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后
中共山西朔县县委书记 袁极平
关键在于提高自觉
对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认识,县委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县委对昔阳县干部参加劳动的经验,开始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经过两次讨论干部参加劳动的大会,通过几个月的实践,使县委深刻地体会到:干部参加劳动本身就是一场严重的思想革命,要干部经常持久地参加劳动,必须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自觉,不断解决干部参加劳动后出现的新问题。
开始,基层干部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意义认识很模糊,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劳动和工作有矛盾;只要干部领导好、计划好,比参加劳动作用大。基层干部这些思想,在县委中间也有反映,如有人认为朔县基层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大部分是贫雇农出身,对参加劳动不会有很大思想阻力;认为今年干部参加劳动比往年强多了,补贴工也减少了,只要经常注意检查督促就行了。
在第一次四级干部讨论参加劳动的大会上摆出不少事实(见本报八月十七日一版),使县委清楚地看到:干部一旦脱离了劳动,即令是雇工出身的人,也要受到剥削阶级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侵蚀。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踢倒山”的鞋和长满老茧的手还没有变,不等于思想没有变;思想一变,鞋和手也就慢慢变了。基层干部也有切身的体会,红火头大队支部书记张茂才说得好:“过去提起阶级斗争,只想到有形的人和人的斗争,没有想到还有无形的思想和思想的斗争,结果旧思想跑到自己脑子里了,自己还不知道。”两次讨论干部参加劳动的大会,都着重用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提高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思想自觉。
下地劳动不等于思想都通了
经过第一次讨论干部参加劳动的大会,在提高觉悟的基础上,全县近五千名干部,在各级党委书记带头下,都和社员一起参加了集体生产劳动。什么“干部是劳心的,社员是劳力的;干部是管人的,社员是人管的”等说法,很快就被打破了。
但是,这是不是没有问题了呢?是不是干部思想都通了呢?不是的。县委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在干部普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后,继续深入研究新发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从表面上看,当时四级干部都轰轰烈烈地参加了集体生产劳动,可是深入一了解,问题真不少:有的人认为干部劳动是一阵风,刮过去就完啦。有的人说,今年草大难锄,怕荒了庄稼,叫干部劳动做做样子。还有的人光顾埋头劳动,不管工作,十天半月不到大队办公室。有的干部甚至过不了骨头疼的关,劳动一天歇两天,或者拣轻活应付场面。真正从阶级观点来认识干部参加劳动的伟大意义而自觉劳动的,为数并不多。
县委发现这些问题后,针对不同的思想情况,在劳动实践中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比如黄土坡大队支部书记梁石秀,认为干部参加劳动只是暂时的突击性任务,根本没有长期参加劳动的打算。经过县社干部耐心教育,和他参加劳动后社员的热情关怀,他逐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最后才下了长期参加劳动的决心。
下町大队支部书记董世明,在讨论干部参加劳动的大会后,也参加了劳动,可是劳动了几天,感到又劳动又工作,不如当个社员自在,以后他连大队办公室的门也不登了。后来经过县委启发他回忆对比,他感到光劳动不工作也不行,做到了工作、劳动两不误。
大夫庄大队支部书记李清元,从小是个当长工出身的,自从当上干部却很少劳动。开始锄田时,他腰疼腿酸,坐卧不安,想打“退堂鼓”。公社党委书记张如林鼓励他坚持下去。经过一段时间锻炼,才闯过了肉疼关和思想关而坚持经常劳动。许多同志就是在这样耐心细致的帮助下,经过坚定、动摇、再坚定的反复过程,才逐步提高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
始终坚持阶级教育
通过第一次讨论干部参加劳动的大会,又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那些强调劳动和工作矛盾、劳动作用不大等思想,都站不住脚了。有些干部内心的真实思想,也就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他们说,当干部是吃亏吃苦两头受气。有些人说:“过去当干部有苦有甜,利害相等;现在当干部和社员一样劳动,一样评工记分,一点便宜也没有了,就剩下吃亏吃苦得罪人啦。”因此,县委利用秋收前农闲空隙,又召开了第二次讨论干部参加劳动的大会,继续用阶级观点深入细致地教育干部,树立革命人生观。因为有了第一次大会的教育,又有了两个多月的劳动实践,所以第二次大会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群众性的自我教育和互相帮助的局面。许多觉悟比较高的干部,批判了那些认为当干部“吃亏”“吃苦”的错误论点。
