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二十多年坚持演新戏
——河北省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调查报告
鲁呐 冯锋
六七月间,我们对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进行了调查访问,从各方面都得到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第一,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的活动,在县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遵循了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的方向,体现了农村业余剧团的自我教育、自我娱乐、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因而业余剧团的活动,开展得很健康;第二,全县业余剧团二十多年来几乎全部坚持演新戏,紧密配合各项政治运动,发挥了战斗作用;第三,在县境二千三百多平方公里内的广大农村中,业余剧团的分布很均衡。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的活动,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那就是:演出内容新,建团历史长,政治领导强。
阜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是革命斗争的老根据地,早在一九三四年,党就在这里开辟了工作。因而这里的党团组织力量比较雄厚,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也比较高。公社化以后,党对农村人民公社各项政策的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更加提高,参加集体生产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促使全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群众生活不断改善,人民心情舒畅,农村里到处是蒸蒸日上的活跃景象,群众性的业余文化活动,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
业余文艺队伍阵容强大
二十多年来坚持演新戏
阜平县的业余剧团和文艺宣传队,活动比较好、比较经常的约占一半以上。这些业余剧团和文艺宣传队,适应山区居住分散的特点,活动方式很灵活。西庄公社木匠沟口大队有十八个自然村,最远的相距十五里。这个大队的业余剧团,在农忙时分散搞宣传,农闲时合起来排演节目。分开是宣传队,合起来就是业余剧团。分分合合,根据农事忙闲开展活动,已形成一种传统习惯。
全县参加业余文艺组织的主要骨干共有四千八百三十多人,全县高小以上程度的回乡知识青年共有八千八百九十多人,他们大部分都参加了业余剧团或宣传队的活动。业余剧团的成员,都是家庭成份好和政治思想好的青壮年。法华村剧团共有三十六人,其中有五名党员,十八名共青团员;二十四个初中毕业生,五名高中毕业生。全县各业余剧团的具体领导者,差不多全是党团组织的领导干部,如西庄村的党支部宣传委员杨敬元,担任剧团团长兼导演,又是演员和创作骨干;照旺台村的团支部书记顾鹏鸣,担任剧团副团长,又是演员。业余剧团由于党团组织领导得具体,就更容易发挥战斗作用。
阜平县的业余剧团,不仅演唱节目的内容都是反映新生活,歌颂新人物,宣扬新思想的,就连所使用的形式也大都是歌剧、话剧、快板剧、小演唱等新型艺术形式。一九四四年编演过《穷人乐》、《高街做鞋组》的高街村剧团;二十多年来,先后编演了话剧《回想》、活报剧《打老蒋》、歌剧《懒汉回头》等。高阜口村业余剧团编演的《抗战前后的冯村》,以及他们演出的《白毛女》、《王秀鸾》、《小二黑结婚》等剧,在本县也很知名。法华村业余剧团从一九三九年成立到现在,先后演出过七十多个歌剧和话剧,一百八十首歌曲。
近年来,在阜平全县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节目有:本县创作的《细水长流》、《逛园林》等歌剧和小演唱;省和专区印发的《两块六》、《全家搞宣传》等等。二十几年来,全县业余剧团配合历次政治运动,除了选排适合本地演出的节目之外,特别重视自编自演。远的不说,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全县业余剧团自编自演的节目就有五百零二个,其中最受群众欢迎的有《三满意》、《二百元》、《一粒粮》、《一夜之间》等三十多个。去年配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业余剧团的自编自演活动更加活跃,大小形式的剧本和小演唱,共创作了二百多件,其中较好的大型戏剧有《红色游击队》、《黎明前夜》、《共产党来了得团圆》、《三方面》、《危险的道路》等等。
