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妻子双目失明以后
上海市邮件转运处市内运输科工人高长富的妻子祁秀章,一九五二年不幸双目失明以后,邻居、保姆、服务员、教师、电车乘客……周围所有的人都热情地关怀她、帮助她,使她忘记了痛苦,决心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他们夫妻之间,十几年来也互敬互爱、团结互助,成为一个模范的幸福的家庭。
上海《解放日报》十一月二十四日刊登了一封题为《我的妻子双目失明以后……》的读者来信。信中生动感人地叙述了这个读者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以后,所有的人都热情地关怀她、帮助她,使她忘记了残疾的痛苦,决心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经过;他们夫妻之间,十几年来也互敬互爱、团结互助,成为一个模范的家庭。《解放日报》对这种社会主义的新风尚,发表了题为《从一封信看新人的成长》的社论。
写这封信的人高长富,是上海市邮件转运处市内运输科的工人。他的信中说:
不幸的变故突然袭来
我的妻子叫祁秀章。我们是一九五○年结婚的。那时,我十九岁,她二十岁。我在文化服务社送报,她在一家私营烟厂做工。婚后感情很好。想不到,结婚不到三年,我们的家庭就发生了一件变故。
一九五二年三月里的一天,我受了风寒,卧病在床。秀章从厂里下班回家,看见我生病,很着急,立刻就冒雨出去买药。天黑,路滑,人又心急,她在回家的路上不留神跌了一跤。跌跤本来是常事,可是她第二天起床以后,眼睛里看到的东西,都模糊了,再过两三天就什么也看不见了。那时候,我们都很着急,到好几家医院里去看过,可是没有效果。
怎么办?当时我思想斗争很激烈。我那时才二十一岁,觉得就这样一辈子守着“瞎子老婆”,青春不是完了吗?再想想自己六岁死了娘,好不容易熬到解放,成了家,好日子刚开始,她的眼睛又瞎了。特别是当我每天下班回家,再也看不到桌上的热饭、热菜和她的笑脸,倒要自己打水烧饭来伺候她,真是心烦意乱。有时候,看到她东摸西摸的样子,看到一岁多的小孩被她喂得耳朵边、鼻孔里、眼底下满是稀饭的时候,我一转身就跑出房间,偷偷流泪。有人也曾经“好心”地劝我:“离开她吧,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我听了这样的话,也有些心动。
但是,回过头一想:不!离开她,她怎么生活下去?她瞎了眼,也是为了我,再说在失明前,我们也是美满的一对。现在,她比我更痛苦,我怎么能够狠心撇开她呢?尤其当我每天回家的时候,她总是紧张地拉住我的手,喊我的名字,我的心更软了,想:算了吧,就可怜可怜她,养她一辈子,为她牺牲自己的幸福吧……
受到这样沉重的打击以后,她又是怎样想的呢?她日日夜夜地哭,饭也吃不下。她曾经怀着极为矛盾的心情对我说:“长富,你从小吃了很多苦,我不能再拖你吃苦,你再娶一个吧,我还是死了好。”她瞎了眼睛还处处想到我的幸福,我很感动。我就斩钉截铁地对她说:“放心吧,秀章,我一定养你一辈子。我们都是穷苦出身。现在不比解放前了,生活有了保障,我怎么会抛弃你?你相信我吧!”
到处伸出了阶级友爱的手
第二年,我调到邮局。党组织了解到我的妻子眼睛失明,家庭负担较重,马上补助我三十元钱,要我设法陪她到上海几个较好医院的眼科去检查、诊治。拿到这笔钱,我们很激动。但是,几个医院的医生都认为“白内障”这种眼病,目前还无法治疗。我又很失望。
邮局局长(兼党支部书记)知道以后,一面安慰我,一面详细地问我和秀章的身世。他听了我的叙述以后,说:“同志,你俩都是苦出身,都是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弟兄姊妹。我们工人阶级是能够同呼吸、共患难的。现在你妻子眼睛瞎了,你只是同情她,而不积极地帮助她,够吗?你要知道,你们夫妻不仅是生活伴侣,也是同志,是战友!”这次谈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当时我保证一定听党的话。
后来,邮局局长还来看望我的妻子,亲切地安慰她,不要为失明而焦急。工会主席、共青团支部书记等也常来我家,同我妻子聊天,激发她对生活的热爱,及时帮她解除苦闷。为了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帮助料理家务,领导上还为我调整班次,调换了房子。领导待我们真比亲生爷娘还体贴。我也常常在想:党组织为什么这样关怀我?不就是因为党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党么!
