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专栏: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的民兵
刘云峥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不但建设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而且建设了一支强大的民兵队伍。军队和民兵相结合,组成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就是依靠这样的武装力量,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自己的解放。
中国人民的军队和民兵,都是在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民兵不同于军队,它具有以下的性质和特点:(1)民兵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人民群众武装,是带枪的生产者,是劳力和武力相结合的亦民亦兵的组织。(2)民兵是在自愿的和民主的原则下组织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民主集中制;民兵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一般情况下都经过民主选举产生。(3)民兵是全民性的武装组织。它广泛地分布于乡村城市、各行各业,组织庞大,人数众多。革命根据地的所有男、女青年和壮年还有力壮的老年和少年都可自愿参加民兵组织,有的地区达到全部人口的50%以上,形成了人民武装的汪洋大海。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民兵和军队是互为依靠、互相帮助、密切结合的。民兵是军队的得力助手,又是军队的强大的后备力量;而军队则在装备、训练和作战上经常给民兵以有力的帮助。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经验证明:民兵是人民战争的基础。军队是人民战争的骨干。如果只有民兵,而没有强大的军队,就不能消灭敌人的主力,实现战略决战,民兵也难以存在和发展,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反之,如果只有军队,而没有民兵的有力配合,要战胜强大的国内外敌人也是不可能的。
民兵的光荣历史
我国的民兵,有长期的光荣历史。它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民兵的萌芽时期。
由于旧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不但掌握着强大的军队和警察,而且有广泛分布于城市和乡村的地方反动武装作为它们的爪牙,用野蛮的暴力维持其残酷的剥削和黑暗的统治,所以被压迫的人民群众在组织起来进行革命斗争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武装自卫的问题。因此,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中,就积极进行了武装工农群众的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主持的著名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特别注重了军事训练,学习武装斗争的知识,以便在农民运动中组织农民自卫军,实行武装自卫。随着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许多地区建立了农民群众武装组织,特别是在革命根据地的广东省,到1926年5月,便已经建立了三万多人的农民自卫军。同时,在党所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中,也建立了许多工人纠察队、平民救国团等人民群众武装。这些人民群众武装,给予在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以极大的支援。特别是上海的工人阶级以武装纠察队为先锋,举行武装起义,夺取军警武装,占领了全上海,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进一步提出“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的革命号召。在毛泽东同志的指导下,武装农民群众,成了当时农民运动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广大农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地开展了反对地主武装和不法军队的群众性的武装斗争,许多地区的乡村政权已实际上为党所领导的农民协会所掌握。
但是,当时共产党的领导者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他不但完全忽视了掌握军队,而且对于建设工农群众武装采取了取消主义的态度,他屈从于反动派的压力,大量地解散了工农武装组织,把武器交给了反动派。因此,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和革命人民进行血腥镇压时,党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使各地的人民群众武装受到了沉痛的损失。
第二个时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民兵制度形成的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创造了党所领导的真正的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特别是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武装向井冈山进军,成功地创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个武装革命根据地,成了党胜利地进行武装斗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的军队,有了建立人民政权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更进一步把人民群众武装的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把它同革命军队的建设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人民革命武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同志正确地解决了人民群众武装建设和作战的一系列问题,创立了武装人民的民兵制度。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规定,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必须把武装群众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他说:“……红军必须继续在武器上给赤卫队以帮助。在不降低红军战斗力的条件之下,必须尽量帮助人民武装起来。”