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商业工作要更好地为生产和消费服务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学习札记
管大同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中提出,我国商业工作的任务是:
“根据‘发展生产,保证供给’的原则,根据为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通过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集市贸易这三条渠道,大力组织农产品和工业品、农村和城市的交流,供应农村更多的生产资料,供应工业更多的原料、材料,供应城乡人民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这个指示,实现这个光荣任务,把商品流通组织得更好一些,以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要求,是有重大意义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商业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是联结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桥梁。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两种形式,工业是全民所有制的,而农业则主要是集体所有制的。因此,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够实现它们的结合,这是唯一能够为农民所接受的城乡经济结合形式。这说明,社会主义商业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与农民之间经济联盟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商业的重要作用还在于它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因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联系,基本上是通过商品流通来实现的。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通过适当的购销形式,促进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满足城乡人民对于消费资料的需要,这是做好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主要标志。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统一的,其中生产是处在支配的地位。但是,交换、分配和消费反过来又影响着生产。担负着交换职能的社会主义商业,如果把商品流通工作组织得好,就能够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反之,组织得不好,就会妨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做好社会主义商业工作,就一定要遵循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正确地认识到农村是我国工业市场的主体,把支援农业、支援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放在商业工作的首要地位。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要切实地面向农村,做好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工作,做好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工作,做好城市的供应工作。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商业工作也要以此为出发点。如果离开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个出发点,孤立地看待商业工作,是不能够正确地处理商品流通与生产、消费的关系,不能够正确地发挥商业在工业和农业之间以及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作用的。在社会主义商业工作中体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就是要明确地树立为社会主义生产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指导思想,通过商品交换,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并且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商品交换,更好地满足城乡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

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根本问题,是通过商品流通领域,正确地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处理工人阶级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在我国当前条件下,这个问题尤其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的商业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面向农村,进一步促进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村是我国轻工业和重工业市场的主体。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使人们看得很清楚。但是随着农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发展,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三十七页)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指出了不论我国的轻工业或者是重工业,都要以五亿多农民的农村为主要市场。这个社会主义的最广阔的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在力量,它能够容纳大量的轻工业品和重工业品。那么,沟通城市和农村、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它们互相促进、互相支援、共同发展的任务由谁来担负呢?无疑的是要由商业这个流通环节来实现的。
商业工作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总的说来,有两个方面,即是:要很好地解决向农民买东西和向农民卖东西的问题。商业部门在向集体经济单位收购农产品工作中,要按照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利益的原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既要照顾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面利益,保证国家建设和城市人民生活对农产品的必不可少的需要,又要安排好农民的生活,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集体经济,有利于进一步鼓励农民的集体生产的积极性。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部门,在同集体经济单位进行商品交换的时候,一般地要采用合同制的形式,来发展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这样,不仅可以使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更有计划地进行自己的经济活动,又可以使国家更有计划地安排工业和农业生产,把国家计划和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单位的计划互相紧密地衔接起来。在向农民供应东西这一方面,商业部门要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并根据各个地方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具体需要,善于向工业、手工业和农业部门及时地组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同时,商业部门还要根据自己本身的条件,协助工业和农业部门逐步促进农业技术改革,以便使农业能够更迅速地扩大再生产。商业部门除了组织供应农业继续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外,对于工业和手工业部门生产的消费资料,只要是适合农民需要的商品,要优先供应农村,农民向国家提供农产品多的,应当相应地多得到一些工业品,以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农民需要而暂时还较缺少的商品,要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以便使其采取措施,努力增加生产,逐步地保证供应,满足农民的需要。总之,社会主义的商业工作,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把农村这个最广阔的国内市场组织起来,才能够进一步地巩固集体经济,进一步地鼓励农民的集体生产的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活跃城乡经济。

