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资料

美帝国主义在台湾的侵略罪行
在蒋介石卖国集团逃到台湾以后,美帝国主义对我国领土台湾加紧进行军事、经济和文化侵略,妄图永远霸占这块中国领土,并且把它变成为对中国大陆和整个亚洲地区进行侵略活动的军事基地。
军事侵略
美国在台湾设立的军事侵略机构有二十多个,常驻在台湾的美国军事人员达四千五百多人。美军的兵营、机场、导弹基地、细菌战和化学战的试验场等军事设施,遍布台湾全岛。美国飞机和军舰,可以在台湾自由进出。侵入我国大陆的美国飞机和军舰,有许多是从台湾起飞起航的。
美帝国主义已经把台湾置于它的军事控制之下。美国在台湾设立的军事侵略机构就有二十多个,其中有直属美军太平洋总部的“美国台湾防御司令部”,控制蒋介石军队的美国驻台湾“军事援助顾问团”,专门对中国大陆进行侵略活动的美国“第十三航空队特遣部队”和“第七十二特遣舰队”,负责研究细菌战的“美国海军第二研究中心”,负责情报和颠覆活动的“美国海军辅导通讯中心”,等等。常驻在台湾的美国军事人员,已达四千五百多人。美国根据它和蒋介石卖国集团非法签订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可以任意“在台湾、澎湖及其附近”部署美国的陆海空军。美军的兵营、机场、导弹基地、细菌战和化学战的试验场等军事设施,更是遍布台湾全岛。台湾的重要海港——基隆、高雄、左营以及澎湖列岛的马公等地,都成了美国的海军基地。美国的空军基地,遍及台湾的桃园、嘉义、屏东、台南、新竹、台北、公馆等地,其中美国用二千五百万美元修建起来的公馆机场,占地三千多亩,为美国在远东最大的空军基地之一。美国在台南还修建了“斗牛士”式导弹基地,并派了一个导弹大队驻在台湾。现在,在台湾的美国侵略军队,任意使用台湾的机场、道路、港口和铁路,美国的飞机和军舰可以在台湾自由进出。不断侵入我国大陆领空、领海的美国飞机、军舰,有许多就是从台湾起飞和起航的。
十多年来,美帝国主义一直在加紧武装蒋介石卖国集团的残余军队,竭力通过所谓“军事援助”和“军事顾问团”加强对蒋匪军的控制,把蒋匪军实际上变成一支为美国的侵略目的服务的雇佣军。据台湾报纸透露,从1950年到1962年的十二年中,美国给蒋介石卖国集团“军事援助”的总数达二十三亿多美元。蒋介石卖国集团的军队从枪枝、弹药到大炮、坦克、飞机和军舰,都是美国供给的。近几年来,美国还别有用心地给了蒋介石卖国集团许多艘中型坦克登陆舰。美国还把U—2、RF—101、P2V等型间谍飞机和新式喷气战斗机以及一些导弹装备蒋匪军队,并且指使蒋匪军使用这些武器来向中国人民挑衅。美国用来控制蒋匪军的“军事援助顾问团”,是美国派驻世界各地的四十二个军事“顾问团”中最大的之一,人员达一千多名。“顾问团”的陆军、海军、空军、“联勤”四组,控制着蒋匪军的编制、装备和训练、作战等活动。侵台美军顾问团的人员曾经一直派到蒋匪军的师、团和一部分营、连单位。现在,蒋匪空军的每个联队都有美军“顾问”,他们严密控制蒋匪空军的训练和作战飞行。在蒋匪军的后勤部门,美国“顾问”人员不仅多,而且通过对美国给蒋匪帮的“军事援助”的管制,把蒋匪部队牢牢抓在手里。
美国还把台湾变成了它对中国大陆进行特务活动的基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等特务机关,都有大批人员派驻在台湾,并且向大陆派遣特务进行破坏活动。新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的特务头子布朗,不久前就是美国在台湾的特务机关“美国海军辅导通讯中心”的主任。我国公安机关历年来捕获的美蒋特务,有许多就是由美国在台湾的特务机关训练和派遣的。
经济侵略
台湾的主要工业部门,几乎全被美国垄断资本所控制。在美国货的排挤打击下,台湾工厂大批倒闭。美国还在“美援”的名义下,向农业大量投资,榨取高额利润。目前,台湾农村经济情况日益恶化,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流浪者或乞丐。
