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全国棉花收购计划超额完成
今年大部地区棉花丰收,社员爱国热情高涨,踊跃售棉,收购进度是历年来最快的一年。棉花质量好,受到纺织厂职工广泛赞扬。现在广大棉农还在继续出售余棉,同时积极准备争取明年棉花增产。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今年全国棉花收购计划已经提前超额完成。目前棉区广大农民还在继续踊跃向国家出售多余的棉花,同时为争取明年的棉花增产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今年我国棉花收购进度是历年以来最快的一年。往年的棉花收购计划一般是在春节前后完成,今年却提前了一两个月。到十二月七日,湖北、江苏、河北、浙江、上海、四川、江西、安徽、湖南、辽宁、北京、云南、贵州、山西、河南等十五个省市收购的新棉,都超过国家原定计划。其中湖北省收购量最大,这个省收购的新棉几乎占到全国总收购的四分之一;江苏省的新棉收购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半;曾经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的河北省,也超额完成了国家的收购任务。
今年,我国棉花生产,除少数灾区外,普遍获得丰收,并出现了一批高产的县、社。
在农村大好形势的鼓舞下,棉区的社员们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主动踊跃向国家交售新棉。十月上旬到十一月下旬是新棉上市最集中的时期。这一时期,全国每天入库的新棉最高曾达到几十万担。无论是北方的棉产区或南方的棉产区的公路、田间甚至大小河道到处是送棉的人群。成千成万的收购站前人声鼎沸,非常热闹;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两千多个轧花厂,更是日夜开工,赶轧新棉。现在,许多棉区的广大农民还在不断地把多余的棉花送往收购站,积极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从十月份起,已经轧制好的大批皮棉,就源源向各地纺织工厂调运。目前,上海、青岛、北京、济南、西安和重庆等地许多棉纺织厂,已开始用新棉纺纱织布。他们一致称赞:今年的新棉色泽白、成熟度好、拉力强、含水少、含杂少。对农民兄弟给他们的好棉花,表示十分满意。
现在,广大棉区的社员正在为争取明年棉花增产积极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占湖北省棉田面积一半的荆州专区,已经把明年的种棉计划安排好了,不少社队安排的棉田,前茬作物大部分是收获较早的油菜和蚕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明年棉花适时播种,也有利于棉花增产。山东省棉田的冬耕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到十一月中旬,主要棉花产区——德州专区的冬耕面积已达到四十多万亩。江西省各个棉区今年选留的棉种,不仅数量充足、质量也比往年有很大提高,棉花种子普遍是单收、单轧、单晒、单独保管的。河北省邯郸专区在十二月初已经把十二万车肥料送到了棉田。各地供销合作社也开始筹办明年棉种需要的化肥、农药和药械,争取不误农时地供应给广大棉区。
(附图片)
河北武安县贾家庄收棉站一角。
        李辉摄(河北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奋发图强 自力更生 以国为怀 顾全大局
大寨大队受灾严重红旗不倒
中共山西省委号召各级党组织学习他们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高尚风格
据新华社太原电 今年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的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的社员们,在党支部领导下,依靠集体力量,用自己的双手医治了灾害所造成的创伤,夺得了较好的收成,还积极向国家交售余粮。中共山西省委为此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农村和城市中的各级党组织学习大寨大队藐视困难敢于革命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坚强意志和以国为怀顾全大局的高尚风格。
