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中秋节的礼物 佘树森
在这明洁宁静的月光下,我给你们讲一个中秋节的故事。
那是1947年,中秋节的头天晚上,起了风雨。华北沟漕村根据地小学里,孩子们刚刚入睡。衷老师站在学生宿舍窗前,手里捏着一封电报,昏暗的灯光洒在她斑白的鬓发上。她的心像窗外的风雨一样翻腾着:白天,前线的首长们派人给自己的孩子送来了中秋节的礼物,当然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有的在一只小口袋里装上几颗红枣、两枚毛栗;有的在红纸封里包进两块自制的枣泥和荞麦面月饼;还有红线缠的五角星,弹壳做的小口笛……然而谁能掂量得起这深重的情意呢!可是,又有谁能想到噩耗会同这些礼物一起到来呢?这就是她手中捏着的电报,它带来了李政委——她过去的老首长、李建军的爸爸牺牲的消息。当初离开部队来办学校的时候,政委紧握住她的手说:“衷琳同志,党把培养革命接班人的任务交给了你。等我们把反动派消灭之后,党将要从你手里领取一批新中国的建设者!”她清晰地记得李政委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她时的那信任和感激的目光,当时八岁的建军还哭闹着不愿离开爸爸,可是政委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按在她的怀里,一挥手便纵马而去了。她搂住建军,久久凝望那马蹄带起的黄尘。许久以来,她为孩子们日夜操劳,他们的进步成长,给她带来幸福和欣慰。然而却有一点使她苦恼焦急而又深深负疚,就是那个小建军。孩子贪玩倔强,不知努力念书,好和别人闹架,每天早晨起床总得老师亲自去拉。不知对他进行了多少次的严厉批评,可总不见效。她也曾几次想给政委写信,但是又怕让他过于分心,所以还是没写。现在,她感到肩上空前的沉重,她担着死者的希望,也担着对死者负疚的感情。窗外依旧风雨交加,几株向日葵发出沙沙的响声。她回过身,望着那一排睡梦中的孩子:他们多么像风雨中成长的向日葵啊!
第二天,就是中秋节。早晨,起床号一响,孩子们都跑到南山坡集合砍柴去了。衷老师照例到宿舍去叫建军,果然,只见他还在搂着被子酣睡。她轻轻把他推醒。他睁眼一看是老师,便“忽隆”起来,披上衣服就往外跑。“建军!”他听到呼唤,停在门口,回头望一下老师,啊,他心里好生奇怪:今天老师为什么不像往日那样严厉呢?她的脸,格外的慈祥,刚刚的呼唤又是那么温和!衷老师走到他身边,把敞开的扣子一个一个地替他扣好,拉着他的小手向南山坡走去。
劳动以后,孩子们坐在向阳的山坡上,打开书本。老师走到前面,可是她没有翻书,她静了片刻,开始说道:
“孩子们,今天是中秋节,是我们大家管它叫团圆节的日子。谁都希望有一个团团圆圆的家,可是反动派夺去了我们许多人的幸福。我来跟你们说说我自己的事吧。过去你们还不了解我的情况吧?我老家在安徽,三辈人都给地主当长工,爷爷被逼死。新四军来了,父亲参加了农会,同受苦人一起闹革命。后来万恶的反动派打回来了,就将我们全家绑去杀害。多亏一位叔叔冒着生命危险把我救了出来,我加入了新四军。我的奶奶、父亲、母亲都牺牲了。孩子们,你们说我是孤独的吗?”
“不是!”坐在最前面的建军应声答道。
她把目光转向建军,又问:“你说为什么呢?”
建军想了一会,回答道:“因为有我们同你在一起!”
“对,建军。”
她转向大家说:“我和你们在一块,我就不是孤独的。在革命大家庭中,你们就是我的小弟弟小妹妹,老首长就是我的父母。孩子们,革命就要流血牺牲,也许此时就在我们讲话的时候,前线上又有一些同志付出了生命。现在,”她停住了,她觉得下面的字句是那么沉重,她鼓了鼓勇气,艰难而吃力地说下去:“我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
孩子们登时严肃起来,她走近建军,抚摸着他的头:“我们亲爱的李伯伯,在前线光荣牺牲了!”
建军先是一怔,霎时便扑到老师怀里呜咽起来。孩子们一个个站起来,噙满泪水。
晚上,一轮圆月从东山升起。孩子们在月光下围坐成一个圆圈。中央摆着一张大方桌,桌上堆满了爸爸妈妈从前线送来的礼物。月光会开始了,老师把礼物分到各人手里。最后,桌子正当中剩下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礼物。只听老师喊道:“建军,这份礼物是你的!”“我的?!”他有些惶惑。“是啊,这是你的哥哥姐姐们分给你的!”他完全明白了,可是他觉得自己不能要这么多啊!他说:“老师,这太多了!”老师说:“可是你想不收哪一位哥哥和姐姐的呢?”这时,孩子们都会心地、欣慰地笑了。
晚会后,老师建议每人给爸爸妈妈写封感谢信,祝他们节日愉快,多打胜仗。孩子们都回去写信去了。建军走到老师面前说:“我也想写一封信,给革命家庭的伯伯和妈妈……。”老师给他拿出纸和笔。他趴在这露天的方桌上,美丽的情感凝和着美丽的月光,在他洁白的信纸上流泻着。


