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点一滴地做工作
——南京皮革厂工会领导劳动竞赛的经验教训
杨孝慈 任光明
国营南京皮革厂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劳动竞赛展开了。厂工会为了使竞赛搞得更有效果,在职工中选拔了一个质量标兵——二车间缝纫工冯益昌,号召大家学冯益昌,赶冯益昌。他们还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在厂部走道旁边的玻璃橱窗里,贴起了冯益昌的照片和先进事迹,悬挂了学赶冯益昌的红色巨幅标语,有线广播里也不断播送各个小组决心学冯益昌的消息。红红绿绿学赶冯益昌的决心书、保证书,贴得满墙满壁。从表面上看来,学赶冯益昌的竞赛,搞得真是热火朝天。
一个月以后,工会打算总结这次竞赛的经验。有一天,工会副主席姜玉山在一车间碰到硬活组的工会小组长,便打听学习冯益昌的收获。这个小组长告诉他,他们组的同志根本没有学起来。“也许这个组情况特殊吧?”姜玉山暗暗地想。接着,他又跑了几个小组,情况竟都差不多,所不同的是,有的小组学了两天停了下来;有的小组写完“决心书”就算了。以后,他发现甚至冯益昌所在的汤祖祥小组,也没有把冯益昌的经验真正推广开来。就在那个时期,生产报表上的返修率并没有显著下降,有的组反而上升了。
原因在哪里?
为什么竞赛搞了个把月,冯益昌的经验没有推广开呢?是不是冯益昌并不先进?经过调查,冯益昌确确实实六年没有出过一次返修品,件件产品都是一等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工会干部们向党委汇报以后,便着手到车间去调查了。
这次调查由近及远,先从汤祖祥小组开始。这个组除了辅助工外,一共有九个技工,两个徒工,其中有五个是老师傅。老师傅们对学习冯益昌有几种态度:一种是不大服气,像杜跃林同冯益昌一样是五级技工,技术上有一手,而且还是个多面手,做皮件、布件,打直缝、打曲线都很在行。他认为,小组里谁也不比谁强多少,为什么要向某某人学?另一种情况是,有的老师傅心里也想学,但就是放不下架子去讨教。这个组里的青年技工和学徒,有的认为冯师傅手艺高,他的一套本领哪能很快就学到手呢?同时,工会干部还发现冯益昌本人虽然对质量很重视,一丝不苟;但他不大愿意把技术教给别人,有些怕麻烦,怕别人学习时弄坏了他的机器。
接着,工会干部又到了其他车间的几个小组。有的同志反映,他们干的活和冯益昌的不一样,冯益昌的一套用不上;还有些组开始时虽然推广了冯益昌的经验,但推广了一阵,收不到什么效果,就不坚持了。
这次调查,给了工会干部们很大的启发。他们决定改变工作方法,多做具体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
先解思想上的疙瘩
具体思想工作是先从冯益昌做起的。工会干部对他说,要使全厂产品质量提高,一定要大家行动起来才行,推广他的经验就是为了使大家都能提高;我们个人麻烦些,甚至受点委屈,也不应该放在心上。接着,他们便和冯益昌一道研究杜跃林为什么不愿意向冯益昌学习。冯益昌也觉得杜跃林的弯针路活比自己做得好。正巧,那几天冯益昌换了这种弯针路活,做起来不怎么有把握。工会干部便动员冯益昌先去向杜跃林学习做弯针路活的经验。这样一来,深深地感动了杜跃林,杜跃林也积极向冯益昌请教了。
杜跃林的行动对其他老师傅都有影响。渐渐地,大家都接近冯益昌了。工会干部便把这些老师傅组织起来,搞技术操作表演,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小组里逐渐形成了互相虚心学习的风气。
逐个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了老师傅的思想问题以后,他们又研究怎样帮助青年工人学习冯益昌。青年工人技术水平比较低,学起来确实有实际困难。他们便在汤祖祥小组,找到技术水平比较低的王秀琴做样板,把她调到冯益昌的机子上,和冯益昌分做上下班,专门学习冯益昌的经验。王秀琴在学习中肯钻研,冯益昌教得也热心,一个月后,王秀琴做活的返修率显著下降。她的成绩,对其他青年工人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这个组里有一个三级技工李金魁,老出返修品,曾经急得要求去当辅助工。王秀琴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鼓励他,冯益昌也到他机前看他操作,帮助他找毛病,还作示范动作给他看。李金魁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返修品也大大减少了。
但是,这还没有解决所有青年工人的问题。有些青年工人受到王秀琴的启发,进步很快,但同组的王曰绪却进展很慢。开始,大家以为是他学得不勤,后来才发现他做的活是缝盖布横头边,缝横头边有转弯抹角的地方,而冯益昌做的却全是直线直缝,因此,冯益昌的经验一下子不可能用上。领导上发现这个问题后,便组织和他做同一道工序的老师傅,向他传授打曲线的经验,这才使王曰绪操作上有了进步。
一个组一个组地来
在汤祖祥小组的一番工作,使工会干部悟出了一个道理:组织群众学习先进经验,一定要因人因地制宜。后来在全厂逐步推广冯益昌的经验时,他们便一方面坚持做好具体的思想、组织工作,一步一步、一个组一个组地推广,一个组推广了就及时进行巩固工作,然后再在另一个组推广;另一方面,对冯益昌的经验也做了具体分析,将其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全面推广,有局限性的,只在某些组、某些人身上推广。比如,冯益昌生产时思想高度集中的劳动态度,对产品自检自查的认真负责精神,不论在哪个工种中,都有学习的意义,他们便普遍宣传,号召大家都来学习。冯益昌的技术操作经验,则分别不同工种区别对待。如硬活组做的是皮件活,用的是刀、针、锥等工具,主要是手工操作,而冯益昌是机器操作,在这个组,就不强调学习冯益昌的技术经验。但是,这个组里有一部机器,过去不用时不加罩盖,也很少上油擦洗。工会便组织他们学习冯益昌如何勤擦洗、勤上油、勤检修机器的“三勤”经验,效果很好。
这才开了花结了果
在做了上述一系列的具体工作以后,他们又在各个车间、小组发动职工大谈好人好事,树立各自的质量标兵。全厂评选出了优质标兵五十四名。厂和车间的干部也下到小组,帮助标兵总结经验,具体解决推广先进经验中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工会又组织了多种活动,如举办操作技术表演赛、经验交流座谈会、产品质量分析展览台等,并配合行政加强企业管理,严格岗位操作责任制、产品检验制、设备维护保养制、健全工艺规程等规章制度。这样重新组织起来的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劳动竞赛,既热烈又扎实,效果也比较好。去年下半年,全厂产品返修率比上半年下降了68%。今年以来产品质量又进一步提高,许多小组出现了消灭返修品、件件一等品的优良成绩。先进经验真正在厂里开花结果了。
(原载《新华日报》,本报有删改)


