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非洲战略矿产资源
沈其逵
美帝国主义为了推行它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制定了所谓积聚战略物资和紧急物资的储备法案,在世界范围内攫取战略矿产资源。肯尼迪政府上台后,更加紧了这个步骤。随着放射性武器和其他新武器的不断发展和出现,它对攫取稀有金属特别是放射性稀有金属,更是特别注意。
非洲大陆是美国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攫取战略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对象。到现在为止,非洲大陆各地的地质调查虽然很不平衡,但是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可以断定,非洲矿产资源的种类比较齐备而且藏量十分丰富。在战略矿产资源方面,目前非洲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产量中居重要地位的有:钴、铜、锰、铀、石油、铬、锑、钽、铌、锂、铂、锡、铅、锌、铍、镉、锗、钒和铁矾土(铝土矿)等。美国进口的战略矿产资源中,几乎全部的钽、四分之三的钴、二分之一的锰和三分之一的铬,都是从非洲进口的。美国《纽约时报》在一篇专文里曾经说过,美国的军事策划人员深深了解非洲地理和原料的重要性。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美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始渗入中、南非地区,攫取战略矿产资源。战后,随着老殖民主义者在非洲势力的削弱,它更全面地渗入非洲。它在北非和东北非以掠夺石油资源为主,在中非和南非以掠夺重有色金属为主,在西非和赤道非洲则掠夺石油和有色金属。
在北部非洲,美国正集中力量注意战后大量发现的撒哈拉地区的石油资源。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法国通过允许外国公司进入阿尔及利亚的“石油法”以后,美国垄断资本就染指阿尔及利亚撒哈拉区的石油。美国最大的石油垄断企业新泽西美孚油公司,在一九五九年最早渗入这个地区。它同法国企业签订了共同开发石油的协定。截至一九六一年十月,有十三家美国公司在这里勘探石油,它们获得了约四万二千平方公里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权。随着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美国同时又对所谓“第二个委内瑞拉”的利比亚撒哈拉区的石油予以更大的注意。据最近估计,利比亚拥有的石油资源约值一千二百亿美元。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在一九五五年利比亚政府通过允许外国公司开采石油的法律后,开始渗入利比亚。到一九六○年为止,美国有十家公司在利比亚取得了石油租借地,而居资本主义国家的首位。在这十家公司中,新泽西美孚油公司的子公司埃索美孚油公司,占地十万零一千平方公里,“投资”达五千五百万美元。预计一九六二年这个公司可掠夺七百万吨石油,利润可达六千万美元。美国垄断企业对摩洛哥、突尼斯的石油资源也都有染指。
美国对摩洛哥战略矿产资源的掠夺,主要集中于重有色金属。摩洛哥的蕴藏量丰富的铅、锌矿,大部分为美国摩根财团所控制。它占世界第三位的钴矿的开采权,也为美国公司所控制。美国资本还渗入摩洛哥的锡矿和锰矿。在东北非,美国资本主要渗入了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三国的石油开采业。在东非,美国资本也插足于乌干达的基伦贝铜矿。
