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提高阶级觉悟 掌握务农本领 学习科学技术
四川回乡知识青年坚持业余学习
新华社成都十五日电 四川省两万多名回乡知识青年积极参加业余政治、技术、文化学习以后,进一步提高了阶级觉悟,学会了生产技能,越来越热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农村已经成立了八百多个业余学校和业余学习班,学员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回乡知识青年。这些业余学校和业余学习班一般由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大队党支部书记或生产队长担任校长或班主任,还兼任政治教员;由技术经验丰富的老农和农业技术干部担任技术教员;文化教员大多是从回乡知识青年中选聘的。学习内容是政治、技术、文化三结合,而以政治时事和农业技术为主。学习时间按照“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学”的原则,做到不影响生产,也不放松学习。由于学习内容、师资、时间等安排得比较妥善,许多业余学校和业余学习班都越办越好,大多数学员参加学习以后,在人民公社里热情工作,积极生产,被评为“五好”青年和先进生产者,因此社员们称赞业余学校是“出红旗手的学校”。
许多业余学校都以培养思想好、劳动好的知识青年为目标,特别抓紧以阶级教育为中心的政治课的教学,教育回乡知识青年用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认识农村,帮助他们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革命意志。一九六一年,仪陇县永兴人民公社太平大队第二生产队里有三十多个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参加生产,这些青年干活劲头很大,可就是有些时冷时热的毛病。党组织根据这批青年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贫农或下中农的情况,以他们为主开办了一所业余学校,政治教员由党支部书记和村里的优秀贫农下中农共同担任。老贫农李兴怀给学员上课的时候,讲他在旧社会里的悲惨遭遇和解放后过的幸福生活,给学员的启发教育很大。今年,这个学校曾经组织学员在本队调查访问,开展了编写队史的活动,学员们的阶级觉悟提高了,学习农业技术的劲头更大了。今年春季以来,全队开展了五次评选标兵活动,业余学校的四十一个学员中,有三十四人被评为生产标兵,并且一直保持了“五好”社员的光荣称号。
业余学校技术学习的方式灵活多样,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但也很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根据一年二十四个农事季节和犁田耙田、栽秧打谷等四五十样农活的需要,先从掏粪、挑担、拿锄等基本动作学起。据简阳、蓬溪、邻水、彭县、巴县、仪陇等九十个县的三百三十个人民公社所办的业余学校反映,凡是抓住农活基本功训练的,回乡知识青年都能很快掌握生产技术。彭县清平人民公社清平大队回乡知识青年业余学校,聘请了两位从小当长工的老农民担任技术课的老师。今春以来,通过课堂讲授、田头教学等方式,给二十多个回乡知识青年传授了一整套水稻种植技术和传统耕作经验。今年播种水稻的时候,生产队长又带领学员们一道播种,亲自教他们从一手一脚的基本动作学起。到今年秋收,这批回乡知识青年中有十九人学会了水稻生产的全套基本技术,有的社员高兴地称赞说:“看,等不到两年,这班娃子就是队里的好把式了。”
不少业余学校在教育青年掌握传统耕作技术的同时,也注意教给他们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共青团省委联合编写的《农业科学知识》刊物,成为各业余学校的主要技术教材之一。不少生产队还尽可能聘请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干部担任技术课的教师,有的生产队配合课堂学习,种了推广新技术的试验田或试验地。成都市郊的十四个人民公社三十五个生产大队,共选送了三百一十七名回乡知识青年参加成都市农业函授学校学习,这些青年一边学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一边在实际生产中试验推广,不少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第2版()
专栏:

