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靠近农民便于修造 分散生产成本降低
闻喜县红炉下队炉匠下乡
本报太原14日电 夏收开镰前,不少生产队的干部到山西闻喜县手工业局,要求调几盘红炉给他们修造农具。手工业局的负责同志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但有一个问题不解:往常,生产队是来要农具的人多,为什么今年却偏偏要调红炉下乡?
为了揭开这个谜,县手工业局连续开了几次会,并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调查证明,全县红炉过分集中,农民修造农具很不方便,有些产品还不能适应当地农民的需要。这个县有二十一个公社、三百二十三个大队,各公社分布在高原、丘陵、平川等不同地区,耕作方法和使用的农具差别很大。但是过去全县的红炉工人,都集中在九个集镇上,尽管他们采取了许多措施,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农具,仍不能满足不同地区的多种需要。县手工业局根据群众要求,经过这番调查研究,决定把大部分红炉下放到大队和生产队。全县二百九十盘红炉,已经有二百四十三盘下放到大队和生产队。在集镇上只保留了四十多盘,生产一些大中型的农具,供应全县的需要和作地区之间的调济。
红炉下放后,归生产队负责经营管理;业务上受县、社手工业管理部门指导;所需原料如煤、铁和工具等,由县手工业局统筹供应。炉匠下放后的工资和口粮,一般采取两种形式解决:(一)炉匠自行经营,他们以收入的一部分购买自己的口粮;(二)参加生产队统一分配,劳动超过定额可以得奖,超额部分上缴大队或生产队。一般说,后一种办法较好。因为作为一般社员统一参加分配,可以解决炉匠家属的吃粮问题,有利于他们在生产队安家落户。
红炉下放以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许多长期停止生产的农具,和群众见了面。今年夏收夏种用的工具,就有三十一种名牌产品恢复生产,七十多种日用小农具也和群众见了面。随同红炉下放在畖底村的钢钎名匠张德龙,曾是这一带群众熟悉的炉匠。这次下放后,生产队为他配备了徒工,陆续制出了好几年没有供应的十几种产品,受到群众的好评。
炉匠到队,接近了群众,产品规格、质量更适合生产者的需要。比如,张德龙打的钢钎,就是因人制宜制作出来的。年轻人体力壮,愿意要重的,他就给打五斤半重的;给年纪大的人或妇女打的钢钎,就只有四斤多。
“质量好,花钱少。”这是群众给下放红炉工人的产品的评价。过去,一张钢钎除包括原料、燃料、加工费用外,还要加上工厂的车间经费、行政管理费等,因此每张售价要十二元多;现在红炉到队,只收原料、燃料费和加工费,每张钎只卖八元多一点,比原来降低了三分之一。据县手工业局办公室的统计,红炉到队后,其它农具销售价格也普遍降低了15%到20%左右。


第2版()
专栏:

揭开蝗虫生活之谜
新华社记者 顾迈南
在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马世骏的实验室里,喂养着许多蝗虫。十年来,穿着白衣服的研究人员们在这里成年累月地和蝗虫打着各种各样的交道,长期连续地观察着这些蝗虫从出生到衰老的全部生活史的每一个细节,发现了许多过去不曾知道的秘密。这种观察有助于掌握蝗虫的生活习性,然后找出有效的方法来消灭它们。
在一个晴朗的夏日,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看到研究所的蝗虫生活实验室里,呈现着各种热闹而有趣的现象:在饲养笼里,有的蝗虫以它天赋的本能贪婪地啃着鲜嫩的玉米叶,研究人员将从中观察它们在飞行后体力恢复的快慢;有的在那里静卧不动,正面临着产卵期,它们将来的产卵数量和迁飞有着怎样的关系,正是研究人员所要探讨的课题;此外,还有在各种不同温度和不同土壤里正在孵化或已经孵化出的小蝗蝻……。
生活在这里的蝗虫,都是有来历的。研究人员对每一只蝗虫在它们的“家乡”(蝗区)是怎样生活的,以及它们“祖辈”的情况,有些什么遗传特性等等,都有着详细的了解。为了掌握这些材料,马世骏教授和他的助手们曾经跑遍全国各个蝗区,研究蝗虫在当地的生活习性和发生地的条件。他们捕捉了各种类型的蝗虫,还从蝗虫的故乡运来一箱箱土壤,继续探索它们对各种不同条件的适应性。
严格地选择产卵条件
我们看到,在一个雌雄杂居的饲养笼里,有些身体笨重的雌蝗趴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研究人员说,今天是它们交尾后的第四天或第七天,体内卵已成熟,即将选择适当的场所产卵。
谈起适当的场所,我们从研究人员那里得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原来蝗虫对它们的后代有着很强的责任心,它对于产卵条件的选择是很严格的。据马世骏教授和他的助手在淮北地区试验观察发现,那里的蝗虫都喜欢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湖荒地产卵,而当秋汛来临后,秋蝗只好去未受水淹的河堤、圩[wéi]堆等高地产卵;湖水退后又向退水地区转移,并选择低地中略为高起的地方,很少去或者不去过分坚硬或过分松软的地上产卵。卵块大都产在向阳处,这是因为蝗虫有趋光和趋温的习性的缘故。蝗虫产卵时,对气候的选择也很认真,天气晴朗,平均温度在摄氏二十八度到三十二度时,对它们是最好的时机。如果遇上阴雨天或者是气温骤降时,它们就推迟产卵,最多的能等待二十天。
可是这些被捕捉到实验室来的蝗虫,产卵时却不能一个个地像在野外那样自由了。研究人员为了实验的需要,给它们安排了各种不同的产卵条件。马世骏等在实验室里经过三年的观察,发现即使在含盐量和含水量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蝗虫在各种不同的土壤上产卵的数量也不相同。它在粘土上产的卵最少,而在沙土、壤土上产的卵都是一样的多。试验结果证明,在含盐量不同的土壤中,蝗虫的产卵数量随着盐分的增高而逐渐下降,这说明蝗虫是愿意把卵产在盐分较低的土壤中。即使是两种土壤的含盐量只差0.3%,它们也能辨别出来。研究人员的试验还证明,蝗虫产卵时对土壤的含水量也是有选择的。最适合的土壤含水量是从10%到20%。无论哪一种土质,如果含水量低于5%或高于25%,它们都很少或不去产卵。
为什么蝗虫如此慎重地选择产卵条件呢?研究人员说,从他们实验室里的蝗虫在各种条件下所产的卵的孵化结果来看,条件的合适与否,对蝗蝻的成长发育以至生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尽管如此,这里的蝗虫还是多次被迫把卵产在它自己很不如意的土壤中,这样就在科学家们面前暴露了它们的生殖秘密,因而使得有可能找到办法,针对它们的弱点来消灭它们。
令人惊叹的生殖本能
我们正巧看到了一幕蝗虫产卵的生动的表演。在那些即将产卵的雌蝗中,有的开始焦灼不安。它们用两对尖硬的生殖瓣把土壤拨松钻孔,然后使腹部伸长三倍,插到土中四、五厘米的深处,而后排卵,同时分泌胶液;卵粒全部产出后,又分泌出大量胶液,把许多卵粒粘成一个整块。接着,它又用后足在产卵孔附近踩踏四、五分钟,使土壤坚实如故,直到看不出痕迹以后才离开。整个产卵时间共一小时,有的要一个半小时。
