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地理知识

非洲四极“角”
祁葵
很多人都熟悉非洲大陆的自北而南逐渐收缩的轮廓。非洲大陆跨南北两半球,全部土地伸展在赤道南北两侧。北部略似四边梯形,南部略呈三角形。大陆南北与东西的最大长度相差无几:南北的最大长度约为八千公里,东西之间的最大宽度约为七千五百公里。在这个大陆上,它的“四至”缓缓地朝四个方向延伸,愈前进愈收缩,各个顶端部分就形成了四个位置比较相称的极点:
最北点是北非洲突尼斯的布朗角,位于北纬37度21分;
最西点是西非洲塞内加尔的佛得角,位于西经17度35分;
最南点是南非洲南非共和国的厄加勒斯角,位于南纬34度51分;
最东点是东非洲索马里的哈丰角,位于东经51度24分。
现在我们就从北非的布朗角开始,作一次四极“角”的巡礼吧!
布朗角这个地名比较陌生。但是,人们知道,去年7月突尼斯人民英勇斗争,要求收回被法国霸占的比塞大军事基地的事件。这个事件发生的地点比塞大市就位于布朗角上。早期的一个法国殖民头子曾经说过:“为了比塞大,占领突尼斯”。这句话虽然是为殖民主义者得寸进尺的侵略野心找借口,但还是反映出了比塞大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比塞大雄踞布朗角,背滨比塞大湖。比塞大湖内港有河道与地中海外港相接,形势天成。这个港口控制着地中海狭腰部分的突尼斯海峡,而突尼斯海峡正是东西必经的航道。现代化的比塞大港是十九世纪末兴建的,当时它就是法国在地中海的一个主要军事基地。这里有兵工厂和船坞,美国的第六舰队现在也在这里设有仓库。市内有水产加工、榨油、制粉等工业。因此,它也是一个商港。
1956年突尼斯独立后,突法两国1958年8月曾就撤退比塞大法国侵略军达成协议。但是到1961年,法国还在比塞大驻有军队一万五千人。比塞大的法国军事基地约长十公里,宽十五公里,几乎整个比塞大湖的西半部和西南岸都在基地的范围之内。去年7月突尼斯人民在要求收回这个军事基地的英勇斗争中,牺牲了二千多人,这个代价是重大的,但它狠狠地教训了法国殖民者。因此,今年6月,法国已被迫将比塞大西南的门泽勒—布尔吉巴的一些军事设施移交给突尼斯当局。
从布朗角向西航行,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后,航线渐向西南,沿着大西洋海岸前进,不久就到了非洲最西点佛得角。
佛得角是伸入大西洋的一个小小的半岛,它的顶西端叫阿尔马迪角。从阿尔马迪角向东走,在佛得角的东南部,就是非洲大西洋岸最优良的港口达喀尔。达喀尔也是西非洲一个工商业最发达的城市。据说港内的戈列岛(达喀尔市的一部分),从十五世纪起就有欧洲人侵入。十九世纪中期起,法国殖民者以塞内加尔人民的血汗开始在佛得角建设达喀尔港。1885年,达喀尔至塞内加尔另一个港口圣路易的西非第一条铁路的通车,使附近的货运量转归达喀尔,并促使了邻近地区种植落花生。因此,达喀尔就迅速发展起来。从1904年起它是整个法属西非洲的殖民地首府。两次大战期间,这个港口的海运和空运都有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运的发展很快。现在,这里的人口已从战后的不到十万增至四十万。
由于达喀尔是非洲的最西点,距离南美洲最近,因此,从欧洲去南美或者从北美到南非的空运都要经过这里,这使它成了一个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站。岛上的约夫机场每年要载运乘客十五万左右,一年的货运量约为三万吨。在海运方面,除英国以外的西欧各国的客轮要去南美与西非和南非,达喀尔又是一个重要的转口港,一年出入的船只达六千艘以上。这个港口本身还具备一些优点:没有岸流,船只可随时入港;气候比西非各地温和。正因为如此,法国殖民者在1960年被迫承认塞内加尔独立后,对达喀尔还是加紧进行控制。根据塞法两国的“合作协定”,达喀尔的军事基地在一定时期内仍归法国全权支配。约夫机场还是法国航空公司在西非的中心站。这么重要的一个港口,当然早就引起美国人的注意。事实上,美国人早就钻进来“填补真空”了。因此,达喀尔现在也是飘着丑恶的星条旗的美国海军据点。