第2版()
专栏:

整顿组织 健全制度 
宣传政策陵川加强农村集市税收工作
据《山西日报》报道 山西陵川县税务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农村集市贸易中的税收工作的管理,促进集市贸易的正常发展。
陵川县的农村集市贸易开放以来,上市产品不断增加,交易额不断上升,但是税收工作没有及时赶上去。有税收机构的附城、礼义、城关等集市,税收管理制度不健全,常有漏税现象。没有税收机构的横水、秦家庄等集市,纳税人要跑到城关税务所去交税,漏洞很多。因此全县集市的交易额不断扩大,而征收的税款反而减少。
最近,陵川县税务部门在县领导机关的主持下,对集市贸易的税收工作作了整顿,加强了全县各个农村集市的市场管理委员会,实行一套人马兼做两项工作,既要做好集市贸易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又要保证完成国家对集市贸易的税收任务。同时,县领导机关从其它部门抽出七个干部,分配到城关、礼义、附城、平城等四个重点集市的税务所,充实了税收力量;西南仓、秦家庄等七个空白点,新建了由供销社负责征税的代征点。为了便利群众纳税,在城关、平城等五个较大的集镇,按街划段增设了十六个征收点,每逢集日,税务所和征收点都派出干部征收税款。各税务所和征收点还从国营和合营商店聘请了三百八十二人,任协助征收员;每个协助征收员又联系一至两个积极办税的职工或社员为助手,宣传国家税收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教育群众照章纳税。古郊公社集市协助征收员董怀金,三个月就协助税务所收税三千二百元。
市场管理委员会还建立和健全了集市贸易的税收管理制度。古郊、礼义、城关等集市,发动固定在市场的合作商店和小组,订立了“纳税公约”,健全了纳税手续,调动了他们纳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于参加集市贸易的自产自销者,也建立了必要的征税制度。市场管理委员会每逢集日,还派出干部向群众进行宣传工作。几个重点集镇,逢集时设有问事处,给群众介绍市场情况,纳税的范围和办法。此外,市场管理委员会和税务部门还从组织生产入手,促进上市产品增加,扩大税收来源。
陵川县在采取了以上措施后,各农村集市上市产品增加,成交额扩大,国家税收也随之增加。


