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培养地力 提高产量
——松村公社青修大队第三队耕地使用情况调查
中共山西沁县委员会调查组
土地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是增产粮食的第一要素。土地应该如何种方能获得更好的增产效果?最近,我们到松村公社青修生产大队第三生产队进行了一次调查。
平地越种越好 沟坡地越种越差
青修大队第三生产队是个黄土丘陵地区,全队三十九户,耕地中,平地一百四十八点八亩,占36.4%;沟地九十六点六亩,占23.4%;坡地一百零九点六亩,占26.6%;岭地五十六亩,占13.6%。
这几年这些地种得怎么样?这个生产队曾先后对全队的七十一块地增产减产或平产情况,作了一次调查。调查除了有队长、会计、老农和社员代表参加,还吸收了一部分互助组时期土地经营得好的、一般的、差的社员户座谈,让他们说明他们当时经营土地的情况,以便同初级社、高级社和现在经营情况作比较。
调查发现,近四年来,按块数算,平地平均产量高于平年的占64%;但沟地平均产量高于平年的仅占21.4%;坡地平均产量高于平年的更低,占15.8%;岭地稍好一点,平均产量高于平年的,也仅占27.2%。换言之,后三类地多数地块平均产量低于平年。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从组织互助组到实现公社化以后的四个时期,平地是愈种愈好,这类土地总产量占全队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渐提高;沟地、坡地是互助组到高级社时期种的好,以后就差了;岭地则是从初级社时期起,越种越不好了。
原因在哪里?
为什么近年来沟、坡、岭地种得不够好?据他们调查了解,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1)畜力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犁杖不行;(2)劳动力减少,顾不过来,只好舍远求近;(3)作坊减少,缺少肥源。
主观原因是:(1)在互助组时期坡岭地所以种得好,一来是有个体生产的积极性,二来是受个体所有制的限制,有些户河湾平川地很少,不在坡岭地下工夫,就不得生活。集体化后,条件改变了,人们就把坡、岭地当作了“累赘”;(2)集体化以后,有些人有了家大业大的思想,认为远地薄地是出力不少、得利不大,他们说,“远跑不如近拾掇”,因此不愿在远地、薄地上下工夫,而远地、薄地正好大部分是沟、坡、岭地;
(3)生产队与生产队土地调换频繁,种地人不作长远打算,该修的不修,该大修的小修,没有把种地养地结合起来。
今后怎么办?
今后怎么办?现在这个生产队在调查和总结了这几年的生产以后,提高了对种好沟、坡、岭地的认识,采取了措施。全队七十一块土地除了十三块平地比互助组到初级社时期熟土加深,施肥量增加,今后主要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以外,其余五十八块沟、坡、岭地,都比互助组到初级社时期熟土薄了,施肥少了,整修土地的投工也少了。因此,他们决定提高这部分土地的地力,逐步深耕,增施肥料,增加修地投工。这是长远的措施。另一方面,他们还采取了一些当前的措施。因为在各类土地之间,和同一类型土地的块与块之间,又有许多不同的情况,所以,措施各有不同。比如沟地,有十三块地的十五条边堰太低,不能保土保肥,就决定用里砌外垫的办法,把地埂加高;有六块地塌下了十个“圪洞”,得垫起来。又如坡地,从互助组到公社化各个时期,有二十一块一百零三亩,加大了坡度。所以,除了里砌外垫以外,有的就需大块划小块改种梯田,有的需起高垫低减低坡度。再如岭地,一般是高山平地,可是土质最差,几年来因“退坡”和方地种“圆”少了十七亩,因此除了把现有的地块种好外,还有个扩大面积的问题。
在逐块确定措施当中,他们遇到了这样三个问题:一是同一沟、同一坡的上下地块不是一个生产队的,需要统一安排。如果甲队不管乙队,就会互相影响;二是整修土地的投资和受益有大小之别,得利又有远近之分,也需要适当解决;三是同类地块、同类措施,在实现过程中也有个技术质量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他们又采取了以下三条办法:(一)按地块定措施,分地区(一沟或一坡)由大队和各生产队协商以后统一安排,采取集中治理和综合治理的办法,统筹兼顾,一齐行动;(二)经过详细计算投资和受益,在确定每项增强地力措施的前后时间上,根据远近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先抓关键性的措施,后搞辅助工程;先抓当年受益的项目,后抓长远建设;在同一类型的土地当中,先抓面积大、土质肥的地块修理,后抓面积小、土质差的地块修建;(三)全队三个作业组,每组由一个老农专门作技术指导,每一项工程完工后,质量不好的重新返工。
一步一步地前进
青修大队第三生产队全体干部和社员,正在根据他们所制定的增强地力措施,一步一步地在做。
首先,是在前段检查备耕时,通过算时间、算任务,根据各项作物的种植先后,分别安排了各类土地新的整修任务。按照当地种植习惯,下种季节是从“谷雨”到“立夏”,“清明”到“谷雨”集中备耕时期,备耕下种交错进行。同时,在各项作物的下种时间上,一般是“谷雨”前种豆和山药、大麻等杂田;“立夏”前种高粱、玉米;“小满”前种谷。这样,他们就把秋地整修任务分为三段交错进行。第一段抓豆田杂田的整修,第二段抓高粱、玉米地块,第三段结合整修谷地完成扫尾工作。以上三段共需完成地埂二十四条,垫“圪洞”六个,开引洪渠两条,共需工三百零三个。根据全大队劳力出勤情况,每天可以完成二十二到二十五个定额。按三段七十五天时间,除去十天例假,共可投工一千四百到一千六百个,既可完成整修土地任务,又不影响下种。
对加深熟土层的措施,他们分了两大步、两小步。所谓两大步是今年和明年。在今年的第一大步中又分夏耕和秋耕两小步。这也是经过算畜力、算时间而后确定的。对于增施肥料也作了规划,今年肥料的数量比前两年增加,但比初级社时还少十来担。他们要求今后坚决实行“两改变”:一变好地、近地和远地薄地一视同仁,平起平坐;二变青肥不到坡、岭地为堆堆,杂肥要到地投青。明年,要在保质量的基础上,每亩再增十担粪。


