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漫谈话剧

祝话剧丰收
  老舍
我爱戏曲,也爱话剧,不偏不向,没有成见。但是,时届春节,我愿举酒预祝今年话剧丰收。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要说,盼望话剧丰收,并非愿见戏曲歉收,绝对不是!其次,看看实际情况,也有此预祝的必要。
是呀,登高一望,可以看到全国戏曲有三四百种之多,剧目不如海,也如长江大河。相形之下,话剧的力量可就薄弱的多了,所以必须力争丰产,干劲冲天。
论题材,戏曲对古代故事的处理与表演都有深厚的经验基础,自成一家,放之四海皆能叫好。可是,一到表演现代的新人新事,便有些麻烦:胡子太短,没法儿甩;没有水袖,短袖不善于舞;不画花脸,减去威风;诸如此类,反正不大好办。可佩服的是不管怎么为难,戏曲演员可并没有完全放弃现代题材的节目,而且不断吸收话剧的表演技术。说到这里,大家一想到现代题材的戏,便不能不去看话剧团的广告了。大家多么迫切要看话剧啊!
在话剧剧目里,有现代题材的,也有历史剧,还有外国的新旧名剧。这正合百花齐放之旨,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历史剧与外国戏一多起来,当然就挤掉一些现代题材的戏。这似乎是个问题。我个人希望,今年话剧丰产,特别是现代题材的话剧五谷丰登!话剧善于表演现代生活,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剧本是个大问题。应当设法解决。各省都有话剧团,可是往往目对京沪等大都市,某剧成功,则各处亦动手排演。这算不了什么偏差,可是挤掉各地的新剧本,不易得到上演的机会,也是事实。这么一来,剧作家们就得不到鼓舞,不愿多写,问题不算太小。我们应当好好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遭受了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可是英明的党与勇敢的人民克服了困难,并得到宝贵的新经验。三年来,可写的,值得写的,新人新事又到处皆是,而在舞台上歌颂这些人物与事实的责任首先落在话剧作家的肩上。话剧作家们,欢欢喜喜度过春节,就拿起笔来兴高采烈地干活儿呀!
正是:
问君举酒意如何?但愿今年话剧多!
图画神州新面貌:英雄人物好山河。
未待梅残桃已开,东风日夜送春来!
诗人不负东风意,万紫千红上舞台!


第4版()
专栏:

  柔石烈士的一部未刊稿——“中国文学史略”
  胡从经
日前在杭州看到了一部新征集到的柔石手稿——《中国文学史略》。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轩敞明亮的藏书楼中,我读完了这本珍贵的手稿。掩卷冥想,感慨万分。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前驱者之一——柔石,所遗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是颇为丰厚的:有短篇集《疯人》、《希望》,中篇《三姊妹》、《二月》和长篇《旧时代之死》等;但保存下来的理论著述却极为少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这部《中国文学史略》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
《中国文学史略》是一部未完成的残稿,具体写作年月不详,是用毛笔写在自备稿纸上的,稿纸右下端印有“赵平复”(柔石烈士原名)三字。据测,这本《史略》是柔石1926—1927年间在故乡宁海中学任教时撰写的,后因受反动势力迫害,于1928年4月离乡前往上海而中辍了。就现存的稿本来看,共有四十八页,分三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诗经与楚辞”,第三章“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乐府”,全计约两万言。
柔石在写这部稿子时,可能还未成熟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从这本文学史著作中所反映出来的观点来看,与当时先进的文艺思潮是颇为相近的。在“绪论”中他就很明确地指出:“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历史上没有两个情境相同的时代,因此,文学也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异彩和特色。历史是进化的,文学也是演进的。”
柔石紧接着谈到了为什么要研究文学史,他认为“文学史里我们很可知道一时代一时代的生活情形及人民风尚。”阐述了文学史与人类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肯定“文学史之价值观”的重要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色的文学。我们要了解时代和民族,我们就该知道过去的材料。”
柔石在“绪论”中还把古典文学分为“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这与列宁的两种文化的学说是有血缘联系的。作者并且声明,这本文学史是侧重研究
“平民文学”的。
在后面的两章中,柔石对人民口头创作寄予了极大的注意。如对“诗经”、“古诗十九首”和“汉魏乐府”等,都作了精湛的剖析与评述,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对受民间文艺哺育的优秀作家如屈原等,均推崇备至,一反过去历代反动文人横加贬抑的不合理批评。这种文学史观在二十年代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意义的创举。唯一令人遗憾的是,这部文学史没有写完,仅仅开了头便因故而中止了。
不过,从这部手稿里我们可以看出:柔石不仅赋有杰出的创作才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而且在文学史研究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如果不是反动派的魔爪过早地扼杀了他年轻的生命,他在这方面也将作出可贵的贡献。
对于这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加以整理和研究,使其成为探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历史经验的史料之一。


