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合理调整劳动组织 精打细算使用人力物力
刘九学采煤队减人增产
坑木消耗也比过去降低,一二月份成本比计划下降29.9%
本报讯 据河南日报消息:河南焦作李封煤矿刘九学采煤队,精打细算使用人力物力,做到了既减人又增产。今年1、2月份,原煤产量超过计划29.1%,成本也较计划下降了29.9%。
去年年终,刘九学采煤队检查了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发现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煤成本高。原因是:劳动力使用不合理,坑木消耗过大,工具没有严格的使用、保管制度。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这个队的领导干部就发动职工,开展增产节约活动,降低原煤成本。开始时,有的人信心不足,说:“几年来,我们队的工人是光出不进,不能算多。”“生产地区条件不好,坑木消耗多一点也难免。”真的没有潜力可挖了吗?领导干部决定到群众中去作调查。一天,党支部书记寇元西刚到工作面,正遇着班长申占其在给工人分生产摊,分着分着争执起来。工人蒋得义、范在平都提出分的生产摊太小了,施展不开手脚,影响生产积极性的发挥。
寇元西从工人的争执中,发现这里劳动力有窝工浪费现象。经过干部和工人研究,这个班由十一摊改为七摊,腾出了六个工人,结果一班出了二百二十多吨煤,比以前还多产煤五十多吨。领导干部用这个活的事实教育职工,提高了大家对调整劳动组织的信心。后来全队将原来摆十一摊生产改为七摊,三班共腾出十二名工人。
刘九学采煤队还把挖掘劳动潜力和改进管理结合起来。原来往工作面运料,运输线长,全是上坡道,每班光运料就得六个工人。为了节省人力,他们延长了下风道绞车运料线路,缩短人力运料距离,这样每班又腾出了三个劳动力。工作面五部电溜子,原来每班五个人看管,后来把单机单人操作改为集中控制远方操作,每班只需要三个人,又减省了六个人。这样从采煤、机电、运输和辅助等工种中,共腾出了二十四名劳力,其中二十一名调给了掘进组,三名加强了巷道维护工作。原来有人耽心减人要减产,结果人少了,而任务完成得很好。许补班减了三个人,工人们说:“生产地区大了,劲用开了,不争打眼,不争放炮,责任分明,干劲更足。”3月5日,他们班计划生产一百八十吨煤,实际完成了二百二十五吨。
刘九学采煤队还积极节约坑木。年初,领导方面就教育职工认识节约坑木和增产煤炭、降低原煤成本的关系,纠正了一些人认为“只要多出煤,多用一点坑木没有啥”的思想。他们加强了坑木管理工作,积极设法提高坑木的回收和复用率。例如,根据顶板破碎情况,改进了回柱方法,使坑木回收由过去放一次顶回收七十多根,增加到二百九十多根,回收率达到95%以上。由于大家千方百计提高坑木回收率和复用率,今年1月份坑木千吨消耗是十二点六立方米,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30%,2月份又比1月份下降了5.5%。
(附图片)
开滦林西煤矿安全运行标兵、电机车司机赵连元从一九五七年到现在,五年安全运行,保证了井下出煤
操惠摄(河北日报稿)


第2版()
专栏:

青岛火柴厂解决生产中的新问题
用杂木生产合格的火柴梗
据新华社济南电 青岛火柴厂职工用杂木生产出合格的火柴梗。
这个厂过去用木质松软、丝直、易于旋切的椴木制造火柴梗。近年来由于椴木的供应量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大部分火柴梗改用红松、马尾松、榆、柳等杂木制作。这些杂木的木质硬软不一,伸缩性有大有小,水分含量低,疤节多,丝斜,旋切时不但费工和操作不便,而且旋切出来的梗子不是粗细不匀,就是起毛刺,断头、断梗也很多。由于火柴梗质量不高,给排梗、蘸[zhàn]头等下道工序的生产带来困难,影响了火柴的质量。因此,能不能用杂木生产出合格的火柴梗来,就成为这个厂生产中的一项关键问题。
针对杂木硬软不一的问题,他们从选料入手,把各种杂木进行分类处理。红松、黄花松、榆木等木料木质硬,水分低,不好旋切。这个工厂采取了事前进行蒸煮的做法,把各种木料煮透、煮松,吃足水分。这样就克服了木质硬,水分低,干裂难旋的缺点。对于杂木疤节多、腐朽多等带有共同性的缺点,想法进行修整,把不易切旋的疤节、腐朽地方切除,去糟取精。对于腐朽空心木料,小修整不能解决问题,技术研究组也想出办法,把大空心的木料锯成若干小块,再一块一块修整、加工;小空心不易锯成小块的,就塞进圆木,填满空心,再进行旋切。
由于职工们积极努力,这个工厂终于用杂木生产出合格的火柴梗。火柴梗质量的提高也保证了火柴的质量。据2月份统计,每盒火柴的废支率由过去的五点九支减少到四点三支,火柴的耗梗量也降低了。


