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心里只有一个人……”
  谢青
十月二十六日的《人民日报》登载了一篇《这里有了革命的新常规》的通讯,记述的是山西运城县人民医院里的新人新事。在这个医院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革命同志的感情,正在冲刷着一切从旧社会留下来的旧思想、旧作风。谁对病人冷落淡漠,谁就被人嘲笑;谁对病人草率敷衍,谁就被人谴责;谁对病人热情关怀,谁就受到尊敬;谁对病人严肃认真,谁就受到爱戴。这的确是革命的新常规,革命的新作风。这种新常规、新作风之所以能够树立,首先是由于有了革命的思想。这个医院的一位陈大夫说得好:“当一个大夫,心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病人,心里没有一个人,那就是自己。”
这个“有”和“没有”,关系十分重大。对一个人说来,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和作风是新是旧;对一个社会说来,也是新旧分明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旧社会里,在剥削阶级看来,尔虞我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自己;心里没有一个人,那就是群众。而在新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却是焕然一新的关系,彼此关心,彼此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千千万万的革命工作人员,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人——人民,没有或很少想到自己。
这种忘我精神,在我们的国家里是到处可见的。为王存柏重接断手的医务人员,他们心中想的是什么?为抢救公共财产而被烈火烧伤英勇牺牲的宋恩珍,他心中想的是什么?为保护国家财产而与匪徒英勇搏斗的徐学惠,她心中想的是什么?……他们的岗位不同,职责不同,而想法却是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现在,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了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都具有白求恩同志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十个手指不一般齐,即使在我们的新社会里,人的觉悟水平也还不是一般高的。旧社会留下来的旧的思想,旧的作风,还在顽固地起着作用,要彻底消除它们,也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新的思想战胜旧的思想,新的作风战胜旧的作风,也还是一场严重的斗争,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然而,新思想、新作风在我们的社会里毕竟是主流,它受人欢迎,并鼓舞和教育人们前进;旧思想和旧作风毕竟是浮渣,是小小的逆流,它受到人们的鄙视和反对。新的必将彻底战胜旧的,那是毫无疑问的。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新人新事必将不断涌现,新思想、新作风必将得到更大发扬,运城人民医院建立革命新常规的事例,就是很引人深思的。