美国侵夺非洲战略矿产资源的重点地区是中非和南非。南非是资本主义世界久已闻名的矿产区。中非矿区是近二十多年来才引起注意的,因为它发现了极为优良的矿产综合体。这两个地区的战略用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蕴藏量十分丰富,因而吸引了美国垄断资本对非洲的“投资”的一半以上。远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资本就渗入被称为“矿业王国”的刚果。战时美军进驻刚果,扩大了对它的有色金属的控制。战后,美国迫使比利时同意把刚果“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用来为美国利益服务”。美国垄断资本从此就大量渗入。据一九六一年估计,美国在刚果投资仅次于比利时而达六亿美元。美国资本大约控制了刚果钴矿砂的全部,铀矿砂的百分之九十,钽的百分之七十九,锰的百分之六十四,锡、锂、钨、镉的百分之五十。在南、北罗得西亚,美国的直接“投资”到一九五九年为止,估计达一亿二千五百万美元,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年产量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的北罗得西亚的铜矿。操纵北罗得西亚铜矿生产的有两家大垄断公司,其中之一是“罗得西亚选矿托辣斯”,它的资本的百分之六十属于美国垄断企业。北罗得西亚所产的铜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运往美国。此外,美国资本对铬、钴、钨、钽等矿也积极进行控制。美国资本还渗入葡萄牙的殖民地安哥拉和莫三鼻给。新泽西美孚油公司在安哥拉全境取得了石油勘探权。美国资本在莫三鼻给除了取得石油勘探权外,还垄断了铀矿的开采。
战后,在渗入中非地区的同时,美国在南非的“投资”激增至六亿美元。美国对南非的战略资源最注意的是铀矿和独居石(原子能中的钍的重要原料)。南非出产的铀矿的四分之三规定必须供应美国。一九五六年南非生产氧化铀四千四百四十吨,其中大部分为美国攫取。美国资本同时还渗入了南非的石油生产。在西南非,美国摩根财团的一个采矿公司控制了铅和铜的生产。美英合资的一家垄断公司今年甚至深入到山国巴苏陀兰,勘探铁矾土矿。
几内亚湾沿海一带是西非洲的战略矿产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它蕴藏的锰、铌矿和铁矾土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内陆地区的撒哈拉南部诸国蕴藏着石油等资源。赤道非洲各国蕴藏着有色金属资源,但现在探明的还不多。尼日利亚的尼日尔河三角洲的丰富石油资源发现才七年,但已有两家美国石油公司最近获得了这个地区的石油开采权。美国莫比耳石油公司已取得三角洲外的海域的石油勘探权。尼日利亚的鈛矿产量居资本主义世界首位,美国垄断企业控制了一家重要的产鈛公司一半以上的股权。美国公司在葡属几内亚、象牙海岸也获得开采石油的特权。莫比耳石油公司在刚果(中央刚果)沿海进行石油勘探。对锰矿的掠夺,美国“矿化物和碳联合康采恩”则控制了加纳大部分的锰矿开采。同时,它也掠夺加蓬的锰矿。一九六一年美国的铝业财团决定在加纳建立一家炼铝厂。掠夺几内亚铁矾土的弗里亚公司的资本的一半是美国资本。美国资本还在塞拉勒窝内掠夺铬矿。在赤道非洲,美国摩根财团的“纽蒙特采矿公司”,早在一九五一年就与法国公司合办了“中非开发公司”,这个公司垄断了这个地区的铜、锌、铅等重有色金属的勘探和开采。
美国对非洲战略矿产资源的全面掠夺,是通过垄断资本的“投资”、政府的“援助”和“贷款”三管齐下的。“投资”是美国掠夺非洲资源的重要手段。它对非洲的“投资”额已由战后的一亿五千万美元激增至现在的二十亿美元(一九六○的账面数字为九亿二千五百万美元,约为实际数的一半)。其中投资于采矿业的约占三分之二以上。这种掠夺方式包括建立完全由美国垄断企业控制的分公司、收购别国在非洲的公司的股票、同别国的垄断资本组织联合公司、为采掘工业提供设备等。美国对非洲的“援助”近年来增加得很快。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三年度美国对非洲的“援助”,将比一九六○至一九六一年度增加一倍而约达五亿美元。南非出版的《非洲共产主义者》杂志的一位作者曾经指出:“‘美援’只是直接用来为谋取用于军事目的的战略原料而提供的资金。”通过“美援”,美国迫使受“援”国制定给予美国资本以优惠条件的投资法,或签订投资保证协定。一九六二年三月,美国迫使多哥签订了这类协定。美国也以“贷款”的方式取得战略矿产资源,其中一部分是通过美国所控制的“世界银行”贷予的。美国利用贷款作为一种渗入方式,染指于北罗得西亚的铜、钴矿。