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改善草原放牧条件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牲畜成倍增加
各族牧民收入普遍增多,欢欣鼓舞争取明年更大增产
新华社乌鲁木齐十五日电 我国西北部的天然牧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今年新增添了二十五万多头幼畜,这是全州人民公社化以来幼畜增加最多的一年。现在全州的牲畜总头数达到八十三万七千多头,比公社化前一年增长一倍多,比一九四九年牲畜头数增加三倍以上。目前,博尔塔拉草原上已经下过几场大雪,广大牧民在畜牧业丰收的鼓舞下,正冒着风寒给牲畜分群,为小畜配种,争取明年增产更多的牲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两个蒙古族自治州,其中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包括温泉、博乐和精河三个县。全州草原面积达四千五百万亩。这儿居住着蒙古、哈萨克、维吾尔等几个民族的农牧民,以蒙古族牧民为最多,有两万多人。博尔塔拉是蒙古语,意思是银灰色的草原。最近几年,全州牲畜不断增加,一九六一年比一九六○年净增百分之十五点七;一九六二年比一九六一年净增百分之十七点九;一九六三年又比一九六二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自治州今年牧业生产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由于广大蒙古族牧民依靠集体力量同恶劣气候进行顽强斗争的结果。今年春季,博尔塔拉草原出现过四次寒流。当时正值母畜产羔时节,每次寒流出现以前,各人民公社的牧民和干部从收音机内听到天气预报,立即采取各种抗寒保畜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各公社突击修盖地窝子和产羔棚四百多个,并且给畜群准备了充足的草料,从而使全州的十几万只母羊安全生产。在同寒流带来的大风雪进行斗争时,牧民们表现了高度积极性。十月公社七十多岁的蒙古族牧民阿合恰勒,他放牧的羊群正在大量产羔的时候,来了大风雪,这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冒着风雪把生下的二十一个羊羔抱进自己住的帐篷,放到火炉旁边,用衣服和被子包好。这时,草地上又有两只羊羔出生了,因为气候太冷,羊羔已停止呼吸,他急忙抢救,两只羊羔终于得救了。在抗灾保畜斗争中,各个公社都出现了一批像这位老人一样爱畜如子的模范人物。
各县在人民公社化后,进行有利于牲畜发展的基本建设,也是自治州今年畜牧业继续得到丰收的一个原因。全州在最近几年新盖永久性棚圈一千五百多座,做到了群群牲畜有圈棚;修建了三条大水渠,使过去因为缺水无人放牧的五十万亩草原,能放牧牲畜四万多头。今年,又兴建水泥干渠两条,为进一步解决人畜饮水、扩大草场创造了条件。各人民公社的兽医比公社化以前增加了六倍多,做到了队队有兽医。新建的配种站、药浴池比公社化前增加十倍多。现在所有的绵羊都能药浴,百分之六十的绵羊进行了品种改良。同时,全州各人民公社近几年在坚持发展牧业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给牧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口粮和饲料。
最近,全州各族牧民在踊跃把绵羊皮、毛和山羊绒等主要畜产品出售给国家以后,普遍增加了收入。许多牧民在高高兴兴地修盖新房,添置新的毡房、家具、衣被和长统马靴。有些牧民把用不完的现金存进银行。牧民们从心底里感激党和毛主席给草原带来的兴旺和繁荣。一次,这个州的党委书记谢玉田在访问草原时,星火人民公社五十多岁的蒙古族女牧民巧得格同谢玉田一起饮酒,她满怀深情地唱道:
毛主席是草原上不落的太阳,人民公社搭起了通向幸福的桥梁,牧民的心愿是人畜两旺,当上模范才能报答亲爱的党。(附图片)
新疆阿勒泰牧场上的哈萨克马群。
新华社记者 闵福全摄


第2版()
专栏:

一九六三年秋季出口商品交易会闭幕
大部出口商品成交量比去年秋季有较大增长
新华社广州十六日电 一九六三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已在十五日闭幕。交易会的负责人说,这次交易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十五日晚上,交易会举行盛大的闭幕酒会。参加酒会的有各国外宾和各交易团人员共一千四百多人。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代理主任委员罗范群在酒会上致词说,我国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好转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是这次交易会取得良好成绩的根本原因。他说,在交易会开幕以来的一个月中,交易一直很活跃,到会的客户同中国各交易团达成了一万六千多笔双方满意的交易。
这次交易会成交的各种出口商品,大部分都比去年秋季出口商品交易会有较大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过去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起来的各个工业部门,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这次交易会提供出口的日用百货、文教用品、纺织品等轻工业品的品种,比过去历届交易会都有所增加。这些商品的质量比过去有明显提高,销售范围已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交易会期间,中国各进出口贸易公司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向到会的客户进行了进口订购业务。
来自世界各地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千三百多位贸易界人士参加了这次交易会。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泊尔、马里等友好国家的对外贸易机构,都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交易会。来自非洲地区的客户中,毛里塔尼亚、马尔加什、毛里求斯等国家的新客户,在交易会上看到了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双手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且从中受到鼓舞。各国贸易界人士对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一贯坚持中国政府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对外贸易政策,一贯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地的正常贸易往来的真诚行为,表示欢迎和赞赏。
在这次交易会上,许多初次回国参加交易会的华侨看到了祖国经济建设的成就都深受感动。许多港澳同胞也表示愿意通过交易会的业务往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第2版()
专栏:

西藏地区档案馆筹备处成立
新华社拉萨十六日电 专门保管西藏历史档案和历史资料的西藏地区档案馆筹备处,最近在拉萨成立。
西藏的历史档案资料非常丰富,这些档案资料有助于研究西藏藏族发展史、藏汉族关系史和佛教史等。西藏档案馆正式建立以后,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有关建立各级党、政府机关经过的档案资料,也将统一由档案馆负责保管。这些档案资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翻身解放和建设新西藏的光辉纪录。


第2版()
专栏:

蒋华根破举重最轻量级推举全国纪录
据新华社上海十五日电 上海工人出身的最轻量级举重选手蒋华根在日前结束的一九六三年上海市举重冠军赛中,以一○四公斤的成绩打破了一○三点五公斤的推举全国纪录。原纪录是广东运动员陈满林在去年五月间创造的。


第2版()
专栏:

上海制成三种特殊用钟
新华社上海十六日电 最近三个月,上海制钟工业接连传出三个喜讯:八月份,一座新颖大型钟站按时装配出厂;九月份,钟面直径达五米的全国最大楼钟移交使用单位;十月份,包括计时部分、计分部分和三十秒计时器三个系统篮球比赛顺序自动控制钟,正式鉴定合格。
这是上海出产的又一批特殊用钟。
倍高钟厂自行设计的大型钟站,是由两只母钟和一套子钟系统组成的,它每天的时差不超过二秒钟,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机关和厂矿企业。钟站由一个主用母钟带动,还有一个备用母钟,它们都装置着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精密秒摆,走时的准确性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两只母钟之间有一套同步装置,保证两只母钟和由它控制的六百只子钟所指示的时间完全一致。子钟系统发生故障时,钟站的报警器会自动发出信号,指示故障所在部位,便于人们检修。
这家工厂为西安制造的一座大楼钟,钟面直径比北京车站楼钟还大一米,一根时针就有一百多公斤重。钟面是大理石造的,上面嵌着用有机玻璃做的数字,数字边缘镶有铜框。钟内装有照明设备和自动打点装置,逢刻逢点就响起音乐,向人们报时。
篮球比赛顺序自动控制钟是由中华电钟厂制造的。它的计时部分、计分部分和三十秒计时器三个系统,全部由人在控制台控制。计时部分由六十只灯泡和霓虹灯组成,时间的每一秒推移,它都能清晰地反映出来;比赛的上半场结束、最后五分钟和全场结束时,计时器会自动发出信号。记分部分也是最新颖的,每一块记分板上都能记录一至二九九的全部数字,只要记分员一按电钮,四块记分板上就会清楚地指示出比分。三十秒计时器装在篮球板上。篮球比赛规则规定:一方队员组织进攻时,控制篮球过三十秒钟尚未投篮,即改由另一方发球。一方控制篮球后,每过五秒钟,计时器就会亮灯指示;到了三十秒钟,指示器的喇叭就会鸣响。
近几年来,上海已生产许多种特殊用钟,供给工业、运输、科学、体育、文化教育等各部门使用。国产的多种小轿车上装着上海昌明钟厂制造的各式汽车钟。“红旗”牌小轿车上开始使用不久的八天十五钻机械钟,是倍高钟厂的新产品。这种钟,上一次发条能连续走八九天,内部机件比一般时钟精密得多,八天的累计误差只有四分钟。在许多企业和学校里,使用着上海制造的定时作息钟和成套子母钟。定时作息钟能按照预定时间发出铃声或灯光等信号,子母钟的母钟能使所连接的四百只以内的子钟走时统一。各地大型体育馆还装备了上海中华电钟厂生产的篮球、象棋、足球、摔跤、乒乓球等多种比赛用的计时钟。
倍高钟厂和中华电钟厂过去只能生产结构简单的子母钟和一般电钟,一九五八年以后,才正式生产特殊用钟。