从佛得角向东南航行,不久就进入几内亚湾。穿过赤道线后,航线几乎一直向南;再绕经有名的好望角,就到了非洲的最南点厄加勒斯角。
厄加勒斯角虽然是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航线的必经之地,但是它和布朗角、佛得角不同,这里的海岸比较平直,没有良好的港湾。因此,它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就被距此不远的良港好望角所代替。好望角半岛位于南纬34度21分。葡萄牙人迪亚斯于1486年最先到达这里,当时海上狂风怒涛,他就把这个岬角命名为“暴风角”。后来葡萄牙国王认为绕过这个角后,就有希望发现通往印度的道路,于是改名为“好望角”。这个名称以后就一直沿用下来了。好望角与大陆相接处,有著名的商业中心和重要港口开普敦。开普敦现在的人口已达七十五万。半岛的东岸是巨大的海军基地西蒙斯顿。
厄加勒斯角的沿海平原的高度不到二百米。平原以北的大小卡罗一带,是有着山地、斜坡、谷地的地形错综复杂的地区。厄加勒斯角冬季雨量丰富,气候比较潮湿,植物的种类很多。
从厄加勒斯角向东北航行,就进入了印度洋。穿过莫三鼻给海峡后,沿着东非高地北航,就到了非洲的最东点哈丰角。
哈丰角位于1960年7月独立的索马里共和国的东北部。它的形状很有趣,看去好像从索马里的岩壁上伸入印度洋的浩瀚太空中的一棵树木。这个半岛上有居民点“但的”。半岛与大陆相接处狭窄得像一条堤岸,因此,形成了一个北通印度洋的豪迪欧港湾。
索马里半岛向有“非洲之角”之称,因此,哈丰角可称为“角中之角”。航海者又称哈丰角为“东非的合恩角”(合恩角位于南美洲的南端)。不过在从前,航海者一向错认索马里半岛的东北端瓜达富伊角(东经51度17分)是非洲的最东点。由于索马里和西南亚洲在地理上极为接近,我国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和阿拉伯(当时的大食国)往来时,就和索马里有了联系。后来,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舰队远访东非,他走的一条航线就是从亚丁渡海,绕瓜达富伊角和哈丰角,再经索科特拉岛而去怯尼亚各地。哈丰角在《郑和航海图》上被称为“哈甫儿雨”或“哈甫泥”。
(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蓝山碧血
牙买加自由黑人的反殖民统治斗争
蓝谷
位于加勒比海中央的美丽的“泉水之岛”牙买加,已于8月6日结束了四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统治,成为拉丁美洲的一个独立国家。
在西班牙和英国殖民者统治牙买加时代,岛上的阿拉瓦克人(属印第安族、岛上最早的居民)、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不断掀起强大的风暴和起义,反击殖民者残暴的统治。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山林间的黑人,击退了牙买加殖民当局猖狂的军事进攻,最后获得了自由和解放,为牙买加历史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章。
被束缚在种植园中的黑人,在殖民者的眼睛里,不过是“会说话的牲畜”而已。他们日夜不停地为白种人担负繁重劳役的代价,只不过是鞭打、截肢和枪杀。食物是那么缺乏,以致经常处于饥饿的威胁之下。西班牙人是如此对待他们,英国人也没有两样。
与其束手待毙,不如起而斗争。于是,一批批黑人,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种植园,来到丛山峻岭。牙买加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耸立在东部的蓝山,高达二千二百五十六米,山上树木苍翠,果实丰饶。逃到山上的黑人,便采集果子充饥。他们在山林间搭起草棚,开始打猎和垦植小块土地。这批优秀的黑人子孙,为了报仇雪恨和使更多的黑人获得自由,经常袭击殖民者的种植园。
