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常德专区加固大堤
本报长沙1日电 洞庭湖滨的湖南常德专区各县正在加固防洪大堤,整修堰内排灌系统。到1月上旬止,已完成大小工程二千二百五十七处,土石方六百四十万公方,超额完成原定任务。
常德专区滨湖的沅江、汉寿等八个县是湖南的主要稻谷产区。1954年大水以后,湖区人民并堰堵堤,兴建了很多大中型防洪排渍工程。但是从1955年以来,大多是干旱成灾,新修大堤没有受过较大洪水的考验;经过并堰堵流和围垦湖洲,近年来湖床有所提高,水情又有新的变化;再加上一些地区对堤堰岁修抓得不够,有些明险隐患没有清除。搞好堤堰整修,准备对付可能遇到的最坏情况,是这里夺取今年农业丰收的一件大事情。
湖区各地在施工中,一般是因地制宜地整修堤堰。沅江等县除了对那些单薄的堤身加高培厚外,还在一些重点堤堰的要害处,加固了第二道防线。华容县北景港大堤过去被冲垮八十多米,堤身下陷一米多深。他们就用磨土削坡的办法,把冲垮了的堤脚垫起来,筑牢下陷的堤身,并在当冲险段丢石护堤脚,以免再遭冲刷。对于堰内水利整修,主要是采取高水高排高灌,低水低排低灌的办法,合理调整水系和排灌设施,解决高低田排灌的矛盾;同时,加固渍堤,疏通渠道,修整渠系建筑,提高它们的排灌效能。在湖区,有时外要抗洪,内要排渍或抗旱。要破堤放水救禾苗,就影响大堤安全;要保证大堤安全就保不了禾苗。在这次冬修中,这些地区共安装了六十八处水泥管,新建了五座中型涵闸,解决了这个矛盾。


第2版()
专栏:

  上辇大队挖泥肥
本报讯 抓肥,这是北京市顺义县北小营公社上辇[niǎn]大队争取今年增产的关键。最近,记者来到上辇村,满眼是一排排的肥堆,在村头的大水坑边,社员们正冒着寒风,凿取冻结的泥肥,用大车运走,田野里的肥堆,正在加大、加密。
上辇大队地处白河下游低洼地区,东靠孤奴山,西临白河,以产粮为主。这里的土质不很好,施用的主要肥料之一,是台田排水沟以及村里村外几个大积水坑的泥肥。农民们在排水沟中给台田挖取肥泥时,顺便就把台田边沿上的土劈入沟中,并加以平整,准备种稻;排水沟和水坑中的烂泥,不仅含有肥分,施在沙土地里还能改良土壤。因此,当地有“土换土,一斗五”的农谚。
明确增产关键,大队在去年10月末11月初的三次社员代表大会上提出增产靠肥料时,吸引了大部分社员的注意。一部分有歇冬思想的社员,经过讨论,也主张不歇冬了,立志要大干一冬,积足、送足肥料,为争取更好收成创造条件。在11月间,各个生产队都尽量把选种、铡草、打场、入仓等一切能提前的农活,提前作好,接着便集中了三分之二的精壮劳力投入挖泥、运肥工作。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主要干部,也到积肥战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他们和社员一道,五更起床,摸黑回家。劳动一天,棉鞋湿透了,晚上烤干,第二天照样干。就这样,到12月底,全大队几乎所有的春播农田都堆满了肥堆。


第2版()
专栏:

  盐仓公社精选棉种
本报上海一日电 精选棉种,这是上海市南汇县盐仓公社今年棉花增产的关键。
盐仓公社是上海市郊主要的产棉公社之一。由于棉种普遍有退化混杂现象,种子纯度不同,棉花产量和质量相差悬殊。如红二大队第五生产队去年棉种纯度仅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因而棉铃既少且小,平均亩产籽棉一百七十斤。而同一大队的第一生产队,土质条件和棉田管理情况和五队大体相同,但去年棉花选种比较认真,种子纯度约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之间,棉铃普遍较多较大,平均亩产籽棉比五队高三十一斤,缫棉率也高。这一事实,使社员们普遍认识选好棉种和增产棉花的关系。公社还建立了选种工作的试点,举办了有干部、社员三百六十人参加的棉花选种短期训练班。
目前,选种工作已在这个公社掀起热潮。


