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尊重地方农俗 本报记者 范荣康
秋收大忙前夕,记者来到贵州南部都匀一带。这里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州一百八十多万人口,辖十三个县市,境内有平坝、有高山、有水田、有旱土,是一个典型的贵州农业区。
黔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历年的水稻产量占粮食产量的60%到70%。今年,这一带虽有一些插花性旱灾,有的地方还旱得比较久,但水稻还是长得不错。我们到一些生产队去访问,社员们都面带喜色。他们现在考虑两件事。一件是收得细一些,能够多分一些。老农们尤其不放心“后生”,嫌他们打谷子扬得太高,抖得太狠。生产队的干部正忙着开老农座谈会,总结精打细收的经验,立规矩,置工具,对青年进行颗粒还家的教育。再一件就是收了谷子种什么?种多少?全州上下,从州党委书记、州长,到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大家都在盘算这件事。看来,今年年景不错,这是已成定局的了;明年如何,却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秋种这着棋走得怎样。
我们同各级党委的负责同志和生产队的干部交换意见,也到州农业局同一些技术干部开过座谈会,大家的看法都是一致的:种什么、种多少,既要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考虑社员安排生活的需要,又要尊重地方的农俗。
一般说来,农事活动的相沿成习,总是有些道理的。从黔南历来的耕作习惯看,复种指数较低,秋种面积一般都不大。这一带有两句话:“大季才扎实,小季添兴旺”。这两句话,多少反映了人们对大秋作物和夏收作物的不同态度。大秋作物,其中主要是水稻,左右着全年的粮食生产。
黔南的粮食生产虽说是以水稻为主,但全州一百六十多万亩田中,有水源灌溉的不到五十万亩。水稻生产“有收无收在于水”,没有水源保证怎么能种好水稻呢?这除了在自然条件上,黔南雨水比较充沛,“望天水”田一般还能望到天水之外,主要是当地农民有一套保水的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留“泡冬田”。“泡冬田”是在秋收过后先就把田犁一道,打好田坎,蓄了水过冬。来年春后,不管雨水如何,这种“泡冬田”都能满栽满插。有的“泡冬田”田坎打得特别高,一田水能灌两田用,当地称为“屯水田”、“老母田”,这种田实际上起了小小型水库的作用。除了留“泡冬田”之外,有的地方还留“抗冬田”,这种田大都是保水能力极差的,人们给它起了个非常形象的名称,叫“筛子田”,有多少雨,便漏多少水,无法泡冬。每年秋后,这种田也是先犁一道,使土地疏松,促进地力的恢复,春后下雨就赶紧打田,用精耕细作来增强土地的保水能力。
留了“泡冬田”和“抗冬田”,稻田的复种指数自然就低了。这是田里的情况。除了田,还有土。从耕地面积来看,黔南是田土各占半数,土的复种面积比较大些,但是也有轮歇的习惯。
不但秋种种多少,要服从大秋;种什么,也要服从大秋。这里的习惯,秋种大都种油菜、豌胡豆,以及一部分绿肥,粮食作物种得不多。粮食作物中又是大麦种得多些,小麦种得比较少。据老农们谈,油菜和豌胡豆都是早熟作物,能够赶在春雨前收获,不影响水稻的栽插,而且种油菜不瘦田,油饼又是很好的肥料,豆秧也能肥田,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种绿肥的田,大都用作秧床。大麦的收割期虽比油菜晚些,也不致同稻田里活路最忙的时候挤在一起。唯有小麦,生长期长,收小麦的时候,正是打田插秧最忙的时候,也是薅二道包谷的时候,劳动力安排不开。若是把小麦点在田里,问题更大。一是消耗田的肥力,影响水稻的产量。二是春雨来的时候,小麦还没有熟,要把水放掉;等小麦熟了,雨期已过,又插不上秧,造成丢荒,即便改种包谷,产量也远不及水稻。因此,这一带除了一些水利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过去就有种小麦的习惯之外,大部分地区都很少种小麦,农民也没有吃面食的习惯。
黔南这一套茬口安排,可以看出一个鲜明的主题:一切服从于水稻生产。大秋作物同夏收作物的比例,夏收作物中油菜、豌胡豆同粮食作物的比例,夏粮作物中大麦同小麦的比例,都是根据有利于水稻生产的前提来安排的。水稻生产“抢到雨前便是粮”,全年的农事活动,直接间接,又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布置的。