第2版()
专栏:

江湾公社组织老菜区能手传授经验
帮助新菜区提高种植技术
蟠龙大队老菜农热心教导青年
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市郊宝山县江湾人民公社,组织蔬菜生产水平不同的生产队分别挂钩,定期交流蔬菜生产的经验。
江湾公社十二个生产大队全都种蔬菜。其中一部分大队、生产队种菜的历史比较长,种植技术比较高,生产经验比较丰富,所以蔬菜产量高,上市均衡。还有一部分大队、生产队在近两年才开始种菜,缺乏种植经验,因此产量比较低,上市不均衡。公社根据这种情况,主动组织有生产蔬菜经验的生产队,具体帮助蔬菜产量低的生产队改进种菜技术。帮助的办法,主要是组织高产队的干部和老农到低产队传授种菜经验,或者组织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到高产队学习种菜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这个公社推行这个办法以来,已经取得初步效果。如过去蔬菜产量较低的白漾大队和各生产队的干部,都认为蔬菜产量低主要是人少地多、来不及很好种。有种菜经验的胜利大队,派干部和老农到白漾大队,同干部和社员一起研究蔬菜产量低的原因,发现这个大队在安排蔬菜生产时,没有考虑到本队人少地多的情况,多种了花工多、生长期短的叶菜。这样,往往因为人手少,来不及种、管、收,影响了产量。找到原因后,白漾大队及时修订了种植计划,决定多种一些用肥省、花工少、生长期比较长的瓜、豆、薯类蔬菜,相应地减少一些叶菜;在作物布局上也作了一些调整,安排远田多种省工省肥的粗菜,近田多种花工多、用肥量大的细菜。高境大队蔬菜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比较低,原因是菜田的地势低,有的田没开水沟,有的水沟开得不合规格,因此种的菜老长不好。这次,他们派干部和社员到奎照大队学习开沟排水的经验后,进一步改善了全队菜田的排水系统,并且在二十多亩种得过稀的莴苣笋田里补足了秧苗。
新华社重庆电 重庆市近郊九龙公社蟠龙大队,组织老农向社员们传授各种蔬菜生产技术。
蟠龙大队靠近城市,以蔬菜生产为主,蔬菜品种多,技术复杂,全大队除三十多个老菜农有丰富的种菜经验以外,一般社员的种菜技术和经验都不够高,特别是近几年成长起来的青年,更是缺乏蔬菜生产知识和技术。
在当前的大春蔬菜生产中,大队便有计划地召开技术交流会和技术座谈会,组织有技术的老菜农,向青年、壮年社员讲授大春蔬菜生产的各种专长技术。同时,还挑选了一批积极热情、细心肯钻的青年,拜老农为师,在生产实践中向他们学习。


第2版()
专栏:

工人出身的工程师杨守岳
循序渐进刻苦学习科学技术
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杨守岳,十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扎扎实实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二年级的必修课程。现在,他是一个具有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的工程师。
本报讯 据贵州日报消息:贵州省运输局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共产党员杨守岳,十年来坚持业余学习,循序渐进,依次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二年级的必修课程,现在他已由一个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工人,成为具有一定技术理论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在他是运输局技术科的副科长。
杨守岳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顽强学习技术理论知识,从1952年以来,他陆续在文化夜校、业余中等专业学校和业余工学院特别班进修。1960年下半年,他在学完高中课程后,又升入大学。现在他是业余工学院二年级的学生。杨守岳在工作中刻苦钻研,虚心向老工人和老技术人员求教,一贯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并革新了许多机具,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因此曾先后被评为省、市和全国的先进生产者,并出席过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和全国群英会。
杨守岳在学习上的主要特点是: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为了学技术,他先从学文化着手,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1959年当他投考贵阳市业余工学院特别班时,有些人主张他去插班,直接学机械制造专业。但是他坚持要在特别班读完高中课程才升入大学。读大学一年级时,由于经常出差,耽误了一些课程,期终考试时,有几门主要课程不及格。他就要求再读一期一年级,直到把一年级的课程全部学完考试及格后才升入二年级。平时,他也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从不不懂装懂。他经常说:“学文化、求知识,就像平地起高楼一样,必须一砖一瓦地从基础开始;基础打不牢,不是建不起高楼,就是建起来了也不会坚固。”
杨守岳解放前只读过二年小学。解放后,虽然他的学习是按部就班、由低到高地进行的,但毕竟没有全日制学校的学习条件好,学习起来常常感到吃力。但是,顽强的求知欲望战胜了一个个的困难。上业余大学后,有些同学的程度较高,老师讲课时讲得较快,杨守岳有时不能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他就在每次上课前,先把老师要讲的课程读一遍,把重点和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听课时用心听讲,重点记录;课后及时复习,多做作业,终于赶上了学习进度。有时工作忙,复习功课和做作业的时间少,他就在清晨四、五点钟起床,学习一两个小时。有时因工作需要出差,不能到校听讲,他就把书和作业本随身带着,抓紧工余时间自修,不懂的问题就记下来,回来后再请教老师。学习大学化学课时,由于过去的基础差,学习感到吃力,他就把过去读过的化学教科书和各种参考书订在一起,随身携带。杨守岳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技术,求知识,没有铁杵[chǔ]磨针的决心是达不到目的的。
杨守岳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是和运输局党组织的亲切关怀和周围老工程技术人员的耐心帮助分不开的。运输局的一些领导同志对他的学习很关心,并在安排工作时给予必要的照顾,为他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周围的老工程师和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同志,也积极支持和耐心帮助他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具有二十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工程师刘裔岑同杨守岳订立了包教保学合同,具体帮助他学习汽车机械原理和技术管理方面的专门知识。


第2版()
专栏:

提高蔬菜的单位面积产量
中共牡丹江市郊区委书记 孙庆瑞
最近,我们就蔬菜生产问题在黑龙江牡丹江市郊的沿江、铁岭、温春等公社的几个大队作了一次调查。调查说明,增产蔬菜除了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外,还应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只要有肥有水,有优良品种,管理及时,增产的潜力是很大的。如水源、粪肥、劳力、畜力比较充足的沿江公社南江大队,水园子的菜平均亩产量达一万三千多斤,和南江大队一江之隔的兴隆公社兴隆大队,蔬菜亩产量只有两千多斤。去年我们把菜地稳定在1960年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结果全市蔬菜大幅度增长。
在提高蔬菜单位面积产量的工作上,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蔬菜种植的布局合理不合理,和产量的关系很大。近几年,我们从实践中摸索出蔬菜布局应当这样:中、近郊以春夏菜为主,远郊以秋菜为主。理由是中、近郊水粪充足,人力畜力多,而且运输方便,损耗量因此也较小。1961年我们把73%的春夏菜安排在中、近郊。产量比远郊种植春夏菜高出三倍以上。远郊土地多,秋菜生产的技术要求不像春夏菜那样高,运输又较容易,所以把43%的秋菜面积安排在远郊。看来这样的布局是合理的。
此外,我们还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注意了不同地区的种植特点,在有多年种菜经验的地方,建立了生产传统蔬菜品种的基地。如兴隆公社兴隆大队有四十多年生产韭菜的经验;这个公社跃进大队的洋葱长得个大、产量高,我们就把这些大队作为生产韭菜、洋葱的基地,也获得了好效果。
巩固和发展蔬菜基地
几年来,我们市郊已经出现了一批单位面积产量高、提供商品菜数量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如春夏菜基地之一的沿江公社南江大队,虽然只种六百多亩春夏菜,但是产量高,提供的商品菜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这几年中,我们在巩固了原有的十八处老基地外,还发展了二十五处新基地。在四十三处新、老基地当中,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春夏菜基地十八处;②秋菜基地二十五处;③在两个农场、四个大队里建立了蔬菜种子繁育基地;④在十二个大队里建立了特产基地(如兴隆公社兴隆大队的韭菜、北安公社北安大队的芹菜等)。
有了这些基地,就更便于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发扬传统产地的种植经验,推广增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据对十八处春夏菜生产基地的调查,他们春夏菜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比一般产量高34.7%;对二十五个秋菜基地的调查,单位面积产量比一般产量高26.6%。繁育秋菜种的基地,去年一年就生产菜籽一万多斤,可以满足全市对秋菜种子需要量的30%。在特产基地,兴隆公社跃进大队的洋葱面积占全市的一半,平均产量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的59%,商品量占全市80%。
从这里可以看出,搞好基地的蔬菜生产,是市场供应的基础。而要搞好基地,就必须在培养菜田上做一系列细致的工作。我们在这方面的做法是:①保护老菜田、培养新菜田。凡是老菜田,一般不许占用,要固定下来。对新菜田的培养,一般是先把大田改为旱园子,第二步再改为水园子;在生产上则采取先种大路菜、后种细菜的办法,逐步培养成基地。②加强蔬菜基地的基本建设。近几年我们在这些基地上兴修了一批动力抽水站等工程,扩大了春夏菜的水浇地面积,改良土壤三万多亩,扩大了温室、温床的面积。③从人力、物力方面加强基地。近几年我们对蔬菜基地增加了投资,增添了机械设备,也投放了近万个劳动力。同时,在农事大忙季节,组织城市的人力、牲畜、汽车等支援郊区蔬菜生产。④在技术上,我们采取老基地带新基地、办训练班、召开技术交流会和现场会、向老菜农请教等办法,帮助新基地的许多干部和社员熟悉、掌握了蔬菜生产技术。
抓关键性的增产措施
我们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各种蔬菜生产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高产量。如对春菜,根据我市十春九旱的自然情况,集中力量抓灌溉工作。这几年全市扩大了一万多亩水浇地,使春菜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夏季,这里的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增产夏菜的关键是培育壮苗。因此,我们就千方百计地扩大夏菜的育苗面积。现在,全市郊夏菜的育苗面积,已经由1958年的六千多亩增加到一万三千多亩。据在温春公社温春大队的调查,经过育苗的夏菜比直播的单位面积产量高53%,还可以提前半个月上市。秋菜种在伏天,收在秋天,播前空白地的时间很长,只有搞好翻地晾茬,才有利于消灭杂草、保持水分、保护地力。几年中由于我们像抓春耕一样地抓紧了这项工作,做到了早翻深翻,促进了秋菜增产。
在蔬菜基地建立起来以后,蔬菜面积扩大了,当地种子不能自给,头几年的菜籽大部分是从外地采购来的。由于种子来源广泛,混杂严重,常发生萝卜抽苔、白菜不抱心、甘蓝不结球和种一样出好几样的情况。经常因为种子发芽率低,须补种、毁种而贻悞农时。1958年以后,我们接受这些教训,发动群众自己繁育种子,培育出适宜在当地种植的种子。现在,除队队都繁育种子以外,全市还建立了重点繁育菜籽的基地。现在,种子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部分品种做到了自给有余,种子品种也从一百六十多种增加到了二百八十多种。实践证明,仅抓好优良品种这项措施,一般就可以增产一成到两成。
在水肥比较充足的大队,推广混种、复种、间种等办法,力争多茬生产,这也是充分利用土地,增加蔬菜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多茬生产,要看当地水、肥、人力、畜力的具体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过分地强调多茬生产,就会影响产量的提高。
今年我们郊区按照上级指示,根据城市人民需要,参照近年来的蔬菜生产经验,把蔬菜的种植面积稳定在去年的基础上;在制订计划当中,普遍发动群众讨论,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调整了远、中、近郊的菜田布局和菜、粮以及其他作物的种植比例,从而更加合理地落实了今年的蔬菜生产计划。
目前,各级干部和社员正按计划中所制定的增产措施,积极进行蔬菜备耕工作。
(原载《黑龙江日报》,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山东通讯

吕鸿宾教女儿务农
本报记者 朱曰梅
山东莒县爱国公社爱国村,有七八个人蹲在向阳的墙角下休息。当他们看到一个匆忙走过的姑娘时,立即议论开了。
“这闺女进步真快,干活挺泼,也很带架式。”
“嘿,没看她爸爸是谁,他还能光教别人不教女儿吗?”
人们谈论的这位姑娘,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吕鸿宾的女儿吕春贞。今年二十一岁,1958年高小毕业后,开始在生产大队的幼儿园工作。第二年秋天,她转到生产队学种庄稼。
吕春贞到生产第一线后,样样活都不熟练,使她有些不顺心。吕鸿宾看出春贞的心思,用自己的经历说明农业生产的前途,还用徐建春、邢燕子大办农业的事迹启发她。有一次,吕鸿宾拿出十多年前春贞的照片,指着对她说:“看,你那时穿的是用你母亲的棉袄改做的破棉衣,好几处露了花,你的脸又黄又瘦。那时全家住在缺了半截后墙的破屋里。现在呢,穿的是新衣裳,住的是新瓦房。日子是怎么好起来的?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依靠集体,发展生产的结果。”吕鸿宾放下照片,问春贞:“你认为农业不重要吗?毛主席说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啊!”
吕鸿宾常说:“必须教给青年人生产技术,培养他们对农业生产的感情。”吕鸿宾像教其他青年社员学习农业技术一样,耐心地指导春贞生产。锄地时,先谈怎样撇锄头,谷子锄二遍地要深,豆子二遍地要浅,高粱头遍地要晒根的道理,同时还作出样子。
春贞学会的农活多了,对农业生产的兴趣也渐渐浓厚起来。当记者访问她的时候,她正和一伙青壮年,站在尺把深的水里挖河泥,干的那股泼劲,拿锨的那架式一看就是内行。人们说春贞在勤学苦练,追赶她的爸爸。春贞说:“我要以他作榜样,在农业上干一辈子!”