第2版()
专栏:

  诏安县改良土壤
本报福州1日电 福建诏安县把改良土壤作为争取今年农业增产的重要环节来抓。
诏安地处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去年遭受多次台风暴雨袭击,部分农田受到洪水冲刷,表土流失严重;全县十五万亩田地中原有五分之一是边远田,土质贫瘠,产量很低。在农田中增加客土,加厚土层,提高地力,这是争取今年增产的关键之一。目前全县掀起了群众性的改良土壤运动。地处山区的太平公社,社员们对冷酸田先开沟排出铁锈水,然后加上烧土;对土层薄的山田加塘泥和草皮土;对烂泥田加细沙。现在,全社已改良土壤一千八百多亩,占计划的70%。背山面海的含英公社仙堆大队各生产队,集中了80%的动力进行土壤改良。目前,这个大队已超额完成了改良土壤的计划。有些种了越冬作物不计划改土的田地,社员们也运了大量客土,堆在田头或畦沟里。
在大规模的改良土壤活动中,诏安县一些有关部门对生产队给予了大力支援。手工业和供销部门及时生产和供应了改良土壤所需的吊桶、扁担、土箕、棕衣、麻绳等小农具六万四千八百多件。


第2版()
专栏:

  送肥       庄绍兰


第2版()
专栏:

  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操作方法
  柴河林业局冬运进度快
本报讯 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职工冒着风雪严寒,加速集运木材。从去年12月5日开始冬运以来,到今年1月19日,已将大批木材从山上集运到山下中间楞场,占冬运计划的56.3%,为提前完成冬运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个局今年冬运生产效率高,进度快,主要原因是总结了历年的经验教训,把过去许多要在冬运期间进行的工作,提前在冬季到来之前作好;同时发动群众继续革新技术,改进了冰雪滑道集材方法。
多年来,林业企业在冬运期间,要同时进行采伐、打枝、造材、小集中、集材、归楞、装车以及清理林场等多项工作,工作量大和劳动力少的矛盾相当突出。柴河林业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1961年4月即开始进行冬运的勘察设计,把道路等规划设计好;5至9月完成伐木任务,并做好打枝、造材、小集中及清理林场工作;9至11月修筑冰雪滑道、楞场、工舍,作好其他准备工作;立冬以后,便集中力量进行集材和归楞作业。这是根据历年林业生产的经验和不同季节适合哪种作业,而作出的比较合理的安排。这样,就减少了冬运期间的工作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
这个局从1959年就开始用冰雪滑道集材。几年的实践证明,冰雪滑道是一种效率高、成本低、能够较好地利用天时地利的集材方式。但是,过去运用这项经验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主要的一个是小集中(即把木材从伐倒的地方搬运到冰雪滑道旁)距离长,劳动强度大;另一个是冰雪滑道设计不够合理,滑放到山下的木材有的不能直接到达楞场,为森林铁路运输木材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个局的领导干部到基层依靠群众,总结了三年来运用冰雪滑道的经验,改革了上下工序的操作方法。采伐工序由大林班混合作业,改成小林班二人一组循环作业,使小集中的距离最远不超过十五米,并且严格控制树倒方向,使伐倒的木材一律斜着倒成人字形。小集中工序利用树倒人字形的方便条件,顺山势将原木撬[qiào]到冰雪滑道网道两侧,一根挨一根地排列成一条木槽。集材滑放时,只要把木头从山上顺序往下一推,即可沿木槽和滑道滑下去。在归楞工序,也根据地势,修建了就山势的“偏坡楞”,或者搭起“天桥楞”,使滑放下来的木材借滑行冲力,稍加人力辅助,便能分别进入堆放楞头,并自然形成了高站台。高站台下铺设森林铁路线路,装车时只需一推,原木即可直接装车运走。经过这样的改进,采伐、小集中、集材、归楞、装车等五道工序,以冰雪滑道为中心,有机地连结起来,形成了一条流水作业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红星林场这五道工序都分别比过去提高效率50%至两倍以上。全局集材工效达二点一七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提高90%。
这个局由于作好了这些工作,加以职工干劲充沛,从冬运一开始,集材量就不断上升。全局十二个林场中,有九个林场只用三十多天的时间(冬运期为一百天),便完成冬运任务50%以上。