在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美帝国主义对台湾进行了疯狂的经济渗透和掠夺。现在,台湾的主要工业部门几乎全部已被美国垄断资本所控制。美国垄断资本在台湾的投资范围,包括电力、石油、造船、钢铁、机械、水泥、制糖、制盐等各个重要方面。早在1957年,美国资本在台湾工业资本中占54.9%,其中电力工业中美国资本就占到74.4%,制糖和制盐工业也高达60%以上。台湾一些较大的私营企业和蒋匪帮的官僚企业,在接受美国资本的投资以后,很快就被鲸吞或控制。例如台湾造船公司已被美国英加尔斯造船公司吞并,台湾电力公司被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所控制。威斯汀豪斯公司等美国企业,通过向“台湾电力公司”的投资,仅在1959年的一年内,就榨取了将近二亿台币的暴利。此外,美国垄断资本还通过就地开设工厂和倾销商品的毒辣手段,摧残台湾的民族工商业。在美国货的排挤打击下,台湾工厂大批倒闭。连台湾报纸也说,现在印有“美国制”商标的化妆品和饮料等消费品,充斥台湾各城市的街头。
美帝国主义为了向台湾农村进行经济掠夺,在台湾专门设立了一个所谓“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十一年来,这个经济侵略机构对台湾农村的“美援”投资累计已达五千万美元以上,投资的范围包括台湾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各个方面。这些投资大部分以高利贷、买青苗等形式投放到台湾农村,以此来榨取高额利润。例如1959年这个经济侵略机构曾“贷款”给台湾农民预购香茅草,规定香茅草成熟后必须卖给美国公司。第二年,这个机构竟把收购香茅草的价格压到远远低于国际市场的水平,使台湾农民只能收回种植成本,还要偿还“美援”高利贷的本息,因而纷纷破产。这个机构还利用“美援”投资控制了台湾的重要企业“台湾糖厂”,并且通过这个企业压低甘蔗的收购价格,使大批种植甘蔗的农民破产,结果甘蔗的种植面积逐年缩减。美国在台湾的另一重要经济侵略机构“美国国际开发总署台湾分署”署长哈拉德森,最近又公开要挟蒋匪帮减少蔗糖生产,进一步压缩种蔗面积,改种美国需要的菠萝和洋菇。台湾报纸说,如按上述计划执行,无异是让台湾一百五十万种蔗农民及其家属失业挨饿。美国垄断资本还把它在国内卖不掉的劣质肥料运进台湾,以比国际市场高一倍至两倍的价格,强迫台湾农民用稻谷来交换,使台湾农民由于高价购买肥料和低价售出农产品而大受损失。在美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和蒋介石卖国集团的黑暗统治下,台湾农村经济情况日益恶化,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浪者或乞丐。
文化侵略
美国在台湾设有许多文化侵略机构,通过书报、传单、电影、广播等形式来毒害台湾人民的心灵。美国还拨出专款开办学校,向台湾青少年进行奴化教育,并向大学和部分中学派出文化特务。在美帝国主义日益猖獗的文化侵略下,台湾文化教育事业大受摧残,社会风气败坏。
美帝国主义对台湾的文化侵略也极为猖狂。美国在台湾设有许多文化侵略机构。除了臭名远扬的“美国新闻处”、“亚洲基金会”等单位外,美国“军事顾问团”和“美国国际开发总署台湾分署”都设有“宣传”机构,通过书报、传单、电影、广播等形式来毒害台湾人民的心灵。同时,美国还拨出专款,在台湾开办了一批学校,向台湾青少年进行奴化教育,并且向台湾现有的大学和一部分中学派出文化特务。连台湾报纸也说,台湾青年在接受美国式的教育以后,“思想言行,不折不扣的美国化”,势将变成“洋奴”。美国每年还要向台湾输送三百多部诲淫诲盗的影片和大批黄色书刊。连台湾报纸也把美国影片称为“罪恶的影子”,把流行在台湾的美国的“牛仔舞”、“脱衣舞”称为“魔风”。在美帝国主义日益猖獗的文化侵略下,台湾文化教育事业大受摧残,学生学业水平普遍下降,社会风气败坏,“十三太保”、“飞虎党”、“三K帮”等流氓阿飞组织多得惊人,凶杀、盗窃、贩毒、强奸等刑事案件层出不穷。
美帝国主义对台湾的军事、经济、文化侵略,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极大愤怒。台湾人民痛打美国兵、抗议美国修建军事基地,要求取缔奴化教育和黄色文化,以及工人罢工、怠工等事件不断发生。城乡街头还不时出现“美国佬滚出去!”的标语传单。美帝国主义妄图永久霸占台湾的侵略野心是决不会得逞的。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在内)一定要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把美国侵略者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生产队指名要求老基层干部回乡工作
中共辽宁开原县古城堡公社委员会,接受四家子大队社员的要求,批准副社长吕万良重返生产大队,加强基层领导。这件事十分应该,完全必要。
