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专栏:
双清楼诗稿(十六首)
何香凝
今天(6月28日,即夏历五月二十七日)是何香凝老人八十五岁寿辰,我们特选刊了老人在各个时期所写的诗十六首,以志贺忱。从这十多首诗里,大家可以体会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国精神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意志。 ——编者
征妇怨 (一九一○年)
悄向阶前立,愁看皓月圆。
空垂千点泪,流不到郎边。
一别妆台久,思君懒画眉。
颜随秋月减,空自卜归期。
无题〔谒金门〕 (一九一○年)
风已起,帘外柳花飞絮。
月照危栏人独倚,忽闻双燕语。
添我闲愁几许,回首故人何处?
更那堪云山万里,谙天涯情味。
悼亡 (一九二五年十月)
辗转兰床独抱衾,起来重读柏舟吟。
月明霜冷人何处,影薄灯残夜自深。
入梦相逢知不易,返魂无术恨难禁。
哀思唯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
纪念死难烈士 (一九二七年)
紫金山上中山月,照着中华烈士血。
烈士之血为谁流?如斯代价空磨灭。
月也无光一息间,新鬼烦冤旧鬼说:
长谈惨恸江海中,波涛忽震河山裂。
我向阴魂慰两声,君等冤仇必能雪。
请看今日众苍生,革命高潮如火热。
众志成城不可推,弃之却之终自绝。
回头忽见月重明,波涛声渺阴声歇。
石、牡丹 (一九二八年)
皎洁无尘石作家,枝清叶净弃繁华。
前生错种朱门下,却被人称富贵花。
题梅菊画 (一九二九年)
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放犹存傲雪心。
独向天涯寻画本,不知人世几升沉。
民国十八年蒋反革命后香凝弃职出国有感
冬夜洗衣
(一九二九年作于法国巴黎)
卅年没洗衣,水冷如针刺。
当爱我精神,何惜十手指。
“一二八”后寄黄埔学生
(一九三二年)
沉沉寂寂,河山今非昔,不堪回首十三年,千点泪痕滴滴。问君入学欲何求,为民族生存杀敌。数年来,辜负了你,供内战牺牲,虚伪功绩,无分友敌。回思历史,已成陈迹,悲愤极,叹我河山日下,向何方觅,惨戚。追怀祖逖,莫辜负你雄心,速向倭奴痛击。
赠前敌将士(一九三二年)
倭奴侵略野心未死,既据我东北三省,复占我申江土地。叹我大好河山,今非昔比。焚毁我多少城市?惨杀我多少同胞?强奸我多少妇女?耻。你等是血性军人,怎样下得这点气?
题画 (一九三二年)
铜提挠水炼胭脂,宝砚生尘着笔迟。
已碎江山描不易,云黄水碧暮烟低。
题梅花 (一九三五年)
一树梅花伴水仙,北风强烈态依然。
冰霜雪压心犹壮,战胜寒冬骨更坚。
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
及中国军人女服有感
而咏(一九三五年)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
(一九四三年)
万里飘零意志坚,怕为俘虏辱当年。
河山不复头宁断,逆水舟行勇向前。
遥念台湾(一九五八年)
青山能助亦能界,二十余年忆此诗。
岁寒松柏河山柱,零落台湾知未知?