是不是经过这样一番周密的安排以后,蝗虫的子女就可以平安无恙[yàng]了呢?其实不然。它首先瞒不过研究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的慧眼,也瞒不过它的天敌寄生蜂。据研究人员讲,寄生蜂可以毫不费劲地找到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卵粒,并把自己的生殖器非常准确地插在里面,产出自己的卵,不久以后,从蝗卵里爬出来的就将是小寄生蜂,而小蝗蝻却一命呜呼。
蝗虫有很多天敌,大的如青蛙、鸟类,能把大个的蝗虫生吞活剥。还有一种寄生蝇,它遇上了蝗虫就跟踪追击,冷不防在蝗虫身上扎一下,一只小寄生蝇就将依附在蝗虫体内生长起来,从此蝗虫的体质就会每况愈下,生殖率也会降低。
我们看到一位研究人员正忙着为蝗虫“接生”。她从土中捡出卵块,又用镊子小心地剥出卵粒。每个卵块大约有七、八十颗卵粒。据说,一个雌蝗在短促的一生(最多六、七十天)中,大约生产七、八个卵块,这些卵块除了在土内越冬时生长得比较缓慢外,如果条件适宜,经过十二到十四天就可以完全孵化出来。孵化出的小蝗蝻,再经过大约四十多天就变成飞蝗。据研究人员观察,蝗卵的胚胎在发育中期抵抗力强,早晚期抵抗力弱,那时正是消灭它们的大好时机。
“飞行家”的精采表演
当我们正在惊叹蝗虫的生殖本领的时候,附近的一间实验室里传出了嗡嗡的马达声。原来那里正在举行蝗虫的飞行表演。研究人员把一只只同龄、同型、同性的蝗虫悬在一个大电扇似的轮子上,“电扇”在马达的带动下旋转,蝗虫就迎着“电扇”的风张翅飞行。据说,不久以前,有的蝗虫曾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过连续飞行十六小时的最高纪录,那些担任观察的研究人员只好轮班吃饭来守着它。
记者请求解释这种别致的飞行试验的目的。研究人员顺手捉来一只蝗虫,只见他用嘴向蝗虫的头部轻轻一吹,这只蝗虫就不停地飞起来。而当向蝗虫的其他部分吹气的时候,无论怎样它们也不飞。据说,这是因为蝗虫头上长着一撮“感触毛”,一碰到风就发生灵敏的反应,条件反射地迎风飞了起来。科学工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可以帮助他们判明蝗虫迁飞的方向。
马世骏教授等在野外试验中发现了我国东亚飞蝗的迁飞同风力、风向有一定的关系。在野外,三级风以下,它迎风飞行,风力达到三级以上时,它的头部虽然还保持着逆风的方向,但整个身子仍然是顺风迁飞。研究人员们在室内试验中还发现,蝗虫在飞行时每秒钟翅膀约振动二十次,推算起来距离大约七米。在野外,他们曾对蝗虫的连续飞行进行观察,结果在距离释放地点一百多华里的地方找到了事先涂有红色标志的飞蝗。至于蝗虫能飞多高,目前还没有确实的判断,但马世骏说,据过去史料记载,蝗虫曾飞越过拔海一千米以上的太行山,因此估计它能飞一千多米高是没有问题的。
马世骏还以他在野外观察所得告诉记者,在正常天气下,蝗虫羽化后经过五天到十天,性器官便成熟,这时,晴天的傍晚,它们就作试飞活动,这种飞翔可能有促进性器官成熟的作用。他们还发现,蝗虫的长距离迁飞一般发生在交尾前期,而交尾时则只作短距离的追逐飞翔。试验也曾证明,蝗虫迁飞多发生在中午或傍晚,这说明迁飞和温度、光线也有一定的关系。此外,它们降落的地方大多有其需要的食料或者是适宜于产卵的场所。总之,促使蝗虫迁飞的因素很复杂。马世骏说,过去国内外很少有人研究东亚飞蝗的迁飞问题,所以材料不多。目前的试验就是要寻找有关蝗虫迁飞的那些未知的因素。
马世骏和他的助手从1952年开始这项研究活动,现在已经深谙全国各个蝗区的特点和蝗虫的习性。每年冬季,他们就根据蝗虫在地下的潜伏数量预测来年各地的蝗情,预报给各级灭蝗机构参考。不仅如此,假如他们得到情报说,某地出现蝗虫,只要准确地得知当地的气候条件,用不着到现场去,他们也能很快地推算出蝗虫下一步的活动计划,将在什么时候,飞往哪里。事实证明,这种预测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常常是很高的。
参观结束后,我们请马世骏教授谈谈我国蝗害今后的总趋势。他说,近年来,对蝗区采取了“改治并举”的方针,千百年来留下的老蝗区,已有不少被消灭,分布在沿海与河泛区的大面积蝗虫适生地,也大多被开垦为农田。全国蝗区的总面积在解放前有八千多万亩,解放后已缩小到三千六百多万亩。总的说来,全国蝗区正趋向消灭阶段,目前的新问题是,探讨蝗区的演变和互相转化的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以后,就有可能把蝗区进一步缩小以至完全消灭。