①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武装,有力地配合红军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和实行的武装人民的制度,在全国各个革命根据地普遍推行开来,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武装(后来统一名称为赤卫军和少年先锋队)迅速发展到二百五十六万人的强大队伍。只是由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排挤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特别是在军事上的领导,完全否定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使迅速发展的革命运动遭受严重挫折。这一“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军事上的错误,就是不了解人民战争的特点,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正确的人民战争,因此,不但使红军遭到极大的挫折和失败,而且忽视民兵的作用,不正确地把一枪一弹都集中于红军,极大地削弱了民兵武装。这一错误路线给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也使党和人民得到特别深刻的教训。
第三个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即民兵大发展的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深入敌人的后方,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华南敌人占领的地区,建立了拥有人口九千五百五十万、面积九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大小十九个解放区。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全民皆兵”的口号在各个解放区得到贯彻,民兵组织得到空前的发展。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党派了大批优秀干部去作民兵工作,在各个解放区的所有乡村和城镇,普遍地建立了民兵组织,一般村设中队,区设大队,县设总队,并且建立了民兵领导机关——各级人民武装委员会,使民兵有了统一的组织,统一的指挥,形成了统一的战斗体系。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民兵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各解放区的民兵已发展到二百二十万人以上,人民自卫队则发展到一千多万人。
同时,由于游击战争一直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的战争形式,各地民兵拿起各式各样的武器,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开展了广大的人民游击战,出现了民兵作战空前活跃的时期。民兵的装备也有了很大的加强,他们除了自己制造或购置武器和由军队发给部分武器外,在战斗中不断缴获敌人的大量武器,装备了自己。他们从开始只有土枪、土炮、大刀、红缨枪和少量的手枪、步枪,逐渐越来越多地使用了步枪、冲锋枪、轻机关枪、小炮、手榴弹、地雷等。他们在游击战术和斗争方法的运用上有许多光辉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游击战争的内容。广大民兵配合人民军队,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夹击下,抗击了大部分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使敌人的后方变成主要战场。各地民兵在紧张频繁的战斗中,锻炼得日益坚强,在战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四个时期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武装的革命与武装的反革命进行决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时期。为了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解放全中国,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整顿和发展了民兵组织。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大大地发扬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在“保田保家”的口号下,民兵队伍迅速扩大到五百五十万人,另外还有几千万人的人民自卫队。民兵的战斗积极性得到了高度的发挥,人民战争以空前的规模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
在新的情况下,民兵的斗争又有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主力军的集中作战和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以及解放区的迅速扩大,加重了民兵保卫地方的责任。他们在坚持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兵力、巩固革命政权、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担负了更加繁重的任务。
(二)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攻坚战,大大增加了我军人力的需要,在兵员上不断地给主力军以大量的补充,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民兵在这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三)战争的巨大消耗使后方勤务工作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广大民兵组成了强大的民工队伍随军出征,支援军队作战,有效地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民兵发展的过程,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过程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不但长期存在着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而且与此相联系,也长期存在着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一条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一条是错误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这两条军事路线在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作战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是互相对立的,而要不要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真正的人民战争,则是两条军事路线的根本分歧点。因此,重视或轻视民兵制度,加强或削弱民兵建设,经常是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民兵同人民解放军一样,都是在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引导中国革命步步走向胜利。