第2版()
专栏: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各学会分别举行年会
检阅一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 探讨当前一些重要理论问题
新华社上海23日电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所属各学会,最近两个多月来先后举行1961年年会,全面检阅一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并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探讨了当前学术界共同关心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
先后举行年会的有哲学、经济、政法、教育、国际关系、语文、外文、历史等八个学会,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也在同时举行首届年会。参加这些年会的共约两万人次,比去年增加将近一倍。其中有学术工作者,也有实际工作部门的干部;有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老教授,也有解放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年研究人员。这些年会共讨论了五十八个专题。其中有的是密切联系我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如关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途径问题,关于工业生产中专业化和协作问题,关于工农业产品的等价交换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问题,普通教育中政治、教学、劳动、健康四者的关系问题等;有的是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如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微生物和机体,力学发展中的综合—分析—综合过程,世界史的体系,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等问题,有的是在整理和探索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中发现的问题,如关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关于清初反满斗争的性质与对康熙的评价,关于章炳麟、张謇[jiǎn]的评价,怎样继承我国语言遗产问题等;也有关于当前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问题,如关于新殖民主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在一年来学术讨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讨论的,有的是这次年会上提出的新课题。通过讨论,对许多问题的探讨都有了新的进展。
在年会上,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济学会年会讨论的十三个专题,无一不引起针锋相对的热烈争论。
哲学学会在讨论道德的阶级性时,有不少人对不同阶级有无共同的道德标准等问题,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教育学会在讨论直观性与推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赵廷为认为这一原则在有些课程的教学中并不适用,因此是不能成立的;梵皇渡路第六小学副校长沈蕊芳却用自己实际教学的体会说明这一原则有普遍意义,两人曾进行好几次争辩,最后都没有能说服对方,仍保留各自的意见,准备在今后继续研究。许多人在争论中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有的老教授在讨论他的论文时,对别人的发言都作了详细记录,并了解发言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准备在会后同他们作进一步的探讨,有的人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对自己的文章作了修改和补充,进一步提高了论文的质量。
各学会在年会期间共收到会员提交的论文二百三十四篇,比去年年会增加将近一倍。许多论文和调查报告都是在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和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复旦大学经济系讲师江泽宏所写的《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国际问题研究所丁珊等所写的《美国新殖民主义在非洲》等文章,都经过一、两年的长期准备,并作了多次修改。上海经济研究所汪旭庄副教授等写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级差土地收入的形成问题》、孙怀仁教授等写的《上海机械工业中发展生产专业化和生产协作的几个问题》等文章,是作者深入农村、工厂经过长期调查研究的结果。这些文章由于材料丰富,受到与会者的欢迎。也有一些论文例如外国语学院提出的《常用词汇研究和词汇的统计》,华东师范大学史绍成所作的有关公共外语教学的调查报告,都是根据实际教学工作中提出的问题,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对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
年会期间,各学会还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举行了五十四次学术报告。邝[kuàng]安坤的《齐心协力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江可宗的《围绕“力的概念”的斗争》、周予同的《试谈中国文化和中国经学》、谭其骧的《历史地理的史料意义》、陈守实的《关于秘密会社的一些问题》、周谷城的《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国际地位》、傅东华的《〈说文解字〉与汉语言文字学》、郭绍虞的《关于文字形体的演变问题》等都是他们的研究专题。全增嘏[gǔ]的《存在主义介绍》、蒋孔阳的《德国古典美学》等报告,则是介绍了外国学术流派的知识。此外,也有一些报告交流了实际工作经验。有些学会还邀请了经济学家王亚南、天文学家戴文赛、语言学家吴宗济等一些外地的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在推动会员的科学研究和扩大知识面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第2版()
专栏:

江苏省高淳县双塔公社宝塔大队第三生产队社员正在麦田内松土除草  晓庄、栖梅摄(新华日报稿)


第2版()
专栏:

四川德阳县城区公社六大队第二生产队,加强春菜的育苗和管理工作。图为社员在给早栽的春熟莴笋追肥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