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乌蒙山上“看天人”
本报记者 黄昌禄 王左生
云南镇雄县气候服务站,从1957年6月开始发布单站补充天气预报以来,准确率一直比较高。去年镇雄出现了八次雹、洪、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他们报准了七次。今年县内出现三次低温,全部预报准确。
论设备,镇雄气候服务站的仪器相当简陋。当初建站时,只有测量温度、日照、风雨、蒸发的几件仪器,连气压表和测云器也没有。即使到今天,也不过几间普通小屋加上个观测场而已。论水平,当初建站的两个人,一个是工龄较长,经验丰富的老观测员,一个是只在中级气象学校受过短期训练的新手。1960年增加了两个人,也是从其它单位“改行”的。那么,为什么他们能够作出比较准确的天气预报呢?
1956年冬天,谭文光和他的伙伴来到了滇东北乌蒙山中的镇雄县。县委负责同志满怀期望地对他们说:“我们处在云南的东北角,气候与省内其它地方差别大,昆明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对我们这里不适用。有时预报要下大雨,这里却是晴天。你们来建站,能够自己发布天气预报就好了。”谭文光当时解释说:“发布天气预报,必须了解长宽几千公里和垂直上万米范围内的大气物理状况,需要很多仪器设备和专门的报务员、预报员等。我们这个站,仪器少,水平又低,作预报恐怕办不到。”他说的也是实情。按照通常的业务范围,县气候服务站,甚至比它高一级的气象站,主要任务是观测当地天气情况,向上级气象台提供资料。因此,县委没有勉强他们。
1957年3月19日,镇雄降了一场冰雹和暴雨。由于事先毫无准备,有三十多个乡受灾,快收获的麦子,刚种下的洋芋,都遭雹打水冲,损失庄稼一万二千多亩。事后,县委负责同志又把谭文光找去,沉痛地对他说:“农民辛苦了几个月,快要收获的庄稼,给老天爷收去了。如果能早几个钟头预测到这场冰雹和暴雨,做一些预防工作,损失会小些。”
县委负责同志的话,给谭文光启发很大。他和气候站的伙伴们,回忆在这次冰雹和暴雨发生之前,气候记录上是有明显征兆的。从3月15日开始就有卷云移到镇雄,一直持续到18日下午转为卷层云,并开始出现日晕。同时气温显著升高,绝对湿度剧烈下降。这样反常的天气,是天气发生剧变的先兆。这说明本来可以事先向领导机关提供一些情况的,但没有尽到天气哨兵的责任。这时,他们开始产生了一个信念:气候站不见得就不能预报天气。
从此,他们除保证完成原有的观测任务外,主动地增加了目测项目。每天都观察本地天气的演变,预测它对未来的天气将发生什么影响,并且记录下来,接着用后来出现的天气变化来校对原先的判断是否正确。另外,他们还深入群众,搜集哪年哪月下过大雨?哪几个月常下冰雹?结果,得到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资料和谚语,如“梧桐山戴帽,镇雄城撒尿(撒尿即下雨)。”“晕过午,晒破土;晕不过午,要下雨。”对这些谚语,他们一一在实践中验证其准确的程度,而后分别用来帮助预报未来的天气。
根据这两方面的资料,他们试作未来六小时的天气预报,以后延长到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县委负责同志知道了这件事,鼓励他们向外发布天气预报。但要正式发布预报,又感到准确率还不够高。县委负责同志问他们,要提高预报准确率,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希望有一架收音机,收听附近各省气象台的大范围天气预报,了解到大范围的天气形势,再结合本地的天气特征,作出预报。县委马上拨了一架收音机给气候站。结果,预报准确率就由原来不到60%提高到70%左右。从那年6月27日开始,正式向全县发布未来二十四小时的天气预报了。
