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广大社员争取明年夏季丰收热情高信心足
北方八省市比去年多种冬麦三千多万亩
麦苗已经普遍出土,大部茁壮喜人,局部受涝地区出苗较差;各地正在查苗补种,准备追肥。
据新华社七日讯 黄河流域各省和淮河两岸播种冬麦已经基本结束。据霜降(十月二十四日)前后统计:北方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和北京共种麦二亿零二百多万亩,比去年同期多三千多万亩。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主要产麦省今年所种的越冬小麦普遍比去年多而且比去年好,为明年夏季增产打下了基础。现在各地播种的冬麦已普遍出土,大部分麦苗长得茁壮喜人。各地正对少数出苗不全的麦田查苗补种。
今年种麦的主要特点是种子肥料准备足、劳力足、进度快。寒露以前,黄河以北各地的冬麦大部分就种上了,霜降以前淮河两岸也大体种完了。现在是长江两岸还在继续播种。各地社、队都是一面秋收,一面就耕地播种。加上大部分地区墒情较好,因而进度迅速,没有耽搁。河北、河南的部分受涝地区由国家调拨麦种,适时种上了小麦。
种麦是北方许多地区争取明年粮食增产的重要一着。今年北方大部分地区秋收较好,广大社员在丰收的鼓舞下,对争取明年农业生产更大丰收的热情和信心都更高,一般要求多种。如北京市郊区今年夏秋两季都比去年增产,而且郊区在去冬今春受旱时期水利灌溉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明年夏季增产的条件更好,因而这次种麦,郊区的社、队一般都要求多种。现在,全郊区的种麦面积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以上;其中能灌溉的麦田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去年种麦总面积。山东、山西、陕西大部地区的种麦面积,也都比去年多。河北和河南两省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涝灾,因此也扩大麦田较多。河北全省种麦面积比去年多百分之三十以上。同时,各地都根据粮食和经济作物全面发展的精神,全面安排了明年种棉和扩大种植油料作物的耕地;一般都是在不影响明年扩大经济作物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种麦面积的。
今年种麦的质量也比去年高。各地早茬麦田普遍增加,产量不高的晚茬麦田更少了。据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省统计:早茬麦田比去年要增加三分之一以上,占今年麦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还多。各地麦地翻耕情况也好,早茬麦地普遍进行过较细致的耕耙,秋收腾茬的麦地一般都做到了边收边翻。山东今年已经基本上消灭了铁茬麦田(不耕就种的麦田)。河北省天津、石家庄两专区虽有局部地区受涝,但是这两个专区今年所种的麦,耕耙过的面积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只有河北、河南受涝严重地区,有一部分耕地太湿,无法翻种,不耕就种的麦田稍多一些。多施基肥和消灭白茬麦田(不施基肥的麦田)也是今年各地种麦的努力目标之一。河南省各地今年夏季为种麦所积的肥料比去年多百分之十左右,因而麦田施基肥的水平也有所提高。各地良种小麦也比往年种得多。
今年仍有少数麦田种得不够好,特别是局部受涝地区的麦田出苗情况较差。各地对当前的查苗补种和麦田管理工作很重视,正在大力进行查苗补种和准备追肥的工作。北方各地已经转移力量加强了麦田的苗期管理,认真总结了过去的小麦增产经验,发动科学技术人员下乡同老农一起,按农业“八字宪法”订出了麦田管理的措施,要求把麦田管得像园田一样精细;做到地平如镜,土碎如面,畦埂分明,麦苗茁壮。


第1版()
专栏:

  苏大使举行庆祝十月革命节招待会
周恩来彭真等领导人出席,契尔沃年科大使陈毅副总理致词祝酒
新华社七日讯 苏联驻中国大使契尔沃年科今晚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六周年。
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彭真、陈毅等应邀出席招待会。契尔沃年科大使和陈毅副总理先后在招待会上致词祝酒。
契尔沃年科大使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来宾出席招待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提议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六周年干杯。他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劳动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英勇的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完成的,它在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资本主义崩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胜利的新纪元。
大使还提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面繁荣,为以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为首的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新的成就和胜利,为加强和发展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人民的友谊,为社会主义各国人民的新成就和新胜利,为加强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争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团结,为所有走上独立道路的年轻国家的人民的全面繁荣,为全面彻底消灭新老殖民主义,为国际无产阶级和整个一般民主运动的革命斗争取得新成就和新胜利,为各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为各国人民的友谊,为世界和平,干杯。
陈毅副总理在招待会上致词时说,今天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六周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和全体进步人类的共同节日。我们怀着十分愉快的心情同苏联同志一起欢度这个光辉的节日,并向兄弟的苏联共产党、苏联政府、苏联人民致以最热烈的祝贺。预祝他们在创造自己美好未来的事业中取得新的成就。
陈毅副总理提议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中苏两国人民的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友谊,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伟大团结,为世界和平,干杯!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还有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潜、林枫,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李四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傅作义,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会长廖承志、李德全、沈雁冰,以及中共中央和政府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北京市的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和首都各界人士。
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也出席了招待会。(附图片)
  苏联驻我国大使契尔沃年科举行招待会,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六周年。右起:陈毅、周恩来、契尔沃年科、彭真、阿法纳先科。
新华社记者 吴化学摄


第1版()
专栏:

  尼泊尔全国评议会代表团离穗回国
新华社广州七日电 尼泊尔王国全国评议会议长比什瓦·班杜·塔帕和夫人,以及由塔帕议长率领的尼泊尔王国全国评议会代表团,结束了在我国的友好访问,今天乘火车离开广州经深圳取道香港回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和夫人、广东省省长陈郁和夫人、广州市市长曾生和夫人以及广州市各界数百人,在车站上热烈欢送贵宾。
今天,广州车站上飘扬着中国和尼泊尔两国国旗。车站门口悬挂着欢送贵宾的横幅。贵宾们由曾生等陪同来到车站时,一群少年儿童向他们献了鲜花。接着,塔帕议长和夫人由郭沫若和夫人、陈郁和夫人等陪同,向到车站欢送的群众告别。车站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人们挥动花束和彩旗,热情欢呼:“中国、尼泊尔两国人民友好万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在月台上,塔帕议长和夫人同郭沫若和夫人、陈郁和夫人、曾生和夫人等一一握手,互致惜别之意。贵宾们乘坐的专车在中午十二时离开广州。
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连贯等,陪同贵宾前往深圳。
今天上午,贵宾们由连贯、曾生等陪同,参观了广州水泥厂和广州造纸厂。


第1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总检察长到京
阿劳动党中央视察员索弗克利·巴巴华西里同车到达
张鼎丞检察长设宴欢迎贵宾
新华社七日讯 应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的邀请来我国访问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总检察长阿拉尼特·切拉,今天中午乘火车到达北京。
应邀来访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视察员索弗克利·巴巴华西里也同车到达。
阿尔巴尼亚贵宾走下火车后,前来车站欢迎的张鼎丞检察长同他们热烈握手,少年儿童向贵宾献了鲜花。
前往欢迎的还有中共中央委员伍修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苏、黄火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德峰、中阿友协理事萨空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刘景平等。
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奈斯蒂·纳赛和朝鲜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李在成等都到车站迎接。
新华社七日讯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热烈欢迎来我国访问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总检察长阿拉尼特·切拉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视察员索弗克利·巴巴华西里。
在充满亲切、热烈气氛的宴会上,张鼎丞、阿拉尼特·切拉同志先后祝酒,他们热烈赞颂了中阿两国人民在共同斗争中日益发展的伟大的兄弟情谊。并且认为,这种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伟大友谊,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
出席宴会的还有张苏、吴德峰、萨空了、刘克明、刘景平、陈伯清等有关方面负责人。
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奈斯蒂·纳赛等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宴会前,张鼎丞同志会见阿拉尼特·切拉同志和索弗克利·巴巴华西里同志,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第1版()
专栏:

  中巴关于边界的航空摄影工作顺利完成
巴基斯坦空军助理参谋长设宴欢送我方代表
新华社卡拉奇七日电 中国和巴基斯坦关于边界的航空摄影工作现在已经顺利完成。
摄影工作是按照中巴联合标界委员会的决定,并在中国方面以张照勋上校和巴基斯坦方面以古莱希先生为首的两国专家组成的共同管理小组的监督下进行的。这一工作于一九六三年六月开始,至一九六三年十月圆满结束。这为标定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负责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打下了基础。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巴基斯坦空军人员,在克服恶劣的气候和高山所造成的种种困难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和高度忠于职守的精神。
航空摄影的完成标志着标界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的结束,标界工作正在本着友好的精神圆满地进行着。
新华社卡拉奇六日电 巴基斯坦空军助理参谋长阿赫塔尔空军准将和夫人四日在白沙瓦举行宴会,欢送由张照勋上校率领的中巴关于边界航空摄影共同管理小组的中国方面的代表。出席宴会的有巴基斯坦武装部队的高级军官和巴基斯坦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官员。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武官姜鸿基中校也出席了宴会。
阿赫塔尔空军准将和张照勋上校在讲话中,对航空摄影工作的完成表示祝贺,并且表示感谢对方的合作。
双方在宴会上赠送了礼物。宴会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第1版()
专栏:社论