第2版()
专栏:

作好准备 防治秋蝗
席凤洲
今年夏季的灭蝗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少地区,基本上做到了蝗虫不起飞不为害,有效地保护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但也有些地区,由于蝗情掌握不准,动手迟缓,造成治蝗工作中的被动现象。
要彻底灭蝗,必须在夏秋两季连续防治;防治夏蝗之后,就应当立即转入防治秋蝗。现在,防治夏蝗已告结束,防治秋蝗的斗争将在不同的地区先后开始。如果忽视防治秋蝗,同样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在夏蝗查残和扫残不彻底的地区,更要认真地防治秋蝗。
有效地扑灭秋蝗,重要的是及时掌握蝗情。根据秋蝗发育快、秋雨多、防治有利时机短,以及夏蝗在庄稼地产卵,孵化以后立即危害庄稼等特点,更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做到及时扑灭。秋雨之后地湿,会影响飞机防治的进度,因此,在用飞机防治的地区,还要组织人力防治,使飞机防治与人工防治结合起来。
防治秋蝗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认真地检查药粉、机具,以及人力配备情况。药粉的有效成分,一定要进行检查,以保证防治质量。
决定防治秋蝗的胜利,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治蝗领导机构和领导人员应组织有关部门参加灭蝗斗争,随时解决灭蝗工作中各项具体问题;要根据蝗情的变化,组织人力,调运物资,保证做好后勤工作;在使用飞机灭蝗时,担任后勤任务的人员,要熟悉工作,善于操作,有效地配合飞机灭蝗。
扑灭秋蝗,是虫口夺粮,要积极行动起来,力争做到秋蝗在哪里发生,就在哪里扑灭它。


第2版()
专栏:来信

互通有无发挥书刊的作用
由于工作关系,我了解有些图书馆或工作单位,把一些很珍贵的古旧书籍按废纸处理了,有些则长期弃置不用;有时这个城市奇缺的书刊,在那个城市却很多;在这个单位积压的书籍,在那个单位却因为找不到而影响了工作。例如北京有一个相当大的图书馆,竟没有一部较完整的《图书集成》,而在北京一个中学的图书馆里,却有一部最佳本,利用率很低。有的单位,存放着一些珍贵的书籍,虽然自己用不着,却以“以备将来用时方便”或“怕将来买不到”为理由,不愿意让出来。类似的情况是不少的。
目前,有些图书馆正在清理仓库,我建议有关部门,通过组织交换工作,使这些古旧书籍充分发挥作用。
北京中国书店收购组 孙春华


第2版()
专栏:来信

预约回收书籍办法好
为了充分发挥书籍的作用,最近浙江湖州新华书店开展了书籍预约回收的业务。所谓预约回收业务,就是读者买的书看完后,再投售到书店,以满足其他读者的要求。
湖州新华书店预约回收业务的具体办法是,读者在买书的时候,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填一张“读者预约投售单”,等书看完之后读者自己到书店投售,或者由书店派人上门收回,回收的价格,根据书的新旧程度和投售时间决定,最高价不超过九折。
浙江湖州 白雀 程杰


