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等国报刊赞扬中国的真诚愿望
呼吁印度政府停止备战言行坐下来谈判
巴基斯坦报刊指出西方和印度诬蔑中国侵略的宣传遭到了失败
新华社雅加达七日电 印度尼西亚《独立报》七日发表社论说,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和印度尼西亚副首席部长苏班德里约在同中国政府会谈之后都表示满意。这又一次证明,中国政府具有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真诚愿望。
社论说:“的确,我们不断地看到中国表现了许多诚意。它的单方面停火的措施,已经给有争议的整个边境地区带来了事实上的和平,这极其有利于为谈判创造良好的气氛。”
社论说,现在是轮到印度了,人们希望印度不要错过机会。科伦坡会议各国诚恳地希望印度和中国能够在和平的气氛中相处,要求中印双方举行直接谈判解决边界争端问题。社论指出,直接谈判肯定会使这一争端得到双方都感到满意的解决,像中国同缅甸和巴基斯坦的谈判那样。
社论说:“现在所有亚非人民都把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印度方面。印度是否真正希望和平?印度是否打算永远放弃它自己参与拟订的万隆原则和潘查希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闻服务报》六日发表社论说,班达拉奈克夫人、苏班德里约和周恩来总理的讲话,“清楚地表明,北京有寻求和平解决的良好愿望”。社论指责说,尼赫鲁现在还在发表要战争的不和谐的言论,而且正当班达拉奈克夫人和苏班德里约在中国举行会谈的时候,印度军用飞机一再地侵入中国领空。
社论接着说:“这一切表明印度多么缺乏和平解决它同中国的边界争端的诚意,但是,中国同缅甸和巴基斯坦等邻国已经达成了和平解决,这对亚非人民的团结,特别是亚洲人民的团结,是十分有利的。”
社论说,从上述事实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印度的这种态度对它本身非常不利,而且将会使它在亚非范围内处于孤立地位”。
新华社八日讯 墨尔本消息:最近一期的澳大利亚《建筑工人报》指出,中国政府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后撤的措施“得到普遍和日益增长的支持”。它说,“一个面临边界争端,并掌握主动的国家作出了这样明确和直截了当的努力,根据双方人民公平和体面的条件来结束争端,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澳大利亚建筑工人产业工会的这家机关报说,亚非国家要求中印两国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印度政府不愿举行谈判并企图进一步扩大边境冲突的行为受到了许多谴责。
这家报纸说,澳大利亚全体建筑工人要求中印边界争端必须通过谈判加以解决。
报纸说,必须要求印度政府接受中国关于举行谈判解决边界争端的建议。
报纸还要求澳大利亚孟席斯政府停止在中印问题上的挑衅活动。
新华社卡拉奇七日电  《巴基斯坦画报》周刊六日发表文章说,中国和巴基斯坦就边界问题取得的原则协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呈现在巴基斯坦人民面前的中国的新形象。文章说:“这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形象,它努力通过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求得进步,它有着同邻国和睦和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这同西方宣传工具自从中国成为一个人民的共和国以来一贯力图在全世界面前勾划的中国的面貌,成了一个明显的对照。”
文章指出,西方宣传家在他们的印度同行的协作下,利用中印边境冲突,以新的猖狂态度发动猛烈的反华宣传。他们对这场冲突的背景和冲突造成的局势提出一种彻头彻尾歪曲了的说法,竭力企图证明中国是侵略者,说中国实行扩张主义的方针,最后是想要征服整个亚洲。
文章指出,通过同巴基斯坦就共同边界的位置和走向达成原则协议,中国使西方和印度目前的宣传运动遭到了失败。
文章指出,这项协议符合中国要同邻邦建立友好关系的政策,而不是狡猾的外交手段,这从中国已经同尼泊尔、缅甸和蒙古缔结了边界条约的事实中得到证明。
文章说,甚至同印度,中国也想尽办法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边界争端。
文章指出,中国在争议地区取得巨大的军事优势时,单方面实行停火,并自动后撤自己的边防部队,从而再次明确无误地证明了中国的和平意图。在停止敌对行动以后,正是中国政府再次提出同印度举行谈判来解决这一争端的具体建议。
文章说:“印度不但到现在还没有对这个倡议作出积极的响应,反而提出了进行谈判的办不到的先决条件,企图损害中国的要求。”