我国现阶段有三条商品流通渠道,即: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易。
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还需要这三条渠道呢?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流通是生产的继续。商品流通形式要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相适应。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在生产和流通的关系中,生产是第一位的,流通则是第二位的,生产决定流通;但是,流通对于生产又有着反作用。如果流通与生产相适应,它就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妨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商品流通需要哪些渠道,并不是孤立地决定于流通过程本身,而决定于社会生产的条件和需要。
在我国的现阶段,存在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同时还存在着社员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这三条商品流通渠道的存在,正是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个基本特点。
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对于商品流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全体人民所有,并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国家按照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分配;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全民所有制经济有高度的计划性,商品流通要完全纳入国家的计划。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情况则不同,它的生产资料、产品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属于这个集体的全体成员。因此,它的生产和分配虽然也要服从国家计划的要求,但不像全民所有制经济那样全部地、直接地纳入国家计划,而还要照顾到这个集体成员的需要和利益。所以,集体经济的商品流通,要与这种情况相适应。至于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它的产品属于社员个人所有,归社员个人支配,国家可以通过计划对这部分商品的流通加以指导和影响。但是,要尊重社员处理自己产品的正当权利,不能单纯采取行政的办法硬性地加以限制。可见,这三种不同所有制经济对于商品流通的不同需要,是不可能通过单一的流通渠道来满足的,因而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商品流通的三条渠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国营商业是全民所有制的。它的商品流通是完全按照国家计划来进行的,商品的价格也是由国家有计划规定的。这是完全适应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对于商品流通的要求的。同时,它的性质也决定了它在市场上的主导作用和领导地位。合作社商业是集体所有制的。它的商品流通主要的也是有计划进行的。合作社商业在国营商业的领导下,接受国营商业的委托,按照国家的商品流通计划和计划价格,为国家收购农副业产品,销售工业品,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合作社商业主要的任务。但是,除了接受国营商业的委托以外,合作社商业还可以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要,经营一部分计划以外的商品。很明显,合作社商业的存在,是与我国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生产制度相适应的。它是国营商业的有力助手。集市贸易是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它的商品交换价格,不是由国家规定的,而是由买卖双方合理议定的。在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是集体所有制以及还存在着社员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的条件下,农村的商品交换不仅是国家和农民之间的交换,而且在各个集体经济单位之间以及社员个人之间也需要进行商品交换。因此,不可能完全通过国家计划来进行,而需要通过集市贸易来互通有无和调济余缺,作为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的必要补充。所以,集市贸易是农村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这里要看到,我国当前的集市贸易,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市场不同。它适应于我国农村经济生活的需要,是为社会主义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这里没有资本家参加,不存在剥削关系;它的范围受国家的控制;它的活动受国家的领导和管理。因此,集市贸易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集市贸易毕竟是与计划市场不同的。现在的集市贸易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促进农副业生产和活跃农村经济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影响计划市场和滋长资本主义的投机倒把的消极作用。我们要正确地利用它的积极作用,限制它的消极作用。如果把集市贸易的范围放得过宽过大,或者放任自流,显然是错误的。因此,一定要加强对集市贸易的领导和管理,采取有效的经济和行政的措施,这样才能正确地利用集市贸易的积极作用,同时又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它要求不断加强商品流通的计划性,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内市场。这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统一的国内市场,是建立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工商之间密切互助协作的基础之上的。整个市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地区的关系,是互相支援、互相依存的关系。任何一个地区,都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一部分,都不能离开其他地区的支持,也都有支援其他地区的责任。社会主义市场的统一越是巩固,就越是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国家对市场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把加强集中统一的领导和发挥各个地区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只有加强国家集中统一的领导,才更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工商之间的合作。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都要服从中央统一的方针政策,服从国家统一的计划,不得任意变动国家统一规定的工农业产品的价格。根据不同商品对国民经济所起的不同的作用,应当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要经常平衡供、产、销,正确处理产销关系,衔接计划,并根据需要安排生产,严格执行产销合同。对于那些日用小商品,产销双方可以直接挂钩,以密切产销联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一切商业经营单位都要认真地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改进经营管理。