第6版()
专栏:剧评

  天山南北的京剧新花
  ——喜看《西琳与帕尔阿特》
  缪俊杰
刚刚成立三年的新疆京剧团,在建国十四周年的前夕来到了首都。这个曾经在祖国西北边疆风尘仆仆,不辞劳苦地为各族人民服务的剧团,带来了具有浓郁民族民间气息的新剧目《西琳与帕尔阿特》。
京剧《西琳与帕尔阿特》(原著刘肖芜,作剧杨少谱、刘文魁)是根据一首长诗改编成的。这首长诗叙述维吾尔一个优美的民间故事。但是京剧舞台上的《西琳与帕尔阿特》,经过了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这出戏从题材上来看,原来是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的。那藏着无限奥秘的宝库,那照出纷纭景色的宝镜,那具有神奇威力的神锤,那控制着艾尔曼国国民命脉的神河,都是现实世界中所没有的。故事的发展也富有神奇的色彩。然而剧作者却没有采用离奇的手法把它写成一出神魔戏,而是写成为基本上属于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赋予它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剧本通过以西琳、帕尔阿特、老歌手等与反王谢鲁亚为代表的反动势力针锋相对的斗争,不仅暴露了阶级社会中那种强权主义的罪恶,而且严厉地批判了依赖大国屈辱求生的投降哲学,歌颂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英雄气概。但这些都是通过剧情的发展、通过人物性格的冲突,自然地表现出来。剧本作者在对这一神话题材理解的基础上,贯串了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评价,所以剧本才有这样鲜明的主题。
《西琳与帕尔阿特》在主要人物的塑造方面,基本上是成功的,也有一些新的尝试。帕尔阿特在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身份上来说,他是一个王子。但在这里,他并不是作为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来描写的。这个人物生性勤劳勇敢,而且有一股“怪脾气”,有宫殿他不住,而要到处云游,与工匠百姓为伍,拜穷苦铁匠为师。他有强烈的正义感,有顽强的意志,当他在宝镜中看到弱国受欺凌的情景、看到形容憔悴、面有菜色的百姓,便不辞劳苦,历尽艰辛去寻找这个境地,决心去救助他们。作者把他当作同情被压迫人民的人物来描写,并没有违反生活的真实。西琳公主的性格写得也比较鲜明突出。她不是一个宫闱弱女,而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巾帼英雄。她聪明美丽,有倔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为了战胜强邻谢鲁亚断水的威胁,她带领百姓四处寻水,走遍天山南北,整整找了三年,虽然没有成功,但她并不灰心丧气。当谢鲁亚为了逼婚,断了神河水,艾尔曼的百姓濒临困境,全国上下用求活命的眼泪劝说她答应婚事的时候,她的内心是多么矛盾呵!为了国家和人民,她觉得个人的生命是无足轻重的,然而强盗般的谢鲁亚的贪欲永远也不会满足,所以她深深地惋惜在他们的国家没有一个“带头人”,带动大家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在这个重大矛盾面前,她那“宁可自由站着死,不作奴隶跪而生”的坚强意志始终没有动摇。正是这样,她才和那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帕尔阿特王子在意志和行动上互相契合。她和王子带领着百姓开山凿渠、引进水源,终于战胜了谢鲁亚断水的威胁。她和王子的爱情可以说是在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他们的爱情具有高尚的情操。除了这两个正面主人公之外,作品还描写了许多群众,其中特别着重描写了老歌手。作者是把他作为群众的代表人物来写的。对反面人物的描写,也有一些可取之处,例如对谢鲁亚的刻划,就没有简单地把他脸谱化,他的戏虽然不太多,但是几个场面便把他凶残贪婪的面目揭露得斑斑可见。从更完善的要求来说,我们觉得剧本对帕尔阿特的描写还有些不足的地方。如当他助公主引水成功之后,又要离开这里,应该说,此刻他的心情是矛盾的,然而在戏里似乎看不出他内心的矛盾和斗争,这就显得有点不够合情合理,至少是写得粗略了一点。老歌手的性格也不够丰满,如果能充实一些,这个人物在戏里会起更大的作用。
除了主题鲜明、主要人物刻划得比较成功之外,艺术表演中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新疆维吾尔地区的生活风貌、生活气息也留给观众较为深刻的印象。
新疆京剧团编演的《西琳与帕尔阿特》从题材处理、人物塑造、表演风格以及舞台美术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尽管还不是那么完美,但这些尝试是可贵的,看得出剧团正在努力体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精神。可以期望,在党的正确方针的指导之下,经过不断地实践、提高,新疆京剧团无论在编剧和演出方面,都会出现更理想的成绩。我们祝京剧艺术的花朵,在祖国美丽的边疆开得更鲜艳、更媚人。