第2版()
专栏:

  克勤克俭 战胜灾害
  孔雀公社大灾年粮食产量接近正常,征购任务超额完成
本报成都1日电 由于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四川安岳县孔雀公社在去年遭受重灾情况下,粮食总产量接近正常年景,并超额完成了粮食交售任务,社员生活作了妥善安排,当前备耕工作也搞得较好。
孔雀公社是个丘陵区,土地瘦薄,灾害频繁。去年春旱、夏旱和秋旱接踵而来,其中夏旱持续了七十多天,有三千三百四十多亩稻田干涸[hé]和开裂。但是,由于历年来勤俭办社,各大队和生产队在银行有存钱,仓库有贮备粮,为抗御自然灾害增强了物质力量。全社出动了一千二百多个强劳力,三百多架水车,夜以继日地车水,在二十多天内车干了五十六口水塘,挽救了二千二百多亩水稻。各大队还及时拿出一万多元现金购买化肥,结合挑水浇灌,给红苕普遍淋了一次粪水提苗,最后,全年粮食总产量接近风调雨顺的1957年。
孔雀公社在大小灾害不断的情况下,能够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主要是干部和群众克勤克俭,特别是在丰年和常年作了防荒年的准备工作。全社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80%以上出身于贫农与下中农,二十个大队长与支部书记,都担任过高级社的社主任。他们深知公社家大业大,发展生产不能完全依赖国家扶助与别人支援。他们几年如一日,省吃俭用,带头苦干。公社干部每月参加劳动一般在十五天以上,大队干部每月参加劳动一般在二十天以上,他们从来没有向公家借过钱。记者到这个社的第二天晚上,公社召开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前来开会的人,都挑着一担担桐子、花生等农产品,原来这是帮助大队搞的捎脚运输。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养猪场、社办工厂、医院、仓库等都是因陋就简,利用岩洞或破旧民房改建的。公社成立以来,每年生产费用一直只占全年总收入的16%左右,行政管理费没有超过0.3%。
干部勤俭,社员也勤俭;生产勤俭,生活也勤俭。虽然他们由于生产搞得好,每年对国家贡献比较大,社员收入比周围的公社都高,但是社员普遍注意节俭,家家户户都有用粮计划,真正做到了“积谷防荒”。据一些户的调查,多数社员都把口粮安排到今年6月底新粮接口的时候,还有多余。由于克勤克俭的结果,全社困难户逐年减少,现在80%以上的社员在信用社有存款。
目前,这个公社已整修了一百多条沟渠,三十二口塘堰,还购买了柴油机等提水机具。为大春和小春作物积造的底肥、追肥,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并买了七千多斤化肥。各个大队还组织了十四个农具修配小组,用因陋就简、翻新补旧等办法修补农具;社员购置的小农具也比往年增加一倍多。各生产队社员的出勤率一般都在95%以上,正在进一步做好春耕的准备。
他们的小麦、油菜,一般已追了两遍到三遍肥。社员们看到这种一片生气蓬勃的景象,都兴奋地说:“再有灾害我们也能战胜,无灾害一定要大增产。”


第2版()
专栏:

  改变千年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内蒙古又一批牧民实现定居
本报呼和浩特1日电 内蒙古去年又有一千五百户牧民定居。至此,全区定居的牧民已达牧户总数的68%。
刚解放时,内蒙古牧区三分之二的牧民都是“逐水草而居”。现在他们用国家的贷款和公社扶助金盖了房子,实现定居游牧,使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去年就新盖了三万多平方米的房屋,数百户牧民搬进了新居。新房子安着玻璃窗,里面宽敞而整洁。老人、儿童和病人,冬季再也不愁跟随畜群游牧,孕妇也能幸福地在定居地上度过她的产期。
随着定居的实现和依靠公社集体力量,去年全区牧民们在定居地附近播种粮食、饲料和蔬菜二百五十万亩。
现在,牧区的许多定居村里,都有商店、学校、卫生院、俱乐部。靠近交通要道的定居村,还通有公路,架设了电话线路。在实现定居同时,经过几年努力,牧区公社在定居新村、饲料基地附近和冬春营地上,兴建了三十三万多间牲畜棚圈,可以容纳四、五百万头牲畜。有些定居村成立了兽医站、配种站。在比较干旱的草原上,还打了许多水井。