现在,许多地方的群众,带着怀念的心情,指名要求上级把从本地调走的干部调回原地原队领导生产。因为,群众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相信这些人回来一定能够更好地领导当地的群众,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群众这种想法是有理由的。首先是,这些被调出的老基层干部具有外地干部所没有的长处:他们熟悉当地的人情地理,家乡的土地情况、耕作习惯、一草一木都在他们心里;家乡的人,除了亲戚,就是朋友,谁的个性、人格怎么样,也在他们心里。许多事情,人们不必瞒着他,也瞒不了他,可以打开窗户说亮话。他熟悉群众,群众也熟悉他。用群众的话讲,是“从小看他长大的”,“连小名叫啥都知道”。人熟是一宝,这个优点是外来干部比不了的。特别是这些干部,在调出以前,和当地群众有过共同生产共同斗争的经历,他们的为人、品德、办事能力,群众都知道底细,在群众中说话有号召力,熟悉情况的过程可以大大缩短,能够很快在群众中扎下根。
但是,仅仅具备了熟悉当地人情地理这个有利条件,就能够搞好生产吗?当然群众决不是光从这一点出发,来要求调出本地的干部回乡工作的。并不是任何一个当地出来的干部,有熟悉当地情况的方便条件,回乡就可以做好工作的。甚至过去在家乡工作有一段历史、在群众中享有一定威信的干部,回乡以后,如果他们不按照党的政策办事,不参加生产,对集体不那么关心,他们也会很快地脱离群众,失掉他们的威信,做不好工作。客观事物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家乡也不例外。一个好的基层干部,不但应该十分熟悉当地的历史情况,更应该掌握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情况。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必须投身到变革现实的生产斗争中去,也就是说,必须和群众一起参加生产。老农赵连荣说得好:“不参加生产的干部,表面上有权,在社员心里没权”,“领导农业生产就得实地干,你不干,就没权说我。”可见,一个基层干部,参加生产与否,在社员心目中的差别有多么大!吕万良返乡工作,不是“打短工”,而是抱着长期安家立业的思想回来的。家乡生产搞得好或坏都有他一份责任。这就是一种和家乡群众同休戚共命运的态度。这样,群众才能随时向你讲出心里话。吕万良回乡工作以后,按着党的政策办事,发现当地规划播种面积没有量力而行,根据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地调整了播种面积计划。这件事,也说明了回乡干部不但要熟悉当地情况,更要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把两者具体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正确地解决当地各项具体问题。群众热切希望返乡干部的,也在于此。由此可见,一个干部回乡工作以后,必须:第一,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一点也不特殊;第二,热爱集体事业,长期安家立业,不“打短工”;第三,懂得党的政策,一切按照党的政策办事。这几条当然也是对所有基层干部的要求。对回乡工作的干部,还有一条特殊要求:就是回乡以后,一定要团结当地干部,共同把事情做好。一般地说,群众所以要求把老基层干部调回原地工作,往往是因为当地干部新手多,经验少,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面有问题,生产上有困难。这就要求他们返回原地工作以后,很好地帮助当地的干部,总结经验,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团结共事,搞好生产。吕万良回乡以后,所以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当地生产立见起色,当然不是吕万良个人有什么三头六臂,而是他根据党的政策办事,又团结了当地的干部,调动了群众积极性的结果。
农村广大社员群众,都希望有自己最可心的干部来领导他们家乡的生产。有的地方,社员们已经指名要求上级调回他们原有的干部。我们应当满足群众这种合理的要求。这不但是当前加强农业战线,充实农村基层所必需,也是干部工作的群众路线。
(原载6月19日《辽宁日报》)


