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根据几年经验 抓住增产关键 采取新的措施
  东北旺公社贯彻“八字宪法”争取明年增产
本报讯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人民公社,根据几年来实行“农业八字宪法”的经验,采取新的措施,争取明年更好的收成。
位于首都西山脚下的东北旺公社,几年来因地制宜地坚持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粮食产量逐年稳定上升。今年,这里虽然遭受了严重秋旱,但粮食平均亩产量仍比去年高22%。在讨论明年生产措施时,社员们认为明年增产的关键是抓好“农业八字宪法”中的“水、肥、土、种”。近两年来,这个公社曾经有计划地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但是近一半的耕地没有平整好,有些工程也不配套,因此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入秋以来,各生产队积极组织劳力,对一些高洼不平的耕地,结合耕翻进行了平整,并修建了一部分渠道。目前,这个公社平整好的土地已有二千多亩;新修的支渠总长度等于前两年的总和。在平整土地的同时,许多生产队还适时冬灌秋耕地,以保明春无雨时适时春播。
平整土地后,出现了大量的生土地。许多队对生土地多施优质粪肥和颗粒肥,并做到多耕细耙,使生熟土均匀掺拌。今年秋冬以来,各生产队积极发展集体养猪业和鼓励社员养猪,以增加优质粪肥。全公社10月末的猪只存栏数,比去年年末增加80%左右。截至11月上旬,全公社粪肥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30%左右。今年全社三千五百多亩小麦在播种施底肥时,还增施了颗粒肥。目前这个公社的小麦一派生机,很少有缺苗断垅的现象。
这个公社许多生产队播种的小麦是优良品种“农大183”,连续两年获得了高产。但是有些水肥条件较好的生产队,发现“农大183”容易倒伏。今年公社试验站引种了四种抗锈、抗寒、抗倒伏的新品种。几年来,公社试验站还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多次“双杂交”、“白马牙”玉米优良品种的对比试验,证明双杂交玉米不仅高产,而且生长期较短,播种前可以抢种一茬菜。根据生产队的要求,明年计划播种这个新品种的面积将由今年的三百多亩扩大到二千多亩。
这个公社大部分生产队还因地制宜地实行合理密植。不少生产队根据往年玉米间作豆类作物的成功经验,决定明年播种玉米加大行距,套种豆子,缩小玉米株距,增加株数,争取玉米和豆子双增产。
今年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也比去年抓得早,抓得及时。大部分生产队在小麦播种完毕后,立即选拔责任心强、有经验的老农,组成麦田管理小组,分片负责浇水、追肥、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一些生产队已经备足明年防治病虫害所需要的农药,药械正在积极检修。


第2版()
专栏:

四川资阳县访弘公社各生产队抓紧冬水田的蓄水保水工作,保证明年栽秧时有足够的水用,争取水稻增产。这是六大队第二生产队的社员在加高加固田坎,以便多蓄水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第2版()
专栏:

  沈阳基本制好明春急用小农具
  重庆积极采购调运农药和药械下乡
据新华社沈阳11日电 沈阳市郊区和所属九个县的手工业工厂和合作社,现在已基本上把当地明年春季需要的小农具制造好了。
沈阳市郊区和各县去年制造的小农具,只能满足当地需要量的一半,其他日用手工业品也有很多要靠外地供应。现在,各县农村需要的七八十种小农具和日用手工业品中,除了围灯、木盘秤等十几种不能制造或数量不够外,其余的当地都能生产,并基本上够用。
今年,沈阳市从市内各工厂中抽调一千三百多名技术工人,下放到郊区和各县的三百多个手工业厂、社,其中大部分被分配到农具制造行业。这些技术工人帮助手工业厂、社解决生产技术中的主要问题,促进了小农具产量和品种增加。
沈阳市各县手工业部门得到大工厂的人力支援后,还在农村增设了三百多个生产和修理服务点。过去只有比较大的集镇才有手工业工厂和修理服务机构,现在一般的村庄和人民公社所在地都有了手工业修理服务点。
据新华社重庆11日电 四川省重庆农业生产资料站正在调运各种农药与药械下乡,为明年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作好准备。进入四季度以来,这个站已经储存了“滴滴涕”乳剂和“六六六”可湿剂等农药二千五百吨,农药器械一万四千具,各种器械零件三百八十多万件。职工们在采购农药和药械时,十分注意产品的质量,对每种农药和器械都经过检验,合乎规定质量标准的,才收购和提货。
根据四川农村山多,不少地区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个农业生产资料站首先将大批农药和药械,运到盛产棉花和交通不便的部分专区储存起来,以便及时转运到急需的地方去。涪陵专区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县,地处四川与贵州、湖北接界的山区,交通不便,这个站便在今年11月份提前运去了“六六六”可湿剂等农药一五百十吨。