第2版()
专栏:

晋中农民喜爱红旗牌切脱机
榆次红旗机电厂制造的这种电动切脱机是个“多面手”,既能为小麦、谷子、高粱脱粒,又能切谷草、麦秸、豆秆、高粱秆和玉茭秆。体积较小,使用方便,价钱便宜,利用率比单一的切草机或脱粒机高。
据新华社太原电 记者刘玉报道:山西省榆次红旗机电厂制造的大批红旗牌电动切脱机,在晋中农村秋收打场中使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得到很高的评价。
红旗牌电动切脱机是农业机械中的“多面手”。它既能为小麦、谷子、高粱脱粒,又能切谷草、麦秸、豆秆、高粱秆和玉茭秆。这种机器的体积较小,用起来很方便。它一小时能切干草两千斤,脱粒三千四百斤。切脱机的价钱也便宜,一部切脱机的价钱只等于目前国内生产的切草机价钱的二分之一左右,而利用率却比单一的切草机或脱粒机高百分之六十以上。
记者在榆次县郊区人民公社南关生产大队观察了这种机器用于生产的情形:社员们放到机器喂入部分的谷穗,被转动的输送带迅速地送进了机器“肚子里”,刹那间,谷糠、谷粒和脱粒后的谷穗分三个出口吐出来。脱净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破碎率也低。
制造切脱机是榆次红旗机电厂面向农业所做的一次成功的尝试。红旗机电厂是一个地方国营企业,一向只生产电动机。为了支援农业生产,给农村提供适用的机械,从去年八月开始,这个厂的党支部书记乔本明、厂长潘培楚亲自到农村去作了多次调查。他们在调查中发现:晋中很多农村已经通了电,使用农业机械设备的越来越普遍。只榆次县就有百分之三十八的人民公社通了电,百分之四十三的生产大队使用了碾场、脱粒等电动机械。许多大队还在选购新的机械。但是,农村已有的机械有的很笨重,有的不适应晋中精耕细作和复杂的农业生产的要求。晋中地区是多种农作物种植区,谷子、高粱、玉茭、小麦、豆类都有,大部分又是高秆作物。这样,给农民带来的问题是农作物脱粒复杂,切草费工,农民迫切需要一种一机多能的机械。
红旗机电厂的干部根据晋中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广大社员的要求,决定设计一种价钱便宜、利用率高的切草脱粒两用机。任务定下以后,全厂的技术人员对榆次县三十多个单位原有的五十三部切草机作了分析研究。他们根据当地群众的意见,吸取原有机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圆盘风送式切草脱粒两用机。第一台切脱机试制成功以后,首先由工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和工人带上机械,到农村作巡回试验,征求干部、社员的意见。他们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在两个公社、四个生产大队的五千多名社员面前,进行了九次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社员们提出了一百四十多条意见。他们把这些意见带回厂内向职工作了传达,并进行了讨论研究。职工们纷纷提出改进建议。这样,使用者与创造者相互结合,使切脱机百分之八十的零件、部件作了改进。
“宁愿自己麻烦千遍,不叫农民稍有不便”,这是红旗机电厂职工在试制和生产切脱机过程中提出的口号。他们在根据社员的意见对百分之八十的零件作了修改以后,又请山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研究所等十八个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了全面鉴定,然后才小批生产。今年七月榆次地区进入夏收,红旗机电厂又把厂内小批生产的三十五台切脱机分发到三十五个生产队,作了较大范围的试验。试验之后,全部机器的九十八种零件中,又有五十九种作了新的改进,从而使切脱机效率更高,也更坚固耐用了。
目前,红旗机电厂的职工们正在加紧生产这种机器,满足各地的需要;同时继续调查研究,准备为没有电源的农村创造出手摇或脚蹬式的小型切脱机。