第2版()
专栏:

返乡工人杨茂芬热爱集体精心务农
被评为南通市农业先进生产者,当选了生产队副队长
据《新华日报》报道 江苏南通市益民纸厂的回乡工人杨茂芬,热爱集体事业,带动全家精心务农,在农业生产上作出显著成绩,最近被评为南通市的农业先进生产者。
杨茂芬原来是个贫农。他家住的那个香字圩,是个有名的“锅底”地,解放前十年九涝,一家几口,年年不得温饱。解放后,他分得了土地,接着农村实现了合作化,生活才逐步好起来。1959年9月,他响应领导号召,到南通市益民纸厂当了蒸煮工人。
1961年4月,厂里号召职工回乡支援农业,杨茂芬第一个报名。领导上批准他下乡的第二天,他就高兴地挑了行李,动身回乡。
杨茂芬一回到港闸公社团结大队第七生产队,队长袁学曾就热情地对他说:“老杨,你回来得好呀,我这个队长添了个好帮手!”许多社员也高兴地对他说:“你回来得正是时候,队里正要割麦插秧哪!”杨茂芬下定决心,要安心农业生产,带头劳动。
去年,霜降后的十来天,眼看就要立冬了,队里还有二十多亩麦田没有下种。一天,杨茂芬和社员们正在田里打垡土,赶着种麦,忽然下起了牛毛细雨。有些社员怕淋湿衣服,准备回家避避雨。杨茂芬想:“麦子播种,不过立冬。晚种一天,晚长十天,失去农时,就要少收粮食。”于是,他马上招呼大家说:“淋点雨事小,抢种麦子要紧。咱们大家伙还是坚持一下吧!”社员们终于冒雨种完了二十七亩麦田,才收工回家。现在,全队麦子长势很好。社员们都说,杨茂芬那次带领大家抢季节抢得好。
杨茂芬刚回村时,想推动大家养猪积肥,但是买不到仔猪,他就带头养了一头母猪。当母猪临产时,他一夜起床几次,到圈边去看护。在杨茂芬的精心饲养下,十一头仔猪,头头健壮。后来,他把十一头仔猪,都按照规定价格,卖给了本队社员。
杨茂芬常对妻子说:“积肥要先顾队里大田,自留田一共几分地,种得再好也不能解决大问题。把大田种好了,家家户户吃饭用粮都有靠山。”今年头三个月,杨茂芬一家就向队里交了人畜肥、灰肥一百七十多担,比一般社员多好几倍。
杨茂芬的大儿子文金高小毕业时,曾想进城当工人,不愿留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杨茂芬只要一有机会,就和文金谈论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去年杨茂芬回乡以后,进一步鼓舞了文金参加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杨茂芬回乡一年以来,已经做了三千八百多个劳动工分,是全队中最多的一个;他的妻子——卢门英虽然是七个孩子的妈妈,也做了二千二百多个工分;大儿子杨文金的劳动也比较出色。
今年4月份,队里选举干部时,社员们你一句我一句,都说杨茂芬够得上是一个好当家的:
“老杨吃苦耐劳,干活顶呱呱,并且带动妻子、儿子也辛勤劳动。”
“去年一回家,他就给我们队里出了个好主意:仔细研究了一块块田的土质,该种水稻的就种水稻,该种黄豆的就种黄豆,调整了夏种布局。要不,去年秋收不会比前年好!”
“是呀,老杨给队里出的好主意可不少……他真是处处关心集体,模范地遵守国家政策法令。”
选举结果,杨茂芬当选了队里的副队长。


