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海上抢救渔民兄弟
顾绍平 韩林夫
“救,一定要救!”
4月6日,东海中街山渔场上穿梭似的渔船,来回迎捕着鱼群,一网网活蹦乱跳的黄鱼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光,劳动号子此起彼落。忽然,收音机里传来了警报:九级大风即将到来!渔民们急速收网,扯起风篷,陆续向避风港驶去。
夜幕降临,风暴来到了。平静的海洋顿时咆哮起来,海天一片阴沉浑浊。浙江舟山县东极公社青浜大队落在最后的一条小对船,已经被风浪咬住,被打得东倒西歪。船上的老大林信天紧紧掌着舵,避开了不知多少个巨浪。这时风力已经增强到九级,舵,已经不由人使唤了。忽然间,“咔嚓”一声响,糟啦!舵断了,小船被风浪吹打得像一头脱缰的野马,到处乱窜,顷刻间向外海推出好几浬……
正在这呼天不应、呼地不灵的时候,忽然间海面上一件东西一闪。林老大定睛一看,只见一条正向避风港驶去的渔船,突然调转船头向外海驶来。
原来这也是一条小对船,船上是青浜岛一村渔民许品仁等四个人。他们本来也被风浪咬住了,正在艰难地向避风港驶去的时候,忽然,紧挨在许品仁身旁的青年渔民赵志祥叫了起来:“后头有只船发生危险了!”大家回头一看,只见一条小船正在打转转,看来一定是舵被打断了。
“怎么办?救,还是不救?”许品仁以期待的眼光看着大家。赵志祥开腔了:“救!”船上另外两个渔民兄弟也都说:
“救,一定要救!”许品仁看着这三个青年人,顿时心里一阵暖烘烘的,真不愧是共产党、毛主席教导出来的好兄弟啊!他救人的信心增强了,决心坚定了。“调向!”这条即将脱险驶向避风港的小渔船,为了抢救海上的渔民兄弟,又重新驶往巨浪滔天的怒海。
最困难的时刻
当许品仁这条船驶过来的时候,林老大这条船里已经被大风浪打进了半船水。船,开始下沉了。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许品仁他们出现在面前,大家惊喜交集,林老大船上的几个渔民兄弟一面说着感激的话,一面忙着把自己船上的网具、衣服扔过来。这时候,唯有林老大啥也不拿,呆呆地在那里出神:要扔掉这伴随着他已多少年的渔船,怎能不叫这位老渔民心疼啊!可是现在又有什么办法呢,许品仁他们也是一条小船,别说今天这样的大风大浪,就是风平浪静的好天气,一条小船在海洋里拖着另一条小船走也是困难的。“扔掉它,还是不扔?”林老大犹豫不决。
许品仁也怀着同林老大一样的心情:社里生产任务这样重,多一条船,就多一分力量;一定要想办法把船拖回去!他马上征询同船来的另外三个渔民兄弟的意见。
“拖拖看!”侯仁根紧接着说。
“不能扔!”“不能扔!”另外两个渔民也斩钉截铁地说。
“对,不能扔!”许品仁下定了决心,要千方百计地把林老大这条损伤了的渔船从海上拖回去。
