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金色的种子
——记“解放一号”春小麦培育经过
陈林格
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五团农场时,已经是下午了。团生产办公室李同志一再地向我提到今年二连种植的一个小麦新品种——“解放一号”春小麦长得特别好。他说:“这是师焉耆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滨草和小麦杂交培育的一个优良品种,具有抗盐碱、抗病、抗倒伏的特点,麦粒金黄透明,人们称作‘金色的种子’。”
在“解放一号”麦田里,我真正被这片广阔、黑绿得像海洋似的麦子吸引住了。整个四百七十一亩小麦,长得齐腰深,茁壮、挺拔、坚韧;每个穗上有十六至二十四个小穗,籽粒肥大而饱满。
这是多么好的小麦,有谁知道,为了培育这麦种,费了人们多少辛勤的劳动!
新的任务
1952年开春,开都河南岸荒凉的巴坦草原深处,孤零零的树立起一间用芦苇搭起的草房——这是农二师最早的一个农业试验小组的所在地。师政治部青年干事蔡康带领一个班的战士,来到了这里从事科学试验工作。他们中间,除蔡康在农学院学习过以外,其余全部是战士。
就在这年的夏季,全师种植的小麦普遍感染了锈病、黑穗病。如何培养出一个适合于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呢?任务落在这个试验小组同志们的身上。
夜,已经很深了,试验组的草房里,仍然透射出微弱的灯光。蔡康和战士们围坐在用泥土垒起的土桌旁,时而拿起一束束感染锈病的麦穗端详着,时而默默地深思。怎么办呢?能眼看着生产连年受到病害而减产吗?不,不能呵!必须选育出一个优良的品种来。大家把从新疆各地区引进的几十个春小麦品种数过来数过去,一个一个地加以反复的分析:焉耆黑芒麦丰产性能最好,地区适应性也强,但存在的严重缺点是容易染病和倒伏;新疆本地的春麦虽然抗病力强,但产量不高。如何培育出一个完全新型的品种,又该如何着手呢?人们的心里好像压了一块石头……
黑头与滨草的婚礼
那还是1950年部队进驻焉耆的初期,当蔡康看到田边、渠旁、野地上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芨芨草和滨草(一种禾本科草)时,就曾这样想过:如果小麦都能长得像芨芨草、滨草一样茁壮、坚韧、茂密,那该有多好啊!滨草和小麦能不能杂交?在小麦锈病蔓延的那些日子里,这个想法在他脑海里翻腾着。当他在地里工作、劳动,看到田边茂密的滨草时,他都要认真地观察,有时拔下几株和小麦比较一番。看,它的形态和小麦多么相近呀,和小麦同样的抽穗、开花,而且时间上也是一致的。为什么是这样呢?为了寻求答案,他一遍又一遍地翻阅“遗传育种学”,搜集有关作物远缘杂交的资料。
小麦抽穗了,滨草很快也就要扬花了。时不待人,不能再犹豫了啊!“路,总是人走出来的!”一股巨大的力量支持着他。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志们交谈时,有的人觉得很新鲜,很有趣;有的人则怀疑观望。师首长却大力支持他进行试验工作。
蔡康和战士们进一步研究了滨草的特性:滨草在焉耆地区繁多茂密,适应性强,具有高度抗寒、抗碱、抗病、分蘖力强、小花多、穗长、茎秆坚硬、抗倒伏等许多优点,但籽粒瘦小,还不到普通麦粒的二十分之一,无利用价值。这一弱点能不能通过杂交得到改造?试想,滨草是个很理想的“新郎”,该介绍个什么样的小麦“新娘”呢?再三挑选,他们决定用从塔城引进的黑头麦进行杂交试验。
6月,试验田的黑头小麦吐穗了,地边渠旁的滨草也扬花了。这是一个十分珍贵的季节,需要抓住它!小麦原是自花授粉的作物,雌雄同花,要不让它们自交,必须将每个小穗每一朵花中的雄蕊(花药)在成熟以前除去,而雄蕊只有半个小黄米粒那么大,要用很小的镊子将每一朵花的外衣轻轻扒开,一粒一粒将雄蕊取净,然后用玻璃纸袋将整个麦穗包扎好。第二天再去采集成熟的滨草雄蕊花粉,授在去雄后的每朵花的柱头上,然后再用玻璃纸将麦穗包扎起来。整个操作过程,不能丝毫损伤柱头和子房。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工作。人们说姑娘们绣花很仔细,可是具有雄心壮志的农垦战士,比姑娘还细心呢!
那时候,由于操作不熟练,一个人一个下午只能完成人工授粉二至三穗。整整十多天的时间,他们一共完成了四十七个黑头小麦和滨草杂交的麦穗。这时,整个杂交育种计划才算迈开了第一步。