第2版()
专栏:

  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京开幕
  据新华社12日讯 中国摄影学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今天在北京开幕。展出的四百多幅作品,显示了我国摄影艺术家在反映现代生活题材方面的新成就。
不少作品反映了我国人民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反对帝国主义、积极支持各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情况,以及我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亲密友谊。黄景达摄的一幅《古巴必胜》的画面上,古巴大使馆工作人员向首都游行群众扬起巨幅古巴国旗致意,飘展的旗帜和举臂高呼口号的群众场面互相呼应,显示了中古两国人民在反帝战线上紧密团结的革命气势。
展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民公社发挥集体经济优越性战胜自然灾害的生动画面。张颖摄的《公社力量大》照片上,从近处到远处,有一长列的水车正在喷出一股股的渠水,踩水车的社员们意气风发,显示了人民公社人多力量大和坚决战胜干旱的气魄。像这种和自然作斗争的动人场面,还出现在《飞机灭虫》、《战胜洪水》、《人勤苗壮》等作品中。
许多摄影家把工业支援农业和广大农村中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等新情况摄入了镜头。如赵朋的《公社订货》、林梦星的《电力灌溉》和梁祖德的《化肥滚滚》等。在反映工业生产面貌方面,摄影家们选用一些新的角度和手法,突出表现当前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增多和工人热情搞技术革新等特色,如张甸的《全神贯注搞革新》和《考验》等。
许多摄影作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花皑摄的《热情的乘警》中,人们常见的那种尊老抚幼的情景,看来十分亲切。丘仕钊摄的《椰子熟了》,表现了驻海南岛的海军战士热情帮助公社社员收摘椰子的情景。
许多著名的老摄影家和香港的摄影爱好者及国外的华侨摄影家都有新作品参加展出。
展览会预定在北京展出两周。


第2版()
专栏:短评

  “八字宪法”中学问无穷
不少农村人民公社,过去几年按照农业“八字宪法”办事,获得了稳定增产的效果。在这些公社里,要想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呢?是不是要在农业“八字宪法”之外,另外寻找新的窍门呢?
正确的答案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办法,仍然要从农业“八字宪法”中去寻找。农业“八字宪法”决不是什么僵硬的条文,而是有无尽丰富内容的,有不断增长的生命力的指针。
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八个字,在各地的农业生产中都是需要密切注意的,它们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垂之万世而常青”的。同时,其中每个字的具体内容,在各个不同的时间、地点,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又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其中各个字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在这些差别、变化和联系中,就有无穷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探寻——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精益求精。
北京市东北旺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几年来从农业“八字宪法”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他们依靠社会主义经济的强大力量,根据当地当前的具体条件,坚定而又灵活地贯彻执行了农业“八字宪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粮食产量在受灾的情况下仍然逐年稳定上升。这是十分可喜可贺的事情。明年,要争取农业继续增产,怎样做?社员们讨论的结果,认为增产的根本大计还在农业“八字宪法”里。他们认为,对于“八字宪法”的八个字,并不是要任何时候都平均地使用力量,当地当前的重点,应该放在水、肥、土、种四个字上。他们对待农业“八字宪法”这种既严肃又灵活的态度是正确的。
有了不少水利工程设施,过去几年已经发挥了不少效益;可是,在“水”字上决不是没有事情可做了。为了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为了进一步改善原有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工作,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水”又直接牵连到“土”:为了扩大水利效果,就要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就要出现许多生土。生土要加速改良,又直接牵连到“肥”:要增施有机肥料,促进生土熟化。肥料数量增加了,在提高肥料质量方面和改进施肥方法方面,又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土、肥、水等条件改善了,作物品种的合理配置和改良也要与之相适应,“种”字上的工作更是无穷无尽的。……
农业“八字宪法”执行得差的地方,应该从东北旺人民公社和其他许多地方的增产的事实中进一步认清农业“八字宪法”的力量,切实按照农业“八字宪法”办事。像东北旺人民公社这样较好地执行了农业“八字宪法”的地方,在更进一步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方面也决不会没有新的事情好做了。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充实农业“八字宪法”,是每个农业工作者和农业劳动者的光荣职责。在这里面,事业无穷,学问无穷,永远是大有可为的。


