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把火大队干部细心调查耐心商量
  深入解决忽视小块田问题
  用算细账办法说明种好小田能多增产,纠正干部抓大头的片面性
  按多劳多得原则调整大小田工分定额,调动群众种小田的积极性
据新华社贵阳11日电 本社记者刘扬深报道:阳春3月,贵州高原上已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了。贵阳市花溪公社把火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于治国,同几个大队干部到各生产队检查春耕生产情况。他们顺路先走到第三生产队。村寨附近和大路边的大块水田,块块泥绒田平,春水盈盈。新糊整的田坎,牢实平整。牛圈肥把田水染成了酱色,看起来,已是万事俱备,只等栽秧了。正待往回走时,于治国忽然发现远处的小块田里,水快干了,田坎还没有捶紧铲好。为什么这么多大田水饱肥足,唯独边边角角上的小块田缺水呢?他们又沿着狭窄的田塍,向一个叫红岩山的地方走去。离寨子越远,看到小块田犁耙得越粗糙,缺水少肥的情况越普遍,有几小块田的田坎倒塌了,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也给牲口踩坏了。经过检查的几个生产队,小块田的情况大体差不多。
有人主张大队立即通知各生产队,纠正这种瞧不起小块田的做法。于治国则认为,应该先与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们研究一下,找出忽视小块田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于治国来到第三生产队,找到了队长许祖能。这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布依族后生,工作积极,就是领导农业生产还缺少经验。于治国在交谈中问起为什么红岩那一坡小田比大田整得差。许祖能回答说:“大田土质肥,水源好,离村寨近,是增产的大头,抓住大田,就能增产。”副队长陈维信虽然不完全同意许祖能那种“抓大丢小”的作法,但觉得社员都喜欢在大田干活,因而也认为种小田是骨头里熬油,没多大指望。
小田果真没油水吗?群众当真不愿种小田吗?于治国一面暗自思量,一面问两位队长。两位队长一时答不上,于治国也没有进一步问下去。像往常一样,他建议到社员家里去,听听群众的意见。他们挨家挨户访问的结果,大出两位队长的意料。绝大多数社员都要求大田小田并重,并对忽视小田的做法感到心疼。老农陈先延说:“我们队上连种熟了的水田都不好好经营,只不过嫌田块小些,没有土地哪里出粮食呀!”另一个老农扳起手指头一边算账一边说:“莫看这些
‘楼梯田’、‘扁担田’块头小,只要种得好,小田一样增产。”
社员们的话使干部心里亮堂起来。但,两位队长还不理解的是:既然种好小田有这些好处,为什么社员们不爱在小田里干活呢?
于治国没有回答许祖能的疑问,却问他这几天犁田劲儿大不大,上不上坡送粪、戽[hù]水抗旱。小伙子兴致勃勃地告诉他说,犁大块田,呼呼地一天犁一两亩;随着又抱怨犁那些“楼梯田”的时候,牛还没有伸腰又要掉转犁头,提犁放犁,把手都提酸了。于治国打趣说:那你该多得工分罗。许祖能手一摆说,“多得啥子工分哟,差点完不成定额。”原来犁田的工分只是按面积算的。副队长陈维信也反映社员送粪光往近处倒,不愿挑上坡。于治国一听,这正是由于工分不合理造成的。他向两个队长建议,进一步研究研究,群众不愿种小田的关键是不是因为工分定额没有真正贯彻多劳多得的原则。
说起多劳多得,许祖能、陈维信是同意的,但一想到生产队要在小田上多花本钱,有点舍不得。于治国就耐心地告诉他们:“如果你犁了一亩小田,工分按一亩大田的标准发给,你心里高兴吗?一分劳动一分代价,现在多付点工分,将来多增产粮食。譬如红岩的二十五亩小块田,往年管理不善,只收万把斤谷子,今年要是固定两个劳力看水,只花三百个工分,秋天就能多收两千多斤谷子,你看那个划算!”一笔笔的账,把两位生产队长的思想算得亮堂堂的。他们愉快地同意晚上开社员大会讨论修订小田的劳动定额。
于治国回到大队以后,向党支部作了汇报,也听了另外几位支部委员介绍其他生产队的情况,一致认为小田油水大,全大队七百一十亩水田中。边远小块的田就有八十五亩,如果种好了就能增产不少粮食。会后,大队向各生产队介绍了第六、第八生产队种好小块田的经验。最近,各生产队都加强了定额管理和生产责任制,大田、小田都有作业组管理。在用肥用水方面,也做了合理安排,使远田近田、肥田瘠田都能有水有肥。各生产队调整了大田、小田作业定额和报酬后,社员们种小田的积极性同种大田一样高。现在,这个大队的小块田,田塍已普遍加高培厚,大部分经过翻犁,并施了底肥。(附图片)
  贵州省麻江县碧波公社柿花大队柿花第二生产队的社员们在整犁秧田,准备及时撒秧 南 沙摄(贵州日报供稿)


