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精打细算 节约用料 提高效率 节省开支
  胜利木器社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条件和南昌其它木器社基本相同,产品成本和价格却比别的社低
据《江西日报》报道 江西南昌市胜利木器生产合作社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原料、材料的进厂价格,与南昌市其它几个木器社基本相同,但产品成本和价格却比其他木器社低。这个木器社所以能做到这样,主要是他们一直注意精打细算,节约用料,并且用各种办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胜利木器社每年生产上要耗用原木二千多立方米,材料费用要占到总成本的60%左右,如何节约用材,不断提高木材利用率,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这个社把紧了用材的各个关口。他们设立了划料组,规定所有进来的木材,必须通过这道口子,统盘考虑,量材使用。在这个组里把关的工人,全是社里挑选出来的六级以上的老工人。他们在动手划料之前,对木材的性质、纹路、形态,往往要经过仔细观察,然后确定这种木材做什么产品最合适,怎样划最经济。一般直料,就用来剖板,制架;一些弯料就留着做椅子扶手、靠背等配件。这样按原木形态划料,既省料,产品又结实耐用。对成批生产的产品,划料组更是精算计,巧搭配,务使材尽其用。目前已做到木板划料最多不超过产品宽度的三分到五分。发出去的木料中,哪一批还有些边料或零料,划料组都有记录,并根据记录,及时和供销、保管等部门联系,安排小件产品的生产。去年一年,就利用原木锯板剩下来的边料,给南昌市农药厂、罐头厂等单位制造了货箱九千多只,价值一万多元。同时,还用零料、碎料生产了小桌、小椅、木拖板、像架、坛子盖等一万一千多件,等于节约了一百二十立方米的整材。今年1月份到目前止,又节约了整材三十五点五立方米。
木材经过划料组工人精打细算,谨慎配料后,发到机器车间和安装车间,那里每道工序上,也有人在把关,注意不放过一个节约木材的机会。锯工从缩小锯路上来动脑筋,截料和安装工从以碎代整、以短代长上来想办法,都设法从已有的木料中再省下一些来。今年2月间,木工袁润芳、袁春芳兄弟俩加工一批沙发椅扶手,划料组按机器锯料的规格发出了木料,但这种弯形扶手适合手工锯。他们两人就根据手工锯锯路比较窄的特点,重新划料,结果,十六把椅子扶手只用了十一把的料,省下来的全部退给了划料组。由于上上下下节约成风,去年木材利用率从79%提高到89%,全社节省下来的木料,相当于二百多立方米的原木。
这个社又从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为了满足市场小商品的需要,同时达到充分利用木料,兼做水桶、锅盖等圆木产品。开始时,因为工人过去都没有做过这种活,工效比较低,成本有所提高。后来,社里一面派人去其他单位学习,一面又组织工人创制加工圆木产品的机器,经过不断的试制、实验和改进,先后制成
“牵手挖刨机”、“锅盖车边机”、“钻眼机”等六种设备,使圆木生产的几个重要工序实现了机械操作,工效比手工操作分别提高了一到五倍。
其它各种开支的节省,也是这个社生产成本较低的一个因素。胜利木器社成立八年来,始终保持了俭朴过日子的风气。全社的脱产干部只占社员总数的4%,大部分身兼数职,以身作则,带头苦干。办公费用也精打细算,管理费用逐年都有减少,1961年就比1960年降低了25.67%。


第2版()
专栏:

  杭州百货采购供应站改进商品管理工作
  根据市场需要组织适销商品
据《浙江日报》报道 杭州百货采购供应站根据清理仓库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改进商品管理工作,使适销商品的比重显著增加,扩大了市场商品供应量。
杭州百货采购供应站在清理库存物资的过程中,发现过去仓库里积压商品过多,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过去进货有盲目性,同工业部门联系不够,没有很好地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安排购销,造成部分商品品种不对路。根据这一情况,他们实行了商品分类管理,根据市场的销售情况,将不同品种、规格的商品,分为几种类型:例如,一类是市场十分需要而且对生产和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商品;一类是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一类是供过于求或用途不广的商品,等等。
对于市场上需要的商品,积极配合生产部门,促进生产,扩大收购,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采购计划;对于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资金按计划供应,保证完成采购计划;有的商品供过于求,则建议和帮助生产部门适当改产其他市场适销商品。
杭州百货采购供应站推行这个办法以后,采购人员注意按照市场需要,加强同生产部门的联系。前一时期,杭州海潮橡胶厂不适当地多安排了一些不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的生产。这个站的采购员便会同工厂的工作人员,访问了消费者,了解到当时群众迫切需要成人胶鞋,在取得领导部门的同意之后,这个厂就安排了成人胶鞋的生产。杭州市场上很需要丝汗衫、丝袜、塑胶鞋底等商品,杭州市原来没有生产;这个站的采购人员便积极向有关工业单位提供样品,反映群众需要,帮助解决了原料材料和生产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使这些缺门商品陆续投入生产,供应市场。


第2版()
专栏:

  和平大队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原则
  领导生产队协力克服备耕困难
据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省永川县镇江公社和平大队各生产队按照自愿互利、等价交换原则,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做好大春备耕工作。
和平大队各生产队在备耕中,都本着自力更生精神,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但是,有些生产队备耕中有些问题,无力自行解决。如有些队要扩大水稻播种面积,去年留的种子数量不足;有的队两季田多,要求多犁多耙,做到泥绒田平,防止漏水,而畜力显得缺乏;修整农具中,有的队有工匠,但缺材料。大队发现这些问题后,专门召开生产队长会议,会上,大家主张在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下,互通有无,进行解决,并订出了具体的交换办法。如种子以粮换粮,找补差价;人力、畜力以工换工,也可给工钱;制造农具调济工匠时,以给现金为主,换工为辅;木、竹等原材料则可互换和出卖。会后,各队互相挂钩,展开协作。一队有木工和多余的稻草,但缺黄颠木和竹料,就从六队买来黄颠木和毛竹,卖出二百斤稻草,派出两个木工支援二、六队。七队以柏料向六队换回黄颠木,使两个队所需的犁辕和羊爪、水叶子(水车零件)等材料都得到解决。
在互通有无、协作支援中,社员们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四队沟田多,去年受旱较轻,粮食收入多,留的种子数量多、品种全。这个队就主动借出一部分早稻种子给去年受旱严重的六、七队,议定收小春后以同等数量的粮食归还。他们还派出木工,卖出二百多斤木料支援困难队修整急需的大春农具。三队犁田抓得早,水蓄得多,牛力有余。社员们主动地向队长说,七队田干水少,不早点犁耙,要少收粮食,我们应当支援他们。队里便派出一人一牛,帮七队耖田,使七队完成了犁耙冬水田任务。


第2版()
专栏:

  马学礼的大学生活
  新华社记者 殷平
著名技术革新能手马学礼在华中工学院上学已经一年多了。无论是第一学年,还是上学期,他的各门主要课程的考试成绩门门都在四分以上。
这位在生产战线上“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的青年优秀工人,上大学后仍然保持着这些突出的优点。1960年9月他刚踏进大学课堂的时候,心情异常激动,心里想着一定要学好,绝不能辜负党的期望。可是第一天学习遇到的困难就使他伤透了脑筋。先是上化学课,老师讲得很认真,而他却有很多地方怎么也听不懂;接着上数学课了,讲的是解析几何,这更使他感到陌生。他非常专心地听了一课又一课,一天过去了,结果却是收获很少。
晚上,他躺在床上很久不能入睡。他想起了自己的工厂——武汉重型机床厂党委书记临行前对他讲的话:“为了将来在工作中作出更大的成绩,现在你要到华中工学院学习了。对你来说,完成这个任务可能比完成生产任务还要艰巨。你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党相信你最终定会战胜困难,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也想起自己苦难的童年生活,那时是多么想读书啊!他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里,小时候成天在街上拣破烂、拾煤渣子,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十来岁就到工厂去作筛焦炭的小工,后来又学车工。那时候看到别的孩子上学念书,真是羡慕极了。现在自己能上大学深造,这是多么宝贵的机会。难道一开头就遇到的这些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吗?“不,是应该克服,也能够克服的,问题是要有决心,有毅力!”他反复思量,最后这样坚定地回答了自己。
像过去在生产战线上一样,马学礼满怀信心地迎着困难前进。经过认真分析,他知道自己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太差。尽管在上大学以前,他已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又集中学习了一个短时期的中学课程,这当然还是很不够的。因此,他决定一边学习大学课程,一边有计划地补习有关的基础知识。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着,每一堂课都聚精会神地听,随时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并且努力把问题弄清楚。早上,天还没有亮,他就悄悄地起来复习功课,晚上认真地思考问题或作习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俄文生字本和化学元素表成了他不离身的东西,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他还把一些难记的符号、公式写出来,贴在自己的床头上,在睡觉前或起床时都要记诵几遍。
教师们很关心马学礼的学习,常常抽出时间专门辅导他,想尽方法来帮助他弄清原理。他的同班同学也热情地帮助他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对于物理、化学、数学、理论力学等方面的定律和公式,马学礼不满足于字面上的理解和死记,而是要求懂得它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物理学教师讲授“绝缘体在电场里极化”问题,只讲了一般原理。马学礼却进一步研究在条件变化以后如何运用这些原理。他的生产知识丰富,在学习理论时,尽量联系生产实际,把知识学活学透。在掌握原理以后,他十分注意踏踏实实地完成各种作业,一道题做错了,总要深入追究错在哪里,认真地加以改正。每一次测验完毕以后,他就跟同学们一起研究,把一些弄不清楚的试题彻底弄清楚,通过测验,使自己在学习上前进一步。
为了学好功课,他还注意把生活安排好。早晨,在院西区的操场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在那里作早操,打太极拳,有时还要练习几下单杠、双杠。下午,文娱体育活动开始后,他也是活跃分子。他对跳集体舞和球类运动有兴趣,平时又最爱唱歌,那动听的男高音,使他成为全院的一名歌手。在学校的晚会上,几乎每次都有他表演的节目。
马学礼是个善于生活的人。在工厂的时候,生产任务重,他很忙,有时为了完成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甚至要夜以继日地干,但他却不怎么感到疲乏,效率也很高,原因就在于他喜欢各种活动,经常感到生活是多么有意义。现在他学习虽然刻苦,但身体却越来越健壮了。


第2版()
专栏:来信

  不能“苛待”油茶林
湖南省的一些油茶产区,有把油茶林里的草皮铲下来沤积为农田用肥的现象。我认为这样做不仅剥夺了油茶林的肥料,而且还会引起水土流失,使油茶树根裸露地面,不利油茶树的生长。湖南长沙县五美公社、浏阳县镇头公社等油茶产区就有铲走草皮当农田肥料的作法,结果使得油茶树叶发黄,落果很多。
茶果的生长成熟需要三百五十天左右。这种树当年的果实还没有完全成熟,新的花朵又陆续开放;成熟果实刚采摘下来,新的果实又开始生长,因此一年到头都需要充分的养分供给,以利开花和结实。由于一般油茶林面积较大,农民不能像对庄稼一样,不断地施用肥料。这个矛盾怎样解决?最好的办法是在一定时期,对油茶林垦复一次,即把林地的枯枝落叶和地上的杂草翻到土里,使它腐烂,就能成为油茶树所需要的养料。这样,虽然眼前少积了一些农田肥料,但是给茶果丰收创造了条件。茶果多、茶果榨油后的油饼就多,油饼的肥效比草皮的肥效要高得多。当前少积一些草皮肥,将来多得一些茶油和油饼,岂不更合算吗!  林 济


