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养好老牲畜 繁殖大牲畜
本报记者 祁克兴 王体强 吴国选
在目前农业生产的动力主要依靠畜力、肥料主要依靠农家肥的情况下,大牲畜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何迅速发展大牲畜呢?我们在甘肃省会宁县草滩公社高塬、孔寨两个大队十九个生产队的调查结果证明,养好老牲畜是重要的一环。
高塬大队的十个生产队,现有大牲畜三百九十三头。其中,三岁以下的七十五头,四至九岁的六十八头,十至十四岁的一百四十六头,十五岁以上的一百零四头;在一百七十八头母畜中,三岁以下的三十六头,四至九岁的四十二头,十至十四岁的五十七头,十五岁以上的四十三头。当地群众把三岁以下的牲畜叫驹叫犊,四岁以上九岁以下的青壮畜叫青口新口,十岁以上的老畜叫老口。按照这个标准,高塬大队的大牲畜中,老牲畜占63.6%,青壮畜占17.3%,幼畜占19.1%;母畜中,老牲畜占56.2%,青壮畜占23.5%,幼畜占20.3%。
这样,这个大队今后几年内耕地和繁殖幼畜的重任,必然要由现有的老牲畜承担。所以,如何设法养好老牲畜,让它们多活几年,多产几头驹犊,就成为极重要的事了。否则,不但对当前生产不利,而且几年之后,现有的老牲畜死了,青壮畜和幼畜接续不上,对生产就更加不利。
今后几年内主要靠老牲畜使役、繁殖行不行?这两个大队过去和现在的许多事例作了肯定的回答。
在个体生产的年代里,这里的许多贫雇农因为买不起昂贵的青壮畜,只好买便宜的老牲畜使用。有许多老牲畜就是靠他们的精心养用,“延寿高龄”,“子孙满堂”。孔寨大队宫川生产队的贫农社员李云山,1948年买了一头十六岁的老母驴。这头老驴受到李云山夫妇的“厚待”,从1949年到1956年牲畜折价入社时,连续使役八年之久,还下了一头骡子四头驴。1957年农业社见这头驴太老,又给李云山养用,不料这头老驴在年高二十六岁的1958年又下了一头骡驹,直到1960年才结束了它的“晚年”。大队干部告诉我们,像这样的事例,各生产队都有。因此,这里流传着“老驴老马富寒家”的说法。
农业集体化以后,情况也是如此。只要养得好,老牲畜就能在使役、繁殖方面发挥很大作用。像一贯重视老牲畜的宽岔生产队,全队二十二头老驴和六头老牛,头头照样使役,去年有九头老母驴、两头老母牛还下了驹,产了犊。对老牲畜不够重视的孔寨大队何家寨科生产队,去年春季总结经验教训后,将1959年以来连年空怀体弱气衰的八头老母驴,指定由有饲养经验的社员养用,半年间头头复壮,不仅能使役了,还有七头配种怀胎,今年5月前后全产全活。
老牲畜年老气衰,不易上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把它们养好呢?我们在化往寺、杨塬、孔寨、高塬四个生产队作了一些调查。这四个生产队现有的一百一十多头老牲畜,除两头老牛外,现在头头膘情良好,许多老母畜还发情配种,一部分已经怀了驹。据这几个队的干部和社员说,去年上半年,这些老牲畜普遍严重乏弱,其中五十多头十四五岁以上的,在当时不要说繁殖,就是使役也很困难;经过去年一年来的调理,现在都养好了,能使役了,许多母畜发情配了种。
这几个生产队把老牲畜养好的基本原因是:
第一,改进了牲畜的饲养管理方式。生产队通过总结经验,把原来采用的集中大槽喂养改为适合目前条件的小槽分散喂养,对牛驴骡马、公母强弱实行了分圈分槽,改变了过去牛驴骡马一圈挤,公母强弱一槽拴所带来的公欺母、大踏小、强凌弱的状况。他们还实行了谁养谁用、养用合一的办法,加强了社员养用牲畜的责任心。这就大大改善了牲畜、特别是老牲畜的饲养管理条件。
第二,采用思想教育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方法,激发了社员群众爱畜保畜,养好老牲畜的积极性。队干部把目前老牲畜过多,青壮畜和幼畜过少的严重情况,通过算账对比向社员进行了教育。同时,又健全了牲畜饲养繁殖奖励制度,确定养好牲畜奖劳动工分(分季评奖),繁殖幼畜奖羊只(牛驴奖绵羊一只,骡马奖绵羊二只)。这样,四个生产队共有八十五户爱社如家、有饲养老牲畜经验的社员,经本人要求、社员同意、队管理委员会批准,对老牲畜实行了包养。这些社员为了迅速发展大牲畜,搞好生产,都自动把自己的麸糠和节省出来的洋芋给老牲畜吃。家有老人的包养户,老牲畜的饲养几乎全由会操心有经验的老人一手料理。我们在高塬生产队看到,老牲畜吃的草铡得又碎又匀,吃的精饲料也用温水浸得软绵绵的,圈棚都整理得干干净净,并且冬有暖圈,夏有凉棚。生产队长李维汗说,饲养繁殖奖励制度实行以后,社员养好老牲畜的劲头很大。社员董宝林、孙玉清,在数九寒天给不耐冻的老牲畜烧温水喝。
第三,积极为老牲畜筹划精饲料。生产队除按粮食收成好坏和各方面需要的分配情况,给老牲畜适当多留了一些精饲料以外,去年还根据这里人少地多的特点,专门在计划面积以外给每头老牲畜种了一亩左右的饲料田,使每头老牲畜吃到的精饲料今年比去年多了五十斤到一百斤。
第四,实行劳逸结合,加强保护。为了解决老牲畜负役过重和需要繁殖的矛盾,他们对较老的牲畜实行了早出勤早歇班,两天使役一天休息,过热过冷不使役,远地陡地不使役,以及不干耱地、磨面、套车等重活的制度,做到了有劳有逸,因畜因活因气候使役,使老牲畜经常存有余力。对老母畜还采取降低使役定额,配种和临产期间少使役、产后半月不使役的办法加以保护,让它们更好地担负起“传宗接代”的任务。


