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首都六万军民吊唁罗荣桓同志
谭震林吴玉章徐特立杨秀峰林铁等同志昨天到灵堂默哀悼念
新华社二十一日讯 今天是吊唁罗荣桓同志的第三天,在这三天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六万多人,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到劳动人民文化宫,悼念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罗荣桓同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中共中央委员吴玉章、徐特立、杨秀峰、林铁等,今天前来罗荣桓同志灵堂,在罗荣桓同志遗像前默哀悼念,并慰问了罗荣桓同志家属。
今天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吊唁的,还有各方面负责人李烛尘、张奚若、朱学范、沈雁冰、杨明轩、陈其尤、熊克武、王绍鏊、周培源、荣毅仁、乐松生等。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古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芬兰、阿富汗、丹麦、马里、老挝、瑞典、瑞士、匈牙利、英国、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阿尔巴尼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挪威、南斯拉夫、尼泊尔、叙利亚、锡兰、柬埔寨、几内亚、加纳等国驻华大使、代办、临时代办、武官和外交官员,今天到劳动人民文化宫罗荣桓元帅灵堂吊唁,献了花圈,并慰问了罗荣桓元帅的家属。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伊拉克、摩洛哥驻华大使馆献了花圈。
正在北京访问的以黎廷探为首的越南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代表团,也到劳动人民文化宫罗荣桓元帅灵堂吊唁,并且献了花圈。
从十九日开吊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官兵,和首都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干部,每天都络绎不绝地来到劳动人民文化宫,从罗荣桓同志遗像前走过,默默哀悼。到今天,罗荣桓同志的灵堂内和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的三层石阶上,都布满了花圈和挽联。挽联上写的悼词,表达了人们对罗荣桓同志的爱戴和把悲伤化为力量的意志;表达了人们决心学习罗荣桓同志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学习他模范地贯彻执行党和毛主席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为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第2版()
专栏:

各国使节和外交官员吊唁罗荣桓元帅
新华社二十一日讯 今天,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前来劳动人民文化宫,吊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罗荣桓元帅。
从上午十时开始,各国驻华大使、临时代办、武官和大使馆外交人员,先后来到罗荣桓元帅的灵堂里,敬献花圈,默哀悼念,并向罗荣桓元帅家属慰问。


第2版()
专栏:

吊唁罗荣桓同志逝世
米达尔·什图拉主席的唁电
新华社二十一日讯 朱德委员长收到了前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米达尔·什图拉在他逝世前发来的吊唁罗荣桓同志逝世的电报,电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同志:
我们沉痛地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罗荣桓过早逝世的噩耗。请接受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议会主席团以及我个人对如此重大损失的深切哀悼。同时请向罗荣桓的家属转达我的巨大悲痛的心情。
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米 达尔·什图拉博士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九日于地拉那
切斯瓦夫·维策赫议长的唁电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同志:
获悉中国卓越的政治家和优秀党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罗荣桓元帅逝世,我谨代表波兰人民共和国议会向你表示深切的同情。
波兰人民共和国议会议长 切斯瓦夫·维策赫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于华沙


