验,树立样板,等到取得经验之后再组织大面积推广。有的工厂企业组织到上海学习的工人现身说法、现场表演、现场观摩、现场指导;有的把到上海学习的原班人员组成样板小组,把上海先进经验先在样板小组使用,取得效果之后再逐步推广。
许多工厂还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推广“一语道破、价值千金”的先进经验,这些经验花钱少,能解决当前生产关键,又可以减轻劳动强度;然后再推广花钱较多、牵涉面比较广和比较复杂的先进经验。这样做,既能消除有些工人对待先进经验的种种疑虑,又能使这些先进经验更加适合本厂生产技术条件。
先创“小上海”,再发动群众普遍学上海,这是无锡合众玻璃厂推广上海先进经验的做法。这个厂在今年八月份派人到上海中汇玻璃厂学回了二十九项先进经验。凡是到上海学习的人员,对这些先进经验都是口服心服。可是没有到上海学习的人员,对上海的先进经验还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厂领导就把到上海学习的六个吹制工人集中起来,加上一部分没有到上海学习的工人,组成一个“小上海”吹制组。这个小组根据上海的经验改进设备,用上海的先进方法操作,作为推广上海先进经验的基点。“小上海”组里的工人经过一星期的努力,把玻璃杯毛坯的产量从每天每人生产五百七十五只提高到七百八十只,正品率从百分之八十六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一等品率提高了一倍。这样做以后,使原来不相信上海经验的职工相信了,原来不服气的服气了。现在吹制方面的经验,已经在四个吹制小组推广,玻璃杯毛坯的产量、质量都比原来提高。
苏州苏纶纺织厂推广上海先进经验的时候,采取了“以点成线”和“以线带面”的做法。他们以到上海学习的工人为骨干,从纺纱到织布,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确定了样板机台,先在样板机台上推广和使用上海厂的先进经验。这样做的结果,一道工序上的样板机台带动了一道工序的所有机台,一道工序的样板机台又带动了全厂。
有关工艺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比较复杂的先进经验,都是反复进行典型试验之后再逐步推广的。常州染料厂生产的硫化元色光不正,青不青,红不红,用户意见很大。厂里职工这次推广上海华元染料厂先进经验的时候,都作了小批试验,送印染厂试用合格之后再成批生产。
江苏全省有十七个造纸厂,派人到上海学习的只有四个。其中镇江大东造纸厂派人到上海学习的产品品种,与省内其他造纸厂的品种大体相同。全省没有到上海学习的十三个造纸厂,就以大东造纸厂为对象,分期分批到大东造纸厂学习。第一批到大东厂学习的徐州、兴化、通成三个厂已经结束,共学到先进经验二百零五条,其中不仅有大东厂到上海学到的经验,还有大东厂自己的经验。兴化造纸厂推广了这些经验以后,纸的质量有显著提高。这三个厂在学习过程中还向大东厂提出了二十三条改进建议,更丰富了大东厂的先进经验。
罐头、干电池行业也采用以上的办法,以派人到上海学习的南京罐头厂和扬州荣光电池厂为基点,在同行业工厂中迅速推广了上海的先进经验。


第1版()
专栏:

全国大中型水泥厂节约五千万度电
今年每生产一吨水泥消耗的电力,平均比国家计划降低百分之六,比去年降低百分之十一。
新华社七日讯 全国各大中型水泥厂在提前完成全年国家计划的同时,今年节约了五千三百多万度电,节省电费开支三百多万元。
这些厂今年平均每生产一吨水泥消耗的电力,比国家计划降低百分之六,比去年降低百分之十一。
水泥厂消耗的电力,一般占水泥成本的百分之十四。去年各大中型水泥厂节约用电三千六百多万度,对降低成本起了很大作用。今年,各厂继续向职工进行节约用电的宣传,普遍成立节约用电的组织,重新审查修订了主要设备和半成品、成品的电力消耗定额。新的定额普遍比过去降低。如琉璃河水泥厂修订了全厂十一种成品和半成品的单位电力消耗定额,并且加强管理,今年平均每生产一吨水泥消耗的电力,比去年降低了百分之八以上。
各水泥厂努力提高水泥熟料的质量,也大大降低了用电量。经过水泥窑煅烧的水泥熟料的质量提高,就能相应地多掺混合材料,这样不但可以增加水泥产量,而且因为混合材料不需要经过水泥窑煅烧,还可以节省电力和煤炭。江南水泥厂努力提高熟料的质量,今年一至九月熟料的平均强度比去年提高二十四公斤,混合材料的掺加量由过去的百分之十五增加到百分之十八,相对地每制一吨水泥就少用电五度多。