第3版()
专栏:

美军事财政“援”印双管齐下
由海路向印度运送武器的第一艘船只到达孟买
美印高级官员为美国提供大量“援助”问题奔忙
新华社八日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政府七日承认,美国向印度运送武器的第一艘船已在四日到达孟买。
美联社七日报道,印度政府新闻官巴尔德瓦兹承认,印度官员“曾下令禁止报道这艘船到达的消息”。
消息说,向印度运送武器的第二艘美国船“不久到达”。
在这以前,美国驻印度大使加耳布雷思曾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宣称,美国向印度运送武器的第二艘船预定一月八日到达印度。由海路运到印度的这两批美国武器数量是“相当大的”。当时他还说:“作为短期的援助措施而提供的美国武器将继续运到印度,直到明年春天为止。这样,‘印度军队将会具备战斗态势’。”
美国向印度海运武器是继美国和英国向印度空运约三千万美元的武器之后提供的新的军事援助。美联社七日发自新德里的消息透露,美、英等西方国家向印度提供的“初步”援助将达一亿至一亿二千万美元。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驻美大使布·克·尼赫鲁十二月二十七日同美国国务卿腊斯克会谈时,“腊斯克重申美国打算继续运送军事援助,直到守卫边界的印度军队充分装备起来能够在高原作战时为止”。
另据英国《每日邮报》三日刊载它的外交记者的报道说,美英两国
“正在最优先考虑”向印度提供空军力量的计划。一个空军顾问团即将访问印度。美国正在考虑不仅向印度提供飞机和技术人员,而且提供飞机上的飞行人员。
英国《每日电讯报》七日报道,印度可能从英国得到“V型”轰炸机,以便在中印武装冲突再度发生时使用。
新华社八日讯 新德里消息:美国策划向加紧反华的印度政府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美国和印度的一些高级官员正在为此奔忙。
据《印度快报》四日报道,对印度提供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将根据所谓“中国侵略”的背景和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的需要”来考虑。
新任美国国际开发总署署长贝耳在六日到达新德里。据印度报业托辣斯报道,他将同印度政府的高级官员就美国在一九六三—一九六四年度给予印度的“援助”问题进行重要的讨论。
据报道,他将会见印度总理尼赫鲁、财政部长德赛和计划委员会的委员们。他还要同财政部经济事务司秘书杰哈和印度政府的其他官员进行长谈,讨论如何利用美国为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一九六二年四月至一九六三年三月)提供的四亿三千五百万美元。
《印度快报》四日刊载近东远东通讯社的消息说:由世界银行高级人员组成的一个两人小组将于一月底以前到达新德里,它将估计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前景和要求“援印俱乐部”提供援助的数量。报纸说:印度一直在催促借款团成员国和世界银行及早召开“援印俱乐部”会议,最好在三月份召开,来考虑印度对外国“援助”的需要。
据印度报业托辣斯报道,印度驻美国大使布·克·尼赫鲁五日离开纽约前往巴黎,同印度参加欧洲经济理事会布鲁塞尔会议的代表拉尔讨论关于给予印度的五年计划更多援助的问题。随后,布·克·尼赫鲁将回新德里同印度政府进行一个星期的磋商。印度驻英国的高级专员查格拉也将参加这次商谈。据报道,布·克·尼赫鲁将把他最近同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等人的会谈情况和华盛顿本身的意见转达新德里。
《印度快报》援引近东远东通讯社的消息说,印度从现在到一九七○年对外国经济援助的需要,据估计约达一百三十亿美元,其中将近半数要由美国以贷款或“援助”的方式提供。
报纸说:这笔巨额的外国援助是根据计划委员会长期规划的研究结果估计出来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新任经济顾问约翰·普赖尔·刘易斯在印度呆了差不多一整年来亲自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问题之后,在估计印度的需要时,也自行得出了一个几乎和这一样的数字。


第3版()
专栏:

班达拉奈克夫人在上海举行佛教仪式
纪念锡兰故总理班达拉奈克诞辰
周恩来总理等在锡兰故总理的遗像前致敬
新华社上海八日电 锡兰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今天在上海最大的佛教寺院玉佛寺举行佛教仪式,纪念锡兰故总理所罗门·班达拉奈克的六十四岁诞辰。
周恩来总理、柯庆施市长和夫人、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和夫人,中国驻锡兰大使谢克西和夫人等前往玉佛寺,在锡兰故总理的遗像前致敬。
玉佛寺大雄宝殿内今天香烟缭绕,彩幡高挂,有六十四位法师在虔诚诵经。方丈室的正中悬挂着锡兰故总理所罗门·班达拉奈克的遗像,供着寿桃、寿糕和鲜果。上午十时许,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抵达玉佛寺,殿上钟鼓齐鸣。她在法师们高诵佛经声中参拜了佛像,接着来到方丈室,向锡兰故总理的遗像献花默祷。


第3版()
专栏:

阿尤布对美电视谈话说要同中国解决边界问题
巴基斯坦愿与邻国建立良好关系
对美英继续给印度赶运军火感到极为震惊
新华社七日讯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六日在美国广播公司摄制的一次电视谈话中说,巴基斯坦要同中国解决边界问题,“一直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要同各邻国建立友好关系的这个普遍愿望的一部分。”
阿尤布说,巴基斯坦对美国和英国赶运军火给印度一事“感到极为震惊”。他说,“我们愿意看到印度和中国友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我认为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此,你看,这些军火将作什么用途呢?同时,印度正在把它的军队扩大六个师。……在这以前人们不是不知道,他们曾恫吓他们周围的一些小国;结果,我们受到的压力当然会大大增加。”他说,“我们是美国和英国的很老的朋友,也是他们的盟国,但是他们在这种性质的问题上同我们连商量都没有商量。”阿尤布在回答问题时说,“我认为关于我们的对外政策已发生根本变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他说,他认为最近的将来并不存在巴基斯坦参加不结盟国家的集团的任何可能性。但是他说,“……我们(在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将来的作用是十分没有把握的;我必须对你们坦率地说,由于印度如此多地建立了军事力量,扩大了它的军队,我们现在的确承担沉重的义务来保卫我们的领土。”
阿尤布在谈到克什米尔问题时拒绝了由联合国在争执得到解决以前托管克什米尔的主张。他说,“如果克什米尔由联合国接管,克什米尔将成为世界政治的战场。”


第3版()
专栏:

马来亚铁路工人罢工进入第三周
据新华社八日讯 吉隆坡消息:马来亚全国一万四千名铁路员工从去年十二月二十三
日开始的大罢工,已经进入第三周。铁路工人举行罢工是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
这次罢工使马来亚全国铁路交通和主要港口巴生港陷入瘫痪状态,货运受阻。
铁路员工的罢工受到马来亚大部分有影响的工会的支持。马来亚全国三十多万名橡胶种植园工人和巴生港六千五
百名码头工人和港务局职工会属下的三千名工人曾分别举行同情罢工。
与此同时,马来亚政府不仅未满足铁路员工要求,并宣布铁路局一些地区为“保护区”,设置铁丝网,派出大批警察进行监视。马来亚当局还发出警告,威胁工人迅速复工,否则,政府可能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且出动军队协助维持铁路交通。


第3版()
专栏:

美国“专家”大量涌到
新德里住房人满为患
新华社七日讯 新德里消息:美国派往印度的大批人员涌到新德里,加重了印度首都住房拥挤的严重程度。
据《印度快报》五日报道,印度政府正在考虑征用新德里的私人住宅来作为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某些印度“防务”人员的办公室和住房。
报道说,印度的一些大饭店例如阿育王饭店、琴帕特饭店、宪法大厦以及政府的招待所等大楼的房间都已经为此目的被包下来,并且正在为征用达尔汉加大厦作为“外国技术专家”的办公室而进行谈判。
据《印度快报》报道,美国最近在印度昌纳基亚普里特别为了美国外交人员子女上学新建了一座“美国国际学校”的校舍。美国驻印度大使加耳布雷思十二月二十七日参加了这个校舍的落成典礼。据报道,在这所美国学校里上学的美国人员的子女已有三百多人。