第2版()
专栏:来信

对图书发行工作的几点意见
许多书店里有些书长期地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有人过问;有些书却老是买不到。这里原因固然很多,但是这和图书发行部门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为了避免这种积压和脱销现象,我认为图书发行部门除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外,对某些书籍是否可以在广大群众中实行预购业务?看来这种办法会受到读者欢迎的。
一部分书店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和服务态度也要有所改进才好。例如,有的书店把一些新书放在读者看不到的地方,有的书店读者接近书架很不方便。这岂不是达不到把书卖给读者的目的吗?
中国人民大学 杨 炳


第2版()
专栏:

苏联排球队在津最后一场友谊赛记详
新华社天津14日电 苏联国家青年男、女排球队13日晚在天津再一次同中国青年男、女排球队进行友谊赛,结果同8日两队第一次友谊赛时一样,客队又是女胜男负。女子的比数是3比2(15比11、15比6、7比15、12比15、15比10);男子的比数是1比3(12比15、15比11、12比15、3比15)。
纵观全局,主队女子队的攻击力不如客队,五局中每一局开始阶段都处于得分落后的不利地位,而到关键性的第五局又显出体力不足,扣球力量大减,加上对客队的吊球注意不够,竟被吊中八次之多,因而最后失利。在男子队方面,主队队员打得快、巧、狠,多次在客队还没来得及判断清球路的当儿,就快攻猛扣得分。主队队员的大力勾手发球也比较成功,增加了客队反攻的困难。
客队女子队的六名主力队员,13日晚都以攻击手的姿态出现,连身材最矮(一米六三)的队员米哈伊洛夫斯卡娅(4号)也同其他身材同高大的伴一样,经常猛扣得分。主队在第一局和第二局挡不住客队凌厉攻势,因而相继失利。
但就在客队再赢一局就要获胜的情况下,主队队员一面积极拦网,同时又加强了攻势,两个身材高大的队员曹其纬和李杰英连扣连中,打到五平以后,竟一路领先以15比7扳回了第三局。
第四局开始后,客队又以连珠炮般的攻势,以9比1、10比4占了优势。这时,主队沉着应战,有扣有吊,一气追成10平,接着又打成12平,场上顿时活跃,观众为双方运动员的精采表演热烈鼓掌。这以后,主队又连拿三分,以15比12赢得胜利。场上比分形成2比2。主队队员滕祥菊表演出色,她左右手扣杀都很有威力,而且不仅攻得凶,守得也好,多次救起险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休息十分钟后,双方展开了第五局决战。主队最初打得比较顺手,曾以7比3领先,但是经验丰富的客队利用对方前排队员跳起封网之际,经常巧妙地把球吊到中间空档,使主队失分。当打到11比10客队领先之后,主队队员由于体力减弱,扣球显得没有威力,而客队在第五局才被调上场的身材最高的队员沃洛舒克(9号)却十分活跃,连连重扣得分,最后使客队以15比10得胜,从而结束了这场打满了五局的战斗。
男子队的比赛也十分激烈,主队在比赛中以快速而猛烈的攻势,在大部分时间赢得了主动。只是在第二局因为防守不够严密,被客队以15比11取胜。
第一局比赛是在拉锯状态中进行的。双方每得一分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仅争夺发球权就达六十七次之多。全局整整打了半个小时。这一局由于双方最有威力的扣球手马立克、李宗镛、冯正海、邓若曾和拉布茨卡斯、西比利亚科夫等人的重扣球都经常被封回或被救起,因而场上精采场面层出不穷,观众掌声不断。
攻势猛烈的客队赢得第二局胜利以后,在第三局开始时攻势仍然不减,得分又以6比1、9比3领先。这时,主队队长冯正海和李宗镛、邓若曾也轮番展开大力扣杀,追成10平、11平。这以后,由于客队连连失误,使主队以15比12赢得了这一局。
最后一局,主队越打越猛,扣杀占了明显的优势,结果以15比3的悬殊比分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客队已经在14日上午离天津去上海,准备16日和18日在那里先后同上海男、女排球队和四川男、女排球队进行友谊赛。


