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长征画集》选
黄镇画 魏传统 配诗
《长征画集》序
萧华
这本《长征画集》原名《西行漫画》。1958年再版时,还不知道作者是谁,只能判断他是当年在红军第五军团中做宣传工作的同志。现在,我们高兴地知道了作者是黄镇同志。
今年正值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纪念,人民美术出版社特为此重印这本富有历史意义的画集,并要我写一篇序言。作为一个长征的参加者,我很愿意说几句话。
当翻阅这本画集的时候,我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这些画面,一下把我引入到二十多年前的回忆中去,使一些永生难忘的情景展现在我的面前: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茫茫无垠的大草地,波涛滚滚的大渡河,深山老林中的篝火,西北高原上的风沙……。多少同志永眠在长年不化的冰雪中,多少同志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长征的道路。当那些同志倒下的时候,在他们的心里抱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中国人民一定要站起来,摆脱掉千年的枷锁,建设起自己的新国家。
工农红军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尽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历史上罕有的奇迹。
如今,那些在长征中倒下的同志们的信念,终于实现了。我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着前无古人的业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以雄健扎实的步伐前进。当年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我国人民,不畏艰难,不避险阻,艰苦奋斗,发奋图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这本画集上,作者写道:“雪山高,铁的红军铁的意志更高!”这些发自红军心坎里的豪言壮语,将永远像号角一样地响亮和激动人心。
这二十多幅画,是伟大长征的片断纪录,是真实的革命史料,也是珍贵的艺术品。作者同千千万万的战士一道,万里跋涉,在战斗的行列中,用画笔写下了这些历史的动人的场面。这些画是感人至深的。作者特别突出地反映了红军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纪录下了红军路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光和“干人儿”(即穷人)的苦难生活。这样的作品至今还不多见。但愿今天有画笔在手的同志们,多多地画吧,把我们这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新生活更有力地表现出来! 1962年5月(附图片)
《长征画集》是革命的宝贵史料。1938年,它曾以《西行漫画》为名在上海出版。最近,人民美术出版社准备整理再版。这里选登的是《长征画集》的部分作品和序言。
林伯渠同志路是自己走,灯是自己提,夜收旭日出,旱过降云霓!为了共产党,全心又全意。行动作楷模,同志当学习!
泸定桥泸定桥,空无板;红军战士英雄胆,攀援铁索破天险!山高影依稀,水流汹涌急;大渡河边歼川敌,一再创奇迹!
翻夹金山夹金山,重重山,崎岖险径难登攀,红军英雄翻雪山!爬行入山腰,风雪袭眉梢。手脚僵似木,雪光闪如刀。皑皑雪山高,霭霭白云杳;昂首触天际,俯视群山小。
磨青稞选石板,制手磨;一把马刀当锉,磨成心快乐。红军向前进,青稞日夜磨;准备过草地,打出新中国!
下雪山下达维,心喜悦;一、四两大主力军,胜利会师情更切!金川起波涛,顽敌发狂叫。谁使乾坤转?谁就最后笑!
董振堂同志军团长,董振堂;战士雄姿人尊仰!随身不离枪。和气待同志,耿耿忠于党。虔诚做殿军,有勇且知方!
背干粮 过草地背干粮,过草地;长空涌黑云,草原无边际……一股雪风一股寒,一阵冰雹一阵雨;不顾征途跋涉苦,革命意志与天齐!
草地行军行行复行行,草地大进军。开辟新道路,不怕有泥泞!人奋起,马奔腾,铁锅担两肩,矢志向前进!


