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北京灰石厂粉碎运输车间职工积极创造条件
贯彻执行责任制促进生产
本报讯 据北京日报消息:北京灰石厂粉碎运输车间职工,积极为贯彻执行岗位责任制创造良好条件。
粉碎运输车间担负着全厂原石的运输、破碎、筛粉任务,机械化程度比较高。车间生产任务完成得好坏,关键之一是机电设备能否安全运转。为了保证设备安全运转,车间的十六个小组,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建立了十九种责任制度。责任制建立以后,碰到三个问题:一是有些关键设备有毛病,常出事故;二是工人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三是某些备品备件不足,维修设备有困难。针对这些问题,车间就组织工人讨论:是等待人力、物力条件齐备以后再执行责任制呢?还是在请求上级帮助的同时,积极挖掘潜力,为贯彻执行责任制创造条件?工人们认为应当采取后一种态度。
职工们积极钻研技术,设法解决设备方面的问题。火车发电机长时间没有彻底修好,火车夜间摸黑行驶,常发生掉道事故。徒工傅德禄负责维修这部分设备。他技术水平不高,就找老师傅和技术员请教,还三番五次地到书店等地方查阅有关的技术书。经过十五次试验,终于把火车发电机修好了。链板给料机是向碎石机送料用的,可是很多工人不爱用它。原因是碎石机超过规定负荷以后,就自动停车,可是给料机还是不停地给料;料给多了,工人就得从碎石机的嘴子里把直径半米的大石头一块块掏出来,很费劲。这部分设备也是由徒工傅德禄负责维修的。他和电工张永斌一起想办法,使给料机和碎石机联动化,碎石机一开动,给料机就自动给料;当碎石机负荷大的时候,给料机就自动停车;碎石机负荷正常以后,给料机又自动给料。这样,工人就用不着费挺大劲去掏石头了。
职工们还想办法克服技术工人少的困难。例如,一号控制室控制着一部分设备,过去电气线路常发生问题,控制室一个人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电工张永斌固定到这个岗位以后,就想办法改进了电气线路,使控制室能够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处理故障,减少了顾此失彼的现象。他们还多方设法解决备品备件不足的问题。例如,路工小组积极改制、修理旧零件,使许多种规格的备件都有了一定的储备。
粉碎运输车间职工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解决了十几项技术关键问题,使责任制执行得比较顺利,促进了生产。过去机车和矿车常发生掉道等事故或故障,影响运输;健全了责任制以后,机车创造了安全行驶三十天的纪录,矿车掉道事故一次也没有发生。碎石机过去常因超负荷而停车,耽误不少生产时间;工人们改进设备以后,碎石机停车时间已经减少。


第2版()
专栏:

沈阳水泵厂改进发货办法
主机辅机合装便利用户
新华社沈阳电 一批主机和辅机合装在一起的水泵[bèng],最近从沈阳水泵厂运往全国各地,这是这个厂改进发货办法后发给用户的第一批水泵。从这以后,沈阳水泵厂的用户,再不用为主机和辅机分装带来的一系列困难操心了。
沈阳水泵厂生产的水泵的辅机——电动机,几年来都是由协作单位供应,由这个厂负责把它和主机——水泵分别包装发给用户。这种将主机和辅机分别包装发运的办法,给用户增加了不少麻烦。过去用户收到水泵以后,需要自己用生铁铸成底座或打洋灰座,然后把水泵和电动机装在一起。这样,从安装到使用至少需要十几天时间,有时还发生水泵轴和电动机轴的水平线不一致的现象,经过修理才能使用。今年,沈阳水泵厂根据用户要求,把主机和辅机一起装好,统一装箱发货,同时附带一部分易损配件,供用户使用。用户收到产品后,只要一接上电源,就能使用。
主机和辅机合装,需要增加泵座、泵脚眼的钻孔、套丝和找平等工序,增加了工作量,给完成计划和生产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是,这个厂职工为了给用户减少麻烦,想了许多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装配小组工人高玉洁为解决工作量提高一倍、人力不足的困难,研究出一种打眼冲子,用它冲眼,比原来效率提高一倍,质量也达到要求。为使用户满意,工人们一丝不苟地注意合装质量。装配组组长郭庆库,有一次把水泵和电动机往一起合装,发现水泵尺寸不合要求,造成水泵轴和电动机轴水平不一,他马上把水泵退回给上道工序重新加工,然后合装、发出。