阜平的广大群众,对新歌剧喜闻乐见。业余剧团的演员们,常常把未附曲谱或者曲调难唱的歌剧,编配上自己所熟悉的曲调来演唱,既好学,又易于为群众所接受。小歌剧《细水长流》的曲调,就是法华村剧团演员们,从《劳动起家》、《模范夫妇》等好几出抗战时期所流行的小秧歌剧中采摘来的,由于编配得恰当,所以听起来自然、协调,与剧情很吻合。也有少数业余剧团,用传统的戏曲形式排演新节目,群众也很乐意看。照旺台业余剧团就是用评剧唱腔演出《两块六》,现在他们正拟用评剧唱腔排演《夺印》。
继承革命文艺的战斗传统
坚持业余活动的正确方向
在抗日战争时期,阜平县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当时许多抗日宣传队,部队文工团,经常在这里活动。全县人民对“抗敌剧社”、“火线剧社”、
“群众剧社”等革命文艺团体都很熟悉。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绝大部分都是这个时期在这些专业文艺团体的影响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些专业的革命文艺团体,一面通过自己的演出鼓舞群众革命斗志;一面热情地辅导和培植农村业余剧团,帮助他们排演新戏,教唱革命歌曲,组织秧歌队,开展热火朝天的抗日宣传活动。在这块革命根据地的土壤里,深深地播下了革命文艺的种子。高街村剧团,一九四四年在抗敌剧社的帮助下,自编自演的《穷人乐》,曾经驰名整个边区,在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当时,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曾做出决定,指示各地沿着《穷人乐》的方向发展革命文艺运动,大大推动了边区农村业余文艺活动的开展。
从那时起,革命文艺的种子,在阜平广大干部、群众中发芽生根;新型的业余剧团稳固地建立并发展起来。许多老干部至今仍不断地把当时业余剧团演新戏、宣传革命思想作为榜样,引导业余剧团的活动;业余剧团的老骨干,常把当年革命文艺团体演出的节目,演出的效果,以及活动方法,像讲故事一样,讲给新骨干们听;广大群众也习惯用当时的革命文艺的标准来要求业余剧团。所以二十多年来,阜平县业余剧团的骨干虽然更换过多少,但剧团却始终保持着宣传队、文工团的特色——紧密地配合政治任务,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从阜平县各业余剧团建团以来所演出的节目内容来看,清晰地反映出阜平人民革命斗争的壮丽面貌;同时也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群众斗争的生活侧面,像参军、支前、送公粮、上民校等等,都在业余剧团的舞台上反映过。我们在访问过程中,听到过很多这样生动的事例:懒汉回头安心生产了,家庭不和睦的和睦了,思想落后的觉悟起来了等等,群众恰当而又令人信服地叙述业余剧团的宣传、演出在这些事例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去年麦收以前,法华村遭受了雹灾,眼看到嘴的麦子,大部被砸脱粒。这个意外的打击,使全村群众生产情绪受到挫折。党支部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动员业余剧团开展宣传活动,鼓舞群众的干劲。业余剧团接受这个任务,马上编写宣传材料,通过黑板报、屋顶广播、快板演唱,到处宣传。全村群众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男女老少一齐动手,把丢在田里的麦粒一把一把地扫起来。
阜平县业余剧团向来都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在生产空隙中安排活动,既积极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又不妨碍生产。农忙时,他们便开展小型多样的宣传鼓动活动;农闲时排演节目,比较集中的活动是在春节前后。二十多年来年年如此,已成为习惯。
