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来信

精选小麦良种
选好种子,是农作物丰收的一项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们这里的农作物种子,由于没有坚持精选和调运频繁,混杂严重。以今年我们这里的麦田来说,在一块地里,往往有四五个品种,植株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据闹店区翟集公社翟集西北大队在寨西一块麦地的检查,每平方米以内的三百七十一棵麦株中,有大麦九十五株,占总株数的25.6%;拳芒大麦四株,占1.08%;和尚头小麦十九株,占5.12%;圪瘩糙小麦十一株,占2.97%;短二芒小麦十六株,占4.31%;红脖雁小麦两株,占0.54%;而主要品种碧蚂一号,只占总株数的 60.38%。一块地有七个品种,混杂程度是很严重的。
造成品种混杂不是一年的事,但是不抓紧时机,积极改变这一情况,不良后果将会越来越严重。为此,我建议麦产区的领导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发动广大社员,在收麦期间,因地制宜地选留高产、优质、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及早为今年秋种准备好纯度比较高的种子。
河南省宝丰县农业局 魏永昭


第2版()
专栏:来信

收获豆类作物不应连根拔出
现在许多地区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实行了有豆科作物(豌豆、蚕豆、绿豆、扁豆、大豆和菜豆等)参加的轮作制。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豆科作物根系上面长有许多根瘤,根瘤内包含极多根瘤菌。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氮素以后,经过本身的营养过程,变成植物可以利用的氮肥。据分析,一亩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固定的氮,肥效相当于七十多斤硫酸铵或三十多斤尿素。
根瘤菌所固定的氮素,供给豆类作物本身需要的,只一小部分,多数留在根瘤上和土壤里。这就为后一茬作物积累了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民由于沿用固有的耕作方法或不懂这个道理,收获时把豆株连根拔出,根瘤中的氮肥白白浪费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如果改手拔为镰刀割,就能把根瘤留在土壤里,增加土壤肥力。
目前,长江流域等地正在收获豌豆、蚕豆。我们愿意趁此机会,提出上述改进豆类作物收获方法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青海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吕玉朝
四川省三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彭正栋


第2版()
专栏:来信

精收细打不能忽视
我就工作之便,最近在省内跑了不少地方,沿途看见好多生产队的社员,在仔细地收割大麦、油菜。但是,也发现有部分生产队的社员,在收割小春作物时,操作粗放。例如,合川铜溪公社化龙大队的一些生产队只收割了成片的大麦,田边地角上的就索性不要了。当时,我问他们为啥不收干净,一个女社员说:“庄稼人就是吃一半,撒一半。收这点,还不够耽搁时间的。”最近,我在成都市郊草堂公社也看到社员拔油菜时,边拔边用棒子打泥巴,把干了的分枝打断很多,菜籽也掉在地里不少。
粮食和油料,都是十分宝贵的东西。如果因为收打粗放,把到手的粮食、油料白白浪费掉,真是太不应该。夏收大忙季节很快就要到来了。精收细打,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是,我认为还有提起人们重视的必要。
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 罗林钟


第2版()
专栏:

石家庄街头
本报记者 叶剑韵
3月27日,记者来到了石家庄。
初来乍到,又带了点行李,就和三轮车工人打起交道来了。坐上车,和工人聊起天来。这是一位在石家庄拉了四十多年车的老工人,对石家庄的情况很熟悉。
关于辅助交通工具
据他说,石家庄的三轮车工人有三百九十多人。在这里,三轮车工人不仅仅是为石家庄市的人服务,而且也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服务。石家庄是三条铁路的联络点,南北是京广铁路,向东是石德(德州)线,向西是石太(太原)线。这三条铁路,每天进进出出,该有多少旅客啊!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十三条公路的汇集点,铁路加上公路,真可说是商旅云集。深更半夜,早到晚走,没有三轮车真是不便。石家庄有关领导方面考虑到了这一点,几年来对三轮车的领导工作一直是比较重视的。
解放以后,我们的城市交通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中等城市过去没有公共汽车的,随着市区的扩大,工矿生产单位的增加,有汽车了,有的还开辟了电车线路。但是,目前我们要办的事很多,要求公共汽车等交通设施十分普及,一下是难以办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像三轮车这种辅助交通工具好好管理起来,这不能不说是安排城市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石家庄市这样做了,效果是好的。
一个人卖报和四个人卖报
在石家庄住下来,早晨想买份报纸,于是走进了解放路邮电营业所。所内人很拥挤,却不排队,几秒钟就可以拿着报纸出去了。了解一下,原来这里有四个人在卖报。
哪来的这么多人卖报?一打听,才知道早晨办理包裹业务的营业员工作量比较小,于是就过来三个人帮忙。一个人卖报,变成四个人卖报,等于为读者节省了四分之三的时间。中午,包裹业务忙起来了,发行报刊的营业员就过去支援。
这真是个好办法。据说这种“串柜”的办法其它行业也曾采用过,后来大部分停止了。停止的原因是:打乱了责任制,容易发生差错。这是有理由的。但是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既坚持责任制、科学分工的原则,又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互相协作,给群众以更多的方便?从这个邮电所卖报的情况看来还是可以的。
街头售货亭
几年来,不少人议论过商业网点的问题,如何布点才算合适,这要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才能确定。但是不少人一谈起商业网点来,总觉得要增加人员,增加设备。其实,在现有人力和设备条件下,经过适当调整,能不能满足需要呢?
在石家庄广宁街上,有一条通向住宅区去的小街道,这里没有商店,在进街口却设有一个售货亭。售货亭出售的东西不多,却很适用。售货员是位老汉,实际上他又是这一带人家的采购员。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老太太们想在家前屋后种点蔬菜,跟他一说,第二天就把菠菜、倭[wō]瓜、扁豆十几样种籽摆出来了。要板凳有板凳,要扫帚有扫帚,要砂锅有砂锅,要小姑娘的头绳,上午提建议,下午红红绿绿的玻璃丝就挂出来了。售货亭十分简朴,设一个几十元最多百元就成了,人员也只占用一人。
像这样的售货亭,全市有多少,我没有做调查,但是它的作用却很明显。人们在家门口可以买到日用杂品,何必跑到大街上去呢!加上商业区的布局比较分散,桥东区有、桥西区也有,这样,人都挤在几条主要马路上的现象就不存在了。此外,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提一提,石家庄市的商业部门是将日用大路货分散到街头巷尾去卖的,主要商业区不陈列这类商品。这样做的结果,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大街上,排队买东西的现象就基本上消除了。人们不挤向主要街道,一方面减轻了主要街道的拥挤现象;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公共汽车运送乘客的负担,整个城市的秩序就显得更加井井有条了。
在石家庄所看到或听到的,好事很多,是不是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当然也有,就拿辅助交通工具——三轮车这个行业来说吧,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三轮车工人的一席话
一次,我乘三轮车出去办事,蹬车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人,边走边谈。开始他不大愿意谈,以后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片。
原来这位工人对当前石家庄市的三轮车管理工作有意见。意见之一是车资四六分成,之二是办三轮车工人食堂。所谓四六分成,就是顾客付出的车费,每一元钱工人只能得到五角九分,还有四角多要上交三轮车管理站。为什么要上交这么多?这里就涉及管理工作上的一些问题。
石家庄全市设了几十个三轮车售票站,每个站都有一个专职售票员,在火车站、汽车站附近,由于是日夜值班,还设有两个人。几十个专职售票员,就是几十个非生产人员,工资加管理费用,开支着实不小。钱从何来,因为这是合作社组织,只有在车费中提成。管理费用偏高,占到收入的13.5%左右,工人的收入就相对地降低了。除了管理费外,还有16.5%的革新费,为什么要收这项费用,有点令人不解。还有办食堂,本来这是为工人办的福利设施,由于没有从工人的实际状况出发,在食堂里吃饭,工人反而感到不便。
这个工人的一席话,向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三轮车要不要专职人员售票?要,可不可以由工人自己轮流值日,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至于类似革新费这样的费用,完全可以取消。
第二,目前,工人对食堂既无迫切需要,是不是暂且不办?三轮车工人绝大部分有家小,能够自己开伙;即使个别人做饭有困难,现在城市食堂很普遍,也用不着专门办一个。办个食堂,锅碗瓢盏,房租家具,炊事员、管理员,开支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又得增加工人负担。何况石家庄的市区是这么大,全市只办一个三轮车工人食堂,一天三餐,赶来赶去是多么不便。
总之,三轮车的管理工作,既要考虑有利于生产,又要考虑不影响工人的收入,还要考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把市内交通搞得更好。
在这里,我们看了蔬菜市场,参观了副食品商店,到过公共汽车调车场,也游览了人民公园和烈士陵园。看得越多,印象越深:安排好城市人民生活,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大的不说,就连坐三轮车、买菜籽这样的小事情,都得考虑到。事情虽小,办不好人们就会感到不便。生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安排好群众生活,是一个日常的但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第2版()
专栏:

上海玻璃搪瓷公司改进产品评比方法
“封样鉴定”的办法,比“定期考试”更能真实反映一般产品的实际质量,使各厂真正看到别厂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促使各厂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据新华社上海6日电 上海市玻璃搪瓷工业公司今年以来,采用“封样鉴定”的方法代替“定期考试”的方法,并把这两种方法适当地结合起来,组织六家日用搪瓷制品工厂进行产品质量评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封样鉴定”的方法,是由玻璃搪瓷工业公司技术科的干部随身带着“封样”图章,到搪瓷制品工厂了解情况的时候,就去仓库里,把经过检验准备出厂的某些产品盖上印记封存起来,然后集中,由各厂技术人员、工人和公司代表一起评比鉴定。过去进行产品质量评比的时候,他们经常采用的是“定期考试”的方法。即由公司事先通知在哪一天要评比鉴定哪一种产品。为了争取名列前茅,有的厂由技术人员从成批产品中,挑选质量最好的一部分,作为参加评比的产品;有的厂特地选用较好的原料材料,让技术水平高的工人精工细作,制造出一小批产品,参加评比。由于大量生产和小批生产的条件不同,因此,评比的结果,只能表明这些厂所能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一般产品的实际质量,反而掩盖了产品质量上实际存在着的问题。各厂干部和职工认为这种评比方法不容易做到实事求是,要求改进。
采取“封样鉴定”的方法评比,能够避免前述的缺点,使各厂职工真正看到了别厂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采用
“定期考试”的方法评比的时候,锦隆搪瓷厂的面盆质量总是合格,还常常名列第一,这个厂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以为面盆的质量已经没有问题了。可是,采用“封样鉴定”的方法一评比,就暴露出这家厂面盆质量上的一个重大缺点是耐热度不稳定。锦隆厂的干部警觉起来,发动职工改进配方和操作,使这种产品的质量达到了规定的技术要求。
采用“封样鉴定”的评比方法以后,六家搪瓷厂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群众性活动进一步开展起来了,促进整个行业产品质量提高。新生搪瓷厂是搪瓷行业中规模最小的一家,生产历史也比较短,但他们生产的口杯,把子平滑,边粉整齐,瓷面光洁,在评比鉴定时,大家公认为质量最好。锦隆、顺风等几家搪瓷厂都派人到新生厂学习。用国产钛白粉制造搪瓷品,容易产生瓷面有细小泡的毛病,久新搪瓷厂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4月上旬的评比中,他们发现华丰搪瓷厂的产品在这个方面比较好,就派人去学习,根据华丰厂精细处理原料和认真操作的经验以及本厂的具体情况,作了改进,现在产品瓷面上的细小泡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前些时候,公司通过“封样鉴定”的评比,发现各厂产品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质量问题是面盆、口杯、痰盂等的密着力不好,有些产品达不到经受八千克冲力的技术要求。公司技术部门就把它作为一个重点问题向各厂提出,并集中全行业的技术力量加以解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4月中旬,面盆的密着力一般都达到了一万六千克,口杯一般也达到九千克。
上海市玻璃搪瓷工业公司技术科的干部认为,“定期考试”的评比方法还是需要的,不应加以排斥。今年,他们举行了四次这样的评比,测量全行业的技术水平,鼓励职工群众钻研新技术,但不据此鉴定各厂产品的实际质量。每次“考试”以后,举行一次技术研究会,总结和交流各厂的技术经验,并根据当前的需要和可能,把这些技术经验运用于大量生产,使先进的技术水平逐步变成普遍的生产水平。