美国资本对非洲战略矿产资源无孔不入的掠夺,加剧了新老殖民主义者之间的你死我活的资源争夺战。估计美国在非洲的投资约有百分之六十左右是在英国势力范围以内。美国资本大举渗入中、南非,掠夺这个地区的战略矿产资源,是对英国资本的最大威胁。在南非,美国的投资已从战后的八千多万美元激增至六亿美元。美国极力防止英国插足于放射性稀有金属的开采。从一九五二年起美国取得了为期十年的从金矿及废矿中炼铀的权利。对中非北罗得西亚的铜矿的控制,美国资本已逐步和英国资本平分秋色。一九六二年六月,在英国牛津召开了一次有英国在非洲的矿业垄断资本和政府代表与美国官员参加的会议,专门讨论“造成美英在非洲问题上关系紧张的内在原因”。美国资本的有进无退,使得英国资产阶级舆论日益感到“美国人企图取代英国在非洲的势力”。
对法国在非洲的矿业垄断资本,美国同样采取了步步进逼的姿态。美国资本从一九五九年渗入原来属于法国势力范围的撒哈拉地区的石油资源后,通过“投资”、“贷款”等手法,扩大了阵地。法国政府曾于一九六一年年初颁布了限制除法国以外的外国资本在撒哈拉开采石油的标准合同规定,以对美国资本的进逼进行抵抗。虽然如此,美国资本的势力还是有增无已。
在富产战略矿产资源的刚果,美国迫使比、英资本将刚果最大的垄断企业“上加丹加矿业联合公司”的一部分股权转让给美国资本后,已稳稳地占领了阵地。但是美国资本并不到此为止,它的“刚果国际管理公司”还提出了一个掠夺刚果矿产的长期计划,企图将比、英资本完全排除出去。在非洲其它地区,美国资本也没有放松一步。比如在老牌殖民主义者葡萄牙统治下的安哥拉和莫三鼻给,美国资本也以咄咄逼人的姿态,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了重要战略矿产资源的控制权。
随着非洲大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非洲人民反对美国新殖民主义者掠夺矿产资源的斗争也在日益高涨。有些国家的政府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采取了一些措施,以限制美国资本贪得无厌的掠夺。在这些斗争中,新殖民主义者的凶恶面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了。例如,一九六二年五月利比亚政府在人民的支持下,制订了关于石油法的修正草案,以增加外国企业开采石油的租金后,美国政府就露骨地对利比亚政府施加压力。这激起了利比亚人民更大的愤怒。非洲人民相信,总有一天,这只伸向非洲大陆的新殖民主义者的魔手会被非洲人民砍断。
(附图片)
南非矿工的工资特别低,仅合欧洲血统矿工工资的十七分之一。图为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的矿工排队领饭的情形


第5版()
专栏:

安哥拉的强迫劳动
李宁来
在安哥拉,葡萄牙殖民当局公开地实行强迫劳动,并且居然把强迫劳动制度说成是好事。他们常常厚颜无耻地向人们吹嘘说,强迫劳动制度不仅对白人有好处,因为如果没有它,白人就什么也得不到,而且对非洲人也有莫大的利益,因为非洲人天生懒惰,强迫劳动等于是非洲人的学校,可以让他们学习劳动。
葡萄牙殖民当局早在一八九九年就发布过一项法令,把各种形式的强迫劳动,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按照这项现在仍然有效的法令的规定,所有“土生人”(即非洲人)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谋生手段或“改善社会条件”。殖民者把这说成是道义上的义务,也就是说,除极少数农场主以外,每个非洲人都必须作为雇工进行劳动。他们成了殖民主义者榨取安哥拉财富所需要的主要劳动力。