第2版()
专栏:

福州百花场名花盛开
据新华社福州电 栽培福建名花的福州市郊建新人民公社百花场,在目前百花盛开的日子里,接待着来自各地的花卉爱好者和园艺人员。
这个百花场里培植有七八十种福建名花,其中有大红的蔷薇、海棠、黑虎花,水红的碧桃、珠梅,粉红的昌兰花,白色的绣线菊;还有多色的杜鹃花和五彩缤纷的玫瑰、石榴、茶花、玳玳等,现在许多花苗已经开始移植,准备供应全国各地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做好调查研究 坚持勤进快销
文峰供销社合理使用流动资金
据新华社重庆电 重庆市郊文峰人民公社供销合作社合理使用流动资金,很少因为盲目进货造成商品积压,影响资金周转。这个供销社的资金周转次数,已由1957年的六次多,上升到十次多。
文峰供销社长期坚持勤进快销的做法,以加速资金周转。他们在组织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供应中,都事先作好调查研究,根据当地需要进货。例如,在第一季度中供销社把流动资金主要使用在采购小农具方面。组织货源前供销社还专门派出调查组到五十多个生产队调查社员需要,按需要购进了锄、铧、犁头、镰刀、箩筐等五十多个品种的小农具。目前这批小农具除少部分留作必要的储备外,大部分很快被各个生产队选购了去,流动资金回收很快。
这个供销社的采购员当遇到国营批发商店出售新品种、新花色的商品时,往往只购回几打样品,先让营业员试销,征求消费者的意见以后,再进货,避免商品积压。
文峰供销社通过定期召开各部门干部的碰头会议,加强采购员、营业员、财务会计人员、保管员之间日常联系,使财务会计人员关心进货、销货业务,采购人员了解资金家底,改变了过去一部分业务人员只管进货,或只管销货,不问盈亏的情况。