有些地方的干部,正是在“泡冬”还是复种,种油菜还是种小麦这样的问题上,对当地的农俗尊重不够,研究不够,吃了亏。这些地方的同志当然也是一片好心,希望“小季赶大季,一季变两季”,能多收些粮食。他们把复种指数订得过高,把小麦播种面积扩大得过多,挤掉了不少“泡冬田”,结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水不够用。“泡冬田”减少后的直接影响是蓄水量减少了,抗旱能力降低。过去这一带有“两坎水保丰收”的说法,现在要四五坎水才够用。二、畜力、人力不够用。“泡冬田”在冬前都犁过,实际上是把一部分春耕时的农活挪到冬前去,减少了春耕大忙时人力畜力的负担。这种田春耕时犁一两道就能插秧,而一亩干田要比一亩“泡冬田”多费三五个牛工和人工。三、插秧季节推迟了。过去二十几天,最多一个月插完秧,现在要拖到五六十天。“夏至插秧缺一腿”,有的地方夏至以后插的秧占一半以上。四、土地肥力降低,肥料不够用。“泡冬田”泡了一冬,肥力足;种小麦的田不但要上很多肥,而且还瘦田,种了小麦的田再种水稻,要比“泡冬田”多上一半肥料。水、肥、人工、牛工,样样都应付不过来,最后的结果便是:小麦的产量虽有增加,水稻的产量却减少了,甚至小麦增产之得,远不能补偿水稻减产之失。这些地方的农民说,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吃一亏,长一智。现在,记者所接触的同志,对地方农俗的看法就不一样了。他们说,一地的农俗,并不是哪一个人随意立下的,也不是哪一个人想改就能改掉的。黔南留“泡冬田”和安排茬口的习惯,是同当地的水利、肥料、土质、人力、畜力等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这套办法,能够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平衡生产对用水、用肥、用牛、用人工的需要,因而是有效的,合理的,应该看作是多少年来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在同自然作斗争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当然,这些经验也不是完美无缺、一成不变的。解放后的十几年中,人们也一直在根据社会条件和其他生产条件的变化,不断地丰富这些经验。集体化以前,这些经验还是比较零碎的。当时由于受到一家一户各自为政的小农经济的限制,人们还不可能根据田土的不同情况和各种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在大范围内作统筹安排。集体化以后,哪里留“泡冬田”,哪里种小麦,茬口怎样安排,才有了统一的计划,得到更合理的布局。近几年中,有的地方也适当增加了一些品种,站住了脚,成为当地安排茬口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是成功的经验。这种成功的经验,是在尊重当地的农俗、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取得的。
根据这种认识,这里的同志都主张今年秋种适当控制复种指数,扩大“泡冬田”和“抗冬田”的面积,在复种面积上多种些油菜、绿肥,少种些小麦,特别是不要让小麦多占稻田。看来,这是一着好棋。由于这几年来的夏粮也解决了农民几个月的生活安排问题,不可骤然把产量压低,这里的同志又强调“逐步”两字:复种指数只能逐步降低,“泡冬田”只能逐步增加,小麦播种面积只能逐步压缩。还有的同志主张夏粮少种高产,只减面积,少减产量,这当然也是一个好的设想。
黔南农俗,不限于黔南一地。贵州其他地区,也有同这里类似的耕作习惯。越过省界,到了四川,也有留“冬水田”的做法。不过,由于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和其他生产条件的不同,各地的农俗还是不尽相同的。即便是在黔南,山区同平坝地区就不一样。甚至同是平坝地区,水利和土壤的情况不同,有的留“泡冬田”,有的就不留“泡冬田”。因此,这里所说的一些农俗,从全国范围来说,显然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引起普遍注意的,是不管什么地方都要尊重当地的农俗,因为归根到底,这还是一个尊重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的问题。