第2版()
专栏:

欢迎职工回乡参加农村建设回乡支援农业的同志们:
去年在这个时候,我们大队里曾来了一批回乡支援农业的职工、家属和学生。他们一踏上家乡的土地,就受到社员们的欢迎。是的,叫我们怎么不欢迎呢?在我们农村里,是多么需要你们呀!
我们这里小麦种得比较多,但是人手少,每到收获季节,就大伤脑筋:这个队也要人,那个队也要人,年年麦收都要从县里请大批干部、工人、居民和学生帮忙。去年麦收支援我们的人就有一百多,共八百余工。
今年,我们石溪的小麦又是丰收在望,各个生产队都感到夏收时劳力不足。我们也想过:别麻烦人家,自力更生吧!可是,又怎么行呢?二百六十多亩小麦一收,二百七十亩早稻就要跟着插下去,番薯还要做畦,收种都靠现有的劳力来干,非要一个月的时间不可。大家知道,一下雨,麦子就要倒在田里发芽,早稻插秧季节误了,也要减产,谁愿意眼看粮食白白受损失?
听说最近又有大批人员回乡参加生产,我们真是求之不得,热烈欢迎。在石溪,只要有劳力,就可以增产粮食,增加收入。农业上如此,林业、副业更是如此。我们大队有二百多亩成林油茶,如果加强抚育,油茶的产量就可以提高。
我们欢迎你们,不单是因为你们能帮助我们种田,还因为你们有文化、有技术。修造农具,需要技术工人;其他像会计工作、民校教育,也都需要有文化的人。
我们也曾为你们想过:刚回来,在生活上、在劳动上你们一定会有困难。但是,你们不必担心,我们是会帮助解决的。
浙江青田县石溪公社
石溪大队党支部书记 占通巢


第2版()
专栏:

江西省铜鼓县杨塅公社江头大队里的回乡参加生产的手工业工人,正在修理水库 行正摄


第2版()
专栏:读报有感

从钢材积压中吸取教训
游易健
5月4日人民日报二版刊登的江苏丹徒县盘荣公社农具厂积压大量钢材的事情,对于采购部门和物资调拨部门都应当引为教训。
采购部门贪求方便,不顾规格品种,扩大仓库储备,物资部门不顾规格品种是否对路,盲目分配,反映在生产上所受的损失不是很小,而是相当大。盘荣公社采购了规格偏大的钢材,结果,加工锄头的劳动量增加了三分之一,而日产量却下降了一半。据说,类似的情况还相当普遍,值得大家注意。
应该怎么办?总结经验,接受教训。至于积压的钢材,我想可以这样处理:在上级机关统一领导下,凡是本单位用不着而其它单位急用的,应当赶快调拨给急用的地方;凡是本单位不适用而其它单位又不需要,但是经过改制可用的,应当组织力量,加工改制;根本不能使用的,那就送到钢铁工厂回炉重炼,使有用的物资迅速用到需用的地方去。
处理积压钢材,还需要严格掌握,通盘考虑,才能获得妥善的结果。因此,物资处理的大权必须集中掌握在物资管理部门手里,不能分散到各个企业去办。否则,处理不当,同样会重复过去的错误。
物资积压,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货不对路,盲目分配,这是物资调拨和采购部门的问题;而品种不齐,规格不全,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手工业大量需用的各种规格的钢材生产较少,那就不是调拨和采购部门的问题,而是生产部门的问题了。
看了盘荣公社的消息,颇有所感,谨趁此机会建议:在增加钢材品种的工作中,认真研究一下中小型企业、手工业所用的钢材品种和规格,为轻工业、手工业、农业的发展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第2版()
专栏:

下乡巡回医疗 刻苦钻研医术
青年医生向传树热心山区医疗事业
据新华社武汉电 在湖北恩施县的白果坝山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背着红十字箱的青年医生,往来于各个山村。他就是群众爱戴的白果区卫生院的医生向传树。
向传树四年前在武昌医士学校毕业后,申请到农村工作,就被分配到了这儿。在山区,病人如果到医院诊所治病,就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方便群众,向传树以大部分时间到社员群众中开展巡回医疗。在巡回医疗中,他跟群众打成一片,一有空就帮助群众干些零活,和他们谈心话家常,成为群众的“知心医生”。他不辞劳苦地爬山越岭,为山村群众服务,曾单独或和其他医生一起,抢救了不少危重病人。有一次,女社员王帮秀半夜临产,因为有心脏病,产后又流血过多,已不省人事了。向传树在接到请求出诊的电话之后,连夜同两位有经验的中医,跑了四里多山路赶去。向传树一面亲切地安慰病人的家属,一面同中医一起,沉着地给产妇治疗、护理,直到天亮,终于使产妇苏醒过来。产妇和她的家属看着生下的胖娃娃,不禁流下了感激的热泪。
为了提高医术和医疗效果,适应山区农村经常需要独立巡回医疗的情况,几年来向传树不断地刻苦学习。下乡医疗时,书籍和药品都是他的同伴。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他自学了内科学、症状鉴别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医书。他还拜老中医为师,学习了《中医学概论》、《伤寒论》、《药性赋》等中医书籍,又跟随老师临床习诊,上山采集药材。老中医见他虚心好学,也乐意教他。目前,向传树已能够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重视城市住房维修工作
陈建
目前城市中、特别是一些老的城市中,旧房数量很多,一般约占一半以上,其中比较破旧需要大修或中修才能延长使用年限的又占很大比重。对待这些旧房,是进行维修继续使用,还是废弃不要另建新房?两者哪个合算?根据我们接触到的一些城市的材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个比较:
造价:根据承德市和厦门市的统计资料,大中修的造价和新建造价,一般为一比三。如承德市每平方米新建造价为六十元到六十五元,大中修每平方米平均造价为二十到二十五元。厦门市每平方米新建造价为六十五元到七十七元,大中修每平方米平均造价为二十二元。也就是说,花同样的投资,用于大中修,如果可以维持三万人居住的话,而用于新建,则只能解决一万人的居住问题。
用料:维修,一般可以利用旧料和地方材料,用料量也低于新建。承德市维修用料量跟东北地区一般新建砖木结构平房用料量(每平方米),二者比较如下表:材料种类单 位新 建维 修大 修中 修木 材立方米0.086—0.1120.050.02钢 筋公斤0.1—0.12水 泥公斤65—6952红 砖块397—45525050粘土瓦块20205白 灰公斤505020块 石立方米0.34—0.410.50.1
拆迁和占地:维修,一般不需要拆迁和占地,新建则必须拆迁和占地。如以拆迁为例,一般拆平房盖平房,拆十间只能建五、六间(建筑密度从60%降到40%),需要另外安排四、五间新建用地,因此需要扩大城市用地。此外,拆迁,除了要为拆迁户安排住房外,还要付拆迁补偿费(成都每平方米一般要付十五到二十元,广州二十到三十元,厦门四十元)。单是这批拆迁费,就够维修拆迁户的旧房了(一般大修、中修,每平方米需费十六元到二十五元)。
占地多了,会影响农业生产。一般城市近郊多是菜田,占用了就会直接影响城市蔬菜供应。
市政工程和福利设施:维修可以利用原有市政工程和福利设施,即使需要增添,数量也比较少,而且可以逐步解决。但是新建住宅区(特别是新辟的住宅区),除土木建筑投资外,还必须花不少钱,修建和设置必要的水、电、道路、商店等市政工程和福利设施,否则居民生活就不方便。据统计,在一般新建的比较小的住宅区中,市政设施和福利建筑的投资,约占总投资额的10%到15%左右。
维修旧房不但经济上合算,而且可以不建或少建新住宅,就能较好地解决住房问题。如成都市十年来,虽然人口增加了一倍,住宅只增加零点五倍,但由于对旧房维修较为重视,比较充分地利用了旧有房屋,住房问题就解决得比较好一些。
我们认为,一般说来,新建和维修本是解决住宅问题的两条腿,二者不能偏废。但由于过去很多城市在规划和建设中,注意新建多,注意维修少,当前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必要的住房维修工作。


