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艰苦奋斗 刻苦钻研 誓把穷山变富山
  运山公社回乡学生开荒山建果园
本报讯 据四川日报消息:四川省苍溪县运山公社二十一个回乡知识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奋斗,在山区建设了一个面积达一千一百多亩的园艺场,在那里培植了梨、柑桔、葡萄和苹果等果树苗。在培植果树中,他们刻苦钻研,培育成功当年嫁接、当年结果的雪梨。并试验成功梨树、苹果快速育苗法。从1960年开始,他们又在山脚沟田内种上了水稻,果树下间种了豆类、蔬菜、药材,养了猪、牛、鸡、兔等。1961年全场总收入达一万五千元。
开一个山头,
再开一个山头
这个园艺场是1956年秋开始建立的。当时,有二十一个从四川文昌中学、运山小学毕业回家的青年小伙子,他们抱着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要求党委分配任务。党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他们的志愿,提出了把“荒山变成雪梨山”的任务,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把家乡建设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这样,小伙子们兴高采烈地在石门子的九个荒山上开始扎下了根子。一上山头,他们就开始了与满山遍野的荆棘搏斗,用短把刀砍不行,便换成了长把镰刀,荆棘把手脸刺上了许多伤痕,镰刀把手打起了血泡,但他们还是继续干。没有房子住,他们用晒席搭起了帐篷。当第一个山头尚未开出的时候,有的社员说:“乱石缝里、黄泥包上种雪梨树,不说吃梨子,怕梨子叶也见不到。”个别学生的家长,也来催自己的儿子回家,说:“算了吧!还是回家种庄稼稳当些。”这些话语,动摇了有些小伙子的信心。对在这些荒山上能不能搞出名堂,产生了怀疑。正当他们犹豫不定的时候,党委给他们指出:“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单靠热情,必须要有毅力和决心。”这群青年人在党委的关怀和教育下,鼓足了勇气,继续开垦荒山,终于开出了第一个山头。当年冬天就栽上了果树。几年来,他们就这样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披荆斩棘,深挖荒地,在九个荒山顶上,开出了一百八十五亩土地。这里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很大,为了保持水土,防旱防涝,他们又在开出的土地上,做起梯田一百一十多亩。共挖沿山堰四百多丈,蓄水池三十七口,能容水二千四百多方,防止了山洪带走泥土,保证了一万八千株果树、三十一亩果苗抗旱用水。
刻苦钻研向科学进军
1958年,小伙子们向科学文化进军,他们根据各人的兴趣和特长,分为果树、畜牧和其他经济作物三个组,分门别类进行研究,购买了果树栽培学等有关书籍三十多本,每周用两个晚上进行学习、讨论。他们还采取边学边做的办法,利用果园做实习园地,搞果树嫁接、有性杂交等科学试验。
他们学了“蒙导原理”,便考虑到把已结果的壮树花枝嫁接在未结果的幼龄树上,是不是也可以开花结果呢?经过讨论后,大家决定试验。副场长莫怀林同志把一个老雪梨花枝,接在一株当年生的幼苗主茎上,次年就开了花。开花后又进行了异花授粉,当年就结了一个十四两重的雪梨。三年来,这株树年年结果,打破了雪梨嫁接后四、五年开花的陈规。为了又多又快又好地培养出梨苗,他们想到如果能当年育苗,当年上山那多好啊!经过无数晚上的研究,终于找出了提早播种打尖,精细管理的办法培养砧木。经试验,当年早春播种的野梨实生苗长到五六寸高时打了尖,阴历六月就可长到笔杆粗,达到了嫁接标准。但这时正值炎热的夏天,雪梨树正是枝叶繁茂的时候,不能嫁接,要在冬季乘梨树枝冬眠期嫁接才易成活。经全场讨论,根据梨树冬眠的现象,找出了同年冬末采穗,用低温储备的办法,把梨树穗条埋在石岩洞里,第二年夏天取出接穗进行嫁接,结果成功了,实现了当年播种,当年果树苗上山的愿望。几年来,他们用快速育苗的办法,为国家培育出果苗三十一万多株,其中雪梨二十五万多株。
这些小伙子,在党的教导下,就这样日日夜夜苦学苦钻,几年来除培育出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上山,次年结果的雪梨外,还试验成功柑桔夏植,为寒带地区栽植常绿树开辟了新的道路。培育出了一株果树嫁接五十九个不同品种的“百花齐放树”,现已有三十五种开花,十二种结果;采取坠枝整形的办法,使老龄果树返老还童,提高了产量。此外,他们在粮食、瓜类方面采取嫁接、杂交的办法也有很大成效,如南瓜接在冬瓜上,使瓜苗长得较快;南瓜上接葫芦,使瓜长得较大;金塔菜瓜与朝鲜瓜杂交,瓜味变香甜;洋芋上接番茄,上长番茄,下结洋芋等。
向新的目标迈进
1960年,在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号召的鼓舞下,公社党委向小伙子们提出了
“以场养场”的奋斗目标,这伙年轻人表示了“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决心,在搞好园艺的同时,采取了林、粮混作的办法,把山脚沟田十二亩栽种了水稻,林边间种豆类、红苕、蔬菜等。1961年虽经旱涝、风雹袭击,十二亩水稻总产仍达四千一百斤,红苕总收四千斤。同时,还发展了多种经济,全场间种药材十亩,饲养生猪十二只,饲养耕牛二头,利用稻田、水池养鱼四万多尾。他们已经实现了粮、肉、油、菜自给。