第4版()
专栏:影评

  翱翔吧,雄鹰!
  ——看影片《山鹰之歌》
  沙浪
《山鹰之歌》是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在1959年合拍的。这部影片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阿尔巴尼亚人民在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领导下,反抗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侵略者而进行地下活动和游击战争的故事。从影片里,我们看到了这支人民武装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他们在严酷的斗争中成长。游击队司令员拉波同志在他的一枚手榴弹上刻着“生命可贵,荣誉更可贵”。这颗手榴弹是他留着最后一刻用的,而最后也终于用上了。在一次反击战中,他冲入敌群炸响了最后的一颗手榴弹,挽救了危局,自己却光荣牺牲了。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教育和培养的像拉波这样优秀的儿子,是数都数不清的。请看吧,年轻的阿尔巴尼亚党和人民,在那最黑暗的年代里,在跟法西斯和卖国贼战斗的日日夜夜里,是怎样的走过了他们艰苦而光辉的历程。
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年代里,阿尔巴尼亚人民和游击队面对着的是一个相当强大凶恶的敌人,早期是意大利侵略者,接着是希特勒匪军。法西斯匪徒和阿尔巴尼亚国内的反动派勾结起来,千方百计地企图扼杀年轻的共产党和她领导的游击队,因此,斗争是极其艰苦的。
德国法西斯在全阿尔巴尼亚的城市和农村进行残酷烧杀的同时,对人民游击队进行着血腥的扫荡。严酷的战斗又在山区根据地打响了。虽然敌众我寡,但游击队战士们越打越强,他们坚守每一寸土地,痛击敌人。最后,子弹打光了,拚上刺刀,山上的石头也成了消灭敌人的锐利武器。这一仗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仍然以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在敌强我弱的每一次战斗中,游击队都取得了最后胜利,从影片塑造的英雄人物的群像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在对意大利侵略军的一次艰苦的战斗中,游击队被敌人包围了。打着抗意旗号暗地里却和敌人勾结的巴里党徒扎维特,借口说什么为了减轻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痛苦,为了阿尔巴尼亚人民的“自由”,劝游击队放下武器,向敌人投降。但是,游击队政委阿尔边正气凛然地说:“宁可战死,也比低声下气的活着好!”接着他痛斥了这个披着人皮的豺狼:“谁能给我们自由,是法西斯吗?不敢咬他的手,最好就去吻他的手,是吗?”是的,对于敌人,只有狠狠地咬断他的手,只有巴里党徒,才无耻地去吻敌人的手。
还有一个生动的例子:“盟军”统帅部的代表、名叫培尔金斯的一个英国上校,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混进了人民游击队里。在一次与德寇的战斗中,游击队伤亡很重,战斗极其艰苦。这个盟军代表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劝告政委凯马里率部向敌人投降,等待盟军来
“解放”阿尔巴尼亚。在他看来,游击队注定是要被消灭的,“奇迹是不会有的”。但凯马里庄严地警告他:“虽然,你会说我们的语言,可你很不了解阿尔巴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是不会投降的。”
阿尔巴尼亚人民,从来也没有被困难和大炮吓倒过,被吓倒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代表”培尔金斯!
影片让我们看来感到分外亲切的不仅是成功地塑造了像阿尔边、凯马里、拉波、瓦西里、彼德鲁、扎娜等等这些活生生的英雄群像,通过他们,我们看见了一个坚强的、正确的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的党在全国人民中所产生的无上崇高的情操和巨大的鼓舞力量。通过他们,我们看见了阿苏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我们看见,在阿尔巴尼亚党领导地下斗争和游击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苏联红军的每一个胜利,对阿尔巴尼亚人民都是极大的鼓舞,党和人民把它当成了自己祖国争取解放斗争的一部分。
阿尔巴尼亚爱国者不仅经受了战场的严峻考验,许多人也经受过法西斯牢狱的残酷折磨。在城市地下斗争中,女战士扎娜不幸被捕后,敌人用尽酷刑问她炸药藏在什么地方,扎娜一言不发。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震天的巨响,扎娜满意地笑了,她知道这是同志们按照党的指示炸毁了敌人的一切军事设施。于是她答复敌人:“这就是我的炸药。”
影片还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和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例如,阿尔边在刺死意大利特使后,受伤逃到了一个老百姓家里,这家正在举行婚礼,群众立刻把阿尔边化装成新郎,使他逃脱了敌人的搜捕。
十八年前的那些英雄,十八年后我们又见到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年轻的一代,受到了党和霍查同志更精心的教养,越发变得聪明英勇了。我们从1960年在南斯拉夫格鲁日港口避风同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进行英勇斗争的“阿里·卡尔门迪号”船员们的身上,看见了凯马里、阿尔边、拉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这样的党和这样的人民,不论是与敌人作斗争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翱翔吧,远方的雄鹰!(附图片)
  游击队胜利会师了


