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苏联高等教育日益发展
今年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是通过不离职学习方法培养的各高等学校增加了生产实习课使学习和劳动密切结合
新华社莫斯科24日电 据苏联报刊报道:目前在全苏联七百三十九所高等学校中,已拥有二百六十多万学生。在过去的十年中,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专家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其中工程师增加了二倍多。今年高等学校毕业的几十万专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通过不脱离生产的学习方法培养出来的。
最近三年来,苏联高等学校学生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生产单位来的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学生人数的比重增加了。如1960年招收的新生中有二年以上工龄的学生占51.1%,而1961年招收的新生中这类学生就占60.9%。从工厂企业派遣到高等学校学习的人数也增加了。1961年招收的新生中这类学生占全部日班学生的10.5%。另外,各高等学校都增加了生产实习课,使学习和劳动密切结合。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设计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对改进生产起了作用。
近年来,苏联出版教科书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如1959年苏联高等学校共出版了四百一十七种教科书和教材、1961年新教科书和教材的出版达到七百八十种。
在最近五年来,已有四十名高等学校的教师由于科学研究成就获得了列宁奖金。苏联各高等学校中已建立了三十二所科学研究所、三百五十所各种问题的科学实验室。一些实验室直接为工厂企业的生产要求服务。
苏联各大学现有三十多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


第3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新麦陆续登场
各地首次采用国产机器进行打谷工作
新华社地拉那24日电 阿尔巴尼亚各地新麦已陆续登场,目前正加速进行打谷工作。今年各地首次在打谷中使用了国产打谷机。
据农业部门统计,迄今为止,全国打谷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南部萨兰达区脱粒进仓的新小麦已达总收获量的92%,北部斯库台等地一些农业合作社已全部完成了打谷的任务。
今年阿尔巴尼亚机器打谷量比1961年增加了20%,因此各地打谷站都夜以继日地工作,平原地区的打谷站工作尤其紧张。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不仅是由于金黄的麦粒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而且还由于人们第一次使用了本国制造的打谷机。
国产打谷机是都拉斯农业机械厂的新产品。这个工厂在去年试制成功了这种机器,在今年8月初生产了第一批“亚得里亚海”和“穆泽克”牌的打谷机。这两种打谷机不仅是由阿尔巴尼亚工程师和工人精心设计的,而且是利用本国原料制成的。在设计时由于充分考虑了阿尔巴尼亚多山的特点,因此机身灵巧,运转轻便,不单适用于平原地区,而且也便于在山区使用。现在“亚得里亚海”牌打谷机每八小时可打谷五十公担,“穆泽克”牌打谷机可打八十五公担。今年各地由于使用这两种机器,都加快了打谷进度。


第3版()
专栏:

支援收割庄稼和牧草
乌兰巴托六千学生下乡
新华社乌兰巴托电 据蒙古通讯社报道,乌兰巴托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今年将有六千多名学生前往农村,参加收割庄稼等农活。
现在,所有的国营农牧场和农牧业合作社都正在开镰收割。每天有成百的男女青年到全国各地帮助牧民和农民在最短的时期内收割完庄稼和牧草。在这些表示愿意下乡帮助收割庄稼的青年中间,有五百名蒙古国家大学学生,五百五十名乌兰巴托师范学院学生,以及乌兰巴托医务学校和其他一些学校的学生。
去年,乌兰巴托曾有三千多名学生到国营农场和农牧业合作社去劳动。


第3版()
专栏:

越南的姑苏岛
海浪冲击着姑苏岛海滩上的巨石,飞溅着雪白的浪花。这里景色宜人,被人们认为是避暑胜地。
姑苏岛位于越南北部湾的西北面,距离海宁省约六十海里,对岛上的居民来说,大海是他们取之不尽的粮仓。这里盛产着著名的海鱼,如鲳鱼、金枪鱼和肉美味香的鱿鱼(又被称之为“北海鱿鱼”。沿着姑苏岛的近海,还出产海参、鲍鱼和珍珠。这里的海水无杂质,可以制成纯盐,对工业和化学事业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姑苏岛上的田地,虽然只能解决岛上居民的部分粮食,可是岛上的山丘,却适宜于栽种各种名贵的果树和经济作物。
姑苏岛的居民非常好客,他们为自己有这样景色宜人、水产丰富的家乡而自豪。只要一有陌生的客人来到岛上,居民们便会带领客人游览岛上名胜,请他们到自己新盖的、精美的住宅里休息。居民们也会热情地告诉客人,他们过去的年月和理想的未来。那些满脸皱纹的老人们,也会告诉客人他们过去黑暗的苦难岁月。而在今天,姑苏岛上的居民却添制了新的渔船、渔网和盖起了新的房子。
现在,姑苏岛的居民们已经开始实现有计划地开采水产了。培养海参、鲍鱼和珍珠的区域,已经制定了具体计划,并对这些珍贵的水产的繁殖规划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姑苏岛的行政领导还制定了大规模打鱼和产盐计划,决定大力发展饲养业和建立水产加工企业。姑苏岛上的青年们,不仅怀着要把姑苏岛变成一个工业化岛屿的理想,而且还要把这个景色宜人、水产丰富的岛屿变成一个优美的避暑和游览胜地。(附图片)
桔子熟了的时候


第3版()
专栏:兄弟国家新人新事

挺身抢救儿童
七月的一个早晨,明媚的阳光已照遍布拉格的街头。布拉格某公安部队的军官诺瓦克和往常一样在街上走着,准备到机关去上班。他正走在宁静的奥温涅斯卡大街时,忽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抬头看去,只见在马路对面一所公寓大楼五层楼上的一个窗口上,一个小孩正抓着窗棂在哭。诺瓦克看看没有什么危险,就又往前走了。刚走了不远,小孩又哭了,而且已从开着的上半扇窗户里翻了出来,站在只有几十厘米宽的窗台上。
诺瓦克立刻感到孩子有粉身碎骨的危险。他便加快脚步穿过马路,直朝那幢楼下跑去。一刹那,“啪”的一声,窗台上孩子踩着的一块瓦片掉下来了。接着,那小孩也摔了下来。诺瓦克甩掉手中的皮包,抢步上前,看准小孩掉下来的方向高举起双手。这时,这个四岁大的孩子在加速度情况下重量达三百多斤。他沉重地跌到诺瓦克的双臂上,把诺瓦克压倒在地上。但是,由于他的抢救,孩子只受了一些轻伤。这位三十六岁的军官身体健壮、魁伟,他还是一个优秀的足球守门员。他说,在踢球时扑救对方迅猛射来的足球的技术也帮助了他这次能准确地接住了这个孩子。(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苏联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照会
抗议西柏林美占区纵容歹徒向苏联挑衅
西柏林暴徒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挑衅日益猖狂
新华社25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24日讯:苏联政府向美国政府声明,坚决抗议在美国占领当局纵容下在西柏林美占区中对苏军卫兵和苏联驻柏林大使馆外交人员的一系列危险挑衅活动。
苏联外交部副部长索波列夫24日交给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麦丘恩的照会强调指出,“如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将采取保证苏联代表和军人安全的必要措施。”照会指出,8月13、18、19和20日,法西斯分子在占领当局和西柏林警察局代表坐视和完全不采取行动的情况下,在美占区腓特烈大街检查站企图以武力阻止前往蒂尔加登苏军纪念碑换岗的苏联军人的通行,同时使三名苏联军人受伤。
8月19日,苏联军官所乘的一辆汽车在西柏林美占区遭到袭击。对于通过美占区的苏联大使馆外交人员也曾采取了类似的罪恶行动。
据新华社柏林24日电 西柏林暴徒继续进行反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挑衅活动。
昨天晚上,一群西柏林暴徒又袭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管辖的西柏林市内铁路的车辆。暴徒们向车厢掷石头,有一节车厢的窗子被打碎。西柏林警察对暴徒的破坏活动一直采取纵容的态度。据报道,20日一天内暴徒袭击城市铁路事件达十四起,很多车厢内的设备和玻璃窗被毁。21日又发生类似事件。21日,成群的暴徒在东西柏林边界附近举行挑衅性示威。西柏林暴徒还不断袭击德国统一社会党在西柏林的一些区委员会办公处。


