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懂”
腾放
学习当中,通常都有这样的体验:同是一句真理,同是一条成功的经验,过去说懂,今天也说懂,两个懂字未变,内容却有分别。这分别是浅与深,少与多,片面与全面,有时也许是错误与正确。一旦悟出这种分别,蓦地豁达开朗,真似踏上一个新的境界,心里一阵子颇有些惊异,却也真够兴奋愉快的。回头看,真理还是那句真理,经验还是那条经验,却见它越发辉丽灼烁,光采烂烂。
这感受,古人当中,大约也是有的。《东坡志林》里,讲到一个故事:唐朝画家戴嵩[sōng],画了一幅斗牛图,一位牧童见到,不禁笑道:“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ù]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东坡记下这段故事,由感而发,写了以下几句:“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对那两句“古语云”,苏东坡过去作何了解,姑且存疑;看那“不可改也”四个字,语气斩钉截铁,却似真的有所领悟,与过去比,懂的程度,似乎深了一些。
把过去不懂以为懂,懂得浅以为懂得深,不分青红皂白,贸然责之曰“不懂装懂”,当然要不得;但是经过一番比较,使头脑清醒一番,看到懂要有个过程,却着实大有裨[bì]益。这样,一来可以不再受懂的假象的欺骗,对“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等等一类的毛病,警惕性会更高一些;二来既然悟到有那么个过程,也好认真用工夫,力求缩短那个过程。这过程虽说是必然要有的,但对每个人来说,却也可长可短。痛下针砭[biān],苦用工夫,可以短;对懂得与否,并无切肤之痛,懒得用多少工夫,就会长。是长是短,要靠主观努力,所以是操在自己手里的,并不听命于天。
工夫怎么用法,也大有讲究。用到企图取消那个过程,一心要找个轻巧门道儿,当然徒劳无功,白白浪费精力;用于熟读死记,专事背诵,也不是正当门路。像苏东坡那样,留心所见所闻,经过一番思索,从中悟些什么道理出来,该算是一种方法。但是最最重要的,还是用于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用于总结自己的斗争实践。这工夫要经常用,不能或用或辍,一曝[pù]十寒。经常用,懂得深,记得牢;不经常用,时过境迁,条件起了变化,就有可能从清楚转到糊涂,从懂又转化为不懂。
杜甫有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诗人的诗句,也是写好诗的一点精辟的总结。这精神,写诗用得,领悟真理,更是万万少不得的。领悟真理,就得有这么股精神:不达真懂,决不甘休!


第6版()
专栏:

倒网——渔岛记事
张岐
俗语说:“清明在前鱼在后,清明在后鱼在前。”海上打鱼都掌握这个节气。今年的清明比往年晚,所以渔崖岛都提前动手向海里打网橛[jué]子。
鲍老爹小组的网橛打得要算最早了,他在昨天打好了橛子,晚上又趁着月亮挂上了网。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干活所以好抢在前头,不过是为了争个主动权。
第二天天一冒白,鲍老爹就出潮倒网。我也跟着下了海。船上一共四个人,除了鲍老爹,还有两个小伙子,一个叫水娃,一个叫喜成。鲍老爹穿着油袄油裤,戴着顶黑毡帽头,一只手慢悠悠地摇着橹。
船走出去不远,打橛子的人三三两两下了滩,静静的海面上,顿时响起一片吱唧吱唧的橹棹[zhào]声,间或扬起一阵阵粗犷的号子声。一只小船追过来了,鲍老爹眼尖,老远就瞅见是敞着怀摇橹的黑旦。黑旦外号“枪药筒”,他的话从来很“冲”,也诙谐。只听他?喊:“老爹,又抢上啦!快倒倒网看吧,准灌个满包!”
“嗨,有灌满包的时候!你蹲着瞧吧!”
“倒上虾给咱留几对呀!”
“嘿,管忘了谁也忘不了你这‘枪筒子’……”
黑旦的船停下打橛了,鲍老爹摇着橹继续向外走着。他衔着烟袋巴达巴达地抽着,好像在寻思什么。
我问他:“老爹,网在昨晚间才挂上,今早就能灌鱼?”
“说不定能灌上点,初三水十八汛,眼时可正是好潮流。”
“听说黄海那边的渔轮见了虾苗了。”
“是啊,约莫这些日子就要来喽。”
“来喽?什么时候到,咱能摸得准?”
“只要早早挂上网等着,不怕摸不准它来的日期。虾过一阵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从黄海口到咱渤海不用几夜工夫就窜来喽!”鲍老爹在橹杠上磕了磕烟袋,又说:“咱闯海的有句俗话:‘赶潮流,堵鱼头’,这就是说要争取主动。捞虾的季节性可是强啦,错过一刻,真是千金难买!”
说话间,来到了网场。四根网杆高高地挑着网口探出水面,好像两个小小的帐篷。
“倒倒网看看,有没有不知死的撞了进来。”鲍老爹说着,把橹交给水娃,挽起袖子和喜成提网绳。这坛子网身真够大,大约有七、八丈长,一个囫囵筒儿,愈往下愈细,看样很像只裤腿。鲍老爹和水娃提了好大一会,才看见网肚子,只听扑通一声,网包拖上了船。我探过身一看,嘿!白花花的好些鱼哪!灌的最多要算是乌贼了。肥大的乌贼把细长的软脚从网扣里伸将出来,拚命地挣扎着,那腿上的吸盘,吸得舱壁叭叭地响,有的把个鸡蛋大小的圆头探将起来,两只黑眼瞪得怕人。我拿着刨钩拨拉着看,还有黑背白肚的偏口鱼,银亮亮的凤尾鱼,葵花叶子般的鲜鲽鱼和鼓着大肚子的河豚……鲍老爹提着一个扁扁身的爬虾说:“啊哈,它也来喽,看来对虾真快过来啦!”他那宽大多皱的脸上,显露出高兴的神气,好像是那日盼夜盼的大对虾已经来到跟前了。
“走,看看那盘去。”他朝喜成摆了下手,喜成摇起橹来。两盘网的距离大约四、五十米,船靠近网时,喜成把橹递给鲍老爹,要他歇歇。鲍老爹接过橹,抓起那个爬虾凝神地端详着,嘴里的烟都忘了吸。
水娃和喜成提网提得很快,网包一拖上船,他俩一齐惊喊起来:“快看哪,灌一个啥东西!”听他们的叫喊,我吓了一跳。鲍老爹一看,不由哈哈大笑起来:“真是该死,它要进网偷咱的鱼哪!”我仔细一看,才看出原来是只死了的小海鸭。
“海鸭子咋的能进了网?”水娃提着海鸭子迷惘地问。
“这样事常有哪!它在水下追鱼撞进了网,一点也不希奇。坛子网这工具,飞禽爬兽都能兜。那一年我放的一盘网还灌了个四条腿的海鳖哩!”听鲍老爹说得这样有趣,我们都笑了。
这一网又倒了一些乌贼和杂鱼。两盘网一共倒了三、四百斤。鲍老爹把烟袋朝腰带上一别,两只手抱着橹向滩上摇去。船头推起的浪花,喷着小雨一样的白沫。
路上,又遇到了打橛的黑旦。他老远地招手问:“老爹,倒着了没有?”
鲍老爹一只手拢着嘴回答说:“倒着喽,快挂网吧!”
“都是些什么啦?”
“八蛸、牙偏、牛舌头……杂七乱八的啥都有,还有这个哩!”他弯下腰提起那个虾姑:“报信的也来喽!”
黑旦他们一看鲍老爹的网灌着了鱼,还见了虾姑,急得手脚一齐忙起来,抓起橛子,杭哟杭哟地打得更有劲了。
船上了滩,鲍老爹让水娃和喜成把鱼卸到滩上,他提着虾姑,扑踏扑踏地踢着沙滩向队委会走去。


第6版()
专栏:

渔村(套色木刻)郑通校


第6版()
专栏:

访问巴基斯坦十首刘大年旧日红毛百尺楼,人民城郭异神州。瀛涯胜览从今始,龙树鼍山在后头。
(过吉大港。郑和下西洋曾有舰队来此
访问。郑和从人马欢著有《瀛涯胜览》一
书。龙树、鼍山均见佛教典籍。)波斯天竺传奇史,梵字金书绝妙文,游学编丛添掌故,鱼龙异乐听中军。
(中国历史学者应邀参加在达卡举行的
巴基斯坦历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穷经博士讲春秋,乐道中华得自由,石破天惊闻壮语:太阳今日起亚洲!
(听阿布杜尔·哈希姆先生谈论中国革
命。哈为巴著名活动家,现年事已高,主持
达卡伊斯兰研究所工作。)喷池水满象衢长,海上秦灰殿宇荒。华冷儿孙朝气尽,投戈又去叹兴亡。
(拉合尔古堡。古堡现存者为莫卧儿王
朝建筑物。莫卧儿末期英国开始侵入印度。
华冷·哈斯丁斯为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文明世界古无多,屈指黄河印度河。佛相尊严雕一律,论宗同演犍驮罗。
(拉合尔博物馆看佛教雕塑。犍驮罗为
古代地名,包括今巴基斯坦西北地区。公元
一、二世纪,此处以由印度文化与希腊文化
相融合之佛教雕刻艺术著闻于世。中国佛教
雕刻颇受其影响。)法显玄奘记胜游,葱云西指水东流。蚕丝古径变通道,还要凿空博望侯。
(白沙瓦。法显,玄奘先后经过此处。
汉张骞通西域,封博望侯。“凿空”出《汉
书·张骞传》,颜师古释为凿孔以通山道,
方以智《通雅》谓指张骞善为瑰词大言耸动
听闻。)琼玉生徒女讲官,绛纱卸后问君安。皆因海外存知己,那是书帏礼数宽!
(应邀至白沙瓦大学讲演,女生均除面
纱相见。)主人笑指古荒台:虎踞雄关对客开,塔塔城西邦布尔,只须佳兴便重来。
(巴考古局长等人陪同游览信德古迹。)名场百辈口悬河,抵掌清谈妙趣多。学问远从中国取,圣言个个奉摩呵。
(与巴人士相接,彼等多热情表示对中
国向往。穆罕默德圣训有“学问,虽远在中
国,亦当求之”。穆罕默德唐译摩呵末。)挟愿寻芳历两巴,睨鲸城下放归车。西州风讯君无问,驿路天涯处处花。
(离卡拉奇回国。百年前卡拉奇本一近
海渔村,现为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首都原
建于此。)
*鼍[tuó] 竺[Zhú]