第2版()
专栏:

  新疆医学院首批学生毕业
新疆医学院第一批本地少数民族毕业生,最近愉快地分别走向天山南北各地的医疗工作岗位。他们之中百分之八十左右都被分配到农村和牧区工作。
解放前,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极其落后,直到解放那年,全区只有受过高等医学教育的医生十八人,其中本地少数民族的一个也没有。解放十三年来,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目前医疗机构已相当于一九四九年的三十五倍多,高级医务人员增加到一九四九年的七十七倍多。


第2版()
专栏:

  安徽农学院试种桉树成功
珍贵的亚热带经济树种桉树,继续北移试植成功。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园林育种教研组在合肥地区为进行驯化试验而种植的桉树,今年又有八株先后孕蕾,其中有两株已经在十月下旬开花。这是桉树在我国最北地区开花的新的纪录。


第2版()
专栏:

  永宁农校培养技术人材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永宁农业学校,到目前为止已经为本区农村培养了一千多名中等农业技术人材。
这批来自自治区各县市的当地农村青年,目前遍布在自治区黄河灌区和六盘山区的广大农村中,大多数人被分配在各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或国营农场、牧场、林场工作。许多人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改革中的骨干力量。


第2版()
专栏:

  贵州水文站开展预报工作
设在贵州省山区各地的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发布雨情、水情和旱情的预报,直接为当地的农业、林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工作服务。对维护河道客货运输和集材放筏的安全,保护河谷两岸的庄稼,起了一定作用。
发布雨情和旱情预报,是贵州各地水文站自一九六一年起才开展的新的服务项目。目前,许多站已能作出比较准确的中期、长期旱情预报和全年雨量分布预报。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靠山养山
——访福建省建瓯县南雅林区
  本报记者 郝洁 闽北报记者 余一争
此时,北方的大小兴安岭林区已经是白雪皑皑了,而在号称“绿色金库”的闽北林区,仍然到处是郁郁苍苍。
漫山遍野“青龙出谷”
南雅是闽北林区的缩影,这里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杉、松、樟、楮、栎、竹、油茶等各种用材林和经济林,其中仅杉木的蓄积量,据解放初测量,就有四十多万立方米。可是解放前,这里的山跟田一样,90%以上都被财主霸占着,农民们只能到荒山上砍点柴烧。后来资本家的手伸到林区来了,向地主买木头,向农民买劳力。那时,赚钱的老板不修路,卖劳力的人就得冒着生命危险干活。他们扛着重二、三百斤的木头翻山下岭,每天起早贪黑,只能走二十里路,许多人累折了腰,累吐了血。解放后,农民分了田,也分了山,但是一家一户,顾了田,顾不了山;互助组成立后,合力修了点轱辘道,还是因为山高路远,森林资源利用得极少,整个南雅地区每年木材的采伐量不过一千多立方米;郁闭的森林里,过熟的树木不断枯朽,像野草一样自生自灭。直到农业合作化、特别是人民公社成立以后,集体力量打开了木材生产的广阔天地。南雅区三个公社和二十五个大队,在公社化当年,就建成了一个社办伐木场,有二十一个大队组成了林业专业队或专业组。他们利用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平时分工管林管粮,忙时协力忙林忙粮,把木材和粮食生产大大地提高了一步。
