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蹲点试验和经验的推广
  洪彦林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①蹲点试验,总结经验,指导全面,是做到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最好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更加扎实。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个别到一般和一般到个别这两个循环往复地进行着的互相联结的过程的。蹲点试验就是这个过程的起点。我们总是先认识若干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然后进而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和规律。在认识了这种共同本质和规律,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以后,就可以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向着尚未深入研究过的或者新冒出来的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它的特殊的本质和特殊的规律,为解决各个新的具体问题创造条件。
蹲点试验是获取直接经验的途径,是领导干部系统地搜集第一手资料,据以作好领导工作的首要条件。领导干部需要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们既需要学习外地和别人的有用经验,还要经常阅读下级送来的报告和听取下级干部的汇报。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要从蹲点试验中获取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带有生动直观的性质,是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这些资料所反映的情况、经验和问题,不是凭空出现的孤立的抽象的东西,而是有根有据、有血有肉的,是最切实不过的现实的东西。蹲点试验提供充分的可能,让领导干部细致深入地考察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可以从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发现在领导机关中不易发现的问题,还可以对某些不甚了解的问题追根穷源,查明原委和症结所在。这样就可以把情况和问题摸清、摸透,就可以搜集到全面的系统的资料,而不只是搜集到一些片段的或个别方面的资料。总之,只有掌握这样的第一手的感性的直接资料,才可以引出问题、经验和规律,引出正确的思想,据以判明某种措施和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行之有效。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间接经验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都是经过别人不同程度的概括的。如果缺乏起码的直接经验,就不可能从别人那里取得任何有用的间接经验。如果没有直接经验作基础,对同类事物没有亲身的感受,就很难了解别人从丰富、具体、生动的现象中得出来的普遍性的结论,就可能抽象地、片面地理解这些结论,把它简单化。所以间接经验越是带有普遍性和概括性,就越需要有直接经验作基础。
蹲点试验不仅可以在周密了解基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找出执行某一项政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具体方法,而且可以通过反复的试验和实践,来检验原来的试验成果的正确性。正由于人们在实践中作用于客观事物,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才能找到客观事物的本质和隐匿着的各种因素。人们既能看到现象,又能看到本质,就不致被部分现象或假象所迷惑。实践的检验不是以主观认识同主观认识进行比较,而是以主观认识同有关客观对象发展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只有这种比较才能真正检验主观认识的正确与否。无论是感性认识或是理性认识的错误,都可以通过实践的检验而加以纠正。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越是经过多次反复的检验,这种检验越是带有广泛的群众性,就越具有客观真理的性质。
从事蹲点试验的目的,终究是为了取得执行政策的具体经验和具体方法,以指导和推动全面工作。那么,在蹲点试验中,通过政策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摸清了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找到执行某一项政策的经验和方法以后,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逐步推广,而不是一轰而起,立即全面地、整齐划一地推广。在推广时必须充分估计到推广这些经验的主客观条件。社会性的事物彼此间的差异,远比麻雀和麻雀之间的差异要复杂。这里既提出了选择具有较大的代表性的典型的任务,还提出了判明典型事物和非典型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别性的任务。即使条件大致相同的地区,工作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例如先进地区有落后环节,落后地区有先进因素,决不可等量齐观。蹲点试验中虽然总结出了一套经验,这些经验也是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性的东西,然而就更大的地区和范围来说,这种经验还是有局限性的,它的适用的范围是有限的。不但在总结经验的时候,要注意当时当地的背景和环境,而且在推广的时候,尤其要分析这些经验的特点和产生它的条件,多方面考虑在推广这些经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然后经过细致的比较和研究,决定哪些地区可以推广,哪些地区不宜推广,哪些地区应当在创造新的条件之后才能推广。因此,在蹲点试验取得成功经验以后,只能先在附近各方面条件比较接近的地区(在小范围内)首先试行推广。如果有必要把上述经验介绍给其它类型的、各方面条件相距较大的地区或单位,那还要再行蹲点试验。总之,一定要依照各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区别,当地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工作发展的特点,以及工作中的主要矛盾等情况,分期分批逐步进行试验和推广。
在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一定阶段上,由于客观事物本质尚未充分暴露,以及人们本身知识经验的限制,人们所得的认识必然是有限的。只有运用试验、总结、推广,再试验、总结、推广的办法,也就是说通过反复的实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逐步深入和完善起来。在第二次蹲点试验的过程中,由第一次蹲点所概括出来的理性认识在结合第二个基点的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复化为感性认识(一般又回到个别),然后又通过实践的检验再次总结和概括为更深刻一些的理性认识(个别又上升为一般)。依此类推。这样的试验——推广,再试验——再推广的过程,也就是物质向精神和精神向物质互相转化、飞跃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实践和认识全面结合的过程。不应当设想通过一次蹲点试验,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得出全面的完善的成熟的经验,就可以一次完成真理的认识,然后就可以把它拿来千篇一律地在所有地区进行推广。