第2版()
专栏:

知识的传播者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访问记
新华社记者 陆拂为
在首都西郊幽静的翠微路上,有一幢宽宏、高大的四层楼房。大楼东部是中华书局,西部是商务印书馆。这是两家历史悠久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成立于戊戍变法的前一年,到今年已六十五周年。中华书局成立于辛亥革命的后一年,到今年是五十周年。
1932年,商务印书馆毁于日本侵略军队的炮火,复业后元气大伤。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这两家出版企业都先后迁向内地,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迁回上海。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物价飞涨,印书还不如卖白报纸合算,编辑人员大批离散。
解放后,它们从濒于破产的危机中获得了新生。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和中华书局总公司经过公私合营,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人民出版企业,先后搬到北京。1958年出版业务经过调整后,商务印书馆的任务是:以翻译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为主,兼出中外语文和工具书。中华书局则负责专门整理出版中国文学、历史、哲学古籍,并出版一些现代作者有关文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著作。
整理祖国学术遗产
中华书局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出版我国古典文献(古籍)。这是批判地继承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到底有多少古籍?没有人能够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答案,有人估计大约不下于七八万种。中华书局的编辑举了一个例子:清代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有三千四百六十二种,共三万六千册,一个人如果一天读五册,需要不间断地读二十年才能读完。
中华书局整理古籍,首先要进行甄别鉴定,选择其中有益和有用的东西,使历代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选择就是一种批判,这要经过许多学者专家的研究商讨,并在此基础上订出整理计划。同时,由于古籍的情况和读者的不同,整理的方法也就不同。校勘、标点、分段是整理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在总编辑室办公室保存的样书里,记者看到的标点本《史记》和《三国志》就是用这种方法整理的,这是系统整理中的《二十四史》的一部分。《二十四史》是我国著名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连续不断地记载了从远古直到明代三四千年来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情况,是历史研究者必读的古籍。参加这项整理工作的,有许多著名历史学家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师生。对于整理出来的《二十四史》稿子,文字学家马宗霍还要一本一本地进行复查。
中华书局还把一些没有经过整理的古籍影印出来,便于学者研究和更好地保存。负责古籍影印工作的版本目录学专家陈乃乾说,中华书局今年将影印出版《明经世文编》等书。《明经世文编》是一部明代政治论文集,共五百零四卷,集中有几百人的著作。这部文集是明末复社、几社的社员集体编成的,在清代曾列为禁书。完整的刻本已很难找到。中华书局就武汉、上海、兰州、大连四地图书馆里收藏的四部书,经过仔细比勘,才凑成一部完善的刻本,影印出版。陈乃乾兴奋地说,这种事情要在解放前,是难以想像的。
吸收外国文化精华
商务印书馆在纪念成立六十五周年时,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会。展览会上陈列的许多书籍表明:这个出版企业一出现,就明显地反映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它翻译出版了许多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富国强兵思想的著作,如《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战史》、《德国工商勃兴史》等,还出版了严复等人翻译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著作。“五四”运动后,它又陆续出版尚志学会、共学社、文学研究会等团体的译著,大量发行自然科学著作和科学技术书籍,在当时的思想界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但是,正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商务印书馆也没有能够完成系统介绍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就的任务。今天,这项艰巨工作仍由商务印书馆主要负责。近三年来,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百多种,去年又拟订了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翻译出版规划。他们决定尽先翻译出版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末外国思想界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特别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著作,并适时地出版一批近代、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主要著作。
为了向读者介绍一本在学术史上占有地位的外国著作,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人员常常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去寻找它的原著。负责找书的汪家熔告诉记者,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来源之一——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过去介绍到中国来的很少。他拿出一本新出版的《自然法典》说:这是十八世纪法国卓越的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的重要著作。作者为了逃避迫害,不得不匿名著书,他的身世、真实姓名和生卒年月现在都无法查考。中译本是根据苏联科学院的俄文译本转译的。摩莱里还著有题为《巴齐阿里达》的长篇故事,用寓言的体裁描述了一个以共产主义原则为基础的社会,并假称这本书是从印度文翻译过来的。为了得到这本原著,这里的工作人员曾找遍了许许多多的图书馆。汪家熔说:“解放前我就在书店当学徒,那时译者自己买书或借书进行翻译,然后送来出版,根本不存在找书的事。找书这件事本身,就体现了党对系统介绍外国文化的重视,显示出社会主义出版企业的优越性。”
这两家历史悠久的出版企业,曾经集中过许多著名的作家和学者,但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文化事业长期的摧残,到解放前编辑人员已所余无几了。近几年来,两家的编辑部增加了许多学者、专家和大学生,编辑阵容一新。两家编辑部对培养人材十分重视。中华书局的总编辑金灿然亲自为青年编辑人员开列应读的书目,作怎样学习的报告,让他们去高等院校听课,支持他们进修和进行各种专题的研究。
两家的编辑出版工作还得到了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如郭沫若、翦伯赞、陈垣、吴晗、游国恩、魏建功、王力、贺麟、吴大琨、吴恩裕、齐思和等,为这两家编辑部撰写和审改稿件,提出各种建议。