五粒瘪麦种
一天又一天,人们盼望着小麦成熟。收获的季节来到了。谁料,拨开麦穗一检查,空壳!没有麦粒。在四十七个杂交穗子中,只有两穗小麦结了五粒又小又瘪的畸[jī]形麦种。
也许,有人会失去信心吧?不!摆在战士们面前的虽然只是外形难看的五粒瘪麦种,但这是多么难得的远缘(属间)杂交种啊!蔡康珍珠似地保存着这五粒瘪瘦的麦种,他专门做了个袋子装起来,又做了个小木匣,锁在自己的抽屉里。第二年春天,他们选择了一小块多年生苜蓿新翻地,播下了这五粒种子。四周作了小埂,外围播上普通的麦子,层层加以保护。
十多天后,五粒种子,有三粒发芽出苗。幼苗是那样地奇特:草不像草,麦不像麦。这三个新塑造出的小生命,第一次出现在地球上,好像还不太习惯这里的土壤和阳光似的,生长得很慢,看来也不健壮。是的,新生的幼苗,迫切需要人的细心抚育。蔡康和战士们在这几株麦穗身旁不知道消磨了多少个清晨和黄昏。在严酷的烈日下,他们拔掉周围的每一棵杂草;在寂静的傍晚,他们仔细搜索着土壤中潜伏的每一个害虫。
日子在飞逝,周围的小麦抽齐了穗,但这三株小麦才分蘖,没有抽穗的迹象。多么令人发愁!好像是故意考验人们的耐心似的。又过了半个月,终于有两株各抽出了一个小小的畸形麦穗。这是真正的麦穗!另外一株,半途夭折,逐渐干枯死去。到成熟的时期,在这两个一寸多长的穗子上一共收到了七粒麦种。多么艰难,一年间,五粒麦种只增殖到七粒。
1954年,他们只播了四粒种子,留下了三粒,以防万一遇到不利情况时,不至于全部损失。看来,这年出的苗生长情况有了好转,四粒种子全部出苗了,生长也比较正常,长成了七个麦穗。同志们精心护理、研究、分析、记载着植株的性状:它的茎秆坚韧、挺拔,叶面宽大,多像它的滨草父亲呀!而它的颖壳稍长、暗黑色的穗子,又多像它的塔城黑头小麦母亲呀!这年,杂交种还经住了锈病、白粉病大发生的严酷考验,在当年黑芒麦减产40%的情况下,杂交种没有受到损失。七个穗子脱粒后,有八十多粒比较饱满而健壮的种子了。创造性的工作,使人们深深体会到劳动的幸福、生活的乐趣。
突变——定型
五十多粒种子,在1955年的春天被播下了。杂交种的后代分离现象,在这年大量地出现了。真是丰富多采,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植株开始表现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有如鹤立鸡群似的引人注目。师首长在视察这个杂种苗圃后,给了他们极大的鼓励,并提醒他们:要注意对幼龄杂品的适当锻炼,既要照顾周到,又不能娇生惯养,要培养出坚强的“性格”和高度的生命力,在对它们进行选拔和淘汰时,要加以全面分析。
又是一年过去了。1956年麦收前的田间出现了一种令人困惑的突变,几乎全部杂种植株的茎部都呈草丛状,上部麦穗寥寥无几。也就是说,无效分蘖很多,有效分蘖很少。这就完全不能符合丰产性状的要求了。但是,蔡康和大部分老战士仍然没有放弃试验的念头,进一步地研究无效分蘖多的原因。经过调查分析,他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当年试验区麦秆蝇为害严重;二是人们对某些新品种的个性还没有摸透,水浇晚了,所以造成前期有效分蘖形成少,后期无效分蘖形成多。
以后的情况就比较顺利了。1957年抽穗后经住了大风的考验,很多品种严重倒伏,杂交种在田间却刚劲如常。1958年幼苗期又经住了零下七度的春寒考验,证明它苗期抗寒性优于其它品种。杂交种子籽粒饱满度、整齐度和品质逐年都有显著提高。金色的种子硕大整齐,千粒重稳定在五十克左右。
杂交种经历了比较长期的分离过程,通过年复一年的细致的田间选系选株和室内考察,以及初期的鉴定比产,到1958年,他们共选育出六十个优良品系,1959年又从这六十个选系中复选了八个品系,参加鉴定圃进行比较的结果,各系的单产均较对照系增产20%—33%。直到1960年这个杂交种又进行了最后的决选才告全部定型。他们将这个杂交新品种的选育经过、有关资料和种子样本,呈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治区和农垦部,受到了这些领导部门的赞扬。
(附图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焉耆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大面积的“解放一号”春小麦田里进行田间观察 陈林格摄


