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我的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拉·贾费泽兹我的共和国,我们为你挺身而起,让崇山峻岭重见光辉;我们为你驱逐来犯的敌人,为你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烈火不能把你烧灭,浩劫不能把你摧毁;斯坎德培的母亲,阿尔巴尼亚人的母亲,你永生不息,千秋万代。为了你,有谁在斗争中胆怯不前?为了你,阿西姆①在西班牙慷慨牺牲;为了你,沃约②英勇无畏,在坦克上献出了生命。当年,大地无声,大海也不翻腾,敌人仓皇失措,城市一片凄怆;但红旗始终在我们中间屹立不倒,把我们引向胜利,引到自由的路上。和其他的红旗一样,这面红旗也是威武森严,不可动摇;在血泊中,在风暴中,它永远向高空飘扬。今天你是亚得里亚海岸边自由的铁壁铜墙;任凭敌人剑拔弩张,你坚持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当天空乌云笼罩,我的母亲,你傲然屹立,毫不慌张;我们相信,党像雷电万丈,定会劈开乌云,使大地普照阳光。
〔杨少俊译〕
注①阿西姆是阿尔巴尼亚人民英雄,1937年在西班牙牺牲。
②沃约是阿尔巴尼亚反抗德国法西斯战争中的人民英雄。


第6版()
专栏:

大地的芬芳
〔阿尔巴尼亚〕拉扎尔·席里奇一祖国的大地一片芬芳,我要把一株幼苗种在地上,在它的枝丫和绿叶中间,将出现五色缤纷的诗行。建设中的祖国,神采飞扬,我用诗句描绘你的形象:你在战斗和劳动中度过了多少岁月,却更加精神焕发,像幸福青年一样。你叫千年沉睡的沼地变成粮仓,使肥田沃地代替了死水泥浆,夜晚耕作的拖拉机,像萤火闪光。为使工厂烟囱的浓烟大口喷放,为使歌声在鹰之国自由地高唱,我们将严阵以待,子弹放在枪膛。二这块大地,用玉米把我们喂养,它像风信子般柔和,又像巉岩般刚强,对朋友慷慨好义,对敌人兵来将挡。我们捍卫祖国的意志,坚定如钢!我站在高地上,为祖国吟诵诗行,整个大地是一片和煦春光,新住宅鳞次栉比,新街道横竖成行。我的诗呵,是利刃的锋芒!它像海水冲击岩石,发出轰响,诗里的激情宛如汹涌的海浪,它永远奔流,直向前方!它从心坎里倾泻出来,变成歌唱:控诉昨天苦日子,唱出今日好时光,阿尔巴尼亚挥动绸帕,迎风飘扬。
〔范承祚译〕〔原载《世界文学》11月号〕


第6版()
专栏:

恩维尔·霍查指挥战斗
〔阿尔巴尼亚民歌〕在首都地拉那,恩维尔·霍查指挥战斗在前线。他率领着一千三百名游击队员,日日夜夜地战斗了二十天。恩维尔·霍查对他们说:
“年轻的游击队员们,拿出勇气来!前进!”他们都像英勇的狮子那样,冲向德国侵略军。在地拉那的街道上,游击队员们在炸弹声中追击敌人。盼望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三百名纳粹分子送了命!还有五百个纳粹分子进了俘虏营!电台广播员,将胜利的消息传开了。全世界人民发出了欢呼声:“阿尔巴尼亚,干得好!”
〔陈养正译〕


第6版()
专栏:

友谊赞
〔阿尔巴尼亚〕奥格隆·费佐同志们,阿中友谊:她纯洁,像亚得里亚海那样湛蓝浩瀚;她热烈,像东方的朝日那样灿烂辉煌;她悠久,像泰山和秦岭那样巍巍屹立;她严肃,像芬芳的秋菊那样独战寒霜。我们两国人民——一支斗志昂扬的革命大军;我们两个国家——驶向共产主义彼岸的巨轮;奸滑的敌人——不过是人类历史上的可怜虫;阿尔巴尼亚、中国——不愧为马克思、列宁的子孙。我们无产阶级兄弟,不管春秋佳日,冰雪疾风,同甘共苦,携手前进,我们高呼,我们心情激动:万岁!万万岁!毛泽东——霍查!霍查——毛泽东!我站在我们的中间,无限欢欣,我瞻望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北京


第6版()
专栏:

东游记忆新
冶秋
从香港飞出去,就是大海,除了波涛,什么也看不见。天色渐渐暗下来,三个小时过后,下面看到一片霓虹灯火,东京就在眼下了。
我们从第一天到东京起,一共在日本呆了五十一天,走了十二个城市。我们会见了许多日本朋友,不论是政界,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宗教界,工人,农民,学生,到处洋溢着中日友好的呼声,到处喊着“老朋友”——这个“老朋友”的含义是两千年的友谊的代名。
日本考古界元老原田淑人先生说:从日本的九州、奈良等地发现的汉代文物来看,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往来至少是一世纪已经开始了。
我们在奈良东大寺,唐招提寺看到唐代高僧鉴真大和尚的许多遗迹遗物,我们听到许多人重复这样的话:“鉴真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有人又告诉我们,今年日本纪念鉴真逝世一千二百周年,有许多豆腐店和酱园的老板捐了钱,原因是据说这两种今天仍是日本人民喜爱的食品,就是鉴真传来的。
我们看到宋代和尚牧溪的画,看到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给日本朋友彦九郎等的送别诗。
我们在仙台看到鲁迅先生读书的学校和他住过的房子;我们看到镰仓的海滨的聂耳墓地,秋田雨雀先生为他写了墓碑。
我们看到冈山郭老上学时常去散步的后乐园,那里有解放后郭老送去的丹顶鹤和刻在石头上的郭老的诗。
我在一次讲演会上,听到日本朋友讲演以后,我说:你们说“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我以为文化交往是互相影响的。就拿二十年代来说,中国最初读到马列主义书籍,有许多就是通过日本译文传到中国的;我们有许多革命者在日本流亡,学习;我们当代的两大文豪——鲁迅、郭沫若不都是在日本学习过的吗?
两千年的人民间文化交往,两千年的“老朋友”,这是任何势力所斫不断,挡不了的。
有很多日本朋友向我们表达了对新中国的友好愿望,有很多朋友表示我们两国人民应当永远的团结携手,反对共同的敌人,来保卫亚洲的和平。就是一些学术界的朋友,他们不谈政治,但是对于我们的领袖毛主席表达了衷心的敬仰。
他们鄙弃所谓“美国文化”,对“美国文化”毒害后一代极为担心。我们在一个地方看了一次现代美术展览,那是些除了作者本人,甚至连他自己过后也不知画的是什么东西的所谓“油画”。一位陪我们去的教授说:你们永乐宫的壁画快来这里展出吧,你看这叫什么艺术!
日本书道界权威丰道春海老先生,已经八十六岁。他到中国访问的时候,在山东曲阜途中看到我们大学生参加农村劳动,他感动得掉下眼泪,当场向学生讲了话。他向我说,这种办法好极了,日本大学生现在很少劳动。我们在一次宴会上每谈到中日友好的话,这位老先生就向我握手,六个钟头的聚会,不知握了多少次手,他说手都要握肿了。在他家里的一次宴会就更热闹了,几十人中有书道家,有前首相,有前海军大将。我们大谈中日友好,最后丰道老先生和我们以及全体来宾大呼中日友好万岁的口号,直到夜深才散。
我们一到名古屋的晚上,日中友协的支部正在开会,听到我们来,会也停开了,大家都到了旅馆,畅谈到深夜。
我们在京都,日中友协的朋友们举行了“馒头会”,大家在一块聚餐。有陶瓷工人,有邮电工人,有大学教授,有工商业者,有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有《天平之甍》[mé ng蒙]的编剧者,有和尚,有学生,有妇女……大家欢快地谈着。到过中国的就急忙问他到过的那个城市现在怎么样?陶瓷工人就说陶瓷是中国传来的,现在哪些窑场在烧造瓷器?工人兄弟的生活怎么样?一位“商业部长”说他就要到中国参加工业展览,一位妇女说她的一位女儿正在中国访问。……会场上始终洋溢着中日友好的感情,有千丝万缕的线连接两国人民的心。
我们见到九十岁的老和尚大西良庆,他说别的什么地方也不想去,这一生愿意再到一次中国。他说他六十年前到过中国,还会说“请坐”!“请坐”!上个月他果然如愿以偿,访问了中国。
我们在病院中会见了正在病中的京都日中友协联合会的会长末川博老先生,他说要尽一生力量来加强中日两国人民间的友谊,来保卫亚洲和平。
最难忘怀的是在我们举行的告别酒会上,有多少人要我们把他们的心意带给中国人民,有多少人一次又一次地为友好干杯。当大部分朋友走了以后,剩下几十位朋友,又围拢在一个桌子上,重新举杯高歌,连轻易不唱歌的中岛健藏先生也唱起歌来。这正是:
千古交情难磨灭,
中日友好在人心!
十一月二十一日夜