各大中型水泥厂还注意合理使用设备,杜绝设备空转;对于那些负荷轻的电动机和变压器也作了调整,改变“大马拉小车”的现象。琉璃河、大连、上海、牡丹江等八个水泥厂今年共停用变压器十八台,更换电动机四十五台,结果减少了无动电力损失二百三十万度。


第1版()
专栏:

阿尔及利亚新闻社发表评论
热烈欢迎周总理陈毅副总理访问
新华社阿尔及尔七日电 阿尔及利亚新闻社发表评论,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即将访问阿尔及利亚,并且赞扬阿尔及利亚和中国人民的战斗友谊。
评论说,“我国人民对周恩来先生和陈毅先生的欢迎,将是我们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的友谊的表示。”
评论指出,“阿尔及利亚人民在解放祖国的斗争中,很早就得到兄弟的中国人民的帮助。兄弟的中国人民采取了行动,并一再表示站在我们这一边。”评论说,“今天在我们的建设时期,中国人民继续支持我们。除了各种赠送之外,最近一项二百五十亿旧法郎的贷款具体地表达了这种进行合作和帮助我们发展、支持正在建设中的阿尔及利亚革命的心意。”
评论强调指出,“忠实于反对帝国主义势力的人民中国,不断揭露帝国主义势力,支持各国人民的争取独立和美好生活的正义事业。”
评论赞扬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伟大成就。它说,中国革命“经过‘长征’,对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斗争的工农革命,依靠团结在领袖毛泽东——他是哲学家、诗人和理论家——所领导的共产党周围的人民力量的联合,战胜了种种危险”。
评论在谈到中国领导人的民主作风时说:“尽管党的主席的威信非常高,但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仍然是集体的,因此保卫了进行建设所需要的民主。”
评论指出,人民中国从它一九四九年成立以来不断取得胜利。十四年的时间使中国人民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评论强调说,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会。


第1版()
专栏:

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生活互助活动
辽宁日报记者
安东丝绸一厂职工中间的生活互助活动,是体现了工人阶级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的新事物。
这个厂生活互助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工人们自觉自愿地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日,诚心尽力地而又无偿地帮助有困难的职工做些缝补拆洗、买粮买煤买菜等家务事,以及帮助解决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和修房打炕等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临时困难。这种活动,开始于一九五八年。当时,只有织绸车间捻头小组的邓玉芝等四名女工从事这一活动。在党的支持和领导下,它不断发展、扩大,到今年八月统计,已遍及全厂各个车间、各个科室,在全厂两千七百多名职工中,自动报名参加这一活动的就有七百零三人。
生活互助活动所以能够越来越广泛地发展起来,是由于它适应了广大职工渴望安排好生活以集中精力参加生产的要求,同时也是党长期以来对职工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结果。安东丝绸一厂树立了韩秀芬在生产上处处从整体利益出发,不计报酬、争挑重担的活的榜样,对生活互助活动的积极分子产生了有力的影响。在作法方面,有一批先进分子作为核心力量,发挥骨干作用,自始至终坚持自觉自愿参加的原则,采取个别串连的工作方法,充分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些也都是这项活动能够坚持不懈的重要原因。