业余剧团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本村,但在春节期间,为了宣传的目的,也有相互交流演出的习惯。这种交流演出多是在邻近村庄之间进行,演员们吃完晚饭去,演完就回来,不要任何报酬。今年春节前后,很多公社、大队的党组织负责人亲自带领业余剧团,串村、串庄去演出。各庄、各村有来有往,既活跃了文化生活,教育了群众,又增进了群众间团结互助的友情,对生产有很大好处。今年全县业余剧团共演出了一千四百多场(次),平均每个生产大队七场左右;观众约计二十三万多人(次),全县平均每人可以看到两场左右。对群众教育鼓舞很大。
阜平县的业余剧团,有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各剧团在经费开支上,真正做到了该花的花,能省的省。群众想出了很多办法,既少花钱,又办了事。如龙门村剧团演员们自己制造乐器;法华村剧团演出小演唱,用花枕头套系在腰间当护襟,既美观,又不花钱。去年一年,绝大部分业余剧团的开支只有十几元钱。
由于剧团坚持了正确的方针,所以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人们知道剧团不是玩玩乐乐的单纯娱乐组织,而是培养人、教育人、推动生产的文化组织。许多青年,尤其是回乡生产的知识青年,都积极参加业余剧团。法华村高中毕业生王淑琴,头一天回到家里,第二天就主动要求参加剧团的活动,许多家长们也亲自送子女参加剧团。照旺台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王荣清的二闺女在剧团演戏多年,出嫁之后,他又把三闺女送进了剧团。
群众对业余剧团十分关切,每逢剧团演出,总有很多社员自动去帮忙。西庄有个贫农老大爷,每逢剧团演出,就自动来弄水、找柴禾、借衣服。他说:“孩子们很辛苦,帮助做点事,心里高兴。”康家峪剧团没有房子排练,老社员郑印堂就主动请业余剧团到他家去排练,他还给演员们烧开水喝……像这样群众支持和关心业余剧团的事例,在阜平县是举不胜举的。
业余剧团发展健康
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阜平县业余剧团之所以能够健康地发展,二十多年来之所以能够始终不渝的坚持演新戏,关键在于党的正确领导。我们曾访问过县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大队党支部书记,感到他们对党的文艺方针的理解和掌握都是正确的,对业余剧团的领导很具体,也很善于运用业余剧团这一宣传工具。全县各级组织在考虑中心工作时,也同时考虑到宣传工作;考虑宣传工作又必然对业余剧团提出具体要求。他们始终把这支文艺宣传队伍当做党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加以使用。因此,社会主义新文化牢固地占领了农村业余文艺活动这块阵地。农历四月十七阜平县城有庙会,今年闰四月,过了两次庙会。在前四月的庙会上,发现有算卦、相面等封建迷信活动,骗取群众钱财,宣传迷信思想。县委指示文化宣传部门在后四月庙会上,组织文艺宣传队伍,搞好宣传活动。于是,城关生产大队、机关、学校等业余文艺队伍和文化馆、剧团一齐出动,在庙会上演唱自己编写的破除迷信等演唱材料。算卦的一看风头不对,就溜到东门外大桥底下去偷偷活动。宣传队伍又赶到大桥上去演唱;县广播站还在大桥上安装了扩音器广播破除迷信的节目……这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很快取得了成效,算卦的、相面的,没等庙会的人上齐,便不见踪影了。
农村党支部,把剧团当作推动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对剧团的演出节目、活动情况,以及演员们的思想动向都十分关心。百亩台大队党支部书记赵成,经常鼓励和督促剧团演员们读书、读报,还经常给他们讲过去对敌斗争的故事,进行启发教育。凹里大队党支部书记,把自己亲身体验或亲眼看到的旧社会穷苦人受压迫、受剥削,骨肉离散的故事,提供给剧团作为宣传材料,编演了歌剧《共产党来了得团圆》。北水峪大队党支部书记,向剧团骨干讲述本村政治、经济形势,启发他们编写出以巩固集体经济,克服资本主义思想为内容的歌剧《危险的道路》。
二十多年一直坚持演新戏,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高阜口业余剧团曾经经历过这样一段波折:这个剧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坚持演新戏,他们编演的《抗战前后的冯村》还曾铅印出版过。一九五○年,村里有几个人到县城看了一个专业戏曲剧团的演出,听说一晚上就赚几百元,就有人出主意,主张本村剧团也演旧戏,“出外写一个台口,就赚他个百儿八十”。在这种赚钱的思想支配下,他们就请来一个教师,学河北梆子。教师吃、住,来往路费,都由演员们分摊。当旧戏头一次演出之后,在《大登殿》里演魏虎的演员的家长,散戏回来对自己的儿子说:“我原来还当你是学演剧(指新戏)哩,谁知你是在学唱戏(指旧戏)!花钱、误工,就学了个魏虎贼!”