第6版()
专栏:

“长征画集”纪事
阿英
“长征画集”最早的印行,是在一九三八年。那时,我们国家正遭受着日本帝国主义最残酷的侵略,国民党已经一路溃逃到了重庆,八路军、新四军正艰苦的深入敌后,插进敌人心脏,坚持斗争。敌后和沦陷区人民,特殊需要着巨大的精神鼓励。就在这样日子里,我从刘少文同志处,得到“长征画集”的照相原稿。当时,“我内心的喜悦和激动,真是任何样的语言文字,都不足以形容”(叙记)。
这时,我们由于几位热心朋友的支持,在“孤岛”上海成立了一个叫做“风雨书屋”的出版机构,编印宣传抗战的“文献”月刊。因为刊载毛主席等我党领袖的言论著作,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图片新闻,经常受到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所谓地下组织的威胁。后来,甚至连那些朋友,也为国民党所逼,一再劝告我们“收敛一些”。真是时时刻刻有查封逮捕的危险,时时刻刻在惊涛骇浪之中。所以我们当时估计,“长征画集”能否在“文献”连载完毕,照相原稿能否不遭受损失,是很难有把握的。而考虑到它将会发生的影响,却认为必须争取时间,很快、很完整的编印出来。
这就是“长征画集”最早的一九三八年本产生的经过。书名所以题作“西行漫画”,是因为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的专著“西行漫记”中译本发行不久,书里有叙长征的专章,而环境又不宜于直接用二万五千里长征一类的字样,采用这样书名,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它的内容。我们把“夜行军中的老英雄”作为第一幅。还在书前附印了长征地图、纪事,并由我写了叙记:
“……虽只是二十五幅的漫画,却充分表白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坚实,以及作为民族自己的艺术,在斗争与苦难之中在开始成长。
“在中国漫画中,请问有谁表现过这样伟大的内容,又有谁表现了这样韧性的战斗?刻苦、耐劳,为着民族的解放,愉快的忍受着一切,这是怎样地一种惊天地、动鬼神的意志。非常现实的、乐观的在绘画中,把这种意志表达出来。……
“因此,经过了悠久的旅程,而又从辽远的陕北,带到南方来的这一束漫画,它将不仅要伴着那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史的伟大行程永恒存在,它的印行,也将使中国漫画界,受到一个巨大的新的激刺,走向新的开展。
“发挥着民族伟大意志的反侵略战争,现在正继续开展。广大的中国人民,为着民族生存,是毫无顾惜的忍受着一切苦难。这表现了这一束漫画所反映的民族精神的更进一步的发挥。把它印行出来,也正是要向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们,提供一项中国抗战必然胜利的历史实证。……”
话说得有些迂回,也不够深透,在用语上还回避了阶级字样。没有着重指出画册所反映的革命乐观主义,着重阐明艺术与生活关系。更未能理解得这正是毛主席思想在文艺领域内的开始体现。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当时对革命胜利和抗战胜利的信心,和难以抑制的沸腾的感情。我们很快的进行了编辑工作,用铜版纸、道林纸精印了两千册书,绝大部分流传在上海和新四军地区,收到了鼓舞士气和民心的应有效果。但此后不久,书屋就果然被查抄了,人员遭到了逮捕,画册从此就没有机会继续再印。
就这样过了二十年。一九五八年,有一位热心的读者,偶然在北京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他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历史见证。确实,直到现在,真正产生在长征途中,反映长征生活,又能体现当时艰苦卓绝和乐观主义精神的美术作品,我们还没有发现第二种。因经过战火、抄禁、自然灾害等等损失,所存也实在无几了。所以,人民美术出版社接受了建议,在同年十二月,用我的底本,重印了三千册。这就是萧华同志的叙本。
也一直经过了二十年,才发生了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初印时,我们只知道是萧华同志带来的,就未加查考,写上了他的姓名。后来请他为重印本写叙,才知道那是误记。至画者究竟是谁,连他自己也想不起了,只估计“很可能是红军第五军团中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们”。直到一九六一年,黄镇同志自国外归来,李克农同志向他提到这本画集,才引起他的回忆,找到印本,才证实了就是他在长征途中,用各种各样、大小不等、随手拾来的杂色纸所作的那一束画。就这样经过二十五年之久,我们才找到了作者,他还是像画稿中所体现的那样乐观,那样愉快,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我真希望再有一天,那一束不知下落的原稿手迹,也能以发现出来,使我们历史文献里增加光彩。
为着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和纪念建军节,人民美术出版社再度精印这部画册,并改用“长征画集”的正式题名。魏传统同志还就各幅画意,进行了回忆,题了诗。大家认为当年如果不抢印成书,很有可能保存不下来,也要我把编印经过写上几句。这是我所以回溯这些往事的原因。二十多年的岁月,真是饱经沧桑,当日患难相共,一同商编这部画册的李一同志和陈宜郁同志,也已先后去世。想起他们,不禁泫然。谨题名于此,以志纪念。
一九六二年六月三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