于是,两条渔船一前一后,紧紧地联在一起,开始艰难地前进了。
许品仁瞪大了两只眼睛,注视着前方,细心地观察着风浪的变化。这时雨点、浪花,像钢针似地刺痛着他的两眼。许品仁咬着牙,忍着疼,两眼一眨也不眨。风暴“呼呼”地压了过来,许品仁把舵使劲一推,他的小船调向了,这时拖在后头的那条伤舵的船一时还来不及跟上。又一个浪打过来,缆绳挣断了两根。青年渔民侯仁根奋不顾身窜了过去,使劲抓住另一条绳子。这时,又是一个巨浪涌来,把侯仁根从船舱里摔了出去。他机智地一个转身跳,右手一把抓住船上的“舵牙”,豁出去的身子又跃了回来。
天色越来越黑,许品仁凭着两只耳朵去分辨巨浪的声响,继续前进。
许品仁决定驶向附近一个小岛,谁知中途风浪越来越大,竟把手臂粗的缆绳挣断了四五次。时间越拖越长,天色越来越黑,在风浪里搏斗了三个多小时,还不能摸近小岛。
正在焦急的时候,忽然眼前出现一阵阵银白色的闪光。
“啊!这不是海水冲击岩石发出来的闪光吗!”许品仁心里一怔,他深知这里潮流很急,漩涡、回浪、暗礁……十分危险,去年外地一对渔船驶过这里撞上了暗礁,要不是附近船只赶来抢救,连船带人都将卷进滚滚的浪涛里。今天许品仁也闯到这里来了。他竭力安慰着自己:要沉着,一定要沉着。忽地,一阵疾风吹来,许品仁来不及推舵调向,“轰隆”一声巨响,一个“开花浪”在两条船之间炸开来,幸亏许品仁拉篷的这只手撒得快,其它几个渔民紧接着落下风篷,才使小船勉强平稳下来。
会师浪岗岛
当晚,正在大队检查工作的东极公社党委书记,获悉两条小对船尚未回港,就立刻派出指导船出海寻找。支部书记陈仁品、副书记张阿才带领九名年轻力壮水性较好的渔民出发了。他们冒着九级大风,顶着腾天巨浪,驶向茫茫大海。在这样的黑天半夜、大风大浪里驶船,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勇气。共产党员林阿银自告奋勇担任老大,其他几个人也都爬在船沿上,目不转睛地搜索着,寻找着两条渔船的下落。下半夜,风力减弱了,可是海面上又升起了浓重大雾,加上偏风、偏浪,指导船迷失了方向,本来向浪岗岛方向搜索,现在却开到嵊山岛来了。这时,大家更加担心林老大、许品仁他们的困难处境。“再困难也要找到他们!”支部书记陈仁品说。于是,指导船调转了方向,继续往浪岗岛方向搜索前进。
不久,许品仁他们的这两条小船,在度过了无数次的困难和危险之后,终于安全地到达了浪岗岛。这时,青浜大队沈阿贵的那条机帆船也正停靠在那里。他们立刻把刚脱险的兄弟们接到自己的船上。天亮了,雾散了,指导船在金色的阳光里胜利地拖着两条渔船回来了。
小小的渔村顿时沸腾起来,大家一齐拥到码头上,迎接着胜利归来的亲人,大家把许品仁他们团团围住,向他们问长问短。老大林信天的母亲闻讯后跌跌撞撞地赶来,右手拉着许品仁的手,左手牵着自己的儿子林信天,激动地说:“你们真比亲兄弟还亲!”
(原载《浙江日报》,本报有删改)
(附图片)
启雄插图