加强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协作,要注意保持和发展合理的传统的经济联系。长时期以来,在商品流通发展过程中,逐步地在地区之间形成了许许多多固定的联系。在这些复杂的商品流通关系中,有些是不合理的或者是只适应于过去的社会条件而不适合于目前需要的;有些则是合理的,是过去自然形成的既合理、又经济的商品流通关系。因此,我们在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和条件建立和发展地区间新的协作关系的同时,还要认真地研究历史上形成的传统经济联系,利用合理的传统经济联系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这些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传统经济联系,把各个地区之间的产销关系密切地联结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经济区域来组织全国的商品流通,不能以行政区划来割断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贯彻“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积极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5版()
专栏:

既不平凡又平凡
任廷威
五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少将,因脑子受到严重损伤,不能继续坚持工作,在他再三请求下,终于得到党的批准,“解甲归田”,回到自己的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公社沿背大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三十五年前,甘祖昌同志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放下锄头拿起枪,转战南北,出生入死,英勇奋斗了三十年。五年来,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他又重新拿起锄头,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为了响应党增加生产的号召,他带头搞试验,改造红壤土,并率领群众改造冬水田;为了找水源,他曾辛勤劳作在水库边;为了合理安排生产,他曾忘记了休息,跑几十里远的路程,去做调查访问,征求社员的意见;他还把自己几年来积蓄的五千多元钱,捐给公社。人们说:“我们的祖昌叔呀,还保持着老红军的本色。”
将军“解甲归田”当农民,这在剥削阶级以及受剥削阶级思想影响的人们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事情。但是,在共产党员看来,却是一种正常现象。
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党员的一切努力、牺牲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而不要求人民对自己有什么特殊的报偿。工人阶级解放、人类解放,实现共产主义,是他们的理想。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劳动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就是对于他们的最好报偿。在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共产党员即使当了干部,即使他们办了许多好事,为人民群众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义务,除了作为维持个人和家庭生活的一份应得的报酬以外,他们决不向人民要求任何额外的报偿。因此,由于党和人民的需要,或者由于身体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继续当干部的时候,他们甘心情愿做一名普通的工人或农民,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此相反,旧社会的官是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统治和压迫人民的。他们忠实于他们所属的阶级,谋求个人的升官发财。劳动人民服服贴贴地为剥削阶级服务,是他们的理想。有时候为了麻痹劳动人民,以便于统治,他们之中的某些人,也曾为人民办了一点“好事”,但是他们总是向人民索昂贵的报偿,在他们看来,劳动人民用血汗供养他们是天经地义。因此,在他们不能继续为官的条件下,他们就
“衣锦还乡”,坐享清福,绝不可能当农民。
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这只有我们共产党员和党领导下的革命干部才能做到。这表明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不是一个什么特殊阶层。他们来自人民,又为了人民。他们从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出发,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对人民应尽的义务,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岗位的不同,仅仅是社会分工的差别。上与下和“官”与民的区分,仅仅是社会分工的需要。担任领导工作同做一个普通的工人、农民,没有什么人格贵贱的区分。因此,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党和人民需要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他们能够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担任领导职务时,他们只觉得责任重大,兢兢业业地去努力完成任务;在他们不能继续当干部的条件下,自觉地到工厂做工,到地里种田,他们并不认为是委屈。与此相反,旧社会的官从他们所属的阶级的或个人的私利出发,只能在上、不能在下,只能为官、不能为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一切剥削阶级的共同观点。在工厂做工、到地里种田,在剥削阶级看来是“下层”社会的事情。因此,当他们没有得到官位、或者在下的时候,竭尽一切投机取巧之能事,拼命往上爬;当他们“飞黄腾达”的时候,看成是个人的成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都不会甘心情愿“解甲归田”当农民。
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无限忠诚,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是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共产党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人类历史,认为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和进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建设,才能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献身于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因此,共产党员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只求有利于人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直到停止呼吸为止,他们绝不停止斗争。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与此相反,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靠剥削别人的劳动过活,自私自利,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使别人痛苦”的基础上,是一切剥削者的共同特点。因此,在他们不能继续为官的条件下,他们“衣锦还乡”,只是到民间去当“游公”,绝不可能下地劳动生产。
共产党员是劳动人民的忠实服务者,有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向群众学习,处处依靠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这是因为党的利益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它再没有自己单独的利益,所以无事不可同群众商量。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共产党员认为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只有集中群众的智慧,总结群众的斗争经验,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永远同群众在一起,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是共产党员的本色。与此相反,由于阶级利益的对立,一切剥削者不能不和劳动人民经常处于对立的地位。他们根本不可能同群众商量办事。同时,在他们看来,劳动人民是“无知”的“群氓”,只有他们自己才是“高明”的“上司”。站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称王称霸,才是他们的“正业”。他们怎能同劳动人民一样下地劳动生产呢?!