第6版()
专栏:

中秋话曳石 汤鸣人
在闽东,中秋曳石和吃月饼一样的是民间的传统习俗。曳石也有人叫拖石,是用石头或用木板,垫以竹节轮轴系上绳索沿街拖走。据说这种曳石游戏的首创人,是民族英雄戚继光。
明朝倭寇常来我国沿海骚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闽浙一带受害最深,沿海人民纷纷组织抗倭义军,反抗侵略。嘉靖四十一年,戚继光带兵南下,军民同心,所向无敌。
有一年,戚军主力北调围歼大股流寇,霞浦兵力非常单薄,窃据在远洋的倭寇,妄想趁军民欢度中秋节时偷袭城池。戚军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定下了一条妙计。中秋夜,全城军民个个戎装,并拖曳着用绳子系的石头穿街越巷,喊声连天,一行过去一伙过来,那热烈盛况空前未有。半夜,倭寇偷偷登陆了,认为这次偷袭城池,定能旗开得胜。当他们走到离城一箭之地时,只听得城内响声动地,喊声震天,疑是千军万马在调动,不敢攻城,尝尽戚军苦头的倭寇便不战而逃了。
第二天,我军探子报道,敌寇被空城计吓逃了,军民一听,哄堂大笑。
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闽东一带,每年中秋节曳石的盛例至今犹存。曳石的式样比过去也新颖了,有拖有推,有前锋有后卫,上面还可以坐人呢。解放以来,曳石还被列入民间体育运动竞赛项目。


第6版()
专栏:

“势” 腾放
提到“势”,想起两句老话:一叫“因势利导”;一叫“势有不同”。这前一句,当然重要;后一句也不可等闲视之。看不到“势有不同”,“因”就失去了基础;至于“导”,因为不是从实际出发的,也就未必“利”了。
《三个书记》(载8月6日人民日报)里的区委副书记高向清,大概因为不明白这层道理,几乎误了种麦的大事。对“麦无二旺”、“寒露到霜降,种麦不荒唐”等等,他是晓得的,甚至也许背得滚瓜烂熟;只是不晓得走马岭那地方特别。那里山高地寒,背阴坡子又大,秋分一过就扎耧,本来并不荒唐,他却说是“早”了。偏偏支部书记李书林到县城开会去了,留着副书记王小全在家。这人“为人非常随和,耳根子又软”,碰上个“年轻气盛”的上级,没有说上几句,就打起了“顺风旗”,种麦的事就这么搁了下来。以后要不是李书林很快回来,赶紧组织种麦,准会误了大事的。
高向清那个“早”字断得荒唐,是不用说的。他的荒唐,是从粗心大意来的。这粗心之处,就是忽略了“势”——想着“因势利导”,却忘记了“势有不同”。
历史上有个“孙庞斗智”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膑,在齐兵与魏兵周旋的时候,怎么利用了魏兵轻视齐兵的弱点,“因其势而利导之”,用了个“减灶之计”,终于使魏将庞涓中计,兵败身死的。这是“因势利导”的一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还有一个虞诩与羌兵周旋的故事。说的是东汉大将虞诩在去武都的中途路上,怎么遇上了羌兵,又怎么“因势利导”,用了个“加灶之计”,终于摆脱了羌兵的追击,胜利到达武都的。这是“因势利导”的又一例(见《资治通鉴》卷四十九)。同是“因势利导”,为什么一个“减灶”,一个“加灶”?有人也曾这样问过虞诩。虞诩答道:“……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这个“势有不同”答得妙。讲辩证法,同与不同,是对立的统一。没有不同,同又打何处说起?“因势利导”这个见解的卓越处,也在于它并非从天外飞来,而是从“不同”中得来,并且那个“势”字本身,就承认了势的不同。要不“因”的既无来由,“导”也无从说起。
用兵如此,种麦并不例外。一个区的地方虽说不大,势也有同有不同。同处不能漠然视之;不同处也不可掉以轻心。按同处说,“寒露到霜降,种麦不荒唐”;按不同处说,走马岭“秋分一过就扎耧”,就是赶了节令。从实在的势出发,种麦有早有迟,这叫“因势利导”;抹煞不同,强求一律,那“因”的就不是势,而是脱离“势”的主观愿望。从主观愿望出发,因为出发点错了,即使费尽思索,也还只能叫做粗心。
粗心大意是不该有的,哪怕只是“丝毫”。细心又该如何?答案可以有种种,注意势,注意势的同与不同,该是最根本的。不同之处,有时看去,像是“差之毫厘”,如果忽略了它,就会“谬以千里”。


