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西乌珠穆沁旗的新歌
本报记者 田流
从牧区新歌谈起
蒙古民族不光是个勇敢勤劳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咏的民族。放牧的时候,人们在歌唱;休息的时候,人们也在歌唱;家里来了客人,吃饭、敬酒的时候,更要歌唱,只要马头琴响起来,那悠扬悦耳的歌声便随之而起了。人们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声唱出自己的希望和欢乐,在很多的场合下,更用歌声代替了语言。他们的歌,有些是传统的古老的民歌,有些是对新生活的赞歌。新歌大部分都没有事先编好的歌词,常常是触景生情随兴咏出,便是一首优美的歌。
在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草原上,像在内蒙古其他地区一样,我也听到了许多的歌,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跟着太阳走人得到温暖,
顺着河水走牛羊长得肥壮。
跟着共产党走幸福,
听毛主席的话降福除祸。
这是近几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很流行的一首歌,在乌兰察布盟的牧场上听到过,在巴彦淖尔盟的防沙林带那浓郁清凉的树荫下也听到过,如今,在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草原上又听到了它。这首优美的歌出自何人之手?我问过好多人,谁也说不出作者的姓名;或者根本就不是出自一个人之手吧,不然,为什么不知道作者的姓名?为什么几次听到的,内容虽然相同,歌词又不完全一样?
这首歌,是广大牧民歌颂解放以来自己的新生活的,特别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来自己的新生活的——怎么能不歌颂呢,就拿乌珠穆沁草原来说吧,在短短的三四年的时间内,她发生了多么深刻巨大的变化呵。
“乌珠穆沁”是蒙语,翻成汉语是“葡萄”的意思。是过去这地方盛产葡萄,还是人们希望这里能有葡萄?我们在这里却没有见到葡萄,听中共西乌珠穆沁旗旗委的一些同志们谈,这里也不产葡萄。但我们并没有为此感到遗憾,虽然没有看到葡萄,却看到了比葡萄更珍贵更美好的许多东西:看到了迅速发展着的牛羊,看到了广大牧民日益富裕幸福的新生活,看到了蒙族人民的无价珍宝——日益增多的一群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
乌珠穆沁草原,在锡林郭勒盟北部,虽然水草丰美,过去却是个地广人稀十分贫困落后的地方。就拿西乌珠穆沁旗说吧,解放的时候,在全旗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疏疏落落地居住着一万二千零三十三个人,养育着二十一万多头牲畜——这牲畜绝大部分又是王公贵族、喇嘛和牧主的,广大牧民则过着“缺茶无烟吸,破车烂包狗一条,一身破皮袄,一年四季不离身”的艰难生活。没有到过内蒙古草原的人可能会发出疑问:不喝茶不吸烟还算困难吗?有车有皮衣能算贫穷么?在内地,不喝茶不吸烟的人多得很,的确,他们并不是因为没钱买烟茶才不吸不喝的;如果有车有皮衣——虽然破一些旧一些,也是“小康之家”了。但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生活条件,在这里是必不可少的,在别的地方可能是奢侈品。内蒙古草原上的广大牧民,解放前大都过的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草原是辽阔的,移场放牧往往一走就是几百里。没有车,那些破破烂烂怎么办呢!过去,草原只是放牧牲畜,不生产粮食。牧民一年到头就是吃自己的羊——喝羊奶,吃羊肉,不喝茶,吃下去的东西不易消化,所以茶从来就是这里的生活必需品,喝不到茶就像内地人民吃不到盐一样,是一种生活最贫困的表现。