民兵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作用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经验证明,民兵是中国人民进行武装斗争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支数量很大、分布广泛的人民群众武装,对于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取得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伟大作用。
民兵使用各式各样的武器,积极勇敢地同敌人的地方反动武装和具有现代装备的正规军作战。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特有的优点,随时随地采用各种办法打击敌人。他们不但协同正规军和游击队作战,而且经常独立地执行作战任务。他们不但进行高度分散的战斗,各自保卫村庄,而且在一定地区内,在统一指挥、严密组织下,实行许多村庄的联防作战。广大民兵在战斗中发扬了英勇顽强、灵活机动的战斗作风,涌现了千千万万个英雄人物。广大民兵参加作战,使革命战争形成无比广泛的人民战争,充分地发挥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力。民兵在作战中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取得了巨大的战绩。据极不完全的统计,各解放区的民兵,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歼灭敌伪军十万六千二百一十三名;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歼灭敌人二十万四千七百一十七名,同时击毁和缴获了敌人大量的军事装备和物资。民兵在作战上所起的作用,更重要地表现在对正规军和游击队的有力配上合。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有人民自卫军和民兵这样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和它一道配合作战。……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不断发动大规模的围攻和“扫荡”,它们对解放区的军民实行点线分割、包围封锁、分进合击,用尽种种恶毒的手段,妄图消灭人民革命武装。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5月,对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后,曾在整个冀中地区八千个村庄、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建筑了一千七百五十三个据点与碉堡,平均每四个半村庄或三十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个据点或碉堡;原有和增修铁路七百六十九点五公里,公路七千五百八十三公里,平均每七平方公里即有一公里铁路或公路;挖了四千一百八十六公里的封锁沟,平均每十四点三平方公里即有一公里封锁沟。县界都有封锁沟,深宽都在两丈以上。这样,碉堡棋布、沟线网织,把根据地分割成为二千六百七十个小块,每小块都处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但是,人民革命武装不但没有被消灭,相反地却极大地分散了敌人的兵力,使大量的敌军陷于民兵、游击队的拑制之下,更加便利了我正规军在广大地区机动作战。
民兵土生土长,人熟地熟,侦察敌情可以一直深入到敌人的据点里面,站岗放哨可以一直达到敌人的碉堡旁边。他们一方面为我军通风报信,使我军变成“千里眼”、“顺风耳”;另一方面对敌人则严密封锁消息,使敌人变成聋子、瞎子。这样,就大大地帮助了我军创造有利战机,抓住敌人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民兵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一起,担负了繁重的战争勤务工作。他们运粮草、送弹药、抬伤兵,从各方面支援军队作战,保证前线的需要。尤其是在中国武装的革命与武装的反革命进行决战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一系列规模巨大的战役,几十万大军的移动,每昼每夜千万吨作战物资的消耗,迅速及时地把伤员转送到后方,都主要依靠了以民兵为骨干的广大民工的后勤支援。在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中,随军担负各种战争勤务的以民兵为骨干的民工即达二百五十万人,有力地保证了这一伟大战役的胜利。
民兵对于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社会治安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豢养和训练大批特务,派遣他们潜入革命根据地进行各种破坏活动,民兵则站岗放哨,盘查行人,封锁消息,捉拿特务。在新解放的地区,常常有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惯匪和反动分子结伙为匪,扰乱社会治安。但是,每当这些地区建立了坚强的民兵组织,武装土匪也就完全失去了立足之地,而迅速被彻底肃清。人民群众有了自己的民兵武装,也使当地的地主、恶霸和其他反动势力的反革命活动受到约束而不敢轻举妄动,大大便利了革命政权对他们的监督和改造;同时,对于那些胆敢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分子,则及时地给予有力的镇压。革命根据地有了这支强大的人民群众武装,使人民政权更加稳若泰山,使军队没有后顾之忧而集中力量作战。
