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把修理业务办得更方便一些
北京市读者来信提出希望和建议
本报讯 北京市读者冯正、汪心同志分别来信,希望北京市有关单位改进电器、搪瓷品等修理工作。这两封信的内容如下:希望电器行业上门服务
北京市的民用电器修理业务还不够发达,特别是没有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对市民很不方便。前些日子,我们家的电灯拉线电门坏了,我到百货大楼买来一个拉线电门,准备自己安装。天黑了,看不准,没安装上,摸了一夜黑。第二天,又安装了一个多小时,因为电线短接不上头,又摸了一夜黑。第三天,请来一个懂行的街坊,才给安好了。看来,这只不过是生活中的小事儿,然而它是每个家庭都可能遇到的、不算很小的问题。
据了解,现在北京市电器修理力量相当薄弱,活多人少的矛盾相当严重,坐店等客收进来的修理活还忙不过来,就更谈不到服务上门了。这确实是个问题,需要认真设法逐步解决。
这里,我提出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第一,实行“卖修结合”。电料商店出售比较复杂的电器,应该负责代客安装修配。同时,卖电料的营业员,也应懂得一般(甚至更高一些)的电器常识,兼搞修理工作,这样既节约人力又方便群众。
第二,为了解决电器修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应该让一部分转业的人员归队;另一方面,还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徒工。
第三,修理点的服务方式要灵活,便利群众。应该尽可能做到居民打个电话就带工具材料上门服务,并且定点定人划片分工负责。
第四,需要大力培养街道服务站的电器修理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服务站分散在居民区内,点多,同群众联系密切,可以逐步将一般较简单的修理活担负起来。
北京 冯正


第2版()
专栏:

广泛开展搪瓷品翻新修理业务
北京市东四人民市场,从1960年10月开展搪瓷制品翻新修理业务以来,深受群众欢迎。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一共翻修了三万多件搪瓷制品,既满足了群众的一部分需要,又节约了社会财富,为群众节省了开支。
但是,目前北京市只有东四人民市场设有搪瓷品修理点,远不能满足全北京市群众的需要。现在,东四人民市场就积压着待修理的破旧搪瓷制品一万多件。
为什么北京有关工商部门没有更广泛地开展搪瓷品翻新修理业务呢?是因为条件不具备吗?我认为不是。北京市有不少搪瓷厂、珐琅厂,如北京市工业搪瓷厂、北京市日用搪瓷厂、北京市珐琅厂,还有景山人民公社搪瓷厂、陶然亭人民公社搪瓷厂、呼家楼人民公社光华搪瓷厂、展览路人民公社塑料厂的搪瓷车间等。开展修理业务需要有高温炉、磨光机、电焊机和一部分技术力量。而这些搪瓷厂和珐琅厂,无论技术力量、设备力量、原料材料供应和劳动力,一般都是不成问题的,只要将现有的生产组织适当调整,就可以增加修理业务。
当然,修理旧的,不如做新的省事,费工多,赚钱少。但是,这是群众的需要,而且从节约社会物资来看,还是上算的。如果有人认为“搞修理不是本行”,“搞修理低人一等”,这类想法是不对的。
为了满足群众需要,推动社会节约,希望北京市的有关工商部门重视这一工作。有关工业部门应该根据“生产什么,修理什么”的精神,大力开展搪瓷制品翻新修理业务。
北京 汪心