请教师学旧戏,显然是不符合业余文艺活动方针的。对这种做法,党支部曾经做过耐心的教育工作,一些坚持正确方向的村干部和剧团骨干也与他们斗争过,但都说服不了他们,于是就另外成立一个剧团,专演新戏,经过一番斗争,由于领导支持,群众拥护,演新戏终于占了上风。
这件事,对业余剧团成员的教育很大,领导和群众也都从中得到了教训。
在对业余剧团活动的安排上,阜平县各级领导也有着自己的传统。每年在新年之前,县委、区委、公社、生产大队都要相继召开宣传会议,专门研究文艺宣传活动的问题。特别是生产大队,从总的要求和任务到选剧本,派角色,安排活动时间,都详细讨论做出决定。春节之后,一过农历正月十五,又相继开会总结、评比,同时还详细研究如何把业余文艺活动转入常年,并提出配合生产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业余剧团活动的质量,扩大新文艺在农村的阵地,县领导上正在进一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首先,准备把业余创作人才有重点地组织起来,发动与鼓励群众创作。因为提高业余剧团活动质量的中心问题,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剧本、演唱材料,供给业余剧团演出。另外,全县业余剧团最迫切的要求是增加辅导力量。县领导准备调整和充实县文化馆的人员,加强辅导力量;同时还要加强对重点业余剧团的培养,通过他们的活动,进行示范,带动全县其它业余剧团的活动,提高质量,扩大活动阵地。
〔原载《河北日报》〕


第5版()
专栏:

提倡业余剧团演新戏
《河北日报》社论
农村业余剧团演新戏,是否能站得住脚呢?群众欢迎不欢迎呢?今天本报发表的阜平全县业余剧团二十多年坚持演新戏的报道,具体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演新戏的历史已经很久。早在一九四四年抗日战争时期,高街村剧团自编自演的《穷人乐》,曾经轰动解放区群众艺术活动的舞台,影响很大。当时,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曾作出决定,指示各地沿着《穷人乐》的方向,发展群众的革命文艺运动。二十多年来,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始终遵循着党指示的文艺方向,继承并发扬了当年村剧团革命的战斗传统,坚守和继续扩大着新文艺在农村的思想阵地,有力地配合了党的各个革命时期的政治任务,对提高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起了很大作用。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他们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是应当提倡的。
业余剧团排演什么节目,给群众演什么戏看,不是个一般性的问题。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谁都知道,文化艺术,不单是供人娱乐的,更重要的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因此,文艺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而业余文艺工作,是整个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党和革命的人民需要专业的和大量业余的文艺团体,运用文艺的形式,加强对广大工农群众的社会主义阶级教育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宣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歌颂好人好事,反对坏人坏事,鼓舞群众的革命热情和劳动热情,引导农民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帮助群众摆脱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旧思想旧习惯的影响,树立新思想新风气。我们还应看到,尖锐的阶级斗争,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方面,也表现在文化艺术方面,思想阵地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真空地带,革命的社会主义新文艺不去占领,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牛鬼蛇神就会在那里滋生、泛滥。因此,业余剧团要以革命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为取舍标准,来安排自己的活动。
其次,也应该看到,广大的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推倒了压在自己身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由被压迫被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的奴隶地位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成为了新生活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在文学艺术里的主人公,已经由帝王将相、公子小姐和地主官僚,让位给工农劳动群众。因此,广大群众非常希望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的英雄形象,或通过他们生产之余的文艺活动,把自己受压迫、受奴役的血泪史和向敌人斗争的历史搬上舞台,以教育自己,教育后一代;他们希望在舞台上看到他们自己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如何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鼓舞下,以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革命干劲和英勇不屈、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风格,所创造的丰功伟绩;他们希望看到自己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的胜利成果,在党的领导下如何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侵蚀进行着尖锐的斗争。