第2版()
专栏:答读者问

一些读者来信询问有关人工饲养繁殖狸獭的情况,我们特请中国畜产进出口公司野牲饲养处的张溪森同志写了这篇文章。
编 者
狸獭——皮珍贵肉鲜美
狸獭[tǎ]又名海狸鼠,是水陆两栖动物,形状像大老鼠,头大吻平,四颗桔红色的门齿露于唇外,体长一尺多,成兽的重量约十一二市斤,也有达二十市斤以上的。狸獭除尾巴外,全身覆盖着稠密的、黄褐色的绒毛和针毛,后爪四趾间有蹼相连,鼻腔内有肉瓣,乳房生在体侧,能在水中潜游和在水面哺育仔兽。狸獭原产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的沼泽地带,因为它的毛皮质量好,所以本世纪初就有许多国家开始人工饲养。我国在1956年从国外引进种兽,最初在山东微山湖畔建场饲养,以后贵州、浙江、黑龙江、北京等地也相继饲养。目前,大部省(区)都有饲养,饲养头数日渐增多。
养狸獭有两大好处:皮可用,肉可吃。拔针熟制后的绒皮,可做大衣、帽子、大衣领等御寒品。两张多狸獭皮,可做两顶皮帽或三条领子。狸獭皮绒密保温,美观耐用,很像水獭皮,所以很多人都叫它假水獭。狸獭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每百克含全价蛋白质十三点五克,脂肪十六点二克。每只可出净肉五六市斤。它的针毛、内脏、脑、骨等副产品,都有综合利用价值。大量发展狸獭既可以提供轻工业原料,又能增产肉食品,真是一项大有可为的生产。在农村饲养狸獭,还可以积聚一定数量的粪肥。利用鱼塘养狸獭,粪便可作鱼饲料。
狸獭成长快、繁殖力强,一般五个月成熟,六个月以上可配种繁殖。怀孕期约一百三十天。成兽的交配产仔不受季节的限制。一只母兽一年内可繁殖两窝,每窝平均产仔五六只,也有十多只的。仔兽在母体内已发育健全,生下就和成兽外貌相似,几小时后就能下水游泳。
狸獭的另一特点是抗病力强、适应性广、容易饲养。在我国,不论南方北方,都能正常繁殖。
怎样饲养这种毛皮兽?国营饲养场一般是采取培育种子的单笼式饲养,也有用公母同养、群养和半散放、散放等多种方式的。家庭饲养可以像喂猪、养鸡一样,利用旧砖破瓦在室外搭个一米多见方的圈舍。狸獭很需要水,不管笼养或圈养都要有器皿盛水,供它饮用和洗澡。狸獭吃的主要是青饲料,除有毒植物以外,几乎所有水草、野菜、嫩枝、绿叶它都喜食。为了培育优良种兽和提高一般兽的毛皮质量,在交配怀孕和哺乳期,需要补充喂些麸皮、米糠、豆面等精料。
由于狸獭具有饲料来源广、繁殖快、适应性强、皮肉用途大、收益快等优点,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在群众中推广。


第2版()
专栏:简讯

简讯
中华书局影印“杜臆”
一部注解和研究杜甫全部诗篇的著作“杜臆”,正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着手影印出版。这部著作的作者是明代好学勤修的王嗣奭[shì]。
荥阳积极栽培柿树
柿子著名产区——河南省荥阳县的各人民公社,抓紧春季有利时机,发动社员栽培柿树。荥阳县种植柿树有悠久的历史,目前这个县的柿子树有十七个品种,其中以水柿、辉柿、八月黄等为最好。这些柿子的色泽鲜艳,味道香甜,含糖汁多。
果洛草原挖掘人参果
青海省牧业区果洛藏族自治州开始挖春蕨麻。蕨麻又叫人参果,是一种野生植物,它的块根除含淀粉外,糖分也多,是当地藏族人民历来喜爱的食物之一。
中山县放养“春水鸭”
广东省中山县积极放养群鸭。今年,这个县放养的第一批
“春水鸭”有十九万多只。去年放养“春水鸭”较少的张家边区各公社,目前已放养群鸭二万八千多只。
中学教师参加函授学习
山东省有一万二千多名中学教师参加了高等师范函授学习,占了中学教师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七。函授教材都是根据学员们在职进修和分散自学的特点编选的。


第2版()
专栏:

依靠积极分子 密切联系群众 完成生产计划
天津国棉二厂二布场工会工作活跃
据《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国棉二厂二布场工会,依靠积极分子开展群众工作,在团结和组织群众完成生产计划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二布场有二千二百多名职工,只有两名专职工会干部。过去有人认为工会专职干部少,不好一个人一件事地去做群众工作。后来,在工作实践中,他们逐步学会了依靠积极分子进行工作的方法。通过积极分子,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和带动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工会工作越来越活跃。
积极分子在场工会的领导下,密切联系群众。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了解周围工人的思想、生产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就及时反映给领导上帮助解决。
工会还把一些群众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利用班后会的时间组织大家议论。有一次挡车工蒋树奎和拆布工李宝顺因为协作不好,相互间发生了口角。积极分子发现其他工人之间也存在这个问题。工会小组长就找几个人一块议论挡车工和织布工怎样搞好协作。通过议论,帮助大家提高了认识,在生产中互相协作,抢困难让方便。蒋树奎主动与拆布工搞好协作,次布减少了,产量也提高了。
在劳动竞赛中,工会还组织积极分子帮助群众总结和交流生产经验,协同行政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如织布乙班十九个小组,在去年10月份组织了二十三次交流生产经验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生产。
这个布场有孩子的女工多,家务劳动繁重,积极分子就组织各式各样的家务劳动互助。各个小组里有各式各样的互助储金会,根据本人条件存钱可多可少,作为小组互助会的调济金。
这个布场的工会很关心积极分子的生产和思想情况,经常召开积极分子会议,讲形势,交任务,帮助积极分子提高思想认识,组织积极分子学习业务,通过组织交流经验和举办专题训练的办法,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