第2版()
专栏:建议

告诉社员怎样使用化肥农药
江西省高安县共和公社副主任卢元钦同志告诉我,他们公社各大队曾向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门市部购进国产1059农药,防治棉花害虫。当时,供应部门没有把1059的乳剂和油剂配合好;大队买去后,也没有配合好就使用。结果,有的单用油剂防治,有的单用乳剂防治,害虫反而越加猖獗,使全社三千四百多亩棉花减产。
另外,那里的群众对硝酸铵钙和磷矿粉、钙镁磷肥等,常常弄不清名称、性质与使用方法,只统称为肥田粉;有人甚至把磷矿粉,误认为是沙子,把钙镁磷肥当作水泥。
产生上述情形的原因,一方面是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同志,对各种农药和化肥的性质和保管、使用方法宣传得不够;一方面是生产农业生产资料的工厂,没有随同产品附加说明书,介绍产品的性质和用法,有的只写品名和数量。如江西省樟树磷肥厂生产的钙镁磷肥,只在包装上写有“江西省樟树磷肥厂,钙镁磷肥,五十公斤”十几个字,群众买去后不知怎样用。我建议有关工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供销社,共同来改进这项工作。
江西 曾繁礼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上海拍摄一批科学教育片
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正在拍摄一部暂名为“棉仓里的斗争”的科教片,介绍利用金小蜂消灭棉花红铃虫的知识。金小蜂体积只有小黑蚁一般大,影片将采用放大摄影摄制。它将详细地介绍金小蜂和棉花红铃虫的生活史,以及金小蜂如何把红铃虫刺死的情况。
这是今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计划摄制的以农业为题材的科教片中的一部。另外准备摄制的还有:介绍猫头鹰在夜间如何捕捉田鼠的“不平静的夜”,反映农作物间作套种优越性的“同生共长结友情”,介绍栽培板栗知识的“铁杆庄稼——板栗树”等。
为了使这些影片的内容能通俗、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创作人员积极学习有关科学知识,深入现场熟悉生活。他们还得到了有关科学家、有经验的农民,以及各地农业部门的帮助和指导。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哥俩好”在京公演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从二十三日起在北京首次公演反映部队生活的五幕喜剧“哥俩好”。
这出戏的原名是“我是一个兵”,描写了一对孪生兄弟一起应征入伍在人民解放军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的故事。哥哥叫陈大虎,弟弟叫陈二虎,他们入伍后,正值部队开展轰轰烈烈的“五好”战士运动,在部队首长的关心教育和老战士的帮助下,兄弟俩都逐步锻炼成为优秀的人民战士。这个故事生动地歌颂了人民军队里同志间的互相关怀、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质,以及军民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次演出的主要演员,有曾经在电影“董存瑞”中扮演董存瑞的张良,他一个人同时饰演陈大虎、陈二虎,在电影“红色娘子军”中饰洪常青的王心刚,这次扮演指导员;其他是邢吉田扮演人民解放军军长;言小朋扮演班长。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修改“洪湖赤卫队”剧本
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在全国一些城市巡回演出歌剧“洪湖赤卫队”期间,曾根据各地观众意见对这一剧本继续作了一些修改。现在这个歌剧团已经回到武汉。
这一受到观众欢迎的歌剧经过修改后,剧本中重复、累赘的情节和唱腔已被删去,使内容更加紧凑和集中。同时,在人物出场和一些情节连接的地方,增加音乐间奏,以加强和保持完整的歌剧气氛。剧中英勇不屈的韩英和坚强威武的刘闯的某些唱腔中的低沉部分,也改得更加高亢,使人物性格更为突出,形象更为鲜明。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书画鉴别家鉴别古画
书画鉴别家张衍、谢稚柳、刘九庵最近到天津市,帮助鉴别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所珍藏的一部分古画。