第2版()
专栏:

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多民族的六定人民公社访问记
新华社记者 宫敬之 施峥尧
从广西大瑶山瑶族自治县的金秀出发,翻过一座座大山,我们来到了依山傍水的六定屯——六定公社所在地。这个地方山峦重叠,云雾缭绕,蓊郁的杉树林一坡连一坡,田垌稻浪滚滚,河溪里飘浮的长列木排,顺流而下。早上,在田头守夜保护庄稼的打猎队刚刚归来,各族社员又迎着朝阳纷纷奔向田野。这是大瑶山里一个民族杂居的公社,瑶、汉民族像亲兄弟一样友爱相处,齐心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挖掉民族隔阂的老根
九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们看到党支部书记苏世才的家里坐满了茶山瑶(瑶族的一个族系)的男女社员,大家正在谈心,忽然走进十多个男女客人,苏世才和社员们热情地站起来让座,一杯杯热茶送到客人手里,主人又接着端出滚热的饭菜招待客人。社员们还提来一桶一桶的热水,要远道而来的客人洗热水澡。经过介绍,我们才知道这些男女客人都是各生产队队长,来自一二十里路以外的古否、金龙河、仙家槽等屯,他(她)们有的是汉族,有的是盘瑶(瑶族的一个族系),今晚到公社开会。
如果把这种各民族和民族内部相亲相爱的情景同过去的民族关系加以对照,是一个多么大的变化啊!
苏世才告诉我们,解放前,这里的山川田地都被茶山瑶中的少数头人和山主霸占着。他们勾结官府,对各族农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其中以盘瑶农民受剥削最重。他们上无片瓦,下无锥地,开垦山主的荒地,不仅要交纳各种租子,租期满后,还得种树还山。因此他们被迫从这山流浪到那山,所以又叫“过山瑶”。加上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以瑶治瑶”的政策,挑拨离间茶山瑶和盘瑶、茶山瑶和汉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搞得民族隔阂很深,经常发生械斗,剥削阶级用民族关系的外衣掩盖住阶级压迫的实质,使得盘瑶和汉族人民长期认为是整个茶山瑶在压迫他们。这个秘密是怎样揭穿的呢?苏世才追述了一段往事。
那是一九五六年,盘瑶听说要和茶山瑶在一起办高级社,便说“茶山瑶想打盘瑶的‘油火’(即占便宜的意思),我们不干。”茶山瑶则说“我们有田有杉木,和盘瑶搞合作社,我们吃亏。”当时担任初级社主任的苏世才感到,要进一步改善民族关系,首先要作好茶山瑶的工作。经过酝酿,他召开了社员大会,让社员们自己专门讨论了和盘瑶一起办高级社是否吃亏的问题。苏世才向社员们说:现在我们茶山瑶有田有杉木林,但是这些田和杉木在解放前统统被山主霸占去了。茶山瑶的劳动人民还不是同盘瑶一样受苦,一无所有。茶山瑶林木多,就是缺劳动力,办高级社,人多力量大,就能克服困难,把穷山沟变成富山乡。按劳分配,谁也不吃亏。这些话,打开了社员的眼界,大家争着报名参加高级社。
茶山瑶社员的思想搞通了,苏世才又去动员盘瑶社员参加高级社。
苏世才是茶山瑶,他用自己过去遭受山主奴役,被生活逼得到盘瑶聚居地区“上门”(入赘)的血泪史,向盘瑶社员进行阶级教育,使盘瑶社员们也懂得了盘瑶、茶山瑶的穷苦弟兄都是一家人的道理。高级社成立的时候,茶山瑶、盘瑶、汉族的代表杀鸡饮血酒,发誓永远团结前进。
友爱、和睦的公社大家庭
在集体化的道路上,特别是人民公社建立之后,新型的民族关系在不断发展。