广大民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的后备力量,是“寓兵于民”的最好的方法。毛泽东同志一贯主张把建设广大的民兵武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基础。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③。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民兵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员的最好的和最重要的来源。经由民兵扩大人民军队,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质量和数量上随时保证军队的需要。从质量来说,民兵都是劳动人民中的优秀分子,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对敌人有刻骨的仇恨,具有强烈的杀敌立功的愿望,又大都经过战斗锻炼和军事训练,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和军事知识,他们参加军队以后很快就能成为坚强的战斗力量。从数量来说,广大民兵可以使军队随时得到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还可以整连、整营、整团地编入军队。扩建军队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只有依靠民兵制度才能办到。民兵一贯把参加革命军队当作自己无尚光荣的义务而竞相入伍,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初三个月的统计,各解放区参军的民兵就有三十多万人,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美蒋反动派以优势兵力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的紧急时刻,极其迅速地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民兵是生产建设的保卫者,又是生产建设的突击队。战斗与生产相结合,劳力与武力相结合,是民兵的优良传统,也是民兵制度最大的优点之一。在长期的艰苦的革命战争中,敌人在对革命根据地不断进行围攻和“扫荡”的同时,还恶毒地破坏革命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对革命根据地重重封锁,又实行灭绝人性的抢光、烧光、杀光的毁灭政策,妄图摧毁革命根据地军民生存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保证人民的生活,供应军队的需要,才能支持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时,只有加强武装斗争,不断地打击和消灭敌人,用战斗来保卫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才能使革命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得到保障。因此,战斗和生产相结合,就成了战时民兵工作的根本方针。民兵经常是“一手拿枪杆,一手拿锄头”,一面战斗,一面生产。各地民兵还在统一指挥下,组织许多村庄的联防线和联防网,有计划地布置岗哨,密切联络,互相支援,共同对付敌人的扰乱和破坏,在武力掩护下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特别是在收获季节,反抢掠、反破坏斗争更加紧张尖锐,民兵组织严密的警戒线,掩护群众快收、快打、快藏,有些靠近敌人据点或碉堡的土地,常由民兵组成武装生产突击队,前去耕种收割,同时监视敌人的行动。还有许多民兵到敌人的碉堡底下由火力掩护抢种抢收。为了对付敌人的烧杀抢掠,革命根据地的人民以民兵为骨干,广泛地开展了空舍清野运动,把暂时不用的粮食、家具和其他各种物资严密掩藏起来,只留下暂时必需的东西,准备随时带走。一旦敌人进了村庄,见不到一个人影,找不到一粒粮食,甚至连一口水都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只有四处爆炸的地雷。在战斗和生产相结合的方针下,民兵还自己制造武器,解决了民兵作战中武器弹药供应的困难。
民兵的丰功伟绩,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历史上永远放射着绚丽的光彩。我们党能够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我们军队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都是与民兵的功绩分不开的。
灵活机动的民兵战术
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民兵基本的作战方法是游击战。由于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武装组织,它的群众性、地方性、分散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够像正规军那样去进行正规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战;而且,在对于游击战术的具体运用上,民兵又与脱离生产的游击队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民兵可以根据战争的需要和本身的条件,随时升编为游击队和正规军,去执行大规模的作战任务。
毛泽东同志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科学地概括了游击战术的基本原则,有力地指导了民兵的斗争。广大民兵在毛泽东同志的作战思想的指导下,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于自己特点的独特的作战方法。
“麻雀战”是民兵经常运用的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忽聚忽散,忽来忽去,声东击西,神出鬼没,是麻雀战的基本特点。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结伙成队,出没于山野密林,街头屋顶,青纱帐里,道路旁边,如同麻雀啄食,待机而动,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痛打。当敌人反扑过来时,早已迅速走蔽,踪影全无;当敌人疲惫不堪,仓惶撤退时,则又杀声遍野,枪声四起。民兵的“麻雀战”一般说来有三种不同的手段:(1)袭击,是打击驻止敌人的一种手段。民兵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摸清敌人的情况,抓住敌人活动的规律,选择敌人的弱点,乘其不备,以隐蔽突然的动作偷袭敌人。有时化装混入敌人的据点,钻入敌人的要害部位,给敌人以猛然袭击,或者里应外合,配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把敌人消灭。(2)伏击,是打击运动之敌的一种手段。伏击敌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待伏,即预先埋伏于敌人必经之路,待敌人通过时猛然袭击之;另一种是诱伏,即故意示弱以诱敌入伏击圈袭击之,或佯攻一处诱他处之敌来援而伏击之。民兵伏击敌人一般都选择战斗人员较少的运输队、汽车、火车和零星小股敌人以及疲惫的敌人为主要对象。(3)狙击,即高度分散,严密隐蔽,冷枪一发,致敌死命,这种作战方法既用以对付驻止之敌,又用以对付运动之敌。在民兵狙击战的打击下,敌人在行军中常常听见枪声突起,有人应声倒下,却不知枪声来自何处;有人稍一离队或掉队,便被我隐蔽在路旁丛林和青纱帐里的民兵打死或活捉;敌人据点和碉堡上的岗哨,也往往被民兵的冷枪打中。