生活问题不是小事情
这个厂的生活互助活动是从织绸车间乙班捻头小组开始的,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女工生产和生活的矛盾。
缝补拆洗、照看小孩等一些生活上的事儿,乍一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大问题,其实不然。正是这些生活琐事,常常缠住许多女工的手脚,使她们“身在工厂心在家”。她们往往顾了生产和学习,就顾不了料理家务;顾了料理家务,又会妨害生产和学习。织绸车间乙班捻头小组的老工人邢桂花,过去曾经是先进生产者,生第五个孩子以后,家务活忙不过来,有时顾不上吃饭就去上班,在生产时间还惦念孩子和家里的事,有时捻着捻着就睡着了,常常完不成任务,评先进生产者的时候也没有评上她。
最了解多子女女工难处的人是处境类似的人。一九五八年,邓玉芝已经有三个孩子,深知要搞好生产又要管好家务很不容易。当时,她是捻头小组组长,又是乙班工会的女工委员,按照工会的部署,常常在业余时间到工人家庭去访问。她出身于贫苦家庭,对生活困难的女工有着深厚的阶级同情心。作为女工委员,她对解决生产和生活的矛盾,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在伙伴们的生活有了困难的时候,她就常常去帮一把。她曾用自己的缝纫机,无偿地为多子女的女工王荣花、宋孝进、盛瑞华等做了不少小孩衣服,深受姐妹们的欢迎。后来她又想,如果把大家组织起来,力量就大了。她找到本组副组长、共青团员盛瑞华说:“瑞华,咱们搞个姐妹互助组,专门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姐妹,让她们安心生产,好吗?”盛瑞华满口赞成。于是,第一个姐妹互助组成立了。当时参加活动的除邓玉芝、盛瑞华外,还有捻头女工杨福兰和原淑香,总共四个人。她们“上班看情绪,班中看生产,班后去访问”,时时关心伙伴们的生活,并且注意从思想上进行帮助。
姐妹互助组把邢桂花当做重点帮助对象。有一次,邓玉芝等听说邢桂花有许多脏衣服要洗,却腾不出工夫来,星期天就到她家去,把要洗的衣服搜集了两大包,拿到几里地外的江边去洗。大半天工夫,洗好,晾干,破了的还给补好,最后叠得整整齐齐送到她家里。以后,互助组的姐妹们,经常利用星期天和假日,到她家去缝洗衣服,帮这帮那,特别是换季的时候,总是帮助她及早把全家的旧衣服拆洗缝好。五年来,一直没有间断地这样做。
互助组体贴入微的帮助,大大减轻了邢桂花的家务负担,使她能专心致志地搞好生产。同时,这种无私的帮助,也使这个在旧社会受过煎熬的女工深受感动。当她第一次接过姐妹们拆洗缝好的衣服时,她感动得流下眼泪来。她说:“新旧社会真是差天差地。在旧社会,别说生活上有了困难没有人理会,就是工人死了也没有人管啊!现在我不用发愁了,专心上班干活好了,再不好好干就对不起党和姐妹们。”自从得到互助组的帮助以后,她都按时参加学习和开会,生产也特别努力,不仅自己按时完成捻头任务,还主动帮助织绸工人接夹梭造成的断头。她又重新当选为先进生产者。
捻头小组的青年女工王玉梅,有个时期总是愁眉苦脸,生产提不起精神来。邓玉芝、盛瑞华等发现后就到她家访问,原来她父亲已经病了几个月,卧床不起,全家就靠她一个人的工资过日子,生活相当困难。邓玉芝和伙伴们凑集了一些钱接济她;过后又请求组织上把王玉梅列为救济户。从此,王玉梅不再为生活问题苦恼了,工作干得挺欢。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早先有四名不够安心生产的新工人,也都安心生产了。她们还主动要求参加了姐妹互助组。
由于组织生活互助,帮助一些工人克服了生活困难,捻头小组的工人们都能全心全意地搞好生产,团结互助,生产成绩很出色,成为全厂的先进小组。当时生活互助活动的范围虽然不大,却已经可以看出它的重大的社会意义了。
同习惯势力作斗争
生活互助活动是一件体现共产主义精神的好事,但开头也并不顺利。开展生活互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它反映了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斗争。