大寨大队是山西省去年的特等先进生产单位,是全省山区建设的一面旗帜。今年八月二日到九日,这片地区连下暴雨,降雨量共达五百九十毫米,差不多相当于过去全年的降雨量。全大队八百零二亩耕地和庄稼全部受到灾害。其中有一百多亩最好的河湾地连土带庄稼都被山洪冲走,有四十一亩被山洪带下来的流土全部掩没,两项共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二。梯田、石堰有的塌落,玉米、谷子倒伏了。全大队的房屋和窑洞倒塌了不少,另有一些窑洞和房屋,也已经危险得不能再住。这样严重的灾情是近百年来少有的。但是,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看到了有一股战胜自然灾害的巨大力量,这就是全体社员在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例如,社员贾承选在滂沱大雨中,眼看自己的房子要倒塌,却同其他社员一道,把队里的粮食从快要倒塌的库房中抬出来,而他自己家里的玉米和谷子都埋到石头下面了。这样的事,陈永贵就碰到了几十件。他觉得有了这样的社员,就会有一切。因此,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他非常乐观。大家问他:“地冲了,房塌了,怎么办?”他反问大家:“人怎么样?”大家说:“人都在哩!”陈永贵说:“人在就是大喜事。俗话说:树留根,人留手。只要有人在,有人民公社,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什么也不怕。地冲了,咱再修;房子塌了,咱盖新的;咱要把旧大寨(指住房)变成新大寨。我看,灾害虽然是坏事,但也给咱带来了好事。”
大寨过去是个很穷的地方。合作化以后,发挥了集体经济优越性,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大队里粮有储备,钱有积余。这次灾害发生以后,大队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决定,马上把近几年新盖的二十多孔窑和办公室等房子都腾出来,让没有房子住的社员先住进去,没有口粮、生活发生困难的社员都由集体包下来。这样,一下子就把社员的抗灾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就在这时候,国家决定给他们一批救灾物资和贷款。要不要这批物资和贷款?陈永贵为此几天不能成眠,他计算大寨的力量。大寨从实现了集体化以来,积累了一部分钱和粮食,搞建设有家底。另外,今年的庄稼是合作化以来生长最好的一年,虽然被洪水毁了一部分,留下来的庄稼,只要加紧抢救,还可以争取到好收成。从经济上计算,要把大寨重新建设起来,有很多的困难;但也可以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不需要国家帮助。国家有物资应该尽先让给其他灾区。陈永贵把这种想法提交支委会讨论,大家都同意陈永贵的看法。最后,决定召开社员大会,让大家来讨论这个问题。社员们决心要保持先进单位的荣誉,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挥集体经济的巨大威力,去战胜自然灾害。他们一致提出,要保证做到:一不向国家要钱,二不向国家要粮,三不向国家要物资。
大寨大队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接受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原则,抽出了百分之二十的劳动力修房补屋,百分之八十的劳动力从事田间管理、积肥、整地。他们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扶起倒伏了的庄稼二百五十多亩。玉米株高扶不起来,就在根部培上土;谷子扶起来站不住,就用白草把几株谷子捆扎起来。他们还对一部分玉米加锄了一遍。被泥土掩埋掉的庄稼,无法挽救了,他们就在这些田里种上一些秋菜。他们还对所有被洪水冲毁了的防洪渠道进行整修。八月十五日,这里又遭了一次雹灾,他们又给受重灾的玉米追了一次肥。八月底,这里又遭了一次风灾,他们又把倒伏了的庄稼再扶起来。庄稼抢救起来了,大队又组织社员趁秋收前的空隙整修冲毁的土地和房屋。社员们白天下地平地、垒堰,夜晚点着汽灯、马灯修房子。不久,村子里又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梯田、沟地都修得平平整整的,一排排新的房屋,一排排新的窑洞,社员们豪迈地说:“受灾严重,红旗不倒!”