第6版()
专栏:知识信箱

宇宙航行员在太空怎样生活 四、在飞船里怎样睡眠?
宇宙航行员是怎样睡眠的呢?我们人生活在地面上,随着日夜的变化,在工作、生活起居、社交等许多方面,都是有节奏有规律的。但是,在宇宙空间,因为飞船每八十多分钟绕地球一圈,没有二十四小时的日夜变化,航行员的工作又是独立进行的,所以很容易打乱他们的生活节奏和规律,使他们感到生活不习惯,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可是,在这次飞行中,航行员依赖无线电通讯指示工作和活动,他们就可以仍然按照二十四小时的变化,有节奏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他们每天二十一点入睡,定时工作,定时进餐,定时休息,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将来进行星际飞行的时候,用无线电讯号联系并不方便,这就要建立新的生活制度。过去,有些科学家研究,在特殊条件下,是否可以重新建立一套生活节律?会不会影响工作效率?研究的结果是,反应比较灵活的人重新建立生活节律比较容易,影响工作较少。一般说来,因为航行员在飞船里生活和工作都比较单调,容易导致睡眠,因此,新的生活节律很可能短于二十四小时。
关于航行员睡眠生理上的一些问题又是怎样的呢?在地面上,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在体力劳动以后很容易入睡。可是,在飞船内,不仅没有体力劳动,而且肌肉张力大大地降低,运动也只是一种短时间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航行员可能睡不熟,容易醒。可是,这次飞行,他们虽然每夜只睡七小时,却睡得很好,完全恢复了疲劳。
在地面上,人们睡觉时,身体的重量总是压在下半身,隔一定时间以后,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被压的感觉神经末梢发出大量冲动,传到大脑,使睡眠逐渐变浅,最后大脑发出命令,引起反射性翻身。换了一个新的受压部位后,睡眠又变得较深,就这样引起睡眠深度的周期性变化。人在失重的时候,身体上没有受压部位,因而不引起翻身动作,睡眠也就没有因受机械压力而引起的周期性的变化。这样,睡眠生理学也就会发生新的周期性变化。
航行员在飞船中睡眠,需要用带子把身体固定好,否则只要一弹腿,就会撞头碰脚,在座舱里飞荡起来了。 五、眼睛——宇宙航行员可靠的定向器
人们在进行正常工作之前,通常总要先判断一下自己是在什么位置,自己与工作环境相对的关系是怎样的,人们称这为定向能力。平常感觉到位置和状态的,有很多感觉器官。在正常情况下,重要的感觉是来自内耳的平衡器官——耳石。耳石有重量,它压在一定的毛细胞上。耳石受重力作用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体位。有一种虾,它的平衡器官含铁质较多,如果用吸铁石放在它的身旁,它的脚就会朝着吸铁石的方向活动,而不向着地面行动。因此,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如果耳石失去重力,它能否判断姿势,尤其是能否正确地判断自己的方位?在失重的情况下,航行员的大部分感觉器官,如耳石、肌肉等,已失掉敏感。内耳平衡器官已经失去重力作用,身体感受器也因失去体重而没有作用,那么,能判别方位的只有眼睛了。所以,眼睛是宇宙航行员可靠的定向器。由眼睛定向,粗糙动作和整体行动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一些复杂动作和同时进行几种动作,就有一定影响。
[待续]


第6版()
专栏:诗画配

打得好! 天 马诗 江有生画
U—2飞机飞得高呀飞得高,
人民空军手艺巧呀手艺巧,
任你腾云驾雾会隐身,
夹着尾巴栽下了呀,栽下了!
栽下了呀,栽下了!
打得好呀打得好!
人民个个齐欢笑,
白宫老板添烦恼!
要抵赖呀,抵赖不了,
引来了全世界指责声讨:
无恶不作,惹是生非,
你这该死的美国强盗!
这烦恼呀,你自找,
这假面具呀,自己又撕掉,
任你“和平”高调唱得再高,
老底子大家瞧一瞧!
吃人的嘴脸呀,变不俏,
空把橄榄枝儿摇;
花言巧语呀,骗不了人,
搞的是扩军备战偷情报!
打得好呀,打得好,
罪恶的黑手抓住了!
打得好呀打得好,
大家的眼睛更亮了!
警告,警告,多少次警告,
你老着脸皮不害臊,
软的不吃你要吃硬的,
问声肯尼迪:这拳头滋味可好?!


第6版()
专栏:诗画配

中秋小唱 林 碧
月儿圆圆照九洲,
几家欢乐几家愁:
太空兄弟联翩舞,
U—2飞机栽觔头。
月儿圆圆照九洲,
照见白宫一片愁:
情报未得机先毁,
常使总统抓破头。
月儿圆圆照九洲,
战争罪犯无路走,
若问下场在哪里?
U—2飞机一去不回头!


第6版()
专栏:

西那亚风光(油画) 〔访问罗马尼亚油画写生〕  罗工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