第2版()
专栏:

把买卖做活
——记方田供销社改进小宗农副产品收购工作
新华社记者 范眭
去年冬天,四川隆昌县方田公社供销合作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一位社员在会上提出意见:供销社在作好油、麻、烟叶、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收购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一般小宗产品,如药材、羽毛、土纸、草席等的收购。社员提出的这些小宗产品,都是市场上很需要的,可是为什么却收购得不好呢?
事隔不久,供销社主任郑洪明到黄利生产大队洽谈工作,路过社员家门口,看见一个农民正在烫兔毛。郑洪明感到十分诧异,便对他说:“你把兔皮剥了卖给供销社多好,一张兔皮可以卖好几角钱,既增加了收入,对国家也是一个贡献。”这个社员以为他是过路人,便直率地说:“剥兔皮要有技术,同样的一张兔皮,会剥的可以多卖钱,不会剥的就要少卖几角钱,我没有技术,还是连皮吃值得些。”说着,他又感慨地补充了一句:“要是供销社能代客加工,我宁愿多走几步路,也要送去。”
次日,恰逢赶场。郑洪明一早来到供销社采购门市部,只见到社员们熙来攘往,有的带着草鞋、草席,有的背着药材、辣椒。可是一些社员到供销社问问价就走了。郑洪明有意问一个社员:“供销社的收购价格不合理吗?”社员说:“价钱倒是公平,可是我卖了产品,没有原料,以后拿什么来卖呀?”
“那么要怎样才合适呢?”
“这要看你们用啥办法把买卖做活了。”
这两件事,给郑洪明很大启发。晚上,他召集社员代表和职工们座谈,专门研究了小宗农副产品的收购问题。
不久,许多新的服务项目在方田供销社出现了。
清晨,供销社门一打开,进进出出的农民们在这里出售了草席、草鞋、扫帚以后,高高兴兴地换回一定数量的灯草、黄麻、高粱尾等原材料。农民称赞说:“供销社有买有卖方便多了。
供销社饮食服务商店也新办了屠宰加工业务。商店选派优秀厨师专门代客加工食品,在同一地方既剥兔皮又卤兔肉。这样,供销社既收购了毛皮,又使社员吃到美味卤兔。逢年过节,社员要宰羊,商店职工主动上门代宰。社员留下肉,把羊皮卖给供销社。供销社采购员还挑着货担串乡走院,一边供应煤油、火柴,一边宣传农产品采购政策,介绍土特产的用途、收购办法。历来收购数量较少的羽毛、野生药材,现在社员们也主动留存晒干,售给国家。
前些时候,郑洪明访问了联合、九一两个生产大队。社员们对供销社重视小宗产品经营,多方为他们服务,改进收购工作感到满意。但是对组织生产方面,还缺乏主动性。从此,供销社改进了这方面的工作。例如公社各生产队都有种植零星药材的习惯,没有种子,供销社派人四处寻找,组织供应和调济,为社员提供了二十多种药材种子。联合生产大队社员郑庆富看到供销社全心支持生产,又高兴又感动地说:“供销社这下可把我们的心摸到,真像是自己开店一样。”春天,正是禽蛋收购旺季,也是家禽春孵季节。郑洪明根据社员多养小家禽的要求,结合收购供应了一批种禽、种蛋。今年全公社的小家禽比去年增多,一季度供销社的家禽收购计划也超额25%完成。
方田公社有部分生产队在山区。这里生产的土纸、土陶、砂罐、石灰等产品,一向供应附近地区,社员们也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经济收入。可是过去市场上这些商品的供应却时断时续。郑洪明了解这个情况后,向社员们请教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原来这些产品的生产各有不同生产特点,如土纸生产,历来就是春季备料,全年生产;土陶中的某些产品则是全年生产,冬季畅销。供销社过去只是注意销售,卖光就算,把生产安排忽略了。郑洪明组织供销社人员马上安排。他们和生产队签订合同,给以认真的指导、扶持,并且帮助作好原料的收购、供应。
方田供销社改变经营作风以后,过去比较冷清的门市部,现在顾客川流不息,柜台和四壁的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土特产品。而且,随着季节变化,商店的购销品种不断补充更换。冬天,大量摆着各种药材、兽皮、烘笼;春天出现鱼苗、菜种、果苗;现在夏天快到,又增添了斗笠、棕衣和竹器等。


第2版()
专栏:

传授医疗经验 介绍医学理论
上海医学专家帮助医师提高业务水平
新华社上海1日电 上海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部分专家、教授,以讲课的方式,帮助在职医师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他们为在职医师开设的系统讲座和专题讲座已经讲了三十一讲。
“水和电介质平衡”的理论,是一门与临床医疗工作联系十分密切、各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医学理论,西医师们在医学院校都学习过。但是随着国内烧伤等科目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水和电介质平衡”理论的内容更丰富了;医学先进的国家,近年来这方面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很多在职西医师希望进行一次系统的学习。外科学会研究后,决定组织“水和电介质的平衡”的系统讲座,由马永江、马安权、董方中、吴珏等外科专家讲授。讲授时,专家们都注意结合新的理论、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具体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从3月份开始,目前已讲完五讲。
确定各种长期发热病人的发病原因,是各科医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内科专家张骏灏教授以自己医院中收集的一千九百多个长期发热病例作分析,根据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少数尸体解剖,把发病原因分为二十多种类型,并且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长期发热是由细菌感染、消化道疾病或寄生虫病引起的,接着也分析了几种罕见的长期发热病人的发病原因。九百多位医师听了他的专题讲座,得到不少启发。
近年来,上海医院中运用抗菌素和“可的松”类激素治疗疾病,范围越来越广,品种也不断增加。如何正确地应用抗菌素预防疾病,多种抗菌素如何综合应用,如何减少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如何防止病人的过敏和毒性反应等,都是医师们应用抗菌素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内科专家戴自英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详尽地谈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泌尿外科专家马永江教授参阅了一百多篇最新的有关“可的松”类激素的报道文献,综合介绍了世界上现有“可的松”的品种、适用的疾病、应用的剂量、应用后的疗效、并发症,以及哪些情况下不能使用等。
上海的这些医学专家、教授们经常参加全市性的医药学术活动。根据广大医师医疗工作中提出的课题,传授经验,介绍新的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知识,是他们学术活动的新内容之一。马永江教授“‘可的松’类激素临床应用”一讲,应医师们的要求,先后在五个医院讲了六次。现在,“水和电介质的平衡”的系统讲座还未结束,傅培彬、马永江等教授根据医师们的要求,又在开始筹备“休克”问题的第二个系统讲座。