第2版()
专栏:

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提高文化技术水平
武汉职工业余高等学校逐步巩固提高
十一所学校共有一千四百多名学生,首届学生不久前正式毕业
据新华社武汉电 武汉市十一所职工业余高等学校几年来坚持办学,逐步得到了巩固和提高。现在,它们共设有十八种专业,三十七个班,有一千四百多名学生。首届学生六十七名已在不久前正式毕业,还有几十名学生将在今年春季毕业。
这些职工业余高等学校是从1956年到1958年陆续创办的。当时,武汉市一批大型工厂企业开工建设,迫切需要解决技术力量问题。武汉钢铁公司和重型机床厂等大型厂矿就着手筹办业余大学,决定让一部分具有一定文化技术水平的工人和初级技术干部参加学习。以后,另一些工厂企业也采取一厂独办、数厂合办或与高等学校协作办等形式,陆续办起了业余大学。
业余大学创办以后,特别注意按照职工的特点和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考虑到职工生产任务繁忙和实际经验丰富而理论知识缺少的特点,它们适当地精简和压缩了一部分一般生产技术课程,加强了基础理论和先进技术理论的教学工作。武汉业余钢铁学院在讲授高等数学的积分部分时,教师就密切结合高炉热工计算来讲;讲分析化学的时候,也对钢铁的分析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原理,而且能够运用。教师们还经常把技术革新的成果和先进的设计、施工经验等拿到课堂上来讲,充实了教学内容。有时,各学校让学生结合生产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设计和实验,或组织他们到工地实习、参观,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的技术知识和先进的技术理论。教师们特别注意教学方法,尽量运用直观教学、现场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巩固。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学生们经过四五年业余学习,在主要课程上一般已能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同专业的水平。武汉业余钢铁学院和武汉重型机床厂等单位合办的业余大学毕业的首届毕业生,经过华中工学院和武汉钢铁学院的鉴定,证明成绩良好。
在开设大学班的同时,这些职工业余大学还开设有短期的专业班,使部分职工能够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有的业余大学对部分坚持长期学习有困难的职工,采取了旁听生办法组织他们学习。在学习时间上,也根据不同条件,灵活安排,多的一周学习八九小时,少的一周学习两三小时。
这些职工业余大学的开办,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和热情帮助。工厂党委为各校提供师资、仪器、设备以及教学场所等条件,并且在时间上、工作上作出妥善的安排,保证学员能够正常参加学习。一些全日制高等学校对业余大学也格外关心,仅华中工学院就派了三十名教师到武汉重型机床厂等单位的业余大学担任教学工作;又帮助业余大学制订教学计划,编写讲稿,提供各种参考资料;实验设备缺乏时,还让学生到工学院来进行实验。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中国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批鄂伦春族历史文物
最近,中国历史博物馆征集到六、七百件鄂伦春族的历史文物。这批文物目前正在整理,中国历史博物馆准备作专题展览。
鄂伦春族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自古以来过着“世居山林,游猎为主”的生活。除了狩猎外,还从事采集、捕鱼和家庭手工业生产。到解放前,私有制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还没有形成阶级。原来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公社已经瓦解,形成以地域为联系的村社形式。他们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族外婚,各户分居在自己的“仙人柱”(用木杆架成的、外围桦树皮或兽皮的圆锥形的窝棚)里。共同信仰萨满教和自然崇拜。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的调查研究,并丰富和补充中国通史陈列的研究资料,在一九六一年九月派人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族自治旗托扎敏努图克征集文物,并做了有关历史调查工作。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广州乐器工作者改革民族乐器
广州乐器研究工作者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在乐器制作工人的协助下,先后造出了十多种经过改革的民族乐器。这些乐器既保持了民族风格,又在音质、音量和音域上有了改善和提高,受到许多艺术团体和音乐爱好者的欢迎。