尽管这些黑人已经获得了自由,但殖民者依旧把他们列入“奴隶”的范畴以内,西班牙人叫他们为“西马洛”,英国人叫他们为“马洛”,这两种叫法的语音虽不同,但意思都一样,即为“逃奴”。
日子一久,牙买加殖民当局感觉到这批自由黑人的存在,对他们的统治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于是,调动武装部队开始围剿。以深山密林为根据地的自由黑人,对山间的羊肠小道是那么熟悉,而且居高临下,占有地理上的优势。同时,他们又是那么英勇善战,团结得像一个人。当大批敌人来到的时候,他们且战且退,化整为零,藏匿于岩洞里,使敌人无法跟踪追击。当小股敌人来到的时候,他们巧妙地埋伏一隅,迎头痛歼敌人。经过几个战役,他们以敌人的枪支武装了自己,并发展了游击战术。
从1730年3月起,时断时续的战争开始了。
老是吃败仗的殖民军队,士气非常低落。殖民当局在走投无路之余,就向伦敦求救。于是,从英国本土开来了两团军队。但是经过几次接触,貌似强大的英国军队,被歼灭了十分之一。死要面子的英国绅士们,不敢将真相报告伦敦,只好捏造情况,说什么英国兵“主要是由于多喝了酒醉死的”。不久,这两个团的残部,黯然返回伦敦。
殖民当局不甘心自己的失败,1732年3月,夏洛纳·奥格里海军上将,亲自率领二百名海军陆战队,上山进剿。自由黑人先在险要的山峦设下伏兵,等待英军一到,便聚而歼之。英国海军这次又失败了。
经过几个战役,自由黑人不但壮大了自己的队伍,游击战术运用得更为灵活,而且产生了几个卓越的游击战领袖。他们公认凯乔爱为蓝山及整个牙买加的游击队司令,并分别推举凯乔爱的兄弟阿康宾和邝阿为西部和东部的游击队领袖。
接着,殖民当局又凑成了所谓“志愿军”,并以职业军队为主体,分兵三路,向东北部、中部及西部三地的自由黑人进攻。自由黑人挑选了五百名勇士抵抗。结果,这支携有山炮等武器的殖民武装,又被自由黑人打败了,伤者累累,死尸遍地。
战争一直拖到1738年。这时候,原来是种植园主的英国人约翰·盖斯里,已转为职业军人,被任命为上校。他看到战争一再失败,长此以往,对殖民者无利,便向殖民当局建议:与其一再吃败仗,不如同自由黑人媾和,借此保护种植园和整个殖民利益。
自由黑人领袖凯乔爱和殖民当局代表盖斯里开始谈判。1739年3月1日,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殖民当局被迫承认山林中的黑人获得自由和解放的权利;由殖民者划定一部分土地给自由黑人耕作;同意自由黑人在离种植园和城镇三英里以外的地区打猎;划给一部分地区作为自由黑人的特别居留地;承认凯乔爱是自由黑人的最高领袖。
在坚持武装斗争和军事胜利的基础上,自由黑人赢得了光荣的和平。
自由黑人的光辉的胜利,照亮了牙买加人民前进的道路,有力地鼓舞着牙买加人民坚持斗争,终于在1962年8月6日获得了独立。
(附图片)
图为牙买加金斯敦城的一角


第4版()
专栏:

“鲁姆色拉姆”的“客人”
西伊里安岛赫尔文湾北面农福岛上的农福族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性格开朗,喜欢幽默。
农福族人的房子大多数建筑在水面上,四个房角高高地指向天空,看起来好像牛的犄角一样。但是,在农福族人居住的村子里,还有一种奇怪的房子,叫做“鲁姆色拉姆”。这种房子小巧玲珑,非常漂亮,房顶呈弓形,是专门给那些已经成年但没有结婚的青年男子居住的。
按照农福族人的习惯,凡是已经成年的男子在结婚以前,都要搬到“鲁姆色拉姆”去居住,一直到结婚时为止。他们在搬进这种房子之前,要举行一次盛大的“乔迁”仪式。这种仪式往往要举行两周之久,是全村的一件盛事。
一个青年男子搬进这种房子去住的时候,要带着自己的行李、席子和木枕。白天他可以随便到任何地方去,但晚上必须回到鲁姆色拉姆。他每天吃的饭都是由他的家里人送去。
青年女子严禁接近这种房子,即使到附近去也不可以。
等到住在这种房子里的青年要结婚的时候,还要举行一次“返家”仪式。如果他已经结婚,从此,他就不是“鲁姆色拉姆”的“客人”了。          (巨良)


第4版()
专栏:书之窗

苏联的科学技术专科性百科全书
李哲民