安哥拉的葡萄牙殖民当局在实行强迫劳动方面,起着劳动力贩子的作用,他们为一小撮殖民主找寻并分配劳动力。如果一个葡萄牙商人或种植园主需要劳动力,只要向地方行政当局提出申请就行了。地方行政当局收到所需劳动力的数字后,就向各村村长要人。村长都是由非洲人担任。由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安哥拉的非洲人愈来愈少,找寻劳动力不是容易的。如果村长不能如数交出人来,就会被抓到地方当局去。村长们常常由于找不到所摊派的那么多劳动力而被打得遍体鳞伤。
一到收获咖啡和种植棉花的季节,无数非洲人家庭就不得不妻离子散,丈夫、妻子和孩子都无例外地要被赶到农场去为剥夺和抢劫他们土地的人卖命。这些被迫地进行劳动的安哥拉人的劳动条件是不堪想像的,殖民者甚至可以不给而且也不愿给他们最起码的生活条件。因为非洲人如果是奴隶,还可以被当做牲口一样的买卖,而为了卖得较好的价钱,殖民者就必须把他们当做牛马一样的喂养。但是现在这些土著人并不是买来的,而是租来的,那些种植园主根本用不着考虑他们的生死存亡问题,如果病了或死了一个,只要向地方当局要求增补一个就行了,并不费什么事。
为了掩饰这种强迫劳动制度的残酷,葡萄牙殖民当局也规定给予参加强迫劳动的人的工资,但是实际上四分之三的工资要到劳动季节结束以后才发给,而且这一部分工资,几乎全部要作为捐税上缴给殖民当局。因此,劳动完以后,非洲人常常一无所得。由于饥饿和过度的劳累,参加强迫劳动的人的死亡率常常达到百分之四十。
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的安哥拉人,忍无可忍,常常起来反抗殖民当局。去年二月在贝可萨,被迫劳动的群众曾愤怒地攻击了殖民主义者的棉花公司。许多在这次事件中逃出贝可萨的殖民者,至今谈起这次暴动时,仍然感到惊恐。葡萄牙殖民当局曾派出大批陆军和空军部队去镇压,把整个地区的村庄都夷为平地,杀害了很多非洲人。虽然如此,但仍不能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


第5版()
专栏:

达雅克族人的婚礼序曲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族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抢婚风俗,叫“非常结婚”。这个风俗大致是这样:男方在抢走他的情人时,故意在某个地方留下标记。当女方父母知道他们的女儿被人抢走以后,就在村子里大声呼叫,于是,村里的人们立即组成一支“队伍”,手拿长矛短刀去“追赶”。与此同时,抢婚者的同村人也要“武装”起来,好像准备去迎击真正的“敌人”一样。另外,他们要在村人乘凉聊天的亭子里和通往男方住宅的道路的树木上,拴一些猪、牛、羊、鸡等。男方住宅的院子里还要筑起一道篱笆。
追赶抢婚者的“队伍”快要来到男方所住村子的时候,就用一种特殊的节奏,敲起报警的铜锣。这时候,抢婚者的同村人马上集合在一起并躲藏起来。女方父母率领着“队伍”直接向拴在树上的猪、牛、羊“杀去”,他们甚至要把拴牲畜的树木砍倒在地上。
女方的“队伍”一跳过篱笆,埋伏着的男方“队伍”就敲起战鼓,唱起战歌,手持兵器,呐喊着冲出来“迎击敌人”。就在这个时候,男女两方的队伍里各有一个专司礼俗的长老,口里念着愿男女婚后幸福的祝词慢慢走出来。他们一唱一和,这样,双方就“和好”了,然后用那些被杀死的猪、牛、羊等,做成各种佳肴美馔,款待佳宾。
这种婚礼序曲完成后,还要按着一般结婚程序来举行婚礼。 (文义)


第5版()
专栏:

捕鳄
〔古巴〕阿涅里奥·荷尔赫·卡尔多索
我们到拉古涅德里特苏洛去,找到了捕鳄人奇科·阿里苏加尔,请他和我们一起去捕鳄鱼。
奇科说:“这里有那么一条鳄鱼,我们找了它一个多月了,可是也没有抓到它。我怕你们也会白跑一趟。”虽然如此,但我们最后还是取得了奇科的同意。
在等船的时候,奇科讲了一些捕鳄鱼的故事。
“鳄鱼能在坚硬的土地上跑得像狗一样快。它还能跳高,跳的高度大约等于它的体长。几年前我们曾到一个沼泽地带去捕鳄鱼。晚上,我们用木头搭起了一个五英尺高的台子睡觉。我们的手上拿着枪。忽然,台下面响起了沙沙的声音,我的同伴伸头往台下看看。他还没来得及开枪,就让鳄鱼咬着了额头。”
“鳄鱼都是这样凶吗?”我们问。
“它饿的时候才特别凶。”奇科回答。
“捕鳄鱼用枪吗?”