辽阔的草原,夏天炎热,多蚊虫;而冬天又十分寒冷。人们为了解闷驱蚊,就吸吸烟。所以蒙古族人民很多人都会吸烟。在农业区,冬天是农事较轻闲的季节,刮风飘雪,人们可以躲在家里;牧区就不同了,刮风飘雪,人们却是向野外跑,向畜群跑,不让畜群被暴风雪卷走。所以冬季是牧业生产中最严重的季节,也是牧民劳动最困难的季节,没有皮衣怎么行呢!全面发展靠公社
“现在,广大牧民这种艰难困苦的生活是一去不复返了。”旗委书记宝音达来向我们介绍全旗情况时说,“解放,民主改革,合作化,特别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更使广大牧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新阶段。”
接着他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大跃进以来,西乌珠穆沁旗的变化。
合作化以前,内蒙古北部草原地带,基本上是单一的牧业经济,几乎没有一点农业。没有农业,不仅影响着人民生活,畜牧业由于缺乏必要的饲料,也受到严重影响。解放后,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虽然条件好多了,但是,由于组织规模小、力量单薄,也不能大量举办。只有在大跃进推动下,实现了公社化以后,人们多少年来的希望才开始实现了。西乌珠穆沁旗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这个旗在1956年以前,一点农业也没有。一粒粮、一颗菜,都得到千里以外的原察哈尔地区运来,往返一趟就是两三个月。且不说人受罪,本来劳动力就很缺乏,这一来照顾畜群的人手就更少了。所以,那时候牲畜过冬,常常大批死亡。1956年和1957年实现合作化,两年之内,农业从无到有地增长了十几二十倍;发展速度看来是很快的,可是从需要看来,还是差得很远——十来万斤粮食对几万人、几十万头牲畜的需要,显然是太少太少了。1958年,西乌珠穆沁旗也和内蒙古草原其他地方一样,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农业也随着大发展起来,到1961年,播种面积已经达到二十八万亩,总产量达到了五百一十多万斤;今年,虽然伏天一连两个多月没有下透雨,粮食生产受了一些影响,但总产量也在四百万斤左右。千百年来广大牧民一直无法得到的东西,一旦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就得到了。
畜牧业要求得迅速发展,需要有好水、好草、好牧放、防疫、防兽,有棚圈。内蒙古区党委把这些条件总结成发展畜牧业的八项措施:水(发展水利)、草(解决饲草饲料)、繁(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改(改良牲畜品种)、管(改善饲养管理)、防(防疫防兽害)、舍(盖棚搭圈建立厩舍)、工(工具改革)。这八件事情都作到了、作好了,牲畜才能长得肥壮,发展得快。而这些事情,也像其他的生产事业一样,在过去那种单一经营的、分散的畜牧业生产状况下是不可能作好的;在小规模的牧业合作社状况下,也是很难完全办到的。公社化以后,广大牧民运用人民公社的巨大优越性,这八件事情都进一步作到了,并且随着人民公社巩固、健康的发展,一件一件地作得越来越好了。就拿放牧管理说吧,在分散的个体经济时代,因为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经济单位,人单力孤,顾了家里顾不了畜群,人们只好听天由命,把仅有的一点牲畜赶到草地上,任牲畜自己去吃草。有狼无力防,有病没法治。牧民无可奈何地把这种放牧方法叫做