第6版()
专栏:论语说文

  杂谈偏旁、部首
  林曦
读者章炎同志来信要求谈谈什么是偏旁、部首,通用汉字有多少偏旁、部首。据说语文教师教学生掌握汉字这个工具,也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我想,不单是语文教师,就是一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弄清楚汉字结构上的这两个概念也是有用处的吧。
偏旁,是历史上形成的构成汉字的部分。汉字的结构,有单体,有合体。单体字古代叫作“文”,就是按照事物的形象画出来的象形字,像古文的“日”“月”“水”“羊”。合体字就是字中有字,两个以上的“文”合起来,就叫作“字”,像“明”“洋”。这种合体字的构成部分,也就是“字中之字”,后来在分析汉字时就专门给起了个名字叫作“旁”或者“偏、旁”。旧日有种说法,说是“左方为偏,右方为旁”。这其实并不可靠。照现代通行的偏旁名称看来,在左方的“扌”“讠”“犭”,都叫“提手旁”“言字旁”“反犬旁”,从来没听见有叫作什么“偏”的。而且在上方的“头”“盖”,(草字头、秃宝盖),在外面的“框”(门字框)或者“壳廊”(病字壳廊)等等,都可以统称作“偏旁”。“偏旁”一词,成立已经很久。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上说:“未识偏旁”,宋代苏东坡诗也有:“强寻偏旁推点画”。这都说明用不着拆开字来讲。
偏旁有两类:用来标明一个汉字的意义、类别或者字形来源的,叫作“形旁”。用来规定一个汉字的读音的,叫作“声旁”。例如“偏”字的形旁是“亻”,声旁是“扁”。可是这是就约占汉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形声字”来说的。合体的会意字及其他非标声字,都用不着这么分,只叫偏旁就是了。例如:“信”字中的“亻”“言”。形旁的数目大致就是部首的数目,下面再说。声旁的数目,据清代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全部《说文》九千三百多个篆字共有一千一百三十七个声旁。隶书、楷书通行以后,形声字增加到好几万,声旁当然也跟着增加。但是通用的六七千字,偏旁却不多,据初步研究只有七八百个的样子。由于造字选旁都没有限制,笔画很多或者很生僻的字也可以被用作声旁,例如“馕”“瘾”中的“囊”旁、“隐”旁;“拶”[zǎn]、“?”[zhā]中的“?”旁、“虘”旁。因合体字也可用作偏旁,所以大偏旁之中又有小偏旁(或称次级偏旁),例如“隐”旁又可拆成“阝”“急”二旁。“急”又可以再拆为更小的偏旁。这种分析到不可再分析的偏旁,有人叫它作“字根”,并分析出:未简化的八千零七十五个通用字中共有五百零四个字根。汉字简化以后,有五十四个偏旁已经简化了。还有一些偏旁在简化字中简化了。
语文教学中利用分析偏旁帮助学生认记汉字,最好只分析到学生还可以认识的大偏旁为止,不宜于作文字学上的追究。比如教“隐”字,单讲左边是“左耳旁(阝)”,右边是“急字旁”就够了;不必再分析下去或者找字源。
部首,是字书、字典上专用来排列、说明和检查汉字的那些偏旁。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把小篆、古文九千多字分为五百四十部,每部建立一个字作为开头(“其建首也立一为端”),然后按照字形有关和文类相近的原则,把用那个字作偏旁的字和字形上有联系的字排在它后面。这每部的头一个字(部首),大多数是构造汉字的大偏旁,有单体的也有合体的,而且多数是用作形旁的,还有一部分兼作声旁。楷书通行以后,有些篆文的部首无用了;有些部中的字太少或者已成死字;有些合体的部首(如?、蟲,丝、素)可以归并到单体的部首(如虫,纟)。这样,历经合并减缩,到明代梅膺祚编的《字汇》,就改进成二百十四部,并且接受了始于金朝《篇海》的按笔画多少排列字序的办法。清代《康熙字典》采用并推广了这种分部法。一九六二年出版的《新华字典》的部首检字表,把部首归并为一百九十一部。部首查字法还在继续改进中。
从字中分离出部首来,有时候并不容易。“及”字好像是单体,其实却在“又”部。“赖”字不知往哪一部查,原来却是“贝”部“剌”声。用部首查字可能碰到的困难,语文教师要预先理会到,给学生讲一讲。


第6版()
专栏:

  一棵苹果树
  叶楠
一个初秋的清晨,我走进离海边不远的苹果林里。也许是因为海洋上不断涌来的暖和的气流,使这里的植物仍旧保持了盛夏时的繁茂吧,苹果林依然是一片青翠苍郁。林子里空气清新,四处飘散着苹果的浓烈的芳香。
这座园林很大,像是看不到边际的绿色的湖泊。园里的苹果树有的已结实累累,有的还是没到结果年龄的幼林。看来,这座园林是逐年分片扩大到目前规模的。所以,当你在远处向这里眺望时,园子的轮廓,就像是一座绿色的阶梯。
我在园子中间漫步着。突然我看到了一棵年龄特大的苹果树。虽然由于剪枝的缘故,它并没有高出周围的伙伴,但它的树干却比所有的苹果树粗得多。我有点纳闷,难道说,这里最早就只有这一棵苹果树吗?
“你真早呀!”背后有人和我打招呼。我扭头一看,是个中年人。他披着一件黑色的短夹袄,肩上倒挂着一支步枪,笑咪咪地看着我。我仔细一看,才认出他是老陶。我昨天刚来的时候,在生产队长那里,和他打过照面。听生产队长说,老陶是摆弄果木的老把式,而且是受过奖励的出色的民兵。
“您更早呀!”我赶忙回答。
他嘿嘿地笑了起来,然后问我:“喜欢我们的果木吗?”
“还用问!”我赞叹地说:“偌大的果木林,真逗人爱!”
他抚爱地看着林子说:“不容易呀!解放那会儿,这儿只有这一棵。”他指了指那棵最粗的苹果树。
我不禁觉得奇怪:“解放前,这儿只有这一棵呀?”
“不!”他更正说:“我说是解放那会儿,解放前这里倒不只一棵。”接着他就讲起了这棵苹果树的故事。
“解放前,这里是一个有几十棵苹果树的园子。树是我栽的,也是我收拾大的,可园子是大地主崔九的。我是他家的长工,看园的。为啥只剩一棵了呢?事儿!就出在解放的头天夜里。解放头好几天,崔九就听见信儿了。他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搬上了大篷船;笨重的家具,让他一把火全点啦;圈里的猪、场上的鸡也全杀了。解放头天晚上,他就琢磨着毁果园。他知道,叫我、叫别的长工毁园子是办不到的。夜静以后,他带着他的二儿子,摸进了园子,用大斧子就劈开啦!等我知道,赶到果园的当口,天已经快亮了,只剩下这一棵树还没被砍倒。你想想看,那会儿我还能好受,他们砍的不是树,砍的是我!我抢过去,从崔九儿子手里一把夺过来砍斧,举了起来,向他们说:‘你们毁了人不说,连果木也饶不过!’崔九看势头不对,举起斧子向最后一棵树砍了一下,就带着儿子跑了。”说到这里,老陶指指那棵树,“你看,那上边不是还有伤疤吗!”
我这才看到那棵树的树干上,有一道早已长拢了的月牙形的伤疤。
老陶又接着说:“土改那会儿,我就想重建这个园子,可怎么个建法呢?这块地上只有这孤零零的一棵树,连这一棵也快死了!果木就是这个脾性,恋群呀!你想,一棵孤树,风来了,它一个挡,雨来了,它一个担,难活呀!我哩,又任啥没有;区委书记知道我的心思,他问我:‘老陶呀!想成林子,是不?’我说:‘可不,这块儿的水土对果木的劲。’他问:‘成多大的林子?’我说:
‘四五十棵呗。’他笑了,拍拍我的肩膀头说:‘老陶,要有穷人的志气呀!要成林就得千把棵。’我当时给愣住了,千把棵!他说:‘千把棵、万把棵都成。我不是说靠你一个人。你,和穷哥儿们合伙,大家来成林。也不是说一天功夫就成了,我是说,咱们慢慢来。’那会儿,我还悟不透这个道理。后来,我们组织了互助组,政府给了我们贷款,就成了一小片林子;合作化以后,就扩大了;人民公社化以后,我们这林子就更大了。你看,那一大溜林子,是公社化那年栽的,全是‘红玉’,今年第一次结果,第一次就结的这么实成!”
“我这会儿心里才明白了我们的好日子是打哪儿来的。共产党毛主席指引我们走的道路多么正确呀!我们组织起来,不就跟果木是一回事儿么!聚木才能成林,才能兴旺呀!我不知道我们社里的苹果走多远。县委书记去年从北京开会回来说,他在北京看到过我们的‘黄香蕉’呢!我想,说不定毛主席还吃过它,说不定他还问过:‘这是渤海边的苹果吧?听说那里有个园子,解放那会儿,只剩下一棵树,这是不是那个园子里结的?’”他说的活灵活现,自己止不住也乐了。
太阳出来了,那橙黄的苹果,那青玉似的苹果,那红玛瑙似的苹果,闪射着光采,像落在绿色湖泊中的彩色的繁星。远处传来了轻快的歌声,一群女社员,挑着箩筐涌进林子里来了。


第6版()
专栏:

  学习 (雕塑)
冯德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