运输是木材生产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运材道路:陡坡上有像梯子格一样的木辘路;斜坡上有像简易公路一样宽的手板车路;平地上有蜿蜒的木轨平车路。从山岭向下望,只见宽的窄的、长的短的,相互交错。社员们编了个顺口溜说:“互助组时用肩驮,农业社时用驴拖,人民公社成立了,如今运材平车多。”集体经济越发展,木材生产越兴旺,且看下面的数字:初级合作社时期,全区平均每年生产九千多立方米木材;高级合作社时期,平均每年生产一万二千多立方米;人民公社成立四年来,平均每年生产两万一千多立方米。社员们过去把漫山遍野丰富的林木资源叫做“青龙”,他们说:现在真是“青龙出谷”了。
吃饭靠田 花钱靠山
“青龙出谷”以后,给林区带来一些什么变化呢?中共南雅工委的同志告诉我们,从1958年以来,全区木材收入平均都占总收入的20%以上,而1957年只占6%多一点。如果再加上麻竹、笋干、香菇、柴火等等林副产品收入,可以达到40%左右。四年来,他们用这笔收入的一部分,陆续建设了十三个大小水利工程,可以灌溉一万八千七百多亩农田,相当于全区农田面积的五分之二。南雅公社太平大队原来三年两旱,1959年,从木材收入中拿出三千元兴建了一座水库,现在已不再受旱灾的威胁;六十亩常年受旱的田,现在变成了一年三收的高产田。房村公社的山安、黄园大队和鲁口公社的大富大队,过去每年要向国家贷款,现在木材收入增加,不仅有了发展生产的资金,而且还清了国家的贷款。目前,南雅区已经有了水电站、农具厂、碾米加工厂、孵房等等。一问,大都是1958年以后靠林业收入兴办起来的。农田水利等设施的增建,显著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这个过去一向缺粮的地区,现在已经能够自给有余了。
大河有水小河满,社员的生活也起了不小的变化。木材蓄积量较大的南雅公社梅村大队,每年平均生产两千多立方米木材,现在是全公社最富的大队,90%以上的农户在银行里有存款。在来闽北之前,听到许多人说:过去闽北群众冬天用“火笼”(竹篮中装上瓦钵烧炭取暖)当棉袄。现在还不是闽北最冷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社员穿上了真正的棉袄。如今每当问起社员的生活变化情况,他们总是脱口而出说:“我们是吃饭靠田,花钱靠山。”
计划经营 采伐更新
山,对于这里的生产和生活既然有这样密切的关系,人们养山的心思也就越来越重,而大自然又正好给了他们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像闽北其他林区一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长得快。当地的乡土树种——杉木,一般只要十六七年,或者最多二三十年就可成材。很久很久以前,当地农民就开始种“添丁林”、“赔嫁树”、“养老树”……,尽管由于生活困难不能不在树木成材前贱价卖掉,但祖祖辈辈积累了植树造林的丰富经验。现在,他们正把自己的经验充分地运用到“养山”上面,除了在自留山上种些自己喜爱和必需的树木外,农民们因地制宜地、有计划地经营集体山林,真正能够做到哪一片山适合栽什么树就栽什么树,因此,造林很有成绩。1958年以后,平均每年都造五千多亩(包括迹地更新),成活率一般可以达到80%左右。我们在许多生产队里,看到了解放后培育起来的一片一片的高高低低的新林。在经济林较多的南雅公社小康大队,我们还尝到了前年栽下、今年第一次收获的柑桔,喝到了今春第一次采下的茶。