第2版()
专栏:短评

占领它,扩大它
“红色图书网”是一个动人的战斗故事,不过它是思想战斗的故事:一个普普通通的图书馆女管理员王钻,以思想战士为己任,以革命读物为武器,以设在一个古庙里的图书馆为据点,占领了第一个阵地——茶馆,打倒了第一个敌人——武侠小说《三侠剑》,然后乘胜追击,不断扩大共产主义思想阵地,在运城全县织成红色图书网,向广大群众传播共产主义思想。
这个故事又一次告诉我们:在存在阶级斗争的社会里,任何一处思想阵地,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其他敌对阶级思想必去占领。没有空白的思想阵地。甚至一个古庙,一个茶馆,都是敌对阶级激烈争夺的思想阵地。或者是让牛鬼蛇神称霸古庙茶馆,或者是让无产阶级的战士雷锋取而代之。这是思想战线上一场尖锐的斗争,决不可等闲视之!王钻对待这场斗争的态度和她采取的一系列办法,是值得深思的。
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可以从大处着手,也可以从小处着手,从各种各样看来似乎是很平凡、繁细、枯燥的工作着手。既然没有空白的思想阵地,那么,任何岗位上的任何革命者,就都有他用武之地。古庙、茶馆虽小,却是后来运城全县红色图书网的出发点。王钻没有把自己关在一座小小的古庙里,也没有把自己的工作束缚在几本书刊的整理借还上面。她首先把自己当作一个革命者,一个红色的图书管理员,一个红色的宣传员。于是,她发现了处处有战斗,处处有阵地,处处有武器,处处有战友。古庙成了她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据点,茶馆、大街、院子、故事会成了她同敌对阶级思想搏斗的阵地。《王若飞在狱中》、雷锋事迹成了她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一个中学教师成了她的战友。无产阶级战士应当像王钻那样,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且善于改变一切不利的环境和条件,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战斗任务。
也许有人会说,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是专职宣传工作者的事。我是一个工人,只管守住机器就行;我是一个教员,只管教书就行;我是一个图书管理员,只管借书还书就行。但是,请看看安东丝绸厂的女工吧,她们不仅守住机器,而且替有生活困难的同伴洗衣缝袜(见本月八日本报第一版);请看上海第四师范的师生吧,他们不仅教书读书,而且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奋勇扑灭一场火灾(见本月十六日本报第二版);再请看看前面所讲的这位图书管理员王钻的故事。这些站在不同岗位上的人们,不正是说明他(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首先是无产阶级战士吗?不正是说明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人人有责吗?不正是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生动有力地解释着共产主义思想吗?
每一个革命者同时应当是共产主义思想传播者,每一个革命者有责任占领他周围的思想阵地,并且扩大这块思想阵地,让光辉的共产主义思想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思想渣滓,统治所有的思想领域。


第2版()
专栏:

红色图书网
新华社记者 莎荫
山西省运城县图书馆,设在一个古庙里。从图书馆的设备和内容看来,它和许多县的图书馆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当你深入了解以后,就会发现,这里,作为思想战线上的一角,充满着革命的战斗气氛。

去年冬末,管理员王钻到运城公社东阜街大队去调查读者要求,见到茶馆里有人在说书,听书的人围了一大群,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她挤进去一听,原来说的是《三侠剑》。这件事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向自己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是他们爱说爱听这类武侠小说呢,还是没读新书?要是说《林海雪原》,听的人会不会更多?图书馆为什么不能给听众说革命故事呢?为什么……。一个图书工作者的责任感在鞭策着她:一定要让革命的思想占领这块阵地!不久,运城的大街上和图书馆的大门口,出现了五颜六色的海报,写着:“星期六晚上的故事会。故事内容:《王若飞在狱中》”。那天晚上,小小的图书阅览室里挤满了人。主讲人是图书馆聘请的县文教局的一个干部,他讲得有声有色,二百多人鸦雀无声。故事会继续两个小时,讲了四个小段,除了《王若飞在狱中》以外,还有雷锋生平,童话故事《金鱼凤凰》等。讲完以后,一群年轻人围住了图书管理员。
“我借《王若飞在狱中》!”
“我借写雷锋的书!”
“我借……”
图书馆一共有二十五本关于雷锋生平的书,十五本《王若飞在狱中》,一下全部借完了,几十个没借到书的人,还填了预约卡片。
这次成功的尝试,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他们就接连地举办了《血泪斑斑的罪证》故事会,《红灯记》故事会……。听故事的人一天比一天多,阅览室挤不下,他们就搬到院子里举行。革命的故事书随着被读者一批一批地借走了。
但是,每次故事会只能向读者推荐一两本书,怎样把这种推荐活动扩大一步呢?一次,王钻去一所中学,正碰上那里的教师在给学生举办读书辅导讲座,她听了,觉得这样举办一次讲座,可以向读者介绍更多的书籍,这办法很好,就请这位教师也给图书馆讲一次。就这样,管理员们辛勤地设计着,组织着各种各样吸引人们读革命书籍的活动。今年以来,他们举办了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座谈会、读书辅导讲座和诗歌朗诵会等共十四次,有三千多名读者参加。

