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降低伐根 利用梢头木 合理造材 减少自用材
小兴安岭增产节约木材二十多万立米
新华社哈尔滨十九日电 记者张广友、李继承报道: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各林业局为国家增产节约了大量木材。今春以来,全林区采取降低伐根、利用梢头木、合理造材、减少自用材等项办法,共增产节约木材二十多万立方米。
最近,记者沿通往小兴安岭林区的铁路线,到这个林区的铁力、朗乡、南岔、东风等林业局访问,看到广大林业干部和工人,千方百计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增产节约木材。各林业局的楞场(森林火车和汽车的装车场)和铁路两旁的贮木场上,增加了大量小径木和新炭材。许多先前没有利用的枯死木、风倒木和困山材,也都被源源运下山来。
在朗乡林业局的山场上,记者看到伐木工人们带着大斧上山,伐木时先把树木的地表浮根砍断,下锯时紧挨地皮。现在许多伐木工人都把伐根降低到接近地面了。这样,每棵树在根部就多伐下二十厘米左右的木材。
过去山场上很多较大的枝丫和梢头木丢在山上,现在连直径六厘米以上的枝丫和梢头木都被利用起来了。工人们把它们作成了很多小规格材。
铁力林业局很多工人过去生怕截成的木材尺码不够长,使用材部门发生困难,在造材时,总是把尺码尽量放长一些,有的长出十厘米以上。可是,很多用材部门因为木材长了不适用还得再锯掉。结果既浪费了木材,又增加了用材部门的麻烦。增产节约运动开展以后,工人们改变了这种作法。他们在造材时首先量一下原条木总长度,然后仔细地计算截几个几米长的件子最合适,尺码量得正好,下锯时锯口不歪。这样,一棵长二十多米的树干,就可以多生产几十厘米长的木材。
南岔林业局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这个林业局每年都要修建和拆掉许多森林铁路和森林铁路临时岔线,特别是那些临时岔线,因为使用时间短,都不修路基,全是用木材垫起来的,过去拆线时光把钢轨拉走,枕木全都丢掉了。今年他们改变了这种做法,拆轨时把旧枕木同钢轨一起拉走,铺轨时再用上。据统计,今年以来这个林业局仅这一项就已经节约木材四千多立方米。这个林业局的许多林场,在工段搬家时还把旧房架和板材拉走,也节省了很多木材。
各林场的食堂和职工家属也开始重视节约木材。原先他们做饭和取暖都是烧好木材,现在一些林场已经普遍用小枝丫来代替。东风林业局第一林场去年仅两个职工食堂做饭和取暖就烧掉好木材五千多立方米,今年从四月份以来改为全部烧枝丫,不仅节约了木材,还节省了劳力,对清理林场也很有好处。过去这个林场两个食堂用六个人拉木头劈成烧柴,现在因为烧枝丫,有三个人就够了。
林区开展增产节约木材活动以后,大量的小径级木材和等外材下山了。怎样把这些木材迅速销出去,这是一个新课题。朗乡林业局把不大受用材单位欢迎的等外材稍稍加工,变成小规格材,身价提高了两倍多。今年以来,这种小规格材已经生产了二万多立方米,很受用材单位欢迎。但是,现在这个林区因为设备能力有限,还不能彻底解决等外材滞销问题,很多林业局都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它们迅速解决这个问题。(附图片)
小兴安岭伊春林区上甘岭林业局职工降低伐根,增产木材。这是瑞山林场伐木工人傅俊在伐木。 新华社记者 孙若刚摄


第2版()
专栏:

绿了荒坡红了心
贵阳青年志愿垦荒队经过近八年奋斗,在苗岭深山中建立起半机械化国营农场,每年为国家生产十几万斤到二十万斤商品粮食。首批垦荒队员多数人成为农场各级领导骨干,有些人加入了共产党和共青团。
新华社贵阳十九日电 记者刘扬深报道:贵阳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奋斗八年,在贵州东南部苗岭深山中建立起半机械化的国营金钟农场,每年为国家生产十几万斤到二十万斤商品粮食。
几天以前,记者访问金钟农场的时候,满坡的旱稻、玉米和水稻等秋粮已经收割完毕,拖拉机正在耕地整地,抢播越冬作物。青年们告诉记者,这个农场今年粮食和经济作物都大幅度增产。旱稻去年总产量两万多斤,今年收获五万多斤;花生总产量也是建场以来最多的一年。八年来,全场开荒三千二百亩,产粮一百四十万斤。另外,还为邻近公社、市场提供大批作物良种和蔬菜。
青年们利用广阔的草场放牧牛马,筑圈养猪,繁殖家禽;还在附近的山弯缓坡上种植桃、梨、柑桔和葡萄。近四年来,农场已调出一千三百多头良种仔猪,支援附近生产队发展养猪业。
看到农场今天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很难相信,这个农场的建设者竟是一批生长在城市、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年轻人。一九五七年春天,他们满怀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的雄心大志,来到苗族聚居的丹寨县金钟山下安家落户。那时候,他们面前是一片长着茅草和刺蓬的荒坡。有的姑娘问领队:“农场在哪儿?”回答是:“就在你脚下。”
他们初到这里,人生地不熟,又不懂苗话,工具也不齐全,困难确实不少。但是,青年垦荒者牢记着自己离开贵阳前的誓言:“困难,有一千条就克服一千条,有一万条就克服一万条。”他们住下后,立即挥锄开荒。不久,就开垦出大片可种植的土地,在农业技术干部指导下,适时种上粮食作物。
耕地开出来了,但缺乏肥料。他们便四出寻找肥源,有的到县城里挑大粪,有的拾野粪。康发祥等几个青年请教当地苗族农民,找到一种含磷、钾成分较高的岩灰。刘尧宣等十五个小伙子看到场部附近的青草快割完了,便自告奋勇组织“远征队”,带着粮食、被盖,上山安营扎寨,烧灰积肥。一连干了二十多天,他们终于攻破了缺肥难关。在建场八年中,任何时候,他们都不曾让困难挡住前进的道路。
青年人在建设山区的斗争中,也锻炼了自己。正如他们所说:绿了荒坡红了心。第一批来到丹寨的四十个垦荒队员,已经有六人加入了共产党,有二十二人加入了共青团。当年的垦荒队员,今天多数成为金钟农场的各级领导骨干。八年前,许多青年分不清小麦和韭菜,今天他们已成为农业技术员、生产队长、拖拉机手、汽车司机、养猪能手和种菜能手。垦荒队的发起人之一、共产党员康发祥,现在不仅是生产能手,而且是一个优秀的生产队领导人。他所领导的第二生产队在完成各项任务中经常领先。
这批青年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许多人还把家搬到金钟山下。


第2版()
专栏:

上海十五名商业先进工作者获“千里马骑手”称号
据新华社上海十九日电 上海市有十五位商业先进工作者在十八日获得了朝鲜工人阶级最光荣的“千里马骑手”的称号。
十八日晚上,上海市一千多名商业职工和正在上海考察访问的朝鲜商业考察团举行联欢会。考察团团长、朝鲜商业省副相金成根受朝鲜职业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长金曰龙的委托,在会上把“千里马骑手”的光荣称号授予姜荣金、桑钟焙、刘瑞卿、胡赉贵、俞三荣、方静、姜淑蕙等十五名上海市的先进工作者。其中有营业员、服务员、理发师、厨师、送货员、仓库保管员等,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会上,上海市副市长石英讲了话。他说,这对上海商业职工是崇高的荣誉和巨大的鼓舞。金成根团长在讲话中赞扬了中国商业工作的成就。接着,在乐曲声和热烈的掌声中,金成根团长和考察团的其他成员,分别给十五名上海商业先进工作者佩上了“千里马骑手”的奖章。
上海祥生药房营业员方静代表受奖的先进工作者讲话。她对朝鲜职业总同盟和金曰龙委员长给予他们这样崇高的荣誉表示感谢。
朝鲜驻上海总领事馆代理馆务崔琫哲应邀出席了联欢会。


第2版()
专栏:

“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据新华社十九日讯 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展出三个半月来,在观众中起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广大观众从这个展览中吸取了无限的精神力量:纷纷表示要用好八连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争取做一个永不褪色的优秀革命战士。一群观众在留言簿上写道:“战士学八连,创造四好连;工人学八连,劳动作模范;学生学八连,奋发奔红专。”
这个展览从正式展出的第一天起,就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每天从早到晚,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军官和士兵,在这里流连忘返,看了一遍又一遍。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看了以后,长人志气,发人深思,鞭策人们前进。许多身经百战的将军,在这里看到好八连官兵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地继承了我党我军光荣的革命传统,感到由衷的喜悦。许多著名的战斗英雄和革命战士,看到好八连官兵在红红绿绿的霓虹灯下,穿着草鞋布袜,打退了资产阶级的香风臭气,使他们重温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尤其感到亲切。他们说:“好八连就是好啊!好在他们永远保持革命的青春和革命的作风。他们永不变色,不断前进,这是革命战士的一个好榜样。”更多的观众是到这里来学习革命传统的。通讯兵某部九连九十多个新战士把来这里参观列为入伍后的第一课。这些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青年战士,参观以后纷纷表示,这是他们终生难忘的一课。他们从好八连进入上海闹市后,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作风,坚定的阶级立场和高度革命警惕的事实中,理解了人民解放军所以能战无不胜的精神源泉;从好八连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中,知道了如何继承革命战士的优良传统;从好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无数次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中,明白了高举革命大旗的重大意义,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坚强的永不褪色的革命战士。一些工厂的工人、公社的社员和外地来京公干的旅客,在参观中把好八连的事迹一一抄在笔记本上带回去作活教材。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学生赵杏元,看到好八连副班长杨光品使用了八年的破脸盆,马上联系到自己的思想,觉得要是自己用这个脸盆洗脸一定怕别人笑话。他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他说:“今后,我要像杨光品同志那样,要有自己的针线包,衣服破了要补了再穿,要节约每一分钱。把革命传统接过来,作一个红色接班人,把革命进行到底。”
三个半月来,参观过展览的人民解放军官兵、各行各业职工和学校师生们,深受好八连艰苦奋斗精神的影响,进一步树立了以“艰苦朴素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思想。有些工厂提出:“向好八连学习,大搞增产节约。”有的人民公社提出:“用好八连精神秋收,颗粒还家。”北京综合仪器厂工人李素秀和杨红玉,在好八连精神鼓舞下,展开了对手赛,从每天冲三千片矽钢片提高到八千片。北京市百货公司公主坟营业部担任保管工作的人员参观以后,自觉地检查了过去的浪费现象:点点滴滴搜集废品,准备尽量加以利用。这个公司的搪瓷保管组,单是在八月份就收集了捆货物的废绳八十多斤。北京三元客店的服务员参观以后,开动脑筋,寻找节约门路。他们把三把坏了的扫帚拆开来捆成一把用;电灯要修理、门要油漆,他们就自己动手。铁道兵某部新战士王大戎看到好八连战士罗大大的开支表得到很大启发,生活上更加节俭,在练兵、执勤等各方面也以好八连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北京市五十五中初中一年级第十一班有些少先队员,过去不愿穿破旧衣服,现在不但乐意穿了,还准备了针线包,自己缝补衣服。
许多观众认为参观过好八连事迹后最深的体会,是找到了自己改造思想、不断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必须像好八连那样,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许多部队、机关、学校参观以后,都出现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新热潮。许多人自动组成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小组。许多战士在学习中,还运用好八连“一读、二议、三对照、四行动”的学习方法,联系思想实际,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和解决思想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
许多基层干部在参观中十分注意学习好八连的政治思想工作经验。顺义县南法人民公社小队长以上的一百多个干部参观回去后,学习好八连处处注意做人的思想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生产。铁道兵某部连长游仲泉,在参观中特别注意研究好八连“运用活教材、大抓活思想”的经验。他回去后,根据连队今年吸收知识青年较多的特点,经常同新战士打成一片,做到“有事谈事,无事谈心”,很快成了新战士真正的知心朋友,使自己能深入细致地进行思想工作。


第2版()
专栏:

青年钢琴家殷承宗举行独奏音乐会
新华社十九日讯 记者潘荻报道:首都知名音乐家和一千多位音乐爱好者十七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大厅欣赏了二十一岁的青年钢琴家殷承宗的出色的演奏。由于听众的热情邀请,殷承宗在预定演奏的节目之外,又加演了六个节目。
这是殷承宗今年六月由苏联回国后所举行的第五场独奏音乐会。听过殷承宗回国后汇报演出的音乐界人士认为,他最近一场的演奏水平,比以前又有所提高,且更趋成熟。
一星期前,殷承宗还在广州为参加秋季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中外人士举行了两场钢琴独奏音乐会。二千多中外听众热烈赞赏这位年轻的钢琴家的高超技巧和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许多中外听众认为,殷承宗的演奏“变化多端而又完整,热情奔放而又能够细腻真挚地刻划作品的主题,表现了他的音乐才能和精湛的技巧”。
殷承宗回国后,受到党和政府文化领导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多次举行独奏音乐会,或与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合作举行协奏音乐会,演出过萧邦的《F小调幻想曲》、贝多芬的《降E大调奏鸣曲》、《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梅菲斯特圆舞曲》、《斯加拉蒂奏鸣曲》,以及中国舞剧《鱼美人》选曲、刘庄的《变奏曲》等中外名曲,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此外,他还和中央乐团青年单簧管演奏家何复兴联合举行过音乐会。现在,他正在积极准备举行萧邦作品专场音乐会和中国作品专场音乐会,并计划去各大城市巡回演出。
记者曾经去殷承宗的北京新居访问。他愉快地倚靠着他那心爱的钢琴对记者说:“我回国后,学习、生活都得到党和政府的很好的照顾。今后我的计划是一方面巩固萧邦和贝多芬作品的学习心得,一方面加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研究,同时还要不断扩大演奏曲目,不断努力提高演奏水平。”(附图片)
殷承宗十一月十七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为首都知名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演奏。这是殷承宗在演奏刘庄的《变奏曲》。
新华社记者 宁凡摄


第2版()
专栏:

湘西基本建成水陆运输网
据新华社长沙电 多山多水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已经基本建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最近,本社记者访问了这个地区,看到接二连三的汽车奔驰在山间宽阔的公路上。溪河上,满载山货的船只,穿过急流,驶向远方。据了解,每天有四五十辆长途客车和货车从自治州首府吉首开往各地。这个在解放前没有一辆汽车的地方,现在已有一百七十六辆汽车,经常奔驰在自治州各条公路上。
随着水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以前因为交通阻隔运不出去的桐油、茶油、木材、楠竹、药材等当地盛产的土特产品,已经可以及时外运,促进了这些产品的生产。同时,这里需要的农业机械、化肥、农药以及日用工业品也源源运来。
解放前,这里的交通条件很差。一九三七年,国民党反动派向重庆撤退的时候,曾经修了一条湘川公路,经过自治州南部的三个县,这条公路全长也不过一百七十七点三公里。解放后,特别是一九五二年原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以后,交通运输事业迅速发展。全州新修的公路有三十六条,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三公里,等于解放前的七倍多。全州十个县和大约百分之六十的人民公社已经通行汽车。自治州在修建公路的同时,还整修了原有的沅水、澧水、酉水三条航道,新辟了二十二条航道。全州水上通航里程已达一千七百四十八公里,等于解放前的二点九倍。


第2版()
专栏:

全国篮球联赛第二阶段北京赛区比赛结束
新疆女篮和“八一”男篮分获冠军
新华社十九日讯 一九六三年全国篮球联赛第二阶段北京赛区的比赛已经在十八日晚结束,去年全国第二十一名新疆女子篮球队和已经蝉联三届全国冠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男子篮球队,分别获得了女子组和男子组的全国冠军。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闭幕式上,当新疆女子队和“八一”男子队的代表,从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副市长万里手里接过国家体委特设的流动奖杯时,大厅里响起了长时间的有节奏的掌声,人们热烈祝贺年轻的新疆女子队以跃进的姿态第一次夺得了全国冠军称号,祝贺经验丰富的“八一”男子队第四次蝉联全国冠军称号。
从十一月六日开始举行的北京赛区的比赛,决定了今年全国篮球联赛男、女前九名的名次。
在女子组中,去年全国冠军“八一”队和去年全国第二十名安徽队分别取得了第二名和第三名。以下名次是:河北一队、广东队、北京青年队、辽宁队、山东队和四川队。
在男子组中,获得全国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分别是去年全国第五名北京青年队和去年全国第十名空军队。以下名次是:四川队、“前卫”队、上海一队、河北一队、江苏队和沈阳部队队。
在今天的闭幕式上,除了给男、女前三名各队发了优胜队奖外,还给一些队发了技术奖。其中获得投篮命中率奖的是:北京青年女队、河北一队男队和北京青年男队;获得罚球命中率奖的是:“八一”女队、山东女队;获得篮板球奖的是:山东、“八一”、河北一队女队和四川、“八一”、上海一队男队。
在参加这次比赛的十八个队中,有六个队是今年新跃进到全国前九名的行列中的,其中女子组的新疆队、安徽队和男子组空军队的突出表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
年轻的新疆女子队由于重视队员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且能够及时总结经验,在比赛中,不畏强手,充分利用队员体力好的优点,发挥了快速、勇猛、投篮大胆的风格,曾经战胜了去年全国冠军“八一”队(七十三比七十)、去年全国第三名河北一队(五十三比五十二)、去年全国第七名四川队
(五十八比四十九)、去年全国第十二名北京青年队(七十八比七十二)等强队,取得了六胜二负(负于去年全国第二名广东队和第五名辽宁队)的良好战绩。
女子组去年全国第二十名安徽队也曾经战胜去年名次比她们高得多的广东队(六十八比五十八)、河北一队(五十三比五十二)、四川队(五十七比三十四)、北京青年队(七十三比六十九)等强队,取得五胜三负(负于“八一”、辽宁和新疆队)的战绩。
由于各队水平更趋接近,在这次举行的男女全部七十二场比赛中,有三十六场双方得分相差都不超过五分。在十八个队中,不仅没有一个队全胜,也没有一个队全败。女子组全国亚军“八一”队除败给新疆队外,还以五十六比六十一败给北京青年队。男子组全国冠军“八一”队也曾经以四十六比四十八败给去年全国第七名河北一队;全国亚军北京青年队在昨晚的最后一战中也以六十一比六十五败给了“八一”队。


第2版()
专栏:

今日海陵岛
新华社记者 黎作骥 黄越
已经整整八个月没有下雨了。近六十年来未曾有过的干旱在威胁着海陵岛。八月下旬,记者来到这里,看到的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早稻已收割完毕;晚稻长得青葱喜人,丰收在望;田野上沟渠纵横,水流潺潺;成群的鹅鸭,叽叽呱呱;逶迤在南海岸边的木麻黄林带,迎着阵阵海风在欢舞着;环岛四周的海堤,像巨人的臂膀,挥斥着咆哮而来的海涛;渔港里桅帆林立,人们忙着起卸满载而归的鲜鱼;由一排排的两层砖瓦楼房组成的渔民新村,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面对着这个繁荣兴旺的小岛,回想它的饥馑荒凉的过去,我们和岛上的人民一样,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公社在抗御自然灾害和提高生产中所发挥的巨大威力。
从挖平塘到填平塘
海陵岛位于广东省阳江县西部。东西长二十五公里,南北宽五公里。岛上有两个人民公社:一个经营农业的,叫海陵公社;一个经营渔业的,叫闸坡公社。解放以前,这个四周环海、在通常情况下雨量比较充沛的小岛上,没有一条小河,没有半片湖泊,没有可以蓄水的地方。岛上多的是荒山,少的是耕地,这些耕地尽是干燥瘠薄的黄沙瘦土。由于缺少水源,太阳毒烈,雨过地就干了,所以,海陵人给耕地起的名字,全是“望天垌”、“穷垌”当地人称连片的耕地为垌)之类。这里的水稻的产量一向很低,劳动人民靠甘薯度日。也许是缺水的缘故吧,直到一九五五年,岛上还没有养过一只鹅。
海陵人民第一次同干旱展开大规模的斗争是在一九五六年春天。一九五五年,海陵受旱一百天,水稻普遍歉收,但是新盐农业合作社在稻田里挖了十多口小平塘,利用地下水灌溉,却获得丰收。这件事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当时的中共区委书记庞积通就领导大家在全岛干旱的耕地上挖了一千多口平塘,积水抗旱。当年,粮食获得丰收。
干旱对于海陵岛不再是那么可怕了。可是,平塘蓄水量毕竟很少,又不能自流灌溉,海陵人民还没有彻底摆脱干旱的威胁。一九五八年,正当早稻抽穗扬花,大量需水的时刻,偏又闹起旱来。人们感到小平塘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琢磨着要在全岛最高的草王山的山沟里建个水库,一举解决几个乡的灌溉问题。当年九月,这里成立人民公社。海陵人民征服干旱、建草王山水库的愿望实现了。在公社统一领导下,海陵人民第二次向干旱展开了顽强的斗争。经过几个冬春的辛勤劳动,岛上已经建成六十二个山塘水库,其中蓄水量十万立方米以上的有二十七个。全岛的稻田,有百分之七十可以利用水库的水自流灌溉,抗旱能力大大加强了。在水库灌区内,现在不光稻田全部成为“保险田”,而且还有九百多亩旱地,改成双季水稻田。一九六一年冬天,海陵岛的人民说:“合作社时期挖的平塘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任务了,现在填平它,可以扩大稻田面积。”目前,全岛已经填了平塘六百四十五口,增加水稻面积八百二十多亩。
制服海潮和风沙
屹立在南海中的海陵岛,海潮和风沙为患之烈,并不亚于干旱。每年夏秋之交,太平洋上的台风,常常直扑海陵岛。汹涌澎湃的浪潮,冲垮堤防,淹没庄稼,卷走人畜。被淹过的土地,变成咸田,三四年内不能种植任何作物。就是在平时,西南风一起,翻腾的海浪,借着风势,会喷射出雾蒙蒙的水珠,随风飞出几里远。正在抽穗扬花的水稻,一接触到这些水珠,很快就会枯萎。千百年来,海陵人民多么希望治一治这些灾害啊!公社化以后,他们这个愿望开始实现了。如今台风还是年年刮,海潮也常常随风而起,冲向海岛。可是,全岛二十三条海堤,四十四公里长,年年加固,年年整修,看上去就像一道雄伟的城墙,把海陵岛牢固地护住。一九六○年春天,从来没有造林习惯的海陵公社社员,在又旱又咸的沿海沙滩上,种上木麻黄树苗。如今,这第一批树苗,已经成长为高一两丈、并排几十行的防风林带。去年和今年春天,岛上又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现在,环岛的海岸,除了一部分有高山作屏障之外,全都造了林。林带最宽的达七十行树,狭的也有十五行树,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逐年增强,海陵岛的农业生产也一年比一年增长。一九五六年,全岛还要国家供应四十万斤粮食,最近两年,每年却为国家提供一部分商品粮。全岛现在有鹅十八万只,平均每人六只。
喜看渔业技术改造
闸坡渔港,居住着一万三千多渔民和渔民家属,组成闸坡公社。这里的生活,充满着浓烈的海洋气息。我们在闸坡访问时,恰好遇到强台风,渔港周围的海面上,风嘶浪吼。这次刮风前两天,渔港的电台早就发出讯号,正在海南岛东部海面作业的十二艘机动渔船,当即一边返航,一边协助和牵引在其他渔场生产的几十艘风帆船回港。这样,当台风还未到来之前,全部渔船已经安然回到渔港了。最近五年间,这个公社的机帆船由两艘发展到十二艘,建立了五个指挥生产的电台,还建立了一个机帆修配车间,培养出几十名技术工人。去年,每对机帆船的捕鱼量平均是六十万斤,为风帆船的四倍。全社已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渔网改为尼龙胶丝网。五年来,平均每年渔业产量比合作社时期增长百分之三十三。今年上半年,全港的渔业产量又比去年同期增产百分之十点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