此外,从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意义上讲,业余剧团演新戏也是少花钱、不花钱、多办事的有效措施。因为演的是新人新事、今人今事,就可以不用花钱买戏箱,又不用花钱请教师,只要保证必不可少的活动经费,如灯油、纸张及必要的化装油彩的开支,就满可以开展活动了。这样,业余剧团的活动,给群众的东西多而且都是好货色,又不给群众增加负担,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总之,根据革命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我们应当积极地提倡和热情地支持业余剧团排演反映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反映阶级斗争和革命历史,以及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戏,让革命的新文艺在群众文艺活动的舞台上占绝对优势。当然,有的业余剧团的戏曲底子较深、历史较长、水平较高,有选择地、适当地演出一些好的戏曲传统剧目,也是允许的。但是,据了解,有些业余剧团不是这样,而是不加选择地排演了一些宣扬封建、迷信、荒诞、离奇、淫秽、反动的坏戏。这显然是不符合革命利益和群众需要的。这就是我们所反对的了。从业余剧团的性质和条件看,一般地说,业余剧团是不适宜排演戏曲传统剧目的,尤其是不适宜大量排演传统戏曲的。我国的戏曲传统剧目是很丰富的,不少剧目是好的,但是,由于它产生在旧社会,即使是那些优秀剧目里,也不能不受封建迷信和反动、落后思想的影响。往往在一个基本上是好的戏里,也或多或少地夹杂着一些不好的或消极的东西。如不经过认真的、细致的整理改编,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就会产生不良的效果。但这个繁重的整理、改编工作,业余剧团是没有力量担负起来的。据了解,所有排演戏曲传统剧目的业余剧团,上演的剧目大都是旧教师口传心授的,那些明显地宣扬封建迷信、反动落后思想内容及其他低级、庸俗的表演,还原封不动地保存着,继续散布有害的影响。这岂不是花钱买毒药害自己还不自觉吗?即使排演专业戏曲团体改编的好的剧本,就业余剧团的条件来说,也是困难很多的。无数的事实证明:哪里演传统戏曲剧目,花钱请教师、买戏箱、制行头等一系列地违反业余文艺活动方针的铺张浪费、售票演出等现象就会接踵而来,以致妨碍生产,损害了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说服、教育、引导那些热中于演传统戏曲的剧团,更多地排演革命内容的现代戏。对于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如皮影、二人台,需要加强领导,除组织力量新编一些新内容的节目外,需要对传统节目进行改革,以适应今天人民的需要。这个工作是艰巨的,需要下定决心,争取几年内作出成绩。
归根结底,业余剧团的活动,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或是向着邪路走,关键问题在于党的领导,尤其重要的是生产大队党组织的领导。阜平县在领导业余剧团工作方面,经验是丰富的,而且这些经验不仅适合于农村,也适合城市的厂矿、街道,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他们的领导经验,归纳起来就是:加强业余剧团的领导,大力提倡和热情支持业余剧团演新戏,并与违反业余文艺活动方针政策的思想行为作斗争。
群众业余的文艺活动,是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有力武器,是群众自我娱乐的良好形式,这在阜平县各级党委的领导思想上是十分明确的。所以,一向对业余剧团的活动是重视的,领导是经常的。各级党委,都把业余文艺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每一次较大的中心工作到来之后,他们都要考虑到宣传工作,考虑宣传工作时,就考虑到业余文艺宣传工作,并引导业余剧团自觉自愿地进行配合。各级党委,差不多都有专人管理农村文化工作,一般的大队党支部,都是副书记或宣传委员担任业余剧团的领导职务。业余剧团的骨干分子,大都是生产劳动好、思想好、工作好、成份好的知识青年。这首先保证了业余文艺工作队伍的纯洁。
此外,始终不渝地坚持了业余剧团革命的新文艺方向,千方百计地引导和支持它们演新戏。在这方面,他们做的工作是很多的。如举办新节目的观摩会演;举办新节目的演出评奖;根据党的中心工作,给它们提供阶级斗争、新人新事的资料,协助它们编写反映现实生活斗争的演唱材料;推广和介绍适合于业余剧团排演和适合农民口味的演唱材料;利用干部会、宣教会议等形式,对一贯坚持演新戏的业余剧团,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对违反业余文艺方针政策的业余剧团和排演宣扬封建迷信等有害思想的剧目,以及低级、庸俗的丑恶表演,进行了批评教育。因此,阜平县农村业余文化活动的发展,始终是健康的,革命的新文艺占领着文艺活动的舞台。不利生产、不利群众的不良倾向,在萌芽状态时就被制止和克服了。