  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矿风
本报今天二版发表的《石圪节矿风》一文,很值得一读。石圪节矿风,是克勤克俭、艰苦奋斗之风。两千多年前,楚国文学家宋玉在《风赋》的开头说:“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读着《石圪节矿风》,一股社会主义的战斗之风,迎面拂来,我们也不禁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玉在《风赋》中,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两种,巧妙地讽刺当时社会生活的不平等现象。当然,自然界的风是不会有阶级性的。但社会上的风却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风是空气流动的表现,社会的风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一定的社会风气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石圪节煤矿艰苦奋斗的风气,则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的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是同历史上所有的革命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革命。它不是要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永远埋葬一切剥削制度,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决定了无产阶级不但在夺取政权以前要艰苦奋斗,而且在夺取政权以后还要继续艰苦奋斗。石圪节煤矿艰苦奋斗的风气,正是这个煤矿的职工,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对于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高度自觉的反映。他们揭竿而起,配合八路军从日本鬼子的魔掌下解放了自己的矿山以后,已经过去了十八个年头。这十八年来发生了多少变化!战争的年代过去了,生产一年一年地发展了,电钻代替了手镐,电溜子代替了驮筐,罐笼代替了上井下井的绳套,房屋栉比、绿树成荫的矿工新村代替了不避风雨的寒窑简铺。随着岁月消逝,老的老了,走的走了,新的工人一批一批地来到矿山。但是,不管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不管是在战后的建设年代里,不管是在物质条件很困难的时候,不管是在物质条件有改善的时候,不管生产有多少发展,不管人事有多少变迁,他们都没有丢弃自己的阶级传统,而是把艰苦奋斗的风气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地继承下来。
社会风气,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也对社会存在发生反作用。从石圪节煤矿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旦成为一个企业的风气,就会使这个企业成为一个多么坚强的战斗堡垒。资产阶级思想的病毒不能腐蚀这个企业的荣誉,生产中各式各样的困难也不能阻止这个企业的发展。石圪节煤矿的生产条件,在全国煤矿中并不是很好的;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风气把全体职工团结起来,锻炼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才使他们克服了种种不利的条件,对国家作出卓越的贡献。现在,他们的劳动生产率、他们的成本、他们的坑木消耗量、他们的上缴利润,以及他们的其他许多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煤矿中都名列前茅。解放以来,全国各地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增产节约运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像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作风的石圪节煤矿,就是比较突出的优秀典型,是值得学习的模范煤矿。希望石圪节这种艰苦奋斗的风气遍及全国。这样一种举国一致的艰苦奋斗的风气,是我们国家和我们民族的兴旺之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勤奋带来兴旺,奢侈造成衰亡,这是生活的逻辑。我们相信,艰苦奋斗的风气不但将锻炼我们这一代的革命者,而且将熏陶我们一代一代的接班人,将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像石圪节煤矿职工那种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事迹,几乎在任何一个工矿企业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在每一个企业里,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都已经像石圪节煤矿那样,成为整个企业的风气。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有些企业里,也不断地发生先进的职工爱厂如家、点滴节约、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但是这些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出现,并没有得到领导的重视,没有表扬,没有推广;或者也曾倡导一时,但是没有坚持,没有发扬光大。在这样的企业里,虽然不乏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却没有形成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风气。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现象。为什么在石圪节煤矿艰苦奋斗能够蔚然成风,在有些企业里却还不能呢?这是因为石圪节煤矿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而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还很少。
从石圪节煤矿的经验来看,要使艰苦奋斗蔚然成风,必须做好三项工作:第一,要使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广泛传播,具有相当的广度;第二,要使这种精神深入人心,具有一定的深度;第三,要使这种精神持续下去,具有相当的韧度。根绝一种旧的社会风气,养成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少数人的先进事迹如果总是停留在少数人身上,是不能成为风气的。这就需要把少数人的先进事迹广泛传播,通过这些先进事迹,广泛地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用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全体职工直到他们的家属动员起来。有了广度,还要有深度。艰苦奋斗蔚然成风,决不是图表面、求形式所能达到的。一定要使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深入人心,真正化为每一个职工的自觉行动。除了要有广度和深度,还要有韧度。三天有,两天无,怎能蔚然成风?只有教育全体职工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才能真正形成艰苦奋斗的风气,这种风气也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力量。石圪节煤矿所以能够形成艰苦奋斗的矿风,就在于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是少数人有的,而是多数人有的,不是嘴上有的,而是心里有的,不是一阵有,一阵又没有,而是十八年来一贯坚持的。这样的广度,这样的深度,这样的韧度,才形成了石圪节煤矿这样一种几乎可以捉触到的、无所不在的矿风。
现在,各地工矿企业都通过各种形式,在职工中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一个以阶级教育为纲的自我教育运动。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则是阶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学习石圪节煤矿的经验,使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成为整个企业的风气,就要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广泛地、深入地开展下去,把社会主义教育经常化,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无产阶级觉悟,使他们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高度来认识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把坚持艰苦奋斗当做是一个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的根本问题,牢记不忘。只要广大职工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艰苦奋斗的风气就不难出现,并且不难保持下去。
石圪节煤矿的例子告诉我们,艰苦奋斗的风气总是在不断地同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旧社会习惯势力的影响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当这个矿的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后,不是也曾有人主张“排场”一些,计划着给矿上修一座堂皇的大门,装备一所高级的招待所吗?当看到有些大煤矿,在用坑木时,大手大脚、毫不在意,不是也有人觉得自己的矿上用几根坑木都要斤斤计较,未免过于小器了吗?甚至有些在农村有家的矿工不是也曾“身在矿山、心在农村”吗?这些,都是并不奇怪的。无产阶级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无产阶级在改造旧世界的同时,她的这个或那个成员,也不是不可能受到旧社会的影响的。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提醒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的捧场,会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他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又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石圪节煤矿的党组织,经常教育全体职工牢牢地记住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指示,时时刻刻保持着警惕性,在不断地跟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旧社会习惯势力的影响作斗争中,把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继承下来,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艰苦奋斗的矿风。不跟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旧社会习惯势力的影响作斗争,听任资产阶级思想和旧社会习惯势力的影响腐蚀我们的队伍,就不可能出现艰苦奋斗蔚然成风的局面。我们要使每一个企业都成为艰苦奋斗蔚然成风的企业,就要像石圪节煤矿一样地防微杜渐,不断地跟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旧社会习惯势力的影响作斗争。应该通过爱惜一铲煤、一滴油、一包火药、一根坑木的事迹,扶植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兴旺之风。
石圪节煤矿艰苦奋斗的矿风,除了依靠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外,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是依靠老工人在全体职工中传播的。一般说来,老工人是工人阶级队伍中政治成熟、技术熟练的久经锻炼的部分。坚持无产阶级的阶级路线,必须坚决地依靠老工人。艰苦奋斗能不能蔚然成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发挥老工人艰苦奋斗的模范作用,能不能发挥老工人对于生产活动的推动作用和对于青年工人的教育作用。各个工矿企业的领导干部要使自己的企业艰苦奋斗蔚然成风,除了以身作则外,一定要依靠老工人,充分发挥老工人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必然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更普遍、更坚实的社会风气。我们不是游于兰台之宫的楚襄王,我们是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前列的革命战士,我们满怀热情地赞美石圪节煤矿艰苦奋斗的风气,是为了使这种艰苦奋斗的兴旺之风遍及全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