五十多岁的汉族老放排手黄朝东告诉我们说,以前,社员们望着满坡的杉木,心里虽然高兴,但又为杉木运不出去发愁,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办高级社以前,这里只有黄朝东和另一个汉族社员会放运木排,还有三个茶山瑶社员给他们做帮手。那个时候,每年砍伐的木材运不出去,只得到外县去请人来帮工。很多盘瑶社员因为不会在河里放运木排,对经营山林没有兴趣。以后,公社号召各族社员用带徒弟的办法扩大放木排的队伍。黄朝东首先响应公社的号召,带着古卜屯的盘瑶青年黄文生学放排。这里河道浅窄,只能三四根木材扎成一道排,十几道排首尾相连,沿着湍急的河道放运,这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黄朝东带徒弟时,他站在第一道排上领头,黄文生跟在第二道排上学。盘瑶人善于攀登高山,但不谙水性,开始站到木排上,心惊胆跳,站立不稳。黄朝东想,第一个徒弟带不出来,以后就更难带了,他耐心地教导他如何转弯,如何过险滩,如何过水坝,怎样做到眼明手快。黄文生学成回屯,又带会了几个盘瑶青年。仅仅一年时间,盘瑶、茶山瑶中就有四十多个社员学会了放排技术。以后放排队伍不断扩大,现在只要需要,十个生产队的青壮年男社员,都可以下河放排。各族社员组成的放排队,长年并肩奔走在河道上,他们把大量木材放到国家的木材集散地。
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山上的盘瑶社员,只会种山,现在很多人学会种水稻了。盘瑶社员王有元对我们说:“看到水稻,我们就想起茶山瑶社员对我们的帮助。”那是公社化的第一年,公社调整耕作区以后,盘瑶社员第一次来到水田里耕作,但是谁也不会种。公社选派了两三个技术较高的茶山瑶社员,教他们学种水稻。那时候,干部和社员在生产中互教互学,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气。来往于田垌的茶山瑶社员,一见到盘瑶社员学水田的农活,也经常热心地下田指导。苏世才也亲自扶犁教社员犁田。就这样,盘瑶社员把整套的水田操作技术,一样一样地都学会了。有丰富种山经验的盘瑶社员,也热情地把林粮间种、林桐间种等技术传授给茶山瑶和汉族社员。这里唯一的汉族老木匠李三,也带会了几个瑶族徒弟。从此,这里所需要的木制农具、桶、床、桌、椅、门、窗等等,再也不必到外地请人帮做,或者翻山越岭到外地去购买了。
齐心携手建家园
新的民族关系大大促进了生产技术和林粮生产的全面发展。六定公社的生产面貌几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往年常见的劳力少、农活多、忙乱紧张的状况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生产从容不迫,部分明年的农活可以提前在今年来干。例如过去请外县的放排手来帮工,往往拖到年底来赶工;今年,全年的砍伐、放运任务早在七、八月间就已完成,现在又在提前砍伐和放运明年的木材任务。山地的种植面积也一年多于一年,一九六二年比一九六一年扩大六十五亩,今年又比去年扩大了三百六十多亩,明年还准备再多开四百亩新荒。
六定公社的各族干部和社员对民族团结的意义有切身的体会,他们越来越热爱民族和睦友爱的公社大家庭。在最近的一次各族社员、干部座谈会上,社员们说:瑶汉人民一条心,龙头一摆全身舞;生产建设大跃进,今后就看领头人。党支部书记苏世才说:瑶汉人民的大团结,是任何人也破坏不了的,它像圣堂山(大瑶山最大最高的山)那样永远屹立于大地之上。我们要把民族团结的大旗,稳稳地扛到共产主义。当地的瑶族歌手唱道:“民族政策是明灯,各族人民心连心,互助互爱亲兄弟,同建家园一片新。”


第2版()
专栏:

在劳动岗位上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动机车间杂件工部女工李淑珍,是个“五好”青年。她在充分利用工时,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后,主动要求提高生产定额,并且把自己用的好机床让给完不成定额的同伴,帮助别人突破定额。新华社记者 姜兴国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