目前,以阶级教育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已在我省各地深入开展,为了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教育的成果,我们希望农村、厂矿的业余剧团、俱乐部,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运用歌剧、话剧、戏曲等多种形式,编写和排演反映阶级斗争、反映革命历史、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映生产斗争为内容的新戏,并根据厂史、村史、家史,编成文艺演唱材料,在群众中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文艺的宣传教育作用。
各级宣传、文化领导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厂矿业余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贯彻业余文艺活动的小型多样、“自我教育、自我娱乐”和业余、自愿、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并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对农村、厂矿业余剧团、俱乐部进行整顿,防止铺张浪费、向专业化发展和影响生产。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及时供应适合它们排演的演唱材料,进行必要的业务辅导,使它更好地成为传播新思想、普及新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


第5版()
专栏:

为农民兄弟演现代戏
浙江省余姚县姚剧团团长 黄承炳
我们演了许多年的戏,真正弄懂“为什么演戏、为谁演戏、怎样演好戏”这些问题,还是解放后在党的教导下,逐渐明确起来的。
解放以前,我们所以要演戏,主要是为了挣口饭吃。解放后,党一再教导我们:今天演戏,不再是“逢场作戏”,而是做党的宣传员,要使人民群众觉得我们演的戏对他们有教育意义。要我们牢牢记住:戏剧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在合作化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教育农民走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为了担负起这个光荣的宣传任务,我们就将群众熟悉的传统剧目《卖小糖》、《五起早》等,换上了新的内容,到农村去演出。《五起早》这个戏,原是通过一个瞎眼农民和四个青年妇女在偶然相遇时的对话,描述劳动人民的爱情的。我们就将剧中人的对话改成了谈论小农经济不牢靠、互助合作力量大的新内容。这些话正说中了观众们的心意,因此演出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后来我们又配合党在各个时期的政治运动,根据群众的需要,演过《两兄弟》、《夫妻选代表》、《货担下乡》、《双送粮》等戏。在演出的时候,常常听到和看到观众指着戏里的人物说:“喏,他就是我们队里的某某人。”
在社会主义阶级教育运动中,我们把刘介梅忘本回头等故事改编成为姚剧上演,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有一次在罗塘演出,戏刚演完,一个农民急急匆匆地跑到台上,痛哭流涕地向大家说:“我和戏里的刘介梅一样,翻身以后忘了本,真对不起共产党和毛主席。我一定要重新做人!”我们到鹿亭公社演出时,公社党委书记对一些大队干部说:“姚剧团演的是红色戏,要好好发动群众去看。”南山公社翁岙大队支部书记听说我们要去演出,热情地向我们说:“我们自己水平低,教育少本钱,你们演戏能帮助我们做思想工作,真是再好也没有了。我们尽一切力量支持你们演出。”
演戏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是我们从前根本想不到的!
为农民兄弟演出就是“落铁”也要去
在党的不断教育下,我们懂得了:革命的文化艺术是为工农兵、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在工农群众中,农民的人数是最多的,只有面向广大农民,才不会脱离主要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作为一个县的剧团,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戏剧活动,加强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宣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引导农民坚决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帮助农民摆脱旧思想、旧习惯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风气,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是一项多么光荣的任务呵!
为了更好地完成党所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编演现代戏为主。为了便于上山下乡,从舞台装置、道具到演员个人生活用具,尽可能做到“轻装”,尽量不占用农村劳动力。为了能深入生产队,剧团准备了一个活动舞台,上山下乡都带着。走到哪里,自己把戏台一搭,就可以在那里演出。
记得一九六○年春节,我们决定不休息,到虹桥去演出。碰巧下起雨雪来了!怎么办?要不要去?