分期分批推广试验成果之所以必要,还由于要向各种类型地区的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分别进行典型示范和说服协商的细致工作,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来接受这种试验的成果。就领导干部来说,对于原来的典型单位是有直接经验的,对于这个地区或单位的工作情况和特点已经摸熟了,可以提出具体指导的意见,而对其它具备不同条件和特点的地区或单位,还是没有摸清那里的情况和问题的,还是缺乏直接经验的。就其它地区或单位的基层干部来说,典型地区或单位的经验就并不是直接经验,而是间接经验了,对它的领会就没有对直接经验的领会那样地真切、丰富和具体了,再加上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如果不经过试验,他们不可能一下子通盘接受。如果简单地生搬硬套过来,由于各人接受程度不同,就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分歧,就可能由于不从实际出发而出现形式主义。这样就很可能把好事办坏。因此,领导干部在推广他的蹲点试验中所取得的经验的时候,除了仔细分析其它地区或单位的不同条件和特点之外,还要考虑当地基层干部能否接受这些经验,还要考虑在推广的过程中怎样取得那些地区或单位的直接经验,使它和典型经验相结合,据以进行具体指导。就是说,还要再次同当地基层干部一起进行蹲点试验,找出当地实际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只有采取这样的办法,才能创造丰富的适合不同地区或单位的经验,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真正的贯彻。列宁说过:“在细节方面,在地方特征方面,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方面,多样性不但不会破坏在主要的、根本的、本质的问题上的统一,反而会保证它的统一。”②
推广和典型试验不同,它是规模广阔的群众性的社会实践,试验成果的推广,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农作制度的改革为例,广大群众对于确实有利于增产的技术措施和先进经验,原是乐于接受的。但是农民有着悠久的传统的耕作习惯,加之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不完全相同,以及农业生产又有强烈的季节性,“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群众对于新的技术措施和先进经验的推广持慎重态度是很自然的。有许多时候,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实行改革的需要,但当地群众还缺乏觉悟和决心,那就要积极宣传,耐心等待,直到群众有了觉悟和决心之后,再去帮助他们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③群众对当地实际情况是了解得最清楚的,他们具有丰富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经验,只要他们认清某项改革的意义,他们就可能想出连当地干部都不易想出的有效办法来实现这种改革。所以我们不仅在进行典型试验的时候要注意集中群众的经验,在推广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集中群众的经验。单由上级采取一般号召或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广先进经验,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只有采取分期分批向群众典型示范和同群众充分协商的办法,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分期分批推广试验成果的办法,对于改进党委的领导作风有着极重要的意义。首先,分期分批推广先进经验,是稳妥扎实的工作方法,可以避免草率地全面铺开所可能带来的损失,使党对实际工作的领导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同志曾经反复指出:“必须注意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④。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中和土地改革工作中,都曾经采用分期分批、稳步地波浪式前进的办法,扩大一批,巩固一批,然后再扩大一批,再巩固一批。现在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运动,也应当采取同样的办法。正因为是分期分批进行推广,除典型试验之外,前一批推广对于后一批推广来说,仍然是一次试验,是一次比典型试验规模更大的试验;而后一次推广,则又是前一次推广后所总结起来的经验的检验。同时,也正由于分期分批推广,领导方面不仅对措施本身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刻,而且对于如何介绍、示范、推广的方法方面,也逐步积累了经验,这就使推广工作越作越有成效。
其次,分期分批推广先进经验的办法是细致、深入的工作方法。采取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各个地区或单位的实际工作的具体生动的指导,有利于按照各个地区或单位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不仅对于每一批中的一般单位要运用试验的成果来解决问题,而且对于每一批中的特殊单位尤其要通过具体分析来解决问题。在分期分批推广中,要使党的方针、政策、方案和措施真正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就要做一系列的深入细致的工作,需要反复地讲,反复地做,才能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真正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种分期分批,逐点前进,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的作法,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实际上却能够真正深入细致地摸透情况,发动群众和教育群众,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认真的贯彻,取得切切实实的成效。那种在取得初试成果之后立即一哄而起,全面铺开的作法,决不可能针对每一地区和单位的特点把问题解决得透彻,决不可能避免“夹生”现象,克服一般化和形式主义。
现在我们很多同志对于蹲点试验的认识较前更加明确了,下去蹲点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主要的问题是要把典型试验的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切实。只要大家充分发扬精雕细刻的工作作风,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各方面工作任务的完成,就会获得稳妥可靠的保证。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八九九页。
②《列宁全集》第二十六卷,第三八七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一一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二三二页。


第5版()
专栏:

  为尽快地增加我国工业产品品种而斗争
  李智盛
工业产品品种的问题,是现代工业建设中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世界工业发展的历史证明,哪个国家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也就不能够真正迅速地发展自己的工业经济。