第2版()
专栏:

库那司五大队党支部书记卡吾力托卡热爱集体
辛勤带领社员改变穷困面貌
开垦草湖,改良土地,扩大耕地面积一千多亩,全大队粮食产量增加到一百二十多万斤,社员收入成倍增长,受到社员的爱戴和大队的奖励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23日电 本社记者谈风、新疆日报记者曲明报道:不久以前,新疆库车县阿拉哈格公社库那司五大队举行了授奖大会,许多优秀的社员和干部都受到了奖励。但是,社员们发现,大会宣布的受奖人名单中,没有卡吾力托卡的名字,大家都感到奇怪:“为什么没选上卡吾力托卡?”
卡吾力托卡是大队的中共支部书记。原来,各小队在分别评选优秀社员和干部的时候,就有人选过他,但是他坚决不同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到受奖的名单上。参加授奖大会的人们了解这一情况后,都主张把卡吾力托卡选上。女社员阿衣吐汗在会上激动地站起来说,卡吾力托卡领导大家由穷变富,必须选上他!大会接受了社员们的要求,把卡吾力托卡列入了受奖名单。
这个大队过去是有名的困难队,耕地少,又缺水,1957年全年生产的粮食只够全大队吃半年,1958年春天不得不到外地买粮。到了1961年,大队耕地面积扩大了一千多亩,粮食产量从1957年的二十二万多斤增加到一百二十多万斤,社员收入成倍地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卡吾力托卡的一份功劳。
1958年,卡吾力托卡被选为高级社主任,他决心带领社员,改变穷困面貌。他经常思考着一个问题:全社八百多人,只有三十多亩稻田,有没有办法扩大耕地面积呢?
有一次,在离村二十多里外的地方,他看到一片荒草湖,虽然有些盐碱化,但是可以种水稻。他同干部和社员商量,大家都同意把这片草滩开为稻田。在春寒未退的3月,他就领着一百多名社员来到草湖,开出四百多亩荒地。到了播种的时候,为了抢时间,他带头掮着行李来到荒滩上,白天和社员一起犁地播种,夜晚露宿在渠口子上,巡查田埂,防止跑水。整整半个月,他睡在荒地,吃在荒地,直到禾苗已经出齐才离开。在人民公社建立的头一年,由于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粮食产量增加了一倍多,初步扭转了缺粮局面。
在大队所在的阿合纳木地区,有四百多亩距离村子较远的地,这里的渠道紧贴干沙河,由于土质松软,受河水冲刷,年年都要垮渠跑水,庄稼不能按时浇灌,加上土地不平,浇水不匀,平均亩产量只有几十斤。卡吾力托卡又同社员们商量,找到改造这片土地的办法,并建议队委会考虑采用。他们一方面把渠道改修在远离干沙河的地方,防止垮渠漏水,同时把土地平整为三级梯田,分别开渠浇水。去年秋天,这块地里的玉米得到了亩产三百多斤的好收成。今年这里的玉米长得又比较好。
卡吾力托卡经常和社员们一起劳动,一年四季农具不离手。田间管理时,他扛上砍土镘;收割季节,腰里带着镰刀;早晨天不明出门,不走大路走田间,一边检查一边和社员一起干活。每年放水灌田的时候,人们经常看到卡吾力托卡扛着砍土镘沿渠巡查。有一次,正是春灌紧张的时候,他发现渠道开了一米左右的口子,便马上跳到水中抢堵。当社员赶来时,口子已经堵住了。大家看到卡吾力托卡这样爱惜水,都非常感动,同他一起把已经流到大路上的水舀起来浇地。
卡吾力托卡遇事依靠群众,在生产问题上十分尊重老农的意见。今年,这里遇到干旱。6月中旬,正是各项作物争水的季节,全大队有四百多亩水稻要播种,一千多亩早玉米要浇头遍水,一百三十多亩中玉米要播种,但是水不够用。卡吾力托卡和干部们召开了老农座谈会研究办法。老农阿不都卡衣木说:“应该把庄稼排个队,水稻播种最迟不能过6月25日,要早灌水;中玉米能播到7月5日,可晚一步;一千多亩早玉米,要看墒情,旱的先浇,墒好的推迟几天不要紧,这样就可照顾过来了。”会后,干部们又和老农一起察看了早玉米的墒情,其中有五百亩墒情较好,可以推迟浇水时间,腾出水来先浇其余的受旱地,争水的问题就这样得到合理解决了。卡吾力托卡还非常关心社员的生活,谁家大人病了,谁家小孩缺奶,他总是亲自到社员家里探问,帮助解决,社员称赞他是“知心人”。
出生于雇农家庭的卡吾力托卡,九岁就给地主放羊,后来又给地主当了九年的长工。解放后,他热爱集体,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工作,曾被评为全县的优秀党员。