“去,就是‘落铁’也要去!”这是我们共同的决心。
县城离虹桥有一二十里。我们把道具等装在一只小船上,由两个演员自己摇到虹桥,另外的演员都冒着雨雪步行前去。虽然大家的棉衣都湿透了,当夜,还是情绪饱满地演出了《杨立贝》。
建团七年来,我们一直以余姚和慈溪两县的广大农村为基本活动地区,平均每年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时间在农村演出。我们还注意逐步做到普及深入,即使像在一千多米高山顶上的小村子,或者只有十二户人家的生产队,也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戏。
生活丰富了艺术创作
在党的教导和毛主席文艺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全团人员“为农村服务”的热情是高的。当然,光凭热情还不够。农村的形势一天天在发展,我们的剧团必须跟得上这种形势,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演出与时代合拍的现代戏,演出好戏,可是有一些同行很替我们担心:“你们长期在农村演出,艺术水平能提高吗?”
其实,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正由于我们长期在农村演出,艺术的源泉才特别丰富哩!比如以剧目来说,七年来,我们上演的各种形式的现代剧目共有一百二十多个,其中有的是从其他剧种移植过来的,也有不少是我们自己创作的。由于我们长期在农村演出,所接触的大都是农村基层干部和人民公社社员,我们就能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斗争,比较熟悉他们的感情和语言,所以就能根据每个时期的政治任务编出戏来。譬如说,余姚县历史上常常遭到水灾,灾区有些群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消极畏难情绪。我们根据县委指示,针对这种思想情况,创作了《三篙恨》一剧。去年,余姚又遭到了严重的水灾,我们就带了这个戏,到灾区去演出。灾区的群众看了这个戏,不禁回忆起了旧社会遭受水灾后的悲惨生活,进一步体会到今天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深切爱护和关怀。他们普遍反映:“看了《三篙恨》,想想过去,比比现在,真是一个地狱,一个天堂!”这就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前些时候,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关于“当干部吃亏”的错误论调。我们知道这是一些同志还没有弄清“为什么当干部,为谁当干部”的问题。我们就把《人民日报》发表的小说《一面之缘》,改编成了姚剧《地头缘》。饰演两个老太婆的演员,也立即到附近的生产队里去体验角色的思想感情,艰苦地从事艺术创造。上演以后,我们听到了许多干部和社员的评论,有的说这本戏配合了社会主义教育,有的夸奖演员演得很像。有些基层干部还对照检查了自己“当干部吃亏”的错误思想,进一步认识到一定要牢牢地树立革命人生观,坚决把革命进行到底!这对我们也是很深刻的教育和鼓舞呵!
由于我们长期在农村演出,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所以演出反映农村生活的戏,表演上就能够比较自然、纯朴、流畅,有些生活气息和乡土色采。如青年演员胡秀信,由于在和农民接触时能经常观察、分析各种老婆婆的性格特征和生活动作,并把这些融化到自己的表演中去,所以她在台上扮演老太婆时,台下的观众常常指着她说:像某某的娘,像某某的老婆……
从这些情形看来,只要我们切切实实遵照毛主席的指示,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我们才能编演得出群众所需要的好戏来。只要我们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水平,不断学习业务、技巧,表演艺术水平也就能不断提高。
回顾我们剧团所走过的道路,这中间有过斗争,也走过一些弯路,但是在党的不断教导下,非无产阶级的文艺思想都被革命的文艺思想击败了。比如,有一段时间,我们对编演现代剧动摇过,在排演新戏时,侧重于古装戏。后来在县委的指示和帮助下,重新组织全团人员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才纠正了忽视演现代剧的偏向。又如,在我们的剧团有了发展以后,也曾错误地认为演大戏才能提高质量,那些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小戏,可以由农村业余剧团去演出。县领导上发现了我们的这种倾向以后,立即组织我们和正在余姚演出《徐双喜》的诸暨越剧团举行座谈,要我们学习他们积极上演小戏的精神。我们批判了自己的错误看法之后,就赶排了《徐双喜》,后来又自编了《刘文学》等小型现代戏。这些戏带到农村各地巡回演出后,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这就使全团演职员进一步认识到:要真正成为党的宣传员,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上山下乡,积极演出能够及时反映社会现实斗争和时代精神的剧目,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原载《浙江日报》,本报略作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