南雅区解放以来大约共砍伐了三十万立方米木材(包括国营伐木场采伐的),同时造林约五万亩;以每亩出十立方米木材计算,相当于五十万立方米,可以说做到了“砍一造一”,甚至接近“砍一造二”。然而,当地群众并不满足于这个成就。社员们领着我们观察山林的时候,还不断地指点说:“你们看,这里是荒山,那里也是荒山。”我们请中共南雅工委的同志算了一下:全区现有的山林面积是十万来亩,可以造林的荒山面积还有四万来亩,也就是说,还有相当于现有山林一半的荒山可以造林。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造林的潜力啊!怪不得社员们造林的心思这样急迫。今年春节刚过,全区五千多名社员开展了一次突击造林运动,本来计划开荒营造新林五百亩,实际却造了一千多亩;本来计划更新采伐迹地一千亩,实际却更新了一千五百多亩。据老林农观察,成活率一般也可以达到80%左右。
精心抚育 八年成材
能不能使栽下的树早一点成材呢?一些老林农说,只要管得好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他们建议我们去访问富有营林经验的老林农周生旺,看看他那片“八年成材”的杉木林。
周生旺是南雅公社伊村大队洋头村人。他带着我们翻了几道山梁,来到了他的杉木林中。这片树林大约有三十来亩,栽着两千多株杉木,株株挺立,分外整齐。它们是1950年春天栽下的,1958年经过专家鉴定,已达到了成材标准(胸径十八厘米),现在胸径一般已经长到二十七厘米左右,像小脸盆那么粗,每株有四、五丈高。这片速生林木早已林荫蔽日,林地上除了厚厚的一层枯枝枯叶以外,简直看不见什么杂草。
为什么能“八年成材”呢?这位五十八岁的老林农详细地讲述了培育经过。1950年时,他根据杉木喜阴的特点,选好了这片背阴的林地,并在那里搭个草棚住下,劈草炼山,全面翻土,细致整地,然后选择壮苗,适时插上。接着,他采取林粮间种的办法,精心抚育。第一年间种烟叶,第二年间种番薯,第三年间种薏米。每年松土、除草、施肥,收获了庄稼,也抚育了幼林。第四年树木枝条长密,就不再间种农作物,而在每年春秋两季为幼林除草。第五年到第七年,树木郁闭,杂草少了,每年除草一次。在第五、六年的时候,他还进行一、两次间伐,砍去生长不良的、留下健壮的树种。在第七年又结合除草,适当打枝,使枝干可以较集中地吸收养分,长成良材。
周生旺对我们说:造林要靠气候、雨量、地势、土质、壮苗等条件,更要靠抚育。如果抚育不及时或者不经心,杂草灌木丛生,与幼树争夺阳光、水分、养料,树就长不壮,长不快。今年春天他带着二十多人营造了一百二十亩杉木,论地势、土质、苗木和栽前所下的准备功夫,都跟那片“八年成材”的速生林差不多,但是由于队里没有及时安排劳力抚育,成活率不会像预料的那么高。他领我们去看了那块林地,果然,只见苗木被杂草挤得伸不直腰、透不过气来了。后来,我们就周生旺的经验,请教过一些林业专家。他们说,杉木八年成材是比较少见的,但细致抚育可以促进苗木速生速长,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有人认为管山要花劳力而眼前没有收益,不合算。周生旺的亲身体验回答了这个问题。他那片速生杉木林,前三年由于间种农作物,共收了八百斤烟叶、七千多斤番薯、一千多斤薏米;每年结合育林间种这些杂粮,只多花二十个除草工,而杂粮等收入,足以相抵并有余。按一般老林农的说法,这就叫“以短养长。”
现在,南雅区的干部和群众普遍重视对林木的抚育。中共南雅工委在今春造林运动中,要求几年来营造幼林较多的地区,今年都以抚育幼林为主。我们离开南雅区前,特地到造林较多的南雅公社小康大队去看了看。今年经过他们普遍抚育过的一千多亩杉木林、四百多亩油茶林和一百五十多亩茶山,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第2版()
专栏:祖国四方

  南北运材忙
(右)湖南省洞口县木材收购站储材场上正待外运的大批木材
         潘君南摄(湖南资江报供稿)
(下)吉林省临江林业局红星林场的工人正在用架杆装原木
         王 典摄(吉林省林业厅供稿)
(下右)黑龙江省友好林业局春明林场党总支书记王有立,深入群众,了解生产情况  张志龄摄(黑龙江省林业厅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