第2版()
专栏:简讯

四川许多地区整修塘堰水库
四川省许多地区积极整修塘堰和小型水库等水利设施,趁雨蓄水,为明年春耕用水做好准备。
绵阳、乐山、西昌等专区入夏以来就展开了整修活动。剑阁县最近每天有五万多人整修塘、库,全县三千多个需要整修的塘、库,大都按时完工。许多地方的社、队都有专人领导,有的还组织了短期的专业队,建立和健全了管理制度,因而使整修工作进展较快。在整修塘、库中,各地注意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巴中、万源、江油等县许多生产队自己动手烧石灰、开石头,花钱很少,对于参加整修工作的社员,各生产队都制订了合理的评工记分办法,做到按劳付酬。
四川省丘陵地区和山区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些地区很大一部分旱地和部分水田依靠塘堰和小型水库灌溉。全省冬春雨少,夏秋雨多,塘库除冬季需要整修外,夏秋间放水后和蓄水前,也是一个重要的整修时机。
秦岭山麓蓄水工程发挥作用
陕西省近几年来沿秦岭山麓修建的许多蓄水工程,在今年雨季中发挥了拦水防洪作用。
八月中旬以来,陕西雨水较多,关中和陕南许多地方雨水十分集中。渭河、汉江等江河都涨了水。秦岭山麓的许多蓄水工程起到了拦洪的作用。华县两次暴雨以后,山洪暴发,但是洪水注入这里的一座水库之后即被驯服下来,水库下面的三四万亩秋田,都未受到影响。这座水库不仅在今年的雨季里发挥了拦水防洪的作用,而且在今年初夏严重的干旱中,还保证了附近公社大部分秋田适时播种。渭南等地的水库、塘堰也都拦蓄了大量洪水,使库塘下游的秋田减轻或免受洪水灾害。现在大部分水库塘堰正在蓄水为预防春旱作准备。
宽甸治河防涝工程收效
辽宁省宽甸县各人民公社,根据山川河岔多和汛期容易发生山洪雨涝的情况,今年兴修了一些小型的山区治河防涝工程,对减轻山洪雨涝灾害起了一定作用。今年八月,宽甸县境内雨量较大,上半月土壤中的含水量已呈饱和状态。而在中旬,有一天又连降三小时暴雨,雨量达一百五十毫米。雨后山水直泻而下,河流小溪水位猛涨。往年遇到这样雨水,许多农田就会被水冲沙压,造成严重灾害。今年由于许多公社生产队,在汛期以前疏通了河道和修筑了堤坝,洪水顺流而下,许多良田没有受到山洪河水冲刷。
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的宽甸县,素称“九沟十八岔”,能叫出名字的河流小溪有三百多条。为了防止汛期洪水为害,宽甸县的有关部门在去冬今春,把治理河流作为发展山区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并积极发动群众兴修治河防涝工程。到汛期以前,全县疏通河道共长六十多公里,修筑防洪坝和排水沟等工程一万七千多条,使一些河流得到了治理。
弋阳小型水库管得好
江西省弋[yì]阳县的小水库,在秋旱中发挥了作用。这个县秋后虽然数十天没下雨,但十多万亩晚稻仍有水灌溉,没有呈现旱象。
弋阳县的小水库,大都建在山垅里。干旱时可以把水从水库直接引进田里,很方便。但是水库容量小,做好蓄水、保水不很容易。弋阳县的有关领导部门今年在六月大汛以前,就发动群众检修了库坝和涵管,大汛以后又适当地加高了溢洪道,从而使全县的小水库上半年的蓄水量比往年增加了百分之十左右。小水库容量小,容易脱水,许多公社注意在汛末水库蓄满水以后,堵塞漏洞。同时各水库都设有专人管理,经常检查保水情况,并且注意合理用水。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位于湖北省汉江平原的沔阳县,过去是易受旱涝灾害的地区,雨多蓄不了,排不出,久晴又容易干旱。四年来,这里建成了排灌结合的水利体系,大旱有水灌田,暴雨不再渍涝。这是沔阳县塘湾公社水利工程一角
新华社记者 李九龄摄