管理员们从共青团运城县委召开的团的工作会议上知道了这样一些情形:解州公社西园大队有一百二十六个回乡知识青年,他们在劳动空隙时间很想多看点书,可是各人都只有几本书。有些人想组织读书小组,也没有足够的图书。这些事情提醒了图书馆的管理员,他们想:一个图书馆,绝不能坐着等读者来借书,要想法把书送出去。于是,他们决定在三个生产大队先建立起流动图书站,请大队的共青团支部指定热心集体活动的青年负责,每过一月或半月,到城里来换一次书。三个站一成立,就拿走了一百四十多本书,革命故事的书籍就在这三个大队广泛流传开了。
这三个流动图书站建立不久,各公社生产大队团支部和青年人也都纷纷要求举办。在半年时间内,就办了十六个。仅仅半年时间,借阅图书的就有六千七百八十多人次。
在村里,人们传诵着:
小书箱,到咱村,乐坏了俺村年轻人,
红书长咱的红志气,革命道理懂得深!

运城是拥有二十五万人口的一个大县,上学读书的人很多,光最近五年,回乡的知识青年就有两万多人。一个只有五万册图书、两个管理员的图书馆,怎么能够满足大家的要求?
年轻的管理员想到,要占领思想战线的阵地,光靠几个人不行,必须发动广大群众来参加。于是便在农村里组织图书室或图书小组,他们把这叫做“红色图书室”或“红色图书小组”,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回乡知识青年们互借图书。
乔阳大队的团支部热情地支持了这个有益的活动。几天工夫,就收集了一千多本书,第一个“红色图书室”成立了。
共青团运城县委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认为很重要,便号召它的各级组织把建立“红色图书室”当成一件重要工作去做。到最近,全县已经有了二十八个这样的图书室,另外还成立了三十五个红色图书互助小组。这些图书室和图书小组,收集了近一万册现代小说、农业知识书籍和各种小册子。从此,县图书馆力量达不到的地方,也有了图书流通借阅组织。
现在,从县城图书馆到流动图书站,再到红色图书室和红色图书小组,一个红色图书网已经在运城县形成了。


第2版()
专栏:

传播新文化宣扬新思想
上海半淞园街道图书馆在“兴无灭资”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
据《文汇报》报道 上海市南市区半淞园街道图书馆,依靠群众越办越好,成为附近地区居民文化活动中心,在“兴无灭资”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个图书馆只有一间简陋的木板平房,里面却拥有一万册以上内容丰富的图书,十几种报纸期刊,每天都有三百多个读者。在一排排书柜上,毛主席著作、革命文艺作品、儿童科学技术读物等,分类陈设得整整齐齐。借书处的义务管理员熟练地忙着填卡片、登记,办理借书手续。儿童阅览室里,挤满了孩子,静静地看书。
半淞园路地区是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居民迫切需要新文化。一九五八年九月,群众自动地办起了图书馆。办馆初期,只有一张桌子,几条板凳,三百本图书。在街道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图书馆工作人员把图书馆看作是传播无产阶级思想的阵地,依靠群众努力把它办好。他们在借书手续、开放时间等方面,尽量便利读者。群众对这个图书馆的工作也热情支持。例如,今年图书馆里一批义务管理员参加边疆建设,有的走上国防前线,街道共青团总支立即组织了四十多位义务管理员,协助图书馆开展各种活动。
他们长期以来运用图书报刊,举办故事会、报告会,配合党的各项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先后举办了两次雷锋事迹报告会,绘制了学习雷锋的宣传画,放映了有关雷锋事迹的幻灯二十余次。许多社会青年学习了《雷锋日记》,参加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故事会以后,在图书馆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要向雷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几年来,半淞园街道图书馆做了不少介绍好书的工作。例如,《红岩》刚出版时,大家争着要看,管理员一方面向读者介绍《在烈火中永生》,一方面帮助读者安排阅读时间,加快《红岩》流转速度。同时,组织了故事会,使很多人听到《红岩》的故事。在图书馆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块块管理员自己制作的图书宣传牌,向读者推荐优秀的革命文艺书籍。
这个图书馆一直积极协助里弄图书馆加强阅读辅导等工作。他们同附近的红星冶炼工场、五金配件工厂等单位挂钩,定期上门调换图书,积极为没有图书馆的小工厂服务。他们还每周两次到南市区废品公司保安路仓库等单位摆设流动阅览站。此外,这个图书馆还同里弄社会青年学习小组建立借书关系,帮助他们克服缺书的困难。五年来,这个图书馆共向里弄社会青年等借出毛主席著作二万二千多册次。图书馆管理员也经常到居民读报小组去读报。
半淞园街道图书馆在密切配合党的各项中心工作,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对出租散布资产阶级思想的坏书的书摊展开了斗争。有一个时期,一些流散的小人书摊,在连环画中掺夹一些荒诞迷信的坏书,在半淞园地区招徕读者,引起了居民的不满。半淞园街道图书馆在街道党委的支持下,在正丰里弄堂口设立了“半淞园街道图书馆流动阅览站”,早出晚归,提供许多好书。许多读者都被吸引过来。不到半月,那些流散的书摊一个个不见了。图书馆还依靠读者积极分子,在各条里弄设立了流动图书箱,很受群众的欢迎。