“天牧”,意思是听天由命,靠佛爷保佑的放牧方法。解放后,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由“天牧”改进为“了牧”。“了牧”就是把牲畜放到草地上去以后,隔一段时间——有时是一天半天,有时是三天两天去“了一了”,看看畜群是否还在,碰巧了见有狼来了,赶一赶;发现有牲畜病了,向队长、社长报告一声。这种放牧方法虽然比“天牧”有了进步,但是有许多问题仍然不能及时解决,对畜群仍然照顾得很不周到。虽然社员们也很想改进这种状况,却由于组织规模小,人力物力有限,力不从心。公社化以后,又把“了牧”提高为先进的“跟群放牧”。过去,小规模的牧场总是不能合理利用,近处的好草地,这个队去放牧,那个队也要去放牧,结果反而谁的牲畜也吃不好,甚至由于一个地方放牧过度,使草场退化,好牧场变成了坏牧场。人民公社在组织规模上比牧业社大得多,便有条件合理地划分各个生产队的放牧地区——不仅划分各个生产队的放牧范围,还根据阴坡阳坡、高岗洼地,划分为四季牧场,冬春天寒风大,便在阳坡洼地草地放牧;夏秋天热蚊虫多,便在高岗阴坡草地放牧。其他的事情,如打井修渠、防疫防兽害、搭盖棚圈等等,也可以有计划地大力进行了。正是这个缘故,1958年以后这里的牲畜发展得十分迅速,1956年是西乌珠穆沁旗牧业生产空前丰收的一年,那一年全旗牲畜的总增率达到29%,纯增率达到15%;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总增率已经达到36.8%,纯增率达到20.18%,牲畜的总头数由1961年的八十七万九千多头,增加到今年的一百零五万多头,突破了百万大关,无论是总增率和纯增率,都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年份。“那门呼”——党的儿子
大跃进使广大牧区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公社化又促进了牧区经济全面地高速度地发展。生产的发展又使广大牧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西乌珠穆沁旗广大牧民现在的生活情况是这样的:夏秋两季,每家都有足够的奶食,除当时吃用外,每家还能够为冬季储存五十斤左右的奶豆腐干和同样数量的黄油;冬春两季,鲜奶产量少了,主要以肉食为主,旗人委规定,每个牧民家庭的成员,从大人到小孩,每人可从公社、生产队得到四只羊,五口之家可以吃到二十只羊,数量已经足够了——这只是实物分配部分,此外,还有现金收入。各个公社生产发展速度不同,社员的现金收入也不一样。我们访问了巴音宝力格公社。这个公社今年的生产在全旗是中等的,牲畜的总增率和纯增率还达不到全旗的平均水平,可也差不多。这个公社,去年一个劳动日分红一元,今年提高到一元五角。
说到人口,这是牧区的一个大问题,更是蒙古族的一个大问题。牧区地广人稀,有了人就会有一切。牧区居民基本上是蒙古族,牧区人口问题实质上也是蒙古族的繁荣发展问题。解放前,蒙古民族在反动统治压迫下,人口日益减少,据史载,清朝初年,锡林郭勒盟共有蒙古族人民八万六千二百五十人,到1947年解放时,只剩下四万一千八百三十六人。现在人们谈起过去的人口状况,心有余悸,说“再不解放蒙古族是逃不了灭种命运的”。解放后,这种人口下降的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西乌珠穆沁旗解放时全旗共有一万二千零三十三人,其中一万二千人是蒙古族。1962年全旗人口已经增加到三万一千一百零八人,其中二万一千二百九十人是蒙古族。也就是说,十五年内,这个旗的蒙古族人口增长了77%,怪不得我们同旗委同志、公社干部谈起全旗、全社以及各个生产队的情况时,他们最后总要兴奋地向人说:“我们正向人畜两旺、五谷丰登的路上大步前进”。
广大牧民是知道这一切怎样发生的,他们除了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迎接自己更加美好的明天,除了用自己的歌感激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以外,还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示对党对自己亲爱领袖毛主席的热爱。在对西乌珠穆沁旗短短的三天匆忙访问中,随时随地都能感触到广大牧民的这种深挚的情意。在草地上,我们访问了几家牧民,家家都有一两个或两三个孩子,很多孩子的名字叫作“那门呼”。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样多的人叫同样的名字呢?翻译同志告诉我:这是蒙古族人民表示对党的爱戴和感激,把自己最心爱的珍宝——孩子献给党。“那门呼”译成汉语就是“党的儿子”。