第2版()
专栏:

故乡之行礼赞
邓初民
“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昏亭午;
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
唐代杜甫题为《发刘郎浦》的这些诗句,描绘了昔日我的故乡——石首的凄凉景象。“石首刘发洲,十年九不收”,“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这两句民谚,又刻划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毫无农田水利之可言的真象。我离家差不多已有半个世纪了,今天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以来,一直想回老家去看望看望亲人,今年初,这个夙[sù]愿终于实现了。
1月17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从武汉出发,汽车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上奔驶,公路两旁,青菜萝卜成堆,鸡鸭成群,加以天朗气晴,风和日暖,到处都是一片大好形势。我县是一个丘陵、平原、湖泊三者交错的地区,桃花山和南岳山东西峙立,面临长江,山青水秀,交通也称便利。从西晋太康元年建县以来,距今已将近一千六百多年了。它历代为军事要镇,名胜古迹甚多。东岳山对河的刘郎浦,相传为刘备娶孙夫人逃回荆州过江之处;县南的屯子山和东首的落马湾,又相传为孙权和关羽分别驻兵之所。在民主革命时期,这里是老苏区。远在1927年春,桃花山一带已建立了革命根据地。1929年春,贺龙、段德昌同志曾在我县东山附近,领导革命的武装斗争,先后四次打开石首城。红军北上抗日之后,我乡人民朝夕思念不忘,长期流行着下面这首民歌《念红军》:
燕儿春天来,百花逢春开。
红军同志哥,几时得回来?
准备一瓶酒,弄点家常菜,
红军回来了,表表我心怀。
我的老家一直是在乡下,我自己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村抱有深厚的感情。自从人民公社这面红旗像初升的太阳在地平线上出现以后,我怀念故乡的心情,更是与日俱增。1月19日那天,当我踏上了故乡的泥土,真感到说不尽的喜悦和激动。我在久别的家里住了将近一个星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给我留下的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公社三年,换了人间!
一住下来,我就开始了解乡亲们的生活状况。不用说,我首先关心的是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收成。我县盛产稻谷,其他农作物像小麦、大麦、芝麻、蚕豆、豌豆、大豆、花生和棉花的产量,也相当可观。大部分地区,每年可收两季到三季。解放以来,由于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力是大大提高了。从整个产量来看,它是稳步上升的,1950年比1949年增产一成,1953年比1952年增产两成;1956年比1953年又增产大约半倍。1958年粮、棉、油的产量竟比解放后最高年产量(1955年)翻了一番。最近三年,旱情都很严重,公社在抗御特大干旱的斗争中,为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要不是有了党的领导,有了人民公社,当然不可能梦想会争取到去年这样的年景。拿我县桃花山人民公社联盟大队来说吧:该队位于桃花山下,水源条件较差。去年入夏以后,一连九十多天没有下雨,旱情极为严重,早稻减产很多,一千一百多亩中稻,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全大队共分七个生产队,有两个队就没有动镰割稻。全大队的粮食总产量比大旱的1959年还低。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下,有的社员就悲观地说:“政策好,天打搅,这个日子不好熬。”针对上述情况,区委和公社党委就加强了对这个大队的领导,进一步贯彻党对人民公社的各项具体政策,先后召开了党支部会、队干部会、社员代表大会和社员大会,来研究生产救灾问题。在各种会上,大讲形势和党的政策,贯彻“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的方针,并分析有利条件,使社员千方百计搞生产,坚定信心度灾荒。于是,干部和群众一边讨论,一边根据本大队的实际可能,找出了抗(加强抗旱)、管(加强田间管理)、种(多种粮菜)、收(细收细拣)、用(计划用粮)、备(准备秋播)、捞(下湖多捞菱、藕、鱼、虾)、采(上山采果)等八个门路。这些办法找出以后,社员们胸中有数,进一步鼓舞了他们的干劲,与困难展开了顽强的斗争,胜利地度过了灾荒。