我还要说,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我妻子失明以后,新社会到处给我们的友爱和温暖。
记得秀章失明最初几天,她每天茶饭不进,异常痛苦,而我又要每天一早出去工作,实在不大放心。这时住在隔壁的邮局老职工游曰学夫妇,过来劝我放心出去工作,家里一切由他们照料。后来他们就像爷娘关心自己儿媳妇一样,每天早上来陪伴我妻子,替我妻子烧饭,烧菜,冲开水,抱小孩,喂饭……。三四个月以后,我妻子又生了第二个孩子。谁知分娩后六天,第一个小孩又出了痧子。我真急得团团转。这时又亏得那对老夫妇和其他一些邻居帮忙,既照料了坐月子的秀章和刚生下的小女孩,又细心护理了大孩子,使得我没有耽搁过一天的工作。
我不会忘记南京西路四百五十弄那户人家的姓王的保姆。她是我在送信时认识的。有一次,我随便同她拉家常,想不到过些时候,再到那家送信的时候,她却塞给我三双小孩的鞋子。她说:“你妻子眼睛看不见,替小孩做鞋不方便,我是估计孩子的年龄做的,不知合适不合适,你拿去吧!”拿到鞋子,我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她还来我家探望秀章,像亲姊妹一样问起我家的情况。她了解到秀章的身体不好,就烧了小菜送来。
我永远也不能忘记山海关路菜场服务员鲍顺宝对我们的关心。有一次,鲍顺宝发现我近中午才去买菜,觉得奇怪,问我什么原因。我就把家庭情况告诉了她。过了两个钟头,她就来我家了解每天需要多少蔬菜,要什么蔬菜,并且叫我今后不必来菜场买,在家里好好休息,免得影响工作,她保证每天七点钟送菜上门。后来她不但每天准时送,而且还考虑到秀章和女孩的身体不好,又根据我们的经济收入,尽量选一些经济实惠富有营养的蔬菜给我们,每隔两三天就换一次花样,调调口味。此外,为了照顾秀章,她总是抽空把菜拣好、洗净,把鱼鳞刮光,才送上门。她看到我的妻子缝补被单不方便,就乘我妻子不备,一下子把三条被单“偷”走,拿回家去补好、缝好,第二天一早就送来。
后来我妻子又生了一个孩子,我曾经为三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担过心。特别是第二个女孩子,常闹病,学习成绩差,几乎留级。我不能不着急。正想抽个空到学校去同老师联系,哪知道我那女孩的班主任黄君勉老师却先来访问了。她了解了我家详细情况以后,就常常把我的孩子带到自己家里去辅导,平时还带我女孩一起去医院看病。就在黄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女孩的学习成绩有了进步,身体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还有一次,我遇到一件很使人感动的事。那天,我陪秀章到医院看病,回家的路上,我先把她扶上电车,买好票,关照好售票员她的到达站头,我再骑上自行车到成都路站接她回家。我们出门,从来都是采取这种办法。想不到这一次,因为车上人多,售票员一时疏忽,她乘过了一站,下车当然很焦急。正当她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乘客走过来,问明了住址,就一直扶着她走回家。一到家,秀章才想起不对,我还在站上等她哩,于是又着急起来。那位乘客又十分细心地把她扶到成都路站上。一看到我,不等我向他道谢就走了。他姓甚名谁,我也不知道。
邻居、保姆、服务员、教师、乘客,为什么他们对我那双目失明的妻子这样关心、爱护和同情呢?这不就是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么!这也不就是出自阶级感情么!所有这一些人,不就是在党和毛主席教育下的新人么!
是生活的伴侣 也是革命的战友
领导的教育以及十几年来新社会风气的感染,使我越发体会到党支部书记那番话的正确:我和秀章的确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战友,是同志,是阶级弟兄姊妹。我只是抱着“可怜她”的态度是不对的,应该在阶级友爱的基础上,真正地爱她,帮助她进步。
记得当我在邮局工作第一次评上奖,拿到奖金的时候,我首先就想到如何让妻子也能享受自己的欢乐和喜悦。她在家很寂寞,电影看不到,国内外大事也不知道,我就马上到旧货店买了一架收音机。一拿到家,她双手捧着,摸着,高兴得直笑。以后她每天收听新闻,懂得了不少国家大事。我每天晚上回家,还把报上登的新人新事以及革命战士如何同疾病作斗争的故事讲给她听。我看了《万紫千红总是春》、《李双双》、《红色娘子军》等影片回来,也详详细细讲给她听。她觉悟一天天提高,心胸也一天天开朗。平时,在生活上我也尽量照顾她,每天一早就起来给她烧好一天的饭菜,晚上回来料理家务,尽量让她少干些活,多休息。
可是,由于家务劳动干得太多太劳累,睡眠不足,结果,五年前我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发生了一次事故。那时,领导已经把我培养成一个汽车驾驶员。在开车的时候、我的车子撞伤了另一辆车子。我很难过,就向领导提出调换工作的请求。领导了解了我出事故的原因,批评了我几句,但为了照顾我的实际困难,同意我的请求,决定把我调到离家最近的邮局去做邮递员。我很高兴,也很感激。后来,秀章知道了这件事,很不高兴,沉默了半天,才说:“长富,组织上对我们照顾不算少了。我们不能老是强调家庭困难要求照顾呵!领导把你培养成为一个驾驶员不容易,怎么能轻易要求调动呢?这件事,我有责任,我去向领导检讨。”她性子很倔强,我拗她不过,第二天,她一早起来就要我陪她到邮局去找领导同志。她在党支部书记和人事科长面前检讨了自己没有尽到照料我的责任,以致出了事故,表示今后一定要负起做妻子的责任来,同时又请求领导上不要为了照顾她而调动我的工作。当时我也为她的行动所感动,也向领导坚决表示今后一定要加强责任心,更好地工作,决不辜负党的培养。最后领导经过考虑,同意了我妻子的请求。我开车子一直到现在,再也没有出过事故。
为了使我工作时精力充沛,每当值早班回来,她非“强迫”我睡觉不可。平时,她加紧锻炼各种家务劳动。生煤炉、烧饭、烧菜、织绒线、洗衣服等等,她都刻苦顽强地学着做。开始学做饭,她不知烧焦、烧夹生过多少次;为了把衣裳洗得干净,她擦呵,搓呵,揉呵,比普通人要多花一倍时间、两倍气力……。