第2版()
专栏:短评

方便要紧
北京市读者冯正同志来信反映,民用电器设备出了毛病以后修理不便。他估计到许多人家也可能碰到这个问题,因而热忱地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我们希望,这些建议能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谈起修理业务,近两年来许多地方都有了一些改进。拿北京来说,修鞋点比过去增多了,人们不用等候多久就可以修好了。服装翻修点比过去增多了,服装的改制和修理比过去方便了。黑白铁活的修理点也比过去增多了,修理铁桶、铁壶等也比过去方便了。可是,也有一些东西没有专业单位修理,有的虽有专业单位承担修理,由于修理点太少、人手不够,不能适应需要,或者只能坐店等客,不能上门服务,使居民感觉不便。北京市民用电器设备的修理有这个问题,竹木家具、房屋以及其它固定设备的修理也有这个问题。
各种修理业务的建立是社会上必不可少的分工。社会上各种物品同修理行业之间的关系,仿佛健康的人同医疗单位的关系。一个健康的人似乎不需要什么医疗机构,然而,健康的人也有感染疾病的时候,如果平时忽视医疗机构的建立,一旦疾病发生,就会措手不及。所以,我们在修建工厂厂房的时候,就要同时修建修配车间,没有这个车间就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在增添民用建筑的时候,就要考虑安排修缮机构,不然就不能保证房屋的正常维护。至于电器设备、竹木家具以及其它一切需要修理的东西,都必须有相适应的单位分门别类地把修理工作管起来,无人管理或者有人管理而管理不善,就会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
修理业务,方便要紧。当然,这种方便,不是服务行业的方便,而是广大群众的方便。一些笨重东西的修理,“坐店等客”,对服务行业说是方便的,对广大群众说则很不方便。试想想,一架几十斤重的电唱收音机,一张体积很大的床、柜,要搬出去修理,是何等的不易啊!至于房屋和许多固定设备,则根本无法搬动,不上门修理,就根本无法修理。“服务上门”的做法,对服务行业说是麻烦些,这种麻烦却能给群众带来很大方便。最近北京木材厂家具修理门市部开办了上门修理业务。顾客要修大件或较多家具的时候,可以通知门市部安排时间,派人到家里来看活议价。然后,或者由顾客把家具送到门市部修理,或者由门市部派人到顾客家里修理。这个门市部根据本身的力量,目前主要承揽门市部附近居民的木器家具修理业务,居民感到很方便。这是北京市修理业务的一大改进。
为群众方便着想,也是群众观点。要搞好修理服务工作,首先需要加强群众观点。修理行业的群众观点,具体表现在订立制度、安排工作,首先考虑群众的方便,而不是自己的方便。为了便利群众,必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比如说,服务网点不够的,考虑适当地增加服务网点;如果网点已经解决,而人力不够的,考虑适当地调整人力。为了便利群众,还要考虑改进服务方式,把坐店等客和上门服务的两种做法结合起来。总而言之,加强了群众观点又解决了具体问题,城市服务行业的工作是可以做到便利群众的。