第6版()
专栏:读书随笔

“周爰咨询”
余锡朋
在《诗经》的《小雅》里面,有一首篇名是《皇皇者华》的诗,歌颂当时的使臣为了辅助国王把国家治理好,深感个人才智的不足,因而不惜劳碌辛勤风尘仆仆,驾着马车奔走各地向人们求谋问计。在这首诗里就连用了“周爰咨诹[zōu]”、“周爰咨谋”、“周爰咨度”和“周爰咨询”四个章句,按注释,都是强调要广询博访的意思。
清代学者魏源,在读了这首诗以后,大发了一番感慨,认为写这首诗的人,是真正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了!魏源写道:
“以匡居之虚理,验诸实事,其效
者十不三四;以一己之意见,质诸人
人,其合者十不五六;古今异宜,南北
异俗,自非设身处地,乌能随盂水为方
圆也!自非众议参同,乌能闭户造车,
出门合辙也!”
大意是,坐在家里凭想当然的道理去办事,十件事中不会三四件成功;不和别人商量,只按一个人的意见处理问题,也是很少能真正解决问题的。过去和今天的情况不同,南方和北方的风习两样,如果不是深入实际,亲身去经历一番,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那么,怎么能够像盛水的盂和水一样“盂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呢!如果不亲身参加、和群众一起商议,关在屋子里造出来的车子,又怎么能拿出来就合上辙呢!
魏源接着又写道:
“历山川,但壮游览而不考其形
势;阅井疆,但观市肆而不察其风俗;
揽人材,但取文采而不审其才德。一旦
身预天下之事,利不知孰兴,害不知孰
革,荐黜委任不知孰贤不肖,自非持方
枘纳圆凿而何以哉?”
这就是说,要做好“周爰咨询”工作,便不能浮在表面,只满足于事物眼前的一般化的状况了解,而必须同时开动脑筋,有目的地去做一番切切实实的思考和研究工作,如果不肯动脑子,纵然跑了很多高山大河,只是看看玩玩而不去了解它们的地理形势;到了不少城镇也只是浏览浏览市容,而不去留心那里群众的风俗习惯;接触了许多人,也只是看到他们的外表而不了解他们的才德。这样的结果,只有“周爰咨询”之名,而没有“周爰咨询”之实,一旦要处理起实际事情来必然心中无数,分不清利弊得失,一切不知从何做起,最后也就办不成好事了。
魏源在指出那些“负苍生之望,为道德之宗,起而应事,望实并损者”的失败根源之后,得出了结论。他说:“夫士而欲任天下之重,必自其勤访问始;勤访问,必自其无事之日始。
‘皇华’之诗知之矣!”
这里一方面说明了“勤访问”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离开了它便无法进行任何工作,同时另方面又说明了“勤访问”是一件经常要做的事情,必须随时随地来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等到问题发生了再去“临阵磨枪”,就不如平时多做些准备工作,多洞悉情况来得更容易对付些。特别是担当“天下之重”的人,这种“勤访问”的工作,就更需要从“无事之日”做起。
魏源的这番感慨和议论,虽然很简括和浅明,但是要把它印证起古来不少人事来,它的含意却是相当丰富和深刻的。细细读来,觉得很有益处。因此特摘记下来,用以自策,并与同志们互勉。
(注)引文均引自《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近代之部上册40至41页


第6版()
专栏:大家谈

养花一得
孙士杰
去年冬天,妻子从公园买回一株仙人拳,拳上被花匠挖了个小坑,栽着一朵石莲。小坑是那么浅,石莲的根大部裸露在外边,瘦瘦的叶子搭拉着,无精打采,挺难看。一见这种情景,我就主张把石莲掐去,只留下仙人拳。妻子不肯,说:“别那么着急,往后看看嘛!”
以后,她精心侍弄着这盆花,早晨上班前,就把它端在阳台上;傍晚归来,总忘不了浇水。过了四五个月,原来孤零零的仙人拳周围,竟长出许多小拳头,把石莲的根完全包了起来。由于根子扎深了,石莲的叶儿也长得又嫩又壮。如今,浇一遍水,把它摆在朝阳下,远远看去,恰似在重重迭迭的山峦上,托出一枝凌波玉立的莲花。那景致,简直美极了!
朋友们看见这盆花,总要赞叹一番。每逢这个时候,妻子便向我撇着嘴笑。这一笑,就使我想起了当初那场“争论”,她的话在我的耳边也仿佛越来越响。我沉思着,觉得她的话很耐人寻味。其实,何止养花如此,对于一切刚刚露出地平线上的新鲜事物,都不妨采取“往后看看嘛”的态度,经过时间的考验,像石莲那样,就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来;有的也许就昙花一现,不再发光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