第2版()
专栏:文化走廊

南京图书馆古籍资料得到大量利用
南京图书馆十分重视对散存在各地的古籍进行搜集和整理工作,目前馆藏古籍已达一百三十万册。在这所古籍宝库中,许多专家、学者吸取了丰富的资料,经过研究加工,编写出不少论著。如罗尔纲领导的太平天国资料编纂委员会,曾花了几年时间,从南京图书馆所收藏的一千六百五十五种古籍中,辑录出一百多万字的重要资料。中国农学遗产研究室利用馆藏四千多种地方志和部分集部图书,作为编写“中国农学史”等著作的原始材料。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读者建议

少开会 开短会
广西玉林县仁东公社大路大队的干部,最近提出了一个要求:尽量减少会议;尽量把会开得短些。
在这里,会多、会长形成了基层干部的一个沉重负担。大路大队党支书周龙礼同志从去年12月15日到今年1月16日的一个月中,共参加了公社召开的十四个会议(其中有五个电话会议),另外参加了上级领导部门临时召开的一次座谈会。这些会议,整整占去了十四天半的时间。这一个月中,他还参加了十三次大队开的会议。
其他干部,参加会议少一些,但也很可观。大队统计员蒋道华统计了一下:在同一时间内,全体大队干部参加公社召开的会议四次,整整占用了六天半的时间;参加大队召开的会议十三次,除晚间不算外,占用了两天多白天的时间。一些业务部门召开的部分干部参加的会议,如经营管理会议,财务会计会议等等,还未计算在内。
会议太多,干部意见很大。一是妨碍做好工作;二是妨碍生产;三是妨碍兼顾家庭副业。党支书周龙礼说:“这一个多月来,我几乎是隔天到公社开个会,从公社开会回来又要在队里开会传达,哪里还能谈得上扎扎实实做工作呢?”有一天我在西三队帮助订生产计划,订了一半,公社通知开会,只好中途退席。这种有始无终的事情多着呢!大队长李明经说:“我常常就只顾得上开会,没法下生产队做具体工作。”副支书杨业顺说:“公社开的有些会,往往是内容重复;大队开的会,总是一般号召,干部群众感到不解决什么问题。”
会议能不能精简一些呢?大家认为完全可能。例如,1月初到1月中,连续召开的三次肥料评比现场会议,开一次也就足够了。许多人认为这种现场会,当然可以起一定促进作用,但是,隔不了几天评一次,未必能有好的效果,与其开会,不如干部深入生产队多做些具体工作。
会议过长,耽误时间过多。有些会,往往是先挨个汇报情况,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甚至谈得不着边际,问题不集中,主次没分清,结果许多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浪费了许多人的劳动时间。大家希望今后最好有个制度,规定公社、大队和生产队一个月顶多开多少次会,每次会不能超过多少时间,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违反这个规定。
唐振真


第2版()
专栏:

南桐煤矿副总工程师郝庆林作风踏实
深入现场依靠群众解决技术问题
据新华社重庆电 重庆南桐煤矿四一○八采区投入生产一个多月以来,生产完全正常,产量稳步上升。当人们谈起新采区生产这样顺利的原因时,总要提到煤矿副总工程师郝庆林的贡献。
原来,四一○八采区是南桐煤矿水采区中技术最复杂的一个采区。最初研究它的开采方案时,矿井技术干部提出两个办法,一个是用管子将中央水泵房的水接到采区利用高压水采煤,一个是利用附近井下的循环水来采煤。郝庆林经过反复对比研究,认为从中央水泵房接水距离太远,管道太长,不但设备难解决,而且水压损失大,影响采煤效率。第二个方案虽然管道接得短,但井下循环水含的泥煤杂质多,不好处理。为了寻找更完善的开采方案,郝庆林访问了许多老工人、先进生产者、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并先后召开了十七次技术研究会,最后确定引用矿井旁边一条小河的水做高压水源,用管道通过水泵将水送到四一○八采区。这样,需要接的管道不太长,水压却大,同时河水清洁,又不需要经过特别处理。四一○八采区按照这个方案建成后生产果然很好。
南桐煤矿自去年严格实行责任制以来,全矿的重要技术问题都由郝庆林最后签署决定(矿上没有总工程师)。他想到重大技术问题决定得是否正确,不但关系着全矿当前的生产,还关系着整个矿区的合理开采和今后的发展,因此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他在决定重要技术问题、技术方案的时候,都要根据国家的技术政策办事,同时深入现场实地调查,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比较,找出最妥善的办法和方案。不久前,矿上决定开采一井的残留煤和四井新工房下的保护煤柱。因为有半数煤炭压在建筑物下面,当时有些技术干部担心会引起建筑物垮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郝庆林首先组织采矿、地质、测量的技术人员,仔细分析矿上历年来岩石移动的资料,最后肯定只要开采厚度保持两米,就不会引起建筑物垮塌。为了查看巷道情况,他又同四井井长等人一起到井下进行实地调查。他们穿旧巷,跨老塘,沿途查看,遇到积水挡路,就跳下去探索。最后,制定了合理的开采方案,使矿上安全顺利地采出十五万吨煤。
有一次,南桐煤矿四一一一采区不慎起火。为了察清情况,郝庆林和救护队员一起带上氧气呼吸器,顺着烟雾弥漫的巷道进行侦察。当时火源附近瓦斯含量很高,如果火源扩大,就有瓦斯爆炸的危险。按照通常的办法可以把工作面密闭起来,但是,郝庆林考虑这样做不仅要丢失许多设备,还将使这个采区停止生产,影响全矿完成生产计划。于是,他决定不用密闭办法,尽量争取时间迅速消灭火源。为了保证工人生命安全,他动员其他职工一律撤退到安全地点,只留自己和少数救护队员在那里。他一面和大家一起提水浇火,一面组织机电工人安装水管输水灭火,很快把火扑灭了。
一年来,郝庆林和全矿职工一道解决了许多重要生产技术问题,有力地促进全矿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郝庆林是共产党员。今年1月份他被评为重庆市工业先进生产者。


第2版()
专栏:

广东侨乡之行
陈其尤
我于去年10月中旬回到广东家乡,先后到广州、汕头、佛山、湛江、海口、肇庆等六个市和花县、从化、惠阳、海丰、陆丰、潮阳、普宁、澄海、饶平、开平、台山、新会、阳江、电白、廉江、琼山、琼海、万宁、崖县、保亭、乐东、东方、儋[dān]县、高要等二十多个县参观访问。经过了三千多公里的旅程,历时三个多月。在这期间,我曾走遍不少乡村和城镇,深入到不少人民公社、工厂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参观。亲眼看到这几年来家乡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人们精神面貌的显著变化和优良社会风尚的迅速成长。各方面活生生的事实充分表明了当前国内形势是一派大好的形势,证明了党的领导的英明和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正确和伟大的生命力。新时代的伟大事迹,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具体的社会主义教育。所见所闻,千件万件,件件令人感动。我现在仅从我的家乡海丰的变化,澄海、汕头等地方的抗灾情形,以及广东各地农民和归侨侨眷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况等几个方面,来记述我这次南返广东侨乡参观访问的观感。至于我所见到的其他地方的辉煌事迹如湛江的堵海工程,青年运河的巨大成就,海南岛的松涛水库,台山的农业大丰收,佛山的卫生成就,电白县的绿化成绩,保亭县黎族同胞的跃进情况,虽然都有显著的成绩,感人的事迹,因篇幅关系,我就不在此一一枚举。
我的故乡海丰,解放前是“吃不饱、饿不死”的“地瓜县”,即使最好的年成也缺粮三个月。记得1943年天旱四个月全县四十二万人口就饿死了四万多人,其中灾情最严重的遮浪乡湖仔村,全村二百多人就饿死一百六十人。当时遍地饿殍[piǎo],人吃人的悲惨景象至今思之犹有余悸。海丰遭受水灾的情况比旱灾更为经常,有时一年两三浸,洪水一来,田园屋舍,洗荡一空,人民的伤亡,财富的损失数以万计。经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官僚、地主和帝国主义势力的重重压榨,迫使海丰人民不得不漂泊海外,四处谋生,使海丰成为一个田园荒芜、人贫地瘦的地方。但是今天的海丰整个面貌都改变了,人们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双手,已迅速地建设起崭新的新海丰。单以水利建设而言,就建成大大小小水库三十多座,治海防堤一百八十多公里,使海丰城基本上免除了长期存在着的洪水和干旱的威胁。由于水利基本建设搞得好,近年来在防洪灌溉、水力发电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60年虽天旱八个月也可以按期插种,保证了农事不违时。同时因为有了充足的水源,才实现了把沿海咸地变淡田,一造变两造,旱田变水田的目的,使粮食产量获得成倍增长,把长期缺粮县变为余粮县。海丰过去是连一台车床都没有的,现在已建立起规模不小的农业机械厂、拖拉机站和其他各种工业,使海丰县城已不完全是个消费城市了。
在改变自然和发展生产的同时,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大大改变了,过去那种被迫四处飘零和过洋谋生的现象没有了。人们都过着安定的逐步提高的生活。汕尾渔民过去长年过着海上漂泊的生活,现在已普遍实现了在陆地安家的愿望。新盖的渔民住宅,都是瓦房、粉墙、绿窗,新建的渔民新村里还有渔民茶楼、合作商店和渔民小学。汕尾渔港的兴盛气象,使我想起当年孙中山先生写实业计划时,把汕尾列为重要渔港。但后来的反动政府只把它作为做官的肥缺,哪有真心办实业。直到在有了党的领导的今天才能实现这样的理想。家乡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少,都表现出乐观愉快的精神面貌,他们干劲十足,信心百倍地建设自己的家乡。所有的人都更热爱自己的家乡,都有信心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把家乡建设得更幸福,更完美。这些辉煌的成就是我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家乡一切都改变了,山在变,水在变,人也在变。荒山变成了良田,水患变成了水利,终日为生活愁苦的人们变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红旗手,一切都朝着党所指示的方向迅速改变着。回想过去的情景,面对今天的成就,展望未来的幸福前途,我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广东在近三年内,连续遭到了严重自然灾害的侵袭,在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更加显示了各地干部同志们和人民群众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他们横扫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雄伟气概。去年9月28日汕头市遭受了十二级台风的袭击,农田被浸六万多亩,市区内百分之八十遭水淹,低洼之处水深达一米四,房舍被毁三千七百多间,灾情是严重的。但由于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党政干部的努力,发动群众大力抢救,使灾情大大减轻了。当洪水将要侵袭时,市人委就向群众发出了台风警报,并作了防洪的各项准备工作;当洪水来时,党员同志们,由市长亲自领先跳入齐胸的洪水中在风雨里与洪水搏斗,为受灾的同胞送粥送衣。经过通宵夜战,把原住在地势较低地区的三万多人和他们的财物,安全抢救出来。灾后即刻搭建了二千四百多方米的棚舍安置受灾同胞,并调拨了十万元分发给受灾同胞,使二千四百五十五户受灾户减轻了因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困难。由于党政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和党员干部同志们的带动,广大群众都积极投入了抗灾斗争。因此灾后几天,海堤缺口都全部堵住,十天内修复了海堤。市内工厂也于十多天后就恢复生产,并且使10月份的生产超额完成任务。当我到那里时,离受灾时间仅仅一个多月,除礐[xué]石海旁道路和码头尚未修复外,就看不见什么灾痕。回想四十年前潮汕人民难忘的“八·二风灾”,当时旧政府事前毫无戒备,致使人民流离失所,死亡达二万九千多人,仅汕头一市即死亡二千多人。灾后我被推选为善后总处负责人之一,但由于军阀政府腐败无能,全不关心民瘼,更有不肖官吏借救灾之名而发财中饱,结果善后了几年,仍不能恢复生产。