每逢节日,她总是体贴地要我同孩子出去逛公园,看电影。
她的关怀体贴更鼓舞了我的工作热情。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要时时记住自己是代表夫妻两人为党工作,为革命工作的!
她的眼睛虽然失明了,但生理的残废并不成为幸福家庭生活的障碍。我们互敬互爱,过得十分幸福。经过十几年的考验,我们两人的爱情,在阶级友爱和为革命工作的新的基础上,更加巩固了。 (新华社二十八日讯,本报略有删节)
(附图片)
高长富祁秀章夫妇和他们的孩子。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从一封信看新人的成长
高长富的妻子祁秀章,婚后不久就双目失明,这当然是很不幸的事情。在旧社会,穷人没有地位,女子低人一等,残废人更是受人嘲笑和歧视,像祁秀章那样一位残废的劳动妇女,必然要陷入无边的苦海,愁恨终生而无法自拔。可是,在新社会,人们却不是嘲笑她、歧视她,所有碰到她的人都热情关怀她,尽力帮助她,使她感到莫大的安慰和无限的温暖。在各方面的帮助和鼓舞下,她忘记了残废的痛苦,人残心不残,决心为社会主义建设尽自己一份力量。她收听广播,关心国家大事,力求进步;她顽强地学会各种家务劳动,来消除丈夫的后顾之忧;她不仅从生活上而且从思想上去帮助自己的丈夫,求得共同进步。她成为高长富的好伴侣,成为一个模范的职工家属。在旧社会,人们几曾见到一个盲人能够这样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可是在新社会,这样的人却到处可见。很多身残心不废的人,在新社会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在各个岗位上,尽其所能,有的成为生产能手,有的成为著名演员,有的成为等级运动员……这些人物的成长,是新社会新人辈出的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新社会新气象的一个突出的表现。
高长富本人,是一个丈夫的好榜样。在旧社会,男尊女卑,家长是“一家之主”,丈夫是“天字出头”,妻子是低人一等。高长富是怎样对待他双目失明的妻子的呢?他不是把她看作低一等,而是把她看作自己的阶级姐妹,同情她,体贴她,积极帮助她进步。虽然妻子刚失明的时候,他自己也很痛苦,但是,他能将心比心,想到妻子的痛苦比他更大,于是,在家庭中,他把很多家务劳动担当起来,以减轻她的负担。经过十几年的考验,他们之间的爱情始终不衰。在旧社会,人们几曾看到这样的夫妇关系?可是在新社会,这样互敬互爱、团结互助的家庭越来越多了。这是社会主义新人用社会主义道德处理家庭关系的生动的表现,是改变了几千年来封建和资产阶级家庭的种种旧习惯以后出现的新气象!
从这封来信中,我们不仅看到一个家庭的变化,而且看到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巨大变化。在高长富夫妇周围,很多人向他们伸出热情之手。为什么那位菜场营业员要每天送菜上门而且为他们义务劳动?为什么那位小学教师那样热情关心他们孩子的健康和学习?为什么旁人的保姆那样主动地为他们的孩子服务?为什么那位过路人那样不厌其烦搀扶盲人跑东跑西?这些人与高长富夫妇非亲非故,素不相识,为什么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高长富夫妇当做亲人来对待呢?这不是别的,这正说明在我们的社会里,急人之急、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人正在蓬勃成长。这样的人,在今天的上海随处可遇。高长富夫妇得到哪一个人的帮助,是偶然的,但他们得到社会上这样或那样的帮助,则是必然的。即使他们不碰到这位菜场营业员、小学教师、保姆,我们相信,别的菜场营业员、小学教师、保姆,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会同样热情地帮助他们。想想看,在解放前乌烟瘴气的“十里洋场”生活过的人,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旧社会打过滚的人,对比一下今天大量出现的新人新事,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谁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的人变了,大大地变了。中国人一向梦想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世界”,在阶级社会里,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只有在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制度的社会,在不断反对剥削阶级思想的腐蚀、不断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不断鼓舞人们进行思想改造的新社会,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才有真正实现的可能。
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正在逐步形成发展,社会主义新人正像雨后春笋一样到处成长。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胜利。新人的大量成长,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运动的巨大作用,毫无疑问,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显著。
让我们用更大的力量来移风易俗,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新人!