第2版()
专栏:

积极发展商品畜生产
河北确定十四个县为大牲畜繁殖基地 黄泛区农场为当地公社繁育良种牲畜
新华社天津17日电 河北省最近确定张北、赤城、围场、丰宁、平山、沙河、黄骅、涉县等十四县为大牲畜繁殖基地,以便给本省和其它地区提供更多的耕畜。
这些县的共同特点是牧草丰富,群众有繁殖牲畜的习惯;历年就是提供商品牲畜较多的县份。据统计:十四县共有草滩牧场近两千万亩,各县从事牧业生产的劳力分别占全县总劳力的20%至40%。提供商品牲畜较多的张北县,多年来输出的大牲畜都在六千头左右。
许多基地县对繁殖大牲畜的重点社、队,加强了领导。保定地区给二百三十五个繁殖牲畜的重点社、队有的增调了牲畜饲料,有的改进了供应饲料的品种,有的调配了种畜。
不少担任繁殖大牲畜的重点社、队,今年对现有草滩、牧场进行了适当划分,以利放牧和保护草滩、牧场。张家口坝上地区的尚义、沽源、康保、张北等县,对已划分的草滩,实行了分区放牧、分滩打草的办法,从而保证了牧草的正常生长,给牲畜越冬准备了大批饲草。沽源县现已打草八千二百万斤,占需要数量的68%。
对于饲养、繁殖、使役和防治牲畜疾病成绩良好的单位和个人,各县都给予适当的奖励。由于各方面的重视,承德、张家口地区今年幼畜成活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配种受胎率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以上;大部牲畜的膘情比去年好。
新华社郑州17日电 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积极为当地人民公社提供良种牲畜。今年到8月底,全场已卖出良种杂交牛、马六百一十头,比去年增加将近50%,卖出仔猪六千四百三十头,比去年增加27%。
这个农场几年来随着畜种的改良,各类牲畜都发展得很快。目前,全场有一千一百多头大牲畜,其中绝大部分是荷兰种公牛和本地黄牛杂交的后代,它比一般黄牛的个大、力强。全场的二百三十多头奶牛,也是杂交育成的,一般每头奶牛平均一天可产奶三十斤到四十斤。现已初具雏型的“泛农花猪”,是用苏联白猪、巴克夏猪和本地良种项城母猪杂交育成的,它的抗病力强、适宜成群牧放,而且比当地原有的猪早熟。几年来,附近农民都来场购买这种仔猪。现在,农场附近的西华、扶沟等县许多农村,已普遍饲养了“泛农花猪”。
这个农场为帮助豫东平原地区农民改良马匹,还专门建立了马场,繁殖和培育优良种马,几年来,已培育杂交改良马八百多匹。用两匹这种改良马拉一辆当地木制的四轮太平车,可载重四千斤,等于八头牛的拉力。现在,这类改良种已在农场周围公社的许多生产队普遍推广。


第2版()
专栏:

云南中甸各族各界一千多人集会
庆祝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五周年
新华社昆明16日电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各族各界代表和农牧民一千多人,13日在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城举行大会,热烈庆祝自治州成立五周年。
这一天,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的大门上,贴上了用汉、藏文字书写的红色对联,门口还搭起了高大的牌坊。在庆祝大会的广场上,各色彩旗迎风招展,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自治州藏族州长松谋向参加庆祝大会的各界群众讲了话。他回顾五年来自治州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说:从1957年9月13日自治州成立以来,全州的畜牧业、农业、工业、商业、文教卫生、交通运输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迪庆高原有大片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藏族牧民有丰富的饲养牲畜的经验。自治州建立以后,由于各级领导机关正确贯彻了党的畜牧业政策,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牲畜头数有了增加。到今年8月,大牲畜已增加到十万零七千多头。全州粮食产量也逐年增加,已改变过去缺粮的情况,达到了自给有余。松谋在列举了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后,号召全州人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团结,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就。
当天夜晚举行了庆祝晚会,藏族农牧民载歌载舞,直到深夜。