解放前两年,即1947年,台风没有去年大,可是风灾后无家可归者达万数千人,米价由三十二万伪币一担涨至六十万伪币一担,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这些鲜明的对比显示出迥然不同的今昔情况。同样是自然灾害的侵袭,而且今天所遭遇到的灾情比过去还严重,但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大地减轻了由它所带来的损失。在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侵袭中,我们的建设并没有被它难住,也并没有因此而出现田荒屋塌饿殍载道的现象,而是迅速克服了灾害,恢复了生产,即在重灾区,人民仍能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过着安定的生活。两种制度,两种人间,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广东各地农民和归侨侨眷的生活情况是我所熟悉的,但在连续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之后,仍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水平,则是我所料想不到的。现在广东各地农民的生活是在克服了灾情和增加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着,他们的生产热情很高,积极性很大。澄海县上华公社冠山大队的情况就是很具体的实例。这个大队的人口是七千零五十人,耕地四千七百八十六亩,平均每人六分七厘地,地是不多的,但他们能想尽办法,经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开凿水渠等等措施后,使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也增加了抗旱防涝的能力。1960年五个月不下雨,作物也能生长,而且粮食获得增产,由1949年每亩年产粮食七百九十斤的情况,改变成1960年亩产一千零九十四斤。1961年早造亩产五百七十一斤,晚造虽受严重风灾影响,但全年估计每亩仍可以收到一千一百斤,这是该大队历史上最高的产量。除此以外,他们运用农事的闲暇时间组织副业生产,从而使大队各户收入情况得到不断的提高,1960年平均每户收入二百七十三元,粮食定量平均每人三十二斤,1961年由于早造收成好增加到四十二斤。随着粮食的增加家畜家禽很快的也发展起来了,现全队每户平均养有十六只鸡、鸭、鹅等家禽。整个大队家家户户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我问社员们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样有劲?这样欢乐?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人民公社好,党的政策好,贯彻政策好。”是的,这就是最真实纯朴的解释。党的政策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广大农民群众掌握了党的方针政策,万众一心自觉地积极生产,这就是大灾之后仍能出现今天这样好的气象的巨大力量和根本原因。我所到各地,粮食产量都略高于1960年,即使灾区,人民的情绪也很安定,现正大搞冬耕扩种,准备春耕,一片蓬蓬勃勃的生产景象,令人欢欣鼓舞!
归侨、侨眷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是极令人满意的,归侨们回到祖国来,都获得妥善的安排,各得其所,并且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出现了不少模范人物。有的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有的被选为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有的还当上副省长、副市长或副县长等重要职务。侨眷们在各自家乡人民公社的妥善照顾下,担任着力所能及的工作,过着安定的生活。我这次参观访问的花县华侨农场、陆丰华侨农场及海南岛的兴隆华侨农场,集中地反映了归侨、侨眷的生产和生活的情况。这三个农场分别接待和安置了一万数千归侨。归侨们都住上新建的宿舍。农场都办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农业学校,归侨的儿女都能安心地受到教育。场内又设有敬老院,让那些老年归侨欢度晚年;并设有卫生所、医院、电影队、文工团专为归侨们经常服务。归侨们都人尽其材,各得其所,真是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过去那种在海外寄人篱下,回国来受尽欺压的悲惨岁月是完全改变了。1960年从印度尼西亚回国的归侨吴泽正先生一家十二人,父母年纪都快七十了,自己有五个小孩,另要供养弟妹。过去为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夫妇俩就不知哭过多少次。他曾在1948年回国,受到反动政府的勒索迫害,又迫得再渡重洋谋生计。他这次于1960年回国,全家都得到妥善安排,老人家得到生活补助,弟妹们有的读上大学了,五个小孩都免费在小学读书,自己在农场供应部当收货员。他现在再不用为家人生活教养发愁了。这样的事例,在归侨中是不少的。看到各地归侨们家家户户愉快幸福的生活情形,想起旧社会归侨们的悲惨遭遇真有天壤之别。在过去他们迫于生计不得不离乡别井,远涉重洋,到外国谋生,劳苦一生回到祖国来,却受到反动政府和土豪劣绅的敲榨勒索,盗贼的抢劫和坏人的欺骗,辛苦一生的积蓄转瞬间化为乌有,潦倒终生。也有不少人回来看到反动政府黑暗腐败,国家和人民日甚一日的悲惨情况,怀着无限愤慨的心情又再度出洋,结果老死他乡不能再见家人一面。这些悲惨的景况很多老一辈的华侨都是深知的。而今归侨们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事实说明,只有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才是侨胞最有力的靠山。 (未完)


第2版()
专栏:

在劳动岗位上
在上海市老城隍庙商场里,有不少优秀的手工业工人。施成元就是会制造多种小商品的能手之一。他最近为适应消费者的需要,担负了生产烟斗的任务。这是他在利用废红木家具木料制造烟斗
新华社记者 霍生联摄


第2版()
专栏:

河南中牟县八岗公社河头陈大队社员们正在积肥
魏德忠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