第1版()
专栏:

  辛丰公社几个大队的共同经验
  鼓励困难队自力更生发展生产
  同时给予必要的扶持,帮助克服本身无力克服的困难
据新华社南京11日电 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应该怎样帮助困难较多的生产队逐步提高生产呢?江苏镇江市辛丰公社几个大队,根据过去的经验,在备耕中,采取鼓励它们自力更生和给予必要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这个公社的东彪、湖马、团结等七个大队共有三十九个生产队,其中生产水平较低、困难较多的队有十二个。去年,有七个困难较多的队生产上升较快,粮食总产量接近或者赶上了一般生产队,还有五个队的生产仍然较差。这五个队变化不大的原因,从大队帮助的角度看,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大队干部看到这些队的困难多、问题多,工作棘手,对这些队总是“绕开走”,这些队的许多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一个是大队只从物质上加以援助,没有帮助发动这些队的群众采取自力更生的方法提高生产,结果生产面貌长期不能改变。而另外七个队之所以变化较大,一条共同的主要经验是,大队能够把上面的支援和鼓励这些队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克服各种困难。
今年,各大队在领导生产队开展备耕工作中,运用了这些经验,收到较好的效果。团结大队干部到第五生产队以后,首先同生产队干部一起,组织社员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析哪些困难本队能克服,哪些困难本队暂时还无力克服。经过这次算账、比较,找到了生产一直提不高的原因。原来这个队每个劳力负担的耕地和邻队差不多,现有的耕牛不比别的队少;全队的水稻田大部分是电力灌溉;本队的肥源虽少,但可以多养猪、多种绿肥来逐步解决;耕地的土质虽差,在这个大队里也不是最坏的。社员们说,生产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吃了自己松劲的亏。找到这些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后,社员们搞好生产的信心提高了。在备耕中,这个生产队出动的人数比去冬增加,队里三百多亩麦田已普遍锄过三次,并追上一交返青肥。同时,各大队还按照各个队的具体情况,设法帮助它们解决本身无力解决的困难。针对这些生产队地势高,水源少,水利不好的情况,大队从去冬开始就在公社的支援下,适当调整了原有机械和电力灌溉站的布局,整修了灌溉渠道,使这几个队的大部分水稻田,今年都可以实行机电灌溉。同时,大队的农具修配站还帮助这些生产队修添了一些人力和畜力提水工具。


第1版()
专栏:

  周总理接受访问几内亚的邀请
  复信感谢杜尔总统和几政府的盛情
新华社11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已经接受了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的邀请,将对几内亚作一次国事访问。
杜尔总统于3月26日发出了给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书,周恩来总理在4月3日致杜尔总统复信,表示接受并感谢几内亚政府和杜尔总统对他的盛情邀请。
周恩来总理致杜尔总统的复信全文如下:科纳克里几内亚共和国塞古·杜尔总统阁下:
阁下1962年3月26日的来信已经收到。
我非常愉快地接受并且感谢几内亚共和国政府和阁下对我的盛情邀请。阁下1960年对中国的访问,给中国人民和我本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阁下访问中国以后,中几两国的友好关系有了迅速的发展。我热烈地期望着在几内亚国土上和阁下重叙友谊,并且为进一步增进两国关系,作出努力。
阁下,请接受我最崇高的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1962年4月3日于北京
杜尔总统致周总理的邀请信全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
周恩来先生阁下:
我代表几内亚共和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荣幸地和愉快地邀请你前来几内亚共和国进行一次国事访问。
阁下,我确信这样一次访问将有助于巩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和真诚合作的关系。
访问日期的选择随阁下的方便。
阁下,请接受我最崇高的敬意。
几内亚共和国总统
塞古·杜尔
1962年3月26日于科纳克里


第1版()
专栏:

  鄂城沿江滨湖地区商业部门接受经验教训
  重视渔具用料的“小事”
  促进渔业丰收的大事
新华社武汉11日电 本社记者徐士杰报道:湖北鄂城县沿江滨湖地区商业部门,改进过去被忽视的维修渔网用的红根、槲[hú]皮的购销工作,使一度被渔民看作大问题的红根、槲皮供应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有关部门的干部谈起这件事,印象很深,他们说:过去是吃了忽视“小事”的亏,把小事拖成了影响渔业生产的大事;现在,重视了这件事情,被拖成的大事也办好了。
鄂城县靠近长江,境内湖泊很多,是湖北省淡水鱼产区之一。红根、槲皮含胶多,这里的渔民历来用这些东西熬水,浸糊网具。这样做,会使网具经久耐用,网具经过浸糊,不易沾水,使用轻便。目前,捕捞鱼苗的旺季即将到来,所需的大批绠[gěng]网需要反复浸糊;而捕捞成鱼旺季还未过去,许多网具也要作维修性浸糊。全县沿江滨湖渔区到处都在忙着浸糊网具。所以前一时期红根、槲皮的需要量都很大。今春,这两种物资的供应比较充分。全县三千多张绠网大都已浸糊十四、五遍,夏用的大渔网也多已浸糊完毕。樊口渔业队的渔民周承扬说:“今年渔业丰收,得给红根记一功,槲皮来得也又多又好。”
红根是一种野生灌木的树根,槲皮是槲树的皮,山区资源丰富,只要注意采集、外运,就可以保证渔业生产需要。可是这两种东西在前两年一度供不应求。据鄂城商业部门检查,这主要是产、销两地的商业部门当时把这看成是“小事情”,放松了对这两种物资的采购和供应。1960年,沿江地区鱼苗生产量大增,浸糊绠网需用的红根、槲皮随之增加。当时鄂城商业部门在供应渔业物资时,认为船、网、桐油才是重要的物资,红根、槲皮缺少点没大关系。结果供应红根、槲皮这类完全有条件办好的“小事”,就成了影响渔业生产的大事。这一年中,由于网具浸糊困难,全县新制的本来可用三、四年的二百多张绠网,绝大部分用一年就坏了。另外,还有不少捕捞成鱼的大网因为浸糊不及时,也影响了正常生产。
去年,鄂城商业部门加强了红根、槲皮的购销工作。他们积极同过去有供销关系的山区恢复供销关系。由于需要量增加,老产区不能满足需要,他们还到河南确山、商城,陕西汉中等山区开辟货源。今年第一季度全县供应的槲皮,有一半以上是从河南采购回来的。其次,派专人负责由国家调拨的红根、槲皮的调运工作,到产地督促收购、集运,保证调运及时。
由于红根和槲皮供应及时,鄂城县第一季度的鲜鱼捕捞生产较好,鱼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6%以上,生产计划和外调计划都超额完成。捕捞鱼苗的网具也准备得较好。
现在,鄂城商业部门经过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对农业和渔业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人民生活用品的供应工作,都比以前有改进,大问题有大安排,小问题有小安排,力争作到“不因事小而忽视”,更好地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


第1版()
专栏:

  美机美舰侵入我领空领海
我提出第196次严重警告
新华社11日讯 4月10日十三时三十二分至十三时四十七分,美国军用飞机一架,侵入我广东省西沙群岛的七连岛、永兴岛、石岛地区上空。4月11日七时三十六分至十时零五分,又有美国军舰两艘,侵入我广东省西沙群岛的东岛、永兴岛地区海域。对于美国军用飞机和军舰的这种军事挑衅,我外交部发言人奉命提出第一百九十六次严重警告。


第1版()
专栏:

  调查渔民需要 积极组织货源
  旅大改进渔需物资供应工作
新华社沈阳11日电 辽宁省旅大市水产供销公司在今年春汛渔需物资供应工作中,根据渔民需要,积极组织货源,及时调拨运输,有力地支援了当前的渔业生产。
旅大市水产供销公司负责收购和分配旅大地区的水产品,并且负责供应旅大地区除国营水产公司以外的广大渔民的渔需物资。
这个公司在去年春汛中,因为某些原料材料不足,主观努力不够,对渔民的需要也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不够好。他们检查了这方面的工作,从去年9月开始,组成以公司经理为首的工作组,先后到各产鱼县,调查研究渔民需要什么物资,数量多少,质量如何,根据渔民的意见,改进今年的物资供应工作。如在调查中渔民提出去年供应青麻毛做绠绳不结实,要求供应更多的青麻做绠绳,不要青麻毛。今年,这个公司就不采购和供应青麻毛了,按照实际需要量,供应渔民的青麻多于去年十多倍。
旅大市水产供销公司供应的渔需物资,主要品种有十三种,一般品种近四百种。除主要品种由国家按计划调拨外,一般品种主要由这个公司负责采购和组织加工。他们按照渔民的需要和当地的条件,同旅大市的一些绳网厂、鱼钩厂等签订了加工各种网线五百多吨、各种鱼钩三十四万多把等合同。
为了不误渔业生产季节,这个公司随到货、随分拨,组织运输力量送货,尽量做到渔船在哪里,物资供应到哪里。如大连老虎滩渔港,是各县人民公社渔船卸鱼的一个集中地,这个公司就在这里设立了门市部,便利渔民购买物资。
现在,旅大水产供销公司正继续努力,要把渔需物资的供应工作做得更好,支援全市两万多渔民在春汛生产中,多产鱼虾。(附图片)
浙江温州市洞头公社半屏第一渔业大队社员捕捞黄鱼归来 新华社记者 沈楚白摄