现代工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的整体,它的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极密切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个工业部门不能离开那个工业部门,那个工业部门也不能离开这个工业部门。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是由产品和产品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任何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业产品,没有很多部门的很多产品的配合,是制造不出来的。以拖拉机这种机械产品为例。拖拉机在现代工业中,并不算什么复杂的高级产品,它的大小零件只有一万多个。但是,制造这些零件所需要的钢材,就有四五百种之多,其中有一般性能的钢材,也有特殊性能的合金钢材。假如冶金工业不能够生产和供应这样多品种的钢材,拖拉机工业是制造不出拖拉机来的。至于更复杂高级的产品,那就更不用说了。现代工业有些特别复杂和高级的工业产品,往往需要一个国家所有工业部门的成百上千个企业生产的几万种产品的配合,才能制造出来。如果这几万种产品缺少了几种,整个产品就组织不起来。
我们的党和国家根据现代工业生产的这种客观的特性,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起,就十分重视了尽快地发展各种工业产品品种的问题。在过去十多年中,我们不但建立和发展了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纺织工业、交通运输工业等等,并且尽一切努力,大大发展了各个工业部门的各种不同的产品。因此,我国工业产品的品种,每年都在成千成千地增加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机器设备的自给率为百分之五十五左右,钢材的自给率为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就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左右,钢材的自给率就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左右。
我国工业产品品种的迅速增加,对于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于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加的生产和生活需要,都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但是,同先进的工业国家比较起来,我国的工业在各方面都还是很落后的,尤其是在工业产品的品种方面更是如此。我国已经有的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日益增长着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比较起来,还是很不够的。因此,继续用一切努力,尽快地发展我国工业的产品品种,仍然是我国工业建设中一项十分重大的任务。
继续尽快地发展我国工业产品的品种,对于继续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我们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齐全的工业部门,能生产基本上能够满足自己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产品。要生产这么多品种的工业产品,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利用现有设备,提高技术水平,生产出更多品种的产品;建立新的工业部门,学习新的技术,生产新的工业产品;进行发明创造,创建新的工业门类,制造新产品。这三种方法,不管利用哪一种,都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有充分的技术准备。最重要的技术准备就是,有没有制造某种产品的技术能力。在没有这种技术能力的时候,哪一个办法也是不能利用的。
任何一种新的工业产品品种的出现,都凝结着新的技术成就。因此,增加新的工业产品品种的斗争,本质上就是提高技术水平的斗争。我们的新产品出现得越多,我们的技术水平就提高得越快,我们的技术力量就增长得越快。无疑的,这对促进我国工业技术攀登世界工业技术的高峰是极有利的。
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近十多年来,世界上科学技术有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出现了空前多的新的工业产品品种。拿有色金属的发展来说,二十世纪初期,在全世界六十四种有色金属中,生产和使用的只有二十种左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增加到了四十五种,目前则全部能够生产和使用了。再拿钢铁工业来说,据统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上只能生产几千种钢材,而现在则生产一万多种钢材;其中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耐磨和适应高速的高级优质合金钢材,则是近几年才生产出来的。又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上的机械产品大约只有一万多种,而现在则有两万多种,其中作为工业基本生产手段的机床就有两千多种。再如,据统计,一九六○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中,有百分之十是在一九五七年以后才出现的新产品。其中有些国家新产品在一般机器中占百分之十四,在飞机和船只中占百分之三十五,在化学工业产品中占百分之十六。这些情况说明,新产品的增加成为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主要标志。我国技术水平发展的快慢,和我们能否迅速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主要的标志也应当看我们能否更快更多地制造出新的工业产品。
尽快地增加我国工业产品品种,还能够使我国的现有工业充分地发挥它的潜在能力,为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新的工业产品。
在当前工业产品品种远不能满足我们需要的情况下,新的重要的工业产品品种的出现,会有力地推动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例如,衡量一万台机床的使用价值,不但要看数量,还要看这一万台机床有哪些品种。假如全部是只能作一般加工的普通机床,这是一回事;假如除了普通机床外,还有能适应各种加工需要的精密的、重型的、自动的机床,这又是另一回事。一万台普通机床,连一个普通的工厂也装备不起来,而一万台型号齐全的机床,则可以装备十个乃至几十个近代化的大工厂。又如,我们要制造某种高级的工业产品,需要五百吨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和适应高速的特殊性能的钢材,只有制造出这些钢材,才能制造出这种产品。假如没有这种钢材,纵然有一万吨其它钢材,也等于白费。在这种情况下,五百吨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和适应高速的钢材的作用,就远远超过了一万吨普通钢材的作用。