第2版()
专栏:

传授先进生产经验 繁殖推广优良品种
东湖农场热心帮助社员生产
新华社杭州7日电 浙江绍兴县东湖农场热情帮助当地人民公社生产队改进耕作技术,受到广大社员的欢迎。
今年春播开始以来,全县各人民公社、生产队不断派人到东湖农场学习播种育秧技术。农场的干部、工人和技术员,对公社派来的人热情接待,带他们到田间察看,并耐心帮助他们掌握适时播种、防止烂秧和培育壮秧的具体做法。东湖公社一些生产队看到天气阴雨寒冷,怕烂秧不敢播种。公社便组织各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到农场访问,学习了阴雨天播种育秧和防止烂秧的经验。这些人回到生产队后,经过和社员一起研究,结果在阴雨天及时播了种。农场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还经常应邀到附近的公社去传授技术。农民出身的农场副场长胡香泉,最近一个多月来,已应邀到富盛、陶堰等公社介绍了十八次播种育秧的经验。
东湖农场的先进经验之一,是提高土壤肥力,实行新三熟制。这个场在1952年建场初期,土质还粘湿瘠薄,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作物,每亩产量只有三百多斤,是个低产地区。但是经过农场工人连年改良土壤,培养地力,提高土壤肥力,在这基础上逐步改变栽培制度,由一熟改两熟,再改为现在大部田的一年三熟。同时,他们不断试验研究和推行各种先进耕作技术,因而获得了稳定增产。
过去四年来,绍兴县各公社有许多人到东湖农场参观学习;农场的干部和技术员,也多次到外面巡回传授经验,农场还代县里有关部门举办短期训练班,训练了大批农民技术员。现在,这个场的培养地力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增产经验,已被绍兴县许多公社因地制宜地采用。
东湖农场还很重视繁育推广良种,并帮助当地公社、生产队因地制宜地采用良种,提高产量。几年来,农场引种和繁育的各种作物良种达百多个,其中有些良种已遍及全县,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今年春播期间,农场调拨出几万斤良种,支援了邻近的公社生产队。


第2版()
专栏:简讯

福建开始采摘春茶
福建省各地产茶区已陆续开始采摘春茶。闽东地区一些社、队采制的首批毛茶,已经出售给国家。
白城地区今春羊羔收成好
吉林省养羊最多的白城地区今春羊羔又获好收成。现在已有百分之九十的母羊产了羔,羊羔的成活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三以上。
丁善德创作的“长征”交响乐完成
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长征”交响乐,已在最近完成。
这部描写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顽强革命意志的交响乐,包括有“踏上征途”、“红军,各族人民的亲人”、“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等五个乐章。这部交响乐的创作前后经历了三年半时间。
山东琴书各流派演员互相观摩学习
山东琴书各流派演员,最近在济南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他们老少同堂,在会上述说各派源流掌故,演唱各自精技妙艺,互相进行了一次生动活泼的观摩学习。
林县豫剧团热心为山区人民演出
河南省林县豫剧团热心为山区人民演出。林县豫剧团于一九五五年成立,几年来,他们一直保持着充沛的政治热情,轻装上山,送戏上门,为山区群众巡回演出。仅去年一年,他们就为山区人民演出了六百多场次。
苍溪县医务人员下乡巡回治疗
四川北部山区苍溪县农村各医疗机构,春耕大忙中积极为社员健康服务。各农村人民公社医院一般只留下老年医生负责门诊,其他医务人员都背上药箱,分别到生产大队进行巡回治疗。大队保健室人员也作出全面安排,早上和晚上门诊,白天就轮流到一些生产队送医药上门。


第2版()
专栏:

土地越种越肥 粮食稳定高产
——东湖农场连续四年粮食亩产超千斤的调查
本报记者 伊心恬
浙江绍兴县国营东湖农场的五百多亩稻田,自1958年以来,连续四年稳定高产,平均每个农业工人一年生产的粮、油产量和产值,比农场周围一百多个生产队的平均水平高出两倍左右。东湖农场四年来粮油生产情况列表如下:
年份 稻田面积(亩) 粮食总产量(斤) 亩产(斤) 油菜亩产(斤) 平均每人产粮(斤) 产油(斤) 产值(元)
1958 574 599500 1044 136 10076 172 1316
1959 552 602000 1091 265 10255 227 1510
1960 527 626000 1187 208 10539 170 1434
1961 523 574000 1098 178 10500 154 1626
(注:如果除去一熟油菜面积,1961年粮食亩产应为一千一百六十斤。)
东湖农场为什么能连续四年亩产超千斤呢?据农场的工人、技术员和领导干部总结,在许多有效的增产措施中,努力提高土壤肥力,是一条决定性的措施。
土壤起了五大变化
东湖农场是1952年建立的。当时,这里的土质并不好,土壤是青紫泥,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性粘湿,土层瘠薄,这里农民说是:“湿时一团糟,干时像把刀,掘掘一条缝,敲敲一眼洞。”每年只能种一季中稻,亩产只有三百多斤。建立农场以后,经过工人们连年改良土壤,现在,稻田的土壤已经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工人们说是起了“五大变化”:土性由冷僵变为温润,土质由粘湿变为松软,土层由浅薄变为深厚,土色由青紫变为黝黑,土壤由瘦瘠变为肥沃。农场工人说,过去是“鸡肫泥”,现在已变成了“面包泥”。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去年冬季测定,东湖农场各畈稻田土壤的有机质肥分含量一般高达4%到5%,而在1952年建场时只有1%,1956年也只有2%。
在土壤逐渐变肥,地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东湖农场逐步进行了耕作制度的改革,1956年大面积改单季稻为双季稻,1958年又大面积推行了春粮加连作稻的新三熟制,此后四年中,新三熟制面积不断扩大,平均占稻田总面积36%,复种指数提高为218%到264%之间,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产量也迅速提高,既多种又高产,因而获得了稳定增产。东湖农场工人是怎样提高土壤肥力的呢?
先从水字做文章
东湖农场建立后,干部和工人针对着土质粘湿、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特点,先解决水的问题。在严寒的冬天,工人们在每丘田里挖掘了排水沟,开辟了四条共长八里的渠道。这些渠道既可以排水灌水,又可以运肥,工人们叫做“三用”渠道。渠道和排水沟一直挖深到耕作底层,现在已把地下水位降低到一米以下。由于渠道、排水沟纵横遍布,每丘田都有十字形、廿字形的沟渠,这就使所有的田都能迅速排水,做到平时不积水,大雨不成涝。土壤粘湿烂糊的情况逐渐改变了,这就给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创造了条件。
稻田的排灌条件改善以后,他们又采取了五种办法改良土壤:低田改高田,小田改大田,横田改直田,瘦田改肥田,畈心田改河沿田。同时根据每丘稻田土壤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分别进行改良,如土性粘重的稻田加入砂土,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质肥料;土层瘠薄的低产田逐步深耕,加深耕作层,同时多施有机质肥料;冬闲田进行翻耕晒白。经过连年改良,现在,东湖农场的稻田已成为排灌通畅、田畦整齐、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强的良田沃土了。
以肥养土 土肥苗壮
东湖农场工人多年来一直把增加土壤中有机质肥分当作提高地力、达到多种高产目的的一条根本措施。
“水是血,土是肉,肥是养分”,这里的农业工人这样理解水、土、肥三者的密切关系,在日常耕作中,十分重视增施肥料来培养地力。
“用地必须养地,冬养春用,养用并重。”这是东湖农场副场长胡香泉和工人一道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1958年,东湖农场35%的稻田一年种三季粮食,许多原来的绿肥田改种春粮后,肥分消耗量大,地力有所下降。胡香泉经过多次试验,和工人反复研究,找到了冬养春用的培养地力的有效办法:他们把占全年40%的肥料施用于冬季作物,同时在冬季进行深耕,精耕细作,使有机质肥分有充分时间分解,除了春花作物吸收以外,很大数量储存在土壤中分解,留给早稻吸收。这样,新三熟制田的早稻虽然本田生长期短,但由于土壤有充足的养分,也能健壮地生长。