第2版()
专栏:简讯

广州化工厂降低原料消耗
今年以来,广州化工厂制造烧碱耗用的盐比去年第四季度减少,到四月二十日,共节约原盐四百八十多吨。目前这个厂制造每吨烧碱的原盐消耗量已经接近全国先进水平。其他各种原料、材料的消耗也有降低。
华中工学院学术研究活跃
华中工学院今年学术研究活动很活跃。本学期教师们已结合教学,举行了一百多次学术活动。
为了便于教师们开展学术研究活动,这学期,学院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各种学术活动;还给一部分老教师配备了研究助手。
平江加强中药材田间管理
湖南平江县加强中药材白术的田间管理,力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春季雨水多,白术最易发生“瘟兜”病。这种病害一经发生,白术就会成片死亡。许多生产队采取除草施肥、挖沟排水等措施,防止“瘟兜”发生,促使白术正常生长。
大理新辟茶园采摘新茶
云南大理苍山上新开辟的茶园,目前开始采摘新茶。苍山过去多产药材,不产茶。一九五三年,大理县农业部门从著名的“滇红”茶产地凤庆县引进了一批茶种,在苍山经过几年的试种成功。现在,苍山十九峰上,峰峰都有了翠绿的新茶园。


第2版()
专栏:

精心教好儿童
——记优秀青年女教师
姚宝琳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四年级四班,是一个全区闻名的优秀班级。这个班五十五个儿童不仅品德好,学业好,而且有朝气,有理想。谈起这个班,许多教师和学生家长都说,这和班主任姚宝琳的精心教导分不开。她了解孩子,爱孩子,而且善于同其他老师一道教好孩子。
那还是两年以前的事,姚宝琳班上转来一个全校闻名的顽皮孩子李毛头。这孩子整天贪玩,躲在教师讲台里玩虫子,跳窗子,几乎每天都要想出几个新花样,就是不爱念书。姚宝琳早就从别的教师那里了解到他的情况,并且下决心要帮助他。她家里设儿童校外小组,她就把李毛头编在这个小组里,放学后常同他一起回家,有意同他多接近。她发现李毛头喜欢玩昆虫,自己有空就同他一起玩。一天,正玩得高兴,李毛头忽然对老师说:“读书有啥用处,一天到晚像乌鸦唱山歌,真没意思,我爸爸没念书一样工作。”姚宝琳听了这才明白,他不喜欢读书的道理是在这里。以后,姚宝琳就有意识地讲些解放前工人受剥削、受压迫不能学文化的故事和解放后许多工人攻克科学技术关的故事给他听,并且细心地启发引导他学习知识的要求和兴趣。
一天,李毛头没有到学校上课。放学以后,姚宝琳到处找他,最后在学校附近的一条水沟边,发现他正聚精会神地在草丛里捉虫子哩。他玩得津津有味,捉了一个个小虫子放在瓶里,一会儿又倒出来,挖个小坑,把虫子埋进去,嘴里还在讲:“花毛虫啊花毛虫,我本不想埋掉你,你咬人太疼了。”姚宝琳站在一旁看了好几分钟,又生气又好笑,她想:“要是把这股劲儿用到学习上该多好。”她轻轻地叫了一声“李毛头”,就走上前去问:“你晓得这又红又绿的虫子叫什么名字吗?”说着便有意同他一起玩起来。姚宝琳一边玩一边又一连问了他许多关于虫子的问题,李毛头瞪着一双眼睛一个也答不上来。姚宝琳就同他讲了毛虫生活的故事,讲虫怎样变蝴蝶,蝴蝶又怎样生卵,然后卵又变成毛虫,以及哪些是害虫,哪些是益虫,李毛头全听进了,惊奇地问道:“咦,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姚宝琳告诉他:“我是从书上学来的。”李毛头更奇怪了,问:“算术、语文书上也有虫子吗?”姚宝琳就告诉他,到高年级就要学自然、动物、植物,那里面就讲到虫子了,念到大学还有专门讲昆虫的书。