第3版()
专栏:

德任命波普少将为柏林城防司令
据新华社柏林23日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防部新闻处今天发表通告说:根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的决定,为了保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柏林的安全和解决自1962年8月23日起生效的与此有关的任务,国防部长霍夫曼大将委派赫尔穆特·波普少将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柏林城防司令的职务。


第3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副部长苏佩妮宣布
23国声明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
新华社雅加达24日电 据安塔拉通讯社23日报道,印度尼西亚外交部第三副部长苏佩妮在22日宣布,迄今已经有二十三个国家声明要参加预定在万隆举行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
苏佩妮说,这二十三个国家还同意筹备会议在部长一级上举行。这二十三个国家包括:阿联、几内亚、加纳、利比亚、缅甸、喀麦隆、摩洛哥、苏丹、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锡兰、柬埔寨、泰国和老挝。
苏佩妮说,筹备会议将讨论拟议中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的时间、议程和地点。
她又说,现在已经接到其他国家希望参加拟议中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的消息。她说已经听到坦噶尼喀、沙特阿拉伯等国有这种愿望。


第3版()
专栏:

亚洲运动会在雅加达开幕
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
新华社雅加达24日电 第四届亚洲运动会今天下午三时在这里新建的西纳扬体育中心的中央运动场举行开幕式。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印度尼西亚政府各部门负责人,以及驻印度尼西亚的外交使节出席了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共有十万多名观众。
在开幕式上,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相继进入运动场,并绕场一周。它们是:阿富汗、缅甸、柬埔寨、锡兰、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亚、北婆罗洲、巴基斯坦、菲律宾、沙捞越、新加坡、南朝鲜、南越和泰国。
下午四时整,苏加诺总统宣布第四届亚洲运动会正式开幕。这时运动场上放出了成千只鸽子,场外响起了礼炮声。
开幕式最后举行了舞蹈和体操表演。


第3版()
专栏:

侵朝美军一名士兵投奔到朝鲜北部
据新华社平壤22日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消息:8月15日,又有一名驻南朝鲜美国武装部队的士兵詹姆斯·约瑟夫·德雷斯诺克跑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方面来。
这个美国兵是美国第一骑兵师第八骑兵团第一作战营一○六炮吉普车驾驶兵。


第3版()
专栏:新闻解说

苏联的一个严正措施
8月22日,苏联国防部下令撤销苏军驻柏林卫戍部队警备司令部。2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防部任命了柏林城防司令。
苏军驻柏林卫戍部队警备司令部,是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签订的波茨坦协定和四国“关于对德管制办法”的规定建立的。当时四国为了把德国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决定德国的首都柏林由四国分区共同占领。
但是柏林管制机构刚成立不久,西方国家就竭力破坏德国的统一,并且利用占领制度在柏林进行分裂活动。1948年,西方公然违反波茨坦协定,在西德和西柏林实行片面的“货币改革”、成立单独的西柏林市政府。这样,柏林管制机构显然已经不再是贯彻波茨坦协定的一个组织,而成为西方分裂德国、复活西德军国主义的工具了。为了反击西方国家的破坏活动,苏联政府宣布终止四国共同司令部的存在,并撤出了苏联代表。当时美英法西方国家也宣布在“三国的基础上”改组柏林司令部。因此从1948年起,四国柏林警备司令部实际上已由于西方国家的分裂活动而不再存在。1955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订两国关系条约,解除苏联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占领状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为完全的主权国家之后,苏军驻柏林警备司令部曾进行了改组,其职能也仅限于警卫事务。因此,柏林的四国警备司令部早已不具有占领机构的法律效力。
可是,西方国家一方面竭力践踏波茨坦协定,破坏战后管制德国的共同基础;另一方面却又力图依靠根据波茨坦协定而产生的各种机构进行对西德和西柏林的非法占领。它们甚至无耻地企图利用早就不存在的四国柏林警备司令部,干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内政。最近以来,美、英、法三国政府一再向苏联发出照会,无理地要求四国军事当局讨论所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柏林边界的安全设施问题。这是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独立主权的蓄意侵犯,不能不遭到苏联政府的严词拒绝。为了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残迹,推进西柏林局势正常化以及剥夺西方国家干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内政的借口,苏联政府决定撤销苏军柏林警备司令部。这对于西方帝国主义妄想利用残留的占领制度来进行挑衅活动的阴谋是一个打击。
苏联政府的严正措施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无理反对,它们拼命攻击苏联的正当决定,并顽固地叫嚷要继续施行它们进行侵略和破坏活动的“权利”。这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然坚持阻挠签订对德和约、反对西柏林局势正常化的与和平为敌的立场。 (立)