第2版()
专栏:北京通讯

访北京服务学校
新华社记者 沈骊珠
在北京东郊,有一所新型学校——北京服务学校。
我们去访问时,学生们正在上课。学习洗染专业的学生专心致志地在倾听教师讲解“纺织商品学”;摄影专业的一群少年在美术教师指导下学习素描;著名的厨师在给中餐班学生讲一些名品的产地、种类、特性、烹饪方法等;在理发实习室里,未来的理发师正在小心翼翼地实习理发。
这所学校是去年夏季为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较高业务技术的服务人才而建立的,设有烹饪[pēng-rèn]、洗染、理发、摄影四个专业,全校近三百名学生大部分是去年初中毕业的。除理发专业学习两年外,其余都是学三年。各个专业都有政治理论课和语文课,并且设有基础课,如洗染专业要学习纺织商品学和化学、物理,理发专业要学习毛发学、美容学等。各个专业配备了具有专门文化知识或技术特长的专职教师,还聘请了三十多名有丰富技术经验的名厨师、理发师、洗染师、摄影师担任兼职教师。
洗染专业有五位专职教师,其中有两位过去是“中央普兰德”和“美大”洗染店的老技工。他们说,当一名高明的洗染师,需要懂得的东西可多啦。他们随便讲了这样几个曾经发生在洗染行业里的不愉快的故事。有一次,北京一家洗染店的工人用熨斗烫一双袜子,结果袜子上一部分“纱”烫成气体了。原来,这双袜子是用一种胶质化学纤维和毛棉混织成的,这种纤维不耐高温。还有一次,一位染色徒工染一件粘胶纤维衣料,染锅里放了盐基品蓝染料,可是衣料怎么也染不上色。原来,他不懂得还要掺用媒染剂才能使染料染到这种衣料上。可见,化学、物理都和洗染有关,特别是现在纺织工业正在日新月异地向多方面发展,光是学会识别纺织品性能就不简单。现在,这个专业的学生越学越有了兴趣。父亲当医生的女学生边荣香说,要学会把人们的衣服洗得干净、烫得平整、染得漂亮,可真不容易啊。上学期期终测验,她的各门功课都是五分、四分。
从洗染专业出来,遇到了摄影专业的一位青年教师,他邀我到教研室观看了学生们刚交来的作业:一迭[dá]素描画稿。这位教师说:作为一个称职的摄影师,懂得素描和面部解剖等知识,应该说是必须具有的素养。以修相片底版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美术知识,不懂得面部皮肤构造,不知道人的面部额上皱纹是横的,嘴角皱纹是散的,脸上皱纹是斜的,又怎么能修饰出“庐山真面目”呢?目前,这个专业的学生一面在学习专业技术,一面在学习光学、美术和面部解剖等知识。
走进理发实习室,那里顾客很多。因为课程进度还没有学到理女发,所以他们只接待男顾客。有二十七年理发经验的教师金光寿在旁边指导着。女学生李大经刚给一位梳分头的成年人理完发,高兴地请老师看,她是班上的优秀生。她说,真没想到理发有那么多学问,像皮肤和毛发的生理组织是什么样?什么是人的头部和五官外形美?头部有些什么常见的疾病?这些问题,我过去一点儿也不懂得。
烹饪专业分三个班,有学作中餐的,也有学作西餐的。课程中有营养卫生学、生物学、中西餐烹调技术等等。这些课程普遍为学生所喜爱。学生们已经知道,做一个菜不光要色、香、味好,还得讲究营养;要做好菜的选料切割工作,还得懂得每种食物的生长过程、结构、特性等等。在教师们的帮助下,这个专业的学生第一学期就获得了良好成绩,期终测验平均是八十三分。
在下课休息的时候,老教师、具有五十年烹饪经验的名厨师陈胜向我们谈起了他学习这一行的经历。他十一岁当学徒,那时候师傅不愿传授技艺,担心教会了徒弟,丢掉了饭碗,所以要学习炒菜技术有很多难处。接着他愉快地说,现在青年人的学习条件,比起那时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论在学校、企业里,党为他们创造了多么好的学习环境。就老一辈人来说,我们所迫切希望的也就是尽快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并且希望他们比我们学得更好。


第2版()
专栏:

广东荔枝品种多
据新华社广州七日电 岭南佳果——荔枝品种繁多,目前已经初步查明有一百三十六个。这些荔枝品种各具植物学特征,其中的二十五个优良稀有品种还是近年来调查发现的。
从去年八月起,广东的果树科学研究人员把两年来野外调查和复查中获得的材料,包括九百五十多份实物标本、三百五十多张图片、一百多份调查资料,加以整理研究,已编写出约十五万字的“广东荔枝志”初稿,为今后发展荔枝生产和科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广东人早已知道增城县西园有一株“增城挂绿”荔枝母树,此外还有“桂味”、“糯米糍”、“?子笑”、“新兴香荔”等优良品种。这次调查,发现广东各地还有不少优良稀有的母树,它们所产荔枝的色、香、味都各有千秋。海南岛发现的“无核荔”,吃来清香甜脆,风味特佳。珠江三角洲发现的“龙荔”,果实扁圆鲜红,味道浓郁香甜。湛江地区发现的“假吊绿”,果色淡红带绿,十分好看,成熟前就有香甜可口的特点,熟后采摘下来也比其它品种较耐贮藏。
一般荔枝品种都是在春夏之间开花结果,每年收成一造。这次发现了一年收成两次的“双季荔枝”和一年四季都开花结果的“四季荔枝”。
广东栽培荔枝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历代诗人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苏东坡就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