邓玉芝等开始帮助有困难的姐妹干家务活儿的时候,许多人都为她们的高尚风格所感动。可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她们“多此一举”,甚至说她们“假积极”,“图表扬”,“为了显示自己”。有的当面讽刺,有的背后议论。起初,邓玉芝听到这些话,心里十分难过,有时独自流泪,有时忍不住就去找党支部书记。她也曾想过:“何苦要费力不讨好呢!”但是,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最后她还是说服了自己:这又不是为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搞好生产;如果考虑个人得失,就是给多少奖励也不愿意这样自讨没趣,只要自己做得对,就应该坚持下去。她想:向秀丽、韩秀芬遇到困难,都能不动摇,不顾个人得失,一心维护集体的利益,自己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以后,她再听到这些话,情绪就不波动了。
由于参加生活互助而遭到别人讽刺的,不只是邓玉芝一个人。她们都像邓玉芝一样,在党的教导下,顶住了困难。她们自信,自己的所做所为光明磊落,就是群众一时有些误解,最终总会赞同的。所以,不论别人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她们都能不加计较,“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继续热情地帮助别人。事实证明,最终获得胜利的,正是这些高尚的坚定的人。
还有一种情况,调解家庭纠纷,有时会被人误解,甚至遇到顶撞,这需要具有很大的毅力和耐心。织绸女工韩淑英等为同班一个女工调解夫妻关系问题,先后登门访问十多次,还受到了那个女工的妹妹的顶撞。但韩淑英等始终没有泄气,还是热情诚恳地调解,直到那个女工和她的丈夫言归于好。
有的女工参加生活互助活动,也曾遭到家庭的一些误解和非议。捻头女工盛瑞华参加生活互助活动以后,家里的活计比过去照顾得少了一些。她的丈夫不满意,担心父母、妯娌有意见,常常说她,有时甚至和她争吵起来。后来,盛瑞华把她和丈夫吵架的情形告诉邓玉芝。邓玉芝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她不要吵架,要讲道理,丈夫慢慢会明白的。以后盛瑞华遇到适当的机会,就对丈夫讲阶级兄弟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并且尽力把家里的活儿做好,她丈夫也就支持她参加生活互助活动了。
生活互助活动终于冲破了来自厂内部分工人和家庭的责难。现在,广大职工都衷心地拥护这一活动,参加互助活动的职工也大都得到了家庭的支持。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思想对旧社会习惯势力的胜利。
自始至终坚持自觉自愿
丝绸一厂的生活互助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坚持自觉自愿的原则,采取个别串连的方法开展的。互助组每吸收一个新成员,总是向对方充分说明互助活动的意义,同时说明参加互助活动相当辛苦,要对方充分考虑自己的条件和可能,使他们参加这一活动真正是自觉自愿。
参加生活互助的人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从织绸车间乙班来看,有许多人是被生活互助组富有意义的活动吸引来的。邓玉芝、盛瑞华这些人,不但把帮助姐妹干家务活儿当成自己的责任,而且看成是生活的乐趣。每当互助组活动的时候,她们都是有说有笑,十分热闹。干完活以后,或是一同去看电影,或是到公园散步,再不就在一起学习、谈心。她们的星期天,往往过得很有意义,非常愉快。这便有力地吸引了班里的青年女工。王玉梅、徐振松、方桂英、燕景兰去找邓玉芝,问她:“邓老师,我们也参加姐妹互助组,行吗?”
邓玉芝看她们都是姑娘,平常都穿得干干净净,就故意说:“互助组的活儿可多啦,洗洗补补,又脏又累,你们不怕吃苦吗?”