第2版()
专栏:

相互推销剩余物资 建立新的购销关系
沈阳举行十八省市物资交流大会
湖南普迹镇“八月庙会”东西多质量好价格合适交易活跃
新华社沈阳22日电 沈阳市最近召开了物资交流大会。应邀来参加交流会的,有十八个省市一千七百多个单位的代表。他们同沈阳市工商企业代表签订了五千八百多份购销合同,交易总额达到四千六百多万元。
这次交流的物资,主要的有五金电料、小型机具、日用百货、土产杂品等几百种。其中,有的是工业部门完成计划任务以外制造的自销产品,有的是商业计划调拨以外的商品,还有不属于国家按计划收购的土产品和副业产品。在十几天的交易中,许多地区在这里推销了多余的物资,买到了需要的商品。内蒙古、青海、湖北、吉林等地的一些单位,从沈阳购买了工具、仪表、元钉、铁锅、镜子、牙膏等工业品。沈阳市轻工业、手工业部门,从浙江、广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定购了竹片、竹苗、杂毛、碎皮等原料材料。沈阳市商业部门向江苏、天津、北京等地定购了木罗丝、刃具、文具盒、图钉等商品。
在交流大会上,沈阳市工商企业和各地建立了新的购销关系一百七十多起。沈阳市苏家屯区生产的手推车车条,本市用不完,河北省五金交电批发站需要大量进货,双方除了签订合同,定期交货六万二千包以外,并且建立长期的供求关系。生产洗衣刷子用的马兰根,沈阳市长期感到不足,而青海省西宁地区出产这种产品,因为销路不快,供销部门没有大量收购。这次,西宁土产公司卖给沈阳十吨,还打算回去后积极收购,销给沈阳。
外地各单位的代表也借这机会,互相进行了交易活动。如吉林、黑龙江、抚顺、本溪等地代表,在会上同江西景德镇陶瓷公司代表协商,订购了一批壶、碗和其他陶瓷器皿。
新华社长沙22日电 一年一度的湖南省浏阳县普迹镇“八月庙会”,今年在9月5日到14日(农历八月初七到十六日)召开。这次庙会是湖南省今年以来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的一次庙会。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社员、手工业合作社、农村供销社、国营商业部门和小商小贩,在会上互相交流了农副业产品、工业品和手工业品。
中秋节前后,是赶会的高潮,小小的农村集镇,真是人山人海。各种手工业产品和草子(绿肥种子)、萝卜种子、烟叶等零星农副土特产品,从街道两旁,一直摆设到集镇附近的田间大道。镇上的店铺,外地手工业单位和商业部门设立的临时营业处,以及小商贩的货摊,围满了选购商品的人群。
普迹镇地区物产丰富,和长沙、醴陵县以及株洲市郊接壤,历来是这一带的物产集散中心之一。每年农历八月,照例举行一次庙会,据说已有几百年历史。
普迹人民公社供销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普迹地区早中稻获得较好收成,国家的农产品收购任务完成得比较好,社员家庭副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迫切希望售出多余的产品,买到需要的东西。这里的晚稻、红薯种植面积大,生长得好,秋耕冬种计划也要扩大,一部分生产队秋收冬种农具和种子还嫌不足,很希望得到调济供应。这次庙会上,农具和日用手工业品的交易十分活跃。大会十天成交的手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中,农具和种子的交易额占了一半。赶会的人普遍反映,这次庙会上东西多,质量好,价格合适。
八月庙会的最后一天,记者访问了普迹公社社堂大队党支部书记陈友庆,他十分满意庙会为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这个大队的箩筐自给有余,但晒簟不足,社员们在这次庙会上售出了四十七担箩筐,买回了三十多张晒簟。这个大队秋季计划扩种绿肥,但绿肥种子不足,有些生产队便趁赶会之便,很快地买齐了绿肥种子。
和普迹镇有传统购销关系的邻近地区的农民,也带着产品来参加庙会。醴陵县瓦子坪、竹山坝、姚家坝等地的社员,运来了那里盛产的水桶、舀水用的瓜瓢、草席、棕片等产品,从庙会上买回了草子、萝卜子和日用工业品。浏阳南乡观音阁的薯刨,葛家公社狗毛关的磨刀石,大围山的黄药(杀虫土药),以及长沙?梨镇的钢丝箩筛等产品,也在庙会上出现,受到普迹农民的欢迎。