“有时候用枪。可是,我们喜欢用刀子或套索。到了水边,您只要把脚放进水里划动一下,鳄鱼就会游过来。您在它头上给它一下子,它就不会动了。”奇科把猎捕凶恶的鳄鱼说得好像是顶平常不过的事儿。
我们的船沿着拉古涅德里特苏洛河进入了一条小河后,船就被水草丛遮得看不见了。从透明的水里,我们看见一些很大的龟从船边游过。龟是鳄鱼最爱吃的美味。
我们的船划到一个地方时就听到有人喊叫。那是提早来到的侦察员在喊我们:“到这儿来,鳄鱼在这儿!”
我们依次下船后,就在厚厚的柔软的泥炭层上小心地走着。泥炭层下是水。我们到了一片布满水塘的地方,这些水塘是相通的。在一个水塘边,我们看见草好像被什么重物践踏过似的。
奇科马上指着水里说:“它就在这儿!”
“大吗?”
“大约有十三英尺长!”
奇科他们都握着一根带套索圈的棍子。突然,水里出现了一条黑色的脊背,他们马上把拉索闪电似地向它投去。
奇科小心地拖着拉索,就好像拉索拖出来的不是鳄鱼,而是什么易碎的物品似的。水塘里的水动起来了。这时候,我们这些外行有些着慌:假如鳄鱼突然跳出来了,那怎么办呢?可是,奇科他们却很平静。
奇科耐心地拖着。不久,在浑浊的水面上出现了鳄鱼的鼻面,我们高兴极了。可是,鳄鱼突然猛地摔了一下身体,就逃掉了。水溅得奇科浑身都湿了。
鳄鱼如果是逃到沼泽里躲起来,那就麻烦了。可是,奇科没有灰心,他让人在泥炭地上挖了一个洞,然后把手伸到洞里,在泥炭层下的水里摸着。不一会,奇科叫着说:“它还在这个水塘里,我摸着它了!”于是,我们马上在水塘边的所有通道里都插了棍子,做成栅栏,不让鳄鱼逃掉。
鳄鱼在水底下奔来跑去,把水都弄浑了,很难看出它到底在哪儿。可是奇科却猛然扔出了拉索。一会儿,水面上又出现了鳄鱼的黑色鼻面。跟着,第二根拉索套住了它的脖颈,第三根拉索缠紧了它的嘴。鳄鱼这时候用尽全力挣扎,狂怒地摔打着尾巴,身体像陀螺似地转起来,黑色的脊背和白色的肚皮交替在水面上闪现。最后,鳄鱼累得没有劲了,就浮在水面上呆然不动。
我们把鳄鱼拖到岸边。奇科用绳子捆紧了它的嘴后,我们就把它的身体往沙地拖。奇科把鳄鱼的前爪反缚在它的背上。我们把它完全拖上沙地后,奇科又把它的后爪也反缚在它的背上。这样,这条最凶恶最狡猾的巨大的鳄鱼,就让机智、勇敢、坚定而又富有经验的古巴人制服了,现在剩下来的事,就是把它装在船上,带回家去……  (伯衡 译)
(附图片)
捕到的鳄鱼如果较小,可以由一个人背回去


第5版()
专栏:

中世纪的巴格达城
马坚
伊拉克共和国的首都巴格达是一座历史名城,它在历史上的声望可同我国盛唐时代的首都长安相伯仲。去年十二月的第一周巴格达人民举行了隆重的典礼,庆祝巴格达建城的一千周年。我国代表团应邀参加了这次盛会。
在我国史书上被称为“黑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公元七五○至一二五八年),最初定都于安巴尔,叫做哈什米叶城。这个王朝的第二位哈里发曼苏尔(公元七五四至七七五年在位),认为安巴尔不适于做首都,于是,自己到处踏勘,最后决定在巴格达村建都。巴格达的意思是“天赐”。曼苏尔说:
这是一个形势险要的地方,因为它能使我们直达辽远的中国
。通过底格里斯河,可以把各种海产和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
及其四周的粮食运给我们。通过幼发拉底河,可以把叙利亚、赖
盖及其四周的物产运给我们。
曼苏尔用了四年的时间建成新都。他花费了约四百八十八万三千枚第尔汗(银币),雇用了建筑师、技工和小工十万名左右,他们是从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其他地方招募来的。