第4版()
专栏:

  阳春烟景(四首)
  ——京西矿区的歌
  禾波
阳春烟景穿过宽阔的巷道,绕过支柱的丛林,沿着潺潺的溪流,我们又向煤层掘进。风钻啊,在热情歌唱,煤流啊,像金河滚滚;运煤列车响如春雷,仿佛在深山峡谷里飞奔。一片灿烂奇景,一片锦绣前程;祖国啊,我们为你欢呼:矿井下也是阳春烟景。
闸 门低矮的闸门内,堆积着丰富的黑金;每块沉甸甸的黑金,都蕴藏着温暖与光明。英勇的矿工无限忠诚,日夜维护着井下的闸门;在这里把煤炭装车运走,把幸福献给党和人民。闸门啊,远在地壳低层,它通向美好生活的途径;矿工把它作胜利的起点,向更光辉的未来进军。
女矿工不是牧羊女挥动牧杖,在河边赶着黑色羊群;年轻的女矿工啊,是你用铁锹赶着煤流奔
腾。沉重的顶板,压抑不住你坚强的性格;狭窄的石门,阻挡不住你跃进的雄心。你,春天的使者,带给人民无限温暖;每块珍贵的乌金,你都寄托着崇高的爱情。你,光明的使者,给祖国创造着大量财富;每列煤车里面,都载有你艳丽的青春。
水枪手黑色的水管宛如乌龙,潜伏在深深的矿井中;水枪手啊,无畏的勇士,夺取煤炭,你驾着乌龙。当水泵突突地歌唱,像战鼓把你的心催动;你全神贯注,面对煤墙,决心在夺煤大战中立功。乌龙吐出锋利的水舌,一道白光,直劈煤矿心胸;煤和水立刻滚流而下,沉重的巨响把地球震动。不必探问谁最勇猛?不必寻找谁是英雄?水枪手就是采煤的能手,把红旗插上生产的高峰。


第4版()
专栏:文化街头

  望故事新编更多出世
  怀海
李季在他的近著国外访问诗集《海誓》内收有《海誓》、《借刀》两首小叙事诗,都是根据日本民间传说故事创作的。在后记里,诗人说:“……我想作这样一种尝试。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工作。作为一个读者,我是多么希望能够在我们的报刊上,读到这一类的作品呵!”这是一个好倡议。
根据民间传说故事,进行再创造,写出好作品,这是一个广阔的领域。解放后十二年来,我国已出现了韦其麟的《百鸟衣》、戈壁舟的《山歌传》、广西的歌舞剧《刘三姐》等等。也有过不少的评论,对这些作品加以赞赏。但在再创造的意义上,似乎并未引起更大的注意。
当然,对民间文学应该及时广泛搜集、认真整理。但是,在抢救的同时,有些诗人、作家就已经发掘、整理、发表与出版的许多民间传说故事加以研究,进行再创造,写出好作品,以飨[xiǎng]读者,也是极有好处的。
在世界文学史上,不论中外,许多大作家都曾致力于民间文学的研究,汲取滋养,有的并进而利用民间传说故事进行再创造,写出迄今依然光彩夺目的作品。例如屈原的《九歌》,施耐庵的《水浒》、鲁迅的《故事新编》;普希金的童话诗、安徒生的许多童话等等,举不胜举。
我国各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民间叙事诗,真如天上的星星,谁也数不清;在美好的社会主义春天的大地上,各种鲜花都将放出自己的香味和色泽。在利用民间文学再创造的宽广的新地上,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耕耘。


第4版()
专栏:

  喜庆有余(年画)    林曦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