第4版()
专栏:

  参加世界男女速滑锦标赛
  中国男女速度滑冰队离京
据新华社1日讯 参加1962年世界男、女速度滑冰锦标赛的中国男女速度滑冰代表队一行十二人,今天上午由领队万思元率领乘飞机由北京启程。这将是我国男、女速度滑冰选手自1957年以来第六次参加世界锦标赛。
这次锦标赛男子的比赛将在莫斯科举行,女子的比赛将在芬兰的伊马特拉举行,时间都是2月17日到18日。代表队今天是去伊尔库次克,准备在那里停留一周,先同苏联的速度滑冰选手举行友谊比赛。


第4版()
专栏:

  南京农学院运用教师和部分高年级学生力量
  以教学为主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据新华社南京31日电 南京农学院贯彻以“教学为主”原则的同时,运用教师和部分高年级学生的力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这个农学院在去年开展的几十个重点研究项目和中心研究课题中,有一半以上的课题已经连续研究了三、五年,有些课题已经坚持研究了六、七年之久。研究范围不仅限于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有些课题还进一步作更深入的理论上的探讨,为发展农业科学以及开创新的学科创造条件,植物保护系研究了七年的“水稻细菌病害”问题,就是从研究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开始,然后步步深入。水稻白叶枯病
(农民称为“老秆瘟”),历年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轻的减产,严重时连稻草也收不到。1955年起,这个系先从传染途径、细菌特性着手,进而再研究药剂测定和防治措施,还广泛收集了全国一千二百五十多个水稻品种,进行抗病性的鉴定试验。到1959年,他们得出种子带菌的结论,选择了二十六个抗病力比较强的品种,并且提出一套简便易行的防治措施。
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全院教师已经陆续编写出四十五种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其中十七种已经为农业部推荐出版。有一部分研究得比较系统、深入的课题,已经出版了科学专著。


第4版()
专栏:

  在收音机后台
  ——春节前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本报记者 周建英
喜盈盈的两盏“迎春”红灯,出现在最新一期《广播节目报》上;满版的“消息”,向听众预告:今年春节期间的节目格外新颖多彩!这几天我到十三层楼的广播大厦里走马观花,所见所闻,到处是一片忙碌的迎春景象。
节目组的同志首先告诉我:从2月3日十八时开始,到7日傍晚六时止,这期间的节目除一些新闻性广播外,完全依据听众的节日要求作了重新安排。为了满足祖国亿万不同听众的需要和爱好,从短小的音乐节目到一两小时的晚会,应有尽有。全部节目要播送一万二千多分钟。电台各部门在一个月以前就为春节节目展开了编辑、组织、排演、录音、复制等各项工作。文艺部的工作特别活跃,他们在努力让听众欣赏“百花齐放”的艺坛盛景。
× × ×
一阵阵锣鼓声、歌声回响在文艺部走廊里。刚从郑州回来的编辑高兴地说:河南豫剧院为“农村俱乐部”听众准备好一个别开生面的戏曲晚会。豫剧名丑高兴旺通过轻松活泼的拉洋片方式,请出常香玉等十几位著名演员演唱各人的拿手好戏。高兴旺本人还表演反串小生和一人赶三角色等精彩节目。整个晚会是豫剧演员为了向农民兄弟祝贺春节,在短期内编排出来的。常香玉他们满腔热情地感谢亿万农民一年来战胜自然灾害获得较好收成,进一步巩固了人民公社,支援城市工业建设,他们希望农村听众在全家吃着除夕团圆饭的时候,打开收音机,“参加”这个晚会!
× × ×
为了赶排叙事诗《葫芦信》,话剧演员舒绣文家的客厅临时充作排演场。欧阳山尊、董行佶、狄辛等话剧导演和演员正伴着傣族音乐,开始对词。方琯德[guǎn-dé]担任导演。这首叙事诗的许多诗句充满优美的抒情风味。舒绣文自告奋勇担任解释词的朗诵;导演欧阳山尊也破例地“扮演”了凶暴的勐遮王。电台的导演对语言的要求特别严格,她要演员不仅要正确掌握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而且要表达真实感情,他们一字一句认真地“扣”。
× × ×
一到少年儿童部,原来“小叮当”已经请来了相声演员马季叔叔为年初一的少年儿童春节联欢会担任报幕员。这个联欢会上还有首都好些著名演员的表演。另外,“星星火炬”和“向日葵”也准备了其他的节目。“小喇叭”的编辑为小听众赶写了广播剧《妞妞和豆豆》,准备在年初三播送。剧情是讲两个好孩子在上海到北京的火车上遇见许多关心他们的伯伯和阿姨。我参观了这个剧的录音场面。演“豆豆”的是九岁的金京,导演和其他大演员仍然唤他的小名:“二娃”。“二娃”已经把台词念得挺熟,语调也很生动,可是他一进了录音间,就喜欢在大丝绒幕里钻来钻去捉迷藏、翻筋斗。录音的讯号铃响了,他马上乖乖地站在麦克风前,和大家一起认真的表演。导演和编辑的要求真高啊,一点儿含糊都不行,谁翻剧本时有纸声就得重来;谁的词接慢了一两秒钟又要重录。光是开始那一小段戏就返工了九遍。
“二娃”的额上已经沁[qìn]出汗珠了,他专心地继续表演。等到这一段录完时导演悄悄地对我说:“二娃”是个好孩子,戏表演得好,学校里功课也好,还非常听大人的话!
× × ×
一天晚间,灯光照射着广播剧院舞台,台上没有布景和道具。这里正在进行“春节诗歌朗诵会”的实况录音。诗人臧克家、袁水拍、光未然等都赶来了。二十多位诗人、演员和业余朗诵者先后上台朗诵诗坛佳作。他们运用动人的音调,让大家听到毛主席的《送瘟神》;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突然,舞台上传来激昂慷慨的声音:“美国是座大监狱,总有一天要爆炸……”这是光未然为抗议美国肯尼迪政府迫害美国共产党所写的新作。台下观众用雷动的掌声响应。这诗音,这掌声,将通过电波向全世界传出中国人民正义的声音!(附图片)
  春节前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欧阳山尊(右二)、演员舒绣文(右一)方琯德(左一)等应邀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广播剧《葫芦信》              
      新华社记者 刘静摄