第2版()
专栏:来信

  提倡渠旁植树
我在河南一些农村看到不少渠道两旁没有种上树木。据老农谈,渠道两旁种树,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又有利于巩固渠岸;渠旁的树木生长也较快,人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烧柴和木材。我认为渠道两旁植树,还有美化农村环境,改善气候的作用。
目前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建议各地趁此良机在渠边栽种一些树木。
北京市 田时秀


第2版()
专栏:批评建议的反应

  掺用矿渣棉制油毡原纸
  有几个技术问题要解决
3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柯伟、严久史同志关于“掺用矿渣棉增产油毡原纸”的建议,我们认为很好。但是,目前在试制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没解决,有待进一步研究。
用矿渣棉油毡原纸制成的油毡,比植物纤维油毡原纸在防腐性能上良好,而且耗油量低,因此,它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防水卷材。但是,用矿渣棉油毡原纸制成的油毡,在抗拉强度上还较低。
1959年,我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和轻工业部天津造纸二厂、天津油毡厂曾共同试制矿渣棉油毡原纸,并加工制成油毡。但是在正式投入生产时发生一些问题,主要是:(1)矿渣棉含有大量渣球,在制浆过程中不容易除净,在原纸上造成细孔,影响油毡质量;(2)采用70%矿渣棉与30%硫酸盐木浆的结果较为理想,但是这种木浆供应有问题,因此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正式投入生产。
矿渣棉的渣球含量应该不超过10%,在造纸过程中才好处理,而目前矿渣棉中渣球含量一般均在30%以上,因此造纸时困难很大。此外,矿渣棉还应有一定柔度,现在的矿渣棉比较脆硬。这两个技术关键已纳入有关部门科学研究计划。这些问题解决以后,在防水卷材上即可出现一个新的优良品种。
    建筑工程部非金属矿及地方材料局


第2版()
专栏:

  到春耕第一线防病治病
  黔东南九百六十多名白衣战士下乡
  巴东医务人员指导群众用草药防病
新华社贵阳11日电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地组织九百六十多名医务人员,到春耕生产第一线,为各族社员防病治病。
他们到农村后,有病就及时治疗,无病就开展春季卫生防疫工作,特别是抗疟服药工作。自治州防疫站的医务人员到剑河县施洞区后,配合当地的卫生人员,把抗疟药品免费送到社员家去,并结合积肥搞好春季环境卫生工作,不久前,黎平县部分地区发生流行性感冒,由于医务人员及时治疗,很快就控制了它的流行。过去一些曾经发生过疟疾的地区,这次已有70%以上的社员服药预防。
据新华社武汉11日电 在湖北山区巴东县有一百五十多名用草药防病治病的医生,正巡回在各个山村,一边为人治病,一面指导群众预防春季容易发生的疾病。
地处高山区的巴东县,盛产各种药用植物,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神农架就在它的边界。当地群众一向有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习惯。在目前春耕时节,医生们便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医疗工作,指导社员服用一些草药方剂,预防春季传染病。记者最近访问了一位行医三十多年的龙远善,跟随他跋涉崎岖山径,在善化人民公社作了一次巡回。一路上,这位为山区群众敬仰的医生随手采集药材,到生产现场向社员讲解预防流行性感冒和小儿痳疹等的知识。一次巡回中,他为好几个社员看了病。


第2版()
专栏:

  容庚教授准备重订《商周彝通考》
据新华社广州电 著名金文和青铜器专家、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容庚,最近率领科学小组北上,到各地搜集新出土的文物资料,吸收近年来的考古工作成果,准备改编他在二十多年前写成的巨著《商周彝通考》。
近年来各地出土铜器很多,经过科学研究,在年代、地理、国别的考证方面有不少新的成就。为了如实地反映我国青铜时代的伟大创造,容庚教授决定重订《商周彝通考》,原有的约一千幅附图也准备大大增加。有关领导部门对他的这一计划十分重视,专门组成科学小组协助他进行工作。
六十九岁的容庚教授,教学之余一直在辛勤地研究学术和从事著述。1958年,他改编出版了《殷周青铜器通论》;几年来还曾致力于历代书画和丛帖的研究。


第2版()
专栏:

  沈阳举行首次星期音乐会
新华社沈阳10日电 沈阳市在8日晚上举行第一次星期音乐会,由辽宁歌剧院管弦乐队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天鹅湖组曲》和刘诗昆的《青年钢琴协奏曲》。
为了满足音乐爱好者的广泛兴趣和扩大音乐工作者同群众的联系,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今后将固定在沈阳市文化宫剧场陆续举办这样的星期音乐会,安排合唱、独唱、民族器乐独奏、民歌、管乐、电影音乐、电影歌曲等节目的演出。


第2版()
专栏:

  军工的贴心人
  ——记解放军某被服厂干部的领导作风
  新华社记者 徐学增
下午突然来了暴风雨。解放军某被服厂内很少积过水的水泥马路上也成了一片汪洋。厂里的几位领导干部,不约而同地走进了党委书记李兰波的办公室。大家一致担心暴风雨会给职工宿舍造成危险,决定厂部和各车间干部组织几个检查小组,到职工宿舍去巡回检查。
政治部主任田德新和副主任张金榜冒雨重点检查住在宿舍和街道上的职工的住屋。他们和工会副主席王宝璋和福利部门的支部书记张木森等,一起来到住在汉宜路街道上的女工李云姑家门前,看见她的住房被雨冲坏了。李云姑和她的老妈妈正在忙着往外搬东西。田德新等赶忙走上去,一面帮她搬东西,一面安慰她,问她有什么困难。暴风雨一过,支部书记张木森等又一齐动手连夜帮助李云姑把将要倒塌的房子修理好。第二天,李云姑一早就上班来了,还写了一封感谢信,表示坚决搞好生产,来答谢厂里领导上对工人的关怀和体贴。
像这样关心工人的故事,在这个被服厂是很多的。这个厂的领导干部长期生活在工人群众中,和工人在一个食堂吃饭,住一幢宿舍,经常串门进行家庭访问,和工人促膝谈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逢年过节,厂的领导干部还到职工食堂和一些单身汉一起包饺子;休息的时间,也和工人们在一起打两把扑克、“杀一盘”棋子,一起打篮球、排演文娱节目。厂的领导干部有时还到厨房里同炊事员研究如何提高烹调技术,改变饭菜的花样,使职工们吃得可口。有一次,党委书记李兰波和工会主席熊超亭下伙房帮厨一个多月,见工人下班后排队买饭买菜花的时间不少,影响休息。他们便和厂里的有关干部研究,征求职工意见,改为划分区域,定桌吃饭。炊事员也努力改进工作,在开饭前先把一桌桌饭菜摆好,职工一下班就可入席就餐,使开饭时间缩短了二分之一。工人们高兴得纷纷议论:“看起来一天三餐是小事,领导上一关心、一重视,咱们三千多人就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了!”
这个厂的领导干部,还处处将心比心,努力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冬天到了,他们马上派人修补门窗,给门上安上棉门帘。夏天炎热,他们又组织科室干部给工人们往车间里送清凉饮料。有一天,党委书记李兰波和厂长金少泉到了新成立的针织车间的烘干段,室内温度比较高,在回办公室的路上,他俩就议论开了:“我们进去十几分钟,就觉得热得不舒服;工人们整天在里面劳动,不改善一下条件怎么行呢?”于是他们立即采取措施,解决了车间的通风降温问题。
这个工厂的各级领导干部,对职工家属也很关怀。工人家属生了小孩,有的车间的支部书记总要登门探望,问问大人的健康情况,看看小孩长得胖不胖,如果产妇缺奶,还帮助解决孩子哺[bǔ]乳问题。去年春天,有个老工人的老伴因为年纪大上街买菜不便,厂工会的干部就常给她捎带买些菜给老人家送去。老太太感动得坐在床上直念叨:“好社会,出好人;好领导,有好心!”