民兵广泛地运用了“围困战”的作战方法,对敌人的据点和碉堡实行严密的武力封锁。“围困战”的基本内容是:(1)不准敌人外出骚扰,如少数敌人出动就把它消灭,如大队敌人出动则用各种办法袭扰敌人,并乘敌人据点兵力空虚之机抄敌人的老窠;同时,切断敌人与外界的联系,造成敌人供应上的最大困难,使之变成一洼死水。(2)实行空舍清野,人和物资一律隐匿[nì]一空,使敌人所到之处,只见萧然四壁,不见一个人影,得不到任何可资利用的东西,甚至困死饿死。(3)利用各种手段扰乱和袭击敌人,摸敌人的哨兵,烧敌人的仓库,随时出敌不意给以冷枪冷弹,使敌人永无宁日。(4)用喊话、秘密散发传单、贴标语等办法,展开对敌政治攻势,分化敌人,瓦解敌人的斗志,并开展敌人内线的工作,或潜入敌人内部,待机里应外合,拔除敌人的据点。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在敌占城市我占乡村的情况下,民兵就是这样配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把敌人围困在大大小小的据点里,一个一个地拔除了这些据点,直到全国的解放。
民兵广泛运用的另一种重要的作战方法是“地雷战”。广大民兵以集体的智慧,根据作战的需要,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地雷,如拉火雷、踏火雷、定时雷、子母雷、连环雷、跳雷、滚雷、飞雷等等。除了以生铁作壳的地雷以外,还有石雷、磁雷、木雷等。对于驻止的敌人,民兵们布置起地雷封锁线,使敌人不敢随意行动;对于运动中的敌人,民兵则在敌人必经之地布地雷网,摆地雷阵,杀伤和迟滞敌人;民兵还在自己村庄的周围设置地雷警戒圈,御防敌人的突然袭击,并设秘密岗哨和秘密通道,保证军民安全通行。民兵在开展地雷战中的口号是:“敌到雷到”,“敌不到叫敌到”,“敌未到雷先到”,“来不让来,走不让走”。他们创造了许多巧妙的埋雷方法,例如:在埋雷的地方印上车轮的痕迹,表示车辆走过,并无危险;而在没有埋雷的地方则故意揭开新土,引起敌人怀疑,有时还插上小旗,旗上写“小心地雷”;有时在平坦的路面上,划许多引人注目的圆圈,还写上“脚下留神”几个大字,其中有的没有地雷,有的真有地雷,或许地雷并不埋在此处。诸如此类的埋雷方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使敌人昏昏迷迷,寸步难行。在民兵地雷战的打击下,敌人行动时往往在大队前面以牛拉耙,人马车辆在后面缓缓随行,但是民兵的定时地雷却正好发挥作用。被地雷炸得胆战心惊的敌人,大道不敢走,也不敢走小路,只好选择不便埋雷的泥泞的河滩和荆棘丛生的山腰,蹒跚[pán-shān]地前进,往往一整天走不出几里路,而且疲惫不堪,还不免踩上地雷。民兵把地雷和手榴弹系在门板上,埋在标语牌后面、水桶底下、凳子底下,……使敌人进得村来,对任何东西都不敢去摸一摸,动一动,以至宿营也只好露宿村外。在开展地雷战中,民兵常常以步枪和地雷相结合,迫敌或诱敌闯入雷网和雷阵。地雷战的广泛开展,把敌人炸得焦头烂额,神摇气夺,以至谈虎色变,闻风丧胆。
“地道战”是人民游击战的一种特殊的形式,这种作战形式在平原地区的民兵斗争中曾经得到极大的发展。在敌人点线密布、细碎分割、反复“清剿”,斗争极其尖锐、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各平原革命根据地的人民,以民兵为骨干,进行了挖掘地下隧道、改造地形的移山倒海的巨大劳动,在地下构筑了坚固隐蔽、纵横交织、户户相通、村村相联的地道网,形成了伟大的地下长城。仅以冀中平原革命根据地来说,在斗争最困难的时期,这种地道网几乎遍及所有的村落,只1944年冬季,该地区挖掘的地道即达一万二千五百多公里。这种地道是在周密计划和严密组织下秘密构筑起来的,有各种保证安全和便利作战的设置:在最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设置秘密出入口和气孔,并严密伪装;在地道口埋设地雷和设置陷井,以防止敌人破坏;在地道内挖断绝地并用跳板搭桥,通过后将桥撤除,以隔断敌人来路;在适当地段设窄小卡口,以便于扼守和准备随时堵塞防水防毒。地道外设足够的了望孔、射击孔与暗堡同地道联接,以了望和打击坑道外部的敌人;地道内筑大量掩蔽洞,以打击进入地道的敌人;还设有安全洞供妇幼老弱躲避,并防止通道拥挤以利作战。此外,在地道外和地道内设各种死洞以迷惑敌人,使误入死洞的敌人致以死命。村落地道向四周延伸,又构成野外地道,使村内村外地道阵地联成一片。这样的地道网,不但可以防御敌人放水、放毒、火烧、烟熏、爆破、挖掘等破坏活动,是绝好的隐身之处;而且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坚强阵地。民兵经常凭借地道,把村落战和野外战结合起来。每当敌人来犯,民兵便先在野外打击敌人,然后由野外打到村沿,由村沿打到村中心,由高房打到院内,由室内钻入地道,再由地道转到村外,向村内突击。这样打了钻,钻了打,打了又钻,钻了又打,连续地反复地同敌人周旋,尽管敌人有千军万马和精良武器,在民兵“地道战”的打击下,他们也只能陷于攻无目标、战无对阵、首尾不顾、随处挨打的困境,结果不得不抬着大量死尸,懊丧而去。有些山地的民兵,把平原地道战的经验运用到山地,选择有利地形开凿秘密坑道,对敌人展开“坑道战”。山地有险可守,又便于隐蔽,加上坚固的坑道,更使群众有了躲避敌人的安全处所,而且给民兵的作战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敌人对山地民兵的坑道战,更是一筹莫展。
“破击战”是民兵经常运用的又一种游击战术。在乡村包围城市的形势下,交通线不但是据守城市的敌人的经济命脉,而且是敌人军队调动、通讯联络、军需供应的主要依靠。同时,敌人还利用交通线分割包围革命根据地,并借以对我实行突然袭击。因此,开展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为主要内容的破击战,具有重大的意义。广大民兵经常以隐蔽的突然的战斗动作,破坏敌人的铁路、公路、各种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兵站、仓库、军用厂矿等等。有时在统一指挥、统一计划、统一行动下,配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掩护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破击战。千千万万民兵和人民群众,拿着各种工具,奔向敌人的铁路线和公路线,破路基、扒铁轨、烧桥梁、毁碉堡、平围墙、割电线,往往在一夜之间,把广大地区的铁路、公路全部破坏,使敌人的交通全告断绝。敌人在白天赶来修路,夜间又遭到加倍的破坏;敌人的修路平沟和民兵的破路挖沟,经常成为紧张的拉锯式的苦战。民兵“破击战”的广泛开展,给敌人造成了严重的困难,有力地配合了正规军的作战。
民兵的作战方法是丰富多采、千变万化的。
它的基本特点是分散隐蔽、积极主动、机动灵活,他们“只做赚钱的买卖”,决不死打硬拼。他们经常以少胜多,以低劣的武器对付具有现代装备的敌人,而且以极小的代价取得很大的胜利。民兵的巧妙的战术,只有在广大群众的积极行动下才能产生,也只有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才能运用,反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是永远学不会也永远对付不了的。