第2版()
专栏:

车乔公社三河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颜玉
深入群众问计 找到抗旱良法
据新华社南京8日电 江苏淮安县车乔人民公社三河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颜玉,在抗旱保苗工作中,到生产队向群众问计,找到了适合当地灌溉受旱麦田的办法。现在,这个大队已有四百八十多亩小麦浇灌了一遍,原来发黄的麦苗开始转青。
三河大队自去年入冬以来,降水量不过十多毫米。旱情比较严重。2月中旬,这个大队要求各生产队利用自流灌溉工程,放水漫灌麦苗。不少干部认为这是易行的抗旱方法,省力又省工。但是,这项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很多社员却不愿意执行。是什么原因呢?大队党支部书记颜玉决定到生产队去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再作处理。当颜玉到了第七生产队以后,听到社员们说:这里的土壤是油粘土再大水漫灌后,麦埨会塌陷,经太阳一晒,地面又会板结,要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颜玉决定再找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商量商量。当他从曹家舍走到十支渠时,正好第二生产队的社员们在大麦田里敲垡[fá]块。颜玉走上前一面和社员们一道敲垡块,一面向老农们请教抗旱的办法。谈论中,大家都主张渍[zì]灌,不同意漫灌。颜玉又进一步问大家:“像你们队里的麦子品种和土质都不一样,地势有高有低,究竟用哪个浇法更好?”颜玉这么一问,大家又议论起来。有的说,队里的一部分油粘地土质硬,需要渍灌;有的说一些沙土质的麦田,潮气大,现在不灌水也行。还有些社员提出,大麦、元麦根须浅,目前正要拔节做苞,急需灌溉;小麦根须深,拔节晚,暂时不必浇灌。大家越谈越具体,办法也越提越多。颜玉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回大队召开了支委会,讨论了社员们对抗旱的意见,并决定立刻进行一次试验。
第二天早上,颜玉和大队干部董夕绿就到第七生产队同这个队的社员一起,选择一块地势高、粘性大的麦田将它分成三小块,靠渠道的一块进行漫灌,中间的一块从墒沟里渍灌,最后的一块用人工泼浇。试验的结果证明,漫灌的麦田,泥土板结很严重,渍灌和泼浇的麦田很松软。
经过这次试验以后,大队改变了上次提出的普遍漫灌的意见,建议各生产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抗旱。各生产队也都召开社员会议,讨论和确定了因地制宜的抗旱方法,各生产队社员很快地开展了抗旱保苗活动。(附图片)
河南省新县白果树公社白果树生产大队中大塆生产队社员,去冬今春开展蓄水保水活动,池满塘平,为育好苗,栽好秧创造了条件
魏德忠摄(河南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著名山水画家
胡佩衡遗作在京展出
据新华社8日讯 著名山水画家胡佩衡遗作展览,今天在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开幕。他是今年3月16日逝世的。
胡佩衡从事国画工作五十多年,曾担任过许多艺术院校的教师。展览的遗作共一百多幅,有山水、花卉、书法等。其中有好些是去年和今年的新作,大部分是第一次展出。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胡佩衡的艺术风格的成长过程。他在国画基本技法上有深厚的基础,也曾学习过油画、水彩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吸收溶化了西洋画法的特点。他的山水画能大胆使用浓墨重彩,黑红、黑白鲜明对比,效果强烈,富有生活气息。
为了介绍胡佩衡一些作品的形成过程,还展出了他的临摹、写生、部分手稿和题画诗稿。


第2版()
专栏:

这些字你认识吗?
3月份人民日报难字注音
字    注音  直音
胫(不胫而走)jìng  (敬)
啾(啾啾)jiū  (究)
沮(沮丧)jǔ  (矩)
窭  jù  (据)
犋(一犋牲口)jù  (据)
珏(刘珏,明画家) jué  (决)
稞(青稞)kē  (科)
蒯(蒯彻,古人名) kuǎi
聩  kuì  (溃)
剌(古剌水)là  (腊)
埒  lè 
塿  lǒu  (篓)
圞(团圞)  luán  (峦)
捋(捋胳膊)luō 
捋(捋胡子)lǚ  (旅)
鋩(鋩锣)  máng  (忙)
邙(北邙山)máng  (忙)
峁  mǎo  (卯)
懋  mào  (冒)
懑(愤懑)  mèn 
汨(汨罗江)mì  (觅)
愍  mǐn  (敏)
溟  míng  (名)
仫佬  mù-lǎo (木—老)
赧(羞赧)  nǎn
啮  niè  (聂)
搦  nuò  (诺)
匏  páo  (袍)
辔  pèi  (配)
毗(毗邻)pí  (皮)
胼(胼手)  pián
苤蓝  piě-la 
裒(裒敛)  póu
莆(莆田,福建) pú  (蒲)
杞(杞人忧天)qǐ  (起)
搴  qiān  (谦)
骞  qiān  (谦)
跷(高跷)  qiāo
圊(圊肥)  qīng  (青)
磬  qìng  (庆)
仇(姓)  qiú  (求)
祛  qū  (驱)
蘧(姓)  qú  (渠)
觑  qù  (去)
炔(乙炔)  quē  (缺)
穰  ráng
仨  sā 
鄯(鄯善,新疆) shàn  (善)
禅(封禅)  shàn  (善)
莘(莘县,山东) shēn  (申)
奭  shì  (是)
绶(绶带)  shòu  (受)
字  注音  直音
嵩  sōng  (松)
驌  sù  (肃)
溯(追溯)  sù  (素)
唆(教唆)  suō  (梭)
沓(纷至沓来)tà  (踏)
傥(倜傥)  tǎng  (躺)
咷(号咷)  táo  (逃)
迢(迢迢)  tiáo  (条)
粜  tiào  (跳)
彤  tóng  (童)
涂(姓)  tú  (图)
堍(桥堍)  tù  (兔)
坨  tuó  (驼)
帷(帷幕)  wéi  (维)
鲔  wěi  (委)
浯(浯江)  wú  (吾)
蓰  xǐ  (喜)
玺  xǐ  (喜)
嚣(嚣张)  xiāo  (消)
荇(藻荇)  xìng  (姓)
臭(无声无臭)xiù  (绣)
郾(郾城,河南) yǎn  (演)
烨  yè  (业)
咽(呜咽)  yè  (业)
贻(贻误)  yí  (移)
旖旎  yǐ-nǐ  (以—你)
扆(毛扆,古人名) yǐ  (以)
轶(轶事)  yì  (易)
楹  yíng  (盈)
攸(攸关)  yōu  (优)
卣(卣壶)  yǒu  (友)
庾(庾信,古人名) yǔ  (雨)
饫  yù  (玉)
橼(香橼)  yuán  (缘)
瑗  yuàn  (院)
缊  yùn  (运)
啧(啧啧)  zé  (责)
辄  zhé  (折)
榛  zhēn  (真)
砧  zhēn  (真)
症瘕  zhēng-jiǎ (争—甲)
胝(胝足)  zhī  (支)
栀(栀子花)zhī  (支)
帙  zhì  (至)
轾(轩轾)  zhì  (至)
雉(雉鸡)  zhì  (至)
渚(洲渚)  zhǔ  (主)
佇(佇立) zhù  (注)
镯(手镯)  zhuó  (浊)
灼  zhuó  (浊)
髭  zī  (资)
俎  zǔ  (阻)
(续完)


第2版()
专栏:

运用群众防霜经验保护麦苗
于东
4月1日《人民日报》二版发表的题为《北方冬小麦历年春霜冻害的初步分析》的文章,作者科学而详尽地分析了冬小麦霜冻害发生的规律,这对盛产小麦地区防御春霜冻害,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帮助各地更好地防御霜冻为害,我把近年来从群众中搜集的一些方法提供参考。
看天色和看地势
霜冻的发生,和各地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防御霜冻,除了注意气象台(站)的预报还要注意运用当地群众“看天色”和“看地势”的经验。
出现霜冻和地面散热的多少有很大关系。夜间,天上有云或有风,地上散热就少,不容易发生霜冻;没云、没风(或风小),地上散热就多,容易发生霜冻。因此,首先要注意夜间是云多还是云少,是风大还是风小。老农“看天色”的经验是:上午晴空万里,微吹北风,傍晚转冷,温度直线下降,凌晨就可能出现霜冻;白天刮东南风,忽转西北风,晚上无风或有微风,天空无云或稍微有些云块,就会出现霜冻;连日北风,非常寒冷,气温不断下降,忽然间风平浪静,晚上天空无云或有云不多,翌[yì]晨也会出现霜冻。如果刚下雨不久,地面仍保持一定湿度,空气也非常潮湿,地面温度不会骤然降得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天空云很少,没有风,形成霜冻的可能性也很小。为了确切地掌握住天气变化,还应当注意温度的变化。一般是日落后将温度表挂在与小麦植株等高处,每隔一小时看一遍,至夜间十时如气温下降到五度左右,而且继续在降(平均每小时降低一度以上),估计夜间可降到零度以下,发生霜冻的可能性就很大。把气象预报、天空预兆和气温变化互相对照起来,就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有无霜冻出现了。
霜冻的发生和地势也有关系。冷空气比较重,总是沿地面向低洼处流动,所经之处最易发生冻害。群众说“雪下高山,霜打洼!”,意思就是地势低洼和山脚地带冷空气容易停留不动,因此会发生严重霜冻;地势较高的山顶、山坡,冷空气停留不住,霜冻就不易出现。靠近河流、湖泊的地方,地势虽然较低,因水面经常散发热气,可以稳定附近地面的温度,发生霜冻一般比较轻微。总之,霜冻在高地和坡地危害较轻,在低洼地和平滩地危害则较重。
防御霜冻的几个办法
多少年来,农民在预防霜冻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结起来,在晚霜冻出现的前几天,浇水、施肥、锄地,都是效果比较显著的办法。浇水可使土壤湿润,容易含热和传热,保持地面温度,增强抗寒能力。一般在霜冻出现前一、二天浇水效果最好。施肥能够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因此能增强抗寒能力。一般施用草木灰、粪尿等热性肥料效果较大。农谚说“锄头底下三分水”。意思是锄地也有保温作用,可结合浇水、施肥同时进行。
霜冻出现前,有燃料的地区在田间熏起浓烟,可以阻止或减轻霜冻发生。这是因为:第一、熏烟可使空气里含有的大量烟粒,吸收地面散发的热量,而且空气里的水汽容易凝结在它的上面,可以放热;第二、烟里的二氧化碳能够大量吸收地面散失的热,使其不会很快散掉;第三、烟的温度高于空气温度,烟和空气相混时,可以提高空气温度。熏烟不在火旺,而在烟多,必须形成烟幕。烟堆应设置迎风的地边和麦田的四周,每隔一丈到两丈地堆放一个。队与队、社与社之间,应当协同动作,同时点火。点火时间应在气温已降到零上一、二度时为最适宜。
一旦发生霜冻,采取浇水、施追肥、锄地等办法,是抢救受冻小麦的上策。锄地、浇水、施追肥如能结合进行,对受冻小麦恢复生长的作用就更大。正如群众所说:“多锄、多追
(施追肥)、多浇水,赛过重犁种二回。”小麦遭受霜冻后,严忌采用绳子拉、扫帚扫、棍子打等错误做法。小麦遭受霜冻以后,茎叶均已硬化,很脆,拉、扫、打很容易使主茎折断或受伤,往往一见阳光就会枯死。


第2版()
专栏:

闽南开始收小麦了
福建南部的漳浦县赤湖公社西城大队开始收割小麦。社员们在收割中注意收割质量,避免掉粒抛撒     刘杰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