曼苏尔把这个新都叫做“和平城”。和平城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因为它的城墙是圆的,故又有“团城”之称。它的内城和外城都是用砖砌成,外城四周有一条深濠,内城里还有紫禁城,城高二十七米,环绕在中心区的周围。这三道城墙以哈里发的宫殿为圆心,构成了三个同心圆。哈里发的宫殿叫做“金门殿”,这是因为它的殿门镀了金而得名。引见殿的圆顶高达二十七米,它的旁边有清真大寺。
这座新都建成后,不几年工夫就兴盛起来。它作为一个航运中心,可以同世界各地进行充分的联系。巴格达的码头有好几里长,那里经常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其中包括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的大船和本地的羊皮筏子。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绸缎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突厥人的地区和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那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城里还有专卖中国瓷器的市场。
哈里发帝国的各省区用驼队或船舶,把本省的产品运到首都:从埃及运来大米、小麦和夏布;从叙利亚运来玻璃、五金和水果;从阿拉伯半岛运来锦缎、红宝石和武器;从波斯运来丝绸、香水和蔬菜。
商人们从巴格达和其它港口出发,航行到远东、欧洲和非洲。他们贩卖各种织造品、宝石、铜镜、料珠、香料等。最近在苏联、芬兰、瑞典和德国出土的阿拉伯钱币,可以证明在这个时期和以后的年代里,穆斯林商人曾经进行过具有国际性质的商业活动。航海家辛德巴德的冒险记是著名文学作品《天方夜谭》里最好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根据穆斯林商人的商务旅行报告而写成的。
在巴格达社会中,商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市场里开设有各种行业的店铺。医生、律师、教师、作家等,在哈里发麦蒙(公元八○九至八三三年在位)的庇护下,开始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当奈迪木写作他的永垂不朽的《书目》的时候,就有大量讨论催眠术、妖术、吞刀术、嚼玻璃术一类的题目的手稿存在。至于论述哲学、医学、文学、天文、历算、物理、化学等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
新都的位置给东方思想的传入大开方便之门。历代哈里发都在这里建立了波斯萨珊王朝的科斯洛埃斯式的政府,这使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只好屈服于波斯的势力。哈里发的职位只不过是波斯专制制度的复活而已,它与阿拉伯的族长制度大相径庭。在那个时代,波斯头衔、波斯酒、波斯老婆、波斯歌曲和波斯思想,逐渐占了上风。波斯的影响挫折了阿拉伯人的朴实生活,而为一个以科学和学术研究为特色的新纪元铺平了道路。阿拉伯人的东西只有两件保存下来了:一件是变成国教的伊斯兰教,另一件是变成国文的阿拉伯文。
巴格达的豪华随着全国的繁荣而与日俱增。在《天方夜谭》里,沙海尔萨德把这座巴格达城描绘得辉煌灿烂。比如皇宫和内眷、太监、特等官吏等所住的附属建筑物,就占了这座团城面积的三分之一。最令人难忘的是皇宫里的豪华的地毯、缎帐和坐褥,这是当时东方能制造的最好的产品。