第2版()
专栏:

皮肤病研究工作者试验收效
治愈江西大批头癣患者
新华社南昌1日电 一些皮肤病研究工作者在江西省城乡进行多年防治头癣的研究试验,已有效地治愈了大批头癣病患者。
头癣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较难根治。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和江西省皮肤性病研究所联合组成了防治头癣研究组,从1959年起在江西的南昌、新建等地开展了研究试验工作,采用多种药物对大批的头癣病患者进行治疗,所获效果很好。其中,由江西医学院刘懋淳教授研究提出的“外用雄柳膏”药方,对头癣的治疗效果特别好。治疗办法也简便易行。1959年,研究组采用这种药膏,对一千多名患者进行治疗,经过两年多的观察,已治愈的有六百多人,其余未根治的,病情也显著好转。
研究组人员几年来经过调查民间治疗方法,查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召集老中医西医座谈,已经从许多种治疗头癣的方剂中选出了十多种比较有效的药方,在配方和治疗方法上作了改进,并且经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考核。最近在江西召开的有北京、上海等十七个省市的三十多位皮肤病专家参加的头癣防治研究工作会议,一致认为目前已经研究出来的这十多种药方,特别是“外用雄柳膏”,是治疗头癣较为有效的药方,治愈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会议对治疗后仍有少部分出现头癣复发的现象,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关改进治疗的新措施。


第2版()
专栏:

一个轮胎
西藏儿童爱护国家财产的故事
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昌都县生格乡民办小学的五个孩子(其中有三个是少先队员),沿着川藏公路去上学,爱玩的孩子们边扔石头边追逐前进,无意中布嘎的石头打到了公路坡下一个有弹性的东西上面,几个人下去一看,原来是一只崭新的汽车轮胎。
“把轮胎拿回去交给老师!”几个孩子都这样说。大家上去想搬起轮胎,可是搬不动。怎么办呢?少先队员布嘎想起平时老师说要爱护公共财产的教导,就向孩子们建议把轮胎慢慢推回学校去。
五个和汽车轮胎差不多高的小学生,使劲把轮胎立起来,向坡上滚了两圈,在轮下垫块石头,休息一会,接着又推。就这样边推边滚,终于把轮胎推上了公路,可是个个累得气喘汗流,再也推不动了。
将轮胎放在公路上,显然不好。有人建议推到附近的加油站去,可是还要转过一个山弯走两里路。几个人商议了一番,决定把轮胎推到一处凹地,用草盖起来,并做上记号,再去加油站告诉工人。
加油站的工人取回了汽车轮胎,交给了回来寻找遗失轮胎的驾驶员,他是因夜晚行车不慎遗失掉的。当他知道拣拾轮胎的经过时,热烈地请求加油站的工人代为感谢这些爱护国家财产的藏族儿童。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读者言论