苏联出版的书籍中,参考工具书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来,由于世界学术界的巨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只出版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已不能满足科学家的需要。因此,苏联百科全书出版局,开始出版专科性的百科全书。目前,除了继续出版《医学大百科全书》(35卷集)25卷以后的各卷外,已出版的还有《物理百科全书》(4卷集)。这部全书包括有关物理学的项目六千五百条。它特别注意收集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一些问题,无论从科学水平或收集的数量和范围来看,都较苏联大百科全书有很大的提高。今年即将出版第二卷。
我国读者目前已经看到了《简明化学百科全书》(4卷集)第一卷。这部全书包括化学及化学工艺学、地质化学、生物化学等项目五千条,它不仅可供化学专家们利用,也可供物理、地质和生物学家们参考。
《简明地理百科全书》(4卷集)可以帮助读者很好地了解世界的地理情况。今年将出版全书的第三卷。
苏联过去出版过两次大型的技术百科全书。但是,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的今天,多卷的技术百科全书的出版已经过时了。因为一部大型的百科全书要花许多年的时间才能出完,往往出到四、五卷的时候,前面几卷已经陈旧了。有鉴于这种情况,苏联计划出版小型的有关具体技术问题的百科全书。目前准备出版的有《生产自动化和工业电子学百科全书》(3卷集)、《建筑工程百科全书》(2卷集)和《现代技术中的结构材料百科全书》(2卷集)。《生产自动化和工业电子学百科全书》将反映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论、自动调节理论、半导体装置等新的科学成就。


第4版()
专栏:

美国之鹰威逼不列颠
——美国垄断资本对英国的渗透
编者按:“美国之鹰是一种友好的鸟。它不愿意突然袭击小小的羔羊,而希望帮助它们,使它们无病无灾。但是,它的慈善的、并非无害的双翼,不仅在格罗芬诺广场(美国驻英大使馆位于伦敦格罗芬诺广场,大使馆建筑物上有美国之鹰的装饰——译注),而且愈来愈广地在西方天空投下阴影”。这是英国今年出版的新书《美国的侵入》的作者威廉斯在该书第一章卷首写的几句含有讽刺意味的话。威廉斯是英国资产阶级作家、电视评论员,他在书里列举了美国垄断资本侵入英国的情况。以下为《美国的侵入》第二章的摘译。
十年来,美国大企业对英国工业的投资几乎增加了三倍。现在它超过了战前十倍以上,并且按每年平均13.5%的速度增长着(约计每年增加一亿七千万英镑)。据美国商务部估计,到1960年底,美国对英国的投资总额已增加到十一亿一千万英镑左右。现在可能已经接近十二亿五千万英镑。
美国资本的流入,专门集中于与英国经济的未来形态有重大关系的消费工业和专门化的制造业。美国大企业正在给英国经济带来新面貌。这是一个对当事人极为有利可图的面貌——美国在英国的工业投资的平均利润超过16.5%,而在本国投资的平均利润只有10.5%。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字,大约有八百家英国工商企业——其中许多家都是各行业的巨头——已经被美国控制。美国资本在英国工业中投资的50%以上,掌握在美国十家大企业手中,其中包括通用汽车公司、纽约美孚真空油公司、新泽西美孚油公司、普洛克脱与甘姆布尔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孟山都化学公司、固特异轮胎及橡胶公司。主持这种投资的是那些控制着美国经济权力、并且完全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和集团。他们现在正在攫取英国企业中更有利可图的部门。
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侵入,已远远地超过大多数英国人的认识。虽然有关福特汽车公司、英国铝公司的大交易(指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兼并英国福特汽车公司和美国雷诺斯金属公司控制英国的最大制铝业的英国铝公司——译注)引起了公众注意,但是,美国的侵入一般说来是静悄悄的侵入。