公元九一七年哈里发穆格台迪尔(公元九○八至九三二年在位)在皇宫里以隆重的仪式接见了年轻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的使节。哈里发的仪仗队包括骑兵和步兵十六万人,太监七千人,侍从七百人。在阅兵式中,有一百只狮子分列前进。宫殿里挂着三万八千幅缎帐,其中有一万二千五百幅是绣金的。此外,还有二万二千张地毯。使节们是这样的吃惊和叹赏,以致他们起初把侍从办公厅、后来又把宰相办公厅误认为哈里发的接待厅。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树厅,那里面陈设着一棵金质和银质的树,重五十万打兰(约重一千九百四十四公斤)。树枝上歇着金质和银质的小鸟,一按机关,群鸟就啾啾地叫起来。他们还在御花园里看到用人工巧妙地培植成能结各种稀罕椰枣的矮小的枣椰。
《天方夜谭》里经常提到的哈伦·赖世德(公元七八六至八○九年在位),是伊斯兰教国王的典型,他和他的几个继承者所表现的慷慨大方,像磁石一样,把诗人、才子、乐师、歌手,以及有一技之长,能引起哈里发的兴趣,能供他娱乐的各式各样的人物,都吸引到首都来了。摩苏尔人易卜拉欣、谢雅图、伊本·查米耳三人,在乐师和歌手的花名册里是名列前茅的。放荡的诗人艾卜·努瓦斯是哈伦的酒友,他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那个兴盛时代的宫廷生活。
据历史学和地理学家麦斯欧迭的记载,易卜拉欣曾为他的哥哥赖世德举行一次宴会。在会上有一盘切得十分细的肉,赖世德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切。他回答说,那是用一百五十条羊舌头做成的,共花费了一千五百枚第尔汗。这种传说里虽然难免带有东方说书人增加进去的各种夸大和幻想,但排除了可能是增添的部分后,下余的关于巴格达宫廷生活的描绘也足以引起我们的惊讶了。
阿拔斯王朝的皇亲国戚和高官显宦,在奢侈的生活方面也是有名的。著名的豪族伯拉米克人的生活水平,当然不会低于哈里发宫廷的生活水平。阿拉伯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帝王的家谱,对于他们的事务,它记载得十分详尽。至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则被它忽略了。据史学家赫兑卜的记载,曼苏尔建筑巴格达的时候,瓦匠师傅每天的工资约合一枚第尔汗,小工的工资大约是三分之一第尔汗。据史学家泰伯里的记载,步兵的饷银,除通常的口粮和津贴外,平均每年约为九百六十枚第尔汗。骑兵的饷银加倍。在麦蒙时代,也就是在哈里发帝国的极盛时代,步兵的年饷是二百四十枚第尔汗,骑兵的年饷加倍。由此可见,一盘肉的费用,约等于一个瓦匠师傅(技术工人)四年的工资,等于一个步兵六年的饷银。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穷奢极欲,剥削人民以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使人民的生活、特别是农民和奴隶的生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劳动人民到无可如何的时候,只好铤而走险,起来对统治者作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所以阿拔斯王朝发生的几次革命,都是规模巨大的。但是这些革命由于缺乏正确的领导,都以失败告终。
(附图片)
图为伊拉克共和国首都巴格达城的一角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