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刻削之道
陈东华
我坐在一个朋友家的书室里,面对着桌上亭亭玉立的爱神维纳斯雕像沉思。这用汉白玉琢的高达七厘米的雕像,是我朋友十多年前出师时的处女作。看,那俊美的前额,那柔和的线条,那窈窕的体态,那羞怯的情怀……,呵,我几乎快要承认这是一位美丽的女神!可惜,一瓣过于扁小的蒜头鼻子,却破坏了这尊艺术品的和谐与完美!我敢说,我见到的是一尊“瑕已掩瑜”的失败之作。将这样的作品仍然搁在流睇可及的案头,实在是不太合适。就为这,我不止一次向朋友建议,要他将它换个地方。可是,我那朋友竟出奇的固执,并且说:“鼻子扁小事小,吸取教训事大,为了不重蹈复辙,将它置于眼底。”随后又对我背起《韩非子》《说林》中的一段话: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至此,朋友的用心就不难理解了。我看着那瑕已掩瑜的雕像,再揣思那文中的意思,禁不住暗暗叫绝!的确,技艺精湛的雕刻家在雕琢玉石人像时,总是遵循着“留有余地”和“精雕细刻”的原则,他们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是的,这玉石雕琢不比旁的工作,假使“万一”一刀把鼻子多削去一块,眼睛开大了一圈,这便坏了事——鼻子特小,眼睛奇大,完全失去了人身像的正常比例。碰到这种情况,即使身怀绝技,有镂月裁云本领的艺术大师,也无可奈何。于是,在雕刻实践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便总结出了“留有余地”这条宝贵的经验;“鼻莫如大,目莫如小”之说只不过是簇锦中的一斑而已。先琢个“留有余地”的“毛坯”,这也算是试验,它给下一步那匠心独运、精雕细刻的创造性劳动,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我从雕琢玉石又联想到理发、裁衣以至于其他。通常,理发师在为顾客理发时,也先用电夹剪
“作”个“毛坯”,然后再用手剪子一下一下地精修细剪,绝不大刀阔斧一砍了事的。其他如做鞋、裁衣和砌墙基动土等等,也都莫不如此。
世界上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河流,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更是五光十色、气象万千,许多事情都比雕刻家、理发师和缝纫师们所能碰到的情况复杂得多。“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注)。我们进行工作的时候,有时图省事、怕麻烦,或者由于没有“留有余地”,使工作造成了损失。关于这一点,我那朋友在雕像鼻子上一刀铸成大错的教训,是发人深思的。看来,鼻莫如大、目莫如小的“刻削之道”,倒是足以为训的。
〔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二年第二版,第一九○页