第2版()
专栏:来信

采收野生油料苍耳子
河南省开封县杏花营公社张斗门、刘坟两个大队的榨油厂,最近用社员收集起来的苍耳子榨油,每百斤出油九斤到十二斤。苍耳子到处都有,这种极不引人重视的野生植物种籽的经济价值真不小呀。现在正是苍耳子结实时期,建议农村各生产队,组织妇女、小孩,利用空隙时间,把这项数量很大的野生油料收集起来。
河南开封县 孟瑞卿


第2版()
专栏:来信

臭椿树籽能榨食油
从报纸上发表的各地采集野生植物的报道,使我想起去年在河北省井陉县支沙口公社支沙口大队工作时,吃到一种很香的油——臭椿树籽油。据当地的群众说,这是他们用臭椿树的种籽榨成的。
在支沙口时,我曾问及别的地方是否也用这种树籽榨油,他们说,只他们这一带这样做,翻过山去,便不利用了。可见这项资源的利用还不太普遍,有待进一步提倡。
臭椿每年秋季结籽。籽实极多,几乎每个小枝都有一串。据我所知,臭椿树遍及华北各地,无论山区、平原、村旁、庭院都有很多。如果对它的种籽加以利用,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事情。 申万起


第2版()
专栏:来信

苍耳子
苍耳子又叫苍耳、苍子、道人头等,多野生在道旁、沟边,适应性强,分布很广。苍耳子籽实比黄豆略大,外壳上满布带钩的刺,壳内有瘦果,含油15%左右。苍耳子油含有苍耳甙[dài],只能用于工业,不能吃。榨油后的苍耳子饼可以作肥料和制土农药。


第2版()
专栏:来信

橡子斗壳也有用途
你报8月25日发表的《扩大利用野生橡子喂猪酿酒》一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橡子的采收和利用,但是没有谈到关于包在橡子基部的橡子斗壳的收集。就社会需要说,橡子斗壳不亚于橡子,只是用途不一样,前者含有淀粉,可以喂猪酿酒;后者含有大量单宁,是提炼制革工业所需要的栲胶的好原料。各橡子产区如果在采收橡子的同时,把橡子斗壳也一并收集回来,对采收单位说,增加了野生植物的采收量,增多了群众的收入;对国家说,可以获得大量提制栲胶的原料。
橡子斗壳虽然都含有单宁,但是它们的单宁含量则随种类、产地和采集等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如栓皮栎橡子斗壳含单宁在18%到28%,麻栎橡斗壳则在13%到23%。其他栎树的橡子斗壳,有些单宁含量不如前面说的两种,有的甚至很少。因此,在组织群众收集橡子斗壳的时候,采收部门要和栲胶厂加强联系,做好技术指导工作,避免浪费劳力。
采集橡子和收集它的斗壳也是有时间性的一项活动。在它成熟后自行落在地上时拣拾最省事。但是落地的时间不能太久,因为时间长了,橡子斗壳如经雨淋,单宁就会流失;橡子也会被野兽吃掉。
凌 华


第2版()
专栏:体育

全国射击冠军赛结束
解放军队夺得八个项目冠军
据新华社武汉17日电 1962年全国射击冠军赛今天在武汉结束。在今天举行的女子自选小口径步枪五十米六十发卧射比赛中,河北二十七岁的运动健将曹靖芬以五百九十环的成绩打破了这个项目五百八十九环的全国纪录。
这次冠军赛自10日开始举行以来,共进行了十二个项目的比赛。结果,解放军队夺得了八个项目的冠军,河北队获得三个项目的冠军,另一个项目的冠军为黑龙江队所得。
女子自选小口径步枪五十米六十发卧射共有二十三个单位的四十二名射手参加,是十二个项目中参加人数最多的一项比赛。获得这个项目第二名的是贵州二十岁的学生许植槐,成绩是五百八十六环。解放军队的冷桂英以五百八十五环的成绩列第三名。
男子自选小口径手枪二十五米六十发速射,经过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射三十发)的比赛,冠军为河北二十一岁的运动健将张云龙获得,成绩是五百八十三环。解放军队运动健将刘恕堂和吉林队运动健将郑国柱分获第二名和第三名。
今天结束的跑鹿射击二十五次双发射比赛的结果是,河北队运动健将韩昌瑞以二百一十二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他在这次冠军赛中曾经获得跑鹿射击五十次单发射的亚军。第二名是解放军队运动健将姜立恒,成绩是二百一十环。黑龙江队运动健将赵元春以二百零九环的成绩得第三名。
经过四天争夺战的双管猎枪对一百个飞碟靶的射击,也在今天结束。黑龙江队运动健将鲁厚庆以击中八十五个碟靶的成绩获得冠军。亚军是解放军队的运动健将赵德山,他击中七十六个碟靶。吉林选手皮世禄和黑龙江选手于善礼都命中七十四个碟靶,两人经过重射(各射二十五发),皮世禄由于多击中一个碟靶,而列为第三名。