经过两个多月的顽强搏斗,大寨的生产救灾活动终于获得了惊人的胜利。受灾后留下来的五百五十亩秋庄稼,共打粮食四十多万斤。他们不仅全部整修好被洪水冲垮了的防洪渠道,而且还新修了几条防洪渠道。他们修整出被冲毁淤漫了的土地八十多亩,按计划种植的四十亩麦田,苗全苗壮,现已一片葱绿。对有危险的房屋和窑洞普遍进行了修补,并新盖起二十孔石窑、四十间瓦房,每户社员都有了一处住所。
大寨大队在坚决抗御了自然灾害之后,又正确处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他们今年打的粮食,吃用有余。社员们提出,应当把余粮卖给国家。党支部和管理委员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制定出全年的分配方案,除留足种子、饲料,安排好社员的口粮,决定把大部分余粮卖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和其他灾区。
中共山西省委在十一月九日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向大寨人民学习。要求在各条战线、各项工作中,长大寨之志,兴大寨之风,使农村的冬季生产和城市的增产节约运动,更加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第2版()
专栏:

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揭晓
《山乡巨变》等五十三部作品得绘画奖,《鸡毛信》等二十七部作品得脚本奖,十四位连环画工作者得连环画工作劳动奖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的结果昨天揭晓。同日下午在首都中国美术馆举行了授奖大会。
这次评选的范围是建国以来到今年四月底为止各地出版的连环画作品。评奖委员会最后评定结果,五十三部作品得了绘画奖(其中得一等奖的有六部作品,得二等奖的有十二部作品,得三等奖的有三十五部作品);二十七部作品得了脚本奖(其中得一等奖的有四部作品,得二等奖的有八部作品,得三等奖的有十五部作品)。此外,还决定给长期从事连环画创作、脚本编写和编辑工作有突出成绩的十四位连环画工作者,授予连环画工作劳动奖。
荣获绘画一等奖的六部作品是:《山乡巨变》(贺友直)、《穷棒子扭转乾坤》(刘继卣)、《铁道游击队》一至九册(丁斌曾、韩和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赵宏本、钱笑呆)、《我要读书》(王绪阳、贲庆余)和《西厢记》(王叔晖)。荣获脚本一等奖的四部优秀作品是:《鸡毛信》(张再学)、《穷棒子扭转乾坤》(姜维朴创作)、《风暴》(费声福、吴兆修)和《屈原》(董子畏)。
中国美术家协会从今年年初就开始进行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工作。评奖委员会由著名美术家和美术理论家叶浅予、蔡若虹、邵宇、华君武、王朝闻、力群、罗工柳等和各主要美术出版社的代表组成。获奖的八十部作品,是从各地推荐的二千多部连环画中评选出来的。
文化部副部长胡愈之应邀在昨天的授奖大会上讲了话。他首先代表文化部向获奖者表示祝贺。他说,举办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活动不仅是美术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文化生活中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他回顾建国以来连环画创作的巨大成就说,不仅连环画的题材范围扩大了,内容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十四年来,各地出版了一万多种连环画,印行数量达七亿多册。这些为工农兵群众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对提高人民的阶级觉悟,鼓舞人民的劳动热情起了一定作用。他勉励连环画工作者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阳翰笙向获奖者授予了奖品。
出席授奖大会的有首都美术界和来自各地的获奖者代表二百多人。美术界著名人士和有关方面负责人陈亚丁、刘开渠、吴作人、傅抱石、华君武、王朝闻、黄新波、沈柔坚等都参加了授奖大会。


第2版()
专栏:

独龙人的美德
新华社记者 段文慧