以后,李毛头渐渐地对读书有了兴趣,订了学习计划,上课时也用心听讲,每天晚上到姚宝琳家里去,请老师帮他补习困难的功课。过了一段时间,李毛头不仅上课守纪律了,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高,大多数功课都是四分、五分,不久又加入了少先队,并且被选为少先队中队的旗手。
对一些功课比较好的儿童,姚宝琳也不放松对他们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黄巧兰是班上成绩优秀的学生之一,功课经常得五分,可是有一件小事情引起了姚宝琳的注意。一天,上语文课,要孩子们互相交换看作文本,她发现黄巧兰马马虎虎地看了一下就说“没有错,写得很好”。姚宝琳再拿过来一看,发现这篇作文有许多错别字都没有改正。类似这样的事情,使姚宝琳觉得这个孩子虽然功课很好,却存在着不关心集体、不愿意帮助别人的缺点,如果不及时教育,就会影响到她的全面发展。一天上晨会的时候,姚宝琳就讲了一个卓娅有一次化学考了一百分还哭起来的故事,因为她自己虽然考了一百分,但是班上还有其他同学不及格。黄巧兰听了以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姚宝琳又有意地安排她在关心集体、肯帮助别人的武海兴小朋友的自学小组里,让她当副小组长,负责帮助全小组的学习,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她。经过一个时期的教育和锻炼,黄巧兰不关心别人的缺点有了很大改进,小朋友都很信任她,后来,终于选她当了全校少先队的大队委员。
姚宝琳出身于一个工人家庭,家就住在沪西工人新村、武宁路小学的附近。武宁路小学的大多数学生是工人子女,姚宝琳一来就爱上了这些孩子,决心教好工人阶级的后一代,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工作并不是一开始就很顺利的。四年前她在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刚来这个小学的时候,并没有教学经验,面对一群小野马似的儿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想:首先应该了解这些儿童,然后才能教育他们。她几乎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上课的时候,她留心观察他们,哪些好动,哪些好静,哪些思维能力强,哪些天资差些;哪些听话,哪些调皮,她都一一记在心里。课后,她和孩子们一起玩,又在玩耍中了解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不久,她对班上五十五个儿童都有了一个“谱”,教育起来效果也就比较好了。平时,姚宝琳根据儿童们的不同爱好,又和图画、音乐教师配合,组织了算术、语文、图画、歌唱、舞蹈等兴趣小组,在课后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这样,不只活跃了课外活动,而且适应孩子们的兴趣,因势利导,孩子们对功课也更用心了。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沈阳黎明机械厂车工出身的工程师曹玉兴,解放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从1954年起,他坚持业余学习,1960年在业余大学毕业。这是曹玉兴(左)在帮助青年女工调整工具
新华社记者 于兆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