第2版()
专栏:

陕西蒲城县陈庄公社东陈庄大队回乡知识青年积极开展业余文化活动。他们因陋就简办起的图书室,成为青年们学习文化的园地。 
 新华社记者 安克仁摄


第2版()
专栏:

铁道兵部队为发展祖国森林工业开道
挺进深山密林 修筑运材道路
在北方三大林区修成铁路公路六百多公里,大批木材正通过新线路源源外运
据新华社十八日讯 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修建森林铁路和公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到十二月上旬,已在密林深处修成窄轨铁路五百四十多公里,运材公路一百四十多公里。另有二百多公里铁路和公路的收尾工程,正在冒严寒加紧施工中。现已修好的铁路和公路,有些已交付国家使用,大批木材正通过这些新建线路源源运往内地。
这些森林铁路和公路,是铁道兵部队今年四五月间开始动工兴建的。动工之前,数以万计的官兵冒着风雪严寒,从祖国各地开进林区。他们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气候下,铲雪搭屋,伐木开道,很快完成了施工准备工作。投入全面施工以后,官兵们克服了在冻土层和沼泽地施工的困难,到了雨季又战胜了暴雨和洪水的袭击。他们在原始森林里,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为祖国森林工业的发展,日日夜夜顽强奋战。
为了把更多木材运往内地,满足工业建设的需要,官兵们在施工中,千方百计加快筑路速度。在小兴安岭修建铁路的一支部队,从今年五月全面施工以来,一直在冻土层和沼泽地上苦干巧干,发扬工程民主,开展技术革新,施工效率不断提高。到十月份,有五条铁路以优良的质量提前完工,交付国家使用。连续两年获得四好连队称号的某部九连,在一条六公里长的森林铁路施工中,全连官兵学习雷锋和好八连的精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工效月月上升,四个月完成了原来计划六个月的任务。在大兴安岭林区担负五条公路修建任务的某部三营,五月初动工后,运用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制定了周密的施工计划,修一条通一条,十月份基本完成。由于这个营修得快修得好,当地林业部门要他们再增修一条四点二公里长的公路,结果又提前竣工。
各部队在施工中,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处处精打细算,节约国家资财。某部团长傅云兴为了节省国家投资,同技术干部一起,仔细鉴定施工线路。他们在一段泥沼遍地的线路上,踏着深及膝盖的泥泞,经过往返六次踏勘,提出了三项改善线路的建议,经林业部门和上级机关采纳,不仅使线路的走行方向更加合理,而且节省了一批资金。战士们在工地上,爱护工具、节省原料材料成为风气。许多部队还利用林区自然条件,征得林业部门同意,就地取材,自制和修理了大批工具。在大兴安岭林区筑路的某部队,半年来自己动手编土筐九千副,制其它工具一万件,既满足了施工需要,又节约了材料费用。
目前,铁道兵部队正在陆续把已修好的铁路和公路交付国家,在冬季繁忙的木材运输中使用。


第2版()
专栏:

密林深处的铁道勇士
在白雪皑皑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正在加紧冬季施工。一条条接近完工的铁路和公路两侧,人群车辆,来往如梭;一批批先遣队迎风冒雪,奔向林海深处,开路、测量,为明年施工作准备。昔日寂静的山林,今年冬季呈现着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
在长白山林区一个工地上,朔风凛冽,雪花飘飘,万顷林海银装素裹。在这白茫茫的山谷里数百名战士在紧张地进行一条铁路的收尾工程。他们有的在铲除路基上的积雪,铺轨钉道;有的爬上路旁一排排整齐的电线杆,忙着架设电线;还有的在刚刚落成的车站站房前,立起一根根写有站名的木牌。许多台罩有保暖衣的推土机和铲运机,在站台附近来往奔驰,掀开冻土,填平沟渠坑洼。在轮上缚着防滑铁链的汽车,也不时沿着复盖冰雪的公路,飞驰地穿过工地,奔向林海深处的帐篷村落。整个工地,红旗飘飘,劳动号子声、铁锤叮当声和机器隆隆声震撼山谷。在一个正在铺轨钉道的连队里,战士们扛枕木、抬钢轨忙个不停;钉道钉的战士们也都手不离锤。尽管风啸雪舞,气候零下十多度,但是铁道兵战士们都热得脱掉了棉衣,额头上滚着汗珠。他们身旁的宣传牌上写道:早铺好一条铁路,就能多运出一些国家需要的木材。
在小兴安岭冰峰的汤旺河上,一批战士正在抢修一座大桥的最后一个桥墩。这个桥墩的围堰上搭着庞大的防寒保暖帐篷。帐篷外寒风呼吼,帐篷里热气腾腾。几个机械兵开动着抽水机,不断地把围堰里的水抽送到冰河里;挖基础工程的战士们在忙着挖运泥沙。入夜,桥梁工地上灯火辉煌,银色的冰河照得如同白昼。值夜班的战士冒风踏雪赶来以后,脱掉大衣就干了起来。他们之中许多人第一次在冰天雪地里施工,有的因为缺少防寒防冻经验,不小心冻肿了脚,冻裂了手,但是个个意气风发,干劲冲天,工效在不断提高。新战士陈其扬,一年多以前还是安徽一所大学的学生,如今成了五好战士,他在一首诗里写道:“万里风雪我不怕,昂首一口来吞下,千年冰封兴安岭,战士今朝来开发!”
在冰封雪飘的林区,还有大批战士在忙着开辟新“战场”,为明年施工作准备。一批又一批先遣队背着工具,抬着帐篷、炊具,向未开发的林区挺进。深山密林,雪深及膝,无路可循,稍不小心,就会跌进复盖着白雪的深坑,或者迷路于荆棘灌木丛中。战士们一边仔细探路,一边认真勘察测量,并在将要动工的铁路和公路两侧,铲掉积雪,刨开冻土,打上木桩。跟随着测量人员前进的战士们,有的沿着新打下的木桩,伐树开道;有的在木桩旁边架帐篷、盖木屋,为即将到来的大批筑路部队安营设寨。许多部队领导机关这期间也异常忙碌,他们正在认真总结今年修路经验,为多快好省地完成明年修筑森林铁路和公路的任务作好准备。
(新华社)
(附图片)
左图:筑路尖兵。
杨明辉摄
右图:修筑森林铁路的一项工程——拔除沼泽地段的塔头草。
 胡勋摄


第2版()
专栏:

云南名贵药材增产
据新华社昆明二十一日电 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的云南省,今年各种药材的采集和收购量比去年同期显著增加,质量普遍提高。目前,贵重药材如鹿茸、麝香等已经超额一倍多完成国家收购计划;著名药材如三七、黄连、当归、茯苓、云木香等已接近完成国家收购计划。
九月以后,云南高原的中药材到了采挖的“黄金季节”。每天,在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在云雾缭绕的苍山,在重峦叠嶂的高黎贡山,都有成千上万的社员上山采药。他们把中药材一筐筐采集起来,挑下山去加工,再卖给国家。丽江专区早在十一月上旬就提前完成主要中药材的收购计划。乌蒙山麓的曲靖和昭通专区,是茯苓、党参、半夏等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今年,这两个专区都设法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昭通专区社员卖给国家的党参和半夏,数量比去年增加七到十倍,质量也比去年好。著名的三七产地——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今年的三七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千多斤。
云南中药材资源丰富。除了大宗野生药材外,全省还有家栽药材面积达二万多亩,产量一万多担。各地常用的中药材有三百五十八个品种,云南出产的就有二百九十八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