第2版()
专栏:

江西湖南积极防治水稻虫害
关中、陕南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秋作物正常生长
据新华社南昌电 8、9月份是江西晚稻虫害发生期,目前各地人民公社正采取各种措施防虫治虫。
今年江西各地普遍加强了虫情预测工作。各县都在一个或两个中心地点设立了虫情测报站,许多生产队还组织了有经验的农民和干部查虫报虫。同时,许多地区加强了防治虫害的技术传授和技术指导工作。萍乡、清江、南昌等县,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协助生产队,向社员传授防治虫害的知识和技术,使大部分生产队都有两三个社员掌握防虫治虫的技术。少数地区出现的稻螟、浮尘子、稻飞虱,经过社员及时扑灭,几天间便基本消灭了。
据新华社长沙电 中国民用航空局湖南省管理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驻湖南部队某部,最近出动飞机在洞庭湖滨的汉寿、常德、沅江、安乡等七县帮助农民治虫,从8月1日到现在,已治水稻螟虫及棉田的叶跳虫等十四万多亩。
这是湖南省今年第二次出动飞机治虫。第一次在6月中旬,曾出动飞机在滨湖地区防治稻蝗四十多万亩。
最近,湖南有些地区出现水稻虫害,采用飞机喷药治虫,对防治水稻虫害起了积极的作用。
据新华社西安电 陕西省关中、陕南地区的广大社员,正积极防治病虫害,保护秋庄稼正常生长。
今年,陕西省各地的秋田作物一般生长较好。7月中旬以后,随着降雨量增多,气温高,许多地区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虫害。棉花红蜘蛛、盲椿象、棉铃虫等已开始繁殖为害;关中、陕南地区玉米螟也进入第二代成虫羽化繁殖时期。
各地在发现虫害后,积极组织人力,展开防治虫害活动,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汉中专区还用飞机给二十一万五千多亩水稻喷药除虫,防治率在80%到90%以上。
(附图片)
河北定县只东公社杨只东生产大队第四生产队社员在除治玉米钻心虫 李棫摄(河北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
欢宴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
据新华社18日讯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全国学联今晚举行宴会,欢迎参加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后经过我国的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并对印度尼西亚独立十七周年表示祝贺。
共青团中央书记杨海波在宴会上讲话说,中国青年对印度尼西亚青年和人民在反抗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表现的英雄气概,一向怀着崇高敬意。他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人民和青年之间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共同信念上,是建立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立场上。他说,今天,印度尼西亚的西伊里安被荷兰殖民主义者占领,我国神圣的领土台湾也被美帝国主义霸占,印度尼西亚人民和青年一贯支持我们解放台湾的斗争,中国青年也庄严表示,在印度尼西亚人民和青年收复西伊里安的正义斗争中,永远得到中国青年坚决的支持。中国青年将永远是印度尼西亚青年的可靠的朋友。
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第一副团长苏巴尔曼在讲话中说,印度尼西亚人民和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中,一向互相同情和支持。两国青年和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通过这次访问将更加巩固和发展。他说,由于民族团结的巩固,由于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已深入人心,由于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和青年的大力支持,荷兰殖民主义已经被逼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签订了关于西伊里安归还印度尼西亚的条约。为了保证条约的执行,还必须继续斗争。因为历史早已给我们教训: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是非常狡猾多谋的,对我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提高警惕。
宴会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在宴会进行中,两国青年艺术家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第2版()
专栏:

无锡生产农药质量普遍提高
北京制药二厂生产成本显著下降
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无锡市农药部门职工,今年以来已经生产了一万三千多吨六六六、敌百虫、二二三乳剂、二硝散等高效农药,质量普遍提高,杀虫效果比过去好,而且成本也降低了。目前,这批农药已源源运往省内外。
今年以来,在市化工部门的支援下,专门生产农药的无锡农药厂、江南药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充实和加强了敌百虫、六六六等四种高效农药的生产。江南药厂调整、充实了生产薄弱环节以后,敌百虫的含量逐步上升到88%,原料消耗也相对降低。
新华社讯 北京市制药二厂发动职工当家理财,今年头七个月,成本比去年的平均成本下降6.26%,生产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
今年,工厂领导把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情况公诸于职工,并分析研究了由于盲目采购、保管不善和产品质量不好等所造成的积压和浪费。查明原因后,供销人员加强了物资采购的计划性,力争少占用资金。车间和小组把工、料等各项定额,折算成货币形式,以便于工人计算生产费用。4月份,三车间通过计算,发现蒸馏水要用八千多元,占车间全部费用的三分之一。职工们就设法增加了自产蒸馏水的产量。仅这一项,每月就节省五千元左右。


第2版()
专栏:

向觉醒的日本妇女致敬
全国妇联写信祝贺日本母亲大会
新华社18日讯 第八届日本母亲大会预定在8月19日开幕,我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写信给大会致贺。
贺信说,我们以无限敬佩的心情注视着日本母亲运动这一年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妇女从亲身体验中,清楚地认识到:剥夺日本妇女儿童生活权利和民主自由的真正敌人是美帝国主义和它在日本的代理人。
贺信说,全中国的妇女对你们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的斗争中树立的光辉榜样致以衷心的敬意。
贺信表示深信,觉醒了的日本妇女将在历届大会胜利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不断地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2版()
专栏:

王照华等回京
新华社18日讯 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王照华和团员李淑铮,在参加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和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第六次代表大会后,今天下午乘飞机回到北京。
到机场迎接的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海波等。


第2版()
专栏:

阿联农业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18日讯 应农业部邀请前来我国访问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农业代表团一行五人,在团长艾哈默德率领下,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今晚,农业部副部长魏震五设宴欢迎阿联客人。出席宴会作陪的有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副司长何功楷,中国阿联友好协会副会长张杰,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金善宝等。阿联驻华大使伊马姆和夫人、商务参赞埃赛特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第2版()
专栏:

我新闻代表团回京
新华社18日讯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在团长金仲华、副团长石少华率领下,今天下午乘飞机回到北京。


第2版()
专栏:

日中友协青年学生代表团到外地参观访问
新华社18日讯 以高向洋人为首的日中友协青年学生代表团,今天上午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长沙等地参观访问。日本朋友们在外地参观访问以后即将回国。


第2版()
专栏:

古巴旅行团抵京
新华社18日讯 古巴旅行团一行六十二人,今天下午乘飞机从莫斯科到达北京。到机场欢迎的有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总经理袁超俊,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总干事任映仑等。古巴驻华大使皮诺·桑托斯和夫人,以及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到机场迎接。


第2版()
专栏:

来自各地的四十六名选手集中长春
明日举行无线电操纵航空模型冠军赛
一批自行车选手破五项全国纪录
据新华社长春电 1962年全国无线电操纵航空模型冠军赛将从8月20日起在长春举行。
参加这次比赛的将有四十六名选手。他们来自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甘肃、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江苏、江西、安徽、浙江、广东、福建、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自治区,以及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北京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二十二个单位。吉林将有两个队参加。这些选手大都是中学生或大学生,也有讲师和助教。
这次冠军赛的竞赛项目是二级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特技飞行。比赛将分三轮进行,每个单位由两名选手组成一个队,他们将操纵模型飞机飞行三次,以两次较高成绩之和为这个队的最后得分。第一轮比赛将在8月20日和21日举行。8月22日到23日、24日到25日预定将先后进行第二轮和第三轮比赛。
据新华社18日讯 解放军、江苏、北京、湖北四单位的自行车选手今天上午在北京的赛车场举行友谊比赛时,打破了五项全国纪录,其中有一项创造了全国最高成绩。
在女子一公里(原地出发)的比赛中,解放军选手刁桂兰创造了1分25秒2的全国最高成绩。许霜彩今天也打破了全国纪录,成绩是1分25秒4。
运动员们今天还打破了另四项全国纪录,但他们创造的新成绩都没能超过今年的全国最高成绩。这四项是:
男子二百米(行进出发):解放军孙世海以12秒2的成绩打破了12秒3的全国纪录(今年的全国最高成绩是12秒);
男子一千米(行进出发):江苏韩广智以1分11秒1的成绩打破了1分11秒5的全国纪录(今年的全国最高成绩是1分10秒4);
男子四公里团体赛(原地出发):江苏张建明、韩广智和北京王平、张麟藻以5分8秒2的成绩打破了5分12秒2的全国纪录(今年的全国最高成绩是5分7秒5);
女子一千米(行进出发):解放军刁桂兰以1分20秒7的成绩打破了1分20秒9的全国纪录(今年的全国最高成绩是1分19秒7)。