居住在滇西北高原独龙河谷的独龙族人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古老纯朴的社会风尚,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曾经遭到破坏,解放后又得到发扬。
最近,记者由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县城去独龙河地区采访时,曾亲眼看到了这样一些动人的情景。
从贡山到独龙河共有五天的路程,中间横着一座海拔五千多米的高黎贡山。我们有四天都在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里住宿。这儿到处是丛山峻岭,不见人家,晚上往往是在岩洞里或人民政府为过路人搭的木棚中歇脚。记者每到一地,都看到在没有人看守的岩洞和木棚里的墙壁上,挂着一袋袋粮食,一块块猪肉和一些锅碗瓢盆等用具。这些东西都是过路的独龙人放下的。独龙人历来就有这样的习惯,谁出门远行,就把粮食和肉食,挂在沿途的树枝上或无人看守的岩洞里,以便回来时取食。其他来往行人,即使是无粮断炊,宁愿采食野菜野果,也不擅自吃他人的食物。记者看到这些挂着的食物,已有好多天了,但来往行人谁都不动它。我们在一个叫男比地的木棚里,看到一大卷行李,据说是一位邮运员寄放在这里的。这卷行李,长期挂在这里,除了来往的邮运员使用以外,过往的独龙人没有一个动用过。
经过五天的翻山越岭,我们进入了狭长的独龙河谷。在独龙人的村寨里,我们看到了同样的情景:寨子里的人都下地去了,大门掩着,既不扣也不锁。一堆堆的粮食放在村寨外面的山坡上,没有人看管。这里的中共区委书记杨世荣同志告诉我们说,独龙人都很重信用,社会上很少发生盗窃现象,解放十三年来,这里还没有发生过一件偷盗的事。
我们在这里还听到独龙人的一句口头禅:“有饭不给大家吃,是最害羞的事情”。独龙人重信用,又重友爱团结。常常一家缺粮,全村寨都来帮助,即使有些人生活并不充裕,但仍是互相餽赠,毫不吝啬。在马库寨子里,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件事:都文邓家的苞谷被猴子吃了,生活无着,马库寨子里的人立即支援,你三升我一升,解决了都文邓家的困难。
居住在独龙河谷的独龙人,解放前处在原始社会家族公社解体时期。这个民族有许多纯朴的道德风尚。他们认为偷盗别人的劳动果实,是人生最大的耻辱。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和外族土司领主常到独龙河谷抢劫,使独龙人原有的纯朴的道德风尚,遭到了很大破坏。解放后在党的教育下,这里的社会秩序安定,人们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独龙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风尚,得到了发扬光大。


第2版()
专栏:

朵朵银花为国家
——百斤皮棉县慈溪访问记
新华社记者 尤淇 于长钦 张济生
地处东海边杭州湾的浙江省慈溪县,以棉花高产、特别是积极向国家出售棉花,受到人们的赞誉。
今年,慈溪的棉花又获得了大丰收。全县种棉四十八万多亩,每亩平均向国家交售皮棉一百斤以上。我们到慈溪的时候,棉田里的花朵已经采光,各公社生产队向国家争相交售棉花的高潮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丰收的喜悦,超额完成棉花交售任务的光荣感还激荡着人们的心。人们谈话常常谈到“三超”:种棉超计划,产量超历史(最高产量),卖棉又超过了原订的任务。
朵朵银花为国家,慈溪的棉花,是当地人民爱国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培育出来的。
光荣的责任感
在慈溪,我们同社员、同干部谈得很多,有些话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多种棉花是我们慈溪的责任!”
“我们是老棉区,条件好,产量高,多种一亩,等于新棉区种三亩!”
“全国人民穿衣望着棉区,工厂纺纱织布等着棉花,我们棉区应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这分力量!”
这些朴实的语言,清楚地表明慈溪人民对种棉有一种责任感。一九六二年,慈溪全县种棉四十七万亩,冬天在全国棉花会议上,慈溪又响应国家提出的增种棉花的号召,决定今年种棉花四十八万亩。全县社队报种棉面积是四十八万一千亩,而种的结果却是四十八万三千亩。为什么多种了两千亩呢?