第3版()
专栏:

越南《人民报》评日内瓦协议签订一个月
谴责美国违犯协议拒不撤出军事人员
寮国战斗部队电台和越通社驳斥美国通讯社造谣惑众
据新华社河内25日电 越南《人民报》今天就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订一个月发表评论,谴责美帝国主义对这项协议的破坏行为。评论指出,这种情况表明,美国总统肯尼迪最近作出的美国保证尊重日内瓦协议的话,只不过是骗人的手段。
评论指出,一个月来,美帝国主义以及老挝的亲美分子不断违犯日内瓦协议。美国仍旧不肯从老挝和泰国撤军。据来自老挝的消息,美国已经把它在老挝的军事顾问团的一些军官调到美国研究机构,继续进行活动。美国还派遣东南亚集团喷气式飞机在老挝解放区连续进行挑衅活动。美国还千方百计阻挠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的活动,唆使亲美势力违犯日内瓦协议和连续向老挝解放区,特别是桑怒和川圹地区,空投武器、土匪和别动队。
评论呼吁东南亚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制止美帝国主义在老挝的破坏活动而斗争。评论说,作为老挝的近邻,作为日内瓦会议的参加国,越南政府决定把以前根据老挝王国政府首相富马亲王的请求派去援助老挝的全部军事训练人员和军事人员撤出老挝,以表明我们履行1962年老挝问题日内瓦协议的诚意。
据新华社川圹25日电 寮国战斗部队电台在今天的广播中,受权发表声明,驳斥美国合众国际社23日捏造的所谓大约一营越盟军队同两连寮松族人在老挝东北进行激烈战斗的谎言。
声明说,“合众国际社捏造的上述消息是没有根据的”。
据新华社河内24日电 越南通讯社今天报道:越南通讯社受权驳斥合众国际社昨天捏造的消息:“相当于一个营的越盟军队”参加了在老挝东北的一场大战斗。
越南通讯社受权再次声明:同西方新闻机构经常散布的谣言相反,在老挝没有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军队。
美国通讯社的这种诽谤的陈词滥调,只是为了掩护老挝亲美势力破坏停火,转移舆论对美国阻挠履行关于老挝的协议的注意,和逃避美国在最近的将来从老挝撤出它的军队和军事人员的义务。


第3版()
专栏:

尼赫鲁又谈中印边界问题
攻击我国对印度进行了所谓“重大的侵略” 声言不可能同我国举行任何有成果的谈判
新华社25日讯 据印度新闻处报道,印度总理尼赫鲁22日在联邦院先后两次就中印边界问题发表讲话,大肆攻击中国对印度进行了所谓“重大的侵略”,并且声称,“在存在这种重大侵略行为的时候,不可能(同中国)举行任何有成果的谈判。”
尼赫鲁在讲话中再次重申他过去提出的要中国从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退的片面主张,并把它做为同中国进行谈判的先决条件。他承认,这种主张“显然需要他们(中国)从大片地区撤退,要我们从很小的地区撤退”。但是他却说这是“最公道和最合理的要求”。他说,为了给“在主要问题上举行有成果的谈判准备基础,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创造一种将会摆脱紧张状态而且将要求撤退的局势,为此,我们准备在这个有限度的问题上举行会谈。”
尼赫鲁在讲话中一再宣扬印度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奉行的所谓“双重政策”。他说,在过去几年来,印度一直奉行这样一种“双重政策”,即从各方面,“特别是在边界本身,通过建立公路等等,通过设立哨所来加强我们自己”,“把中国人阻于离开我们尽可能远的地方”;同时“又不放弃可能用和平手段解决的希望”。“如果我们必须取得要取得的东西,那么除了在战场上以外,我们必须通过会谈来取得”,“通过政治压力,军事压力或其他压力”来取得。他强调说,重要的事情在于“我们(印度)必须加强我们自己的力量以便以必须采取的方式来对付他们(中国)。”
尼赫鲁在讲话中还吹嘘几年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制造紧张局势、向中国进行军事入侵方面所作出的成绩。在谈到中印边界西段局势时,他承认,由于印度非法在中国领土“设立了哨所”,大约二千五百平方英里中国领土已在印度的“控制之下”。他还说,“我们已经从陆路派去的一队人可能抵达我们在加勒万的哨所(指中印边界西段印度入侵的据点)。与此同时,一直由空路定期地给他们送物资去。”
尼赫鲁在讲话中还透露,1960年9月当他访问巴基斯坦时,曾向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出示有关中巴边界的“各种地图和其他东西”,企图在边界问题上煽动巴基斯坦反华。他说,“我认为对待中国侵略采取一个一致的政策是有利的。”