第6版()
专栏:影评

鹰之歌
——阿尔巴尼亚影片《特殊任务》观后
方明
你注意过山鹰吗?它驾于一切顶峰之上,凌空盘旋着、飞翔着。它好像什么也没有注意,什么也没看到。但它突然收紧了翅膀,像疾风一样地俯冲下来,那样准确,那样迅速地攫取了它的猎物。这时,人们才感叹着它的镇静,它的敏锐,它的勇敢。阿尔巴尼亚故事影片《特殊任务》中打入敌人内部的公安人员托莫和他的战友们,就是这样的人物。他们的机智、勇敢和无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影片是为纪念阿尔巴尼亚公安部队创立二十周年(一九四三——一九六三)而摄制的。影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剧作者是阿尔巴尼亚公安部队的一位将军,这使我们看影片时更感亲切。
影片一开头,描写有三个持枪的人,闯进一个农民的家庭,并和公安部队发生了枪击。观众正怀疑这三个人的来历,影片的故事很快就向观众提示,这是乔扮成敌人的公安人员,带头人就是勇敢的山鹰托莫。而貌似善良的那位农民,却是潜伏的特务。随着这条线索,我们看到在地拉那有所谓“抵抗阵线”的反革命组织,在山林里有尼古拉和安东为首领的两股武装匪徒。美帝国主义间谍组织空降了两名特务联络人员,一个上了山和尼古拉取得了联系,一个被托莫接到了地拉那。当“抵抗阵线”的阴谋活动完全被掌握了以后,连同来地拉那的这个空降特务,被一网打尽。而托莫又以“抵抗阵线”代表的身分,带着他的队员们,上山对尼古拉和安东这两股匪徒进行侦察。于是,一场紧张和尖锐的面对面的斗争开始了。
影片在严重的斗争中表现了托莫。他以谈判为名,深入虎穴,对安东的老窝进行了直接观察;在公安部队对尼古拉进行了一次围剿,托莫带着队员们再次上山时,尼古拉的表弟空降特务纳特莱卡对托莫发生了怀疑。托莫面对着尼古拉的敌视的眼光和枪口,用最尖锐的眼光注视着最细小的变化,且观察、且判断、且向尼古拉的身边走去。他的无畏使敌人犹疑了。托莫身陷在这个重围里,不仅要取得敌人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要保卫人民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不仅要掌握这里的全部情况,而且要牵着敌人的鼻子。这个矛盾的不断展开,就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突出了。
托莫是英雄的公安人员的代表。而牧羊人马丁这一家人则代表着广大的阿尔巴尼亚农民。作为公安部队的眼睛和前哨,最后献出了自己生命的马丁;用烈火招待了武装匪徒的坚强不屈的母亲;在敌人闯进房屋以后仍然跳窗向民兵报告消息的弟弟,这些人物都具体地说明着阿尔巴尼亚人民不可战胜的力量和性格。
影片《特殊任务》是对阿尔巴尼亚公安人员和人民群众,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保卫自己的幸福生活,向国内外的阴谋破坏者进行英勇斗争的颂歌。
影片的现实意义还在于对敌人的深刻揭露。看一看所谓“抵抗阵线”的阴谋家朱尔菲是用怎样的眼光仇视着地拉那的灯火吧;看一看尼古拉这些匪徒在山洞的酒宴上是怎样迷恋着旧日对农民所施行的酷刑吧;看一看美帝国主义间谍机关要迎接“明天”的狂妄的阴谋吧……。正像列宁所讲的:“被推翻的剥削者不曾料到自己会被推翻,他们不相信这一点,不愿想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在遭到第一次严重失败以后,就以十倍的努力、疯狂的热情、百倍增长的仇恨来拚命斗争,想恢复他们被夺去的‘天堂’”。当然,敌人总是要失败的。这是它们的阶级的反动性所注定的。它们不是没有经验的,这些匪徒十分恶毒和狡猾。但是,它们反人民的本质,使它们变得软弱、孤立和愚蠢。
社会主义所有的敌人不可改变的悲剧在于:它们是人民的敌人。它们只能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到灭亡。


第6版()
专栏:

筛子遮不住太阳
——阿尔巴尼亚谚语*跟敌人的界线要划得远一些。*敌人送来的礼物,不是毒药就是匕首。*见了蛇就该打碎它的头。*筛子遮不住太阳,口袋藏不住锄刀。*为朋友辩护的是朋友,为敌人辩护的是敌人。*宁可吃土,也不伸手向别人乞求。*靠欺骗过活的人,寿命不会长。*常说谎的人,一见别人张嘴就害怕。
〔那斯米、兰玉金译辑〕


第6版()
专栏:

农业合作社社员(油画)
〔阿尔巴尼亚〕 泽夫·肖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