凡是经营过农业生产的人,都有这样一条经验:收获面积往往小于播种面积。这是因为从下种到收获期间,经过风吹雨打,总要受些损失。慈溪今年比计划多种了两千亩,为的是争取收获面积不要少于四十八万亩。可是今年打破了常规,没有受什么损失,收获面积也是四十八万三千亩。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县多种两千亩棉花,有什么了不起?不!对于每人只有一亩多耕地、棉花面积已经达到耕地总面积百分之七十三以上的慈溪来说,不是一桩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两千亩棉花,是从海边、路边、塘边等等地方挤出来的,没有占一分一厘原有的耕地。
当时,一些靠近大海的公社的社员,筑堤围垦了一些海涂,播下棉花种子。有些人听到后摇头说:“新的海涂地,盐碱性太重,连芦苇都不长,那会长棉花?”但是,这些社员们不怕劳累,不畏困难。他们把大量的土杂肥和客土掺到盐碱性重的海涂地里,使新垦的大部分海涂跟熟地一样长出了棉苗。果然,一分心血一分果实。这些新开的海涂棉田,今年每亩平均也收获了三四十斤皮棉。
把国家这个“大头”摆正
慈溪今年的天时条件,对棉花生产并不很有利。年纪大一些的社员都说,今年旱、虫、病、风、雨等灾害都有,如果在解放以前遇到这样的年景,棉花不用说高产,恐怕会像“老鼠跳进砻糠箩,落得一场失望”。
今年棉花苗期,慈溪曾经连续六十多天没有下雨;以后又前后两次发生红蜘蛛和红铃虫为害,蔓及三十多万亩;同时发生过十几万亩茎枯病;摘花期又遭受一次台风和三百毫米的大暴雨的袭击。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挫折慈溪人民争取今年棉花超产的信心。想到国家需要棉花,想到几年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想到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支援,他们对抗灾信心和干劲就大了,谁也不把超产的希望寄托于老天。他们把田野作战场,旱了用水对付,虫来用药杀。当夏天严重的虫害伴随着茎枯病发生的时候,社员们身背喷雾器,手持喷雾嘴,像冲锋一样在棉田里一遍又一遍地喷杀。全县四十八万多亩棉田前后喷药防治的共四十七万六千多亩,平均每亩喷过八九遍。有些棉田每两天就要喷一遍药。
这个县的龙山区有耕地六万亩,历年来都是两万多亩种稻子,三万多亩种棉花。每年棉花播种的时候,正是早稻插秧大忙;棉花中期管理的“火候”,又正赶上抢收早稻和抢播晚稻。这时,人们便来个“先稻后棉”,区别对待。结果棉花种得不及时,管理又跟不上,荒草趁机旺长,到秋天,拔了棉棵,荒草还盖着地皮。棉花“低产区”的帽子就这样戴上了。
他们为什么如此重水稻轻棉花?原来人们心里有个“疙瘩”,觉得种稻自吃,种棉卖给国家,多产点少产点关系不大。
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龙山区的干部和社员,也讨论如何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尽最大的力量。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透。在讨论中,他们发现自己的重粮轻棉思想,是由于全局观念不强,是把个人和国家的位置摆歪了,顾了“小头”丢了“大头”。有的人说:“思想好像木匠师傅的墨线,线摆得不正,就画偏了!”还有人说:“党领导大家建设社会主义,正是为了全国人民,也是为了农民的最大利益,多支援国家,归根到底还不就是为了自己!”
这样,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墨线”摆正了,粮棉兼顾的办法也找到了。今年,他们适当地提早棉花播种期,对于棉田的管理,更是和往年大不相同。在抢收早稻和抢种晚稻的时节,各生产队都把劳动力做了合理安排,实行专人专管。在农活最紧张的日子里,棉田的除草、治虫、追肥等管理活动也从没有间断过,完全消除了“棉田里草多”的现象,实现了稻棉双丰收。全区棉花的亩产量比去年增长四成,成为慈溪县今年棉花增产幅度最大的一个区。
通过今年的实践,龙山人民深深认识到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今年全区的棉花大幅度增产,是把国家这个“大头”摆正了的结果。
从半个棉桃看全局
今年慈溪丰收是争来的。棉花超产对国家、对工业、对全国人民的贡献都大,慈溪人就奋力争取棉花增产增收。他们在种棉时争,在棉田管理中争,在收摘棉花的时候也争。
临海公社第五大队第七生产队,是全县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生产队之一。去年这个队亩产皮棉一百五十多斤。今年年初,订的计划是亩产皮棉一百七十斤。立秋时节,根据伏前桃和伏桃的数量估计,每亩可收一百八十斤左右。这时,社员们听说北方有的棉区遭了水灾,又提出了精心加强后期管理,力争亩产二百斤的目标。
为了亩产二百斤,到了收棉的时候,这个队在“细”字上下了功夫。他们提出了“三净”的标准:拾净落地花,摘净僵瓣棉,保证花壳边不留“眼睫”棉。要求作到增产增收,分两必争。果然,生产不负苦心人,到国庆节时,全队收摘的皮棉平均每亩已达一百九十九斤。
还差一斤!
