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月3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确定当前任务
增强民族团结 发展各项建设
新华社呼和浩特三十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最近举行了民族工作会议。会议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依照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和一九六二年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的精神,检查了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总结了民族工作的经验,并且讨论了当前的民族工作任务。
各族代表在会上兴奋地回顾了自治区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指出,在十五年中,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逐步推行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现了蒙古民族数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统一的区域自治;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蓬勃的发展。各族代表满意地谈到,一九五八年以来,在三面红旗的指引下,自治区的各项建设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自治区的农村牧区已经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社会主义经济已占绝对优势。钢铁工业、森林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并且新建和发展了有色金属、化学、建筑、机械制造、煤炭、电力等基本工业部门,发展了毛纺、乳品、皮革等轻工业。十五年来,粮食、大豆的平均年产量,比一九四六年的产量增加近百分之八十,现有的牲畜总头数比自治区成立时增加了二点七倍。高等院校从无到有,建立了内蒙古大学、医学院、农牧学院、工学院、林学院、师范学院等。蒙古族和区内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由解放前的急剧下降趋势,改变为逐步上升。蒙古族人口由一九四七年的八十三万多人增长到一九六一年的一百二十多万人,区内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由近九万人增长到十八万多人。现在,自治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形成和发展了,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并为各民族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会议认为,自治区在这十五年中的翻天复地的变化,充分说明党中央和毛主席制定的民族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政策。根据自治区十五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一条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在一切工作中必须坚决遵循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包括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并在执行中注意结合内蒙古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
会议着重指出,由于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由于民族差别存在的长期性,民族问题的彻底解决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会议还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随着国家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各民族都将得到高度的发展和繁荣。因此,为了真正解决自治区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就必须坚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彻底胜利而奋斗。会议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在党和国家集中统一的领导下,进一步发展自治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经常警惕和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加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巩固我们伟大祖国的统一。
会议认为,在十五年内,使自治区原来处于贫弱、落后、被分割统治状态的蒙古民族和区内其他少数民族,取得了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这是同自治区的干部工作分不开的。十五年来自治区认真执行了党的干部政策,照顾到民族和地区特点,既培养、提拔了大批蒙古族和区内少数民族干部和专门人材,也培养、提拔了大量的汉族干部和专门人材,同时注意了对这些干部的教育提高工作。会议还认为,自治区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自治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会议确定了当前自治区民族工作的任务,并号召全区各族人民,努力增产节约,从各方面支援农牧业生产,争取今年农牧业丰收,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各族代表在会议上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对这几年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某些新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并且研究了在正确处理农牧关系、加强民族文教卫生工作、加强民族贸易等工作中,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措施。会议还特别指出,根据自治区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统筹安排和合理规划农牧业生产,正确发挥农牧业相互支援的作用,是加快农牧业发展和增强民族团结的一个极关重要的问题。在农业区必须执行“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济”的方针;在牧业区必须执行“以牧为主,结合畜牧业生产发展多种经济”的方针;在半农半牧区一般应当执行“以牧为主,全面规划,保护牧场,因地种植,农牧林结合,发展多种经济”的方针。
这次会议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最近在呼和浩特召开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在会上讲了话。出席会议的代表包括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民族,其中有部分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政协地方组织的委员、宗教界人士及其他爱国的民主人士,还有自治区各级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等。


第2版()
专栏:

更好一些
新华社驻武汉记者
当农民表示满意的时候
在湖北省县委书记会议上,在农业局长会议上,或者在农村,记者经常听到一个同样的呼声:要“六至八”!要多生产“六至八”!多支援“六至八”!
“六至八”,是湖北人对湖北柴油机厂生产的六至八马力柴油机最亲昵的简称。这种小型柴油机,三个人就能抬着它到各处抽水抗旱。它售价又低,生产队买得起,所以湖北的农民很喜欢它。
然而,当我们一月初访问湖北柴油机厂的时候,朱成春厂长对我们说:“你们说农民兄弟为什么喜欢‘六至八’?这是矮子当中选长人啦!我们眼下拿不出更多更好的机器,所以就选中了它!”
他拿出设计资料说,按设计规定,每马力每小时耗油量达到二百零五克,才能算是二等品,他们这种小型柴油机比二等品的耗油量还多十八克。有一些主要部件也容易磨损,没有达到二等品的水平。他认为,一步登天当然困难,但总应该使产品的质量更好一些。从去年年底,全体职工就抱着这种愿望行动起来了。厂长、技术人员和几十名老工人一起,将小型柴油机的四百多个零件,一个一个地检验,提出改进质量的方案。到我们这次访问时,看见工厂检验室里有一台经过初步改进的小型柴油机正在开动,技术人员为它进行了科学检验。检验的记录表明:部件磨损程度比过去减少;每马力耗油量降低五克;制造成本降低百分之六。改进还在继续着。
一个还没有被群众察觉的问题
有一次,武汉机械厂的工程师李继泉和技术员吕景模到孝感等地的农村,了解本厂生产的水泵的使用情况。他们所到之处,看到水泵被小型柴油机带着,哗哗地喷出水柱。围着观看的农民们伸出大拇指夸说柴油机的好处,或者议论它的售价,而对水泵却不大注意。李继泉和吕景模每逢遇到这种场合,总是反复询问:“水泵好用不好用?”说来也怪,农民的回答几乎是一个样的:“好!出水就好!”
开始,他们还为本厂能作出农民兄弟满意的水泵,满心高兴。后来,他们走的地方多了,看的多了,也就对这个回答有了怀疑。
在平原和山区,他们看到大都是用本厂生产的六吋小口径的高扬程水泵。这种水泵可以把水抽到八至十一米高,适于山区丘陵地区排灌用,而平原地区用这种水泵是否合理的问题,在农村机械少,不能比较的情况下,还没有引起农民注意。所以农民只好说:“好!出水就好。”
可是李继泉和吕景模看出了问题。他们算了一下:他们生产的这种小口径高扬程水泵,用它把水提高八至十一米,浇灌高坡上的田,三四小时浇一亩,在那些不需要把水扬得那么高的平原地区,也是三四小时灌一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动力浪费掉了。湖北省有辽阔的江汉平原,要是把平原湖泊地区用这种水泵而浪费掉的动力都利用起来,该起多大的作用啊!
账算清了,他们思想上也吃了一惊。过去党一再号召下乡的机械要配套,他们以为只要水泵能配着动力机下乡,就算配套了。他们这时才领会到:配套不仅要有“机”有“泵”,而且平原、丘陵、山区需要的水泵扬程有高有低,水泵的口径也应有大有小,不然就会是“大牛拉小车”,白白浪费一部分动力。
一定要把浪费的动力拿回来!李继泉和吕景模把这个想法向工厂领导上汇报以后,工厂立刻决定,由他们来设计一种大口径低扬程的水泵,在一九六三年大量生产,供平原地区使用。
李继泉和吕景模翻了所能找到的有关的技术资料,不是扬程高流量小,就是扬程、流量虽然合适,却又和小动力机不配套,总是不中意,为了使平原地区在春灌期间就能用上理想的水泵,他们就同时给浙江、本溪、长沙等地的兄弟厂写信,要来了大量的资料。他们终于用浙江的资料,设计出扬程四到六米、口径为十吋的水泵。这种水泵用同样大的柴油机带动,在平原地区使用,两个多小时就能浇一亩田。
第一台这种水泵已经试制成功。目前工厂正准备同水利部门签订合同,大量生产。
让农民喜来笑去
应当说,长江配件厂支援农村的工作是做得不错的。当小型柴油机在各地农村使用开来的时候,他们就专门制造这种柴油机的配件,产品质量得到普遍的好评;他们同时还抽出一定力量,帮助农民修理动力机。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个修理业务上。有一次,新洲县阳逻农业机械站送来两台六十马力的柴油机,这两台机器破损很大,而需要修的某些部件的精密度要求又高。工厂办理接修手续的同志一看就有点为难:不接修吧,说不出口;接修吧,又没有这种配件。怎么办?他向来人提出一个办法:没有的配件由顾主自备。
来人一听说接修,马上就放下机器,到市里去购买配件。跑了几天,没有买齐全,又赶回新洲县去找。这样,他们在武汉—新洲间往返好几趟,花了好长时间,花了不少钱,配件仍然配不齐。
眼看着机器躺在厂里不能动。送修机器的人发了急,气呼呼地给厂里提了个意见:像你们这样修理,还算什么支援农业?
这件事震动了工厂全体职工。他们想:的确,自己支援农业,修理机器,怎么能要送修的人自找配件呢?厂里立即告诉阳逻农机站的人:“你们不要再找配件,停些时来取货就行了。”
工厂设法自制了配件,不久,两台整旧如新的机器又回到了农村。从此,工厂为农业服务的工作做得更好了。对于那种最麻烦的修修补补的工作,他们的要求是:让农民喜来笑去。