发动群众 精选麦种
山西省农业厅种子管理站 侯剑平
“好种长好苗,母壮儿肥产量高”。这是农民千百年来的增产经验。农民历年来对精选种子都很重视,并且摸索出了一套选用优良品种和合理搭配品种的经验。因地制宜地选用良种,这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土地的增产潜力,而且是抗御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有些地区没有根据生产发展的情况,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种子选留制度,在选留、保管和使用良种方面存在着过于集中的偏向,因而使品种逐渐混杂退化,良种分布搭配也不合理,大大降低了品种的增产性能。
根据我们在山西省典型调查,目前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情况是:小麦一般达20%左右,玉米40%左右,马铃薯30%左右,棉花30%左右。由于品种混杂退化,植株高低不一,成熟有早有晚,既不好管理,又影响产量,而且使很多优良品种的优良特性也衰退了。例如“碧蚂一号”小麦,原是一个抗锈病的优良品种,现在在一些地区已成为最容易感染锈病的小麦;“金皇后”玉米,原来是一种穗大、轴细、粒长的丰产品种,有的地方已变为穗小、轴粗、粒短的“二皇后”;“岱字十五号”棉花,原来是一个衣分大、纤维长的优良棉种,现在衣分率比过去降低了3%左右,绒长也短了二至三毫米。在品种分布搭配方面,有些地区偏重于喜水、耐肥、在优越条件下能够丰产的品种,对当地具有不同抗灾能力的一些稳产的农家品种,作为淘汰对象,因此产生了品种简化和单一化的问题。这就不能充分发挥不同土地、不同品种的增产潜力,一旦遇到自然灾害,遭受的损失更加严重。例如:山西省晋南地区有些生产队,只重视了“南大2419”小麦喜水、耐肥、抗锈、高产的特点,忽视了它不抗冻的特点,大面积推广这种品种以后,今年发生霜冻,对产量影响很大。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品种混杂退化和良种分布搭配不合理,已成为当前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认真地贯彻执行以生产队为单位“自选、自繁、自管、自用”的方针,开展群众性的选种工作。
现在麦收的季节就要到来,最好抓住时机,首先从小麦开始,做好今年的选种工作。特别是由于今年春旱和春冻,对小麦种子的质量影响很大,作好小麦选种工作,就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2版()
专栏:

日本书法展览会在北京开幕
新华社2日讯 日本书法展览会今天上午在中山公园水榭开幕。
展览会共展出了日本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六十幅,其中有丰道春海、大池晴岚、松井如流、西川宁等日本书法名家所书写的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以及他们运用我国汉代的流沙坠简的书体和飞白的草法所书写的作品;有篆刻家山田正平和香川峰云的篆刻,也有日本现代“墨象派”和“近代诗文派”的墨迹。日本朋友这些别有风格的宝贵的墨迹受到了中国书法界人士的热烈欣赏和赞扬。
今天,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的负责人和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以及在北京的日本朋友都参加了展览会,观赏了日本朋友的书法艺术。


第2版()
专栏:

当大夫之前
——中国医科大学六年级教学见闻
新华社记者 朱彬
中国医科大学六年级的二十个学生,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临床学习已经七个多月了。外科主任曾宪九教授谈到他们的学习成绩时,特别赞扬了女学生徐蕴华对一个病人的诊断分析。那是一次外科“大巡诊”中发生的事。大巡诊是科主任和大夫们讨论疑难症的会议,学生们只参加旁听。会议提出讨论的病例,是病人胆囊肿大,可以摸到一个大硬包。到底是什么病?有的说是癌瘤,有的说是良性肿瘤,有的说是结石。
曾宪九想测验一下学生们的水平,打破惯例,要学生们也发言。第一个就轮到二十二岁的徐蕴华。这个姑娘感到有些意外,但仍是有条不紊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明这个病人患的是胆囊结石症。她的发言得到许多大夫的赞同,不同意她的诊断的少数大夫也认为她所引述的根据是可信的。以后施行手术,证明徐蕴华的诊断是正确的。
中国医科大学是一所八年制的学校。主要教师绝大多数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为了帮助学生奠定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他们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两个环节:一是严格地进行各种基本训练;二是热心地引导学生们认真思考问题,钻研学问。
徐蕴华和她的同班同学,是这所大学目前年级最高的学生。他们一谈起老师给予的教育,总要说起七十二岁的著名解剖学家张鋆[yún]教授。这位老教授讲授人体解剖学已四十多年,但是他为这些学生讲课时,每次都重新审阅和充实自己的讲义。为了便于学生由表及里一层层地了解人体组织,他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图。有时候要画大幅的图,他便站到凳子上去画。学生对腹部大小网膜的发生和转位问题理解不清楚,他便讲了一遍又一遍,并掏出手帕来比划。他常常在两小时的课程讲完后,稍为休息了一下,就又和助教们一起带领学生作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尸体解剖,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有时作完实验,助教们建议他去休息,他说:“我要听听学生提的问题”,而且常常接着为学生们解答疑难问题。
去年9月,当这批学生刚来协和医院临床学习的时候,有的以为写病历就是记录一下病人的主要病情,从这中间学不到什么学问。女学生李璞第一次写的病历就很简单。她的导师外科副主任王桂生教授看完病历后把她找到跟前,递给她几份协和医院过去的病历,叫她仔细地翻阅。李璞发现这些病历很有意思,有一份不仅记载了病人从出生、长大、结婚到有了孩子所患过的疾病,而且记载了每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情况。另一份虽然是记的一个病人的短期治疗的过程,但病历里对他的病情也作了详细的记载,并且有分析和小结。王桂生教授等李璞看完病历后对她说:“书写病历要全面客观地反映病人的病情,简单不得,否则就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他又领着李璞到病人床前重点地教给她向病人询问病史和进行身体检查的方法。经过这些启发教育,李璞在病历上补充了病人从得病初期到目前病势加重的许多情况。王桂生教授看了她改写后的病历,发现病人病情由缓转急的转折情况仍然没有说明,而这恰是反映病人目前病情和要求治疗的关键,要她再次补充。李璞第三次写的病历在导师那里还是没有通过。当王桂生教授叫她再补充病人过去曾经作过的主要治疗和这些治疗引起的反应时,李璞的脸上流露出了犹疑的神情。王桂生教授笑着对她说:“不要性急,要得树大叶茂,就应该把根扎深。我们过去做学生都是这样锻炼的。那时碰到疑难症,病人诉说的情况不清楚,常常要守在病人床边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一个好的临床大夫,诊断的诀窍之一就是全面地向病人询问病情,仔细地进行体格检查,认真地书写病历。”后来,李璞从王桂生教授那里拿回自己第四次改写过的病历,打开一看,里面有许多地方,包括用词和标点,都被导师又用红笔修改了。李璞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说:“这份病历里,导师所费的心血,比我所用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大得多。”教师们还用“临床病理讨论会”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病历、鉴别病症的能力。他们常常把一份去掉了诊断结论的病历发给学生,让他们各抒己见,作出分析;再由事先看了病体解剖的学生作结论;最后教师发言,对一些不正确的意见分别指出它的错处。
学生们非常欢迎每周两次由教授担任导师的“教学巡诊”。他们说:每经历一次“巡诊”,思路就扩大一筹。有一次,内科副主任张安担任导师。在内科见习的七个学生随着张安走到一个左腹部疼痛的病人的床旁。参与这个病人诊疗工作的学生周昭义,向导师报告着病人的病历。张安一边听,一边给病人检查身体,然后向周昭义逐一询问已经为病人作过的种种检查和化验的情况。当他发现周昭义没有为病人检查肛门时,他立即指出这是不应该有的遗漏。他说:“病人进院时腹泻,并有下坠感,这些症状意味着直肠可能有病变,在检查身体时应该抓住这个情况,主动地去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给病人作完检查,师生们回到课堂,进行病历分析。张安在讨论中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最后他不但告诉学生们应当对这个病人作什么诊断,而且特别结合这个病人的实际情况讲授了分析病情进行诊断时应该遵循的正确方法。
在老师们热心细致的教导下,这批参加临床学习的学生,学习热情始终比较饱满。在病房里学习期间,他们随时随地勤学勤问,每次参加教学巡诊和临床病理讨论会,事先都写好发言的详细提纲。
他们中间有人这样说:
“党和国家给予我们这样好的学习条件,自己学习上如果稍有一点松懈,我们立即会受到内心的责备。”


第2版()
专栏:

河南巩县孝义镇大王沟生产大队第四生产队干部、社员、老农、技术员等,正在一同精选小麦良种    刘绪元摄


第2版()
专栏:

广东惠阳县铁冲公社黄坑大队第六生产队社员柯泰嘉是1958年回乡参加生产的青年,1961年初,被选为生产队队长。这是柯泰嘉(前)和社员在稻田里施肥      新华社记者 黄冠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