第4版()
专栏:

  一支枪练出多样功
  雷凯入伍不到两年学会了真本事
新华社讯 在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老红军连队里,有这样一个五好战士:右手能打枪,左手也能打枪;右眼能瞄准,左眼也能瞄准,白天打得准,黑夜也打得准;风里雨里弹无虚发,几乎次次都打优秀。他站在有风的天气里,凭感觉,听风声,能说出是几级风。在连队里,有人叫他“双枪将”,有人说他是“活气象台”。
这个战士叫雷凯,共青团员,入伍还不到两年。
他是怎样用这么短的时间,在一支枪上练出了这么大的本领?
1960年春天,雷凯刚到连队。这个出身在四川开县山区贫农家庭的高小毕业生,领到枪都不知道怎么拿。第一次瞄准,他的左眼闭不上,用手捏眼皮也闭不上。他做了个白纱布眼罩扣在左眼上练,慢慢地才把左眼练闭上了。射击要有臂力,举起枪来像粘在身上一样一动不动。他身单力薄,一举枪两臂打颤。于是,他又顶着炎日举砖,趴在硬地上托石块,一趴几个小时。他想:“祖国交给我一支枪,练不出本领,拿什么来保卫祖国?”他怀着这颗无限忠诚于祖国的心,继续苦练,一直练到两肘出现一层好几个铜钱厚的茧子,练得枪在他手里像一根木棍那样轻巧灵便,举上个把小时面不改色。接着,他又经常选择阳光最强和雨雾迷蒙的时刻,瞄电线杆上的小鸟、远处的树叶和墙角下最小的靶子。太阳刺红了眼睛,汗水浸透了衣领,大雨淋透了全身,他照样练。技术不负苦心人,他终于在基本射击中练出了硬功夫。入伍半年,十次射击,十次优秀。
一个射手,不光需要白天有百发百中的本领,黑夜也要能打得准。雷凯从射击基本功的锻炼中,深深体会到:“硬功出于苦练”。他趴在射击场上,对准靶中央一闪一闪的小灯练夜间射击技术,平时总比别人多练一会。他发现离营房三里远的火车站上有两个讯号灯,趴下来就练瞄准,公路旁的水沟边,草密蚊子多,他的脸上、手上、脚上被叮得红一块紫一块,他却纹丝不动,聚精会神在练习。一次白天看电影,俱乐部的窗户遮得严严实实,他想:这里练夜间射击不很好吗?电影一散,他跑步回连,在一间小屋子里,用雨布把门窗挡严,练了起来。终于,练出了真本事。在夜间射击中,他五发五中,子弹散布在十公分以内。
雷凯在学习复杂条件下射击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不会判断风速。一天,一个参谋冒风射击,两枪都打飞了。曹昆副营长说:“现在是二至三级风,修正三分之二靶体(即瞄准点距靶体三分之二远)。”那个参谋按照副营长说的又打了两枪,都命中靶心。雷凯心里纳闷:“副营长怎么知道今天是二至三级风呢?”往回走的路上,他问:“副营长同志,你怎么猜出今天是几级风?”
“小伙子!不是猜,是练出来的。”
雷凯从副营长说的这个
“练”字里得到了启发。从此,每天晚上,他都去听广播电台发出的气象预告,第二天早晨,就迎着呼啸的北风瞄准,体验哪一级风吹在脸上是什么感觉,听听风刮在树枝和电线杆上发出的叫声,观察烟筒里冒出的烟是什么形状、多大角度。一天,大风呼呼,气温降到零下十三度。射手们一到射击场,指挥员问:“谁先打?”雷凯站出来说:“我打!”他判断风速是七级,大胆地修正了三个半靶体(即瞄准点离靶体三个半远),射手、靶子和瞄准点成了三角形,大家都为他耽心。“叭、叭……”六响,报靶员报告:“优秀!”
在一次射击前,雷凯的右手食指碰坏了,领导上叫他休息。他突然问自己:在战斗中,食指负了伤,怎么办?于是,他决定练中指扣扳机。打靶时,有人劝他别去,说打不了优秀。他却坚决要求参加,他说:“射击不是为了打优秀,而是为了练本领!”他用中指扣扳机,打了一个良好。这是他三十一次射击中仅有的一次良好。在他看来,这比优秀还有意义。
这次射击引起雷凯这样的联想:一旦右眼右手负伤,用什么来杀伤敌人?于是,他除了坚持练右手的拉法外,还专门安排出时间练习左眼瞄准、左手打枪。久而久之,左手也练出了一手好枪法,在几次实弹射击中,连着得了几次优秀。
(王照运 林 丛)