第6版()
专栏:影评

心花怒放
——看北影新片《锦上添花》
杨眉
《锦上添花》,多么绚丽多采的片名!看了这个电影之后,感到它的内容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这四个字的含意。那把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的思想内容,那一个个认真、爽朗,又各有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再加上那些不时出现的清新活泼的情节和一些巧妙别致的导演手法,使观众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会不断地纵情欢笑,失声大笑,会心微笑……但是,观众所得到的,绝不是仅仅笑料而已,而是和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快乐地经历了一个小火车站上的如花似锦的生活,并且从这种沸腾的生活中得到启发教育。我们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放声欢笑之后,禁不住要冷静下来思索:像这样的车站,全国不知有多少!成千上万的铁路员工,在这些偏远的地方坚守岗位,辛勤地劳动着……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像这种新型的人,全国又不知有多少!你看那“替大伙想得多,为自个儿想得少”的“老解决”,“办事讲究准确,一步一个脚印”的“老怀表”,热心肠的“秦广播”,爱动脑筋、一心想为集体办好事而废寝忘食的“小发明”,和决心加强锻炼、作好接班人的段志高……不是都像一张张熟悉的脸活跃在我们左右么?在我们周围的这些“熟悉的陌生人”,也许没有“老解决”、“老怀表”、“小发明”之类的诨名;或许他们并不是在车站上工作,但是,正因为他们分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和各种不同的岗位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得以一浪接一浪地胜利地进行。影片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数不清的新英雄人物,概括地描绘了几个突出的形象。
现在不会有人怀疑可以采用引逗观众发笑的喜剧手法来歌颂正面人物了。问题在于在这类抒情喜剧里,怎样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吸取有益的笑料进行夸张,和用什么样的笑来激发观众的高尚情操。我觉得,影片《锦上添花》的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一次值得赞许的探索。
《锦上添花》里有几场妙趣横生,不断引人发笑的戏,但是它们不是为笑而笑,却是让观众在欢笑声中,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新社会的本质,和愈益热爱我们所献身的事业。我们在笑“老怀表”处处不服老时,很自然地想到了他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片赤诚。当我们始而笑段志高在抬木头时唱出的歌子不合乎劳动号子的节拍,继而笑他终于在锻炼中成长,引吭高歌轻快地抬着电磙子的时候,必然联想到知识分子必须改造和有可能改造的问题。即使在朱铁英蒙头躺在床上,情急之中误踹了“老解决”的这场戏里,也让我们于笑声中看到了铁英和“小发明”姐弟二人的雄心壮志,理解到“老解决”对下级的亲切关怀。“老解决”、“秦广播”、“胖队长”三人两次互相追赶的一场戏,更是让观众在哄堂大笑中引起联翩浮想:“老解决”的公而忘私,“秦广播”的热心肠,胖队长的乐观爽朗,以及他们之间所表现的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是我们新社会的一个缩影。由于我们国家的确有着千万个像他们一样可爱的人,所以我们才能在愉快的笑声中赢得了锦上添花的幸福生活。
《锦上添花》达到了歌颂正面人物的目的,收到了喜剧的效果。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丰富的社会现实给影片作者提供了生活基础,另一方面也由于这部影片的编剧和导演比较巧妙而大胆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例如“三追三赶”的一场戏,作者刻意的渲染夸张,仍然使人感到真实可信。这是因为三人此时的相互追赶,是符合当时的规定情景的。在车站与公社之间水乳相融般的工农关系中,老站长与胖队长由友谊而倾心相爱,既是两人的心愿,也是人人乐于成全的美事。但是,老站长一向是个“公而忘私”的人,尤其是建立发电站这件事,又是他梦寐以求的,所以当他同胖队长接谈借用公社的电磙子时,竟至按捺不住自己的急切之情。“秦广播”本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对于老站长的婚姻大事,他比别人就更加关切。因此,当他隔墙听到老解决梦呓之中说到“要真能把它弄到手,那可就都齐啦”时,他便主观地认为“它”不是电磙子而是胖队长。而在胖队长方面,在平常的交往中她早已与老解决之间心心相印,当“秦广播”向她说起老解决已经吐露了对她的真情时,当然深信不疑。可是谁想到老解决还蒙在鼓里。所以当老解决与胖队长在小河边亭中相会时,一个是急急切切,要求马上同意(把电磙子交出来),一个是羞羞涩涩,以为老解决在向她求婚,以致忸怩地跑了开去。躲在一旁窥探动静的秦广播,一见情势不妙,拔腿就追……。接着,当胖队长恍然悟到“老解决”所要求答应的并不是他们的婚事,“老解决”兴高彩烈地跑回去要搬电磙子时,老解决、秦广播、胖队长又跑开了。秦广播想追回老解决,要他赶快向胖队长求婚;胖队长由于自尊心急于要去阻拦秦广播……这再一次追赶,也使人毫无穿凿附会之感。两次“三追三赶”,三个人几乎等距离地跑成一条直线的情景,不但使观众的欢快情绪达到了高潮,而且也使人感到银幕上的人物可爱可亲。影片作者大胆地运用了类似漫画式的夸张手法,突出了戏剧冲突的真实性,使影片中人物的性格与喜剧效果相得益彰。
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沸腾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新喜剧等待着作家们去发掘创作。尤其是在喜剧电影方面,观众对我们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有着十分殷切的期待。怎样创作表现新时代的、新生活的新喜剧,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当然,我们还不能说这《锦上添花》已经达到了完满无缺的境地,其中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描写段志高成长过程的这一条线就不如写“老解决”处处克己为人那一条线鲜明深刻。段志高遇到了狗熊,和一个携带活鸭的旅客企图蒙混上车的镜头,也多少令人产生累赘和突兀之感。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得出,影片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是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相当熟练的技巧来摄制这部影片的,使人感到创作人员在心花怒放,故事中的人物在心花怒放,因而观众也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和他们一起心花怒放!


第6版()
专栏:

“贺年片”
〔越南〕 润武
在年前的日子里,美吴集团在西贡—堤岸紧张起来了。公安队、密探搜捕了成百人。正规军、警察、公安队、密探和“共和青年”互相配合,在各个路口不分昼夜地警戒着。西贡—堤岸市长又下令禁止在城市燃点爆竹。
美吴集团的头子们命令他们的喽啰:在过年期间要严格执行防止“解放阵线”影响的一切措施。他们估计,西贡—堤岸人民在除夕将会有反对美吴集团的活动,所以早就准备好了对付这一夜的特别计划。
但是,二十八日夜间和二十九日天快亮的时候,早于美吴集团的估计,就在西贡—堤岸的中心,突然响起了一连串巨大的爆竹声。于是,警车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警笛从各个路口响了起来,和马路上成千名警察刺耳的哨声混在一起。军事巡查车和警察、公安队、密探的车辆一直朝着市中心冲去。把守马路的公安队、警察和“共和青年”也奉命要紧紧包围市中心区。
所有市中心区的居民都紧紧地关上大门,一声不响地坐在家里。这时其它区的居民就都涌到街上来,一边跑一边互相转告着“快,快,快完了”。路上有许多骑自行车、乘出租汽车、乘三轮车的人,和坦然地从容步行的人。但一当这些人走过并挤进人群的时候,就从空中像蝴蝶样飞下来一叠叠的传单。人们兴奋地呼喊着,争看着并且互相传递着。
有些人,刚一开门就高兴地叫了起来:传单早已别在门上了。
在无比欢欣的热烈气氛中,忽然又在许多地区响起了一阵阵爆竹声。人们急忙把传单藏在身上,并且相告说:“算了,快回家去,咱区和外区响炮了,该轮到中心区了!让中心区的人们高高兴兴地迎春吧!”
人们跑回家,紧紧关上大门。警察车的警笛声和哨声又嘈杂地响了起来。公安队、警察、密探、“共和青年”等等,又一群群地、气喘吁吁地、慌里慌张地从中心区喧嚣着向其它区和郊区跑去。
中心区的人们又开了门跑到街上来,喜笑颜开地相互传告着:“轮到咱区了。”传单又飞下来,大家又争先恐后地把“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新年祝词接到手里。
除夕之夜来到了。由于昨天可怜的失败而疯狂了的美吴集团又给他们的喽啰下令,增加巡查队,重新安排计划,避免前几天的狼狈状态重演。但是,就在成千名警察、公安队、密探咕咕噜噜在大街上跑着的时候,他们没想到,在每一家里,在紧紧关闭着的大门后面,西贡—堤岸的人民正在用另一种方式迎接着新春:除夕之夜,全家聚集在灯光下,家里一个人秘密地取出传单,慢慢地、一句一行地读着“新年祝词”:“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衷心地祝英勇的胡志明城的人民在新的一年里,在推翻美吴集团统治的斗争中取得更多、更辉煌的成就。
大家兴高采烈地谈着:“美吴集团不许放爆竹,但爆竹仍旧放着,传单仍旧纷纷飞来。现在又读到了‘解放阵线’的新年祝词,听着迎接春天斗争的爆竹声,心里真高兴得就像重新见到了光明。”
元旦早晨,人们去探访自己的亲戚、朋友。今年第一句秘密而亲切的新年问候是:“怎样,收到贺年片了吗?”对方也高兴地答道:“收到了,收到了,就在大年三十晚上全家还一直在读那张贺年片呢!”接着又是一阵传统的新年祝愿。
在西贡—堤岸的一个家庭里,元旦清晨就有朋友来“冲喜”(注)。这位朋友刚迈进大门就笑着说:
“和咱们约定的完全一样,新年我第一个来给你‘冲喜’。祝你今年……”
主人一边和朋友握手,一边笑逐颜开地说道:
“是啊,谢谢你,你是我们家第一个‘冲喜’的人。但今年我们已经有一个特别熟悉的人第一个来冲过喜了……得到他来‘冲喜’,保证今年万事顺利。”
主人又轻声向朋友问道:
“想来,你家里也同样吧!你一定也收到贺年片了吧!”
“怎么没有!一遍,再一遍,越读越觉得感人肺腑。”
接着,两个人一起笑着走进屋里。主人满怀兴致地对朋友说:
“来,为祝贺新春,为祝贺咱们的第一个‘冲喜’人,干一杯!”
〔冰谱译〕
(注)“冲喜”:或“冲年喜”,春节年初一头一个人来拜年,谓之冲年喜,旧迷信以为全年吉凶均决定于冲年喜的人。


第6版()
专栏:

雪天(二首)
雪花飞雪花飞,飞遍山山水水。老树挂银条,谷垛披白帏。万里大平川,盖层鸭绒被。鸭绒被,暖着冬苗睡。北风吹,大河起冰锥。社员心情急,早把春来催。大队院,闹起迎春会。姑娘忙选种,小伙忙运肥。队长笑指村边道,城里开来汽车队。雪花飞,笑声脆,今冬瑞雪深三尺,明秋大地放光辉。天外飞来爬犁队茫茫雪世界,北风阵阵吹。看不见车马跑,天外飞来爬犁队。爬犁队,雪原上飞。洒了一路喜悦,满载山里的野味。野猪胖,獐子肥,山鸭一大堆。老猎人,甩响鞭,银须肩头飞。
“雪里红”撒开蹄儿,千里行程一日归。来去似响箭,箭走声音回。木青 胡景芳


第6版()
专栏:

瑞雪迎春(木刻)王伟


第6版()
专栏:

“老解决”在给“胖队长”队里的牛治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