第2版()
专栏:简讯

查明水田皮炎发病原因
在吉林省水稻产区流行着一种瘙痒性皮肤病——水田皮炎,这种皮肤病发病于夏季下田劳动的社员被水浸泡的四肢。发病开始时感觉瘙痒,约两小时后,四肢现点状红斑,一天后出现水疱,并且伴有浆液渗出,重者糜烂肿胀,连续几个月不能参加劳动。
吉林医科大学为了查明水田皮炎的发病原因和进行防治,早在一九五八年十月就成立水田皮炎研究组,组织生物、寄生虫、病理解剖和皮肤性病等四个教研室的四十多名教师,以吉林省九台县城郊人民公社新立生产大队为研究基点,开展了调查和研究试验活动。他们经常和社员们一道下水田,边劳动边研究,分析水的成分,观察水田的各种杂草和微生物,了解社员在劳动过程中感染水田皮炎的经过情况,终于查明其发病原因和感染途径,并且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2版()
专栏:简讯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编写完成
陕西延安专区医院针灸研究室人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整理出一部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这部书是在医院针灸研究室集体努力下,由郝金凯医师主编写成的。它专门论述十四经穴之外的奇穴。这些穴位在历代医书中虽有记载,但仅是片断,很不系统。针灸研究室人员翻阅和收集了一万多件医书和杂志,结合人体实际验证,比较全面系统地整理出五百四十多个治病奇穴。全书共四十多万字,并附有四张奇穴挂图,逐穴论述,对针刺部位、手法和疗效作了详细说明。挂图保持经络循行路线,以资分别哪些是经穴,哪些是奇穴部位。
这部书正在修订,即将出版。


第2版()
专栏:简讯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
第二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十三日晚上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青年宫开幕。
这届音乐会为期十天,将演出五百多个节目,其中哈尔滨的一些音乐工作者一年来创作的几部大、中型乐曲和独唱歌曲将和听众见面。在这些作品当中,有哈尔滨歌剧院宫威的交响诗“松花江畔”,哈尔滨艺术学院刘施任的管弦乐小品“赫哲人的歌”,哈尔滨艺术学院四年级学生张维民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曲“花木兰”等等。交响诗“松花江畔”描写英雄的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胜洪水的史实。“花木兰”全曲共分替父从军、露营、征战、荣归四个乐章。
这届音乐会除演出综合场外,还要举办个人专场和民歌民乐、青年独唱独奏、戏曲、业余音乐爱好者演出等专场。共计划演出三十多场。在音乐会期间,著名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将举行音乐表演或创作的经验交流会、报告会。


第2版()
专栏:简讯

中华函授学校高中语文科将招生
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北京创办的中华函授学校高中语文科已筹备就绪,暑假期间即正式开始招生。
这所函授学校是为了适应青年学习文化的需要而创办的。目前先开设高中语文科,采取函授与面授结合而以函授为主,自学与辅导结合而以自学为主,分散学习与小组集中学习结合而以分散学习为主等方式,指导初中毕业程度的青年学习语文,计划把全日制高中分散在三年内教授的语文课程,集中在一年半以内教授完毕,使参加学习的青年语文程度提高到全日制高中毕业的水平。
中华职业教育社在过去的十一年间,在党和教育部的领导下,举办函授师范教育,先后在河北省的蔚县、新乐,山东省的泰安等地区招收三千多名在职小学教师进修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在高温季节
石景山钢铁公司各生产单位在炎夏到来之前,认真加强各种防暑降温措施,保证在高温季节安全生产。
铸管厂除利用原有的降温设备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外,又制作了一种新的喷雾器,准备增装在高温车间内降温除尘
公司运输部门每天派汽车到北京市食品厂制冰车间装运人造冰,用来给高温作业的工人制作清凉饮料
烧结工人在安有隔热水幕的高温设备前安全操作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第2版()
专栏:

在劳动岗位上
天津市储运公司河东库老保管员蒋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做到单、货、账三过数,九年来没有出过保管商品的差错。这是他正在仓库检查球鞋保管的情况 新华社记省 陈锡珍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