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在革命后代成长的道路上
——话剧《年青的一代》观后感
朱树兰
青年,是新时代未来的主人,是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话剧,是文学艺术形式中能够迅速反映现实斗争的一个锐利武器,剧作家有责任运用这个锐利武器回答当前千千万万青年心中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青年剧作家陈耘编剧、空政文工团话剧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最近在北京演出的《年青的一代》,及时地反映了今天青年学生思想领域中的尖锐的斗争。
什么是幸福?新中国的青年应该追寻什么样的幸福?这不是一个普通问题,而是关系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要不要继承先辈留下的革命事业、将革命继续进行下去的问题。剧作家满怀着政治热情和对青年的由衷热爱,通过对两个出身于革命家庭的子弟萧继业和林育生的鲜明对比的刻划,和他们之间展开的一场激烈冲突,作了有力的回答。
萧继业沿着前辈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服从国家的需要,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在遥远的边疆,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有一个崇高的理想:“我有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不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工作。我的才能也许很有限,也许我的一生永远做不出什么大的贡献,但是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给社会主义添上一砖一瓦。”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使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幸福,更主要的是使千百万人因为自己的劳动而变得更幸福。他同一切先进的青年一样,认为能够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这件事的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幸福!
而林育生,这个同样出身于革命家庭的青年,他的亲生父母是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他的养父养母也是革命老战士,他自己则是在全国解放以后才念完大学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应该是一个有阶级觉悟、有革命理想的青年。可是,他在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养母的姑息纵容下,意志消沉,成天沉醉在爱情里,只关心个人的小天地,满足于平庸琐碎的生活,贪恋眼前的安逸,不愿意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终于堕落到伪造医院证明,离开工作岗位,做了社会主义建设战线上的逃兵。他追求的所谓幸福,只不过是和自己的爱人“白天一起去上班,晚上回来就听听音乐,看看小说,读读诗,看看电影,星期天上公园,或者找几个朋友聊聊天……。”如此而已。他也冠冕堂皇地说“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然而,他的目的却是卑下的;他想的是“工作做不好的人,在新社会是不会有地位的”。从这个自白里,我们看到了林育生灵魂深处的暗影。如果不是同志们的帮助以及他亲生父母留下的血书给他狠狠地敲了警钟,他的前途是多么危险!林育生为什么会走上这样一条道路,的确是使人惊心动魄的。这不但值得青年朋友们警惕,也应该引起一切做父母的深思!
在我们的年青一代里,也还有一些既有理想,又有才能的青年。他们原是朝气勃勃的,但是往往经不起考验,不自觉地沉溺到个人感情的小圈子里,渐渐忘记了祖国建设事业的需要,忘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剧中所描写的林育生的未婚妻夏倩如,就是富有现实意义的生动形象。林育生追求的庸俗的幸福生活是和她联系在一起的,只是当伪造的医院证明书被揭发出来后,林育生才像一面镜子似的照亮了夏倩如的面目,使她从爱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可怕的未来。她坚决洗掉身上的污泥,勇敢地奔向斗争的行列,说明了革命的力量,集体主义精神在夏倩如的思想上重又发出了光彩。
我们的革命前辈是爱护和关心青年的成长的。问题是:究竟应该怎样去爱呢?剧中描绘了三个革命前辈和他们对下一代所采取的不同态度。萧继业的奶奶,一个经历过数不清的困难的工人阶级老战士,她为了不让下一代跟自己一样过牛马一般的生活,咬着牙从旧社会熬过来。她在唯一的孙儿身上花了无数心血,为他的一点点小的长进而喜悦,也为他的每一个小小差错而操心。她希望孙儿百炼成钢,并且时刻教导他、鼓励他经得住任何挫折,做一个天大的困难也挡不住自己前进的硬汉子。萧继业没有辜负老奶奶的心意,他在自己艰辛的地质勘探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党和人民的表扬。
林育生的养父林坚,是一个久经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战士,他对“什么是幸福”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给亲生女儿林岚解答这个问题时说:“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幸福和斗争是分不开的。幸福,这就是斗争胜利后的欢乐。为党的事业去斗争,这是得到幸福的主要来源。”可是,为什么就在自己的家庭里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逃兵呢?事情是很清楚的。虽然他及时发现了问题,把林育生从资产阶级思想深渊的边缘上拉了回来,但是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却是曾经麻痹过的,他以为“在我们的社会里,年青人还能坏到哪儿去?”林育生的被腐蚀,正说明了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还是严重的。林坚对自己的爱人沉痛说出的“放松不得啊!”多么语重心长!
夏淑娟也是一个革命的老战士了,作为林育生的养母,是她不关心养子的生活,听任他往泥坑里陷的吗?不,恰恰相反,她是很爱这个孩子的,只可惜她爱的方法不对头。她总觉得林育生的亲生父母是为革命牺牲的,不能亏待他;自己从前吃苦,也是为了让下一代能过好日子,于是,尽量迁就他、满足他的个人愿望,甚至牺牲原则也不自觉。加上做父亲的工作繁忙,很少在家,疏于教导,特别是林育生的那个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同学的坏影响,使林育生在要求不严格的家庭环境里,自以为父母对革命有功劳,该自己享享福,再不需要什么艰苦斗争了。林育生的被腐蚀,也向长辈们提出了一个应该怎样教育下一代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今天,正当国际国内进行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的时候,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年青的一代》的主题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剧本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以萧继业和林岚为代表的新中国的革命青年一代,并深信他们不但能够保住前人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也一定能够将革命进行到底,把祖国建设成一个共产主义的天堂。作者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林育生的忘本思想。萧继业、林坚、萧奶奶等人和林育生之间展开的这一场震动人心的斗争,令人信服地看到,在我们的社会里,“一个人跌倒了,周围就会有很多同志的手伸出来”。林育生在党和革命前辈以及同志们的关怀和帮助下,终于认清了错误,决心改造自己,参加到祖国建设事业的行列中去了。这个时候,观众们深深体会到林育生已经从自己的痛苦教训中找到了“什么是幸福”的答案。
伟大的马克思生前解答过他女儿提出的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个就是“什么是幸福?”他的回答是:“斗争”。新中国的青年将会从他们的实际斗争中,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幸福”和“斗争”的伟大含义,并且毫无所惧地担负起革命前辈留下的社会主义兴亡的重担!
在剧本中,几个年青一代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真实感人的,看得出作者有着较坚实的生活基础,同时也是充满着热情来赞颂我们生活中革命的、先进的、积极的力量的。不足的是三个革命前辈的形象还显得不够丰满,但是这并不影响《年青的一代》是当前反映青年生活中一部优秀的剧作。相信经过作者的不断加工,它将成为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保留剧目。
两个话剧团的演出各有特色。空政文工团话剧团演得很朴实,富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看得出是经过导演细致的设计和处理的,在表演上,林坚和夏淑娟这两个革命前辈的演员创造,使人物性格都比较鲜明了。这个戏的演出,将使广大观众受到一次难忘的阶级教育。