第一炮便打响了。那年7月初,全县等雨栽秧,当时却久旱无雨,许多农业社都准备派人上高山找水源,再开沟引水。正在这节骨眼上,7月5日,气候站预报当晚有十五毫米到二十五毫米中雨的消息。当晚果然降雨二十三毫米多,许多农业社既节省了上山挖沟的人力,又及时栽上了秧。为此,云南省气象局还专门派来了一个预报员,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到那年底,预报准确率平均达到83.7%,195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
镇雄县的幅员较大,东西宽四百华里,南北长约二百华里,有高山,有丘陵,有河谷,犬牙交错,高的地方拔海二千五百米,低的地方八百米。在不同高度和地形的地区,气候的差别很大。1958年7月,气候站预报了一次大雨,有几个区没有下。没下雨的地区,群众要求气候站在预报重要天气变化时,最好能具体报出影响哪些地区。
要作分区预报,就得了解全县的地形地势,山脉河流的走向以及它们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气候站熟悉气象业务的两个同志都是外地人,对镇雄县的地理非常陌生。他们便经常留一个人在站里值班,担负观测和预报的工作;抽出一个人下乡,随身带一张地图,边走边访问老农,了解当地天气情况,同时观察山势地形,然后打开地图校正位置。这样经过近三年遍及全县十三个区的实地调查,经过反复研究,摸出了为什么“雨隔一匹山”,山这边下,山那边又不下?为什么“雹打一条线”的道理。1961年4月2日,他们收听到成都气象台和贵阳气象台的预报,说西北方向有冷低压中心南移,在3日影响到四川的东部,4日影响到贵州。他们根据对山势、地形的了解,以及对几年来积累的有关下冰雹资料的分析,认为这个冷低压中心到四川东部和贵州以后,一定会沿赤水河谷侵入本县的部分地区,造成暴雨及冰雹。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他们又访问了有看天经验的老农。于是,气候站发布了4日在坡头、母享、大湾等区将要降阵雨及冰雹的消息,通知这几个区注意保护牲畜及庄稼。4日,这几个区果然降了暴雨和冰雹,比预报的时间只晚一、二个小时。
这时,群众又向气候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可不可以早几天预报,要能早两、三天告诉我们,就好防备了。”气候站的同志已有了为农业服务的信心,不再像当初那样顾虑重重了。不过,作中期天气预报,需要掌握更大范围的天气活动,需要对各种天气因素进行更系统的分析研究。他们又从书店买回了高等学校用的《气象学教程》和一些参考书。每晚工作之余,便埋头在一盏油灯下,如饥如渴地自学起来。为了掌握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演变,他们收听气象广播的范围也扩大了。这样学习书本知识,结合实践的结果,终于作出了比较准确的中期天气预报。在这基础上,又运用几年来摸出的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编出了镇雄县一年的长期气象展望,提供给县农业领导部门及人民公社作为安排生产时防御自然灾害的参考。
镇雄气候服务站,由于作预报,需要经常观测与判断各种天气现象和记录,他们不仅没有影响原有的观测任务,而且保证了向上级气象台提供资料的正确性。五年来,曾数次获得气象系统先进单位的称号。
不过,镇雄气候服务站的工作,也并不是完全不出问题的。如去年8月下了一次特大的暴雨,在二十四小时内降雨一百五十三毫米,他们却预报成小雨。由于人们对气候站的信任,事先未作防洪准备,结果在部分地区造成了洪灾。他们从这次教训中认识到,不能满足于预报准确率的百分比,在十次预报中,即使报准了九次,但只要有一次预报不准,也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目前,他们正针对过去报错、报对的一些天气实例,追根究底,努力钻研,提高业务水平,为达到更高的气象预报准确率而努力。(附图片)
徐启雄 插图