第2版()
专栏:

上海妇女举行春节联欢晚会
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到会同大家欢聚
新华社上海三十日电 上海市各界妇女一千多人今天晚上欢聚一堂,举行春节联欢晚会。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邓颖超等出席了联欢会,和各界妇女一起欢度春节。
当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主任关建等陪同步入会场时,大家热烈鼓掌。
关建宣布晚会开始。她说,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来出席我们的晚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让我们全体妇女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鼓足干劲,奋发图强,在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邓颖超同志向大家热烈祝贺春节愉快,身体健康。她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工作学习双进步;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更好地发挥妇女的积极性,坚持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希望上海各界妇女加强团结,和上海人民一起,在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一九六三年的任务中,作出出色的贡献,取得新的成就。
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同志以及出席今天联欢会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曹荻秋、魏文伯、马天水,书记处候补书记刘述周,上海市副市长石英、宋日昌、宋季文、李干成、张承宗、赵祖康、胡厥文,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同各界妇女一起欣赏了上海文艺工作者演出的精彩节目。
二十九日上午,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邓颖超由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陪同,和上海各界妇女代表及妇女工作者六十多人会见,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邓颖超同志鼓励大家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联系实际,深入群众,不断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把妇女工作做得更广更深。


第2版()
专栏:

淮北各盐场增产芒硝
据新华社南京三十日电 隆冬时节是生产芒硝的好季节。江苏淮北地区连云港、滨海、灌云、干榆等盐场职工,冒着严寒生产芒硝。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一月十五日,已产芒硝八千多吨,超额百分之二完成本年度产硝计划。冬末春初,河道解冻,这些芒硝就可以源源运出,供应各地。
芒硝的化学名字叫硫酸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染料、肥皂、造纸、玻璃、医药等工业都要用它。芒硝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硝,又称土碱,在我国内蒙古河套地区和陕西等地的盐湖里出产;另一种芒硝是一定浓度的卤水,在摄氏零下六度以下的低温中析出的,当气温回升到摄氏零度以上时,在盐池里的芒硝又将溶解成卤水。因此,生产这种芒硝必须在十二月到次年二月这个期间进行,大量生产的时间只有“小寒”“大寒”前后二十多天。
这个冬季,江苏淮北地区一度连阴多雨,给制硝准备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是盐场职工只要有好天气,就全力提制高浓度的卤水。
生产芒硝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国家今年供应了盐场职工较多的棉手套、胶鞋等劳动保护用具,又多方照顾职工生活,支持芒硝生产。


第2版()
专栏:

不仅是严格遵守制度
本报记者 宋琤
过冬的用煤运来了。山西翼城县南梁公社庄里大队的社员们高高兴兴地你三千他两千的往家里担煤,有些干部白天忙着下地,晚上又忙着工作,没功夫担煤。社员们挑起担子就给他们往家里送。有些干部家里劳动力少,吃水困难,住得近的社员常常三担两担地把水给倒在缸里。有一次,大队支部书记徐鸿昌带病到地里检查生产,一下子晕倒在一块地边上。在附近干活的社员都围了上来,这个捶腿,那个揉胸。徐鸿昌醒来后,大家把他搀扶着送回家去,今天这个去看,明天那个去问,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
在庄里大队住上一阵以后,我们发现群众、干部之间的这种亲切融洽的关系来得并不容易,不仅是因为庄里大队支部和徐鸿昌生产领导得好,全大队年年增产;也不仅是因为他们体贴入微地关心群众生活,还因为徐鸿昌和大队的主要干部能够大公无私和群众同甘共苦,支部一刻也不放松反对个别干部特殊化占小便宜的不良倾向,坚决地维护群众利益。
徐鸿昌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年春节,队里给社员榨了油。分油的时候,干部忙着帮管分配的同志收条子、收钱。等到干部领油的时候,社员们已经都走了。徐鸿昌一看没有社员在场,就建议大家今天先不领油。有些干部因为急着准备过节,心里颇不以为然。徐鸿昌耐心地向大家解释,既然队里规定过群众不在场干部不单独分东西,还是按制度办事好。大家同意了,有些人提着空瓶子要走。徐鸿昌又把大家拦住了:油既不分,瓶子最好也不要带走,你今天提走的是空瓶子,别人可并不知道。明天大家又提着瓶子来领油,有些人不明真相,还以为干部领了双份呢!
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份谨小慎微呢?徐鸿昌说,一点也不,他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制度和制度的由来。
在办社的头几年,分配工作中曾经惹起过不少误会。有几次干部们把坏粮食分了,把好粮食留给了群众,结果却传起了流言,说干部先把好粮食分了,或者是把好粮留给自己了!徐鸿昌从许多小事上发现,群众在默默地监督着干部,考验着干部。
在办社的头几年,社员们检举了当时的会计员的严重贪污行为,接着又检举了当时的副业队长的贪污。这两个人都被政府依法判处了徒刑。
这些事情在徐鸿昌的思想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徐鸿昌这个老民兵英雄从当民兵的时候起,就从不贪小便宜侵犯群众利益。土地改革的时候,他斗争在前,分果实在后,大多数贫雇农都分到了好房子,他分的却是两孔破窑洞。合作化以后,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决不可因为贪图便宜而影响党的威信,影响集体事业的发展和巩固。分钱分东西,他从不多拿多占半两一分;队里来了客人,他从不陪客吃饭;瓜田李下,没事从来不去;到省委、地委开会,走的时候要先在队里借上路费,开会回来,常常不进家门就先把领导机关发给的路费送还给队里。社员们一致称赞:“人家徐鸿昌称得起大公无私”。而到这些贪污案件被揭发以后,群众却责备起徐鸿昌来了:“你只管自己大公无私,可是,光你一个人好能顶多大事?别人还不是悄悄地把队里的东西弄走了!你光抓生产,不注意财务,生产下多少,能顶住别人捣腾啊!”群众责备得对,打中了徐鸿昌的要害。他开始严肃地对待这些问题了。
怎么办?首先需要建立严格的制度。
鉴于过去的经验教训,大家决定:干部一定要和群众同分配,不要在前,也不要在后,群众不在场,干部决不从队里往家里拿东西。分配工作一定要在群众的严格监督下进行,除了社员代表,各生产队都选出一个耿直敢说话的社员做公正人(也就是监察员)。各队分配粮食、蔬菜,都请外队的社员掌秤。确定干部的补贴工分,要经过群众讨论,年终,还要经过社员大会复评,按照干部实际工作情况或加或减。粮食和各种物资入仓入库,都要经过社员代表过目……。一套比较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物资管理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了。
光有制度还不行,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