尽管过去十年里,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侵入发展迅速,不过,这种侵入毕竟处于初步阶段。现在,华尔街的经纪业和投资顾问正在不断地派人来伦敦活动,打听有利于美国资本接管的新机会。纽约票据交换所协会四分之三的银行会员,现在都在伦敦设有分支机构。如果按照目前的投资速度,美国在英国工业中的赌注在未来八年中将增加一倍以上。
英国妇女使用的半数化妆品,是由美国人开设的公司制造的。四家美国公司实际上垄断了英国人早点食物麦片粥的市场。英国人所消费的干酪制品的四分之三,是由两家美国公司生产的。英国人所吃的奶油点心,几乎全部是由三家美国公司供应的。美国人还控制了罐头食物、饼干、清凉饮料。
英国国家卫生处提供的半数以上的药品,是由十三家美国公司供应的。根据制药业权威方面的贸易报告,这十三家美国公司把它们从英国国家卫生处收取的药费的50%左右作为美元利润汇回美国。
洗衣机和放在洗衣机里的洗涤剂、洁白如雪的冰箱和放在它里面的罐头、纸包食品,以及把纸包食品变为盘中餐的各种烹饪用具、零件,所有这些有助于现代化生活的东西,都满满地堆在有意向英国市场进发的美国解放大军的货车上。
人,也没有被忽视。每天早上,每十个修面的人中,有九个人使用美国刀片。在浴室、厨房、卧室、餐室、休息室、汽车间,美国货——有时是贴上了英国标签的美国货——不分好坏地影响着我们的习惯。
每五辆在英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两辆是由美国人开设的工厂制造的。英国四家最大的轮胎制造公司中的三家,由美国人控制。
在英国广告业中,势力最强大、业务范围最广的是美国的瓦尔特·汤普逊公司。这个公司每年的收入达一千四百七十五万英镑。另一家美国人控制的广告公司每年的收入也达到八百二十五万英镑。
当人们走过代表当前英国国内的希望的新市镇和郊区的时候,会立即察觉美国的野心取得了多大的进展。人们在商场里购买包装食品,用赊购方式去购买节省劳力的小玩意、美国制的童装——这一切和五花八门的美国货,正在把英格兰南部和中部大片地方的郊区变为纽约大街的附属品。
英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在世界名列首位。但是,英国农业使用的机器的60%至70%,是在美国生产的或是由在美国登记注册的公司按照美国的规格制造的。
英国企业使用的三分之二的计算机和复印机,大部分的活动文件柜和办公室陈设,半数以上的铅笔和钢笔,一半以上的打字机,都是由美国人所控制的工厂生产的。大部分电梯也是由美国公司制造的。
在电子领域里,在英国的美国公司凭着母公司在研究方面年达十亿美元以上的投资,正准备在英国建立同样的领导地位。精密仪器工业是英国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部门,美国势力和美国金钱在这个工业部门里也占有统治地位。
英国最大的炼油厂为美国埃索石油公司所掌握。它是埃索石油公司十年前出资三千五百五十万英镑建立的,十年来它的规模几乎扩大了一倍。在过去八年里,埃索石油公司和纽约美孚真空油公司在英国的投资超过了一亿英镑。现在,这两家公司供应着英国私人和商业用户所需汽油的三分之一。
美国战后在英国的扩充纪录是不胜枚举的,哪里出现了新的、发展的工业,哪里就有美国企业建立的桥头堡。
我们与联邦中亲密的老伙伴加拿大相距甚远。现在,加拿大整个工业经济的52%为美国人所控制。美国人对加拿大工业的操纵事实上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按照《泰晤士报》的说法,加拿大政府在对付失业和其他重要问题的主要经济政策方面采取独立行动的自由,已经“相当地受了限制”。
从性质上来看,美国资本对英国的侵入,还不能与美国资本对加拿大经济的侵入等量齐观,但是,它所暗含的危险却是一样的。
(乐山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