中国的书法绘画历史悠久,种类众多,流派各异,正确鉴别评价古典书画作品,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这一次专家们极为认真地查看分析和逐件讨论了天津市博物馆珍藏的绘画,根据画的墨色、笔法、印色、时代风尚、纸绢的质地进行鉴别。如有
一张名画,是宋人苏汉臣所作的“婴戏图”,从绢地的裂痕看,似乎落的款是伪做的。专家们用放大镜观察研究了好久,才发现裂痕处的绢丝原是连着的,从而断定这张画确是苏汉臣的手笔,是一件罕见的珍品。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湖北采集整理民间歌曲
湖北省音乐工作者在最近几个月内先后采集、校对和整理出湖北民间歌曲三千多首,其中新采集到的有四百多首。这些民歌经过精选,将编辑成比较完整的湖北民间歌曲选集。
湖北省位居我国南北方交界地带,自然条件复杂,人民的劳动生活多样,民间歌曲也特别丰富多采。这次经过整理、校对和准备出版的几百首中,除了新民歌和各个时期的革命民歌以外,传统民歌就有劳动号子、山歌等十大类,六十多个品种。
在采集和校对、整理民歌的过程中,音乐工作者取得了民歌手和地方文化部门的热情帮助。有的民歌手已经七十多岁了,也赶来唱歌给他们听,或是献出自己珍藏的曲调。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鼓锋晋剧团勤俭办团
山西汾阳县鼓锋晋剧团最近三年来在农村巡回演出,不断受到农村观众的好评,经济收入除去剧团各项开支,还年年都有盈余。这个剧团共有行政后勤人员七人,都是身兼数职,事多了,演员、文武场人员谁有空谁帮忙;到演出时,舞台人员、演员忙不过来,炊事员就帮助拉幕,事务长、会计也化妆出场,当跑龙套等。
这个剧团近三年来没有购买什么服装道具。一些必需的道具,由演员、后勤人员自己动手制作;缺少的服装,就翻改原有不适用的积存服装来用。由于剧团处处从节俭着想,费用开支大大减少。三年来,他们已净存盈余款五万多元。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朝鲜国立艺术剧团赴南京
新华社上海27日电 以辛道善为首的朝鲜国立艺术剧团结束了在上海的访问演出,今天下午乘专车前往南京。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和文艺界知名人士等到车站欢送。朝鲜驻上海总领事馆代理馆务崔琫哲也到车站送行。
朝鲜艺术家在上海的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们共演出了五场,场场客满,观众达一万多人。还有成千上万的市民在电视机和收音机旁欣赏了艺术家们的表演。
今天上午,朝鲜艺术家们访问了上海机床厂,并为工人们演出。艺术家们在上海期间,还曾访问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舞蹈学校和少年宫,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会、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还到鲁迅墓献了花圈。


第2版()
专栏:

昆明市举办的“老挝图片展览会”闭幕
新华社昆明27日电 在昆明展出的“老挝图片展览会”,已于24日闭幕。展览会展出的一百八十幅图片,内容包括老挝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展出期间,昆明市各界人民踊跃前往参观。
这个展览会是由云南省文化局、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云南省分会联合举办,在6月9日开幕的。


第2版()
专栏:

中国铁路代表团回京
新华社27日讯 以铁道部副部长余光生为首的中国铁路代表团,在参加在乌兰巴托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七届铁路部长会议后,于今晨乘火车回到北京。
参加这次会议的越南交通运输部长潘仲慧、朝鲜交通相金会一和他们率领的代表团,也同车到达。到车站迎接的有铁道部代理部长吕正操,副部长武竞天、郭鲁等。蒙古、越南和朝鲜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员也到车站迎接。


第2版()
专栏:

喂鸡(中国画) 韦江凡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