第2版()
专栏:简讯

沈阳水泵厂生产新型水泵
沈阳水泵厂今年又有三种类型、十多个规格的新产品转入成批生产。这个厂经过最近几年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能够生产二百多种泵类产品,供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今年从年初到八月中旬,已为各地生产了一千二百多台用作农田灌溉、排洪、工矿区和城市排供水以及工业部门需要的泵类产品。
沈阳水泵厂今年新增加的三种类型的产品是:裂化油泵、各种热油泵和合金钢耐酸泵。裂化油泵是石油炼油厂用的一种专用设备,每小时可以把一百多吨、温度高达四百度的油料排送到裂化炉里去。合金钢耐酸泵是供化学工业使用的。


第2版()
专栏:简讯

武汉为农村生产各种用品
武汉许多生产日用品的工厂,积极为农村生产各种用品。据不完全的统计,武汉今年生产的一千多种日用品,大部分供应农村。其中的五十多种日用百货和文化用品,供应农村的数量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农村需要量很大的煤油灯壶,这几年供应不足。今年,武汉市的有关工厂到七月底已经生产了六十九万多个运销农村,比去年同期增加将近二倍。煤油灯罩也生产了七十多万个,接近去年同期的产量。


第2版()
专栏:简讯

天津日用杂品销售量增加
今年头七个月,天津市场上有十六种日用杂品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显著增加。其中铁锅、木盆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左右,菜刀、水桶、铁丝筛子和烙饼用的炉子,都增长一倍以上。
这些商品的规格也比过去多了。譬如,铁锅就有十六个规格,除了各种直径的普通铁锅,还有烙饼用的撑锅、双耳锅、炒勺等。笼屉的直径从九寸到一尺五寸,共有十三个规格。木盆、洗衣板、菜板、笊篱等商品的规格都在五种以上。


第2版()
专栏:简讯

南京组织零星杂件生产
南京市手工业企业,在按照全市统一计划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大力组织零星杂件生产,适应市场多种多样的需要。一月到七月份,全市铁锅、菜刀、锁、雨伞等四十五种主要日用手工业品的产量,有三十种比去年同期增加,其中有些增长一倍多;刷子、衣架、帐钩、筛子、淘米箩等小商品的花色品种达到三千一百多种,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十二。许多杂品店、山货店、花席店、小五金店里,小商品琳琅满目。


第2版()
专栏:简讯

张小泉剪刀外调量增多
浙江省今年头七个月供应北京、上海、山东、福建等省市的张小泉剪刀,比外调数量最多的一九六一年还多百分之二十。这批外调的剪刀花色品种共有二十八种,也比往年多,其中有精巧的家用剪、发剪和裁剪,有专为新疆和内蒙古牧区制作的羊毛剪等等。杭州张小泉剪刀素以锋利、精致、耐用著称,在全国制剪行业中居于首位。目前,张小泉剪刀集中在地方国营张小泉剪刀厂和公私合营近记张小泉剪刀厂生产。


第2版()
专栏:简讯

锡盟自制多种手工业品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现在已能生产一百多种蒙古族牧民喜爱的手工业品。这些手工业用品包括蒙古包的组成部分——顶、门、支架,样式美观、结实耐磨的蒙古马靴,不伤马、不怕风吹雨淋的多伦马鞍,以及蒙古刀、羊毛剪等。其中,蒙古刀、羊毛剪等产品,今年一月至七月的产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产量。过去只零星生产过的银烟锅、铜烟锅、银耳匙、银耳签、银耳环、银扣子等,也都开始生产。
牧区辽阔,风俗各异。同样是一双蒙古马靴,有的地方的牧民喜欢高统的,有的喜欢半高统的,有的喜欢里边衬皮,有的喜欢里边衬毡。这个盟的手工业部门除了和当地牧民密切联系以外,还开展门市接活、按样定做等业务,使产品的规格式样更加适合牧民的需要。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第四期开学典礼
新华社5日讯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四期今天上午举行开学典礼。
参加这期学习的有三百二十八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这些学员中,有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地方政协委员,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干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成员以及科学、医学、文化、教育、工商、宗教、华侨、少数民族等各方面人士。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陈叔通在讲话中,着重谈到了学习毛主席著作、逐步改造世界观,是知识界、工商界和民主党派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他说,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就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革命、建设的规律,进一步提高自我改造的自觉性,从而逐步树立起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意志,提高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作能力,同全国人民一道,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力子代表院方在会上讲话。他预祝学员们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改造思想,取得很好的成果。他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主席著作,对于改造世界观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学习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和风细雨的、批评自我批评的方法,贯彻神仙会的精神。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张执一,各民主党派代表、九三学社主席许德珩在会上讲话。他们勉励学员们在较短的学习时间里,集中精力,系统而又有重点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以便在为社会主义服务和自我改造的前进道路上又跨进一步。
开学典礼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聂真主持。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包尔汉,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蔡廷锴、邓初民、李烛尘、胡子昂、王绍鏊、季方、陈其尤、许德珩、徐萌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明轩、千家驹等也参加了典礼。