第2版()
专栏:体育常识

二级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特技飞行
无线电操纵航空模型,是无线电技术和航空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国防体育活动。它的基本原理是,装在模型飞机上的接收器收到地面电台发出的信号后,经过一套设备,把电能变成机械能,来操纵模型飞机的方向舵、升降舵、副翼和发动机等,使模型飞机自如地在空中做出各种复杂的飞行动作。
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按它的操纵设备,又分为一级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和二级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两种。二级的操纵技术和飞行动作,都比一级的复杂和困难得多。竞赛时,只有同类同级的模型才能相互比赛。
将在8月20日开始在长春市举行的1962年全国无线电操纵航空模型冠军赛的竞赛项目,就是二级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特技飞行。这种比赛,按照国际竞赛要求,模型飞机要做十九个规定动作,有些动作难度很大。这套动作包括起飞、定点着陆、转弯、正反筋斗和水平的、横的、竖的“8”字飞行,以及倒飞、垂直上升横滚、急螺旋下降等复杂的特技飞行动作。
参加比赛的选手必须在十五分钟内完成包括着陆在内的全部规定动作。裁判员就根据每个动作的准确性、操纵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是否美观等标准,对每个动作进行评分。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列车广播员
新华社记者 莎荫 培植
几下钟声响过,车厢里传来了悠扬的轻音乐声和一个姑娘的轻声祝福:
晓风吹落了满天的星辰,
朝阳驾着彩霞东升;
让这支短短的晨曲,
轻轻地把旅客唤醒,
——早安,亲爱的客人!
车厢里慢慢地活跃起来了:初醒的旅客,揉搓着矇眬的睡眼,打着哈欠;有人站起来,高举两臂,舒展着四肢;有人打开车窗,让新鲜的晨风扑面吹来……
在太原到黄河北岸风陵渡口的南同蒲铁路上,客车在飞驰前进中迎来了又一个黎明。年轻的列车广播员唐绛娟这一天也开始了她的第一千三百零七个工作日。
在小小的列车广播室里,唐绛娟紧张地工作着:她俯身在堆满唱片、杂志、笔记和广播稿的案头,一次又一次向旅客报告着前边的停车站名、行程和时间;不厌其烦地嘱咐着旅客们该注意些什么;她向旅客们介绍着沿途一些有名地方的情况和掌故,例如洪洞县有名的大槐树,苏三住过的狴[bì]头牢,尧都平阳的今昔,侯马新发现的地下古城,运城盐池的变迁,解州的关公祠,蒲州普救寺和《西厢记》的故事……;她给大家播送着音乐、歌曲、戏剧,为旅客们举办各种各样的专题文艺节目欣赏会,并且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告的国内外新闻;她还要给旅客讲解一些卫生常识和科学知识……就是这位年轻的列车广播员,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把人们的旅途生活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一个列车广播员的工作是相当繁重的。跑一趟车,往往要伏在播音话筒前工作八个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从采集广播资料、编写广播稿一直到编排节目,这一切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唐绛娟在从事列车广播员这个职业的一千三百多天中,为了准备那些资料和广播稿,不知跑了多少路,看了多少书,求了多少师。客运段只给她订了两份杂志和一份报,不够用,她自己买了《中国妇女》、《少年文艺》、《诗刊》、《火花》等许多期刊和一些古代寓言、知识性的书籍,利用停播的短暂时间和跑车回来的空隙阅读。她还细心地把报纸上登载的各种资料剪贴起来。唐绛娟是湖南人,过去不懂也不喜欢山西的地方戏曲,但是,她知道车上旅客多半是山西人,就硬着头皮听山西戏的唱片,现在竟对山西戏发生了感情,并且能张口唱几句了。为了搜集南同蒲铁路沿线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今昔变迁,她跑过文史馆,到过广播电台,请沿途各个车站的工作人员帮过忙,有时,为准备一个广播节目会使她花去几个月的时间。一次,她要给旅客办一个介绍晋南平原大好风光的节目,这个节目的播音时间只有几分钟,而她为了收集资料和编写广播词就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中,她查看了许多人民日报和山西日报,翻阅了《晋南文物汇编》,到太原博物馆抄了资料,往返跑了十几里路去看临汾的古尧庙,最后编写了“晋南是个好地方”的广播词,介绍了晋南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生活和经济物产等。
今年二十岁的唐绛娟从出了中学到列车上服务的第一天,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心愿:“只有不间断地学习,才对得起党对自己的关怀和热爱!”三年来,她用心地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点,不断地考虑改进自己的工作。一次,她乘京广路的快车回老家去。临行前,就算了算路程:从石家庄转车到长沙,要走二十七个小时。她想:这是多好的学习机会。于是,把两支自来水笔灌满了墨水,带了个很厚的笔记本,打算一上车就拜访京广路客车上的广播员。从石家庄上车是夜里两点钟,她在车上打了个盹,天刚亮就找到了列车的广播员,借来一大堆资料,并动手抄起来。从早到晚,列车跑了一千多公里,时间过了二十几个小时,直到在午夜时望见了长沙市的灯光,她才住了手。虽然累极了,但她心里却很高兴,因为从同行那里得到了许多可贵的资料:开车的祝词,终点站的告别词,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许多节日的介绍,还有广播员的业务经验和工作方法。
列车广播员唐绛娟就这样辛勤地工作着,许多不曾见过面的旅客,都赞扬她,说她辛辛苦苦为大家办了好事,说她办的广播节目既丰富又活泼,令人喜闻乐见。一个旅客还送给她一首诗,诗中说:“似曾相识不相识,不是亲人是亲人,谁似列车广播员,辛勤尽在喇叭中。”
(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