第2版()
专栏:

清水江沿岸苗家欢度吃新节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清水江沿岸苗族人民,最近欢度了苗族传统的隆重节日——吃新节。这是当地苗族人民在新谷黄熟时庆祝丰收的节日,苗族人家在节日期间都用饭甑蒸些新熟的稻谷尝新。
吃新节也是苗族人民的歌舞节日。8月12日到16日,自治州首府凯里街上,每天有三万人左右。这里周围几十里地区以至邻近的黄平、雷山、丹寨、麻江等县的苗族人民,聚到凯里街头,跳芦笙,参加对歌,观看斗牛、赛马。附近的侗、汉等族人民也来参加盛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副州长王耀伦(苗)、吴朝明(苗),中共凯里县委书记处书记张子彬(汉)等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也同群众一起欢度佳节。
在凯里最热闹的十字街头广场上,健壮的苗族后生三五成群,捧着芦笙吹奏,长裙短衫、满身银饰的苗家姑娘,随着优美的芦笙旋律翩翩起舞。在宽敞的跑马场上,苗族骑手们骑马不用马鞍,驾驭头上扎着彩绸的骏马争先飞奔。凯里公社光明大队第四生产队苗族模范放牧员赵国桢,在盛大的赛马大会上夺得了优胜。入夜,节日活动进入高潮。在铜鼓和芦笙声中,青年男女们你唱我和,互相鼓励搞好即将到来的三秋生产。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镜泊湖上万木行
新华社记者 孙若刚 李继承
入夏,镜泊湖上的木材运输线开航了。8月初,记者乘船出湖,忽然,有人喊道:“拖排来了!”抬头一望,只见一艘天蓝色的汽船徐徐前进,后面一根钢丝绳拖着大木排随船漂游。同行的人介绍,这木排有上万立方米木材,要在湖上航行八十余里,如果不起顶头风,一昼夜就可驶达木材出湖场,然后由汽车运输二十多公里,送到国家贮木场。
镜泊湖在牡丹江上游,周围山峦重叠,碧崖绿水,景色分外秀丽。湖长一百二十余里,宽一、二里到八里,呈长带形,水深处近二十米。东京城林业局的镜泊水运场就设在这里。全局八个林场有六个是靠湖上运输木材的。今年,林业局的运材计划为二十七万立方米,湖上运输担负了十八万立方米。湖运时间只有夏秋两季,封冻之后,冰层虽然厚一米多,仍不能承受运材汽车的压力,所以,现在湖上的木材运输特别繁忙。
7月底,湖运工人已运出木材九万多立方米,而且“湖面干净”,见不到流失的木材。这是水运工人千方百计巧编木排的结果。在这里,当你听了一些动人的故事以后,就会为湖运工人们爱惜木材的心情深深感动。
被称为“水运谋士”的刘百万,就是这里水运工人的代表人物。他在湖上度过了十多年,到北京出席过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现在是水运场的主任。他的事迹成为湖上传诵的佳话。在湖中的编排场上,我们看到煤矿用的坑木编得整整齐齐,一层压一层,任凭风吹浪打,也难跑掉一根。这是用“坑木装包法”编扎的。工人们说:这种小木头最不好运,它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到处乱跑,我们的“水运谋士”想出一种坑木装包法,使它老实了。过去,为了防止坑木流失,他们把坑木编在大木头上,编扎时十分费力,效率很低,每人每天只能编六立方米。后来,刘百万和编排工人研究,在两根大木头中间钉上几根铁链,两头钉上木头,成一长方形木框,然后将坑木摆在铁链上,可以摆好几层。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小径木容易流失的问题,而且每人每天可以编扎三十多立方米木材。
编排场是湖运木材的起点。这里汇集着伐木场流送来的木材。周围用一根根原木联起来围绕着,看去像一圈浮桥,防止零散的木头漂流出去。场内由原木结成排模,像地板一样,固定在水面上。编排工人站在排模上,手拿长长的勾竿,按排模规定的流口,把大木头勾进一个口子,把小木头勾进另一个口子,一人一天要勾上万根原木。原木被勾进排模口以后,再由工人编扎成排。这叫做“分类编排法”。在勾进大木头的排模流口里,编排工人不时捉住一根黄色原木,再将两根黑色原木分列黄色原木两旁,用铁链将三根原木钉牢,紧紧联结在一起。编排组长王广俊说:这叫“一软带两硬”。黄色原木是针叶树,木纤维细,吃水量小,浮力大;黑色原木是阔叶树硬杂木,木纤维粗,吃水量大,浮力小,尤其在夏天,浸泡半月就要沉入湖中。这种“以软带硬”的方法,使硬杂木顺从地随着软木漂游。刘百万告诉我们:这是他们想出的防止木材沉湖的新办法。
镜泊湖的木材水运线在解放以前就有,那时这里没有拖船,木材编成一个方块形或箭头形的小排,三五个工人坐在排上,任凭风浪摆布,八十多里的航程一般要行十天半月,有时排散落水,性命难保。解放以后,这里有了汽船拖运木排,编排方法也不断改进。现在使用的铁链子编排的方法,是由刘百万和尹相全创造出来的,它比过去采用过的树条子编排法牢实稳固,比用钢丝绳编排节约钢材。有了汽船和新的编排方法,木材运输效率便大大提高,一次运输成万立方米木材已是寻常的事了,而且湖运工人也安全省力得多。
(本报略有删改)