执行制度要比制定制度困难多少倍。徐鸿昌认定,破坏制度常常是从干部开始。干部要是不执行制度,有了制度也没有用处。因此,他首先严格要求自己。附近的绛县下柏村举行物资交流大会,队里交给徐鸿昌几百块钱去买农具。他在会上看到一种雨衣,很想买一件,一看,自己带的钱不够,只好作罢。同来的社员说:“队里带的钱不是没用完吗,先垫上几块,回去就还上,还不是一样。”徐鸿昌想想,队里定下制度私人不许借用和挪用公款,挪用几块钱,虽然回家就能还上,看起来没啥,可总算违反制度,自己开了这个头,以后就不好办了,再说,来赶会的社员很多,谁不想多买点东西,要是别人也都来借,怎么办呢?徐鸿昌决定不挪用队里的钱。第二天又跑去一趟,买了雨衣。
他同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属。去年割麦的时候,队里宣布了社员拾麦子要交到队里。他的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没听清楚,把拾的麦子拿回家去了。徐鸿昌立即让老太太把麦子交到队里,同时在群众大会上作了自我批评。
维持制度的严肃性,要靠干部的自觉,也要靠群众的监督。个别干部有时还想灵活一下,给自己找点方便和便宜。有些人则因为自己并不存心讨便宜而不大注意制度规定的某些手续。徐鸿昌在这些地方从不马虎,一发现问题,就提醒大家注意自觉遵守制度。他认为在这方面只要开上一个小口子,口子便会越撑越大。因此,对于群众的任何实事求是的批评和揭发,支部都大力支持。哪怕是三五个工分的事,只要群众提出了,支部就一定要查清事实,打通干部的思想,而后订正工分,多记工分的人还要向群众做检讨。
是不是只要求干部遵守制度就够了?
一九六一年,大队租了运输公司的汽车给社员们拉过冬用煤。队里的干部和司机相处得熟了,司机们每次给队里的干部另外捎上两袋煤,不要运费。这样,干部用的煤就比群众的便宜了许多。公正人崔宝孩找徐鸿昌提出了质问:干部烧的煤为啥就比群众便宜,徐鸿昌原来并不知道这件事,弄清原委以后,就召开支委会,主持这件事的两三个干部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对,他们说:这是司机和我们的交情,队里和社员并没有吃亏。徐鸿昌说:“司机为什么光和干部有交情,队里不租汽车,你能烧便宜煤吗?每车既能多拉两袋,为什么不能多给大家拉上点?司机给大家多捎了,给队里运的煤斤数就不足,怎能说大家不受影响。”支委会争吵了好久,大家的认识才一致了,决定把这一部分煤都交到队里,统一分担运费。制度并不能把一切问题都规定在内。像这一类的事情,它并不违反那一项制度,实质上却是干部利用职权占便宜。庄里大队支部对大家的要求并不只于执行制度,对一切利用职权侵犯集体利益的行为,支部都要支持群众的批评,进行严肃的斗争。
严格遵守制度,不利用职权多拿多占,是不是就够了?在庄里大队,干部们仅只这样还是不够的,支部和徐鸿昌对自己和大家提出更高的要求。又是一次运煤的问题:队里本来安排了给社员运煤的事情,后来因为赶着犁地,把运煤的事情往后拖了。不巧天突然冷了起来。多数社员家里存煤不多,不能生火取暖。有些人不免有些埋怨。徐鸿昌从外边开会回来,发现了群众有意见,一边督促队里赶快安排人力畜力拉煤,向社员检讨工作上的疏忽;一面向干部提出建议:大多数社员一天不能生火取暖,干部家里有煤也不要生火。个别干部不大同意这个意见,认为,干部不生火,群众也暖和不了,再说,干部家的煤都是过去存下的,也没有比社员先买,何苦要陪着受冻。徐鸿昌耐心地劝说这些同志:干部自己家里生着火,就不容易体会到没火烤的困难,拉煤的事情就不容易抓紧;社员们没火烤本来就不高兴,看到干部家里生着火,就更要埋怨,干部群众之间就容易有隔阂。结果家里有存煤的干部大多想通了这个道理。这一年,附近的煤矿因为还有其他任务,对群众的取暖用煤供应不太充分。徐鸿昌自己房子里就一直到春节才生上火。这虽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它却使干部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
公正人崔宝孩老大爷告诉我们:前几年我净给干部提意见;这几年给干部提得少了,给社员们提得多了。”老社员秦都丰谈到队里的干部时说:干部靠得住,社员闹生产的心劲就大”。这话一点不错。干部大公无私和群众同甘共苦,在庄里大队已经成了发展和巩固集体经济的一块重要的基石。


第2版()
专栏:

守卫边疆
海上巡逻 高一鸣摄
边防哨所 李夫培摄
军民并肩守海防 袁家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