东湖农场采取多种办法增积有机质肥料,每年和每熟作物的施肥水平都不断提高。1961年,平均每亩稻田施有机质肥料一百担左右,比1958年增加近一倍。猪多肥多,东湖农场把发展养猪作为肥料的主要来源。他们利用水面放养革命草,作为猪的青饲料,用豆壳、麦壳和油菜壳作粗饲料,再加上大麦、马铃薯作精饲料,使养猪量迅速增加,1958年到1961年,全场平均每亩稻田有猪两头到三头,因而猪粪在稻田总施肥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四年来,在全年施肥中,猪粪占了一半左右,1961年每亩平均施猪栏肥四十担到五十担。除了多养猪、多积肥外,东湖农场工人还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广辟肥源,四季勤积土杂肥,如捻河泥,制沤肥,积家肥,利用水面放养水上绿肥等等,同时注意做到合理施肥、经济施肥。他们还很注意不让土壤的肥力消耗光,经常给土壤补充养分,使土壤的各种养分除了供给当时作物需要外,做到有节余,有储备,达到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燥耕深耕 风化土壤
东湖农场除了增施有机质肥料以外,还采取燥耕深耕、风化土壤的办法来培养地力。胡香泉说:土壤要肥,像人一样,一是靠营养,一是靠锻炼。他说的“锻炼”,就是坚持燥耕深耕,让土壤经过充分的日晒、霜冻、风吹,促使土壤风化,泥土疏松,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每年冬季,他们在播种越冬作物前就实行燥耕深耕,使土壤细碎,土温提高,通透性增强,耕作层加深。在夏秋的早晚稻种植前也尽量抢晴整地,燥耕深耕,做到泥细草净,然后再灌水耙平。工人说稻田湿耕会使泥土闭塞,不易吸肥,燥耕能使泥土开口,吸肥力高,土肥相融,作物根系活跃。早稻收割前,工人们还排水搁田,做到谷黄田燥,以便连作晚稻插秧前也进行燥耕。
他们还在苗期实行浅灌勤灌,每次耘田后断水搁田,使土壤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的状态中。冬春旱作,夏秋水种,每年有近两百天土壤是干燥的,无形中形成了水旱轮作的过程。这样,土壤中既有足够的水分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又有较多的空气促使作物根系的发育,促进早发壮发;既有利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转化,又有利于土壤中有效养料的释放,对培养地力很有效果。
一般来说,一年三熟,消耗地力大,春粮田的连作稻产量往往不如绿肥田的连作稻。可是,这里的情况并不如此,几年来春花田连作稻的产量一般都不比绿肥田的低。1961年,据八十三亩春花田的早稻统计,单位产量反比绿肥田平均高8.4%,春花田的连作晚稻也接近或者超过绿肥田连作晚稻的产量。这就证明,只要注意培养地力,一年种三熟粮食不仅不会使地力下降,相反地还能提高土壤肥力。
轮作也是养地方法
几年来东湖农场还注意通过轮作培养地力。他们采取的轮作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绿肥和春花轮作。他们采取两年春花一年绿肥进行轮作,种植春花,能使土壤风冻,减少回原物质,播种绿肥,能增加氮素和有机质含量。实行轮作,更能全面提高土壤肥力,达到用地养地相辅相成的目的。第二,豆、麦和油菜轮作。这里的经验是:麦多吸收氮肥,豆多吸收钾肥,油菜能减少杂草,实行轮作也可使土壤中各种肥分不会耗尽,达到平衡发展。第三,水稻不同品种轮作。据东湖农场第四耕作队试验,籼稻对肥分的吸收力强,施肥多少能吸收多少,多种籼稻不易使土壤有肥分储备;粳稻需肥多,但吸收不完,能使土壤有储备。因此,籼稻的品种和粳稻的品种进行轮作,就能取长补短,避免地力下降。
东湖农场虽然获得了连年稳定高产,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今年,他们继续采取各种办法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力争高产。


第2版()
专栏: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园林场积极为各单位和市民代孵鸡鸭,发展副食品生产。这是工人正在给出壳不久的鸡雏喂食    买世杰摄(宁夏日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