第2版()
专栏:体育

在十单位网球对抗赛男女单打中
朱振华戚凤娣分获冠军
据新华社17日讯 两名上海选手——三十三岁的朱振华和二十一岁的戚凤娣,今天在北京分别获得了1962年十单位网球对抗赛的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冠军。
在今天争夺冠军的决战中,1959年男子单打全国冠军朱振华以3比0(6比2、6比2、6比4)战胜了最后一个对手——1960年男子单打全国冠军、上海的彭志渊;1959年和1960年女子单打全国冠军戚凤娣以2比0(7比5、6比4)战胜了最后一个对手——1960年少年女子单打全国亚军、湖北十八岁的严大翠。
彭志渊和严大翠由于只败了一场,因而都还有争夺亚军的机会。
这次对抗赛从15日开始的女子双打,到16日止全部十对选手只剩下了两对还一直保持不败,她们是第一号种子、四川的徐润珍和戴智琳,第二号种子、上海的戚凤娣和杭赛金。这两对选手将在18日争夺冠军。
从15日开始的男子双打,到今天为止全部十四对选手中,第三号种子、四川的郑朝元和张明德已经取得了决赛权。
从16日才开始的混合双打,共有十二对选手参加。第一号种子、上海的朱振华和王佩珧今天已经取得决赛权。


第2版()
专栏:体育

全国田径运动会第二天
据新华社上海17日电 1962年全国田径运动会今天在上海继续举行。有七个项目今天结束比赛。
在男子铁饼比赛中,山东二十七岁的运动健将孙久远猛挥右臂,把两公斤重的铁饼扔到四十七米六十厘米的远处,获得冠军。和男子铁饼同时进行的女子铅球比赛,由江苏选手崇秀云以十四米五十七厘米的成绩获得第一名。男子五千米决赛经过激烈的争夺,由解放军选手朴芳出夺得了冠军,成绩是15分10秒8。在女子跳远比赛中,上海选手柯细英成绩达到了五米六十七,赢得了冠军。
今天结束的其它三个项目比赛的结果是:男子十项全能——冠军上海齐德昌(成绩5951分),男子八百米——冠军辽宁郭洪翥(成绩1分56秒6),男子四百米中栏——冠军北京梁仕强(成绩53秒3)。其中齐德昌和梁仕强都是全国纪录保持者。


第2版()
专栏:

缅甸青年代表团回国
据新华社17日讯 由郭昂班率领的缅甸青年代表团一行六人,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到机场送行的有全国青联副主席钱李仁、孙轶青,全国学联主席胡启立等。在北京期间,全国青联副主席王照华、钱李仁、孙轶青等曾会见并宴请代表团全体成员。


第2版()
专栏:

兽药厂 贝新荣
最近,我们访问了杭州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这是一个专门为牛、马、骡、驴、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制造疫苗和菌苗的工厂。 另一种动物园
走进兽药厂,听不到一般工厂里常有的马达声和机器响,只有从砖瓦房里传出的高亢的牛哞鸡鸣之声。我们征得工厂负责人的同意,参观了厂里的“动物园”。这里没有斑斓猛虎,也没有长毛醒狮,但牛骡猪羊鸡兔鼠鸽齐全。在一间清洁整齐的平房里,一个挨一个的大“书架”上摆满了花钵似的瓦罐。一位穿着护士一样白衣的女同志,敏捷地在这个罐上加些清水,又在那个罐中添点面饼。探首向罐内一望,只见里面都是小老鼠,一伙浑身呈浅红色的幼鼠,正挤在全身雪白的母鼠胸前吸奶。饲养员吕林同志对我们说:“这批小家伙头一天刚刚生下来,它的体重只有一克。这种体长不过一颗花生般大的小动物,生活却很娇贵,睡要睡得干燥,吃要吃得新鲜。”这种小老鼠是试验“猪丹毒”和“小猪副伤寒”兽药时必不可少的动物。
通过一幢鸡舍,迎面传来一阵咕——咕——咕的鸽叫声,在离它们不远的地方,一群大牲畜——牛、骡和猪生活在清洁的水泥栏里。在“血清”车间旁边的猪舍中,有一些猪,形状比较奇特,它“不生”耳朵,也“没有”尾巴,但浑身却长得滚胖瓜圆。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检验兽药质量时要用猪来作动物试验,而在制造一种叫“血清”的兽药时,还要用猪血作原料。这些猪的耳朵和尾巴,就是抽血时一小截一小截地被剪掉的。它们为着同伴的健康,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终日同细菌打交道
杭州兽药厂制造的药品,有用于预防牛气肿疽病的“气肿疽钾醛菌苗”、用于预防猪丹毒病的“猪丹毒氢氧化铝钾醛菌苗”以及用于预防鸡疫等的生物药品十余种。这些菌苗和疫苗,装在瓶里,像水一样,但在显微镜下,就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生长着数不清的细菌。根据国家兽药制造规程,每一毫升“猪丹毒”要有细菌三十亿以上才合格。走进静悄悄的细菌培养制造菌苗车间,必须换上这里的鞋子和衣服。车间里有一小间一小间形如办公室的房间,这就是培植菌苗的“无菌操作室”。这些地方十分考究,操作台和坐凳,全部是油漆过的(这样可以防止霉菌生长)。下面是一尘不染的水磨石地。进入室内时,每个工人都要全身喷雾消毒;而且室内要先用“福而玛林”熏蒸,用“来沙尔”喷射,直到把空气中各种看不见的细菌全部杀死后,才全室密封,开始操作。我们看到一个个从“无菌室”里出来的工人,额上汗珠直冒、衣衫汗迹斑斑,但是他们头上的安全帽、嘴上的口罩等防菌用具仍旧穿戴得很整齐。事后我们访问了青年工人单国辉,才知道在“无菌室”里操作是十分紧张的。室内的门窗板壁不能有一丝间隙,内外空气不流通。不管你如何热,不能用电风扇,因为一有风,空气流动了,就会带来细菌。无论是病源菌或者非病源菌,只要进去一个,轻则破坏了药物的效果,重则不仅不能起到防疫和治疗作用,反而会严重危害牲畜的健康。 直到真正有效才出厂
制造一种兽药的确不容易,它要在没有菌的原料中接上菌种,然后通过温室把少数的菌繁殖成几亿、几十亿、几百亿;再用药物把它全部杀死,最后装瓶、封蜡,成为一瓶瓶菌苗和疫苗。——到这里,是不是已经“大功”告成,可以出厂了呢?不是。这个厂检验产品质量,除了用科学仪器以外,还必须通过动物的试验。很巧,那天厂里在试验“猪丹毒氢氧化铝钾醛菌苗”。监察室的负责人王杭逊领我们进入仔猪注射室,动物饲养员祝阿文、检验员朱英华和他的助手杨樟富正忙着给猪量体温、估重量,经过一番忙碌,他们分六批注射了十二头猪。王杭逊说:二十市斤以上的断奶猪注射五毫升“猪丹毒”以后,在六个月内可保不染“猪丹毒”病。这批用来作试验的猪注射药物以后,每天都有人专门观察,在十天到十五天内必须是食欲正常,没有不良反应;如有反常的现象,就要再用一批猪重新试验,并且要把死亡的猪作解剖化验,研究是不是菌苗质量不好所致。直到药物达到预定效果时,才准出厂。
(原载《浙江日报》,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