第4版()
专栏:

  台湾春节前夕凄凄惨惨
  物价一涨再涨市场一片萧条
  贫病交迫自杀事件不断出现
新华社2日讯 台北消息:台湾报纸最近透露出来的当地春节前夕的景况是:“物价暴涨,居民叫苦连天”,“市场萧条,工厂商店倒闭”,“家贫失业,服毒自杀”,“领不到工资,年关难度,工人举行罢工”。
台湾报纸《联合报》《自立晚报》在1月下旬透露出台湾的南北杂货普遍上涨三四成,甚至高达一倍以上;台湾中部粮价,“目前掀起一阵季节性的涨风,而且涨势特凶,每包(约六十公斤)自三百零五元,一日之间竟涨到三百十一元”,而且,“有些米店无米应市,害得升斗小民无米举炊!”
台湾《联合报》《公论报》《台湾新闻报》花莲市《更生报》等还报道了台湾的“年货生意一年不如一年”,目前,“年货临时店铺大为减少”,例如台北市到1月29日仅出现两三家而已。由于台湾“人民生活日益贫困,购买力的萎缩不振”,使许多工厂、商店在春节前夕宣告倒闭。在台北市经营服装、皮鞋和日用品的“太子公司”已在1月15日倒闭。台北县盈丰米厂、花莲市胜松百货行等,因“商业景气萧条,资金周转不灵”、“高利贷侵蚀,债台高筑,难度年关”,也都在最近先后“关门大吉”。
在春节前夕,台湾各地报纸上不断出现“年关无钱偿债,两人自杀身亡”、“贫病交迫,老翁少女悬梁”等标题的消息。台南市三轮车工人吴进益“因家贫厌世”,在21日吞下毒药死亡。新竹市居民钱恒生因为失业,走投无路,“感觉前途茫茫,服毒自杀”。台湾省“公路局”女职员薛玉松在1月17日中午服毒自杀,她留下的遗书说明,“自杀原因是由于焦虑春节间的生活无着”。
据基隆市《东方日报》报道,被美国资本家吞并的基隆“台湾造船公司”的工人,为抗议公司在春节前不发给酬劳金,已从26日早晨开始罢工。这家报纸1月28日的消息还说,基隆煤矿工人六百多人,因为“年关在即,工资毫无着落”,也在最近宣布罢工,并且,工人们在煤矿老板“避不见面”的时候,他们已经集会决定:“该矿自28日起由劳方接管,所获生产收益,全部作为工人工资发放,以度年关”。


第4版()
专栏:

  2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接见了刚果农工工会联合会总联盟总书记马隆萨·阿里阿斯,并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第4版()
专栏:

  东方歌舞团首献新花
  王志渊 吕相友摄
  “萨巴代欧”(古巴)
  欢喜(朝鲜)
  塔吉克舞(苏联)
  几内亚舞男傀儡舞(缅甸)
  脚铃舞(巴基斯坦)
  八木小调(日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