第2版()
专栏:

中国解剖学会举行年会暨代表大会
各地解剖学工作者提交论文二百八十一篇,会议讨论了细胞分裂分化和针灸经络的形态学基础两个专题和各学科发展方向
据新华社上海5日电 中国解剖学会1962年学术年会暨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8月28日到9月2日在上海举行。
大会共收到各地解剖学工作者提交的论文二百八十一篇,内容包括大体解剖、神经解剖、组织学、胚胎学、针灸、肿瘤等方面,其中有解剖学和组织学传统性的研究,实验性的解剖观察,结合机能的形态学研究,人脑细胞的体外培养的研究,器官内血管的观察等。有的论文则是应用组织化学、组织培养、X射线、电子显微镜等新技术新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会议就细胞分裂分化和针灸经络的形态学基础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细胞分裂分化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肿瘤细胞不受机体控制而进行盲目的和无益的分裂,损害了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讨论中交流了国内外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问题研究的新进展、新动向,讨论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抑制、药物对于细胞核的影响、射线对细胞分裂分化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等问题。在细胞分化的讨论中,还探讨了胚胎诱导作用中外因,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对细胞分化的作用,强调指出组织细胞反应体系本身内因在胚胎诱导作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在针灸经络的形态学基础的讨论中,极大多数人认为经络与神经系统有关,但对与神经系统的哪一部分有关,则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主要与植物性神经系统有关,有的认为主要与大脑皮层有关,也有人认为虽与神经系统有关,但不能把神经作为整个经络系统。
会议还讨论了解剖学各个学科的发展方向,交流了解剖学教学经验,改选了理事会。新的理事会由二十五人组成,张鋆当选为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吴汝康当选为副理事长。


第2版()
专栏:

首都举行诗歌朗诵吟唱会
据新华社5日讯 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编辑部和中央广播电视剧团联合主办的诗歌朗诵吟唱会,今晚在首都广播大楼音乐厅举行。会上,许多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朗诵吟唱了中外古今多种题材和风格的三十多首诗歌。
朗诵会由《诗刊》主编臧克家主持。他说,提倡朗诵吟唱能使诗歌深入群众。他希望大家对朗诵的方法作多种多样的创造和尝试。
会上,朗诵表演的,有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和被国民党杀害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的名作,还有郭沫若、陈毅、臧克家、李季、田间、袁水拍等诗人的新旧诗词。诗人光未然、萧三、赵朴初、阮章竞、邹荻帆都朗诵了自己的作品。
会上,朱光潜、罗大冈、萧三、殷之光等分别朗诵了苏联、英国、法国的古代和现代的诗歌。其中有些用原文朗诵,有些是用译文。


第2版()
专栏:

农村里的新住宅
新华社记者 周鸿书
近一年多以来,北京市建筑部门在密云县为农民盖了四千五百多间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建筑的住宅。
这些住宅的形式怎样,怎样施工的,成本是高是低?是否受农民欢迎?最近,记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这些住宅。
房屋的式样
汽车沿着京(北京)密(云)公路向着东北方向驶去。一个多小时后,便进入密云县境。在群山环抱的绿荫丛中,不时出现一片片红砖灰瓦的新屋,显得异常醒目和有朝气。
我们访问了十里堡人民公社的靳各寨新农村。正在同社员一起劳动的生产队长王克礼,热情地邀请我们参观他的新居。
他的三间住宅和华北一带的普通住宅一样,坐北朝南,保持着一明两暗的传统。中央的明间是堂屋,也是厨房,两旁的暗间是卧室。堂屋两侧,各有一座砖砌的锅台,它的烟道一直穿过卧室的炕身转到室外,冬天,农民就用它取暖。卧室的临窗处是一座将近六尺宽的砖砌火炕,窗子是满间的,光线很好。窗台也很宽大。一切设施使人感到干净、明亮、舒适。
屋子的高度、长度都和常见的北方农村住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整个屋子除了门窗是木的外,它的栋条、柱子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制的,房顶上没有椽子、荆芭,代替它们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槽型屋面板。
主人告诉我们,他们村子里已经盖好了二百多间这样的房子,还有一批正在建筑。他指着窗户说:“窗上的小玻璃这样低,是为了使妇女们在炕上做活儿,就能看到院内的动静”。他又指着窗台说:“窗台这样宽,适合我们庄稼人常说的:外面放个盆,里面放个灯。”一切都是根据他们传统的习惯盖的。他对房子面积略大于过去的一般住房也很满意。他介绍说,全村的人议论来议论去,认为这房子最大的好处是节约木料、坚固耐用。大伙都说它既不怕虫蛀鼠咬,也不怕水浸腐朽,更不怕失火塌毁,住两三代也坏不了。过去造一间房,正梁所用的木料,要长三十多年才能成材,还要经过干燥防腐才能使用。现在用混凝土预制构件代替木料,造房就方便了。
设计者的苦心
这种住宅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和当地的主管部门共同设计的。在设计前,他们曾先后五次到当地调查农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的房屋建筑式样。设计中又拟出了三种式样,盖了十八间房,普遍征求农民意见,最后才确定了现在的这种形式。
这种设计除了方便农民、适合当地的传统习惯外,还着重考虑到要坚固耐用。根据当地冬季的气候,房基深度都有八十厘米,在当地冰冻层以下;屋子墙外还砌了保护房基的散水线。混凝土构件之间都用混凝土浇灌固定起来;柱子的基础也像工厂厂房用的杯形基础那样坚固。这些房子建筑在黄土、沙土、山地三种不同的土质上,一年多以来经过严冬和雨季(今年7月23日至27日,密云地区集中下雨二百七十毫米)的考验,没有发生什么问题。
这种住宅,一般都是六间一幢,三间一户。这也曾经过设计者苦心地考虑。农民在建房时,都希望独门独户,门前有地养猪种菜。但是,设计工作者们考虑,一般农村耕地比较少,建房完全独门独户,占地面积太大。他们经过多方调查了解,设计了六间一幢的住宅。这样,一幢房一般住两户人家,两面开门,门前都有一片园地,既基本满足了农民独门独户的要求,占地也不多。我们在访问中看到,几乎所有的人家都在他们门前小园里种了菜,砌了猪圈、厕所,有的人家还在园子周围开始打篱笆、围墙。
施工方便易学
这批住宅的主体结构大都是建筑公司建筑的。开始时,为了使施工迅速、安全,他们曾使用部分机械吊装构件,但是由于工地分散,场地狭小,机械能力无法发挥,效率反而降低,便改用了土法吊装。经过种种试验,使用一种土制龙门吊车效果很好。这种吊车看去和工厂的龙门吊差不多,是用杉槁和双轮手推车轮子装配起来的,移动很方便。据计算,汽车吊一个台班只能吊八间房的构件,每间的费用是八点五四元,而这种土制吊车一班可以吊十间房的构件,每间费用只有四点六四元。
负责建筑的人员说,安装小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并不太复杂,现在采用土法吊装,更易学。为了使农村的泥瓦匠掌握这种安装办法,他们先后培养了一百多个当地的泥瓦工,边施工边学,一般地只要二十多天就学会了。现在农村有不少泥瓦工人,经过短期学习,自己动手建筑这种房子是完全可以的。这个县的沙峪沟,有一个回乡参加生产的工人,他不用图纸,只量了这种房子的尺寸,自己就照样盖了三间房子,质量也不错。他说,农村泥瓦匠掌握这种房子的安装办法,最困难处是不易看图,如果将施工图表现得通俗简单一些,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现在一间房子有十五件混凝土预制构件,每件重二百公斤左右。一间房子的构件,大约用三辆马车就可以运走,四个劳动力可以抬走一件构件。设计单位表示,为了便利运输和安装,有些构件的重量还可设法进一步减轻。
就地取材
密云建筑的这种房子,大部分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房子的墙壁除山墙是砖砌的外,后墙和房基都是用河卵石砌的。这个地区有潮河、白河两条大河,河卵石来源多。用这种石头砌墙既坚固也美观,当地农民称它为“虎皮墙”。制作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工厂,就设在密云县城西的白河滩上。那里取沙用石都很方便,水也不缺,又靠近建筑工地,造价便宜,运输方便。开始时,北京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厂曾为这些房子生产了一些预制构件,经过辗转运输,一间房的预制构件价格高达二百四十元,就地生产后,每间的价格已降低到一百八十元以内。
现在这种房子的建筑成本是六百一十元一间,它包括混凝土预制构件、砖瓦、木料门窗、工资和其他材料费用,比当地建筑同样的木结构房子省九十元;木结构的房子每间需木料一点五立方米,这种房子,包括门窗用料和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模型板用料,只用板材零点三二九立方米。建筑者们告诉我们,如果农民自己修建这些房子,用换工的办法或请亲戚朋友帮助建设,室内的一些辅助设备如锅、炕等自己动手修建,山墙不是完全用砖,而是在砖柱中间夹砌一些石料,再积蓄一些荆芭、秫秸和木椽作屋面,少用一点预制构件,这样,造价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设计还需改进
经过一年多的居住,这里的农民们谈到,这种房子还有一些缺点。主要是防寒、隔热比较差,冬天比较冷,夏天比较热,加之混凝土不吸水,水蒸汽不易蒸发。他们还提出,这种房子里没有挂东西的地方。
现在,负责设计的人员,正在根据农民的意见,考虑改进设计。设计人员们认为,防寒隔热比较差,如果在屋内加一个北方住宅中常有的天棚,这个问题大体可以解决;通风不太好是夏天比较热的一个原因,他们正考虑在今后建筑这种房子时,在后面开一个高窗户,使空气对流。至于没有挂东西的地方,今后在安装槽型屋面板时,注意预留铅丝,就能够悬挂东西了。