在跟乡亲们谈起抗旱斗争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夸赞这几年的农田水利建设。解放初期,为了防治洪水,堤防任务比较繁重;从1951年起,就把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列为我县的主要兴修任务了。现在新修的大小水闸,有六七十处,其中有十余处是现代化的,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自动启闭。我家附近的一座“人民大闸”,工程规模也颇为壮观。在1954年建闸以前,这条蛟子河常告堵塞,现在不仅水流可以控制,并能灌溉农田四万五千余亩。在1957年冬到1958年春的水利建设高潮中,我县改良的三等田,共有二万多亩,其中水田和旱田各占一半左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桃花山区流行的下面这首歌谣,就集中地反映了我县水利建设的成就和当地人民的感恩心情:
桃花遍山红又红,桃花山区出英雄;
高山脚下修水库,千条水路归一宗;
从此不怕渍和干,山区人民乐无穷。
有天晚上,乡亲们跟我谈到1954年那次大水灾,他们都还记得县长原有发同志因带头抢救人民大垸的溃口而光荣牺牲的英勇事迹,他们一边说着,一边眼里还闪着感戴的泪光。我县干部至今仍保持着老区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发扬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想,这也是鼓舞群众干劲、战胜重重困难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这么短的时期内,看到乡亲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内心的感奋,实在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记得在我幼年时代,每到青黄不接之际,左邻右舍就要拖儿带女出门逃荒,我还亲眼看到我的一个叔伯哥哥活活饿死在野菜田里!去年我们蛟子渊大队也曾逢七十天的大旱,一般社员仍然有吃有穿,过着安定的生活。有位社员的门口挂着这么一副对联:“挨冻受饿旧世界,丰衣足食新社会”,这真可说是新旧社会的鲜明写照。就拿我侄子邓祖发一家为例:他们属泥北公社蛟子渊大队第四生产队,全队共有三十四户,一百七十一人,耕地面积约有四百多亩。分配方法是基本口粮加工资分,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平均每人每月可分得粮食三十斤。我侄儿是五口之家(三个大人,两个小孩),两个半劳动力,去年全年已分得粮食一千九百十八斤,净得现款一百三十九元六角六分。另外,还分得芝麻、红苕[sháo]以及烧用的柴草。至于耕种自留地和采取见缝插针的办法所得的收获,还有一些杂粮和油料。他家养猪两头,喂鸡二十多只。萝卜青菜,不但人吃不完,连喂猪也用不完。其他三十三户队员,情况大致相仿。
把今昔石首作一对比,真有天壤之别。想从前,乌云遮天愁满面,十年九灾哭断肠;看今朝,古树逢春花盛开,万紫千红尽欢颜。饮水思源,这些幸福是从哪里得来的呢?我只能找到一个答案:来自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来自人民公社这面红旗的伟大力量。我县一位六十多岁的社员兼名歌手胡妈妈,曾自编长歌,唱出了她对党和毛主席、对新社会的衷心热爱。在这里,我抄录一首如下:
毛主席您操了心,日日夜夜为穷人。
斗倒了地主分了田,又领导穷人把社兴。
社里年年都增产,生活天天向上升。
穷根挖得干干净,您的恩情比海深。
这是胡妈妈对党和毛主席领导革命和创建人民公社的生动而形象化的歌颂,也可作为我故乡之行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礼赞。


第2版()
专栏:

桃汛时节运材忙(图片)
上图:安徽省黟县森林工业局渔亭木竹指挥所水运中队趁桃汛时节,把大批木材源源不断地送往新安江下游木材集散地左图:安徽省黟县水上运输中队正在拢簰待发 董青、查若权摄(安徽日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