“到棉田里去再搜索,踏烂地皮也要把这一斤补起来!”生产队发出了战斗号召。社员们在大花摘完后的棉田里搜索了三遍,拔秸堆垛前又搜索了三遍。结果每亩又多收了三斤皮棉,达到了亩产二百零二斤的纪录。
临海公社的竞赛对手兰海公社采收棉花也分毫不让。当时收花遇到连续下雨,有一些棉花被雨水打落,要拣起这些棉花很费力气,有些人认为值不得花这个功夫。兰海公社就发动社员算账:如果每株只丢失半个棉桃,一个大队就要少收约两万斤籽棉;这些丢失的棉花收起来卖给国家,既可增加集体收入,又可支援国家多织七万多尺棉布。社员说,想不到半个棉桃对国家、对工业、对集体的关系有这么大!都积极起来剥落地棉了。结果仅一个大队就拣了落地棉一万七千多斤。
国家农民一本账
为国家多种了棉花,为国家争得了高产,最后是把棉花交售给国家。慈溪各社、队今年卖棉是随收随卖,既快又好。
今年,各生产队都有超过计划产量的棉花。有一个队为卖超产棉展开了一场争论。有人主张把超产棉卖一半给国家,留一半分给社员。但是大多数社员不同意这样办。贫农社员范金水说,我从十四岁起就种棉花,可是解放前连一件新衣也穿不上。冬天的棉袄总是在春天拆了当夹衣,夏天又去掉里子当汗衫。全家连一床棉被也没有,我十九岁那年祖母就是因为下大雪冻死了的。现在大家有衣有棉被了,为啥留很多棉花,不多卖给国家呢?
慈溪的种棉世家在旧社会差不多都有一段血泪史。人们想起那时候种的是重租地,欠的是高利贷,卖棉是八扣秤。荒年的日子固然难过,即使棉花丰收了,地主要加租,商人要杀价,棉价一天三跌,有时一担棉花才换四十个烧饼,棉农的日子同样难过。那时候,慈溪棉农中流行着一个“五愁谣”,就是“愁种、愁收、愁卖、愁用、愁活着”!
现在呢,社员们说,棉花高产不光是我们出力,国家的力量更大啊!旧社会,反动派只知派捐、抓壮丁,哪管棉农死活!现在政府那样关心生产,天旱了领导抗旱,生虫了送来农药。一丘田不治虫,干部一天来三趟。
解放以来,在国家的支援下,慈溪棉农依靠集体力量修了大大小小六千六百多处水利工程,修了许多“增产江”(渠道)、“保险塘”和“救命闸”(防海潮的闸)等;工业又给棉农送来了种棉三宝——抽水机、化肥和农药。这才使棉花的产量提高了。
人们把两种社会、两种遭遇和两种产量一对比,懂得了国家和自己是一脉相连的,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出力也就是为自己出力。“国家和农民是一本账”。没有人打“小算盘”了。结果全县各社、队的超产棉共六万多担,全部卖给了国家。还有些社员自动卖了自留地上种的棉花。
为了共同的目标
慈溪农民是种棉的能手,出了不少种棉的劳动模范。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棉花增产,也关心外社、外队的棉花增产。为了共同提高,他们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所有种棉花的农民兄弟。
慈溪人不仅教别人,也注意向外地学习,不仅向棉花高产区学,也向一些低产区学,学习别人的一技之长。几年来,他们向湖北省学习“营养钵”,向安徽省萧县学习“宽窄行”,向江苏省泗阳县学习治红铃虫……等等。浙江省萧山县的棉花产量比慈溪低,但是慈溪很重视萧山县种棉的精耕细作经验,年年都要派人去学。
为了高产的共同目标,慈溪全县区同区、社同社、队同队之间经常开展着比、学、赶、帮的活动,互相竞赛也互相帮助。
当我们离开慈溪的时候,慈溪各社、队都在总结今年的增产经验,找差距、挖潜力、补漏洞,争取明年把棉花的产量进一步提高。田野间,社员们正忙于挖渠道、整地畦、培育绿肥……。人们怀着充分的自信,要让银色的爱国之花在慈溪的原野上越开越盛。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