第6版()
专栏:

中国万岁!
〔智利〕费尔南多·贡萨莱斯·乌里萨尔中国啊!我来自遥远的土地,那儿白雪复盖山峰、海洋澎湃汹涌,繁星布满夜空,大橡树在风中挺立,冰封雪锁的山谷啊,宁谧而安静。我来自彭巴草原和出产硝石的地方,我来自南方的海岸和蜿蜒的峦岗。我来自钢铁和硫磺的故乡,我来自智利——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里,中国啊,人们知道你,热爱你,谈着你,传颂你的名字时怀着敬意。你所引起的赞美和惊奇,我是多么钦佩,多么熟悉!我的朋友们和异乡人同声赞美你的伟大,我却企求亲眼瞻仰你的丰采。我仰视你的前额,我证实:谁也没有虚夸。我访问过你的城市、众多的人们,我抚摩过你那新穗一般的心灵。你的手慷慨而又豪爽,你那兄弟般的友情海一般深长。我看见你的儿女们前额流着汗,对人民政权有无限信心;我看见你尊严的人民,无畏地劳动,他们多么欢欣。光辉神圣的人民,把祖国的精华继承、保存。当不少异国人还是野蛮的时候,中国早已有千年的文明。在你大地的儿女筑起的大桥上,我越过扬子江。我也曾生活在你的田野和钢厂,在稻田中,在钢铁炉旁。我崇敬你的红色娘子军的首次战斗,我也崇敬你的青竹、丰富的水流,我崇敬你织机上的丝绸,千百种手工艺,它们出自千万名大师的手。工人、农民、作家、艺术家、工程师、领导人,他们团结一致,充满信心创造面包和星星。毛泽东,诗人,预见家,战士,建设者,领袖,他预告即将到来的节日欢腾——鲜花怒放的国庆。我愿献给你一束珊瑚、翠玉的花,一束火焰般的绒花,请接受这一杯道地的智利的蜜酒,请接受这朵寂静的森林中的杯盏花!伟大的中国啊,我虽认识你不久,我愿把生命献给你!你的儿女们是你的骄傲!万岁中国!万岁,你的又一新春
——国庆!
1963年中国国庆前夕于北京
〔赵金平译〕


第6版()
专栏:

卖菜声中
杜秉衡
已经下午四点了。雨,还断线珠般地下着;天,阴得像被铅皮蒙住了似的。看样子,这场雨今天甭想停了。
我正坐在窗前读报。忽然听得隔壁王大妈像在和谁呕气:“昨晚说上菜站买点菜,你说不忙。瞧,今天果真下雨了吧?哎,真是……”噢,原来大妈在抱怨老伴了。也是,这场雨从半夜下起,到现在还没歇脚!还好,我这里剩有一盆西红柿,先送给大妈他们吃吧。
正当我端着西红柿要出去时,街上忽然响起一阵喊声:“卖菜啰——卖菜啰!”怪,是谁顶着雨上街卖菜呢?我忙放下盆,撑开伞走出去。街心停着一辆蓝色的手推车,车上装着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菜蔬。已经有四、五个人在买菜了。那个光着粗黑胳膊、头戴一顶旧得发黑的大草帽的售货员,正细心地给顾客们称菜;一边称,一边与大家谈笑,好像那顺着他背心、胳膊涔涔直流的雨水,与他无关似的。每次给顾客称完了菜,他便放开嗓门?喝一句“卖菜啰!”怪呀,这声音好耳熟,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他。
“哟,敢情是大老张啊!”不知啥时来到菜车前的王大妈,又惊又喜地说:“可真难为你啦,这么大的雨……”“没啥了不起,”那个叫大老张的售货员眉毛一展,说:“大家能吃到菜,我们才高兴。这是我们的责任嘛!”“哎,就你一人来的?小杨哪?”“小杨么,”大老张眉毛一皱:“他病啦。前几天倒菜,他忙腾了半夜,第二天就发烧了。如今这些年轻人哪,啥都好,就是不会爱惜自己!”他一边称菜一边说。“你咋不穿件褂子?小心淋坏了!”大妈心疼地说,放下篮子就要回去给大老张拿衣裳。大老张笑嘻嘻地拦住了:“哎呀,我说老婶子,我这身子骨您还信不住?我呀,就喜欢个雨,瞧多凉快!”
这个大老张可真是有意思!我想。于是悄声向站在旁边的李二嫂打听起他来。她笑着小声告诉我:“你是新搬来的,还不知道。他呀,就是菜站的张经理嘛!每逢阴天下雨,人家总要亲自出马的。他过去也是这儿的售货员哩!”
一听李二嫂说大老张是张经理,我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星期天,我去菜站买菜。当时,人很多,两个售货员忙不过来,大家等得心焦。这当儿,外面一个大嗓门忽然响起来:“同志们,劳驾,让让道……”转身看时,原来是一个络腮胡子浓眉毛、四方大脸的黑汉子,提着一大筐西红柿进来了。他把筐稳稳地放在柜台外面,脚不停地跑进里屋去了。一眨眼工夫,只见他手里提把秤又跑出来了,用他那大嗓门喊道:“同志们,这边卖菜啰!今儿西红柿二分一斤,谁买,请到这边来买吧!”大伙一听,高兴极了。我前边的一位大嫂和人小声说:“张经理真麻利!”……现在我才想起,那个张经理,也就是眼前的这个大老张呵!
“同志,您想要点啥?”忽然大老张冲着我说话了。一看,大家都买走了,只剩下我。我心里热呼呼的,忙说:“要二斤黄瓜吧。”他听了,笑嘻嘻地用手抹了把脸,便给我称起菜来,一边称,一边说:“您瞧这西红柿多鲜灵,要不要点儿?西红柿炒黄瓜,又脆又甜又酸!”我告诉他西红柿家里还有一盆。他满意地点点头,说:“对呀,现在菜多,能存点儿就存点儿,既方便自己,也有利于国家,一举两得。”说着,他也称完了。收了钱,他热情地挥了挥手:“好,我还要去别处转转,回头见!”
我呆呆地望着他的背影:在雨雾中,他轻巧地推着菜车,熟练地避开水沟和泥坑,稳稳地疾步向前走去。


第6版()
专栏:

送戏下乡
王和三伏天,鸟语花香。农村文化工作队,送戏下乡。头顶毒日头,舞台挑肩上,汗珠儿,撒满村道旁。莫道天热心更热,路长情更长!夜幕降,戏台搭在大操场。晚风徐徐过,涌来笑脸一张张。幕开处,好凄凉:除夕断米面,单褂紧紧裹身上;地主逼租如虎狼,带着风雪屋里闯……“莫不是咱家世搬到戏台上?”低头思往事,泪水湿了新衣裳。枪声响,抬头望,来了解放军,黑夜升起红太阳;吐苦水,斗地主,台上台下,一片吼声,怒涛翻滚像海洋!一霎时,帷幕下落,只听得——笑语似春风,
掌声如雷响!明月星星,光华四射,也欢迎,农村文化工作队,送戏下乡。


第6版()
专栏:

花鸟(中国画) 杨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