第2版()
专栏: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提出治疗马骡结症病有效方剂
银川生物药品制造厂生产多种畜用疫苗药品
新华社兰州23日电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对马骡结症病进行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治疗这种病的有效方剂。
结症病,就是西兽医所说的马疝痛,是马骡常患的一种疾病。马骡患这种病后,消化不良,粪便不通,腹部剧烈疼痛,起卧不安,轻则影响使役能力,重则可能造成死亡。
中兽医研究所在1958年成立后,就把马骡结症病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中西兽医人员考查了九种兽医古籍,收集了有关诊治这种病的资料,从全国十四个省、市收集到民间兽医的验方二百八十多个,又在兰州市的十四个单位进行了病因调查。他们对这些资料作了分析研究,经过多次试验,最后提出了一些有效方剂。这些方剂中的“加味承气汤”治疗了二百二十五例结症病,痊愈的有二百一十八例,治愈率达96.8%。以后,他们又在“加味承气汤”的基础上提出了剂量小、药性缓和、配制简便的“大承气汤”加麻仁的处方,用这种处方治好的马骡,很少后遗症。
新华社银川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生物药品制造厂,为秋季牲畜防治疫病生产的多种疫苗、药品,已经全部按计划完成;另外还为明年羊只春季防疫生产了一部分疫苗。这些疫苗、药品是预防和治疗羊痘、羊肠毒血症、羊猝狙快疫、鸡瘟、猪瘟等病症的,共有一百九十万毫升,绝大部分已经运至宁夏各地农村、牧区。
1960年以前,宁夏家畜、家禽用的疫苗、药品,全靠外地供应,调运很不方便。自从银川生物药品制造厂投入生产后,自治区开始自己制造畜用疫苗、药品。目前,这个厂已经能够制造防治牛、羊、猪、鸡等疫病用的十种疫苗和药品。


第2版()
专栏:

北京展出罗马尼亚两地区建设图片
新华社23日讯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多布罗加州和多瑙河三角洲图片展览,今天下午在中山公园水榭举行开幕式。
这个展览会是根据中罗文化合作协定1962年执行计划,由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和中罗友协联合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的一百零二幅图片生动地介绍了罗马尼亚多布罗加州和多瑙河三角洲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情况。
出席今天开幕式的有对外文委副主任曹瑛,中罗友协秘书长朱明,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副司长徐明等。
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乔治乌·杜米特鲁和各社会主义国家驻华使馆文化官员也出席了开幕式。


第2版()
专栏:

宁夏昆虫研究工作者
查明枸杞主要害虫 找到治虫有效方法
新华社银川二十三日电 危害我国名贵药材宁夏枸杞的几种主要害虫,已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些昆虫研究工作者查明,他们并且找到了一些防治这些害虫的有效方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一些昆虫研究人员,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在宁夏枸杞的集中产区中宁县对枸杞的虫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到危害枸杞生产的主要有枸杞实蝇、枸杞木虱、枸杞蚜虫、枸杞壁虱等四种害虫,其中尤以枸杞实蝇危害最大。一九五九年,他们到枸杞园里作实地观察,看到一些皮上有白色弯曲花纹的枸杞果,当地农民叫做“蛆果”,里面长着枸杞实蝇的幼虫,专吃果肉、浆汁。据调查,每年像这样的蛆果要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昆虫研究工作者经过多年研究观察,了解到这种像蛆似的小虫,在枸杞果里发育成熟后,就钻出果皮进入土里化蛹,经过十多天就羽化为成虫。这是一种比普通家蝇小得多、翅上有黑纹的小蝇。每年在枸杞幼果形成时期,雌蝇经过交配后就将卵产在果内,不久即化为幼虫。这样每年回复二至三次,可发生二至三代,到秋末,蝇蛹又入土过冬,到第二年五月又化为成虫。根据枸杞实蝇这一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昆虫研究人员从一九六零年开始,连续试验,每年在五月用六六六药粉拌在土壤中,杀死刚刚羽化的实蝇成虫,致死率可达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一防治方法目前已在中宁县各公社示范推广。最近,昆虫研究人员又对枸杞壁虱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枸杞叶子上常出现的黑痣,是由一种用肉眼看不到的壁虱所造成的,这种壁虱在痣腔里大量繁殖为害,使枸杞的叶、芽、嫩枝、花蕾、嫩果都变成畸形,大大影响发育和果实产量。他们试验采用石灰硫磺合剂、马拉松、敌百虫、乐果等农药喷射,初步证明有效。
这几种害虫中的枸杞蚜虫,当地农民过去已有发现,并且掌握了一些防治方法。科学工作者在总结研究群众经验的基础上,试用六六六液剂或粉剂防治,不但有效,而且可以兼治木虱。


第2版()
专栏:

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
妇女部代表到京
新华社23日讯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邀请,前来我国访问的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妇女部代表佩雷斯·阿柯斯·维拉夫人等,今天乘机抵京。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黄甘英等到机场欢迎。


第2版()
专栏:

钟荣海鞠晓祈发慧王检女组成的混合队
打破一项男子射击全国纪录
新华社23日讯 由广西钟荣海、福建鞠晓、甘肃祈发慧和江西王检女四人组成的男子射击混合队,8月15日在北京市射击场举行的一次射击比赛中,打破了一项全国纪录。
他们在男子自选大口径步枪三百米一百六十发(每人射四十发)卧射比赛中,共命中一千五百三十三环(满环一千六百环),打破了“前卫”体育协会射击队在1960年创造的一千五百零七环的全国纪录。
这是这项全国纪录两年来第一次被打破。


第2版()
专栏:

射箭场上
8月14日和15日,解放军、上海、山东、青海、福建和内蒙古六个单位,在呼和浩特举行了优秀射箭运动员友谊赛。比赛中,解放军选手徐开财和山东选手潘兴常,先后九次打破了七项男子射箭全国纪录。女子比赛,解放军选手李淑兰的成绩最突出。
高粮摄
女运动员比赛阵容。左起:王荣娟(解放军)、刘侠村(山东)、郭显恩(福建)、赵素霞(上海)、乌日哲(内蒙古)、王锡华(解放军)、扎拉?(内蒙古)、李淑兰(解放军)
李淑兰三箭三中,运动员们赶往祝贺(中间拿弓者为李淑兰)
徐开财利用比赛空暇,指导蒙古族少年学射箭


第2版()
专栏:

八月二十三日,陈毅副总理接见了一批参加第八届禁止原子弹氢弹和阻止核战争世界大会后来我国访问的外宾。前排左起:艾黎、卡马拉·马马迪、弗洛拉·古耳德夫人、陈毅、玛吉利·布劳德本特、凯尔、巴金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