第3版()
专栏:越南通讯

北部湾边工业城
本报记者 戴枫
在景色绮丽的河内逗留几天之后,越南同志安排我们到外地去访问。第一个目的地是越南北方北部湾边的工业城——海防市。
河内到海防有一条平坦宽阔的沥青公路,路旁两边间植着凤凰树、青松、铁木树。汽车走两个多小时就进入了海防市郊。海防市的郊区正如许多工业城市的郊区一样:烟雾弥漫,熙熙攘攘,载重汽车繁忙地来往穿梭。但是,进入市中心却是另一番景色。街心花园里绒毯般的草地一片碧绿,尘土不染。被阔叶大树遮得绿荫深深的马路,挺直而整洁。来往行人不多,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也许是热带的关系吧,这里大小房屋的墙都是米黄色的,栏杆是白色的,百叶窗是翠绿色的,在阳光照射下,显得非常柔和,非常美观。这时,种植在路边的椰子树、木瓜树、香蕉树的叶子都变成了深褐色,那一串串即将成熟的香蕉,压歪了枝头,从宽大的叶子中倒垂下来。
海防市横卧在北部湾边。还在很早很早以前,当这里刚刚形成陆地的时候,勤劳的越南人民就来到这里,砍伐了成片的海树,以捕鱼、晒盐为生,建设了自己的城镇。九十年前,法帝国主义者第一次踏上了这块土地,凭仗着战舰、大炮,蛮横地宣布自己为城市的主人。从此,海防市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岁月。法国殖民者把海防市变成了掠夺越南北方的典型的殖民地城市。每年出入海防市码头的海轮达四百多艘,运走了大量的矿石、木材以及其他工业原料和农产品。城里有个很大的水泥厂,每年生产数十万吨水泥,但市区却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马路;海防市出产丰富的椰子油,但市民却没有肥皂、牙膏用;甚至连火柴、钮扣之类日用品都要依赖进口。帝国主义对海防市人民的统治是极其残酷的。城里有一条沿江大道,全长不过五公里,殖民者在这里设立了几十个集中营和监牢,人们都把这条大道称为“血路”。一九五五年法帝国主义撤走时,海防市又一次遭到了洗劫。仅有的几个工厂、学校和医院的设备全部被搬走了。街道被成堆的垃圾所阻塞。所有公共建筑的家具,甚至连电灯装置都被运走了。港口码头也被破坏了。失业和饥饿的阴云笼罩着全城。
和平恢复后,越南人民重建了海防市。今天,这个城市的人口已增至二十万,成为越南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海上门户了。整个城市沿着禁门江两端伸延。市区建设得非常经济,非生产性的建设很少。市委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我们,城市的积累绝大部分都用于生产建设。目前,全市已建起了八十多个工厂企业,全市工人已从一九五五年的五千人增至目前的七万多人。今天,海防市各工厂生产着过去越南北方从未生产过的产品:各种机器机床、发电设备、水泵、印刷机、化工原料、玻璃、塑料、毛线等等。不论在城市或者在农村,也不论在山区或者建设工地,到处都可以见到标着“海防市出品”的产品。就是拿当年的“血路”来说吧,殖民统治时期的遗迹一点也看不到了,现在它已变成为宽阔的大马路,路边是新建的工厂:造船厂、玻璃厂、搪瓷厂、化工厂等,一个紧挨着一个。衔接北部湾的禁门江广阔平静,江面上浮着一艘艘万吨海轮。海防市在人民政权年代里重放光明,这个城市在越南北方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
到海防市访问的客人都会被介绍去看看水泥厂的。因为它不仅是海防市数一数二的大企业,而且通过这个工厂,可以了解到殖民主义者无耻剥削越南人民的一个侧面;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越南工人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出发到水泥厂去。水泥厂建立在城市边缘的江湾旁边。来到工厂后,我们先被领到工厂办公处二楼会议室。从二楼的窗口放眼望去,厂房景物一览无遗,远处高大厂房之上一片浓烟滚滚,许许多多管道连结着各个车间,一辆辆卡车载运着包装好了的水泥奔驰而过。