第2版()
专栏:

  云南边疆的“南泥湾”
  新华社记者 房殿仲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我们渡过盘龙江,爬过崎岖的山谷,在云南某地,访问了人民解放军某部一个农副业生产好的连队。人们称这里是边疆的“南泥湾”。
这里过去是一片多年沉睡的荒山野谷,草长齐肩,水深没膝,不见人烟。人民子弟兵到这里安营扎寨以后,才出现了庄稼,在被开垦的处女地上,山东大白菜、河南大萝卜,长得真叫人喜爱,还有一千七百多棵广柑、桃树、核桃树,猪鸡成群,现在,连队的菜、肉、油、已经自给有余,还拿出几万斤蔬菜和一些肥猪支援了当地的苗族、僮族人民,获得了昆明部队领导机关奖给的锦旗。
副连长陈建宇带着我们参观了战士双手开垦出来的大片土地和养猪场、养鸡场以后,给我们谈了他们生产自给的经过。那是1957年的事了。战士们看到这里的土地荒着太可惜,便利用训练的间隙垦荒。有些战士和干部因为白天训练挺紧张,夜间又要去巡逻,就每天少休息一会,扛起锄头去劳动半个小时。他们终于在第一年就做到了蔬菜自给有余。1958年,一位部队首长来到这里,他以陕北南泥湾开荒改善部队生活的实例来鼓励战士们。他向大家指出了发展山区的美好远景和部队大搞农副业生产的政治意义,要求部队在执勤的同时,把周围的荒山野坡开发出来,种上粮食、蔬菜。于是,“用自己的双手开出边疆的‘南泥湾’”,成了全连官兵的口号。
为了赶季节,抢时间,战士们便自制木犁、木耙,开垦荒地。但是,这仅仅是“前哨战”,改良土壤、育苗、杀虫……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作艰苦的努力。这里都是红土,酸性大,山高水寒,撒下种子不出苗。战士们就烧火土掺进粘土改良土壤,这样做效果还是不好。他们就组织了一部分人去山寨取经,并抽调了有生产经验的战士组成生产研究小组,强攻育苗关。经过不断的摸索,稻秧虽然长得很高,谷穗却很少,而且没有谷粒。副连长又带领三个战士再次下山访问老农,才知道这里雾大天冷,种植季节不合适。后来,他们又种下适合这个地区的冷水谷种。在稻谷打苞期间,又用牛马粪和草木灰给土地施肥增温。就这样,一次不成,再种一次,经过四次试验,才初步摸到了一些经验。
在这里,我们还听到了养猪养鸡能手王立祥的事迹。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母猪的产房里给小猪喂食,母猪安静的躺在一旁休息。有一次,一只小猪生了病,他在猪舍里守候了几个晚上,才把那个小猪救活。连里开始只有几只鸡,他自繁自养,短期内就发展到了一百多只。


第2版()
专栏:

  在劳动岗位上
浙江省建德县林业局工人出身的林业机械工程师方达,先后革新成功了号印(标记木材品种和体积用)、卡尺等八种木材检尺工具,并设计架设成动力和无动力自动回空架空索道十八条。这是方达(左)和他的助手正在研究提高架空索道上跑车的载重量 新华社记者 陈秉祥摄


第2版()
专栏:

  风和日丽农事忙
浙江丽水县小徐公社白杨墩生产大队第一生产队的社员,认真翻耕早稻田,准备插秧 新华社记者 吴元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