“你们孩子妈妈都不怕吃苦,我们大姑娘年轻力壮还怕吃苦吗!”
就这样,互助组成员由四名逐渐增加到二十四名。
有些人是受到互助组成员的思想帮助,被互助组高尚的风格所感染而参加互助活动的。还有不少人是在自己被帮助后,亲身体验到生活互助的意义,怀着对新社会的感激之情参加的。五个孩子的妈妈宋孝进,家务事常常料理不过来。邓玉芝等常去帮助她,使她减轻了一些生活负担,深深感到新社会的温暖,坚决要求参加生活互助组。邓玉芝考虑到她的孩子太多,劝她不要参加。像这样孩子多的妈妈,生活互助组一般都是不吸收她们参加活动的。后来,互助组有些活动没有通知她,她就很不高兴。有一次,她听说大家第二天要帮助女工林淑艳洗衣服,到时候就直接跑了去。
姐妹互助组刚组织起来的时候,只限于帮助有困难的姐妹拆拆洗洗,缝缝补补。后来人多了,根据客观的需要,又把帮她们买煤买粮的事也包了下来。当时参加生活互助的积极分子都是女工,拆洗缝补是能手,推煤送粮就很吃力了,这使她们感到需要把有条件的男工也吸收进来。第一个参加生活互助活动的男工是战凤喜。一九六○年秋天,生活互助组帮助织绸工人孙玉财修房子,又把机修工人李传德、关殿文、关玉礼、孙玉福等吸收进来。这时,织绸车间生活互助组的成员又由二十四个人增加到四十六个人,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互助内容也更加丰富了。
全厂其它三个主要车间——缫丝、准备、染整车间,也像织绸车间一样,由几个积极分子做起,逐步扩展,形成了群众性的生活互助组织。
生活互助活动引起了领导的重视。织绸车间和全厂,先后几次召开工会积极分子会议,宣传邓玉芝等人的事迹,把她们的经验进一步传播开来。现在,在工厂党委和工会的协助下,全厂成立了一个生活串连委员会,各车间成立了生活互助大队,各班都有生活互助小组。
由于一直采取个别串连的方式,参加生活互助活动的人,没有不是自愿的,生活互助组织也没有徒具形式的。
起到了无可代替的作用
生活互助活动对于解决属于职工生活的家务范围内的问题,起到了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代替的作用。
党和国家对职工生活的关怀向来是十分周到的。安东丝绸一厂为了解决职工生活困难问题,做过不少努力,如办托儿所、保健站,修建职工宿舍,给困难职工发救济金,等等。可是这些职工福利,并不能完全解决职工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在人口多劳力少的一些家庭中,像缝缝洗洗、照看病人、买煤买粮等生活琐事,都会给他们带来困难。生活互助在克服这些困难方面,作用是无可代替的。
还有一些职工发生了意料不及的生活困难,本人很难克服,国家没有办法包下来;可是,由于生活互助组的同志高度发挥阶级友爱,赤诚相助,负责到底,终于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它的政治影响深远得很。下边讲几个实例:
织绸车间乙班修理机器的老工人修喜顺,妻子死后撇下五个孩子。邓玉芝等到他家访问时,只见他抱着个吃奶孩子,站在门口掉眼泪,另外四个孩子在旁边发呆。邓玉芝一边安慰他,一边帮他收拾屋子。当时天气已经冷了,邓玉芝等看他几个孩子穿得挺单薄,就向工厂领导汇报。工厂拿出一笔救济金,邓玉芝等给买布,又给垫上里子布,一共做了四件小孩棉衣。修喜顺家里日常的缝缝洗洗,也大部分由邓玉芝所领导的生活互助组给包下来了。修喜顺从乙班调到甲班以后,甲班的生活互助组照样去照顾他,直到两年以后修喜顺又结婚时为止。提起这件事,修喜顺总是念念不忘生活互助组的好处。他的年老多病的母亲,也经常叨咕:“孩子,在早谁管咱们呀,真得好好感谢她们啊!往后你要学习她们,好好工作。”
准备车间老工人韩桂芝,一九六一年害病卧床不起。工厂多方为她治疗,并从经济上予以补助。但她还是不能活动,并有一个六岁的小孩需要人照顾。生活互助组的赵艳秋、温秀英、邢玉华、谭香菊等轮流到她家去,帮助她梳头洗脸,做饭挑水,洗衣缝衣,买煤买粮等,两年多来一直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现在韩桂芝的病情有了好转,互助组姐妹仍然经常去看望她,并帮助她做些力所不及的活计。她感动地说:“我病好上班后,一定好好干活,报答党和姐妹们!”