从甘祖昌将军“解甲归田”当农民的事实中,我们看到一个共产党员同一切剥削阶级分子的根本区别。不仅如此,他甚至同普通劳动群众也有所不同。这就是刘少奇同志说的:“我们的党员,不是什么普通的人。而是觉悟的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他应该成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自觉的代表者。”?自觉地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工人阶级的、民族的和人类解放的事业,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所不惜,是共产党员与众不同的崇高品格,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但是,从甘祖昌同志的事迹中,我们同样看到,共产党员的这种崇高品格,正是从他自觉地做一名普通劳动者,把自己放在与众相同的平凡地位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不平凡的品格,从另一方面看,同时又是十分平凡的风格。和劳动群众相比较,既不平凡又平凡是共产党员的应有本色。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在自觉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付出代价、作出牺牲方面,表现得如此不平凡。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工作中,他都自觉地作群众的表率和模范。在战斗中他是英勇作战的模范;在工作中他积极努力,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埋头苦干和克己奉公的模范;在生产战线上他是勤俭节约、辛勤劳动的模范;在困难面前他又是团结群众、克服困难的模范,等等。同时,作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分子,共产党员在人民内部,在处理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以及对待个人生活的态度方面,表现得又如此平凡。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丝毫不把自己放在特殊的地位;能上能下,能“官”能民,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令;以平等态度待人,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有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生活艰苦朴素,同群众同甘共苦,等等。所以如此,因为共产党员只有自觉地做一名普通劳动者,同群众打成一片,集中群众的智慧,总结群众的斗争经验,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在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锻炼和修养自己,才能更好地起到先锋战士的作用。
共产党员既不平凡又平凡的崇高品格,是他的党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工人阶级是人类历史上自有阶级以来最先进最革命、唯一能够为人类长远幸福而奋斗的一个阶级。它的这种阶级特性反映在共产党员的意识中,就形成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舍己为群、先公后私的不平凡的品德。同时,工人阶级是一个“不要求享有任何一种特殊权利”?的阶级。它与其他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同其他一切劳动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斗争,才能彻底解放自己。它的这种阶级特性反映在共产党员的意识中,便是“他们根本反对任何人有任何特权,认为自己不应该有任何特权的思想,他们认为在人民内部居于特权地位,对于自己说来,是不可思议的,是一种侮辱。”?因此,共产党员应该自觉地做一个普通劳动者,把自己放在与众相同的平凡地位,永远不脱离群众。
既不平凡又平凡,二者高度统一的品格,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重要标志。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我们党的领袖们的革命活动中,充分体现出这种崇高的品格。马克思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他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体系,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最大贡献。但是,马克思的这种最大贡献,是在他夜以继日的忘我的平凡劳动中,在他过着同一般无产者毫无区别的、贫病交加的平民生活中做出的。他花费了四十年的辛勤劳动写出了《资本论》,但是照他说:“《资本论》甚至将不够偿付我写作它时所吸雪茄烟的烟钱”?。列宁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他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取得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的革命领袖。但是,列宁在劳动人民中间,却“是一个和凡人毫无区别”、“最平常”、“不愿表现自己、至少是不想惹人注目、不摆架子”?的人。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有人为了照顾他的健康,要把他的薪金提高一点,但是遭到了他的坚决反对?。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胜利地领导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我国人民的长远幸福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但是,他最虚心向群众学习。他是我们党向中国社会作深入调查研究的第一个人,也是做得最好的第一个人。他对那些参加调查会的最平凡的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是采取平等态度的。他说:“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
当然,共产党员既不平凡又平凡的崇高品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入党就能够完全具备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锻炼和修养,逐步提高觉悟才能做到的。每一个共产党员要达到像革命导师和党的领袖们那样高尚的程度,的确是不容易的。但是,只要我们自觉地改造自己,以革命导师和党的领袖为榜样,按照党章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毫不懈怠,经过长期的努力,是可以成为一个既不平凡又平凡的优秀党员的。
?《纪念白求恩》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54页。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66页。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拉法格、李卜克内西:《回忆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4页。
?斯大林:《论列宁》见《斯大林全集》第六卷,第49页。