工厂党委书记接见了我们,他大概有四十岁上下,穿一套黄卡嘰衣服,朴实谦逊。他在二十岁时进水泥厂当徒工,后来因参加罢工斗争而被捕。一九四五年从殖民者的集中营里逃出来后,加入人民军。和平恢复后,党派他重返工厂工作。所以他对工厂过去的情况特别熟悉。他首先给我们谈了一些工厂历史:海防水泥厂是一八九二年法国资本家雇用廉价的劳动力修建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水泥的军需量日益增加,殖民者扩建工厂,残酷剥削工人,趁此大发战争财。法国资本家从这个工厂搜括的利润就达四亿多法郎。当时,工人生活非常贫困,住的是草棚,一天工作十四小时,工资只有十三分钱,连吃饭都不够。面临着殖民者的重重压迫,水泥厂工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连续举行过多次震撼越南北方的大罢工,获得了很大的胜利。一九五五年水泥厂也因遭到严重破坏而完全停工了。殖民者预言,三年之内,这个工厂再也不可能出产一吨水泥了。
离开会议室,我们到工厂现场去参观。虽然厂房大部分是旧有的,但是许多设备是全新的。我们来到工厂的心脏——烘炉车间,粗大的搅拌烘炉,有规则地转动着,发出阵阵轰鸣。这些烘炉原来设计是日产二百二十八吨水泥,后来工人们打破迷信,改进技术,把产量提高到了三百五十吨。工厂同志还告诉我,今年这个车间的烘炉需要进行检修,但是厂里新的耐火砖一块也没有,眼看就要影响生产。烘炉车间的工人们集体想办法,他们在工余时间里,寻找废旧的耐火砖,把它压成小块,磨成粉末,加上水泥,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制成了新的耐火砖,及时保证了烘炉的检修和正常生产。离开烘炉车间,我们走进水泥包装车间。这里有一排自动化的输送带,不到半秒钟,一袋水泥就滑下来了。
近年来,水泥厂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那些老殖民主义者预言,越南工人不会管理水泥厂生产;尽管那些新殖民主义者,今天武装霸占着越南南方,整天在做“北进”的美梦,但是,越南北方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以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海防市水泥厂的生产发展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越南工人不是在三年而是在六个月内就恢复了水泥厂的生产,并且出色地管好了工厂。目前,这个厂的产量已超过了殖民统治时期的最高年产量。一九六二年生产了四十五万五千吨优质水泥,其中有五分之四供应了北方的建设需要。新的两座大型烘炉正在加紧施工中,预计一九六三年的产量可达到七十万吨。
党委书记还领我们参观了工厂新建的工人住宅区。新住宅都是三层楼房,非常整洁。党委书记说:“这样的工人住宅已建成了六百间,现在还在继续修建新的住宅。”
海防市也是越南北方重要的海上门户。越南民主共和国通过这个港口,与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正常的经济联系。一天下午,我们到码头去访问。我们站在码头指挥台上,扶着栏杆眺望着禁门江江面。我们的眼底是一千多米长的码头,五艘大海轮雁翎般地排列着。从海轮旗杆上飘扬着的旗帜可以看出,它们是来自中国、苏联、波兰、挪威、瑞典等国的。在那远处蔚蓝色的江面上,停泊着几艘等待进港的海轮。这时,码头上一片繁忙景象:高大的吊车正挥动着强有力的铁臂,把矿石装到船里;另一边正在从船上卸下整箱的机器和设备。
今天的海防市码头,接待着来自世界三十二个国家的船只。当然,重要的不仅在于来往国家船只的数量增多,而且今天的码头,完全反映了越南北方独立自主的经济和繁荣昌盛的建设景象。法帝国主义统治海防的年代,这个港口码头从来不是为了人民的需要而服务的,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殖民主义者的钱袋,为了掠夺越南丰富的资源和人民的劳动果实。那时,通过这个码头的出口与进口的比例是十与一之比,现在这里的进出口是平衡的、相等的。以往进口的是供殖民者需要的消费品,今天进口的是机器、设备和工业原料。我们在码头上看见,刚从中国大连化工厂运来的巨大的冷却塔和成套机器设备。码头党委书记笑着对我们说:“我们的码头是越中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具体体现者。”这时,从我国驶来的“南海号”海轮正在靠岸……
傍晚时分,海防市的街头非常热闹。北部湾吹来的阵阵海风驱散了白日的酷热。有的人到公园里去休息;有的人在街心花园边的小茶桌旁,沏上一杯香喷喷的鲜叶绿茶,乘凉聊天。月下的禁门江,披上了一层蒙蒙的银光。沿江的灯火像结成一串一串的珍珠。江水轻拍着堤岸,像一支唱不完的歌,歌颂这新生的城市,欢乐的生活。
(附图片)
海防市水泥厂新建的整洁的工人住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