第2版()
专栏:

厄瓜多尔和危地马拉等国学生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5日讯 应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邀请前来我国访问的厄瓜多尔、危地马拉等国学生代表团一行五人,今天乘火车到达北京。
前往车站欢迎的有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张寅安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钱大卫等人。


第2版()
专栏:

日中友协青年学生代表团离天津回国
据新华社天津5日电 日中友协青年学生代表团一行七人结束了在我国的参观访问后,今天上午从天津新港乘船回国。
代表团曾在天津参观游览。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天津市分会副会长方纪设便宴招待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第2版()
专栏:

卡马拉·马马迪离京
新华社5日讯 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书记处几内亚书记卡马拉·马马迪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开罗。他在我国期间,访问了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杭州等地。


第2版()
专栏:

我科协代表团赴莫斯科
新华社5日讯 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周培源教授为首的中国科协代表团一行七人,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参加国际高等教育讨论会和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第七届代表大会。
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柘植秀臣教授和锡兰大学化学系苏丹巴瓦博士同机前往莫斯科参加上述会议。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中国科协副主席范长江等。


第2版()
专栏:

香港遭受25年来最大风灾
新华社香港4日电 9月1日,香港遭受台风袭击,居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为二十五年来最大的风灾。
据香港英国新闻处3日发表的消息,在这次台风中,已知道有一百七十五人死亡或失踪,二百三十八人受伤,四万六千五百五十人无家可归。
另据香港报纸报道,受灾最严重的是新界沙田乡、筲箕湾渔区和何文田木屋区等地。沙田墟和附近的白鹤汀等村落受台风袭击和海水淹没,死亡和失踪近三百人,村民商户很多倾家荡产。筲箕湾渔区一千多艘渔船被毁,五千渔民受灾。大埔渔区被毁渔船二百多艘,灾民逾二千人。九龙何文田等木屋区毁屋四千间以上。另外,元朗、粉岭、荃湾三区菜田大部被毁,二万菜农遭受损失。
目前,香港英国当局及香港各商会、工会、街坊会、乡议局和乡事会等团体,已展开紧急救济工作。


第2版()
专栏:

9月5日,陈毅副总理接见了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左第三人是团长沙·第·哈纳菲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9月5日,陈毅副总理观看了阿根廷民间艺术团的表演。演出结束后,陈毅副总理上台和演员合影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