我国民兵在革命战争中的辉煌成就,是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是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客观真理为出发点的。毛泽东同志说: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④又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⑤从这一观点出发,毛泽东同志不但对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有一系列光辉的创造,使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永远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而且创立了民兵制度,通过民兵这一组织形式把人民群众武装起来,实现了全民皆兵。这样,把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地动员和组织起来,直接或间接地一致对敌作战,实行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游击队与民兵相结合,武装的群众与非武装的群众相结合,使革命战争真正形成为全民的战争。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经验证明:民兵制度是武装人民的最好的形式,是实现全民皆兵的最好的途径,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关于民兵建设和斗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人民思想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军事科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民兵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解放我国的领土台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国人民在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在加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加速进行国防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国人民的武装力量。面对着疯狂的扩军备战、武力霸占我国领土台湾,不断对我国进行战争威胁和军事挑衅的美帝国主义,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帝国主义者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⑥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一方面,久经战斗锻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加速建设成为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另一方面,从农村到城市,从人民公社到工矿、企业、机关、学校,都普遍建立了民兵师、团。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和大办民兵师相结合,是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在现代条件下的重大发展。在现代战争中,民兵的作用不是减弱而是更加增强了。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民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承和发扬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在生产建设、肃清残敌、消灭土匪、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保卫国防、维护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在积极参加生产建设中,利用一切空隙,开展了群众性的业余练武运动,努力学习军事的战术和技术知识,参加国防体育活动,增长保卫祖国的本领。广大民兵时时刻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严密的戒备,准备随时配合人民解放军给予胆敢发动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者以粉碎的打击。这正如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帝国主义如果竟敢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那时我们就将实行全民皆兵,民兵就将配合人民解放军并且随时补充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侵略者。”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6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40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02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01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1页
⑥《毛泽东同志在九月间的重要谈话》,见《红旗》杂志1958年第10期第1页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出版概况
为了给学术界研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提供参考资料,商务印书馆对这一学派的主要著作的翻译和出版作了安排。其中有的已出版,有的在印刷或翻译中,有的正在组织翻译。
英国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已于1960年翻译出版。他的《赋税论》、《献给英明者》和《货币杂论》也已译出,现在校订中,年内可以出版。他的《爱尔兰的政治解剖》正在组译,计划在1963年出版。法国布瓦基尔柏的《法国详论》和《论谷物的性质及其贸易》,现在翻译中,预计在1963年出版。英国洛克的《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和《政府论》均已译出,不久即可出版。法国魁奈的《经济表》现已译出,正在校订中。同时,还选译了他的一些其他重要著作,打算在1963年合并出版一部《魁奈选集》。法国杜阁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已于1961年出版。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解放前有王亚南、郭大力的译本,名为《国富论》。现在,正根据王、郭旧译进行校订;第一卷将于年内出版,第二卷将于明年上半年出版。他的《关于司法、警察、岁入及军备的讲演》现已译出,不久即可出版。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解放前也有王亚南、郭大力的译本,现已根据原文重新作了校订,最近可以出版。法国西斯蒙第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现已译出初稿。
(张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