东风压倒西风(一九五九年)
东风和暖胜西风,春日名花处处红。
萧瑟西风摧叶落,悲秋憔悴叹时穷。
高举红旗 (一九六○年)
红旗光耀照神州,万众归侨享自由。
百折不挠朝前进,中华转瞬胜西欧。
第6版()
专栏:
梅菊 梅菊皆具耐寒品质,并画一纸亦取此意也。
何香凝作 刘少奇题一九五一年夏
第6版()
专栏:剧评
独具异彩的讽刺喜剧《抓壮丁》
凤子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联合演出的《抓壮丁》,是出成功的讽刺喜剧,无论是剧本的加工,导演的处理和演员的表演,都有独到的创造。四川方言能招来场场满座,不能视作猎奇;讽刺喜剧有它的吸引力也是事实;不过,群众喜爱原因固然很多,除了题材、风格之外,艺术表现形式是否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许是原因之一吧。《抓壮丁》的导演妙在掌握了这样一把钥匙,舞台画面、场景调度、人物动作、生活细节……看出导演的艺术构思,想通过民族传统的形式,用接近群众喜爱习惯的手法来展示生活,以达到较深刻地揭示主题的任务。
一看天地君亲师的神位,就把人们带进地主老财的家里,一听李老拴那一句川剧二流倒板,就把人们带回到四川省中小城镇,二十多年前抗日战争的年代,国民党统治区的生活图景,自然地再现到舞台。
景,拿李老拴的家来说,一面墙,一张方桌,两把太师椅和一把躺椅,如此简单,却都必要。横匾四字“太白遗风”和屋主人李老拴嗜酒的性格联系起来了。躺椅是四川民间常见的家具,点出了地方色彩。那两把太师椅,在导演、演员艺术创造下,成为人物思想、感情斗争发展中有机的一部分了,李老拴和王保长从谈牌经扯到抽壮丁买卖上,这两把太师椅像附在人们身上似的,演员可把它们用活了。李老拴和姜国富算那笔驴打滚的高利贷,蹲在八仙桌后条凳上拨算盘,这张条凳摆得正是地方,算盘用的就恰到好处。大小道具,结合人物动作,就有了生命。如水烟袋,无论是李老拴抱着它吸烟,还是三嫂子给她婆婆装烟,对这一群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剥削阶级人物的精神面貌,起了烘托作用。对衬和对比的手法,加强了喜剧效果,导演一再运用对衬和对比的手法来创造气氛也是成功的。
当然,艺术手法的运用,要服从于一个总的目的,就是要更深一层来展示人物、揭示主题。例如王保长对李老拴上的抓壮丁的一课,听来是引人发笑的诙谐性的谐音语,实际是揭露了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触动了维系那个制度的柱石。正如李老拴说的,“什么蒋总裁,蒋委员长,不如叫蒋发财还顺口些。”可不是么,舞台上我们看到一个伪保长,一个伪师管区的队长,借抗战之名,抓一个壮丁捞多少外快,可以想见,蒋介石反动集团借抗战之名吸吮了人民多少膏血,又借“剿[jiǎo]匪”的牌子向美帝国主义主子讨来多少赏银。在人物形象对比手法应用上,姜国富一家的遭遇,引起观众无限悲愤。《抓壮丁》运用了悲剧的对比手法来加强了喜剧的讽刺效果,其艺术成就放出了它独特的光彩。
好剧本,导演好,还必须要有好演员,才能保证演出的成功,《抓壮丁》的成功就是一例。在人物形象创造上,可以说各有千秋。值得注意的是陈戈创造的王保长,这个腐烂到骨髓里的、周身散发着死尸臭味的地头蛇,陈戈同志真是演“化”了。他替李老拴读家书,吞吃汇款,替卢队长出主意搞芋子媳妇,调戏三嫂子,收买潘驼背向李老拴诈财……没有一桩是人的行径,可是贯串在王保长的行动里,这都是天经地义。以他同李老拴的关系,他不但骗了汇款,而且又讹诈了四千元,明知李大娃子已经当了某团部副官,还拖潘驼背协助他向李老拴用武力索“债”,这似乎是出乎常人的思想逻辑之外的,可是腐烂到骨髓的国民党反动组织细胞,这一切行径都是理所当然的。王保长确实是个典型人物、特别是小的城镇,老百姓对这种人类的渣滓[zǐ]一点也不陌生。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对王保长之流说来就是招摇撞骗的护身符,他的招摇撞骗的方法比地位高一些的国民党党员说来不尽相同,不过,利用国民党党员和保长这双料的护身符他已有足够的经验和教训,观众对王保长这个人物得到以上的认识,是演员陈戈同志艺术创造的成果。演反面人物容易过,演员如果沉醉于舞台效果,就难免不失于过。另外,也容易犯简单化的毛病。陈戈同志一出场就得到了观众的信任,从他对李老拴和周围人的关系来看,那个时代,那么一个小城镇的保长的精神世界活活地体现出来了,他满足于自己的权势,他得意自己捞钱的本领。他的权势和本领是有局限性的,也正是他自己永远认识不到的,人物的喜剧性正在这里。演员很好地掌握了人物的这点自信,而且正是依靠这点自信在欺骗自己。例如骗李大娃子汇款故意读汇票上收款人名字,王大爷三字的音调带有多少自我陶醉的味儿哩,调戏三嫂子的那个动作设计,脱下呢帽、转身亮相,彻底展览出他那以美男子自居的丑态。在受卢队长申斥时,听到一喊蒋总裁就歪着身子立个正,正巧一口香烟从嘴角喷出来,这是多么有力的一幅讽刺画像!演员没有故意丑化人物,而是从人物的心理分析入手,真正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人物的丑恶灵魂才能挖掘得如此深刻。蒋介石反动统治下的那个时代,如此赤裸裸地再现到今天观众的面前来,人们也就深刻地看到连根烂掉了的蒋介石反动集团必亡的下场。
《抓壮丁》的艺术成就不是这篇小文所能概括的,通过这个戏的演出,关于喜剧创作,表演方面的问题给人不少值得探索的东西。
(吴 耘插图)(附图片)
王保长
王保长和李老拴诗传单
第6版()
专栏:诗传单
枪膛里,压好子弹!