第3版()
专栏:

尼赫鲁致函肯尼迪
感谢美国给印度的“援助”和“关心”
新华社25日讯 新德里消息:据印度报业托辣斯报道,印度外交部发言人24日宣布,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两周前曾给美国总统肯尼迪“一封非常诚挚”的私人信件。尼赫鲁在信中对美国给予印度的“援助”和“关心”表示感谢,并强调两国间的联系。
这位发言人说,尼赫鲁和肯尼迪不时有私人信件来往,“这种通信总是秘密进行的。”
据这家通讯社援引华盛顿的消息说,肯尼迪22日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与尼赫鲁两周前给他的私人信件有关。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印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我认为支持它是符合我们(美国)的利益的”。


第3版()
专栏:捷克斯洛伐克通讯

银都的变迁
本报记者 黄振声
在布拉格东南一百多公里远的依赫拉伐县,虽然不大,人口只十多万,名气却很响。原来在捷克地区的历史上,它曾是最富的地方,又曾是最穷的地方。
从布拉格乘飞机向东南飞行,经过一片布满着连绵茂密的森林高地,森林里镶嵌着高大的工厂厂房、烟囱和鳞次栉比的新住宅,这就是“捷克—摩拉维亚高地”。依赫拉伐是这块高地的中心。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捷摩高地”有了历史性的变化,依赫拉伐也获得了新生。
当十三世纪奥匈帝国统治着依赫拉伐的时候,在这里发现了欧洲最大的银矿。帝国皇朝在此大力开采、冶炼,并设作坊制银币。依赫拉伐顿时成了维也纳通向布拉格的大道上的一个最有名的地方。多少王公贵族在这里发了大财。一个时期还成了你争我夺的宝地。至今县里还保留着当年显赫一时的遗迹。
县城广场(仅次于布拉格瓦茨拉夫广场的全国第二大广场),就是当时修建的。在广场下面还挖有四通八达的地道。我们走进了靠广场边上已被发现和整修好的一部分地道。地道离地面十五米到十八米,有一人多高,二米左右宽。地道弯弯曲曲,忽高忽低。相隔若干距离,两边还辟有“房间”。据说当时可能是用来作战、住人或储存酒的。地道里有很多巧妙设计的通风口和排水结构。许多部分穿过坚硬的花岗岩石,当时劳动者砍凿的道道痕迹还历历在目。我们在里面转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出来。地道能通到城外。
但当封建统治者把银子挖完,感到无利可图时,他们就把这个县忘了。留下了一个被洗劫一空的依赫拉伐。
依赫拉伐拔海五六百米,气候寒冷。全县除了丘陵就是森林,找不到一块像样的平原,而封建主和教堂霸占了大部分良田。直到一百多年前,这里还实行着野蛮的农奴制。资本主义在捷克地区统治了一百多年,但依赫拉伐最大的一个老式纺织厂只有二百五十个工人;其他尽是些制鞋、铁工、沙发垫等手工作坊。人们没有法子活下去,流浪到全国各地和外国去谋生。长期来的人口大量外流,造成人口直线下降。
而今天,银都重新闪耀出比几百年前更灿烂的银光。解放十几年来,县里建立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厂,有机械厂、喷油器厂、拖拉机零件厂,有木材加工厂、纺织厂、玻璃厂、服装厂、肉类加工厂、啤酒厂等等。全县工人数达一万七千多人,占全县人口十分之一强。