第2版()
专栏:

  湖南江西开展冬季植树活动
据新华社讯 入冬以来,湖南省已造林十三万多亩。从去年夏秋以来,湖南各地认真划分山林权,确定国家、集体、个人经营范围,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入冬后,各地以集体造林为主,开展了城乡人民积极参加的冬季植树造林活动。许多单位事先作出长远规划,因地制宜植树造林。溆浦县统溪河公社枫林大队各生产队事前组织社员讨论,订出适合本地条件和需要的造林计划。第八生产队靠近河边,就沿河堤栽了两行护岸林;第十一生产队有公路通过,就在公路两旁造了一里护路林;第十四生产队缺乏棕片、桐油和竹子等林木,就栽棕树、油桐和楠竹。现在全大队已造林一百七十八亩。
据新华社讯 江西各地积极组织力量抚育幼林,种植新苗。吉安专区的吉安、新干、永丰、吉水等县出动三万多人种植树木。井冈山上的下放干部和社员在“绿化井冈山”的口号下,入冬以来植树造林三千多亩。九江专区各地采取组织突击队造林和发动群众造林相结合的办法,已经植树造林三百多万株。
为了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各地十分注意造林质量。湖口县文桥公社各生产队,在造林中每三人分一组,互相督促,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做到细致整地,穴大坑深,栽正打紧,使栽种的树苗绝大部分都符合规格。都昌县组织各社、队广泛总结推广植树成活的经验,并组织造林能手实地表演,向社员们传授技术,今年全县植树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第2版()
专栏:

  为集体事业和后代子孙幸福
  张国香老人十余年坚持造林
  解放后他用秃了一把又一把铁锹,翻山越岭传授栽树技术,使方圆百里光秃的香山有了成片林木,花果飘香……。
本报银川1日电 解放前,在方圆百里以内几乎不见树木的宁夏中卫县的香山地区,如今却是片片林木,一些栽培得早的桃、杏等果树,去年夏季已经结实。
香山这一带的居民看到这种巨大变化,纷纷传颂六十七岁的老模范张国香十多年来坚持造林的动人事迹。解放后,张国香为了造林,用秃了三把铁锹;为了传授造林技术,背上干粮,翻山越岭,几乎跑遍了整个香山地区。他为集体事业和后代幸福不计个人得失的忘我精神,受到宁夏全区人民的敬慕和爱戴。他先后被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委员。
张国香解放前是一个贫苦农民,给地主当了四十多年长工。他的家本来住在中卫县黄河灌区果园和树木较多的地方,解放前逃荒落户到这个光秃无树的山区。当时他曾设想在这些秃山光坡上种树,让后辈儿孙遮荫吃果。但是,解放前他费了很大的力气,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只在一个山沟中种活了几株小小的杏树。解放后,在党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一心想变荒山为花果山。他从八、九十里路以外的黄河灌区把树种、树苗背上山,把山上被水冲刷的小沟壑[huò]挖成小小的台阶田、水平沟、鱼鳞坑、小水坝等,蓄水保墒,一株株地栽培树苗。夏天天旱,他还从远山沟担水浇灌树苗;冬天天寒,他用草秸包树苗或用土埋枝条防冻。在他的带动下,很多人上山跟着他学习栽种树木。
从农业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大家一直选他专门管理造林工作。每年植树造林时节,生产队还抽出一批劳动力帮助突击造林,因此,张国香植树造林的劲头越来越高。每次他到县里开劳动模范会、造林会和人民代表会议,或到外省参观,都要打听哪里有好的果树苗和经济树种,并且要上几株带回山上栽植。每年春秋植树造林时节,他赶着毛驴到百里以外的中卫固沙林场驮回树苗,他怕树苗干枯,总是把树苗的根包好,遇到有水的地方就停下来把树苗泼湿。
十多年来,他用秃了一把又一把铁锹,跑遍整个香山地区,指导造林植树。现在单张国香所在的红泉公社熊家水大队,栽培成活的树木已有桃、杏、梨、核桃、李子、葡萄、花椒、漆树、洋槐等二十多种,成活的树木已有上万株。