周纲
枪膛里,
压着复仇的子弹,士
兵的心拉满战斗的弦!
仰头望长空,
万里云天明灿灿,
彩霞有多美,
蓝天有多蓝……
又怎能忘记过去啊,
饥寒交迫的童年,
大地和母亲一同呻吟,
梅雨似爷爷的泪泉;
又怎能不想起海的那边,
阴森森一座阎王殿,
蒋介石的屠刀滴着鲜血,
华尔街的军舰淌着毒涎。
士兵的胸膛,
被愤怒填满,
发烫的手,
握紧着枪杆。
敌人胆敢窜犯,
子弹啊,
睁开双眼,
把敌人消灭在面前,
仇要报,
恨要雪,
血债要还!
第6版()
专栏:
平凡的赞歌
易和元
我们来到了白云鄂博矿区党委书记巴彦都荣同志的家里。不巧是星期天,他不在家。我们等了约半个小时,他回来了,高高的个子,微黑的脸膛,比墙上挂的他的照片显得苍老一些。在他的后面跟着一个蒙古族老乡,他们用蒙古话交谈着,不一会,这个老乡满意地走了。巴彦都荣同志用汉语对我们说:“他来要求批准卖给他一点木材盖房子,好在数量不多,只好满足他的要求了。”
接着,他像有些歉意的说:“家搬到这里来,群众找我不像过去那样方便了,这个牧民左问右问,才找到这里来。”
在这最初的接触里,巴彦都荣同志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后来,在闲谈中,区里的同志无意间向我们谈到了许多巴彦都荣的情况。他们说,在矿区周围两三百里内,很多人都认识他,牧民们有事都来找他;而他,只要有可能,总是尽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后,在牧区的访问中,我们果然听到不少牧民亲热地提到巴彦都荣同志,说他如何如何,或者说:“你们去问巴彦都荣同志吧,这些情况他很熟悉。”可是当我们请巴彦都荣同志谈谈他自己情况的时候,他却谦虚地谢绝了:“关于我自己,没有什么可谈的。”
这是一位普通的党委书记,貌不出众,事不惊人。他给矿区和牧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且举一个例子。去冬今春大风雪,雪最深的有三四尺厚,牧区人民遇到严重的困难。为了把精细饲料和其他支援的物资运到牧区去,巴彦都荣同志带领全区职工去扫雪,为汽车开辟道路,使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一部分牲畜得以救活。这件事很平凡,并不惊天动地,然而,正是这些日常的,也许是琐碎的工作,使他和牧民建立了亲密的联系,促进了蒙汉两族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我忽然想到,这些貌似平凡的事情,这个貌似普通的人,不正是可以歌颂一番的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我们的国家里,确实涌现了不少出类拔萃[cuì]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万人传诵,成为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许多青年立下大志,将来也要像他们一样,经受得起各种考验,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这种想法,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想考验是各式各样的,在艰巨复杂的斗争中是考验,在平凡的岗位上也是考验;轰轰烈烈是考验,默默无闻也是考验。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经受得起考验的人,也能够在艰巨复杂的斗争中经受得起考验。英雄模范不是凭空而来的,千万不可轻视平凡的岗位。
现在,城市里的许多青年和职工,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又要奔赴农业第一线去了。这是一个既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能够在这岗位上经受得起考验,踏踏实实地劳动和工作,战胜各种困难,为争取农业丰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对祖国的宝贵的贡献。
我喜爱英雄,也喜爱巴彦都荣以及成千上万信心百倍奔赴农业第一线的同志们,他们在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正在做着并不平凡的事情。我要为他们唱一支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