第2版()
专栏:

林彪元帅电贺保建军节
新华社22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元帅,今天打电报给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朱罗夫上将,祝贺保加利亚人民军建军十八周年。电文如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朱罗夫上将同志尊敬的上将同志:
在保加利亚人民军建军十八周年的时候,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您,并通过您向兄弟的保加利亚人民军全体官兵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
祝保加利亚人民军在保卫自己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保卫欧洲与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成就。
祝中、保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日益发展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林彪
1962年9月22日于北京


第2版()
专栏:

中朝科技委员会在京举行第五届会议
会议始终在诚挚友好和相互合作的气氛中进行。双方讨论了两国科学技术合作项目和有关科学技术合作的问题,并签订了会议议定书
新华社22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五届会议,于9月7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始终在诚挚友好和相互合作的气氛中进行。委员会双方满意地指出:过去两国之间所进行的科学技术合作是有成效的,通过这次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两国间的科学技术合作又作出了新的贡献。
会议期间讨论了两国的科学技术合作项目和有关科学技术合作的问题,并签订了会议议定书。
议定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接待朝鲜科学技术人员在中国的冶金、化工、机械、轻工、纺织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实习,并提供机械、轻工、纺织等方面的技术资料和农作物、药物优良种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将接待中国科学技术人员到朝鲜的建筑、水产等方面进行考察,并提供冶金、纺织、建筑等方面的技术资料以及农作物优良种子。
在议定书上签字的,中国方面是委员会中国组主席、化工部副部长张珍;朝鲜方面是委员会朝鲜组主席、轻工业委员会副委员长田湖善。
参加签字仪式的,中国方面有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范长江、外交部第二亚洲司副司长曹克强;朝鲜方面有朝鲜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郑凤珪。
朝鲜代表团在会议期间,曾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参观了有关工业企业和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接待。


第2版()
专栏:

革命古巴中央工会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22日讯 应中华全国总工会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革命古巴中央工会代表团一行二人,在团长、古巴皮革工会总书记沃勒斯特斯·戈麦兹率领下,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前往机场欢迎的有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团委员马纯古和中国轻工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李淑英等。
代表团是在9月13日抵达我国的,来北京以前,在广州、长沙、武汉等地进行了参观访问。


第2版()
专栏:

包尔汉电唁也门国王逝世
新华社22日讯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任包尔汉今天打电报给也门国王巴德尔,对他的父亲伊马姆艾哈迈德国王的逝世表示哀悼。
电报说,惊悉伊马姆艾哈迈德·伊本·叶海亚·哈米德丁·纳赛尔·里迪尼拉国王陛下不幸逝世,我谨代表中国穆斯林向陛下及贵国人民表示沉痛的哀悼,愿安拉慈悯他。


第2版()
专栏:

加德满都伦芝纳电影院经理
哈·克·什雷斯塔到京
新华社22日讯 应中国尼泊尔友好协会邀请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尼泊尔苏联友好协会主席、加德满都伦芝纳电影院经理哈·克·什雷斯塔,今日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到机场欢迎的有中尼友好协会总干事张亦桦等。


第2版()
专栏:

左图:河北涿县塔上公社小沙坎生产队在农业增产的同时,牧畜业发展得也很快。现在,这个队里共有驴、马、牛、骡二十四头,平均每人有一头猪。图为这个队里的牲畜群 袁浩摄(河北日报供稿)
上图:云南省寻甸县洒米罗公社洒米罗大队的彝族社员,几年来利用山区水草丰盛的条件,积极发展耕牛。从1959年以来,这个大队除留下足够自用的一部分耕畜外,还先后售出耕牛一百五十多头。这是在放牧的部分耕牛 新华社记者 侯中贤摄
右图: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的牧民们,去冬今春先后战胜了特大暴风雪和干旱,保住了牲畜。这是草原上的羊群 高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