我们去参观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工厂。就在十三世纪时冶炼银子的地方,解放前是个小纺织厂,现在兴建了一座有二千多工人的现代化莫托尔帕尔机械厂,生产着发动机上用的各式各样喷油器。解放前,捷克斯洛伐克从未生产过这种产品。1947年这个工厂第一次成功地生产出这种误差只有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密机件。西德花了六十年才达到的生产水平,莫托尔帕尔只用十二年的时间达到了。
成就的取得并不轻易。工厂头几年老是完不成任务。由于全体工人的努力,直到1954年情况才有了根本好转,最近几年来则屡得红旗。要把喷油器生产得又多、又好、又快,首先碰到两个难关。一个是如何达到千分之一误差的内圆。以前这个活是用手工干的,又慢又费工。工人洪斯琢磨来琢磨去,他终于用废料创造出一架用电操纵的自动化精磨器,一个人顶了三百个人的活。精磨器表面看来简单,不到一人高的机器上,安有红绿指示灯泡,工件自动地转动着,但实际上却是件精巧而复杂的创造。另一个难关是钻喷嘴头上五个零点二五毫米直径的小孔。从前用钻头钻,钻头和头发差不多粗细,钻五个洞就得好些时间。而现在用电流钻孔。在一个专设的房间里,安放着一台台小巧的机器。喷嘴放在透明的塑料罩子下,自动地旋转着,电火花一击就是一个孔。依赫拉伐的工人与全捷克斯洛伐克工人一样心灵手巧,他们怀着充沛的热忱,创造着和运用着最现代化的机器,为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
过去,被剥夺了生产工具的赤手空拳的人们,对丰富的“难以成材”的松树林,显得那样无能为力。人们撇下了苍劲的松树林,走向远方谋生计。1958年,人们在这里开始兴建木材加工厂,工厂在1960年正式投入生产。粗细不一的松树都被运进工厂,被切成又碎又薄的小木片。木片被加上特制的化学胶后,自动地撒在一条宽一米多、不断向前移动着的钢带上去。当碎木片经过几道工序撒到一定厚度和密度均匀时,钢板继续向前走动,即碰到上下两条巨龙似的钢带一齐压来。钢带又厚又热,力大无比,边移动边压,把铺成三四十毫米厚的碎木片,压成十几毫米厚的坚实耐用的碎木胶合板。这种胶合板可作家具等用。整条流水线除前后操作的人外,只需一人在当中看管,每八小时能生产碎木胶合板三十立方米。
依赫拉伐人也生产著名的民族饮料——啤酒。县的啤酒厂年产一千万公升。那个让大麦发芽的房子像个室内大体育场。煮大麦的铜锅直径达四五米,有自动化的搅拌器和煤气设备。那些发酵用的大缸简直像个小游泳池,一个连着一个。把啤酒从锅里运到发酵缸,倒入贮存的大木桶,装瓶打箱,已全部机械化,有些部分是半自动化。
农业战线上的成绩也不小。单从劳动生产率来看,就比解放前提高了一倍。我们参观了这个县的一个农场,它喂养的乳牛,产奶量最高的一头年产达六千五百公升;产奶最多的一天达二十四公升,能提炼出黄油一公斤。而年产五千公升以上的乳牛则不下十来头。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除牛种优良外,还有一整套科学的、细致的管理方法。譬如,他们在牛栏的垫草上撒上一种磷酸盐粉末,这种粉末能使牛舍空气新鲜,防止传染病,而且还使垫草的肥料成份增加。
古老的银都,今天重新光芒四射。社会主义已经使衰亡的古城重生,使它变成比过去光辉灿烂千百倍的人民的宝地。


第3版()
专栏:

木流遮盖了水流,滚滚木材流成了河。这是在苏联西伯利亚叶尼塞河的支流马纳河上,几百万立方米的西伯利亚木材正在被送往下游的木材加工厂 (塔斯社稿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