发展新的工业产品品种,还能够开辟一条更广阔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社会劳动的途径。因为一种新的工业产品品种,一般是比原有产品质量更好、寿命更长,或者是效率更高、作用更大,或者是经济节约、便宜合算,或者是上述几种优点兼而有之。拿提高产品质量来说,通常人们说提高产品质量,是就某种已有产品本身而言的。例如,煤炭的灰分率降低了百分之二,质量提高了;一双原来能穿四个月的胶鞋,现在能穿六个月,质量提高了。这种提高既有产品本身的质量,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这不是产品质量的革新,而仅仅是产品质量的改良。发展新的产品品种则不同,它为提高产品质量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途径。往往有这样的情形,某种新的产品比同类用途的老产品的使用寿命长许多倍:合金钢同普通碳素钢相比,尼隆袜子同棉线袜子相比,塑料鞋底同布鞋底相比就是这样。因此,广义地讲,发展品种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并且,这种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是无穷尽的。
发展工业产品品种对于节约社会劳动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假如新产品是一种原材料,发展和使用它,或者可以大大降低材料消耗定额,或者用它制造成机械以后能为其它方面的节约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发展粉末冶金产品,代替机械切削加工产品,可节省钢铁百分之六七十;用冷轧矽钢片这种新金属材料,代替热轧矽钢片制造的电机,每公斤金属的电能损耗,可减少零点六瓦;用高压锅炉钢管这种新材料,代替中压锅炉钢管,发一度电所消耗的煤,可节约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发展工业产品品种,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果更是十分明显。每一件新产品的出现,通常都是新技术发明的结果。假如新产品是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采用它,往往能够大批地节约劳动力,成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发展品种,还能够解决某种工业原料不足的问题。例如,发展金属新产品,代替一部分木制品,可以解决木材不足的问题;发展人造纤维制品,代替棉织品,可以解决棉花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这项工作做得好坏,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按照着党的总路线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工业经济的重大问题。那么,我们能不能在现有条件下,更加迅速地发展我国的工业产品的品种呢?过去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努力,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工业生产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坚实的基础,我国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大的技术队伍,我国几乎有着制造一切的工业产品资源,我国已经有了许多制造新产品的成功经验。
我国的工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坚实的基础。过去我国几乎没有的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和其它工业,现在都建立起来了。这些工业的建立,为解决我国的品种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们已经在这样的基础上,制造出了许多人认为我们不能制造的新的高级的工业产品。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完全有可能制造出更多的高级的工业新产品。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近十多年的飞跃发展,我国现代科学技术队伍也有了极大的发展。这也是继续发展我国工业新产品的重要条件。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几百个专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几万名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在他们的努力钻研下,过去我们科学技术上的若干空白领域,已经被填充起来了。现在我国的技术人员能够独立地进行大量的创造性的研究工作;许多过去我们自己不能够独立设计制造的新的高级的工业产品,现在我们能够独立制造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产品率大大提高了。我们相信我们在继续为增加我国的新的工业产品品种的斗争中,一定可以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一定可以突破尖端的技术堡垒。
丰富的工业资源,也是我国发展工业产品品种的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国工业原料资源的丰富是举世闻名的。不论是各种金属的原料资源,或者是煤炭、石油等资源,以及其它资源都是十分丰富的,只要技术赶上去,可以说在我国制造任何高级的工业产品的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除了上述必要的客观条件之外,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是: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们在发展工业产品品种的工作上,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其中最主要的是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的经验,和技术人员、工人群众、领导干部相互结合、密切合作的经验。正确地使用这些经验,对于保证我们在今后继续努力获得新的胜利,有重要意义。
发展产品品种的工作是一件极为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一工作,就要在各方面进行周密的统一规划和安排。在品种方面,要根据需要,分别轻重缓急,进行统一的计划安排;在技术力量的配备使用上,资金、原材料的调配使用上,也要进行统一的计划安排综合平衡。经验证明,在这方面的任何疏忽大意,都会造成损失。一个品种安排不当,一笔资金安排不当,都会使一件新产品的制造蒙受重大损失。加强新产品的试验,并建立一套合理的扶植新产品成长的价格、税收、利润、奖励等政策,也是保证新产品迅速增加的重要条件。过去的经验,教会了我们从事这件复杂工作的组织才能。这是我们能争取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在这些经验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事半功倍地取得新的胜利。
发展工业产品品种的另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相结合,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结合”。“三结合”的基本要求是研究人员、工人群众和领导干部密切结合,共同努力。我们知道,发展工业产品品种所采取的每一件技术措施,都包含了一系列的复杂工作。在这方面要做出正确的决定和很好地贯彻执行,既需要科学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也需要复杂的组织领导工作,更需要大量的工人群众的智慧和劳动。因此,这三者结合得怎样,就成了我们能否胜利完成这一工作的重要关键。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坚决贯彻了“三结合”的经验,我们在发展工业产品品种方面,就一定能够获得比以前更大的成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