第2版()
专栏:

  新安江畔新索道
最近,浙江省新安江畔出现了一条长达五华里的动力自动回空架空索道。机器一开,大捆大捆的木材,就沿着索道掠过长空,降落在集木场上。
新安江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每年都有大量木材运出支援国家建设。从前木材运到铜官,要起水改用手车或汽车转运到集木场,然后再运往各地。这段路山峦起伏,还要跨越河流,运输非常不便。当地群众说:“五里铜官,削壁高山,人过出汗,鸟过拐弯。”
为了解决这里木材的集运问题,浙江省林业厅决定在新安江畔架设一条索道。建德县林业局林业机械工程师方达接受这项任务以后,就领着许心土、何金来两个伙伴,翻山越岭,勘察地段。为了给国家节约钢索,缩短线路,加快运速,他们登山涉水勘测了一条线路又一条线路,最后终于选择了一条距离短、坡度小、材料和电力消耗少的线路。
线路确定以后,工程师方达又参照矿山吊车的原理,设计成功了一条上下起伏,滑运量十吨以上的架空索道。
从去年12月3日,开始试车放木以来,这条索道从早到晚都在滑运着大捆大捆的木材。日运量(九小时)达十五万多斤,相当于手车工人四百多人一天的运输量。
(哲保)


第2版()
专栏:

  干劲充沛的新林工
福建建阳县森林工业局蕉溪采伐场五虎溪工区丁桂根小队,原来是上海长宁区的建筑工人。去年春天,他们为了支援林业生产来到林区。当时,正碰上山洪暴发,一座由林区向外运送木材的公路桥梁被冲断了,大批木材无法运送出去。丁桂根小队知道后,主动向领导上要求下河修桥。他们积极克服修桥工具缺乏等困难,原订十天修好的桥七天就修好了。
担木头是林业生产中最繁重的劳动。丁桂根小队到工区不久,就要求到山上去担木头。领导上考虑到他们刚来林区不久,恐怕体力支持不住,告诉他们每人每天担运零点二立方米的木头就可以了。他们却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做好上山准备,吃过早饭就整队上山。有的同志腿上受了轻伤,脚上长了鸡眼,也坚持工作。结果,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现在,丁桂根小队已深入林海,担负起了为开辟新伐区造工房、修道路的繁重工作。
(张陶普)


第2版()
专栏:

  为了一根坑木
一天深夜,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贮木场夜班检尺组长崔炳斗和四名检尺员,一口气检完九十七辆车的原木以后,忽然发现少了一根十厘米的小坑木。他们反复地查了几次账,也没有查对出来。
崔炳斗想:矿山很需要坑木,多一根坑木就能多生产一些煤,说什么也要把这根坑木找到。想到这儿,他手一挥,对大家说:“马上检尺复查!”检尺员们立刻一根一根地复查起来。复查到第六辆车的时候,终于找到了这根小坑木。原来是山中楞场装车时,为了使木材装得平衡,把这根半截坑木垫到木材空隙里了。(继林)


第2版()
专栏:

  冰桥
在内蒙古库都尔林区,有一座不平常的桥。这座桥,既没有用一块铁和木板,也没有用一颗钉。原来这是一座完全用冰块搭成的冰桥。
为了供应国家建设对木材的需要,库都尔林业局决定临时开采一个新伐区。可是,从伐区到贮木场,中间要经过很宽的河,如果搭木桥,需要一百立方米的木料和三个月的时间。一连几天,大家都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来。最后,林场主任吴介云提议用冰块搭一座冰桥。按照吴介云的意见,大家先把冰块捣碎,然后铺一层冰块浇一层水,只几天的工夫,冰桥就搭成了。
现在,拖拉爬犁的汽车,可以通过冰桥,直接奔往贮木场了。
(朝襄)


第2版()
专栏:

吉林临江林业局东风林场职工积极进行新伐区采伐作业的准备工作,给今年生产更多更好的木材创造条件。这是林场生产股长兼工艺设计队队长夏树宝(左),在现场和队员们研究设计运材线路 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四川资中县共农公社二大队第七生产队的稻田,块块都蓄满了水。现在社员们又提早给稻田送肥,争取今年水稻增产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