让大家都来做移风易俗的促进派!
(原载十一月二十四日上海《解放日报》)


第2版()
专栏:

全国大中型水泥厂提前完成年计划
产品质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成本比去年降低
新华社二十八日讯 全国大中型水泥厂已提前在十一月十日完成了今年全年的水泥生产计划。
今年一月到十月,水泥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四。国家规定生产的各种标号的水泥,都按计划完成。各大中型水泥厂的职工为了提高主要设备水泥窑的生产能力,今年以来采取了合理煅灼,改进配料,按班组织窑前“三结合”技术研究会等办法,使水泥窑的台时产量一季比一季高,今年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提高百分之一点四四,第三季度又比第二季度提高百分之一点二三。
各大中型水泥厂今年出厂的水泥的质量,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各水泥厂职工在系统总结多年来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实行了“把五关”和“堵一口”的办法,即严格控制好石灰石、生料、熟料、煤粉、出磨水泥的质量,防止不合格水泥出厂。实行这套办法,水泥质量不断提高。
各大中型水泥厂今年加强了企业管理,组织经济合理生产,并且发扬“一厘钱”精神,处处精打细算。结果,今年一至三季度的可比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百分之十四以上。建筑工程部直属的大中型水泥厂都已提前完成了全年上缴利润计划。
据新华社重庆电 四川最大的水泥厂——重庆水泥厂已经在本月中旬提前完成了全年水泥生产计划。
这个厂的职工在今年的增产节约运动中,紧紧抓住了提高熟料质量、安全生产和增加原料产量等环节。
熟料是水泥的半成品。熟料的质量越高,掺和价格低的炉渣就越多,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增加水泥产量。为此,今年一开始全厂职工就围绕着提高熟料质量这一中心环节,着重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使熟料的质量大大提高。随着熟料质量提高,今年前十个月,重庆水泥厂有两种标号的水泥掺和的炉渣分别比去年提高百分之二点七到百分之四点六二,因为增加炉渣的掺和量,全厂多生产水泥一万七千九百多吨。往年,重庆水泥厂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生产比较好,二、三季度气温高,机器容易出故障,影响生产。今年,这个工厂加强了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认真做到按计划定期检修设备和作好日常的维护管理。由于加强维护管理,今年二、三季度,这个厂两座参加生产的水泥窑都创造了安全运转一百三十天以上的新纪录。过去,这个厂所属矿山提供的石灰石不能经常满足生产需要。今年工厂针对这一问题,对石灰石矿的开采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工作,因而使矿石产量增加了。


第2版()
专栏:

传家宝
这组作为“传家宝”的照片,是浙江日报记者徐永辉拍摄的。一九五○年,徐永辉路过嘉兴七星乡二村时,为叶根土一家拍了个“全家福”照片(右图)。当时解放不久,在旧社会从十几岁就给地主干活的叶根土,家里生活还很困难。全家五口合盖一条破棉被,桂凤等几个孩子穿着“油面筋”式的破棉袄……照片如实地记录了这家人的生活面貌。
一九五九年,国庆节前夕,记者带着十年前给这家人拍的照片,又去访问。这时,叶根土一家已搬回老家黄岩县,全家的生活面貌完全改观了。记者又给他们拍了个真正的“全家福”(下中图)。
去年,共产党员叶根土的女儿桂凤要出嫁了,父亲给女儿准备了一件陪嫁礼品——一组镶嵌在花镜框里的大照片(下左图)。这组照片对比地记录着叶根土一家十年前的贫困与痛苦,和十年后的欢乐与幸福。当桂凤辞别父母要去夫家时,叶根土语重心长地叮咛她:把照片当作“传家宝”带在身边,随时对照对照;将来有了孩子,也给他们讲讲悲惨的过去。桂凤到夫家不久,由于思想进步,劳动生产好,被社员推选为生产队的妇女队长,最近被吸收为共青团员。桂凤的丈夫、茅畬公社下横大队的社员杨林法,过去私心较重,做活不够勤快,现在,他也变成生产上的积极分子和能够维护集体利益的人。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