通过这场思想交锋,挖出了剥削阶级思想影响的根子,使大家真正认识到:怕吃亏吃苦这种思想的背后,就有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等资产阶级思想在作怪,认识到个人利益不能离开广大群众的利益,如果硬要离开群众的利益,贪图个人享受,必然会走上蜕化变质的道路,那才是真正吃亏吃苦哩。
在提高阶级觉悟的基础上,我们紧接着提出,当干部是为个人还是为群众?当干部为做官还是为革命?通过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的讨论,干部觉悟进一步提高了。吉庄大队支部书记林满,回忆到旧社会的痛苦生活和当干部以后的思想变化,伤心得掉泪。小北岔大队支部书记王存义说:“我就是临死躺在枕头上,也要把印把子交给最可靠的人。”大家通过深刻的阶级教育,最后一致认为: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就应该比群众辛苦一些,要不然还算什么先锋战士呢?
阶级教育,一抓就灵。在干部参加劳动工作中,我们就是始终抓住这一条红线,一步比一步深入地解决干部的思想问题,提高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到目前为止,全县大部分干部已能比较自觉地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过了思想关,达到了劳动好、工作好、思想好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解决具体问题
为了进一步巩固思想工作的成果和提高干部参加劳动的自觉,县委按照党的政策,也实事求是地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
在第一次大会后,有不少同志出于一时的热情,提出劳动越多越好,补贴工分越少越好。在这种气氛下,大队和生产队干部补贴工分逐步减少。有个别队干部甚至提出不要补贴工,尽义务做好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县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干部的工作任务、家庭生活和党的政策,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调整。大队和生产队两级干部调整后的补贴工占总用工的百分之一点七三。县委还宣布,凡自动不要补贴工的干部,按调整后的补贴工分参加秋收分配。
在调整补贴工的基础上,对基层干部定工劳动问题,县委也进行了研究,克服了过去核桃、枣儿一把抓的现象。对年老、体弱、有病、残废、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和其他不熟悉农业生产技术的干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酌情减少了劳动任务。
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法也纠正了。如第一次大会强调,干部要带头作关键活、重活、脏活、技术活和有定额的活,在劳动实践中证明,有些实际上办不到。县委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指出:凡是关键活、技术活特别是推广新技术,干部越不熟悉越要努力学习。但是,关键活和技术活,应该根据个人特长,因人制宜。
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有少数干部埋头劳动,不管工作,企图证明他们“要劳动就不能工作”的论点。县委耐心帮助他们,启发思想自觉,并说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社员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是:同出同归同劳动,同工同酬同待遇,同奖同赔同享受,共同发展集体生产。不同的是:干部除了劳动还要工作,干部参加劳动的过程,也是做好工作的过程。经过不断帮助,基层干部提高了思想认识,改进了工作方法,逐步学会了在劳动中做好工作的本领。
身教言教都不能放松
县委在解决干部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同时,很重视身教的意义和作用,采取一层影响一层、一级带动一级的方法,促使全县近五千名干部,一齐投入到劳动熔炉中。如县常委委员、县监委书记孙兴昌同志,和其他县委委员一样,走到哪里就参加哪里的劳动。他今年六月到贾庄大队时,头天下午进村,第二天就和社员一起锄田。七十三岁的老社员刘宽说:“旧社会县太爷出门,四人抬轿,清水洒道。今天孙书记跟咱们一块锄田,我们再不好好劳动,就不像话了。”一些知识青年队干部,看到孙兴昌同志和他们一起锄田,感到特别光荣。他们说:我们原来有过不安心农业劳动的想法,现在变了,县委负责同志还和我们一起劳动哩,咱还有啥说的!
县社干部如此,大队支部书记也是这样。在四级干部参加劳动、做好工作的情况下,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几千年来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旧习气在逐渐消除,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新社会风尚正在形成,许多青年人抢着学技术,过去游手好闲的人,纷纷自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第2版()
专栏:

左图:中共青海互助土族白治县县委书记兼县长祁明荣(右二),经常下乡参加劳动。这是他和干部、社员一起研究生产。
新华社记者 李子青摄
右图:西藏当雄副区长索朗卓玛(右一)经常深入牧场领导生产。这是她在和牧民谈话。
新华社记者 任用昭摄


第2版()
专栏:

在劳动中建立亲密关系 在生活中结成知心朋友
阿勒泰牧区干部群众齐心建设边疆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十八日电 祖国西北部新疆阿勒泰牧区培养了大批各民族的干部,其中百分之八十出身于贫苦牧民,他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艰苦踏实地领导生产,他们同群众建立了血肉不可分的联系,人们普遍赞扬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带路人。
阿勒泰全区现在的干部总数比解放初期增加十二倍多,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经过民主改革、合作化、公社化等群众运动的考验,绝大多数是哈萨克、蒙古、维吾尔、回等少数民族干部。许多人解放前是封建王爷或部落头人的奴仆、牧工,现在成了公社社长、县委书记和专区领导干部。
各民族干部在劳动和斗争中同群众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他们常年跟随畜群转移,同群众一起进深山,走戈壁,冒着风雪严寒坚持工作。牧民和畜群在哪里,他们的办公地点就在哪里。今年接羔季节,阿勒泰草原上风雪寒流频繁,全区三十个公社的几千名干部,带领广大牧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灾斗争,保证了仔畜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以上。一次,寒流来到布尔津草原,顷刻间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度,牧工出身的县委书记艾斯木汗,领着上百名干部到危险地带把牧民换下来,让出自己的毡房给初生的幼畜保暖,自己昼夜不离地守护畜群。这位书记同全体干部、牧民与寒流搏斗了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全县三十多万头牲畜在这次寒流中很少伤亡。有一天夜里,哈巴河县红旗公社党委副书记多力达冒着狂风巡视畜群,当他发现牧工哈布得尔放牧的马群被大风刮得惊散以后,就让这个牧工在家里休息,自己带着一个公社干部去找马群。他们在途中几次被大风刮下马来,直到第二天上午,终于在一个山窝中找到了哈布得尔的马群。今年春末,阿勒泰县克木齐公社畜群转往夏牧场的道路被积雪堵住了。哈萨克族女支部书记哈迪恰领着牧民寻找另外的通道,几次都失败了。支委会决定挖雪开道,她领着几个牧民带上干粮,来到一条山谷,这里山险风大积雪深,要开出一条路是很不容易的,镐头碰到冻雪上就被弹起来,哈迪恰却争着挑最硬的地方刨,她的手震破了,还是坚持干,终于挖通了几米深的积雪,使公社的畜群按时转入了夏牧场。
在阿勒泰牧区工作的一些汉族干部,热爱祖国边疆的建设事业,勤勤恳恳为少数民族服务。他们有的来自海滨城市,有的来自江南农村,原来都不熟悉牧业生产。他们来牧区后,克服了最初不适应草原生活和语言不通等困难,白天同牧民一起放牧,夜里同牧民一样轮流守护畜群,四季皮衣不离身。现在,这里绝大部分汉族干部学会牧业生产,并且能说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话。福海县哈拉马埃公社党委副书记安建华过去是解放军战士,他从部队转业到这里后,同公社里的少数民族干部团结共事,关心群众的疾苦,受到牧民的衷心爱戴。有一天晚上,安建华发现兽医保尔金病重,有人主张天亮后再请医生,但是安建华悄悄地骑马走了,他连夜翻山越岭,跑了近百公里路,在天亮前把医生请来。
中共阿勒泰各级党组织经常教育干部,要从思想、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关怀群众。地委和县委书记每季都抽出一定时间深入了解群众的困难。福海、富蕴、阿勒泰等县的党组织还建立了定期开座谈会、家庭访问等制度。这里的县委书记、县长和公社、生产队的干部,每人都在牧民中交了一些知心朋友。干部和群众之间充满了阶级友爱的感情。许多长期跟畜群进行工作的干部,经常碰到这类事情:有时发现自己脱下来要洗的衣袜不见了,等些时候这些衣物已洗净补好,重新出现在自己身边。一些牧民家里生娃娃、办喜事,总要到处找干部到家来分享自己的欢乐。被称为“好牧工”的福海县副县长叶志强,今年夏天到乌鲁木齐学习,离开当地两个月,他在牧民中的一些好朋友就经常打听他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扎克尔汗等几位哈萨克老人还特地给叶志强送去酥油、奶疙瘩等礼物。有一天,叶志强刚回到家,他的牧民朋友们就闻讯骑马纷纷赶来探望他。


第2版()
专栏:

北京西城塑料厂厂长吴思远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坚持劳动 勤学技术 外行变成内行
经过五年锻炼,他现在已挑起了全厂技术总负责人的担子
新华社十七日讯 北京西城塑料厂厂长吴思远坚持参加生产劳动,虚心学习技术,由外行变成了塑料生产的行家,挑起了全厂技术总负责人的担子。
在这个有三百多人的工厂里,吴思远曾在许多工序参加过生产劳动并作出成绩。五年前,这个厂还只能生产低级的电木粉。这几年,经过吴思远带头试验,先后试制成功了汽车上或一些日用品上用的有机玻璃,科学研究单位或大学科学试验用的光炭性塑料等较好的产品。最近,他们又试制成功了闪耀着珍珠光泽的高级产品——珠光玻璃,为北京日用品增添了新的材料。这个厂现在生产的有机玻璃,被评为北京市质量优良的一类产品。
吴思远本是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人事科副科长,不懂得塑料生产技术。一九五八年,他到西城塑料厂担任厂长。当时,这个厂生产落后,经常赔钱。吴思远到厂后,从干部汇报中了解到的生产情况很少,就决定抽出一半以上的时间到车间劳动,并且在车间里办公,处理行政事务。在劳动中,他同工人的关系密切起来,了解到组织生产的工作中有许多缺点,摸清了职工们的生产和思想情况。经过改进生产组织和革新生产技术,工厂在两个月之内就转亏为盈,出现了生产不断上升的局面。
一个时期以后,吴思远参加劳动是坚持下来了,但是他觉得自己只学会了一般简单的操作,做做下手可以,要像工人一样操作却不行,这样参加劳动,和工人之间的“共同语言”还不多,对于不少生产技术问题,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有一次,两个生产组长对于加工电木粉的工艺有不同的意见,吴思远拿不定主意,以致工艺不能及时统一,出了很多废品。他从这些事情中深深地感到,领导干部仅仅一般地劳动还不够,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掌握生产技术,由外行变成内行。
吴思远把参加劳动和学习技术紧紧地结合起来。他拜工人、技术人员为师,从进料到制成成品,对每个工序都参加劳动,对每个技术难题都问清楚。他向配料工人学配方,向值车工学操作技术,向技术人员学生产工艺、技术检验和技术理论知识,还向其他化工厂、化学研究机构的工人、技术人员请教。每学习一项技术,他都要到车间里去劳动,到现场试验,使学到的东西巩固和充实起来。有时,他为了弄清一个技术问题,从下午到晚上都在车间里劳动,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直到明白了为止。经过五年的劳动和学习,现在他已具有相当程度的技术水平,挑起了全厂技术总负责人的担子。
吴思远掌握了生产技术以后,解决了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个厂长期采用“水洗精馏”的办法生产有机玻璃,耗费硫酸很多。最近,吴思远到精馏工段劳动,经过多次的试验分析,成功地将“水洗精馏”改为“直接精馏”,使硫酸的消耗量降低百分之七十。今年五月间,这个厂的职工对试制珠光玻璃的工艺意见纷纷,这时候,吴思远不是拿不定主意了,而是胸有成竹地分析本厂的设备、原料条件和工人操作技术水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经过对比试车证明,他提出的工艺切实可行,最后发动职工讨论修订,把它肯定下来。接着,有如翡翠、玛瑙的各色珠光玻璃就生产出来了。
由于参加劳动,吴思远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创业艰难,也更加珍惜职工们的劳动果实。一个夏季的晚上,他已经睡上床了,突然刮风下雨,他记起厂里有一些窗户还开着,连忙起来,跑去把窗户关严了。平日下班,他常常是离厂最晚的一个人,星期天他也常常在厂里巡视、劳动或者学习。职工们说:我们的厂长真是爱厂如家了。
吴思远刻苦踏实的作风在职工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车间技术人员孙丕晔[yè 业]看见有机玻璃聚合时起泡不透明,没有调查研究,就批评徒工把温度看错了。吴思远知道后,同孙丕晔一起在车间里操作试验,找到了起泡的真正原因是模具内外温度不一致,他们采取提前降温的措施,使气泡消失了。这件事给孙丕晔很大启发,从这以后,他的工作作风也改进了。


第2版()
专栏:

首都文化界举行集会
纪念世界文化名人世阿弥诞生六百周年
新华社十八日讯 首都文化界今天下午在文联礼堂举行集会,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日本戏剧家世阿弥诞生六百周年。
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张庚在纪念会上致词。他说,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纪念日本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兼演员的“能乐”大师世阿弥诞生六百周年。世阿弥生活在日本的动乱年代,但这个时期却是日本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就在这时,日本的领土、经济、语言和文化逐渐统一起来。而在完成这个文化统一的历史使命中间,世阿弥在戏剧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庚说,在世阿弥和他的父亲观阿弥以前,日本没有统一的戏剧艺术。世阿弥的父亲观阿弥开始吸收各种表演艺术的特长来丰富他的“大和猿乐”,但只有到世阿弥手里,才真正把当时日本戏剧艺术集了大成,并且在剧本文学上、表演艺术上、音乐上作了大大提高,开始形成为日本民族统一的戏剧“能乐”。世阿弥是进行了大量的劳动才做出他这个历史贡献的:他写了几十个剧本;还担任角色;他严格地训练演员;还写了二十多篇理论著作;给日本戏曲留下了一笔十分丰厚的遗产。
张庚在讲话中回顾了美帝国主义对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侵略。他说,在纪念“能乐”大师世阿弥的同时,不能不使我们痛切地感到,为了维护和发扬我们各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使它们能对于今天的世界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和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作坚决的斗争,必须和它那企图用来麻醉和腐化世界人民反帝反殖民主义的革命意志的腐朽文化作坚决斗争。
接着,我国著名戏剧家焦菊隐作了题为《奠定日本民族戏剧的“能乐”大师》的长篇报告,详细评介了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的生平和作品。
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岛健藏应邀在纪念会上讲话。他说,世阿弥的艺术遗产不仅是日本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产。他对中国文化界盛情纪念世阿弥表示衷心的感谢。
纪念会是由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田汉、萧三、阿英、周而复、林林、李超、李少春、骆文等出席了纪念会。正在我国访问的日本摄影家代表团、西园寺公一夫妇和其他许多在京的日本朋友,也应邀参加了纪念会。
纪念会后放映了日本电影《浮草日记》。


第2版()
专栏:

贵州建成四通八达交通网
“地无三尺平”的贵州省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历史上交通闭塞、行路艰难的状况已经根本改变了。
现在从贵阳乘汽车,可以走遍全省八十一个县(市)中的八十个县(市),以及三分之二的区所在地。全省公路通车里程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一倍半,相当于解放前的七点四倍。
在积极兴建公路的同时,一九五九年火车通到贵阳,随后滇黔铁路的贵(阳)安(顺)段也建成通车,大大便利了贵州同祖国各地的联系。
内河航运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三千五百多公里,其中有五百公里可通拖轮。
随着公路向深山延伸,贵州山区丰富的土特产品也能够及时大量外运,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解放前沿海地区和四川的食盐,运到贵州价格很高。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区竟要五十斤米或者十六斤肉才能换一斤盐。广大贫苦农民终年淡食。现在,即使在最偏僻的村寨,也只需二斤米就可换一斤盐。布匹、胶鞋、搪瓷器皿、保温瓶、手电筒以及钢笔、纸张等,也源源运到边远村寨。


第2版()
专栏:

江苏增产砖瓦供应农村
江苏省各地砖瓦厂积极为农村增产砖瓦。最近两个月来全省生产的砖瓦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八十左右。
江苏省今年大部分地区秋熟作物获得丰收,社员收入增加。为了争取明年农业进一步增产,许多生产队将在今冬明春大力积肥储肥和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许多社员也准备在农闲季节整修房屋,因此,农村需要的砖瓦将大大增加。
早在秋收以前,江苏省有关部门就统一安排了砖瓦的生产任务,帮助工厂解决了燃料的供应和产品购销等问题。许多工厂企业按照附近农村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增加农用砖瓦的品种。南通地区最近增加了“八五”砖、双料砖、池砖、刀砖、中瓦等新规格的产品,以适应各地修造粪池、猪圈、房屋和兴修水利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白砂糖源源外运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糖厂生产的“草原牌”白砂糖,正源源运往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浙江等省、市和自治区,供应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到十二月十二日,运往上述地区的白砂糖达二千六百八十吨。
内蒙古的主要甜菜产区呼和浩特和包头市的郊区以及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等地,今年甜菜普遍丰收,甜菜收获面积比去年扩大一倍多,总收购量达七万多吨。
这个厂十月十五日开始生产,到十二月十二日就提前超额百分之一百一十四完成了国家计划,白砂糖产量为去年的五点八倍,质量符合国家要求,每吨糖的生产成本比计划降低了百分之十五。


第2版()
专栏:

内江专区进入榨糖忙季
四川省内江专区已进入榨糖的繁忙季节。
今年内江专区甘蔗生长良好。十一月十六日,全省最大的糖厂——内江糖厂就开始这一个榨季的生产了。今年农村提供给这个厂的甘蔗,将比上一榨季增加一倍。随着甘蔗的增产,最近全区又有三座中型糖厂开始生产。
各糖厂采取了许多措施,提高蔗糖质量,提高出糖率和降低成本。内江糖厂自开榨以来,机器设备运转正常,原料供应充裕,各项经济指标不断上升,经过出厂检验,蔗糖全部是一级品。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支持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斗争》纪念邮票
邮电部将于十二月二十日发行一套《支持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斗争》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两枚,面值均为八分。第一图的图案为:不可抗拒的力量(左);第二图的图案为:我们必胜
(右)。
(新华社)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