?参看《列宁全集》第35卷,第329页,列宁给弗·德·邦契—布鲁也维奇的信。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91页。


第5版()
专栏:经济资料介绍

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魏文德
特点
石油化学工业是一个新兴的化学工业部门,它可以从几种基本原料制出多种产品,经过进一步加工制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肥料、农药等。这些产品与人民的吃、穿、用和国防都有密切关系。石油化学工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制造化学品的工业。它的产品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用的单体和树脂,也是洗涤剂、溶剂、增塑剂、肥料、农药等的原料。这些基本化学品或中间体,要经过各种加工,才制成最后成品。因此,它们大多数仅仅流通在化学工艺品制造行业中,在送到消费者手中之前,它的原来面目已经看不见了。这些化学品数量庞大(目前,由石油制出的化学品约有三千多个),种类繁多,是有机化学工业,特别是合成材料工业的基础,它们构成近代有机合成工业的骨架。
近代化学工业技术发展,已经使石油和天然气成为合成材料、合成氨等重要工业最便宜的原料。也就是说,由于工艺技术上的原因,很多合成材料及不少重有机合成产品只有从石油或天然气制成才最经济合理。目前80%以上的合成材料是由石油化学工业来的,所以,只有建立石油化学工业,才能使合成材料工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石油化学工业与石油工业有密切联系,它的原料有的和炼油工业共用,有的是石油工业的副产品。两者之间有依存也有矛盾。与炼油工业比起来,它消耗的原料少,产品种类多。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原料和技术路线的选择有很多与自己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条件,炼油规模,炼油工艺路线等有关。因此,石油化学工业需要与石油工业统筹安排。
为了经济上的合理性,这类工业一般规模较大(很多工厂产品年产量都是按万吨计算的),基建投资大,劳动生产率高。
同时,石油化学工业技术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也很大。它的工艺条件常常有很多要求,如:有的需要高压,有的需要高温或深冷;产品原料大多易爆易燃;它所处理的物料大都是流体,生产过程需要连续化和自动化;一个反应过程常常产生几个成品,需要综合利用;很多反应一次只达到原料的部分转化,剩余原料需要经过回收再用的循环过程;反应过程中很多需要催化剂,而催化剂的效率又常常是产品经济指标的关键。由于这些原因,石油化学工业除有机合成技术外,常常需要冶金、机械等部门的协作,以解决特殊材料、自动化设备、控制仪表等问题,也需要物化、工程、器械分析等多种学科的配合。
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矿产,从化学的观点上看,它们是纯度较高的原料(绝大部分都是碳氢化物)。它们运输方便,可用油管、气管、槽车、油船等运输。加工过程短,成本低廉。
发展
炼油工业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内燃机发明之前,石油的用途主要是制取灯油。汽车制造业兴起后,马达燃料的需要量增加。炼厂开始裂化石油以提高汽油产量。石油裂化副产了很多含有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的石油裂解气,当时不会利用,只好把它白白烧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需要做炸药和飞机油漆用的溶剂——丙酮,于是有人研究利用石油裂解气中的丙烯制造异丙醇,再把异丙醇氧化制成丙酮。不过,到1920年这个产品能生产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1920年以后的二十年,石油化学工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多数工厂建在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一次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美国为了增产炸药,战争一开始,就集中力量发展用天然气制造合成氨(氨是制造硝铵炸药的原料)。一向由煤焦油提取的甲苯,是三硝基甲苯炸药的原料,战争一起,也感不足,于是开始建立由炼油馏份制取甲苯的工厂。美国第一个石油甲苯工厂每年生产的数量,就相当于当时美国每年消耗甲苯量的一半。战时,美国天然橡胶来源减少,大力开展石油气制造合成橡胶的研究,几年之间建立了合成橡胶用的关键性中间体丁二烯的大规模生产。美国1930年只有十个石油化学工厂,1940年有三十五个,到1951年石油化学工厂已增至九十四个。目前,由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美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速度已经开始减慢了。
战后,由于合成材料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突飞猛进。世界上很多工业国,冲破煤焦油工业在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强大势力,形成一个石油化学工业大发展的世界趋势。目前除美国外,英国、西德、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已建成大规模的石油化学工业。荷兰、西班牙、丹麦、比利时等国也有小量的石油化学工业。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也非常重视发展这门工业。苏联七年计划的实现,将建成大批的、巨大规模的近代化的石油化学工厂。
趋势
由于合成材料、肥料等生产的增长,各国原有的原料资源不能满足需要。产油少或不产油国家也购进原油建立自己的石油化学工业。过去用其他原料生产的化学品,现在逐渐用石油或天然气来代替。这种趋势在继续发展中。
石油化学工业对炼油工业依赖的程度在逐渐减小。油源较少的国家,如西德,正大力发展专为化学工厂制造原料气的生产技术。这样石油化学厂所需要的碳氢化合物原料,就不一定只限于由炼油厂供应了。
塑料及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肥料等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主要最终产品。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由石油生产芳香烃的数量将逐渐增加。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石油化学工厂将继续向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物料综合利用性强的方向发展。
石油化学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的总趋势是用直接法代替步骤多的方法,目的在减少氯、无机酸碱等辅助原料的消耗,以降低成本,如用直接水合法由乙烯制酒精代替硫酸法合成酒精;用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代替氯乙醇法制环氧乙烷;用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代替其他方法生产丙烯腈等。氧化,脱氢,聚合今后仍将是石油化学工业中使用较多的化学反应。为了满足合成材料工业的需要,石油化学工业将生产更多纯度很高的单体。催化剂、分离、分析等科学技术,设备材料,自动化的研究,将是石油化学工业中越来越重要的技术课题。
现在已经有人提出用石油化学品制造饮料、食用油及人造蛋白,证明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前途是十分广阔的。


返回顶部