第1版()
专栏:

  窦马大队在多年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充实
  摸索出迅速繁育良种的成套方法
  陕西省认为切实可行,确定这个大队为良种繁育基地
  “良种繁育五田法”:一,第一年先在试验田中试种,进行品种观察;二,第二年选出良种再试种,进行对比复审;三,第三年交生产队繁育推广,为大田输送种子;四,开展良种栽培技术研究;五,丰产试验
据新华社西安11日电 全国农业劳模许敬章所在的陕西兴平县西吴公社窦马大队,在多年的试验中摸索出一套能够迅速繁育农作物良种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繁育适合本地种植的良种,从引进到推广一般只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到目前为止,这个大队已繁育和推广了“阿勃”、“六一四”、“通身红”等七个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良种,改变了过去品种单一的状况,使各个特性不同的良种搭配起来,因地种植。他们还给外地输送出大量良种,仅最近两年就输送了小麦良种十万八千多斤。
这个大队的良种繁育工作,是在大队党支部书记许敬章的领导下开展起来的。1957年这个大队建立试验基地,开始试验研究良种繁育工作。他们对繁育和推广良种的工作非常认真,在逐年的摸索中建立起了一套制度。凡是外地引进的品种,不论在外地的生长情况如何,第一年必须先在试验田中试种,观察它是否能适应本地的环境条件。第二年选出一些生长良好的品种再行试种,对它进行对比复审,第三年才交生产队去繁育,为大田输送种子。为了使新的品种能在大田里得到顺利推广,他们又开展了良种的栽培技术研究和丰产试验。他们总结这种良种繁育过程中的五个步骤——品种观察、复审、繁育、栽培技术研究、丰产试验,称之为
“良种繁育五田法”。
这一套良种繁育工作方法,是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充实起来的。例如,1958年繁育推广“南大二四一九”小麦品种时,没有经过栽培技术研究这个步骤就在大田推广,结果减了产。接受这个教训,他们以后就十分注意对每个新品种从栽培技术上进行系统研究,充分掌握它的特性。有一些品种,平时产量比较稳定,但施肥不当却容易倒伏;他们就在施肥方法上进行对比试验,取得这方面的栽培技术经验。丰产试验,是为了了解这个品种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高产,增产潜力究竟有多大。根据几年试验,他们发现“阿勃”这个小麦品种喜水耐肥,水肥越足产量越高,优点越表现得鲜明;但是把它改种在水肥条件较差的耕地上,产量却反而不如其他品种。这些特性的掌握,对于良种推广工作都是很重要的。为了加快良种繁育速度,他们又把品种观察以外的其他四个步骤改成交叉进行,就是在品种对比复审阶段,把试种观察阶段表现突出的品种单独选出来,直接送到良种繁育田去繁育,到了其他品种开始繁育时,这个突出的品种已经可以大量繁殖了。这期间,也同时着手研究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一年以后,生产队拿着新品种向大田推广时,种子够了,社员所需要掌握的栽培技术也已经有了。这样就可以缩短从引进到推广的时间,而且也解决了有了能推广的良种而没有足够种子的矛盾。
陕西省农业领导部门和农业科学研究单位认为,窦马生产大队的这种良种繁育方法是一种能迅速繁育良种的切实可行的方法。1959年,陕西省就正式把这个大队确定为良种繁育基地,省内引进或者培育了什么新品种,都尽先送到这个生产大队来繁育。(附图片)
窦马生产大队参加试验工作的社员们,正在观察各种小麦的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安克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