像这样的例子多得很。被帮助的人对互助组的工作,异口同声地称赞。他们说,互助组想的比自己还周到,做活比给自己干还用心。看:天还没冷,她们就为生活有困难的女工家张罗拆洗冬衣;雨季没到,就为困难户修理房子;女工生孩子缺人照顾时,她们及时给予帮助,送接产妇,报户口,购买食物用品等等,都做得妥妥贴贴。职工的这类生活困难,工厂领导根本插不上手使不上劲,生活互助组却可以随时帮助解决问题。生活互助组的成员,家庭负担一般比较轻,互助活动也没有占去他们的全部业余时间;因为人多力量大,他们没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帮助不少同伴克服了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现在,凡是缝缝补补、照顾病人的事情,一般都在各班内帮助解决,简单的房屋修理、砌炉灶、安葬死人等事也可以在车间内解决,本车间解决不了的可以通过厂的生活串连委员会找其它车间协助解决;只有需要较大的运输力量、需要专门的木工、瓦工时,才找到工厂生活串连委员会。过去,厂工会总是忙着为职工解决生活问题,一个劳保福利委员整天忙都忙不过来,照顾不周到。可是现在,厂工会只要把生活互助活动组织好,许多过去不易解决的问题都很容易地解决了。
形成了助人为乐的好风尚
生活互助活动,不仅解决了职工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而且提高了人们的思想,培育了一批新型人物,形成了一代好风尚。这种思想上政治上的收获具有深远的意义。
邓玉芝、韩淑英、盛瑞华、宫月琴、赵艳秋、刘桂琴等,几年来一直任劳任怨为自己同伴们的生活操劳。她们一不为名,二不为利,经常牺牲自己的一些休息时间,无偿地为阶级战友服务。在她们的模范行动影响下,各个车间、班组都有了生活互助的积极分子,全厂已经形成一支七百多人的生活互助大军。这些人也是见到同伴生活有困难,就去热诚帮助,既不要求报酬,也不希望表扬,甚至不愿让人知道。他们说,这点小事过后就忘了,谁还惦记着它。所以互助组至今究竟作了多少帮助人的事,已经没有办法精确统计了。但是,人们却共同地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革命的大家庭里,大家不仅在生产上为了共同的目标同心协力,在生活上也是互相关怀,同舟共济,这是一种新型的亲切的同志关系。人们一致称道: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多么好!
生活互助活动对于那些只顾个人不关心同志的人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少青年工人通过参加生活互助活动,受到了集体主义思想的熏陶,培养了良好的思想作风。青年女工燕景兰,是一个高小毕业后就踏上工业生产战线的姑娘。过去,她自己袜子破了还得母亲给补,参加生活互助组以后,看见老工人家庭生活都很节俭,受到教育,也开始养成了勤劳朴素的生活作风。
当雷锋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在这里广为传播的时候,生活互助的烈火像增加了助燃剂一样越燃越旺。人们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助人为乐的风尚进一步发扬起来。
人们的思想风格在变,丝绸一厂的风气在变,共产主义思想在发扬光大。生活互助活动对这一深刻的变化起了促进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